CN11097218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2189A
CN110972189A CN201811151910.4A CN201811151910A CN110972189A CN 110972189 A CN110972189 A CN 110972189A CN 201811151910 A CN201811151910 A CN 201811151910A CN 110972189 A CN110972189 A CN 110972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network equipment
receiving
network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1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亮
胡南
刘洋
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19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21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2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测量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上报的测量量;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如何设计灵活鲁棒的接入网架构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而接入网被划分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且由第二网络设备控制第一网络设备,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小区间协作增益,实现集中负载管理;高效实现密集组网下的集中控制,比如多连接,密集切换;获得池化增益,使能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满足运营商某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场景的部署需求。
当接入网采用上述结构后,相关测量的采集也会分布在第一网络设备和/或第二网络设备之中。然而,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是尚待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量量;
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周期性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被事件触发后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和/或下行物理资源快的利用率;
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
激活的用户数;
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
数据丢失率;
被调度IP的吞吐量;
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的时延和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量包含:功率余量(PHR)。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包括:
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或者接收被事件触发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包括:
被以下任一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核心网网元;
操作维护管理(OAM)网元;
自身;
其它节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和/或下行物理资源快的利用率;
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
激活的用户数;
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
数据丢失率;
被调度IP的吞吐量;
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的时延和丢包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HR。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
通信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装置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获取测量量;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处理器;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测量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上报的测量量;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明确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侧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系统中接入网逻辑节点由节点B(N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组成,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中,接入网逻辑架构设计更加扁平化,仅包含演进型节点B(eNB)。2015年12月份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接入网(RAN)全会启动了5G场景和需求研究项目,其中区别于4G系统的接入网的最为典型的需求是,接入网支持分布式远端单元(RU,Remote Unit)和集中单元(CU,Central Unit)的逻辑功能划分,即5G系统的接入网采用CU-DU两级架构。相比4G系统接入网络的扁平化架构,接入网CU-DU两级架构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小区间协作增益,实现集中负载管理;高效实现密集组网下的集中控制,比如多连接,密集切换;获得池化增益,使能NFV/SDN,满足运营商某些5G场景的部署需求。
5G系统中也需要支持自组织网络(SON),最小化路测(MDT)等其他数据采集和应用的用例,但由于5G系统中CU-DU架构的引入,基站的功能被分别拆分到CU和DU中,相关测量的采集也将会分布于DU和/或CU之中。具体来说,在5G系统的多种场景中,需要DU和CU采集相关测量量,以支持即时(immediate)MDT的场景为例,在支持immediate MDT的场景下,测量量既包含UE测量上报给基站的,也包含基站自己统计得到的测量量,同时当基站在CU-DU架构下时,UE测量上报的测量量又包含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上报给CU的测量量,也包含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上报给DU,而DU再上报给CU的测量量。此外,基站测量量包含DU测量得到的结果,也包含CU测量得到的结果。
因此,为了在5G系统中支持SON,MDT等其他数据采集和应用的用例,需要研究CU-DU架构下数据采集的流程和机制。
也就是说,当接入网被划分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且由第二网络设备控制第一网络设备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测量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方案,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明确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测量量;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得一些测量量,还可以通过接收终端上报的一些测量量。
其中,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量包含:PHR。
实际应用时,所述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英文缩写为UL)和/或下行(英文缩写为DL)物理资源快(英文缩写为PRB)的利用率;
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英文缩写为CCE)利用率;
激活的用户数;
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
数据丢失率;
被调度IP的吞吐量(英文可以表达为Scheduled IP throughput);
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道(英文缩写为RACH)的前导码(英文表达为preambles);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的时延和丢包率。
这里,对于所述激活的用户数,包含:下行每个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QoSClass Identifier)激活的用户数;上行每个QCI激活的用户数;其中,可以基于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实体来统计激活的用户数。
对于所述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可以是下行数据包时延计算所需的参数;具体地,计算下行数据包时延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18132970000111
其中,tAck(i)表示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得到的最后一个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i被UE接收的时间点,tArriv(i)表示PDCP SDU i到达的时间点,I(T)表示测量时间T内PDCP SDU i的总数,
Figure BDA0001818132970000112
表示向下取整。
而tAck(i)参数是需要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统计的。
对于数据丢失率,可以包括:
下行每个QCI数据丢弃率
下行空口数据丢失率
上行空口数据丢失率。
步骤102: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5G系统中接入网中的DU;相应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5G系统中接入网中的CU。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能是其它通信系统,通俗地讲,在通信系统中,只要接入网采用CU-DU两级架构即可,此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DU;相应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CU。
这里,在5G系统中,如图2所示,CU是一个集中式节点,其功能包含RRC实体、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Service Data Adaption Protocol)实体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实体的功能;而DU是分布式单元,其功能包含RLC、MAC、物理(PHY)实体的功能。
对于测量量,网络的智能化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需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实现,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分析需要大量的网络侧测量量的采集。因此,为了支持无线链路管理,无线资源管理(RRM),OAM,SON和MDT以及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车辆对外界信息交换(V2X),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等功能,需要依赖于在终端侧或者基站侧定义的一些测量量,并通过收集这些测量量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算法的输入,完成网络的优化和问题的定位。这些测量量有些是基站(也可以理解为接入网)自身测量得到的,有些是终端测量上报给基站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第二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三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四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五种方式,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一种方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其中,在第一种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OAM网元等配置周期性地或者被事件触发后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在第二种方式中,测量配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周期性上报测量量,也可以是被事件触发后上报测量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周期性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被事件触发后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在第三种方式中,测量请求也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周期性上报测量量,也可以是被事件触发后上报测量量。
第三种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将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而在第四种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先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哪些测量可以测,然后再用单独的测量报告上报能够测量的测量结果。
对于第二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交互方式,包括:
步骤301: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请求;
步骤302:第一网络设备上报/回复测量结果。
其中,在5G系统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gNB-DU,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gNB-CU。
对于第五种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的交互方式,包括:
步骤401: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
步骤402:第二网络设备收到指示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上报请求;
步骤40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收到上报请求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与所述上报请求对应的测量结果。
其中,在5G系统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gNB-DU,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gNB-CU。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其中,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方式相类似,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的方式也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第二种方式,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第三种方式,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第四种方式,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第五种方式,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的方式是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方式一一对应的;具体地,
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发送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发送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接收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接收;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发送方式中的第二种方式发送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接收方式中的第二种方式接收;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方式中的第三种方式发送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接收方式中的第三种方式接收;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方式中的第四种方式发送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接收方式中的第四种方式接收;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方式中的第五种方式发送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采用接收方式中的第五种方式接收。
这里,在第二种方式中,测量配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周期性上报测量量,也可以是被事件触发后上报测量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包括:
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或者接收被事件触发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另外,在第二种方式中,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由一些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具体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包括:
被以下任一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核心网网元;
OAM网元;
自身;
其它节点。
其中,所述核心网网元可以是接入管理功能(AMF,Access Management Function)等,比如在基于信令(signaling based)的MDT场景下,AMF会触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实际应用时,在基于管理的(management)MDT场景下,OAM网元会触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实际应用时,所述其它节点(也可以理解为其它逻辑节点)可以是其它收集数据的节点,比如无线网或核心网数据收集节点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测量量;
这里,获取的测量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步骤50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步骤503: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测量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上报的测量量;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明确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
另外,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DU,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CU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明确了DU和CU之间测量配置和上报的机制,这样能够解决CU-DU架构且在支撑MDT、SON等应用场景下如何上报数据。
除此以外,明确了测量结果包含的具体的测量量,进一步明确了采集哪些数据。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测量量;
通信单元62,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装置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其中,所述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所述通信单元62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第二种方式,所述通信单元62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三种方式,所述通信单元62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第四种方式,所述通信单元62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第五种方式,所述通信单元62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一种方式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这里,实际应用时,在第二种方式中,测量配置可以使得所述通信单元62周期性上报测量量,也可以是被事件触发后上报测量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单元62,具体用于:
周期性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被事件触发后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所述获取单元可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所述通信单元62可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二网络设备上,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的方式相类似,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的方式也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所述接收单元71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第二种方式,如图7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7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第三种方式,所述发送单元7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第四种方式,所述发送单元7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第五种方式,所述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所述发送单元7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
其中,在第二种方式中,测量配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周期性上报测量量,也可以是被事件触发后上报测量量。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71,具体用于:
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或者接收被事件触发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另外,在第二种方式中,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由一些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72,具体用于:
被以下任一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核心网网元;
OAM网元;
自身;
其它节点。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71可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发送单元72可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如图8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8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8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8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1连接,以实现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3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处理器82,用于获取测量量;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1,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1,用于: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81,用于:周期性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被事件触发后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82和第一通信接口8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网络设备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8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网络设备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网络设备8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8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8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8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8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8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8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83,所述第一处理器82读取第一存储器8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8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如图9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9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91,能够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9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91连接,以实现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93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91,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器92的控制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91,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91,具体用于:
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或者接收被事件触发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91,用于:
被以下任一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核心网网元;
OAM网元;
自身;
其它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处理器92和第二通信接口9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9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9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9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9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9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9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二网络设备9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二网络设备9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9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9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9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9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9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9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93,所述第二处理器92读取第二存储器9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9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83、第二存储器9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101,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102;
第二网络设备102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获取的测量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第一网络设备101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8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网络设备80的第一处理器82执行,以完成前述接入网设备侧方法所述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9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二网络设备90的第二处理器92执行,以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量量;
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周期性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被事件触发后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和/或下行物理资源快的利用率;
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
激活的用户数;
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
数据丢失率;
被调度IP的吞吐量;
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的时延和丢包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量包含:功率余量PHR。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包括:
周期性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或者接收被事件触发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包括:
被以下任一网元触发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核心网网元;
操作维护管理OAM网元;
自身;
其它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和/或下行物理资源快的利用率;
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
激活的用户数;
数据包延时计算所需参数;
数据丢失率;
被调度IP的吞吐量;
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的时延和丢包率。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HR。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
通信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装置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用于: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1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
16.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用于获取测量量;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将获取的测量量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
直接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报所述获取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将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将与所述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电子设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回复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将能够测量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或者,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将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上报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18.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处理器;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量;其中,
发送的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上报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测量量;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自身测量得到的测量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直接上报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配置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测量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回复的与所述测量请求对应的能够测量的测量;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够测量的测量量;
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结果指示;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指示对应的测量结果上报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与所述上报请求相对应的测量量。
20.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51910.4A 2018-09-29 2018-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9721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910.4A CN110972189A (zh) 2018-09-29 2018-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910.4A CN110972189A (zh) 2018-09-29 2018-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2189A true CN110972189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7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1910.4A Pending CN110972189A (zh) 2018-09-29 2018-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21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397A1 (zh) * 2020-05-24 2021-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服务器、客户端设备、网络侧设备、网络设备、系统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207A (zh) * 2010-01-15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127017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8171508A1 (zh) * 2017-03-22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10968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执行连接移动性调整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207A (zh) * 2010-01-15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40148A (zh) * 2010-01-15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127017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8171508A1 (zh) * 2017-03-22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10968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执行连接移动性调整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72922 Discussion on Inter-DU Mobility and Intra-DU Mobility\"", pages 2 *
"\"R3-172923 Inter-DU Mobility and Intra-DU Mobility for TS38.401\"", pages 8 *
CATT: "Stage 3 TP for L2 measurements support in case of CU/DU split", pages 8 - 9 *
ZTE CORPORATION: "R3-172363 \"Inter-DU Mobility and Intra-DU Mobility for TS38.401\"", no. 3, pages 8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6 "Discussion on 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s for E1 interface"", 《3GPP TSG_RAN\WG3_IU》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6 "Discussion on 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s for E1 interface"", 《3GPP TSG_RAN\WG3_IU》, 25 June 2018 (2018-06-25), pages 1 - 3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7 "(TP for NR BL CR for TS 38.460)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 《3GPP TSG_RAN\WG3_IU》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7 "(TP for NR BL CR for TS 38.460)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 《3GPP TSG_RAN\WG3_IU》, 25 June 2018 (2018-06-25), pages 1 - 3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8 "(TP for NR BL CR for TS 38.463)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 《3GPP TSG_RAN\WG3_IU》 *
ZTE CORPORATION: "R3-183708 "(TP for NR BL CR for TS 38.463)CU-UP measurement function"", 《3GPP TSG_RAN\WG3_IU》, 25 June 2018 (2018-06-25), pages 1 *
ZTE: "TP for gNB-DU measurement report", pages 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397A1 (zh) * 2020-05-24 2021-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服务器、客户端设备、网络侧设备、网络设备、系统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0031A1 (en) Method for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624141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26029B (zh) 一种业务优化方法、介质、相关装置和设备
JP202110640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EP3703338B1 (en) Data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8465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cell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1192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EP3079423A1 (en)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197202B1 (en)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630794A (zh)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中的测量
US11159966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service transmission status of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ce station
KR2012009387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286988B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889474B2 (en) Method for carrier selection in vehicle to everything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9721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82162B1 (en) Technique for aggregating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 mdt, measurements in a component of an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oam, system
CN11097218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23924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752305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13692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557761A (zh) 基于无线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53001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2203124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MULTICARRIER ALLOCATION TO NB-IoT DEVICES
WO2023123127A1 (zh) 波束管理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570701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