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397B -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397B
CN110971397B CN201811142997.9A CN201811142997A CN110971397B CN 110971397 B CN110971397 B CN 110971397B CN 201811142997 A CN201811142997 A CN 201811142997A CN 110971397 B CN110971397 B CN 110971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rule parameter
rule
signature verific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29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397A (zh
Inventor
朱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29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13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648 priority patent/WO2020063076A1/zh
Priority to EP19864169.8A priority patent/EP3843325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97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397A/zh
Priority to US17/216,415 priority patent/US1199710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04L9/0825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using asymmetric-key encryption or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e.g. key signature or public key certific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2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certific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6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e source of the receiv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H04L9/326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using certificate validation, registration, distribution or revocation, e.g.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 [CR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0841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84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装置,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消息;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根据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中,网联汽车车载通信单元(on-board-unit,OBU)周期性或事件触发性的广播消息,可以由路测单元(road side unit,RSU)进行消息汇聚,随后上传至V2X(Vehicle-to-Everything)服务器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其中,X可以是车、路侧设备、行人手中携带的设备,以及互联网等。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OBU发出的广播消息,通常是进行加密、签名后的广播消息,RSU接收到OBU发送的广播消息后需要进行两次签名验证才能验证广播消息的真伪。现有技术中,RSU对广播消息的验签的处理速度远不能满足OBU发送广播消息的速度,因此造成RSU不能及时对广播消息进行验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解决了RSU不能及时对广播消息进行验签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装置,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和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
根据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
采用该通信方法,采用控制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抽取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
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
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用户设备的证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上报消息的大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控制规则参数还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规则集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消息是周期性上报消息或者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周期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协作感知消息CAM;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
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
根据第四消息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车载装置的证书;
服务器对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消息体。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通信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进一步还可以降低服务器的性能负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向服务器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或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方法中通信装置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方法中服务器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接收器和发送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控制所述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所述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接收器和发送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控制所述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所述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的通信装置,以及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的服务器。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基于提供的一种安全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通过使用配置在通信装置中的控制规则参数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并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进一步处理,有效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广播消息进行验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2X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2X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2V安全通信框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包括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车联网的概念引申自物联网,根据行业背景的不同,对车联网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传统的车联网定义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或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
随着车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传统车联网的定义已经不能涵盖车联网的全部内容。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其中,车-X中的X是指车、通信装置(例如路测单元(road side unit,RSU))、行人携带的设备及互联网等。
V2X意为Vehicle-to-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信息的交换,其中,X可以是车、通信装置(如RSU)、行人携带的设备,以及互联网等。车联网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
在3GPP中定义了车联网通信技术LTE-V支持PC5/Uu两种通信模式。3GPP定义的LTE-V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V2X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V2X控制功能(control function,CF)设备和V2X应用程序(application)设备均为在3GPP的LTE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新增的网元。V2X AS用于负责V2X业务逻辑处理,V2X CF用于负责V2X业务认证授权。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UE之间通过PC5接口连接,UE与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通过Uu接口连接。在V2V应用场景下,车辆可以借助PC5或者Uu发布V2V消息。
图1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和通信装置(如RSU)。OBU用于周期性上报车辆状态信息(如协作感知消息(cooperative awareness message,CAM)),以及由于事件触发的告警消息(如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centralizedenvironmental notification message,DENM))。通信装置用于汇聚周边车辆上报的消息,以及广播紧急事件的告警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车辆称为用户设备。
基于图1的系统架构,V2X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图2是基于LTE-V的公安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车辆行驶在公路上,车辆安装有OBU,OBU通过蜂窝网络与基准站或者V2X边缘服务器(V2X edge server,V2X-E)通信,并通过网络汇聚到V2X中心服务器(V2X central server,V2X-C),进而实现公安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对车辆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或者OBU通过RSU(包括RSU-T和RSU-D)与V2X-E通信,并通过网络汇聚到V2X-C,进而实现公安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对车辆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其中,OBU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消息,例如,OBU周期性的发送CAM消息,或者当发生特殊事件时,OBU触发发送DENM消息,这两种消息均通过图1所示的PC5接口广播发送,并由RSU进行消息汇聚,随后上传至V2X服务器进行后续的处理。
出于信息安全性的考虑,OBU发送出去的消息通常进行了加密,采用证书链的形式对所要广播的消息进行签名保护,加密后广播消息的具体形式如图3所示。广播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其中,消息头包括证书。
因此,每当RSU接收到OBU发送的消息时,需要进行两个步骤的签名验证才可以确定消息的真伪。RSU首先根据证书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CA)的证书对应的公钥Kc验证该证书的合法性,验证通过后,提取证书中OBU的公钥Kp,随后RSU使用OBU的公钥Kp验证消息中携带的签名,以验证广播消息在广播过程中没有被篡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签名验证简称为验签。
在OBU数量较少的情况下,RSU通过两个步骤验证消息真伪的方案是可实施的。但在实际道路上,RSU的覆盖范围一般是250~500米,在该范围内会存在大量的OBU,如果大量OBU周期性(如高频10Hz)发送消息,RSU的实际处理负载会很大。
通常RSU芯片对于两次签名验证消息的处理能力是190条/秒,而在ETSI和3GPP中定义:OBU周期性发送CAM消息的发送频率为10条/秒,因此,理论上RSU支持最大处理OBU的数量小于20。由于实际道路上,一个RSU的覆盖范围通常是250~500米,其中包含OBU的数量通常情况下远大于20,因此会出现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广播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
如果RSU将接收到OBU广播的消息统一上报至V2X服务器,由V2X服务器来处理,这样可以减轻RSU的负载,但V2X服务器也同样存在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V2X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为每秒万级,而一个V2X服务器通常会对接多个RSU,因此RSU也不能毫无限制地将OBU广播的消息不进行任何签名验证处理就发送给V2X服务器,由V2X服务器进行处理。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在通信装置中设置控制规则参数,根据控制规则参数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消息汇聚处理等处理,并进一步根据控制规则参数将处理后的消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完成进一步的处理,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通信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进一步还可以降低服务器的性能负载。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以是RSU,服务器是V2X服务器。在通信装置中设置控制规则参数可以具体是:通信装置与V2X服务器通过交互确定通信装置通过PC5接口广播消息的控制规则参数。随后通信装置根据控制规则参数进行对应消息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消息发送给V2X服务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后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该控制规则参数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也可以称为安全控制参数,或者控制策略参数等名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下面实施例的描述中,以通信装置是RSU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仅是为了区分事物,对事物本身并不做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装置(如RSU),该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其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是用于标识对待处理消息(如下面的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还是标识待处理消息不进行签名验证处理;消息汇聚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待处理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例如,将几条进行签名验证的待处理消息汇聚成一条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将消息发送给服务器的方式,例如,每隔一个月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消息,这里的消息是指对待处理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信装置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可选地,用户设备可以是OBU。在该实施例中,以通信装置是RSU,用户设备是OBU为例进行说明。RSU接收OBU发送的第一消息。可选地,第一消息可以是OBU周期性发送的CAM消息,也可以是发生特殊事件,OBU触发发送的DENM消息,或其他消息等。
S102,通信装置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
当OBU进入一个RSU覆盖的范围后,OBU周期性的广播第一消息,即RSU持续性的接收OBU发送的第一消息,例如OBU周期性上报的CAM消息,CAM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其中,消息头中携带OBU证书或OBU证书的摘要。例如,OBU以10Hz的频率持续上报CAM消息,也就是1秒上传10条CAM消息。在该实施例中,1秒内发送的10条CAM消息中有一条CAM消息携带OBU证书,其他CAM消息不再携带OBU的证书,而是将其替换为OBU证书的摘要,也就是10条CAM消息中,有一条CAM消息的消息头携带OBU证书,其他9条CAM消息的消息头中携带的是OBU证书的摘要。
RSU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RSU执行S102之前,RSU配置了控制规则参数。RSU根据控制规则参数中的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根据控制规则参数中的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在该实施例中,RSU也可能是对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可以包括第一规则参数和第二规则参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例如,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周期性发送的CAM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事件触发发送的DENM消息不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可选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等消息汇聚规则参数。
其中,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例如,抽取规则参数是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那么就按照规定的时间抽取第一消息,例如RSU每秒接收1条OBU发送的第一消息,按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是10秒抽取1条第一消息,那么RSU就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抽取第一消息。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抽取规则参数还可以是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例如:每20条第一消息中抽取一条第一消息。
在按照抽取规则参数抽取第一消息的过程中,可能随机抽取到规则时间内、规定消息条数内的首条或者其他条第一消息,如果抽取到首条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是携带证书的消息,是一条完成的消息,如果抽取到的是携带摘要的第一消息,那么可以剔除第一消息中的摘要补充证书,以便于后续V2X服务器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融合规则参数也可以是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等规则参数。
例如,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对第一消息进行汇聚融合。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RSU将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对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汇聚融合后得到的新消息。例如将20条第一消息进行汇聚融合处理,将20条消息的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行汇聚融合的20条消息可以来自同一个OBU,也可以来自不同的OBU。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是第二规则参数,那么在进行消息汇聚融合时,RSU将接收到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接收到的同一OBU发送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获取到的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中得到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OBU证书。例如将来自同一个OBU的20条进行过签名验证后的消息中的消息体首尾相连,放入同一条包含OBU证书和签名部分的第一消息中得到第二消息,如图6所示,第二消息包括一个OBU证书、20个消息体和一个签名部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来自同一OBU发送的20条消息的消息体首尾相连接时,为了区分不同的消息体,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消息体之间增加分隔符,例如0XFF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是第一规则参数,那么在进行消息汇聚融合时,RSU获取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并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中得到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可以包括混合规则参数。RSU根据混合规则参数确定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RSU可以按照默认的消息抽取规则和消息汇聚规则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参数可以包括抽取规则参数。RSU根据抽取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在该实施例中,RSU可以根据默认的消息汇聚规则进行消息汇聚处理,也可以不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直接将抽取的第一消息发送给V2X服务器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参数可以包括融合规则参数。RSU根据融合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并将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后的消息发送给V2X服务器,进而由V2X服务器完成进一步的处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可以包括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和融合规则参数。RSU根据混合规则参数确定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并根据抽取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根据融合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例如,抽取规则参数是10秒抽取1条第一消息,融合规则参数是20条第一消息汇聚一次,那么,当RSU根据混合规则参数确定要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时,按照每10秒抽取1条第一消息的抽取规则抽取第一消息,并按照20条第一消息汇聚一次的融合规则汇聚第一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如果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是第二规则参数,那么在进行消息汇聚融合时,RSU就直接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
RSU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和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执行S103。
S103,通信装置根据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发送第二消息。
第二消息是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的得到的消息。
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可以包括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者上报消息的大小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例如每天上报一次,或者每周上报一次。RSU根据上报消息的周期向V2X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以便于后续V2X服务器对第二消息的进一步处理。
上报消息的个数,例如RSU每缓存100条消息上报一次,也或者是每处理1条消息就上报1条消息,即实时上报。RSU根据上报消息的个数向V2X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以便于V2X服务器对第二消息进行处理。
上报消息的大小,例如当第二消息的大小达到1M时,就上报一次。RSU根据上报消息的大小向V2X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以便于V2X服务器对第二消息进行后续的处理。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还可以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规则集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消息类型可以包括周期性发送消息的类型(例如CAM消息),或者事件性触发消息的类型(例如DENM消息)。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可以是对CA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也可以是对DEN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还可以是不区分类型,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是对不区分消息类型的消息执行相同的处理方式的规则集。例如,不论是CAM消息还是DENM消息均采用相同的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对消息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是配置编号,配置编号用来标识一个规则集,例如配置编号是0,用于标识CA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配置编号是1用于标识DEN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配置编号为2用于标识不区分消息类型的消息处理的规则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还可以是配置调度策略,用于规定是否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空闲还是繁忙时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调度策略参数用于标识哪类消息(如周期性上报消息,例如CAM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消息汇聚处理等,哪些消息(如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例如DENM消息)不进行签名验证处理、消息汇聚处理等,进一步转发给V2X服务器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置调度策略参数还可能用于标识在空闲时,对每条CAM消息、DENM消息进行处理等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中的各参数存在优先级关系,例如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的优先级高于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S104,服务器对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消息体。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是V2X服务器,V2X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第二消息进行验证证书和签名后,提取第二消息的消息体,并进行存储。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V2X服务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直接存储第二消息,不对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解决了由于RSU性能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对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通信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进一步还可以降低服务器的性能负载。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V2X消息,包括周期性上报消息,例如CAM,或者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例如DENM。
可选地,如图7所示,在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和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105,通信装置配置控制规则参数。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还以RSU为例,服务器以V2X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RSU本地配置的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可以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等其他控制规则参数。
其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可以称为RSU验签规则参数或者其他名称,可以包括第一规则参数和第二规则参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待处理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待处理消息不进行签名验证处理。例如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CAM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DENM消息不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这里的签名验证是指验证证书和签名。
消息汇聚规则参数也可以称为消息汇聚策略参数,可以包括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待处理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待处理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待处理消息进行汇聚处理的方式。这里的待处理消息可以是图4中S102中的经过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也可以是未经过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
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可以包括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者上报消息的大小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还可以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规则集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可以具体是配置编号,用来标识一个规则集,例如配置编号是0,用于标识CA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配置编号是1用于标识DENM消息处理的规则集;配置编号为2用于标识不区分消息类型的消息处理的规则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还可以是配置调度策略,用于规定是否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空闲还是繁忙时对第一消息进行处理。
以上控制规则参数的具体用法与图4中步骤S102、S103、S104中各控制规则参数的用法相同,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06,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
RSU向V2X服务器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请求V2X服务器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其中控制规则参数就是标识处理第一消息的规则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消息可以称为配置请求消息。
S107,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
当V2X服务器接收到RSU发送的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三消息分配对应的资源,随后向RSU发送响应消息,以通知RSU资源分配完成等信息。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为RSU配置控制规则参数,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8,服务器发送第四消息。
V2X服务器向已注册的RSU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在该实施例中,第四消息可以称为配置请求消息。
S109,通信装置根据第四消息完成本地控制规则参数的配置。
该控制规则参数与图7中的控制规则参数相同,包括的各规则参数的用法与图4中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的各规则参数的用法相同,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10,通信装置发送响应消息。
RSU完成控制规则参数的配置后,向V2X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以通知V2X服务器配置完成等消息。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在RSU完成控制规则策略的配置后,RSU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方式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规则参数更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规则参数更新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和图10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方法与图7和图8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方式相似。在图9和图10中,通信装置还以RSU为例,服务器以V2X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9中,RSU本地更新控制规则参数;向V2X服务器发送更新请求消息,更新请求消息中包括控制规则参数,以请求V2X服务器分配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相应的资源;V2X完成资源分配后向RSU发送响应消息,以通知RSU完成资源分配。
在图10中,是由V2X服务器远程控制RSU完成控制规则参数的更新。首先,V2X服务器向已注册的RSU发送更新请求消息,更新请求消息中包括控制规则参数,以请求RSU更新控制规则参数;RSU接收到V2X服务器发送的更新请求消息,根据更新请求消息更新控制规则参数,更新完成后,RSU向V2X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以通知V2X服务器完成控制规则参数的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通信方法可以在完成图7和图8中配置控制规则参数后执行,也可以在完成图9和图10中更新控制规则参数后执行。
图4至图10对配置、更新和使用控制规则参数进行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11至附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进行描述。
图11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RSU。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1110、处理单元1120和发送单元1130。
接收单元11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处理单元1120,用于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
发送单元1130,用于根据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取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20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
处理单元1120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
处理单元1120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用户设备的证书。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上报消息的大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还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规则集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是周期性上报消息或者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周期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协作感知消息CAM;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130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20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
接收单元1110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
处理单元1120根据第四消息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收单元1110和发送单元1130可以是一个器件,例如收发单元。
该通信装置中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至图10中所示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如RSU)所执行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图12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是V2X服务器。如图12所示,该服务器包括接收单元1210和处理单元1220。
接收单元1210,用于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车载装置的证书;
处理单元1220,用于对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消息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包括发送单元1230;
接收单元1210,还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向服务器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发送单元1230,用于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或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230,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该服务器中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至图10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如V2X服务器)所执行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图13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RSU。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如图13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器1310、处理器1320和发送器1330。
接收器13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处理器1320,用于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
发送器1330,用于根据消息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是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取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320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
处理器1320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
处理器1320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用户设备的证书。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上报消息的大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规则参数还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规则集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消息是周期性上报消息或者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周期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协作感知消息CAM;事件触发性上报消息可以是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320,还用于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器1330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320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
接收器1310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
处理器1320根据第四消息配置或更新控制规则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收器1310和发送器1330可以是一个器件,例如收发器。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例如控制规则参数等。
该通信装置中的各功能器件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至图10中所示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如RSU)所执行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图14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是V2X服务器。如图14所示,该服务器包括接收器1410和处理器1420。
接收器1410,用于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消息头包括车载装置的证书;
处理器1420,用于对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消息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包括发送器1430;
接收器1410,还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第三消息用于向服务器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发送器1430,用于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配置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或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更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器1430,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该接收器1410和发送器1430可以是一个器件,例如收发器。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该服务器中的各功能器的功能,可以通过图4至图10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如V2X服务器)所执行的各步骤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和图14所示的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4至图10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4至图10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各规则参数,例如控制规则参数,以及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的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以及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的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以及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的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等参数的名称也可以称为其他的名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其具体的名称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根据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所述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所述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所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证书;
根据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以便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二消息进一步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体,所述第二消息是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所述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所述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所述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所述融合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上报消息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规则参数还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所述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所述规则集包括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是周期类上报消息或事件触发类上报消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控制规则参数,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
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车载装置的证书;
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所述消息体;
所述第二消息是由通信装置对第一消息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
所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证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所述第三消息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所述服务器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或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配置有控制规则参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上报控制规则参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并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所述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所述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所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证书;
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以便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二消息进一步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体,所述第二消息是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混合规则参数、抽取规则参数、融合规则参数;所述混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和消息汇聚处理;所述抽取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抽取处理的方式;所述融合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的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抽取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抽取的规则参数;所述融合规则参数包括按照时间融合的规则参数,或者按照消息条数融合的规则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上报消息的周期、上报消息的个数或上报消息的大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规则参数还包括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所述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的类型对应的规则集,所述规则集包括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和所述上报控制规则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类型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配置编号或配置调度策略。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是协作感知消息CAM或者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控制规则参数,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包括:
所述接收器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或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
24.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车载装置的证书;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所述消息体;
所述第二消息是由通信装置对第一消息根据签名验证规则参数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和根据消息汇聚规则参数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后得到的消息,所述签名验证规则参数包括第一规则参数或第二规则参数,根据所述消息汇聚规则参数对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后的第一消息进行消息汇聚处理,包括:
所述第二规则参数用于指示不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将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首尾相连接组成第二消息;或者,
所述第一规则参数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消息进行签名验证处理,获取进行签名验证后的至少两条第一消息中的消息体,将消息体首尾相连接写入同一条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二消息,其中,所述至少两条第一消息来自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消息头和签名部分,所述消息头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证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所述第三消息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或用于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所述发送器,用于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配置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或所述响应消息用于标识完成请求更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的资源分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发送器,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控制规则参数,所述控制规则参数用于标识处理待处理消息的规则参数的规则集。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24至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
CN201811142997.9A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Active CN110971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997.9A CN110971397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PCT/CN2019/097648 WO2020063076A1 (zh) 2018-09-28 2019-07-25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EP19864169.8A EP3843325A4 (en) 2018-09-28 2019-07-25 COMMUNICATION PROC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ERVER AND SYSTEM
US17/216,415 US11997106B2 (en) 2018-09-28 2021-03-29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erver,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2997.9A CN110971397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397A CN110971397A (zh) 2020-04-07
CN110971397B true CN110971397B (zh) 2021-09-14

Family

ID=6994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2997.9A Active CN110971397B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7106B2 (zh)
EP (1) EP3843325A4 (zh)
CN (1) CN110971397B (zh)
WO (1) WO20200630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008B (zh) * 2020-07-24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证书申请方法、车载设备及路侧单元
EP4199550B1 (de) * 2021-12-15 2024-08-28 Deutsche Telekom AG Verfahren zum übermitteln eines nachrichteninhalts in verschlüsselter form zwischen einem ersten kommunikationsteilnehmer und wenigstens einem zweiten kommunikationsteilnehmer, syst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computerprogramm und computerlesbares mediu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726A (zh) * 2012-12-28 2013-04-17 杨涛 基于rsu的vanet安全信息聚合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5407094A (zh) * 2015-11-23 2016-03-16 广东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提高电子邮件安全性的方法和装置、安全邮件代理系统
CN107251520A (zh) * 2015-04-20 2017-10-13 华为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m2m通信中的聚合认证协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660B (zh) * 2008-02-27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发起协议注册方法、认证及授权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88239A (zh) * 2008-05-21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消息的数字签名方法和装置
US8327157B2 (en) * 2010-02-15 2012-12-04 Vistech LLC Secure encrypted email server
WO2012090438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CN105280005A (zh) * 2014-06-06 2016-0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道路安全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9714088B2 (en) * 2015-03-27 2017-07-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Unmanned vehicle rollback
CN104702418B (zh) * 2015-04-07 2018-04-27 江苏大学 一种均分rsu计算量的车辆身份认证方法
CN106559732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728249B2 (en) * 2016-04-26 2020-07-28 Garrett Transporation I Inc. Approach for securing a vehicle access port
WO2018002904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Cnathanson Martin 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nd authorizing access to and accounting for wireless access vehicular environment consumption by client devices
CN105959117B (zh) * 2016-07-19 2019-03-29 安徽大学 基于Cuckoo过滤器的车载自组织网络安全认证方法
KR102304709B1 (ko) * 2017-03-03 2021-09-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V2x 통신 메시지에 대하여 적응적 보안 레벨을 적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34837B (zh) * 2017-11-01 2020-09-01 安徽大学 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联网消息认证方法
US10868677B2 (en) * 2018-06-06 2020-12-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ed V2X receiver processing load using certifica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726A (zh) * 2012-12-28 2013-04-17 杨涛 基于rsu的vanet安全信息聚合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7251520A (zh) * 2015-04-20 2017-10-13 华为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m2m通信中的聚合认证协议的方法
CN105407094A (zh) * 2015-11-23 2016-03-16 广东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提高电子邮件安全性的方法和装置、安全邮件代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97106B2 (en) 2024-05-28
EP3843325A4 (en) 2021-10-13
US20210218753A1 (en) 2021-07-15
EP3843325A1 (en) 2021-06-30
CN110971397A (zh) 2020-04-07
WO2020063076A1 (zh)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3356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6812571B2 (ja) V2x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データ通信方法
WO2017049870A1 (zh) 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184962A1 (zh) 一种道路安全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EP294292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digital certificates
EP3637672B1 (en) V2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cure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609025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接続提供装置
CN108141810B (zh) 车联网系统中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71397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服务器和系统
EP3641372A1 (en) V2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653008B (zh)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身份信息配置与使用方法
Sharma et al. Cloud enabled cognitive radio adhoc vehicular networking (CRAVENET) with security awar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applications
CN113795008A (zh) V2x验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31038A (zh) 基站与车联网应用服务器通信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010871A1 (zh) 基于车路协同的证书申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WO2023046189A1 (zh) 一种车辆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651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application
US2024000785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EP42806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ONNIN et al. Local Interactions for Cooperative ITS: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CN116614793A (zh) 车辆数据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676511A (zh) 车路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63499A (zh) 车辆用通信系统、中继服务器、车辆用通信机
CN112400331A (zh) 根据置信水平的车对外界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13825117A (zh) 通告针对服务的服务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1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