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0482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0482B
CN110970482B CN201911320743.6A CN201911320743A CN110970482B CN 110970482 B CN110970482 B CN 110970482B CN 201911320743 A CN201911320743 A CN 201911320743A CN 110970482 B CN110970482 B CN 110970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light
film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07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0482A (zh
Inventor
刘利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07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0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0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0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膜组和光反射膜层;光反射膜层布设于显示膜组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光反射膜层为导电材料;光反射膜层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显示面板的镜面功能,减少、甚至避免对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的光透过率的影响;并且,光反射膜层构成了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线圈,即在光反射膜层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于镜面与显示相结合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例如在家居、商场,广告宣传,美妆美容,及车载后视镜等应用场景,均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镜面与显示相结合的产品,通常采用在显示屏表面贴附半透半反膜的方式,将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全覆盖住来实现镜面显示,此方式的缺点是极大地降低了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降低显示亮度,影响了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镜面与显示相结合的产品实现镜面效果时光透过率较低、或显示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膜组和光反射膜层;光反射膜层布设于显示膜组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光反射膜层为导电材料;光反射膜层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
可选地,光反射膜层的至少部分相邻两绕圈之间具有间隔,间隔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显示膜组的出光区。
可选地,光反射膜层具有缺口,缺口对应显示膜组的出光区。
可选地,显示膜组包括:若干导电膜层和接口焊盘;接口焊盘设置于显示膜组的边缘,若干导电膜层分别与接口焊盘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光反射膜层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的接口焊盘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可选地,显示膜组包括:若干导电膜层和接口焊盘;接口焊盘设置于显示膜组的边缘,若干导电膜层分别与接口焊盘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光反射膜层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中的不同导电膜层电连接。
可选地,显示膜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玻璃基板、缓冲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层和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远离源漏极层的一侧与光反射膜层的入光侧连接;显示膜组的导电膜层包括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分别与接口焊盘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光反射膜层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源漏极层电连接。
可选地,显示膜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基底层、阳极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和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远离阴极层的一侧与光反射膜层的入光侧连接;显示膜组的导电膜层包括阳极层和阴极层,阳极层和阴极层分别与接口焊盘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光反射膜层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阴极层电连接。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强化保护层;强化保护层设置于显示膜组和光反射膜层之间。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膜组;触控膜组设置于光反射膜层远离显示膜组的一侧。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1、在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的出光侧布设光反射膜层,实现了显示面板的镜面功能;
2、将光反射膜层布设于显示膜组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减少、甚至避免对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的光透过率的影响,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
3、光反射膜层采用导电材料,并且光反射膜层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使得光反射膜层构成了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线圈,即在光反射膜层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显示膜组;10a-出光区;10b-非出光区;
11-接口焊盘;
12a-玻璃基板;13a-缓冲层;14a-栅极绝缘层;15a-栅极层;16a-层间绝缘层;17a-源漏极层;18a-薄膜封装层;
12b-基底层;13b-阳极层;14b-像素定义层;15b-发光层;16b-阴极层;17b-薄膜封装层;
20-光反射膜层;
30-强化保护层;
40-触控膜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出光区:包括显示区中有光输出的部分,例如子像素对应的区域。
非出光区:包括非显示区,以及显示区中没有光输出的部分。显示区中没有光输出的部分,例如子像素周围的像素界定结构等对应的区域。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现有的镜面与显示相结合的产品,通常采用在显示屏表面贴附半透半反膜的方式,将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全覆盖住来实现镜面显示,此方法将显示区内的出光区和非出光区全部覆盖了,极大地降低了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降低显示亮度,影响了显示质量。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无线充电技术因其便利性高的特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显示面板因其显示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结构上十分适合作为无线充电的载体,若能将无线充电技术集成于显示面板中,将可以极大地丰富显示面板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显示膜组10和光反射膜层20。
光反射膜层20布设于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10b。
光反射膜层20为导电材料。
光反射膜层20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布设光反射膜层20,以实现显示面板的镜面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将光反射膜层20布设于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10b,减少、甚至避免对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10的光透过率的影响,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膜层20采用导电材料,并且光反射膜层20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使得光反射膜层20构成了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线圈,即在光反射膜层20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膜层20可以采用光反射导电金属,例如银、铝等。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光反射膜层20布设于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10b,至少要减少对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10的光透过率的影响。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反射膜层20的至少部分相邻两绕圈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
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膜层20的相邻两绕圈之间的间隔,一方面可以提高相邻两绕圈的绝缘性,保证光反射膜层20在通电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为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腾出光透过的空间,避免、至少减少对由显示膜组10发出的光的遮挡,这样可以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
可以理解地,根据显示模组中出光区10a的分布情况,光反射膜层20的相邻两绕圈之间适应性地设置间隔,以避开对显示模组中出光区10a的遮挡。
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反射膜层20具有缺口,该缺口对应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反射膜层20上的缺口,也可以为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腾出光透过的空间,避免、至少减少对由显示膜组10发出的光的遮挡,这样可以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具体地,为避开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光反射膜层20上某一绕圈宽度缩窄的一段,形成前述缺口。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光反射膜层20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膜组10包括:若干导电膜层和接口焊盘11。
接口焊盘11设置于显示膜组10的边缘,若干导电膜层分别与接口焊盘11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10的接口焊盘11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显示膜组10的边缘的接口焊盘11,用于将显示膜组10内的各导电膜层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地,可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将外部电源与接口焊盘11电连接,从而为汇聚到接口焊盘11处的各导电膜层取电。同样的,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也分别在显示膜组10的接口焊盘11处取电,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并且,若光反射膜层20采用金属材质,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显示膜组10的接口焊盘11处,还可避开光反射膜层20金属悬空的弊端,金属悬空容易造成静电对显示面板中无机层的损失。
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膜组10包括:若干导电膜层和接口焊盘11。
接口焊盘11设置于显示膜组10的边缘,若干导电膜层分别与接口焊盘11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10中的不同导电膜层电连接。
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同样采用了接口焊盘11,用于将显示膜组10内的各导电膜层、以及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10中的不同导电膜层电连接,通过对应的导电膜层电连接到接口焊盘11处,以实现取电,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光反射膜层20的布线长度,降低可能存在的寄生电路对显示面板其他电路的干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处,均可以通过过孔实现与显示膜组10中的对应导电膜层的电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显示结构。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膜组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玻璃基板12a、缓冲层13a、栅极绝缘层14a、栅极层15a、层间绝缘层16a、源漏极层17a和薄膜封装层18a。
薄膜封装层18a远离源漏极层17a的一侧与光反射膜层20的入光侧连接。
显示膜组10的导电膜层包括栅极层15a和源漏极层17a,栅极层15a和源漏极层17a分别与接口焊盘11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
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源漏极层17a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膜组10采用LCD的显示结构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功能,利用LCD的显示结构中的栅极层15a或源漏极层17a与光反射膜层20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电连接,以实现光反射膜层20的取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通常源漏极层17a更靠近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即源漏极层17a相对于栅极层15a离光反射膜层20更近,将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源漏极层17a电连接,更易于实现,成本更低、对其他膜层的影响更小。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ED(发光二极管)或者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或者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结构。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膜组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基底层12b、阳极层13b、发光层15b、阴极层16b和薄膜封装层17b。
薄膜封装层17b远离阴极层16b的一侧与光反射膜层20的入光侧连接。
显示膜组10的导电膜层包括阳极层13b和阴极层16b,阳极层13b和阴极层16b分别与接口焊盘11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
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阴极层16b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膜组10采用OLED的显示结构,其中,基底层12b是发光膜组的基础。阳极层13b,发光层15b和阴极层16b共同作用实现发光,具体是: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层13b产生的空穴和阴极层16b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迁移到发光层15b。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15b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层15b的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进而使显示膜组10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功能。本实施例利用OLED的显示结构中的阳极层13b或阴极层16b与光反射膜层20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电连接,以实现光反射膜层20的取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通常阴极层16b更靠近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即阴极层16b相对于阳极层13b离光反射膜层20更近,将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阴极层16b电连接,更易于实现,成本更低、对其他膜层的影响更小。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当使用显示面板进行无线充电时,一般是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显示面板表面,放置过程中难免会对显示面板的各膜层产生一定的冲击,该冲击可能会对各膜层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显示膜组10;而且,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之间需要具备足够的绝缘性,以保证光反射膜层20在通电的状态下不影响或少影响显示膜组10中的电路状态。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强化保护层30;
强化保护层30设置于显示膜组10和光反射膜层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显示膜组10和光反射膜层20之间设置强化保护层30,可以提高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出光侧之间的缓冲度,也可以提高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出光侧之间的绝缘性,进而强化对显示膜组10或光反射膜层20的保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强化保护层30可以采用SiNx材料,其中x可取值1.3≤x≤1.5,实现强化保护显示膜组10或光反射膜层20的同时,提供高透光性,保证显示质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若为显示面板增加人机交互功能,则可以大大提高显示面板的用户体验。为此,本申请为显示面板提供如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膜组40。
触控膜组40设置于光反射膜层20远离显示膜组1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上的触控膜组40为人机交互提供了可能,进一步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优化了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种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种的显示面板,因此具备上述各实施例对应的技术原理和有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提供一种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种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S101:在显示膜组10的薄膜封装层上图案化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
在本步骤中,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可采用银或铝等具有光反射性能及导电性的金属,将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图案化形成互连的环形网状结构,此处可选湿刻工艺。
S102:在显示膜组10的柔性电路板处采用第一过孔将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的源漏极层17a搭接。
S103:在显示膜组10上沉积绝缘层。
在本步骤中,绝缘层可采用无机层,例如SiNx等,可利用CVD工艺沉积,利用Mask和刻蚀工艺在无线充电线圈中间引出端无机层开孔,开孔尺寸可选5*5um。
S104:在无机层上图案化第二层光反射膜层20,并采用第二过孔将第二层光反射膜层20与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搭接,采用第三过孔将第二层光反射膜层20与接口焊盘11搭接。
在本步骤中,可利用Mask工艺,刻蚀出线圈的另外一端的引出线与接口焊盘11相连,通过与线圈的无机层开孔与第一层光反射膜层20相连。
S105:在显示膜组10上沉积保护层。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在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布设光反射膜层20,实现了显示面板的镜面功能;
2、将光反射膜层20布设于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10b,减少、甚至避免对显示面板中显示膜组10的光透过率的影响,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
3、光反射膜层20采用导电材料,并且光反射膜层20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使得光反射膜层20构成了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线圈,即在光反射膜层20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
4、光反射膜层20的至少部分相邻两绕圈之间的间隔,一方面可以提高相邻两绕圈的绝缘性,保证光反射膜层20在通电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为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腾出光透过的空间,避免、至少减少对由显示膜组10发出的光的遮挡,这样可以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
5、通过光反射膜层20上的缺口,也可以为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腾出光透过的空间,避免、至少减少对由显示膜组10发出的光的遮挡,这样可以降低炫光、重影等可能,使得显示面板易于实现100%透光,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质量。具体地,为避开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光反射膜层20上某一绕圈宽度缩窄的一段,形成前述缺口;
6、设置于显示膜组10的边缘的接口焊盘11,用于将显示膜组10内的各导电膜层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地,可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将外部电源与接口焊盘11电连接,从而为汇聚到接口焊盘11处的各导电膜层取电。同样的,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也分别在显示膜组10的接口焊盘11处取电,以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并且,若光反射膜层20采用金属材质,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显示膜组10的接口焊盘11处,还可避开光反射膜层20金属悬空的弊端,金属悬空容易造成静电对显示面板中无机层的损失;
7、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显示膜组10中的不同导电膜层电连接,通过对应的导电膜层电连接到接口焊盘11处,以实现取电,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光反射膜层20的布线长度,降低可能存在的寄生电路对显示面板其他电路的干扰;
8、在显示面板的显示膜组10和光反射膜层20之间设置强化保护层30,可以提高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出光侧之间的缓冲度,也可以提高光反射膜层20与显示膜组10出光侧之间的绝缘性,进而强化对显示膜组10或光反射膜层20的保护;
9、显示面板上的触控膜组40为人机交互提供了可能,进一步丰富了显示面板的功能,优化了用户体验。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膜组(10)和光反射膜层(20);
所述光反射膜层(20)布设于所述显示膜组(10)的出光侧的非出光区(10b);
所述光反射膜层(20)为导电材料;
所述光反射膜层(20)呈连续环形绕圈状布设;
所述显示膜组(10)包括:若干导电膜层和接口焊盘(11);
所述接口焊盘(11)设置于所述显示膜组(10)的边缘,若干所述导电膜层分别与所述接口焊盘(11)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所述显示膜组(10)的所述导电膜层包括源漏极层(17a)或者阴极层(16b);
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或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与所述源漏极层(17a)或者所述阴极层(16b)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至少部分相邻两绕圈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膜层(20)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对应所述显示膜组(10)的出光区(10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显示膜组(10)的所述接口焊盘(11)的不同导电区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显示膜组(10)中的不同导电膜层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膜组(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玻璃基板(12a)、缓冲层(13a)、栅极绝缘层(14a)、栅极层(15a)、层间绝缘层(16a)、所述源漏极层(17a)和薄膜封装层(18a);
所述薄膜封装层(18a)远离所述源漏极层(17a)的一侧与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入光侧连接;
所述显示膜组(10)的所述导电膜层包括所述栅极层(15a)和所述源漏极层(17a),所述栅极层(15a)和所述源漏极层(17a)分别与所述接口焊盘(11)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膜组(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基底层(12b)、阳极层(13b)、发光层(15b)、所述阴极层(16b)和薄膜封装层(17b);
所述薄膜封装层(17b )远离所述阴极层(16b)的一侧与所述光反射膜层(20)的入光侧连接;
所述显示膜组(10)的所述导电膜层包括所述阳极层(13b)和所述阴极层(16b),所述阳极层(13b)和所述阴极层(16b)分别与所述接口焊盘(11)的对应导电区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强化保护层(30);
所述强化保护层(30)设置于所述显示膜组(10)和所述光反射膜层(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膜组(40);
所述触控膜组(40)设置于所述光反射膜层(20)远离所述显示膜组(10)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320743.6A 2019-12-19 2019-12-1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70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743.6A CN110970482B (zh) 2019-12-19 2019-12-1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743.6A CN110970482B (zh) 2019-12-19 2019-12-1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0482A CN110970482A (zh) 2020-04-07
CN110970482B true CN110970482B (zh) 2023-01-31

Family

ID=7003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0743.6A Active CN110970482B (zh) 2019-12-19 2019-12-1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0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530A (zh) * 2021-05-26 2021-08-3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8262B2 (ja) * 2006-02-24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102318418B1 (ko) * 2014-12-08 2021-10-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565712A (zh) * 2017-10-23 2018-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和显示装置
JP2019082594A (ja) * 2017-10-31 2019-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388037A (zh) * 2018-03-01 2018-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0482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494B1 (ko) 표시 장치
JP7472365B2 (ja) 表示装置
JP2021179623A (ja) 表示装置
JP2022081577A (ja) 表示装置
CN106611826B (zh) 量子点彩膜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4573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06104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2119375A (zh) 顯示裝置、顯示單元及顯示系統
US11404485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WO2012026209A1 (ja) 有機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帯電防止方法
WO2005020344A1 (en) Oled device having microcavity gamut subpixels
US860260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821327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1129392A (ja) 表示装置
JP5306097B2 (ja) 透過型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3036973A (ja) 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21068501A (ja) 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光電変換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US11309359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display layer
CN10887849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9041990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57035B (zh) 顶部发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10265568A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006776A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170022047A (ko) 자체발광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4229566A (ja)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