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5974A -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5974A
CN110965974A CN201811152132.0A CN201811152132A CN110965974A CN 110965974 A CN110965974 A CN 110965974A CN 201811152132 A CN201811152132 A CN 201811152132A CN 110965974 A CN110965974 A CN 110965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g solution
slug
solution
activ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21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建君
罗庆
王颖
陈星宏
张继元
柏璐璐
李蔚
郭盟华
王艳玲
王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521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5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5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5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2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acteri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经聚合物驱后的目标油藏中注入用于原位激活微生物的复合段塞溶液,复合段塞溶液包括:交替注入的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与保护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之比为9~11:3.2~3.5;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无机氮源和磷源、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2.1%,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无机氮源和磷源的总质量百分比为0.01%~0.3%。通过该方法可以使油藏中能够作用于原油的微生物增加3~4个数量级,使原油中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Description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改质原油物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微生物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进而利于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油藏中的微生物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这些菌群构成的食物链能够适应油藏的特殊环境。而这些菌群位于油藏深部,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才可激活。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适当的激活剂,选择性地激活油藏中已具备驱油功能的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生的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用的代谢产物,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关技术中,通过注水法向油井中注入激活剂(葡萄糖、糖蜜、淀粉等有机碳源或微生物菌种),以为油藏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或菌种,使油藏中具备驱油功能的微生物菌群繁殖、代谢,并产生对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代谢产物,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注入油井中的激活剂不易达到油藏深部,只能作用于近井地带的好氧微生物,激活效果差,致使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不高。如果注入大量的激活剂,则增加成本,影响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经聚合物驱后的目标油藏中注入用于原位激活微生物的复合段塞溶液,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交替注入的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与所述保护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之比为9~11:3.2~3.5;
所述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无机氮源和磷源、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所述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2.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所述无机氮源和所述磷源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所述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7%~2.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No.1563;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段塞溶液包括: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水;
所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为1900~2100mg/L。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合段塞溶液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后,保留时间为60天以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激活段塞溶液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为50~100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合段塞溶液的注入量为0.025~0.10PV。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通过向目标油藏交替注入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使保护段塞溶液保护激活段塞溶液注入油藏深部,利于激活油藏深部的微生物,利于提高原油的开采率。通过在激活段塞溶液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消耗复合段塞溶液中的氧气和激活剂中营养组分,并将原油中的蜡和胶等重质成分转换为有机酸等小分子,利于油藏中的微生物对原油进行处理,提高原油的开采率。通过该方法可以使油藏中能够作用于原油的微生物增加3~4个数量级,使原油中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注入复合段塞溶液后原油的全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与不注入复合段塞溶液后原油的全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之比(即全烃空白基值)由1.1~1.5上升至2.0以上,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提供不同碳源的激活段塞溶液对原油全烃组分含量变化影响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不同碳源的激活段塞溶液对原油流变性变化影响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提供的采用激活段塞溶液激活前后活菌数量的变化示意图;
图4a是实施例3提供的经过两轮泵注激活段塞溶液后,采出井南2-丁2-P40的原油试样的全烃组分含量变化示意图;
图4b是实施例3提供的经过两轮泵注激活段塞溶液后,采出井南2-2-P140的原油试样的全烃组分含量变化示意图;
图4c是实施例3提供的经过两轮泵注激活段塞溶液后,采出井南2-2-P141的原油试样的全烃组分含量变化示意图;
图4d是实施例3提供的经过两轮泵注激活段塞溶液后,采出井南2-丁3-P40的原油试样的全烃组分含量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原位激活微生物”指的是:为油藏中某一位置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使其能够生长和繁殖。在部分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会消耗原油中的蜡质、沥青等粘稠物,代谢为低分子烃类,所以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对原油进行开采。
在三次采油中一般采用聚合物驱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聚合物驱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可以采用原位激活微生物的方法来对原油进行开采。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经聚合物驱后的目标油藏中注入用于原位激活微生物的复合段塞溶液,复合段塞溶液包括:交替注入的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与保护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之比为9~11:3.2~3.5。
其中,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无机氮源和磷源、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2.1%,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无机氮源和磷源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交替注入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使保护段塞溶液保护激活段塞溶液,利于将激活段塞溶液注入油藏深部,以激活微生物。
在激活段塞溶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消耗复合段塞溶液中的氧气和激活剂中的营养物质,作用于原油中蜡和胶等重质成分,并将蜡和胶等重质成分转换为有机酸等小分子的预处理,利于油藏中的微生物能够容易地处理原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通过向目标油藏交替注入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使保护段塞溶液保护激活段塞溶液注入油藏深部,利于激活油藏深部的微生物,利于提高原油的开采率。通过在激活段塞溶液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消耗复合段塞溶液中的氧气和激活剂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原油中的蜡和胶等重质成分转换为有机酸等小分子,利于油藏中的微生物对原油进行处理,提高原油的开采率。通过该方法可以使油藏中能够作用于原油的微生物增加3~4个数量级,使原油中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注入复合段塞溶液后原油的全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与不注入复合段塞溶液后原油的全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之比(即全烃空白基值)由1.1~1.5上升至2.0以上,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需要说明的是,ΣnC21-指的是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21的分子,ΣnC22+指的是碳原子数等于或大于22的分子。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能够使微生物由激活前的6~1.1×103个/mL,提升至激活后的1.1×106个/mL,提高了3~4个数量级。并且,在激活前,油藏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石油烃降解菌(HDB,Hydrocarbondegradation bacteria)、铁细菌(FB,Ferric bacteria)、腐生菌(TGB)、硝酸盐还原菌(NRB,Nitrate-Reducing Bacteria)。在激活后,油藏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腐生菌(TGB,Saprophytic bacteria)、硫酸盐还原菌(SRB,Sulfate-Reducing Bacteria)、发酵菌(FMB,fermentive bacterial)、产甲烷菌(MPB,methanogenic bacteria)。并且,TGB、FMB、SRB对原油作用的效果好,能够使原油中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可见,通过注入复合段塞溶液,能够使油藏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得到能够分解原油的微生物,利于与原油作用,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与保护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之比可以为9:3.2、9:3.3、9:3.4、9:3.5、10:3.2、10:3.3、10:3.4、10:3.5、11:3.2、11:3.3、11:3.4、11:3.5等。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1.3%、1.4%、1.5%、1.6%、1.7%、1.8%、1.9%、2%、2.1%等。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1%、2%、3%、4%、5%等。无机氮源和磷源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3%,例如可以为0.01%、0.04%、0.07%、0.09%、0.11%、0.14%、0.17%、0.19%、0.23%、0.26%、0.27%、0.29%、0.3%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玉米浆干粉由玉米中提取加工得到。
无机氮源和磷源的作用是:提供电子供体,强化生化反应的代谢活性。其中,无机氮源可以为硝酸钠、硝酸钾,无机磷源可以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
玉米浆干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质量百分比对激活段塞溶液的激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基于降低成分和激活效果好的前提下,给出以下示例:
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7%~2.1%,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为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No.1563;地衣芽孢杆菌可以为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
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和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No.2437能够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生长。将两者加入激活段塞溶液后,在有氧条件下,两者能够吸收有氧分子。当两者进入油藏深部的无氧环境中时,能够作用于原油中的蜡、沥青、胶质等重质组分,使原油的烷烃组分小分子化,利于油藏深部的微生物对原油进行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段塞溶液对激活段塞溶液起隔离保护作用,避免在泵注过程中,其他液体或杂质污染激活段塞溶液,利于将激活段塞溶液泵注至油藏深部。考虑到价格低廉,对激活段塞溶液的保护效果好等问题,给出以下示例:
保护段塞溶液包括: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水;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为1900~2100mg/L,例如可以为1900mg/L、1950mg/L、2000mg/L、2050mg/L、2100mg/L等。
进一步地,考虑到保护段塞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驱油效果,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可以为2000mg/L。
激活段塞溶液注入油藏深部后的保留时间,对于能否充分激活油藏深部的微生物有重要影响,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合段塞溶液注入目标油藏后,保留时间为60天以上。
上述提及,复合段塞溶液包括交替注入的保护段塞溶液和激活段塞溶液,而保护段塞溶液和激活段塞溶液交替注入的数目对微生物的激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给出以下两种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保护段塞溶液。
作为第二种示例: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保护段塞溶液、激活段塞溶液。
如此设置,能够使保护段塞溶液很好地保护激活段塞溶液,利于将激活段塞溶液注入油藏深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合段塞溶液的注入量可以为0.025~0.10PV,例如可以为0.025PV、0.031PV、0.037PV、0.041PV、0.046PV、0.051PV、0.057PV、0.061PV、0.067PV、0.071PV、0.076PV、0.081PV、0.086PV、0.091PV、0.097PV、0.10PV等。
其中,PV表示使用聚合物的浓度与注入的孔隙体积的乘积。
作为一种示例,在激活段塞溶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为50~100吨,例如可以为50吨、53吨、57吨、60吨、63吨、67吨、70吨、73吨、77吨、80吨、83吨、87吨、90吨、93吨、97吨、100吨等。
如此,能够使激活段塞溶液充分激活油藏中的微生物,可适用于大部分的油藏中。
考虑到在节省成本,激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前提下,给出以下示例:
保护段塞溶液的总注入体积为3300~3400m3,例如可以为3300m3、3310m3、3320m3、3330m3、3340m3、3350m3、3360m3、3370m3、3380m3、3390m3、3400m3等。
激活段塞溶液的总注入体积为10000~10050m3,例如可以为10000m3、10005m3、10010m3、10015m3、10020m3、10025m3、10030m3、10035m3、10040m3、10045m3、10050m3等。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操作未注明条件者,均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原料未注明生产厂商及规格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对含有玉米浆干粉的激活段塞溶液的激活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评价过程如下:将葡萄糖与地层水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1.7%的激活段塞溶液,将玉米浆干粉与地层水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1.7%的激活段塞溶液,将葡萄糖与玉米浆干粉分别按照质量比例为1:1、1:2、1:3的比例与地层水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1.7%(葡萄糖与玉米浆干粉的总质量百分比)的激活段塞溶液,将玉米浆干粉、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配制成激活段塞溶液(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7%,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1,杆菌的总质量百分比为2%)。上述六种激活段塞溶液中均还包括总质量百分比为0.1%的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将上述六种激活段塞溶液分别与油井采出液、原油配制成250mL的溶液(激活段塞溶液、油井采出液、原油的质量比为1.2-2:98:5,分别装入厌氧瓶,并顺次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然后在45℃的密封式摇床下培养60~70天。实验结束后,分离和收集激活后的油试样和水试样,对水试样中的微生物浓度和pH值进行检测,对油试样进行酸值、流变性、全烃气相色谱、族组成、含蜡量含胶量(蜡的质量百分比和胶的质量百分比)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降解非烃和沥青质转化为小分子量的烷烃和芳烃,相对增加蜡和胶的含量。具体参数详见表1和表2,利用不同激活段塞溶液对原油全烃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参见附图1,利用不同激活段塞溶液对原油流变性变化的影响参见附图2。
表1
Figure BDA0001818183350000081
备注:微生物浓度采用镜检(显微镜检查)计数。
表2
Figure BDA0001818183350000091
由表1和表2可知,激活段塞溶液作用于原油后,微生物浓度增加了3~4个数量级,原油的表面张力减小,原油的酸值增大,芳烃、非烃及沥青质的质量百分比均减少,原油的流动性变好。并且,2号试样(采用玉米浆干粉和水)作用后酸值可达0.67mgKOH/g。不同碳源的激活段塞溶液激活后原油的表面张力与空白基值的比值明显降低。由附图1可知,原油中的组分碳原子数趋于减小,使原油中的分子量轻化,并且,采用玉米浆干粉、水、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作为激活段塞溶液作用后的效果最明显。由图2可知,采用含有玉米浆干粉、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的激活段塞溶液作用于原油后,原油的黏度减小。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激活段塞溶液作用于原油后,能够增加微生物的浓度,降低原油的表面张力,增加原油的酸值,使原油轻化,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提供的6号激活段塞溶液激活微生物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评价过程为:获取注入井X12-4-B34和采出井X12-4-P3511在泵注6号激活段塞溶液前后,各种菌群的数量和变化,激活前的参数和激活后的参数分别详见表3和表4、以及附图3。
表3
Figure BDA0001818183350000101
表4
Figure BDA0001818183350000102
由表3和表4可知,泵注激活段塞溶液后,活菌数量由激活前的6~1.1×103个/mL,达到激活后的1.1×106个/mL,提高了3~4个数量级,活菌数量增加效果显著。并且,菌群由激活前的HDB和TGB转变为激活后的MPB、TGB和SRB,利于对原油的处理。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活段塞溶液能够明显增加油藏深部的微生物的数量,并改变种群,利于微生物对原油作用,进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的驱油效果进行评价。具体过程为:以试验区位于萨南油田南二区东部4号注入站地区为研究对象,将1口注入井南2-2-P40与4口采出井南2-丁2-P40、南2-2-P140、南2-2-P141和南2-丁3-P40作为1注4采试验井组,面积为0.12km2。开采葡I1-4油层,上述四口采出井的单井砂岩厚度为14.3m,有效厚度为9.2m,地质储量为15.9×104t,孔隙体积27.26×104m3,平均有效渗透率414×10-3μm2。该试验区开采阶段分别为水驱空白阶段(1998.11—1999.3),综合含水率96.4%;聚合物驱阶段(1999.4—2005.3),综合含水率93.29%,采出程度59.41%,采收率提高了14.79%;后续水驱阶段(2005.04—2011.11),综合含水率96.4%,剩余油主要集中在葡Ⅰ3和葡Ⅰ4油层,采出程度已达61.89%,为典型的“双高”(特高含水和特高采出程度)开采阶段。
根据1注4采试验井组的生产现状和实施条件,向四口采出井中分别进行第一轮注入:以第一保护段塞溶液、第一激活段塞溶液、第一保护段塞溶液、第一激活段塞溶液的顺序注入第一复合段塞溶液。其中,第一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总量为5588m3,第一激活段塞溶液中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4%,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的总质量百分比为0.11%。第一保护段塞溶液为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部分水解丙烯酰胺,注入总量为2418m3。第一复合段塞溶液的累计注入量为8006m3,总注入量为0.0293PV。
间隔6个月后,向四口采出井中分别进行第二轮注入:以第二保护段塞溶液、第二激活段塞溶液、第二保护段塞溶液、第二激活段塞溶液、第二保护段塞溶液的顺序注入第二复合段塞溶液。其中,第二激活段塞溶液的总注入量为10023m3,第二激活段塞溶液中的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4%,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和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的总质量百分比为1.5%,,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的总质量百分比为0.11%,每个第二激活段塞溶液中加入的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和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的总用量为75吨。第二保护段塞溶液为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部分水解丙烯酰胺,注入总量为3390m3。第二复合段塞溶液的累计注入量为13413m3,总注入量为0.0492PV。
获取在第一轮注入和第二轮注入之后的四口采出井中原油试样,检测原油试样中的烷烃组分,参见附图4a、附图4b、附图4c、附图4d。由附图4a~附图4d可知,在第二轮注入后,烷烃主碳峰由nC19-nC23区间向nC8-nC14区间转移,碳数范围由试验前的nC4-nC39变为试验后期的nC3-nC38,原油中的烷烃组成结构和含量均产生明显变化。
通过第一轮注入和第二轮注入对比,可以得出:第一轮注入的第一复合段塞溶液的注入量为0.0293PV,不到试验区总孔隙体积的1/30,对油藏中的微生物进行预激活,但激活效果有限,使油藏中的残余原油被驱替采出,原油中烷烃组分与未经过激活的原油中烷烃组分变化不明显。随着第二轮注入第二复合段塞溶液,能够使采出原油中的烷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由空白基值由1.1~1.5上升至2.0以上。试验期间累计产油20524吨,累积增油6243吨,提高采收率3.93%。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能够使原油中的微生物增加,使原油中的烷烃组分ΣnC21-/ΣnC22+的比值增大,降低原油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满足聚合物驱后对原油驱替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经聚合物驱后的目标油藏中注入用于原位激活微生物的复合段塞溶液,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交替注入的激活段塞溶液和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与所述保护段塞溶液的注入体积之比为9~11:3.2~3.5;
所述激活段塞溶液包括:玉米浆干粉、无机氮源和磷源、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水,所述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3%~2.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所述无机氮源和所述磷源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浆干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7%~2.1%,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占所述激活段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L-510CGMCC No.1563;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U1-3CGMCC No.24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段塞溶液包括: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水;
所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为1900~21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段塞溶液注入所述目标油藏后,保留时间为60天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段塞溶液包括:顺次注入的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所述保护段塞溶液、所述激活段塞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激活段塞溶液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质量为50~100吨。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段塞溶液的注入量为0.025~0.10PV。
CN201811152132.0A 2018-09-29 2018-09-29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Pending CN110965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2132.0A CN110965974A (zh) 2018-09-29 2018-09-29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2132.0A CN110965974A (zh) 2018-09-29 2018-09-29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5974A true CN110965974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7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2132.0A Pending CN110965974A (zh) 2018-09-29 2018-09-29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59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6229A (zh) * 2020-12-11 2021-03-30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作用地下原油产甲烷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15313L (no) * 2000-10-31 2002-05-02 Baker Hughes Inc Bakterie-baserte og enzym-baserte mekanismer og produkter for viskositets-reduksjon-brudd av viskoelastiske v¶sker
CN1844365A (zh) * 2006-04-19 2006-10-1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1153267A (zh) * 2007-07-11 2008-04-02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粉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12979A (zh) * 2008-12-01 2009-04-2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1914439A (zh) * 2010-07-02 2010-12-15 大连百奥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油田微生物增产或环保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04789A (zh) * 2011-11-03 2012-06-20 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物脂肽表面活性剂采油剂
CN104109646A (zh) * 2014-06-23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矿化度稠油油井的降粘菌剂及其应用
CN104234675A (zh) * 2013-07-0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A2957222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Envera, Llc Bacterial spore compositions for industrial uses
CN107558971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55897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15313L (no) * 2000-10-31 2002-05-02 Baker Hughes Inc Bakterie-baserte og enzym-baserte mekanismer og produkter for viskositets-reduksjon-brudd av viskoelastiske v¶sker
CN1844365A (zh) * 2006-04-19 2006-10-1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1153267A (zh) * 2007-07-11 2008-04-02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粉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12979A (zh) * 2008-12-01 2009-04-2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1914439A (zh) * 2010-07-02 2010-12-15 大连百奥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油田微生物增产或环保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04789A (zh) * 2011-11-03 2012-06-20 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物脂肽表面活性剂采油剂
CN104234675A (zh) * 2013-07-09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CN104109646A (zh) * 2014-06-23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矿化度稠油油井的降粘菌剂及其应用
CA2957222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Envera, Llc Bacterial spore compositions for industrial uses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558971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755897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永峰 等: "《环境生物技术:典型厌氧环境微生物过程》", 31 August 2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6229A (zh) * 2020-12-11 2021-03-30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作用地下原油产甲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76198B1 (en) Proces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methane from petroleum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Youssef et al. Microbial processes in oil fields: culprits,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EP1765529B1 (en) Proces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petroleum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Penner et 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western Canadian subsurface coal beds and methanogenic coal enrichment cultures
Cheng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oculleus receptaculi sp. nov. from Shengli oil field, China
Wang et al. Organic chemicals in coal available to microbes to produce biogenic coalbed methane: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Fan et al. Towards sulfide removal 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inhibition: Function of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indigenous isolated nitrate reducing bacteria
US2641566A (e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CN102926728A (zh) 用于海上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与外源微生物强化采油方法
CN107387044A (zh) 一种利用煤层本源真菌提高生物煤层气产量的方法
Hao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heavy oils by halophilic bacterium
Iram et al. Coal methanogenesis: a review of the need of complex microbial consortia an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 effective bioconversion of coal into methane
Purwasena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an oil-viscosity-reducing bacterium Petrotoga sp. isolated from an oil field for MEOR
CN112664170A (zh) 一种油砂的中低温微生物多介质原位开采方法
Han et al. Experiments on the gas production of brown coal degraded by exogenous methanogens
Li et al. Effect of exogenous inoculants on enhancing oil recovery and indigenous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in long-term field pilo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N110965974A (zh)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Zajic et al.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05567204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群提高白云岩储层中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6282086B (zh) 稠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激活剂及其应用
CN110656070B (zh) 一株嗜热兼性厌氧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
CN102168049B (zh) 一种生产破胶酶的菌株及其应用
AU2011261306B2 (en) Methods to stimulate biogenic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hydrocarbon-bearing formations
Zhaowe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in Daqing's low permeability, high paraffin content oilfields
McInerney et al. Biosurfactant and enhanced oil recov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