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8971A -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8971A
CN107558971A CN201610518805.4A CN201610518805A CN107558971A CN 107558971 A CN107558971 A CN 107558971A CN 201610518805 A CN201610518805 A CN 201610518805A CN 107558971 A CN107558971 A CN 107558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or
reservoir
oil
injection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88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58971B (zh
Inventor
曹嫣镔
汪卫东
孙刚正
胡婧
宋欣
段传慧
冯云
耿雪丽
谭晓明
吴晓玲
徐闯
高光军
赵凤敏
宋永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hengli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5188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58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58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8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58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8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油藏的筛选;内源微生物分析;激活剂的筛选;现场注入工艺优选;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开采成本低、无需后续处理等优点,有利于现场推广应用;具有同时本发明针对油层渗透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注入工艺,既能有效地节省注剂的用量,同时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投入产出比大于1:5。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中。

Description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从水井中注入的激活剂激活油藏中的功能微生物,例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等,利用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的技术,与其他三次采油技术相比,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无污染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高渗透油藏由于长期水驱开发,已经形成了局部大孔道,常规的水驱很难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针对中高渗油藏提高采收率,一般先对该类油藏进行深部调剖,然后实施化学驱油或微生物驱油,一方面利用深部调剖提高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剂或微生物提高洗油效率。但是该方法深部调剖用的是聚合物,由于聚合物不仅价格高,因此造成成本增加,而且存在着聚合物难降解性对后续水处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经过查新检索,申请号为“ZL201010156355.1”,专利名称为“一种采油用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介绍了首先对目标油藏进行现场取样和检测,其次,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营养缺失情况,确定初步的调控方案,利用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初步调控方式进行优化,确定最终调控方案;最后,按照优化后的最终调控方案进行现场实施。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激活剂都是同时从水井中注入,没有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实现产异化的注入,造成了注入高渗透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功能菌或激活剂的浪费,同时注入低渗透层产生物聚合物的功能微生物或激活剂引起低渗透层堵塞,进一步加重油藏的非均质性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试验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强、适应范围广、可操作性强、增油效果明显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油藏的筛选
油藏筛选的标准为油藏温度小于90℃、油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原油粘度小于5000mPa·s、油层的数量大于2个、单个油层的厚度大于1m。
(2)内源微生物的分析
检测油藏地层水中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三种内源微生物,选择地层水中含有上述三种内源微生物且菌浓均大于1.0×102个/ml的油藏。
(3)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划分
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渗透油层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油层数量占总油层数量的比例均不超过2/3。
(4)激活剂的筛选
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按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聚合物的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1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数量和粘度,综合考虑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粘度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1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综合考虑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产生物气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气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20~3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气的微生物的数量和产气压力,综合考虑产生气的微生物数量和产气压力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5)现场注入工艺优选
①高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80~100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高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20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②中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10~20m3,产生物聚合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体积比为1:8~10:6~8。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中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8~10m3/d;其次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速度为20~30m3/d,空气的注入量为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的体积比为5~10:1,空气注入速度为5~10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5~2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③低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50~80m3,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体积比为1:0.2~0.5。
激活剂的注入方式:首先从低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15m3/d,空气的注入量为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的体积比为3~5:1,空气注入速度为5~8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8~1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完成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计算增油量、提高采收率程度以及投入产出比。
其中,所述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内源微生物为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中的一种或以上;所述的产表面活性剂的内源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中的一种或以上;所述的产生物气的内源微生物为产甲烷菌、乳酸杆菌和烃类氧化菌中的一种或以上。
所述的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配方为淀粉6~8g/L、蛋白胨3~5g/L、K2HPO4·3H2O2~3g/L、NaNO3 0.6~0.8g/L、CaCl2 0.5~0.8g/L、微量元素5~8mg/L。
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5~20g/L、K2HPO4·3H2O2~3g/L、酵母粉0.8~1g/L、NaCl 0.5~0.8g/L、微量元素20~25mg/L。
所述的产生物气的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0~15g/L、玉米浆干粉2~4g/L、K2HPO4·3H2O 2~3g/L、NaNO3 0.8~1g/L、微量元素10~15mg/L。
本发明针对油层渗透率的不同注入不同的激活剂,高渗透层主要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对高渗透油层产生堵塞,从而起到堵调的作用;中渗透层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激活剂,其中以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激活剂为主,激活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对中渗透油层起到一定的堵调作用,同时激活产生的大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降低了中渗透油层的油水流动比,提高中渗透油层的洗油效率;低渗透层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激活剂,产生的大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对提高了中渗透油层洗油效率;通过上述工艺能大幅度地提高现场试验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利于现场推广应用;
(2)本发明适用的油藏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稠油油藏,而且还适用于中高温油藏;
(3)本发明注入的激活剂无毒无害,不会对地层造成伤害,同时,不存在后续水处理的问题;
(4)本发明针对油层渗透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注入工艺,既能有效地节省注剂的用量,同时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投入产出比大于1:5。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某油田区块E,油藏温度68℃,渗透率1200×10-3um2,孔隙度34.4%,原油粘度1250mPa.s,地质储量3.60×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7852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7.2%,地层水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为2.1×102个/ml、枯草芽孢杆菌含量1.1×103个/ml和产甲烷菌含量为3.5×102个/ml,区块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见表1。
表1区块E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
序号 层位 渗透率,10-3um2 油层厚度,m 对应水井
1 E1 2100 3.2 E11
2 E2 500 2.3 E21
3 E3 1100 3.0 E31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区块E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油藏的筛选
区块E的油藏温度小于90℃、油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原油粘度小于5000mPa·s、油层的数量大于2个、单个油层的厚度大于1m,符合油藏筛选的标准。
(2)内源微生物的分析
区块E地层水中具有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内源微生物,且三种内源微生物的菌浓均大于1.0×102个/ml,因此,油藏地层水中的内源微生物符合本发明的要求。
(3)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划分
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渗透油层三个等级,见表2,每个等级的油层数量占总油层数量的比例均不超过2/3。
表2区块E油层渗透率等级的划分
(4)激活剂的筛选
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按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聚合物的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数量和粘度,综合考虑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粘度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6g/L、蛋白胨3g/L、K2HPO4·3H2O 3g/L、NaNO3 0.6g/L、CaCl2 0.5g/L、微量元素6mg/L。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1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综合考虑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5g/L、K2HPO4·3H2O 3g/L、酵母粉0.8g/L、NaCl 0.8g/L、微量元素20mg/L。
产生物气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气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2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气的微生物的数量和产气压力,综合考虑产生气的微生物数量和产气压力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0g/L、玉米浆干粉4g/L、K2HPO4·3H2O 2g/L、NaNO3 1.0g/L、微量元素10mg/L。
(5)现场注入工艺优选
①高渗透油层E1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6g/L、蛋白胨3g/L、K2HPO4·3H2O 3g/L、NaNO3 0.6g/L、CaCl2 0.5g/L、微量元素6mg/L。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80m3,注入量为256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E11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②中渗透油层E3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6g/L、蛋白胨3g/L、K2HPO4·3H2O 3g/L、NaNO3 0.6g/L、CaCl2 0.5g/L、微量元素6mg/L;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5g/L、K2HPO4·3H2O 3g/L、酵母粉0.8g/L、NaCl 0.8g/L、微量元素20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0g/L、玉米浆干粉4g/L、K2HPO4·3H2O 2g/L、NaNO3 1.0g/L、微量元素10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15m3,注入量为45m3;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360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360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E31中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45m3,注入速度为8m3/d;其次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的注入量为360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25m3/d,空气的注入量为1800Nm3,空气注入速度为10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360m3,注入速度为15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③低渗透E2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5g/L、K2HPO4·3H2O3g/L、酵母粉0.8g/L、NaCl 0.8g/L、微量元素20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0g/L、玉米浆干粉4g/L、K2HPO4·3H2O 2g/L、NaNO3 1.0g/L、微量元素10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80m3,注入量为184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36.8m3
激活剂的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E21中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量为184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m3/d,空气的注入量为552Nm3,空气注入速度为8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36.8m3,注入速度为8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完成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计算增油量、提高采收率程度以及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结果:截止到2015年12月,含水下降为83.0%,下降了14.2个百分点,现场试验累计增油6120t,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17.0%,投入产出比为1:5.3,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实施例2:
某油田区块G,油藏温度75℃,渗透率1300×10-3um2,孔隙度33.2%,原油粘度1560mPa.s,地质储量4.20×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2365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5.6%,地层水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为3.5×102个/ml、地衣芽孢杆菌含量1.1×103个/ml、假单胞菌含量为3.5×102个/ml、乳酸杆菌含量为2.1×103个/ml和产甲烷菌含量为1.0×103个/ml,区块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见表3。
表3区块G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区块G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油藏的筛选
区块G的油藏温度小于90℃、油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原油粘度小于5000mPa·s、油层的数量大于2个、单个油层的厚度大于1m,符合油藏筛选的标准。
(2)内源微生物的分析
区块G地层水中具有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内源微生物,且三种内源微生物的菌浓均大于1.0×102个/ml,因此,油藏地层水中的内源微生物符合本发明的要求。
(3)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划分
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渗透油层三个等级,见表2,每个等级的油层数量占总油层数量的比例均不超过2/3。
表4区块G油层渗透率等级的划分
序号 层位 渗透率,10-3um2 油层厚度,m 对应水井 油层等级
1 G1 2000 1.6 G11 高渗透
2 G2 300 7.5 G21 低渗透
3 G3 1200 9.0 G31 中渗透
4 G4 2500 2.3 G41 高渗透
(4)激活剂的筛选
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按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聚合物的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1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数量和粘度,综合考虑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粘度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8g/L、蛋白胨4g/L、K2HPO4·3H2O 2g/L、NaNO3 0.7g/L、CaCl2 0.6g/L、微量元素5mg/L。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1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综合考虑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8g/L、
K2HPO4·3H2O 2.5g/L、酵母粉0.9g/L、NaCl 0.5g/L、微量元素22mg/L。
产生物气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气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2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气的微生物的数量和产气压力,综合考虑产生气的微生物数量和产气压力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2g/L、玉米浆干粉3g/L、K2HPO4·3H2O 2.5g/L、NaNO3 0.9g/L、微量元素12mg/L。
(5)现场注入工艺优选
①高渗透油层G1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8g/L、蛋白胨4g/L、K2HPO4·3H2O 2g/L、NaNO3 0.7g/L、CaCl2 0.6g/L、微量元素5mg/L。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90m3,注入量为144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G11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5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高渗透油层G4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8g/L、蛋白胨4g/L、K2HPO4·3H2O 2g/L、NaNO3 0.7g/L、CaCl2 0.6g/L、微量元素5mg/L。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90m3,注入量为207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G41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5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②中渗透油层G3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8g/L、蛋白胨4g/L、K2HPO4·3H2O 2g/L、NaNO3 0.7g/L、CaCl2 0.6g/L、微量元素5mg/L;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8g/L、K2HPO4·3H2O 2.5g/L、酵母粉0.9g/L、NaCl 0.5g/L、微量元素22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2g/L、玉米浆干粉3g/L、K2HPO4·3H2O2.5g/L、NaNO3 0.9/L、微量元素12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10m3,注入量为90m3;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810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630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G31中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90m3,注入速度为9m3/d;其次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的注入量为810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20m3/d,空气的注入量为8100Nm3,空气注入速度为8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630m3,注入速度为18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③低渗透G2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18g/L、K2HPO4·3H2O2.5g/L、酵母粉0.9g/L、NaCl 0.5g/L、微量元素22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2g/L、玉米浆干粉3g/L、K2HPO4·3H2O 2.5g/L、NaNO3 0.9g/L、微量元素12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60m3,注入量为450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225m3
激活剂的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G21中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量为450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2m3/d,空气的注入量为1800Nm3,空气注入速度为6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225m3,注入速度为9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完成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计算增油量、提高采收率程度以及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结果:截止到2016年5月,含水下降为80.2%,下降了15.4个百分点,现场试验累计增油6636t,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15.8%,投入产出比为1:6.2,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实施例3
某油田区块H,油藏温度80℃,渗透率1300×10-3um2,孔隙度34.0%,原油粘度986mPa.s,地质储量3.20×104t,地层水矿化度为9860mg/L,试验前区块平均含水96.0%,地层水中的嗜热链球菌含量为1.1×103个/ml、枯草芽孢杆菌含量2.1×102个/ml、乳酸杆菌7.5×102个/ml和烃类氧化菌含量为3.0×102个/ml,区块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见表5。
表5区块H油层参数以及对应的水井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区块H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油藏的筛选
区块H的油藏温度小于90℃、油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原油粘度小于5000mPa·s、油层的数量大于2个、单个油层的厚度大于1m,符合油藏筛选的标准。
(2)内源微生物的分析
区块H地层水中具有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内源微生物,且三种内源微生物的菌浓均大于1.0×102个/ml,因此,油藏地层水中的内源微生物符合本发明的要求。
(3)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划分
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渗透油层三个等级,见表2,每个等级的油层数量占总油层数量的比例均不超过2/3。
表6区块H油层渗透率等级的划分
序号 层位 渗透率,10-3um2 油层厚度,m 对应水井 油层等级
1 H1 600 6.5 H11 低渗透
2 H2 2100 3.0 H21 高渗透
3 H3 1500 4.2 H31 中渗透
(4)激活剂的筛选
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按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聚合物的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1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数量和粘度,综合考虑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粘度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7g/L、蛋白胨5g/L、K2HPO4·3H2O 2.5g/L、NaNO3 0.8g/L、CaCl2 0.8g/L、微量元素8mg/L。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综合考虑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20g/L、K2HPO4·3H2O 2g/L、酵母粉1.0g/L、NaCl 0.6g/L、微量元素25mg/L。
产生物气的激活剂筛选的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气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3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气的微生物的数量和产气压力,综合考虑产生气的微生物数量和产气压力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5g/L、玉米浆干粉2g/L、K2HPO4·3H2O 3g/L、NaNO3 0.8g/L、微量元素15mg/L。
(5)现场注入工艺优选
①高渗透油层H2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7g/L、蛋白胨5g/L、K2HPO4·3H2O 2.5g/L、NaNO3 0.8g/L、CaCl2 0.8g/L、微量元素8mg/L。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100m3,注入量为300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H21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20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②中渗透油层H3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7g/L、蛋白胨5g/L、K2HPO4·3H2O 2.5g/L、NaNO3 0.8g/L、CaCl2 0.8g/L、微量元素8mg/L;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20g/L、K2HPO4·3H2O 2g/L、酵母粉1.0g/L、NaCl 0.6g/L、微量元素25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5g/L、玉米浆干粉2g/L、K2HPO4·3H2O 3g/L、NaNO3 0.8g/L、微量元素15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20m3,注入量为84m3;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840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504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H31中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84m3,注入速度为10m3/d;其次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的注入量为840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30m3/d,空气的注入量为6720Nm3,空气注入速度为5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504m3,注入速度为2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③低渗透H1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20g/L、K2HPO4·3H2O2g/L、酵母粉1.0g/L、NaCl 0.6g/L、微量元素25mg/L;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5g/L、玉米浆干粉2g/L、K2HPO4·3H2O 3g/L、NaNO3 0.8g/L、微量元素15mg/L。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50m3,注入量为325m3;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97.5m3
激活剂的注入方式:首先从水井H11中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量为325m3,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5m3/d,空气的注入量为1625Nm3,空气注入速度为5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为97.5m3,注入速度为1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完成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计算增油量、提高采收率程度以及投入产出比。
现场试验结果:截止到2015年12月,含水下降为82.5%,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现场试验累计增油5184t,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16.2%,投入产出比为1:5.3,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油藏的筛选
油藏筛选的标准为油藏温度小于90℃、油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原油粘度小于5000mPa·s、油层的数量大于2个、单个油层的厚度大于1m;
(2)内源微生物的分析
检测油藏地层水中产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的三种内源微生物,选择地层水中含有上述三种内源微生物且菌浓均大于1.0×102个/ml的油藏;
(3)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划分
根据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将油层划分为高、中、低渗透油层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油层数量占总油层数量的比例均不超过2/3;
(4)激活剂的筛选
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筛选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按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聚合物的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1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数量和粘度,综合考虑产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粘度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筛选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5~15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综合考虑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数量和界面张力值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产生物气的激活剂筛选具体步骤为:在灭菌的摇瓶中分别加入油藏地层水和原油;设计出实验表,根据实验表设计出的方案分别加入产生气的激活剂,将摇瓶在油藏温度下振荡培养,培养20~30d后检测液体中的产生物气的微生物的数量和产气压力,综合考虑产生气的微生物数量和产气压力的大小确定激活剂配方;
(5)现场注入工艺优选
①高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
激活剂注入量:每米油层厚度80~100m3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高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20m3/d,然后转正常注水;
②中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10~20m3,产生物聚合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体积比为1:8~10:6~8;
激活剂注入方式:首先从中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入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8~10m3/d;其次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速度为20~30m3/d,空气的注入量为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的体积比为5~10:1,空气注入速度为5~10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5~2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③低渗透油层注入工艺
激活剂: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产生物气的激活剂;
激活剂的注入量: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50~80m3,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量体积比为1:0.2~0.5;
激活剂的注入方式:首先从低渗透油层对应的水井中注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和空气,激活剂注入速度为10~15m3/d,空气的注入量为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的体积比为3~5:1,空气注入速度为5~8Nm3/min;然后,注入产生物气的激活剂,注入速度为8~10m3/d;最后转正常注水;
(6)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完成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计算增油量、提高采收率程度以及投入产出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聚合物的内源微生物为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中的一种或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表面活性剂的内源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中的一种或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气的内源微生物为产甲烷菌、乳酸杆菌和烃类氧化菌中的一种或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聚合物的激活剂配方为淀粉6~8g/L、蛋白胨3~5g/L、K2HPO4·3H2O 2~3g/L、NaNO3 0.6~0.8g/L、CaCl2 0.5~0.8g/L、微量元素5~8mg/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激活剂配方为葡萄糖15~20g/L、K2HPO4·3H2O 2~3g/L、酵母粉0.8~1g/L、NaCl 0.5~0.8g/L、微量元素20~25mg/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高渗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生物气的激活剂配方为淀粉10~15g/L、玉米浆干粉2~4g/L、K2HPO4·3H2O 2~3g/L、NaNO30.8~1g/L、微量元素10~15mg/L。
CN201610518805.4A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Active CN107558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805.4A CN107558971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8805.4A CN107558971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8971A true CN107558971A (zh) 2018-01-09
CN107558971B CN107558971B (zh) 2019-07-23

Family

ID=6096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8805.4A Active CN107558971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5897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1461A (zh) * 2019-10-28 2020-0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井复合解水锁工艺
CN11093941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10965974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CN114426833A (zh) * 2020-10-1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氮气辅助微生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27399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14427398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微生物吞吐方法
CN116285927A (zh) * 2023-03-28 2023-06-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稠油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6973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Instituto Mexicano Del Petroleo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CN102408887A (zh) * 2011-09-09 2012-04-11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3114833A (zh) * 2011-11-17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油藏深部功能菌群的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3291267A (zh) * 2013-06-14 2013-09-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CN103470234A (zh) * 2013-09-25 2013-12-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
CN104212431A (zh) * 2014-06-29 2014-12-17 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 一种石油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6973A1 (en) * 2009-12-21 2011-06-23 Instituto Mexicano Del Petroleo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CN102408887A (zh) * 2011-09-09 2012-04-11 南开大学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CN103114833A (zh) * 2011-11-17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油藏深部功能菌群的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3291267A (zh) * 2013-06-14 2013-09-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CN103470234A (zh) * 2013-09-25 2013-12-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
CN104212431A (zh) * 2014-06-29 2014-12-17 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 一种石油内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4453811A (zh) * 2014-10-27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包木太等: "胜利油田S12 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941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CN110965974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驱后油藏原位激活微生物改质驱油的方法
CN110821461A (zh) * 2019-10-28 2020-0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井复合解水锁工艺
CN114427399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CN114427398A (zh) * 2020-09-21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微生物吞吐方法
CN114427398B (zh) * 2020-09-21 2024-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微生物吞吐方法
CN114426833A (zh) * 2020-10-1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氮气辅助微生物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285927A (zh) * 2023-03-28 2023-06-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提高稠油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8971B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971B (zh) 一种中高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453811B (zh) 一种中高渗油藏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CN104109646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矿化度稠油油井的降粘菌剂及其应用
CN103291267B (zh) 一种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Dhanarajan et al. Biosurfactant-biopolymer driven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and its optimization by an ANN-GA hybrid technique
CN104109516B (zh) 一种强乳化性微生物清防蜡菌剂及其应用
CN107558972A (zh) 一种微生物单井吞吐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
CN104373094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复合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30739A (zh) 一种内源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Ma et al. Application of guar gum degrading bacteria in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guar-based fracturing fluid damage
CN103967461B (zh) 一种聚合物调剖辅助微生物循环驱油方法
CN102852497B (zh) 一种低渗透油田复合微生物采油方法
CN107965303B (zh) 一种启动不同形状盲端剩余油的驱替及分析方法
Guo et al. Progr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China
CN105626015A (zh) 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
CN110273668A (zh) 一种生化复合单井吞吐采油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62684A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内源微生物/生物表活剂三元复合驱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Gassara et al. Nitrate-mediated microbi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N-MEOR) from model upflow bioreactors
CN107100601A (zh) 一种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Alkan et al. An integrated MEOR project; workflow to develop a pilot in a German field
CN107795306A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
Maleki et al. Bio‐enhanced oil recovery (BEOR) methods: All‐important review of the occasions and challenges
CN101457156B (zh) 一种原油微生物脱钙方法
CN107558973A (zh) 一种通过油井实施微生物驱油的方法
Zheng et al. Influence of pH on bioclogging in porous media during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o Yanbin

Inventor after: Tan Xiaoming

Inventor after: Wu Xiaoling

Inventor after: Xu Chuang

Inventor after: Gao Guangjun

Inventor after: Zhao Fengmin

Inventor after: Song Yongti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dong

Inventor after: Sun Gangzheng

Inventor after: Tang Xiaodong

Inventor after: Hu Jing

Inventor after: Song Xin

Inventor after: Duan Chuanhui

Inventor after: Feng Yun

Inventor after: Geng Xueli

Inventor before: Cao Yanbin

Inventor before: Wu Xiaoling

Inventor before: Xu Chuang

Inventor before: Gao Guangjun

Inventor before: Zhao Fengmin

Inventor before: Song Yongt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dong

Inventor before: Sun Gangzheng

Inventor before: Hu Jing

Inventor before: Song Xin

Inventor before: Duan Chuanhui

Inventor before: Feng Yun

Inventor before: Geng Xueli

Inventor before: Tan Xiaom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