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3176A - 环保扎束带 - Google Patents
环保扎束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63176A CN110963176A CN201811142799.2A CN201811142799A CN110963176A CN 110963176 A CN110963176 A CN 110963176A CN 201811142799 A CN201811142799 A CN 201811142799A CN 110963176 A CN110963176 A CN 110963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face
- ratchet
- plate
- guide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or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14—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separate secur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扎束带,包括有一束带头及一束带,束带头包括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上容置空间一端为第一开口,另端为第二开口,第一、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一朝第一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一棘齿、以及一朝第二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二棘齿;而下容置空间的一端为第三开口,另端为第四开口,第三、第四开口之间设置有一朝第三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三棘齿、以及一朝第四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四棘齿;束带顶端面具有数格等间距排列设置的齿沟,齿沟能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棘齿卡掣固定;本发明环保扎束带,具有捆绑及束紧功能,又可将使用过后的与另一束带接合继续使用,不会产生多余的废弃束带,节省成本又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束带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不会产生多余的废弃束带的环保扎束带。
背景技术
束带的应用相当广泛,凡是可供捆绑束结的物品,尤其是管状物或线状物,诸如繁杂的电线,均可以束带加以束紧固定,不仅可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还可用于提高物品的使用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或有利于后续的处理运用等。
现有束带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有一带体以及一带扣,所述带体的一面具有数齿牙,所述带扣更具有一抵顶块,当使用者欲将物品使用束带捆绑束紧时,需先将带体绕经欲捆绑的物品,再将带体以一定方向插入带扣,所述带体将物品束紧后,此时所述带体的各齿牙可抵顶带扣的抵顶块,使所述带体无法沿反方向松脱,据此即可将物品捆绑束紧。
然而,上述此种束带的缺点在于:此种束带的带体与带扣是一体连结在一起且带体为固定的标准规格长度,不仅无法捆绑超过规格的较大物品,并且捆绑较小的物品时,往往会产生多余的束带,仅能以剪刀将多余的束带剪断并丢弃,如此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环保。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捆绑、束紧及束带与束带连接功能的环保扎束带。
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扎束带,其包括:一束带头;以及一与所述束带头连接的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头包括有一顶板;一与所述顶板对应设置的底板;两个与所述顶板及底板左右侧相连且垂直设置的侧壁;以及一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形成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的隔板;所述上容置空间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一引导块,而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二引导块,所述第一引导块与所述第二引导块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底端面朝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一棘齿、以及一由所述隔板顶端面朝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二棘齿;所述下容置空间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三开口,另一端设置有一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三引导块,而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四引导块,所述第三引导块与所述第四引导块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顶端面朝所述第三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三棘齿、以及一由所述隔板底端面朝所述第四开口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四棘齿;所述束带顶端面具有数格等间距排列设置的齿沟,所述齿沟前、后两侧及左、右两侧具有相连且朝上垂直的壁面,所述壁面与所述齿沟表面呈度夹角,且所述束带底端面两侧边缘凸出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凸条及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具有一横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束带底端面中央的凹槽。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棘齿顶端面与所述顶板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棘齿底端面与所述隔板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棘齿底端面与所述底板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隙。
更优选的是,所述第四棘齿顶端面与所述隔板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四间隙。
更优选的是,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前端分别各向外凸出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凸壁。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能获致的作用及功能如下:
第一点:本发明通过束带头与束带的搭配应用,可增加捆绑束带的使用长度,以适用于捆绑各种不同尺寸的物品。
第二点:本发明可将使用过后剩余的束带与另一束带接合而继续使用,完全不会产生多余的废弃束带,以节省成本又符合环保。
第三点:本发明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棘齿为斜向的设置、及齿沟的壁面与齿沟表面呈度夹角的设置,因此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棘齿与齿沟卡掣固定后,可对束带产生单向方向的控制作用,防止束带被轻易地从逆向方向抽出,以加强本发明环保扎束带捆绑及束紧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束带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束带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束带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束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束带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到图8为本发明束带头与束带连接并捆绑物品的实施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多余束带与束带连接并捆绑物品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束带头 18 第四开口
11 顶板 19 凸壁
111 第一引导块 2 束带
112 第一棘齿 21 齿沟
12 底板 22 壁面
121 第三引导块 23 第一凸条
122 第三棘齿 24 第二凸条
13 侧壁 25 凹槽
14 隔板 3 多余束带
141 第二引导块 10 上容置空间
142 第二棘齿 20 下容置空间
143 第四引导块 30 第一间隙
144 第四棘齿 40 第二间隙
15 第一开口 50 第三间隙
16 第二开口 60 第四间隙
17 第三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揭示出,一种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束带头1;以及一与所述束带头1连接的束带2;所述束带头1包括有一顶板11;一与所述顶板11对应设置的底板12;两个与所述顶板11及底板12左右侧相连且垂直设置的侧壁13;以及一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使所述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一上容置空间10及一下容置空间20的隔板14;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开口15,另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开口15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一引导块111,而所述第二开口16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二引导块141,所述第一引导块111与所述第二引导块141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朝所述第一开口15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一棘齿11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朝所述第二开口16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二棘齿142;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三开口17,另一端设置有一第四开口18,所述第三开口17处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三引导块121,而所述第四开口18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四引导块143,所述第三引导块121与所述第四引导块143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朝所述第三开口17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三棘齿12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朝所述第四开口18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四棘齿144;所述束带2顶端面具有数格等间距排列设置的齿沟21,所述齿沟21前、后两侧及左、右两侧具有相连且朝上垂直的壁面22,所述壁面22与所述齿沟21表面呈90度夹角,且所述束带2底端面两侧边缘凸出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凸条23及第二凸条24,所述第一凸条23与所述第二凸条24之间具有一横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束带2底端面中央的凹槽25。
实际应用时,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将束带2一端由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第三开口17穿入,从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第四开口18穿出,接着围绕住需捆绑的物品再由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第一开口15穿入,直到所述束带2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棘齿142被固定于所述上容置空间10时,再将所述下容置空间20中的束带2往所述第四开口18方向拉紧,就可将物品捆绑束紧,最后将露出于所述下容置空间20外的多余束带3剪断即可。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束带2由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第三开口17穿入经过所述第三引导块121时,所述第三引导块121会将所述束带2抬升,并经由束带2底端面中央凹槽25的设计而越过所述第三棘齿122,顺利往所述第四开口18方向移动,而当束带2通过所述第四棘齿144后,所述第四棘齿144即可对束带2产生单向方向的控制作用;同理可知,所述束带2绕过捆绑物品后,由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第一开口15穿入经过所述第一引导块111时,所述第一引导块111会将所述束带2抬升,并经由束带2底端面中央凹槽25的设计而越过所述第一棘齿112,顺利往所述第二开口16方向移动,而当束带2通过所述第二棘齿142后,所述第二棘齿142即可对束带2产生单向方向的控制作用,此时所述束带2已无法往所述第一开口15方向移动,因此仅需将所述下容置空间20中的束带2往所述第四开口18方向拉紧,就可捆绑束紧物品。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9所示,可将剪断后多余束带3与另一束带2接合而继续使用,其使用方式是,将剪断后多余束带3的一端由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第三开口17穿入,并通过所述第四棘齿144形成单向固定作用,接着,将另一条束带2的一端由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第二开口16穿入,并通过所述第一棘齿112形成单向固定作用,如此即完成多余束带3与束带2间的连接,不但可增加捆绑束带的使用长度,以适用于捆绑各种不同尺寸的物品,而且完全不会产生多余的废弃束带,以节省成本又符合环保。
上述中,通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棘齿112、142、122、144为斜向的设置、及所述齿沟21的壁面22与所述齿沟21表面呈90度夹角的设置,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棘齿112、142、122、144与所述齿沟21卡掣固定后,可对所述束带2产生单向方向的控制作用,防止所述束带2被轻易地从逆向方向抽出,以加强本发明环保扎束带捆绑及束紧的强度。
上述图1及图2还揭示出,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前端分别各向外凸出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凸壁19,所述凸壁19可供操作者用于辨别所述束带头1及所述束带2的使用方向。
上述图3还揭示出,所述第一棘齿112顶端面与所述顶板11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30,所述第二棘齿142底端面与所述隔板14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40,所述第三棘齿122底端面与所述底板12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隙50,所述第四棘齿144顶端面与所述隔板14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四间隙60。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间隙30、40、50、60的设置,使所述束带2在穿过所述上、下容置空间10、20内部时,可较为顺利地通过。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据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发明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环保扎束带,其包括:
一束带头(1);
以及一与所述束带头(1)连接的束带(2);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带头(1)包括有一顶板(11);一与所述顶板(11)对应设置的底板(12);两个与所述顶板(11)及底板(12)左右侧相连且垂直设置的侧壁(13);以及一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使所述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一上容置空间(10)及一下容置空间(20)的隔板(14);
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开口(15),另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开口(15)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一引导块(111),而所述第二开口(16)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二引导块(141),所述第一引导块(111)与所述第二引导块(141)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朝所述第一开口(15)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一棘齿(11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朝所述第二开口(16)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二棘齿(142);
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三开口(17),另一端设置有一第四开口(18),所述第三开口(17)处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三引导块(121),而所述第四开口(18)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四引导块(143),所述第三引导块(121)与所述第四引导块(143)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朝所述第三开口(17)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三棘齿(12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朝所述第四开口(18)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四棘齿(1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112)顶端面与所述顶板(11)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棘齿(142)底端面与所述隔板(14)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棘齿(122)底端面与所述底板(12)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隙(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棘齿(144)顶端面与所述隔板(14)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四间隙(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前端分别各向外凸出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凸壁(19)。
7.一种环保扎束带,其包括:
一束带头(1);以及
一与所述束带头(1)连接的束带(2);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带(2)顶端面具有数格等间距排列设置的齿沟(21),所述齿沟(21)前、后两侧及左、右两侧具有相连且朝上垂直的壁面(22),所述壁面(22)与所述齿沟(21)表面呈90度夹角,且所述束带(2)底端面两侧边缘凸出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凸条(23)及第二凸条(24),所述第一凸条(23)与所述第二凸条(24)之间具有一横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束带(2)底端面中央的凹槽(25)。
8.一种环保扎束带,其包括:
一束带头(1);以及
一与所述束带头(1)连接的束带(2);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带头(1)包括有一顶板(11);一与所述顶板(11)对应设置的底板(12);两个与所述顶板(11)及底板(12)左右侧相连且垂直设置的侧壁(13);以及一设置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之间、使所述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一上容置空间(10)及一下容置空间(20)的隔板(14);
所述上容置空间(1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开口(15),另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16),所述第一开口(15)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一引导块(111),而所述第二开口(16)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二引导块(141),所述第一引导块(111)与所述第二引导块(141)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顶板(11)底端面朝所述第一开口(15)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一棘齿(11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顶端面朝所述第二开口(16)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二棘齿(142);
所述下容置空间(20)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三开口(17),另一端设置有一第四开口(18),所述第三开口(17)处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向上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三引导块(121),而所述第四开口(18)处设置有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向下凸出为半弧形状的第四引导块(143),所述第三引导块(121)与所述第四引导块(143)之间,设置有一由所述底板(12)顶端面朝所述第三开口(17)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三棘齿(122)、以及一由所述隔板(14)底端面朝所述第四开口(18)处的方向斜向凸出的第四棘齿(144);
所述束带(2)顶端面具有数格等间距排列设置的齿沟(21),所述齿沟(21)前、后两侧及左、右两侧具有相连且朝上垂直的壁面(22),所述壁面(22)与所述齿沟(21)表面呈90度夹角,且所述束带(2)底端面两侧边缘凸出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凸条(23)及第二凸条(24),所述第一凸条(23)与所述第二凸条(24)之间具有一横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束带(2)底端面中央的凹槽(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112)顶端面与所述顶板(11)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30),所述第二棘齿(142)底端面与所述隔板(14)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40),所述第三棘齿(122)底端面与所述底板(12)顶端面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隙(50),所述第四棘齿(144)顶端面与所述隔板(14)底端面之间具有一第四间隙(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保扎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2)前端分别各向外凸出有一呈三角形状的凸壁(1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42799.2A CN110963176A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环保扎束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42799.2A CN110963176A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环保扎束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63176A true CN110963176A (zh) | 2020-04-07 |
Family
ID=7002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42799.2A Pending CN110963176A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环保扎束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63176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30632A (ja) * | 2006-03-02 | 2007-09-13 | Zero Technos:Kk | ベルト巻付け装置 |
CN101344191A (zh) * | 2008-08-26 | 2009-01-14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自适应板厚的板式扎带 |
CN101486398A (zh) * | 2008-12-15 | 2009-07-22 | 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 | 汽车电装生产用导线捆扎带 |
CN104590717A (zh) * | 2014-12-30 | 2015-05-06 | 扬州天晟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 |
CN104691936A (zh) * | 2015-03-10 | 2015-06-10 | 赵忠义 |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物流包扎带 |
CN204399741U (zh) * | 2014-12-30 | 2015-06-17 | 扬州天晟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 |
CN204916611U (zh) * | 2015-07-27 | 2015-12-30 | 乐清市华达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梯形格扎带 |
CN207107368U (zh) * | 2017-07-24 | 2018-03-16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管线固定扎带 |
CN207157906U (zh) * | 2017-07-07 | 2018-03-30 | 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结构 |
CN208963718U (zh) * | 2018-09-28 | 2019-06-11 | 曾诗壬 | 环保扎束带 |
-
2018
- 2018-09-28 CN CN201811142799.2A patent/CN1109631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30632A (ja) * | 2006-03-02 | 2007-09-13 | Zero Technos:Kk | ベルト巻付け装置 |
CN101344191A (zh) * | 2008-08-26 | 2009-01-14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自适应板厚的板式扎带 |
CN101486398A (zh) * | 2008-12-15 | 2009-07-22 | 芜湖天海电装有限公司 | 汽车电装生产用导线捆扎带 |
CN104590717A (zh) * | 2014-12-30 | 2015-05-06 | 扬州天晟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 |
CN204399741U (zh) * | 2014-12-30 | 2015-06-17 | 扬州天晟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 |
CN104691936A (zh) * | 2015-03-10 | 2015-06-10 | 赵忠义 |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物流包扎带 |
CN204916611U (zh) * | 2015-07-27 | 2015-12-30 | 乐清市华达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梯形格扎带 |
CN207157906U (zh) * | 2017-07-07 | 2018-03-30 | 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扎带结构 |
CN207107368U (zh) * | 2017-07-24 | 2018-03-16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管线固定扎带 |
CN208963718U (zh) * | 2018-09-28 | 2019-06-11 | 曾诗壬 | 环保扎束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7091295A (ja) | 結束具及びその結束用固定具,結束バンド | |
US20120180268A1 (en) | Tie strap structure | |
US3897163A (en) | Wire strand connecting cleat | |
CN203585571U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松线束扎带 | |
JPH0482407U (zh) | ||
CN110963176A (zh) | 环保扎束带 | |
TWI671245B (zh) | 環保紮束帶 | |
JPH0629524Y2 (ja) | 結束バンド | |
US11745923B2 (en) | Cable or utility tie | |
TWM562265U (zh) | 連接式束帶 | |
KR20150001045U (ko) | 케이블 타이 | |
KR20130049846A (ko) | 케이블 타이 | |
TWM574589U (zh) | 環保紮束帶 | |
KR20190118380A (ko) | 케이블타이 | |
KR101292638B1 (ko) | 결속용 금속 밴드 | |
CN201051635Y (zh) | 带绑带的线束固定件 | |
JP2015058973A (ja) | 合成樹脂製結束バンド | |
CN214777917U (zh) | 一种扎带组件 | |
JP4303066B2 (ja) | 止め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結束装置 | |
CN209796294U (zh) | 多扣式扎带 | |
US20170095919A1 (en) | Magazine structure of wire staple press | |
JP5647425B2 (ja) | 結束具 | |
CN209982887U (zh) | 一种电气底盒预埋固定装置 | |
CN214176724U (zh) | 一种扎带组件 | |
KR20100005299A (ko) | 케이블 타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