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2770A -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2770A
CN110962770A CN201911374719.0A CN201911374719A CN110962770A CN 110962770 A CN110962770 A CN 110962770A CN 201911374719 A CN201911374719 A CN 201911374719A CN 110962770 A CN110962770 A CN 110962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lock
base
cavity
lock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47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2770B (zh
Inventor
章蓉
陈冬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 Yue Lian H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 Yue Lian H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 Yue Lian H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 Yue Lian H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47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2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2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2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若干个二次锁通过各自对应的滑槽插入到汽车电器盒的底座内;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二次锁的支撑部与第一型腔错开,此时将线束插入至第一型腔;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二次锁的支撑部对已插入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本发明的底座型腔设有台阶,对插入的线束端子限位,起到第一重防止线束脱落的功能;侧向插入底座的多个二次锁,经移动到达可以固定支撑线束端子的位置,起到了第二重防止线束脱落的功能,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车辆线路中连接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汽车用保险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电器盒作为车辆的安全件,是整车线束系统的主要部件,必须保证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保证各用电器的正常使用。它集继电器、保险丝、二极管、电阻、导体、塑料结构部分以及控制单元于一体,从而能够实现冷却风扇、自动加热鼓风机、离合器、ABS、点火开关、车灯、雨刷、启动机、仪表盘、喇叭、空调压缩机、车窗升降、中央门锁等用电器动力及控制信号的传输,同时能够实现对线束的过载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在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插入线束,将二次锁移动到二次锁位置时对线束端子固定支撑,从而有效地防止线束端子脱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器盒,其包含底座;
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型腔,供相应的元器件插入;所述型腔包含供线束插入的第一型腔;所述底座内设有导电的汇流条;所述底座内的下部开设有滑槽,若干个二次锁通过各自对应的滑槽插入到所述底座内;
所述二次锁设有支撑部;所述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与第一型腔或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错开;所述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
可选地,所述线束的端子设置有端子卡扣;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其端子卡扣从端子本体向外扩展;所述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设有台阶,台阶的端面与向外扩展的端子卡扣抵接,对第一型腔内插入的线束的端子进行限位。
可选地,每个二次锁包含锁定条,所述支撑部位于锁定条处;
每个二次锁的支撑部,包含从锁定条本体向侧边延伸的若干凸台;位于同一侧边的凸台间隔布置,与该二次锁所要支撑的一列线束的端子相对应;
所述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每个凸台对应于相邻两个第一型腔之间的底座部位;所述二次锁移动到二次锁位置时,每个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对已插入线束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撑;
所述锁定条本体的单侧设有凸台,或者所述锁定条本体的双侧分别设有凸台;所述锁定条本体双侧设有凸台时,一侧凸台的数量与另一侧凸台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每个二次锁还设有锁止部;所述底座内,对应每个二次锁还分别设有第一锁止位、第二锁止位;
每个二次锁移动至一次锁位置时,锁止部定位于第一锁止位;每个二次锁移动至二次锁位置时,锁止部定位于第二锁止位;
所述锁止部包含形成在二次锁的锁定条至少一个表面的凸块;第一锁止位、第二锁止位是分别开设在底座内的凹坑;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凸块插入第一锁止位,二次锁移动到二次锁位置时,凸块嵌入第二锁止位。
可选地,所述底座配置有下盖,所述下盖扣合在底座的底部。
可选地,每个二次锁设有标签信息,其位于二次锁表面形成的凹陷部位。
可选地,每个二次锁还包含设置于锁定条一端的侧板;二次锁的其他部分插入滑槽后,所述侧板留在底座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对应各个滑槽的入口;各个滑槽的入口具有不同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位比第二锁止位更靠近滑槽的入口。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型腔,还包含供保险丝插入的第二型腔,和/或供继电器插入的第三型腔;所述保险丝和/或继电器与所述汇流条电性连接;其中一些汇流条各自与相应的铆接螺栓连接形成汇流条组件;所述铆接螺栓和与之配合设置的螺母相连接,形成电源端子;
所述保险丝的接插端分别与相应的汇流条和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电性连接,或者所述保险丝的接插端分别与两个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上述任意一种汽车电器盒的装配方法,其中,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将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二次锁沿滑槽继续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之后在底座的第二型腔插入保险丝,使保险丝与用电器连通。
可选地,随着二次锁的移动,在二次锁包含的锁止部定位于底座内设置的第一锁止位时,表示二次锁到达一次锁位置;在二次锁的锁止部定位于底座内设置的第二锁止位时,表示二次锁到达二次锁位置;
二次锁到达一次锁位置时,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还通过第一型腔内的台阶,对线束端子处所设置的端子卡扣抵接来实施限位。
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适用于上述任意一种汽车电器盒;其中,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将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二次锁沿滑槽继续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防止线束脱落。
可选地,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还通过第一型腔内的台阶,对线束端子处所设置的端子卡扣进行抵接以实施限位,防止线束脱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汽车电器盒以塑料件与金属件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连接保险丝与线束,实现整车线路的连通,从而满足车辆各用电器的使用,在尽可能降低成本及保证车辆各功能使用的同时,必须满足安全性能。
本发明以底座作为主体,型腔内插入线束后,底座型腔内的台阶起到第一重防止线束脱落的功能;通过侧向插入底座的多个二次锁,经移动到达可以固定支撑线束端子的位置,起到了第二重防止线束脱落的功能,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车辆线路中连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汽车电器盒的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各部件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是底座仰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4是底座上装配二次锁、汇流条后的仰视图;
图5是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底座上装配保险丝后的俯视图;
图7是含第三汇流条的第一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含第五汇流条的第二组件的示意图;
图9、图10是两种保险丝分别与底座型腔及汇流条相应装配的示意图;
图11、图12是两种继电器分别与底座型腔及汇流条相应装配的示意图;
图13、图14是两种电源端子、汇流条及底座相应装配的示意图;
图15是线束端子插入底座型腔实现限位的示意图;
图16是二次锁插入底座前的立体图;
图17是二次锁插入底座后的侧视图;
图18是底座侧面对应不同二次锁的滑槽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一二次锁的示意图;
图20是第二二次锁的示意图;
图21是第三二次锁的示意图;
图22是第四二次锁的示意图;
图23是二次锁的俯视图;
图24是二次锁的立体图及其支撑凸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底座一次锁位置的侧剖面图及其中分别对应锁止结构关系,支撑凸台及线束端子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底座二次锁位置的侧剖面图及其中分别对应锁止结构关系,支撑凸台及线束端子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汇流条、保险丝、二次锁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8是对应图27中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电器盒,包含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上部设有各种型腔11,供保险丝、继电器、线束端子等元器件对应插入;所述底座10内还设有导电用的汇流条40;所述底座10内的下部开设有滑槽,若干个二次锁20通过各自对应的滑槽插入到所述底座10内;所述底座10内的下部还设有一次锁位置和二次锁位置,二次锁20沿滑槽移动到各自的一次锁位置时可以在底座10的相应型腔11插入线束,二次锁20沿滑槽移动到各自的二次锁位置时可以固定在已插入的线束的端子底部。示例的底座10还可以进一步配置下盖12,该下盖14扣合在底座10的底部。
汇流条40的数量,由元器件(保险丝、继电器等)的数量及整体布局决定;不同的电器盒中汇流条40的设计数量可能不同。本例所述的汇流条40,包含第一汇流条41、第二汇流条42、含第三汇流条43及第一铆接螺栓431的第一组件(图7)、第四汇流条44、含第五汇流条45和第二铆接螺栓451的第二组件(图8)、第六汇流条46、第七汇流条47、第八汇流条48。
配合参见图4、图7、图8、图13、图14所示,汇流条40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铆接螺栓,各自配合螺母拧紧后,用来连接导通这些汇流条40和输入电流的环形端子(电源端子49)。配合参见图4~图6、图9~图12、图27、图28所示,汇流条40上(例如在上部的边缘)形成有接插片和/或卡口,用以连接形式配套的元器件。
例如,图9是MINI型保险丝61插入相应的底座型腔11,该保险丝的接接插片与汇流条40上第一形式的卡口实施电性连接的示例;图10是JCASE型保险丝62插入相应的底座型腔11,该保险丝的接插口与汇流条40上的接插片实施电性连接的示例,符号111是底座型腔卡扣111;图11是MICRO型继电器71插入相应的底座型腔11,该继电器的接接插片与汇流条40上第二形式的卡口实施电性连接的示例;图12是MINI型继电器72插入相应的底座型腔11,该继电器的接接插片与汇流条40上第三形式的卡口实施连接的示例。对应于元器件的实际布置情况,每个汇流条40上可以单独设置接插片或卡口,或同时设置接插片及卡口;每个汇流条40上可以设置一种形式的卡口,或同时设置多种形式的卡口。
如图15所示,底座中对应插入线束的型腔11内,进一步形成有台阶13;线束端子50上形成有端子卡扣51;示例的端子卡扣51是从端子本体(沿径向)向外扩展的弹性片状结构,可以在端子本体的一侧或多侧设置。端子卡扣51随线束端子50的本体插入型腔11之后,所述端子卡扣51向外展开,被型腔11内台阶13的端面限位,实现第一重防止线束脱落的作用。
二次锁20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是PBT-GF20。二次锁20的数量,由保险丝60数量和整体布局决定;不同的电器盒中二次锁20的设计数量可能不同;各个二次锁20的长短可以不同,具体按保险丝60排布和电路图要求来设计。
配合参见图1、图2、图16~22所示,本例所述的二次锁20,包含第一二次锁201(图19)、第二二次锁202(图20)、第三二次锁203(图21)、第四二次锁204(图22);所述底座10的侧面开设有对应各个滑槽的入口,使这些二次锁20通过各自对应的入口插入滑槽,进而沿滑槽插入到所述底座10内。如图18所示,将底座10上不同二次锁20的入口设计为不同的结构,如入口31~34,各个二次锁20的截面设计为对应的不同形式,可以对二次锁20进行安装防错。本例中将对应多个滑槽的入口分别开设在底座10的同一侧面,但不限制在其他示例中,根据电器盒内元器件排布的不同而将滑槽及其入口调整到底座的其他位置。
每个二次锁20包含侧板21和锁定条22。所述侧板21位于锁定条22的一端,即二次锁20的非插入端;二次锁20的其他部分插入滑槽后,侧板21留在底座10的外部。本例中侧板21和锁定条22相互垂直。配合参见图23所示,每个二次锁20形成有二次锁零件的标签信息,例如有二次锁20的简称205、版本号206、模具穴号207、材料牌号208等。不同的二次锁20,其标签信息不同。示例地,在二次锁20的表面(例如在锁定条22的上表面),形成一些凹陷部位,将这些标签信息刻在凹陷部位之中。
配合参见图24~图28所示,每个二次锁20设有支撑部。本例的支撑部位于锁定条22的上部,支撑部的顶面与锁定条本体的顶面齐平。所述支撑部是从锁定条本体向侧边(横向)延伸的若干凸台23;这些凸台23间隔布置,形成位于锁定条本体侧边的锯齿型结构。可以在锁定条本体的单侧排布凸台23形成锯齿形结构(如图21的第三二次锁203),或者在锁定条本体的双侧分别排布凸台23形成两条锯齿形结构(如图19的第一二次锁201或图20所示的第二二次锁202);或者,还可以使锁定条本体双侧的凸台203的数量不等,使得一个锁定条22上同时形成有长短不同的两条锯齿形结构(如图22所示的第四二次锁204)。
每个二次锁20还进一步设有锁止部,能够定位于底座10内与一次锁位置对应的第一锁止位,或定位于底座10内与二次锁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位;所述锁止部与第一锁止位、第二锁止位构成锁止结构。本例的所述锁止部是形成在二次锁20的锁定条22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凸块,例如是在锁定条本体顶面(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块241,又例如是从锁定条本体一侧边(横向)延伸的第二凸块242;所述的锁止位是一些凹坑,分别开设在底座10内与二次锁20对应的表面,如在滑槽上方对应一次锁位置和二次锁位置形成两个第一凹坑251和251’,供二次锁20顶面的第一凸块241嵌入;又如在滑槽内部侧面对应一次锁位置和二次锁位置形成两个第二凹坑(图未示出),供二次锁20侧面的第二凸块242嵌入。参见如25、图26所示,本例中对应一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在后方(更靠近滑槽的入口),对应二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在前方,即二次锁20会先移动到一次锁位置的锁止位,继续推入后再移动到二次锁位置的锁止位。
具体而言,二次锁20经滑槽插入底座10内部之后,如图25所示,每个二次锁20移动到各自对应的一次锁位置时,该二次锁20的锁止部定位于对应一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如锁止用的第一凸块241嵌入一次锁位置的第一凹坑251),此时可将线束端子50插入底座10内的相应型腔11,该二次锁20支撑部的所在位置与相邻的型腔11或其中的线束端子50错开,不会影响端子的插入(如本例中,二次锁20经移动到达一次锁位置时,使每个凸台23位于相邻两个型腔11之间的底座部位的下方)。
如图26所示,每个二次锁20移动到各自对应的二次锁位置时,该二次锁20的锁止部定位于对应二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如锁止用的第一凸块241嵌入二次锁位置的第一凹坑251’),此时通过该二次锁20的支撑部对已插入的线束端子50进行支撑(如本例中,二次锁20经移动到达二次锁位置时,使每个凸台23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已插入的线束端子50的下方,通过凸台23的顶面对线束端子50的底部实现支撑)。
进一步配合参见图4~图6、图27、图28所示(图4、图6分别对应底座10的仰视方向和俯视方向;图5和图6中的框线位置对应于安装保险丝60的型腔11位置,图5和图6分别对应保险丝60没有插入型腔11和插入型腔11时的状态),一些保险丝60插入底座型腔11后对应于一个汇流条40和一列已插入型腔11的线束端子,所述保险丝60的一个接插端与汇流条40的相应位置电性连接,另一个接插端与这一列中相应位置的一个线束端子50电性连接。另一些保险丝60插入底座型腔11后对应于相邻的两列线束端子50,所述保险丝60的两个接插端分别与这两列中相应位置的线束端子50电性连接。根据型号的不同,保险丝60的接插端可以是接插片或接插口。同时,每个二次锁20对应于一列线束端子50,二次锁20的多个凸台23对这一列中的每个线束端子50对应支撑,故而二次锁20的数量、规格(如长短)及排布位置等,根据保险丝60、线束端子50等元器件的排布来相应设计。
根据前文所述,可以在锁定条22本体的单侧或双侧排布凸台23,形成单侧或双侧的锯齿形结构,这是依据二次锁20与其所要支撑的线束端子50之间的布置关系来确定的。如图27、图28所示,若一个二次锁20需要对相邻的两列线束端子50同时进行支撑,则其锁定条22本体的双侧排布凸台23形成两条锯齿形结构;若一个二次锁20只需要对一列线束端子50进行支撑,则就在与该列线束端子50对应的一侧单侧排布凸台23形成一条锯齿形结构。
作为示例,在图27、图28中,一列中的每个保险丝60,其两个接插端均是连接线束端子50的,则对应支撑这两个线束端子50的凸台23是属于两个二次锁20的,此时一个线束端子50由一个单侧有凸台23的二次锁20支撑,另一个线束端子由双侧有凸台23的另一个二次锁20的其中一侧支撑。另一列中的每个保险丝60,其中一个接插端连接汇流条40,而与另一个接插端连接的线束端子50由所述另一个二次锁20的剩余一侧凸台23来支撑。如图27所示,两列保险丝60的数量不同,对应连接的两列线束端子50的数量就不同,则用来对这两列线束端子50进行支撑的同一个二次锁20,其两侧排布的凸台23数量就可以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二次锁20经滑槽插入底座内并可沿滑槽移动,使二次锁20的锁止部定位于底座10内对应一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后,认为二次锁20到达一次锁位置,此时可以将线束插入型腔11,线束端子50的卡扣51与底座10内限位用的台阶13相配合,防止线束脱落;然后,进一步将二次锁20推入,使其锁止部定位于底座10内对应二次锁位置的锁止位后,认为二次锁20到达二次锁位置,此时二次锁20的支撑部固定至线束端子50的底部,进一步防止线束脱落;最后插入保险丝60,使保险丝60与用电器连通,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
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型腔,供相应的元器件插入;所述型腔包含供线束插入的第一型腔;所述底座内设有导电的汇流条;所述底座内的下部开设有滑槽,若干个二次锁通过各自对应的滑槽插入到所述底座内;
所述二次锁设有支撑部;所述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与第一型腔或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错开;所述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的端子设置有端子卡扣;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其端子卡扣从端子本体向外扩展;所述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设有台阶,台阶的端面与向外扩展的端子卡扣抵接,对第一型腔内插入的线束的端子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
每个二次锁包含锁定条,所述支撑部位于锁定条处;
每个二次锁的支撑部,包含从锁定条本体向侧边延伸的若干凸台;位于同一侧边的凸台间隔布置,与该二次锁所要支撑的一列线束的端子相对应;
所述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每个凸台对应于相邻两个第一型腔之间的底座部位;所述二次锁移动到二次锁位置时,每个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对已插入线束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撑;
所述锁定条本体的单侧设有凸台,或者所述锁定条本体的双侧分别设有凸台;所述锁定条本体双侧设有凸台时,一侧凸台的数量与另一侧凸台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
每个二次锁还设有锁止部;所述底座内,对应每个二次锁还分别设有第一锁止位、第二锁止位;
每个二次锁移动至一次锁位置时,锁止部定位于第一锁止位;每个二次锁移动至二次锁位置时,锁止部定位于第二锁止位;
所述锁止部包含形成在二次锁的锁定条至少一个表面的凸块;第一锁止位、第二锁止位是分别开设在底座内的凹坑;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凸块插入第一锁止位,二次锁移动到二次锁位置时,凸块嵌入第二锁止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以下的任意一项或多项:
所述底座配置有下盖,所述下盖扣合在底座的底部;
每个二次锁设有标签信息,其位于二次锁表面形成的凹陷部位;
每个二次锁还包含设置于锁定条一端的侧板;二次锁的其他部分插入滑槽后,所述侧板留在底座的外部;
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对应各个滑槽的入口;各个滑槽的入口具有不同的结构;
所述第一锁止位比第二锁止位更靠近滑槽的入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型腔,还包含供保险丝插入的第二型腔,和/或供继电器插入的第三型腔;所述保险丝和/或继电器与所述汇流条电性连接;其中一些汇流条各自与相应的铆接螺栓连接形成汇流条组件;所述铆接螺栓和与之配合设置的螺母相连接,形成电源端子;
所述保险丝的接插端分别与相应的汇流条和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电性连接,或者所述保险丝的接插端分别与两个已插入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电性连接。
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汽车电器盒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将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二次锁沿滑槽继续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之后在底座的第二型腔插入保险丝,使保险丝与用电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随着二次锁的移动,在二次锁包含的锁止部定位于底座内设置的第一锁止位时,表示二次锁到达一次锁位置;在二次锁的锁止部定位于底座内设置的第二锁止位时,表示二次锁到达二次锁位置;
二次锁到达一次锁位置时,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还通过第一型腔内的台阶,对线束端子处所设置的端子卡扣抵接来实施限位。
9.一种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汽车电器盒,其特征在于,二次锁沿滑槽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一次锁位置时,将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二次锁沿滑槽继续移动到各自在底座内的二次锁位置时,所述二次锁的支撑部对插入至第一型腔的线束的端子进行支撑,防止线束脱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二次锁移动到一次锁位置时,线束插入至底座的第一型腔内,还通过第一型腔内的台阶,对线束端子处所设置的端子卡扣进行抵接以实施限位,防止线束脱落。
CN201911374719.0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Active CN110962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4719.0A CN110962770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4719.0A CN110962770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2770A true CN110962770A (zh) 2020-04-07
CN110962770B CN110962770B (zh) 2024-08-09

Family

ID=7003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4719.0A Active CN110962770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27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2123A (zh) * 2022-04-29 2022-06-03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CN114583508A (zh) * 2022-04-01 2022-06-03 长沙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连接器反锁二次锁的手动装置
CN1171413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543A (zh) * 2006-08-31 2008-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盒
CN101436497A (zh) * 2008-12-11 2009-05-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器盒保险丝报警装置
CN102842872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205104463U (zh) * 2015-11-05 2016-03-23 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丝盒
CN211493947U (zh) * 2019-12-27 2020-09-15 上海新跃联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器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543A (zh) * 2006-08-31 2008-03-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盒
CN101436497A (zh) * 2008-12-11 2009-05-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器盒保险丝报警装置
CN102842872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205104463U (zh) * 2015-11-05 2016-03-23 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丝盒
CN211493947U (zh) * 2019-12-27 2020-09-15 上海新跃联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器盒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508A (zh) * 2022-04-01 2022-06-03 长沙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连接器反锁二次锁的手动装置
CN114572123A (zh) * 2022-04-29 2022-06-03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CN114572123B (zh) * 2022-04-29 2022-07-01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CN1171413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CN117141392B (zh) * 2023-10-30 2023-12-26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2770B (zh) 2024-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2770A (zh) 一种汽车电器盒及防止线束脱落的方法
EP2465170B1 (en) Fuse connector assembly
US8207454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614886B2 (en) Junction box having block type structure
US4560227A (en) Fuseholder for blade-type fuses
US6430054B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4355853A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3365694A (en) Connector means
US7132600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211493947U (zh) 一种汽车电器盒
JPH11263173A (ja) 自動車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用電気的相互接続モジュ―ル
US20130280928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box assembly
EP1611653B1 (en) Fuse cavity structure an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6462279B1 (en) Wiring structure of flat circuit for vehicle
JP2005050577A (ja) 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におけるバスバーの半嵌合検知構造
US20010028293A1 (en) Fuse
US5823816A (en) Vehicular lamp having improved connector structure
US6929487B1 (en) Terminal block arrangement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 a smart connector
JP5156499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355502B1 (en) Direct relay connection to a fusible link
JP467728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4201448A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US10960834B2 (en) Hybrid power distribution central unit for vehicles
US20070082538A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contacting consumers
CN110696740B (zh) 可扩展的多块以及包括多块的汽车盒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