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8484B -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8484B
CN110958484B CN201911285174.6A CN201911285174A CN110958484B CN 110958484 B CN110958484 B CN 110958484B CN 201911285174 A CN201911285174 A CN 201911285174A CN 110958484 B CN110958484 B CN 110958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data
wireless
output delay
audio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51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8484A (zh
Inventor
周向军
郭丰平
谢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51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848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550 priority patent/WO20211144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8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8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9Processing of audio elementary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04N21/64784Data processing by the network
    • H04N21/6479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ent stream, e.g. by dropping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无线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无线麦克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并根据所述输出延时发送所述音频数据;无线音频接收器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并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由于可根据无线环境状态灵活调整输出延时,充分利用了无线冗余带宽,有效提高了音频数据在输出延时内发送、接收及传输过程中的次数,从而能够提升音频数据发送、接收及传输过程的成功率,降低了丢包率,因此能够提高产品对不同无线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音频连续输出不中断的水平。

Description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在音频、视频等传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Wifi、蓝牙及Zigbee等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今对于无线传输的音频或者视频等的传输质量也更加重视。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音频数据发送或者接收的传输过程中,当无线环境中出现多个同一频段的产品时,例如蓝牙、WiFi及Zigbee等都是使用2.4G频段,容易导致该频段异常拥挤,从而出现频率阻塞、同频干扰等情况发生,造成音频数据传输出现丢失及中断等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优化现有技术中在无线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导致音频数据传输出现中断的技术问题。
一种音频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输出延时;
采集音频数据;
根据所述输出延时发送所述音频数据,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其中,所述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接收端同步所述输出延时。
一种音频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输出延时;
接收音频数据,在接收的过程中,设置接收协议包,其中,所述接收协议包用于与发射端同步所述输出延时;
在所述输出延时内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
一种音频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输出延时;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音频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延时发送所述音频数据,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其中,所述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接收端同步所述输出延时。
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输出延时;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的过程中,设置接收协议包,其中,所述接收协议包用于与发射端同步所述输出延时;
缓存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延时内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发送模块,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
一种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无线麦克风,用于采集音频数据,并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所述音频数据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
无线音频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麦克风发送的音频数据,并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
上述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无线麦克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并根据所述输出延时发送所述音频数据;无线音频接收器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并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由于可根据无线环境状态灵活调整输出延时,充分利用了无线冗余带宽,有效提高了音频数据在输出延时内发送、接收及传输过程中的次数,从而能够提升音频数据发送、接收及传输过程的成功率,降低了丢包率,因此能够提高产品对不同无线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音频连续输出不中断的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环境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重发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重发时间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校验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当前无线环境较好的音频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当前无线环境恶劣但未出现丢包的音频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当前环境恶劣且出现丢包的音频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该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无线麦克风110和无线音频接收器120,无线麦克风110用于采集音频数据,并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音频数据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120。无线音频接收器120用于接收无线麦克风110发送的音频数据,并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的输出延时将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其中输出延时为无线接收器的音频数据输出延迟时间,当达到输出延时时,将音频数据输出给音频解码芯片,音频解码芯片将音频数据解码后输出给播放器进行播放或录音设备进行录音。可以理解,本发明各实施例关于音频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关于无线麦克风110和无线音频接收器120的自动跳频机制等进行透明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非实时传输场景,需要通过后期对音频延时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音视频同步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的输出延时为18ms-42ms,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例如可以是通过甚高频VHF或者特高频UHF或5.8G等无线进行音频数据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设置协议包,该协议包可双向同步交换音频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协议包包括发射协议包和接收协议包,发射协议包和接收协议包可同步交换音频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缓存采用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进先出)音频数据缓存器。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音频数据发送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无线麦克风来举例说明。该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2,设置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用户根据无线环境选择的输出延时。
具体地,在无线音频接收器上设有可设有物理按键或者触摸屏等,可以通过操作物理按键或者触摸屏等进行不同的输出延时选项操作,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无线环境选择相应的输出延时。可以理解,无线环境可以是多种频段共存(例如2.4G和5.8G等)或者多个单一频段(例如2.4G)共存,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当多个产品都使用同一个频段工作时,容易造成该频段异常拥挤导致音频数据传输受到影响。其中,输出延时为无线接收器的音频数据延迟输出时间,也就是说设置输出延时是设置无线接收器的音频数据为延迟输出,当无线音频接收器所处的无线环境的频段出现频率堵塞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物理按键或点击触摸屏上对应的选项选择相应的输出延时,从而可发送触发信号给处理器(设置在无线音频接收器内),处理器响应触发信号,并将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通过甚高频VHF(30MHz-300MHz)或者特高频UHF(300MHz-3GHz,例如2.4GHz)或5.8G等无线发送给无线麦克风,无线麦克风接收无线音频接收器发送的输出延时。
可选地,输出延时也可以由无线麦克风发出,例如可将物理按键或者触摸屏设置在无线麦克风上,用户操作物理按键或点击触摸屏上对应的输出延时选项,从而可发送触发信号给处理器(无线麦克风),处理器响应触发信号,并将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信号通过甚高频VHF(30MHz-300MHz)或者特高频UHF(300MHz-3GHz,例如2.4GHz)或5.8G等无线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无线麦克风发送的输出延时信号,从而可以使得无线音频接收器的音频数据输出时间得到延迟。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检测当前无线环境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设置输出延时。
具体地,无线麦克风在未连接无线音频接收器的情况下,先自动调整输出延时。扫描并统计当前工作频段范围内,各个频点的无线信号强度,计算当前无线环境的无线功率总值。查找对比经验值表里的功率值,确定当前无线环境的最优输出延时。
经验值的获取是在理想无线环境下,固定无线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的距离,通过调节各个频点的无线功率,模拟不同的无线环境。测试所有输出延时下,各个频率点的最大功率总值,统计每个输出延时最优无线环境频点功率和理想范围值。
可以理解,输出延时的设置可以是由用户主动操作无线麦克风端或者无线音频接收器端完成,从而可以使得设置更加灵活,满足用户对输出延时的需求。当然也可以由无线麦克风端或者无线音频接收端自动完成,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化设置输出延时,具体设置对象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无线音频接收器的音频数据输出时间延迟即可。
S104,采集音频数据。
具体地,无线麦克风实时采集用户或者无线麦克风所处场景中的其它声音信息,例如拍摄电影时采集到的演员说话的声音信息或者场景中背景声音信息等。无线麦克风对采集到的模拟声音信息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处理,从而将最初采集到的模拟音频信息转化成数字音频信息得到音频数据,再通过压缩封装等过程将音频数据封装成音频数据包。可以理解,音频采集中将模拟声音信息转成数字信息处理过程属于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再作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采样位数和采样频率,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模数转换实时采集一个6ms音频数据包,无线传输一个6ms的音频数据包只需3ms的传输与反馈校验时间,无线传输带宽是音频数据带宽的两倍,传输音频数据所需时间为采集音频数据所需时间的一半。
S106,根据输出延时发送音频数据,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其中,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无线音频接收器同步输出延时。
其中根据输出延时的大小来确定重发音频数据的频率,例如输出延时越小重发音频数据的频率越低,输出延时越大重发音频数据的频率越高。由输出延时来确定重发次数,并实时打包发送音频数据,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其中,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接收端同步输出延时。如果输出延时改变,会断开当前音频传输,根据新输出延时重新开始传输音频数据。
具体地,无线麦克风根据输出延时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时,无线麦克风在12ms内有4次重发机会。因为采集一个音频数据包需要6ms,所以只有12ms的重发时间;由于传输与反馈校验音频数据包需要3ms,因此在12ms内有4次重发机会。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30ms时,无线麦克风在24ms内有8次重发机会。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42ms时,无线麦克风在36ms内有12次重发机会。当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时,如果当前无线环境比较恶劣,录音时音频数据传输发生中断,可将无线麦克风的输出延时调至30ms,通过增加输出延时从而增加了音频数据在输出延时内发送的次数,因而能够有效提升输出延时内音频数据发送成功的几率,进而达到音频连续输出的效果,从而提高无线麦克风传输音频数据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根据无线环境状态灵活调整输出延时,充分利用了无线冗余带宽,有效提高了音频数据在输出延时内发送次数,从而能够提升音频数据发送成功率,因此能够提高产品对不同无线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音频数据连续输出不中断的水平。
在本实施中,输出延时越长,无线传输距离越远。
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的输出延时为18ms,音频数据流不卡顿的使用距离为8m,在该同一环境之下,即没有其它无线产品的增减无线环境中,若将输出延时增加至30ms,经过实验测试,音频数据流不出现卡顿的使用距离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m以上,例如输出延时为30ms的音频数据流不卡顿的使用距离为18m。因此,在同一无线环境下,通过延长输出延时,可以使得无线传输距离更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还包括:根据无线环境设置输出延时。例如无线环镜变差(出现频段堵塞等)时,可以设置输出延时或者调高输出延时。其中根据无线环境设置输出延时还包括:判断音频数据发送是否出现中断,若是,则表示当前无线环境变差。具体的,无线麦克风多次发送同一音频数据至接收端,若无线麦克风未接收到接收端反馈回来的成功接收到音频数据的应答信息,则表示音频数据发送出现中断,证明无线环境变差,此时可以设置输出延时并相应调高输出延时,例如将输出延时从18ms调至30ms等,从而提高同一音频数据发送的次数。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无线环境变差时调高输出延时,从而可以提升音频数据传输(发送)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04之前,该音频数据发送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具体地,无线麦克风在采集音频数据之前根据用户设定输出延时,输出延时计算FIFO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可以理解,用户每次设定输出延时时,无线麦克风都需要清空之前的音频数据缓冲以重新缓冲在用户设定输出延时内的音频数据,从而可以减少占用缓存的情况发生并且避免不同延时内的音频数据内容出现衔接。
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采集一个音频数据包需要6ms,在18ms内可采集3个音频数据包,因此输出延时为18ms的缓存大小为3个音频数据包。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30ms,缓存大小为5个音频数据包。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42ms,缓存大小为7个音频数据包。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S106具体包括音频数据重发的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S202,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具体地,无线麦克风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当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成功时,无线音频接收器会发送一个接收成功的反馈信号给无线麦克风,当无线麦克风接收到该反馈信号时,表示无线麦克风的音频数据发送成功。如果当前无线环境较好,音频数据的发送(无线麦克风)和音频数据的接收(无线音频接收器)存在3ms的时间差,因为需要3ms的无线传输与反馈校验时间。如果当前无线环境恶劣,无线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无法正常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此时,无线麦克风实时采集用户声音信息,因此需要将未发送成功的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防止音频数据丢失。
S204,在输出延时内发送音频数据至接收端,其中,音频数据可重发至接收端直至成功接收。
举例说明,假如现在用户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无线麦克风在第6ms采集到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并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如果当前无线环境恶劣,因为输出延时为18ms,所以第一个音频数据包有12ms的重发时间,并且在12ms内有4次重发机会。当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在4次重发机会内无法发送成功时,将音频数据丢弃。当音频数据在4次内发送成功时,表示音频数据已接收成功。可以理解,通过增加输出延时反馈给无线麦克风,使得无线麦克风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的音频数据发送次数明显提高,进而可以提升无线麦克风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因网络频率堵塞导致音频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发生。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音频数据接收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无线音频接收器来举例说明。该音频数据接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2,设置输出延时。
上述步骤的具体情况可参考S102,此处不再赘述。
S304,接收音频数据,在接收的过程中,设置接收协议包,其中,接收协议包用于与发射端同步输出延时。
具体地,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无线麦克风发送的音频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音频接收器在接收音频数据之前清空缓存。
S306,在输出延时内将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具体地,无线音频接收器在输出延时内将接收的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其中,音频数据在存入缓存前需要进行解析处理。
举例说明,假如用户现在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如果当前无线环境较好,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9ms接收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并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存入缓存内。因为无线麦克风采集一个音频数据包需要6ms,传输与反馈校验音频数据包需要3ms,所以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9ms接收到第一个音频数据包。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15ms的时间内接收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并将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存入缓存内。因为无线麦克风采集第二个音频数据包的时间在第12ms,传输与反馈校验第二个音频数据包需要3ms,所以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15ms接收到第二个音频数据包。
S308,当达到输出延时时,输出音频数据。
具体地,当达到输出延时时,无线音频接收器将音频数据输出给音频解码芯片,并由音频解码芯片解码输出给播放器进行播放或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举例说明,假如用户现在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如果当前无线环境较好,在第15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并将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存入缓存内。此时,未达到18ms的输出延时,因此无线音频接收器需要等3ms之后才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输出给音频解码芯片,并由音频解码芯片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解码后输出给播放器进行播放或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304之前,该音频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上述步骤的具体情况可参考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对其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S308具体包括计算重发时间的步骤,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S402,根据缓存的音频数据和音频采集时间计算重发时间。
举例说明,假如用户现在选择的输出延时为18ms,如果当前无线环境较好,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15ms接收到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可对照S306),并将第二个音频数据包存入缓存内。缓存内有两个音频数据包,一个音频数据包的播放时间为6ms,两个音频数据包的播放时间为12ms。在第18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发送给音频解码芯片,并由音频解码芯片将解码后的音频数据输出给播放器播放。在第21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三个音频数据包。因为无线麦克风在第18ms采集到第三个音频数据包,经过3ms的传输与反馈检验时间后被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此时,播放器已播放3ms。在第21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缓存内储存有两个半音频数据包(第一音频数据包已播放3ms,相当于还有半个音频数据包),因此播放时间为15ms。但是在第21ms无线麦克风的第四个音频数据包只采集一半,需要在第24ms才能完全采集,因此在21ms-24ms期间无法发送第四个音频数据包,因为第四个音频数据包未采集完,只有在第24ms才能发送第四个音频数据包。因为需要等无线麦克风采集完第四个音频数据包才能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所以15ms的播放时间实际上只有12ms的重发时间(需要考虑无线麦克风的采集音频时间)。
S404,当重发时间内接收到音频数据时,将不会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具体地,如果无线音频接收器在重发时间内接收到无线麦克风发送的音频数据,由于缓存内的音频数据在全部播完之前接收到新的音频数据,因此将不会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S406,当重发时间内未接收到音频数据时,将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具体地,如果无线音频接收器在重发时间内未接收到无线麦克风发送的音频数据,由于缓存内的音频数据已全部播完且未接收到新的音频数据,因此将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304之前,该音频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
S502,对音频数据进行校验。
具体地,无线音频接收器对音频数据进行校验。
S504,当校验成功时,接收音频数据。
S506,当校验未成功时,不缓存音频数据,并发送未接收成功的反馈信号。
具体地,当校验未成功时,表示该音频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问题,无法播放,不接收该音频数据,并发送未接收成功的反馈信号给无线麦克风,无线麦克风接收到反馈信号后重新发送该音频数据给无线音频接收器。
以下列举在三种无线环境下,输出延时为18ms的音频数据的传输过程:
如图7所示,第一种为当前无线环境较好的实施例。第6ms时,无线麦克风采集到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并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其中,无线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通过2.4G无线发射协议包和2.4G无线接收协议包通讯。 2.4G无线发射协议包将AP_0打包成WT_0,并将WT_0通过2.4G无线网络实时发送给2.4G无线发射协议包,2.4G无线发射协议包接收WT_0,并将WT_0解包成WR_0。在18ms(输出延时)时,无线音频接收器的缓存内已储存两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12ms。在第21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三个音频数据包AP_2,缓存中储存2.5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15ms。在第24ms时,无线麦克风已采集第四个音频数据包AP_3,但是需要3ms的传输与反馈校验时间,此时,缓存中存储有2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12ms。由此可知,如果当前无线环境较好,缓存播放时间在12ms和15ms之间来回切换,并且无线麦克风的缓存内无储存的音频数据包。以此类推。
如图8所示,第二种为当前无线环境恶劣但未出现丢包的实施例。第6ms时,无线麦克风采集到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并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但是2.4G无线发射协议包在发送WT_0的过程中,前三次均未发送成功,直到第四次才发送成功。在第9ms时,由于WT_0未发送成功,因此无线麦克风的缓存内储存3ms的音频数据。在第12ms时,由于WT_0未发送成功,因此无线麦克风的缓存内储存6ms的音频数据。在第18ms时,成功接收AP_0音频数据协议包。此时AP_01、AP_02仍在缓存中,因此无线麦克风的缓存内储存12ms的音频数据。在第21ms时,WT_1发送成功,因此无线麦克风的缓存内储存9ms(15ms-6ms)的音频数据。
在18ms(输出延时)时,无线音频接收器只接收到一个音频数据包,因此无线音频接收器的缓存内存储有一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6ms。在第21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二音频数据包AP_1(无需采集,无线麦克风已缓存),但是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已播放半个音频数据包,缓存内存储有1.5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9ms。在第24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三个音频数据包AP_2(无需采集,无线麦克风已缓存),但是第一个音频数据包已播完,缓存内存储有2个音频数据包,播放时间为12ms。以此类推。
如图9所示,第三种为当前环境恶劣且出现丢包的实施例。第6ms时,无线麦克风采集到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并将第一个音频数据包AP_0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无线音频接收器在第9ms时成功接收。在第12ms时,无线麦克风采集到第二个音频数据包AP_1,并将第二个音频数据包AP_1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但是2.4G无线发射协议包在发送WT_1的过程中,前四次均未发送成功。由于在18ms的输出延时内,WT_1在12ms的时间内只有四次重发机会,为了避免影响后面音频数据包的发送,因此将AP_1丢弃。此时,缓存内的AP_2覆盖AP_1,AP_3覆盖AP_2,AP_4存入缓存内并覆盖AP_3。在第24ms时,WT_1第四次发送失败,因此无线麦克风将第三个音频数据包AP_2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器,经过3ms的传输与反馈校验时间后,在第27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三个音频数据包AP_2,播放时间为6ms。在第30ms时,无线音频接收器接收到第四个音频数据包AP_3,播放时间为9ms。依次类推。
应该理解的是,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音频数据发送装置10,该装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设置模块11、采集模块12、发送模块13。
设置模块11,用于设置输出延时。
采集模块12,用于采集音频数据。
发送模块13,用于根据输出延时发送音频数据,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其中,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接收端同步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11具体用于:判断音频数据发送是否出现中断,若是,则设置输出延时或者调高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3具体用于: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在输出延时内发送音频数据至接收端,其中,音频数据可重发至接收端直至成功接收。
音频数据发送装置10具体还包括:初始化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延时为18ms-42ms,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例如可以是30Mhz 、300Mhz、2.4Ghz或者5.8Ghz等。
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数据发送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与音频数据发送方法部分相同,具体可参见方法部分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20,该音频数据接收装置20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设置模块21、接收模块22、缓存模块23、发送模块24。
设置模块21,用于设置输出延时。
接收模块22,用于在接收的过程中,设置接收协议包,其中,接收协议包用于与发射端同步输出延时。
缓存模块23,用于在输出延时内将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发送模块24,用于当达到输出延时时,输出音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21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模块21具体用于:判断音频数据接收是否出现中断,若是,则设置输出延时或者调高输出延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存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根据缓存大小存储相应的音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4具体用于:根据缓存的音频数据和音频采集时间计算重发时间;当重发时间内接收到音频数据时,将不会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音频数据发送装置20具体还包括:初始化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延时为18ms-42ms,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例如可以是30Mhz 、300Mhz、2.4Ghz或者5.8Ghz等。
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与音频数据接收方法部分相同,具体可参见方法部分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音频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此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音频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此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音频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此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音频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此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中的步骤。
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无线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处无线环境状态通过设于无线麦克风上的交互模块设置输出延时,其中所述输出延时为无线音频接收器的音频数据输出延迟时间;
无线麦克风采集音频数据;
无线麦克风将采集的所述音频数据存入缓存内;
在设定的所述输出延时内发送所述音频数据至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其中,所述音频数据可重发至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直至成功接收,在发送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所述发射协议包用于与无线音频接收器同步所述输出延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包括:
判断音频数据发送是否出现中断,若是,则设置所述输出延时或者调高所述输出延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集音频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延时为18ms-42ms,所述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
5.一种音频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无线麦克风和无线音频接收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处无线环境状态通过设于无线音频接收器上的交互模块设置输出延时,其中所述输出延时为无线音频接收器的音频数据输出延迟时间;
根据所述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发送发射协议包至无线麦克风,实现无线音频接收器与无线麦克风之间的延时同步;
无线音频接收器获取无线麦克风发送的音频数据,并在无线音频接收器达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环境状态设置输出延时包括:
判断音频数据接收是否出现中断,若是,则设置所述输出延时或者调高所述输出延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达到所述输出延时时,输出所述音频数据包括:
根据缓存的音频数据和音频采集时间计算重发时间;当所述重发时间内接收到音频数据时,将不会出现音频数据传输中断现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延时为18ms-42ms,所述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
9.一种音频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处无线环境状态设置无线音频接收器音频数据输出延时时间;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音频数据;
缓存模块,对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缓存;以及
发射模块,用于在所述设置模块设定的输出延时内将所述音频数据发送至无线音频接收器,发射模块可将所述音频数据重发至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直至成功接收并在发射过程中设置发射协议包以及实现与无线音频接收器同步输出延时。
10.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处无线环境状态设置无线音频接收器音频数据输出延时时间;
缓存模块,根据输出延时计算缓存大小并清空缓存;
发送模块,发送发射协议包至无线音频发送装置,实现无线音频发送装置与音频接收装置延时同步;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音频发送装置发送的音频数据并缓存至所述缓存模块,并在无线音频接收器达到输出延时时,输出音频数据。
11.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频数据发送装置;和与所述音频数据发送装置相配合的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数据 发送装置或所述音频数据 接收装置的输出延时为18ms-42ms,无线环境的工作频段为30Mhz-5.8Ghz。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85174.6A 2019-12-13 2019-12-13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58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5174.6A CN110958484B (zh) 2019-12-13 2019-12-13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074550 WO2021114469A1 (zh) 2019-12-13 2020-02-07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5174.6A CN110958484B (zh) 2019-12-13 2019-12-13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8484A CN110958484A (zh) 2020-04-03
CN110958484B true CN110958484B (zh) 2021-12-07

Family

ID=6998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5174.6A Active CN110958484B (zh) 2019-12-13 2019-12-13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8484B (zh)
WO (1) WO2021114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510B (zh) * 2020-04-10 2021-07-23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麦克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261633B (zh) * 2020-10-12 2023-02-21 合肥星空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耳机的音频录音及转换方法
CN115333563A (zh) * 2022-08-10 2022-11-11 北京悦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u段设备双向通信的结构和方法
CN117707462A (zh) * 2023-05-16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09757A (ko) * 2006-05-09 2007-11-15 김성규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에서 통신장애로 인한 오디오 데이터의끊김을 줄이는 방법
KR20080013652A (ko) * 2006-08-07 2008-02-13 김성규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에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끊김없이전달하는 방법
CN102088640A (zh) * 2011-01-10 2011-06-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视频内容的自适应选择重传方法
US8364839B2 (en) * 2000-09-12 2013-01-29 Wag Acquisition, Llc Streaming media delivery system
CN103795950A (zh) * 2014-02-21 2014-05-1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CN104683294A (zh) * 2013-11-27 2015-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124230A (zh) * 2017-04-25 2017-09-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声波通信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9194998A (zh) * 2018-08-14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63184A (zh) * 2017-12-14 2019-07-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网络播放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2296B2 (ja) * 2005-04-28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ップシンク補正システム、リップシンク補正装置及びリップシンク補正方法
JP2011160181A (ja) * 2010-02-01 2011-08-18 Panasonic Corp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ソース装置及びシンク装置
US9813815B2 (en) * 2014-05-20 2017-11-07 Gn Hearing A/S Method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audio
CN105187688B (zh) * 2015-09-01 2018-03-23 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对手机采集的实时视频和音频进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207083196U (zh) * 2017-04-28 2018-03-09 广州市缔客航海设备有限公司 麦克风系统
CN110351201B (zh) * 2018-04-04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61814B (zh) * 2019-04-26 2022-03-2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延时抖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4839B2 (en) * 2000-09-12 2013-01-29 Wag Acquisition, Llc Streaming media delivery system
KR20070109757A (ko) * 2006-05-09 2007-11-15 김성규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에서 통신장애로 인한 오디오 데이터의끊김을 줄이는 방법
KR20080013652A (ko) * 2006-08-07 2008-02-13 김성규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에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끊김없이전달하는 방법
CN102088640A (zh) * 2011-01-10 2011-06-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视频内容的自适应选择重传方法
CN104683294A (zh) * 2013-11-27 2015-06-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795950A (zh) * 2014-02-21 2014-05-1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音频信号处理装置
CN107124230A (zh) * 2017-04-25 2017-09-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声波通信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9963184A (zh) * 2017-12-14 2019-07-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网络播放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94998A (zh) * 2018-08-14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4469A1 (zh) 2021-06-17
CN110958484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484B (zh) 音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及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JP414670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1200021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band operation
EP2293644B1 (en) Method for adaptively adjusting receiving rate buffering and playing of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 terminal
US20050210515A1 (en) Server system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3069472A (ja) 受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603735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media data
WO2016002436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37724B (zh) 一种基于双通道技术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1060717B (zh) 服务质量保障方法与装置
JP6380105B2 (ja) 受信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25952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05376614A (zh) 视频质量优化方法和装置
US98426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radio
US20070115815A1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for media signal
JP2013118560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
JP2005184567A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CN108449722B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KR100869529B1 (ko)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에서 오디오 데이터를 끊김없이전달하는 방법
US7457314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ice transmission via a radio interface
CN111800840B (zh) 小区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05210160A (ja) 通信状態表示を有する映像受信端末
JP3839922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
WO2024032354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09124307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Longping Community Department,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uwo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Building 21, 2nd to 4th floors (one photo multi site enterpris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