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6624A -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6624A
CN110946624A CN201911300681.2A CN201911300681A CN110946624A CN 110946624 A CN110946624 A CN 110946624A CN 201911300681 A CN201911300681 A CN 201911300681A CN 110946624 A CN110946624 A CN 110946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tainer
wall
storage container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06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云龙
王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23 Magic Cub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23 Magic Cub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23 Magic Cub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23 Magic Cub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06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6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6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6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所述容器系统包括样品收集容器和物质储存容器。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物质储存容器包括由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以及内盖。储藏腔用于存储物质且具有底壁,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内盖的顶壁被构造成能够密封地封闭第一通孔,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内盖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而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相对于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的转动而使得容器系统从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彼此不连通的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系统,以及利用该容器系统储存样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出于检测、医疗等目的,通常需要在对象(人、动物或植物)处采集体液/分泌液等,而后借助设备进行化学分析、物理分析以确定对象的状况。一般情况下,对象与化学分析、物理分析所涉及的设备、人员在不同地理位置,因此需要将体液/分泌液等稳定地储存、转移。
根据现有技术,体液、分泌液等需要与维持其理化特性的物质混合后方能进行转移。有多种采集体液/分泌液的容器。典型地,容器包含两个彼此分开的瓶和盖。
专利文献CN101370425B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常规容器系统。如图1所示,盖子2上设有易于刺穿的膜4。膜4在盖子2上限定出用于封闭物质的腔室;瓶1内设有用于刺穿膜的穿刺件3。当盖子2接合在瓶1的开口端后,穿刺件3穿破膜4,盖子2内的物质流入瓶1内与体液/分泌液进行混合。
对于该类具有易于刺穿的膜的容器系统而言,人们必须增设独立的防护设备,以此防止在使用该容器系统前,膜被刺穿。显然地,这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容器系统的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容器系统,该容器系统可避免用于维持体液/分泌液的试剂不期望地外溢。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以下形式的一种容器系统来实现。该容器系统包括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系统包括样品收集容器和物质储存容器。其中,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物质储存容器包括由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以及内盖。储藏腔用于存储所述物质且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内盖的顶壁被构造成能够密封地封闭所述第一通孔,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内盖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而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的转动而使得所述容器系统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彼此不连通的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一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倾斜壁;
所述内盖的外壁面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内盖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二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
其中,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一外倾斜壁能够越过与其抵接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而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接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一凸起部继续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一竖直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二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内倾斜壁,所述内倾斜壁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棘轮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三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导引壁,且所述导引壁和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构造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梯形的顶面朝向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二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
所述内盖的外壁面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延伸出的第一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倾斜壁,
其中,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能够越过与其抵接的第一外倾斜壁,而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接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一凸起部继续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内倾斜壁,所述内倾斜壁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棘轮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二竖直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三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倾斜向内延伸的导引壁,且所述导引壁和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构造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梯形的顶面朝向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成形为环形凸条或分散的弧形凸条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内盖压向所述底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盖外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环形凹槽或离散的弧形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二卡接部为离散的弧形凹槽时,所述弧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周向的延伸长度被构造成,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彼此不连通;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完全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含有沿周向延伸且形成为环形凸条或离散的弧形凸条的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含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适配的环形凹槽或弧形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内盖设有离散的弧形凸条时,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所述凹槽为离散的弧形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周向的延伸长度被构造成,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彼此不连通;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完全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壁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所述密封垫的限位凸台,所述密封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底壁的外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壁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所述密封垫的限位凸台,所述密封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顶壁的外周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选自扇形、弧形、圆形、半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通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物质储存容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盖具有内螺纹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部适配的外螺纹部;或者所述内盖具有外螺纹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具有与所述内盖的外螺纹部适配的内螺纹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被配置为圆心与所述顶壁的圆心重合的半圆形构造或扇形构造,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至少成对设置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径向相对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壁和/或所述底壁为弹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漏斗,所述漏斗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藏腔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物质储存容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储存腔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盖包括封闭所述储藏腔的开口的封闭盖,以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封闭盖的帽。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容器系统采集样品的方法,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步骤1:提供容器系统,所述容器系统包括:
样品收集容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
物质储存容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包括:
·由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其用于存储所述物质且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内盖,所述内盖的顶壁被构造成能够密封地封闭所述第一通孔,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内盖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而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转动而使得所述容器系统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彼此不连通的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状态;
步骤2,将样品放入所述样品收集容器;
步骤3,将所述物质储存容器接合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使得所述容器系统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而使得所述物质流入所述样品收集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介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步骤4,其中,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倒置所述储藏腔;
步骤4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放入所述物质;
步骤43:将所述内盖固定至所述物质储存器的内壁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藏腔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物质储存容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储存腔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
所述方法还包括介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步骤4,其中,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取下所述外盖;
步骤42:由所述开口放入所述物质;
步骤43:固定所述外盖并封闭所述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系统包括样品收集容器和物质储存容器。其中,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物质储存容器包括由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以及内盖。所有组成部件中不再使用容易被刺破的膜,因此试剂不易外溢。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系统,其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A-1B是现有技术的容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A、1B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该容器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组合后的容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容器系统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系统的物质储存容器的分解图;
图5是组装后的物质储存容器的剖视图;
图6是组装后的物质储存容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的剖视图;
图8-9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内盖的立体图,其中,图8、9分别沿不同角度示出了内盖;
图10-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容器系统的俯视透视图,其中,图10-12分别示出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处于不同的连通状态的状况;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分解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容器系统的分解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密封垫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密封垫的俯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方式的物质储存容器的俯视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容器系统:100; 物质储存容器:101;
样品收集容器:102; 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103
内盖:104; 封闭盖:105;
帽:106; 密封垫:107;
内盖的顶壁:108; 第一通孔:109A;
第二通孔:109B; 第三通孔:109C;
第二凸起部:110A、110B;
第一凸起部:120A、120B;
储存腔的底壁、隔板:111;
环形凸条:112A; 环形凹槽:112B;
第一限位柱:113; 第二限位柱:117;
限位凸台114A; 限位凹槽114B;
内螺纹部:115A; 外螺纹部:115B。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公开中的储存腔中所存储的“物质”可以是化学固定剂,例如低聚甲醛,也可以是蛋白酶抑制剂、抗微生物剂等等任意适于维持体液/分泌液的物质。为了便于说明,本公开的以下说明以“试剂”表示该物质。
本公开的生物样品可以是体液或分泌液等。体液可以是唾液、汗渍、尿或体液等可以表征动物体征且由其天然表达的任意物质;分泌液可以是植物所分泌的汁液、组织液等等,也可以是微生物等分泌的液体等。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以“唾液”进行示意说明,本发明的容器系统适用于其他任意类型的体液或分泌液。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可释放地储存物质的容器系统包括样品收集容器和物质储存容器。可选择地,容器额外地包括漏斗130,其可拆除地连接到样品收集容器。当物质储存容器密封地连接到样品收集容器时,物质储存容器配置的以储存物质,并随后从物质储存容器释放物质。在使用中,当物质储存容器连接到样品收集容器,储存在物质储存容器中的物质释放到样品收集容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物质储存容器适于储存意在稳定、保藏或者促进唾液从生物样品的恢复的试剂。根据相关的实施例,物质储存容器和样品收集容器的结合适于生物样品从对象的收集。
参照图2-12、14,容器系统100包括样品收集容器102和物质储存容器101。
样品收集容器
样品收集容器102具有允许唾液进入的开口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3所示,样品收集容器102具有大致圆柱的形状。在另一个例子中,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开口端具有比另一端具有更大的尺寸,开口端由此形成为类似如图14的漏斗130的样式。样品收集容器102事实上可以是各种形状,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喜好或应用确定。例如,样品收集容器102下部为多棱柱,上部形成为圆柱形的开口部。
样品收集容器102内部具有腔室,用于接收唾液等。样品收集容器102优选由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质制成,壁面上可设置刻度以确认进入腔室的唾液以及试剂的剂量。此外,对于采用非透明试剂或者试剂与唾液混合后产生非透明物质的实施例而言,显然地,透明材质的样品收集容器102还有助于使用人员观察唾液与试剂是否混合均匀。此外,样品收集容器102也可以选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其尤其适用于储存光敏组合物。
样品收集容器102在其开口部的外壁面设有由于接合物质储存容器101、漏斗130(如果有的话)的接合构件。在图3、14的示例中,该接合构件为外螺纹部115B。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接合构件还可以是内螺纹部115A,此时内盖104的下端由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结合下文以及图5、6理解),以此与样品收集容器102接合。接合构件可以是其他任意保证将内盖104与样品收集容器102(下文详细描述)紧密地接合,不相互转动的任意形式。例如,接合构件为斜口法兰盘(即在沿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壁厚由大至小地变化的法兰盘),物质储存容器101的相应构件上设有相应的斜口法兰盘。通过卡箍可将二者紧密地扣合在一起。
根据不同的目的,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容量可被设置成1ml、2ml、….、15ml、16ml等等。
物质储存容器
参见图3-9,物质储存容器101具有位于其内壁面上的隔板111,隔板111将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内腔限定出位于上部的上腔室以及位于下部的下腔室。其中,上腔室形成为用于存储试剂的储藏腔,且隔板111作为储藏腔的底壁111。隔板11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109A(见图5、7)。在图5、7的示例中,隔板111上具有一个半圆形的第一通孔109A。在另一例子中,第一通孔109A的数量可以被调整;第一通孔109A的形状也可以被调整。例如,第一通孔109A的数量可以被设置为2、3个、4个等;第一通孔109A的形状可以被设置成扇形、圆形、弧形等等。在保证储存在储藏腔内的试剂易于从该第一通孔109A流出的条件下,第一通孔109A的数量、形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喜好或应用确定。对于半圆形的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优选地,各自圆心与底壁111的圆心重合。
根据特定的实施例,储藏腔可容纳大约1ml到4ml的试剂,储藏腔内的容量取决于用户混合需要进行后续的电、化学试验或显微观察等的唾液所需的试剂量。
物质储存容器101是由塑料例如聚丙烯、中等密度的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等制成。期望地,物质储存容器101是聚丙烯制成品。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外表面还可以包括便于用户识别其内部试剂的标识区域。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外表面可还包括用以粘贴或者压印标志和/或其它的标记的区域。
在一个例子中,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103(含隔板111)限定出横截面为“H”形的构造(见图5-7)。壁面103的外沿可以是图5-7所示的圆柱形,也可以是由曲线构成的烟囱形等等。在一个替代例子中,物质储存容器101对应于储物腔的外壁面形成为多棱柱,以此便于使用人员握持、扭动旋转物质储存容器101。
参见图4-6以及图8-9,物质储存容器101还包括内盖104,其可转动地固定在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下腔室。根据本公开,内盖104一方面被用于可靠地密封第一通孔109A以保证试剂不外流;另一方面,其被用做连接物质储存容器101和样品收集容器102的连接件。
内盖104的顶壁108具有第二通孔109B。在未使用状态下,第二通孔109B与第一通孔109A彼此错位,因此内盖104的顶壁108可以密封储藏腔的底壁111。在图5、7、9的示例中,第二通孔109B和第一通孔109A具有大致相同的半圆形截面,且二者均被设置为1个,这可以通过图10尤其明显地示出。
以下进一步结合图4-9以及图10-12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下腔室、内盖104以及样品收集容器102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腔室的内壁面103设有第一凸起部120A、120B以及环形凸条112A,内盖104的外壁面具有与第一凸起部120A、120B配合的第二凸起部110A、110B以及与环形凸条112A配合的环形凹槽112B。第一凸起部120A、120B为沿下腔室的内壁面向内延伸的凸起,其具有第一外倾斜壁121以及与第一外倾斜壁121相对的第一阻挡特征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阻挡特征结构为第一竖直壁122。第一竖直壁122由下腔室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根据图10-12的示例,在第一凸起部120A、120B的横截面示意图中,第一外倾斜壁121和第一竖直壁122构成直角梯形结构,其中该直角梯形的顶面朝向内盖104,底面(也即第一凸起部120A、120B的根部)位于下腔室的内壁面。在内盖104被装入下腔室后,环形凸条112A能够压迫环形凹槽112B使得内盖104的底壁111压迫隔板111并密封第一通孔109A。
在设置半圆形的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20、第二凸起部110被设置在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径向相对端。其中一个第二凸起部110A被构造成具有矩形的横截面,也即,该第二凸起部110A的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均被设定为由内盖104的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二竖直壁124、第三竖直壁123;另一个第二凸起部110B被构造成具有大致和第一凸起部120A、120B相同的横截面,也即具有第二竖直壁124以及导引壁123'。
在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开口部的接合构件为外螺纹部115B的实施例中,内盖104的下部结构具有该外螺纹部115B配合的内螺纹部115A。在图5、6、8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外螺纹部115B和内螺纹部115A被构造成正牙螺纹部,由此,内盖104可以以顺时针的方向旋紧至样品收集容器102上。
根据以上正牙螺纹部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20A、120B的第一外倾斜壁121位于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在前位置,也即旋转过程中,第一外倾斜壁121先越过内盖104上的第二凸起部110A。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前”表示部件或部位在旋转方向上的前方部分,“后”表示部件或部位在旋转方向上的后方部分。例如,对于图10的容器系统100,物质储存容器101顺时针地旋进样品收集容器102,壁面上的第一外倾斜壁121即为第一凸起部120A、120B的“前”壁面;相对地,左侧的第二凸起部110A背离第一凸起部120A的壁面124(即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第二竖直壁124),以及右侧的第二凸起部110B的与第一凸起部120B的第一竖直壁122贴合的壁面124、124'(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第二竖直壁124、124',其中,第二竖直壁124'参见图19)为“前”壁面;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竖直壁122为“后”壁面,第二凸起部的壁面123。
以下结合图10-图12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容器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其中为了方便展示隔板111和内盖104的顶壁10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0-图12透视性地示出了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内部结构。使用人员先向样品收集容器102内放入唾液,随后将物质储存容器101拧入样品收集容器102。在图10的第一锁紧状态下(此时物质收集容器101未旋入样品收集容器102),位于左侧的第一凸起部120A的第一外倾斜壁121一面的根部抵接在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第二凸起部110A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123(第三竖直壁)上。右侧的第一凸起部120B的第一竖直壁122抵接在具有与第一凸起部120A、120B大致相同的第二凸起部110的第二竖直壁124上。在当前状态下,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彼此错位。左侧的第一凸起部120A和第二凸起部110A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相互卡位关系,这可以防止用户在顺时针地将物质储存容器101旋入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初始时刻,内盖104不会很快地相对于下腔室的壁面103逆时针转动而使得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连通。显然地,在初始时刻,内盖104和样品收集容器102之间还未形成紧密配合的关系,倘若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在此时形成连通状态(也即容器系统100的释放状态),试剂可能不期望地从内盖104和样品收集容器102之间的缝隙溢出至外界。根据左侧的第一凸起部120A和第二凸起部110A,在初始时刻,内盖104与下腔室的壁面103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只有在内盖104与样品收集容器102形成较为紧密的锁紧状态后,二者才会发生相对转动。
对于右侧的第一凸起部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B,二者的第一竖直壁122、第二竖直壁124在当前状态下彼此抵接而形成较强烈的卡位关系。根据该配置,在图10的状态下内盖104无法相对于下腔室的壁面103顺时针转动(即,下腔室的内壁面103无法相对于内盖104逆时针转动)。
在使用人员继续顺时针地旋转物质储存容器101,使得内盖104与样品收集容器102形成较为紧密的互锁关系后,借助于样品收集容器102对内盖104的固定作用,下腔室壁面上的环形凸条112A随后会以内盖104的环形凹槽112B为导槽而移动,第一凸起部120A的第一外倾斜壁121越过第二凸起部110A。第一通孔109A与第二通孔109B开始部分连通而进入图11所示状态。
对于右侧的第二凸起部110B,其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120B的第一外倾斜壁121相类似的导引壁123'的意义在于,在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进入部分连通状态(图11)后,下腔室的壁面能够较为快速地滑过右侧的第二凸起部110B,使得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由图11所示的部分连通状态进入图12的完全连通的状态(也即完全释放状态)。
优选地,导引壁123'与第一外倾斜壁121彼此平行。
根据本公开,将右侧的第二凸起部110B设置成具有与左侧的第二凸起部110A相同或类似的矩形横截面的发明构思亦属于本公开意图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图12的完全释放状态下,第一凸起部120的第一竖直壁122完全贴合在第二凸起部110的前壁面124。在当前状态下,逆时针转动物质储存容器101,由于图12的第一凸起部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A的彼此卡位关系,内盖104不会相对于下腔室的内壁面103转动,物质储存容器101得以容易地动样品收集容器102上旋出,这将便于试验人员取出样品收集容器102内的唾液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图10-图12所示的第一凸起部120、第二凸起部110的位置可以互换。具体地,如图15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图15中所示的第一凸起部120A'、120B',第二凸起部110A'、110B'与图10-图12所示的第一凸起部120A、120B,第二凸起部110A、110B具有相同的限位作用以及限位机理,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开口部以及内盖104的壁面设置反牙螺纹部的情况,对应地,第一凸起部120和第二凸起部110可设置成如图18所示的样式,或者将图18所示的第一凸起部120A”、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A”、110B”的位置进行互换的形式。
在图5-7的实施方式中,物质储存容器101的“H”形构造的壁面可以一次性通过诸如注塑的方式形成。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103在上部形成开口,为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容器系统100还配置有外盖105、106。外盖具有良好的弹性,使用人员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挤入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上部开口以将其封闭。可以理解的是,外盖应选自相对于试剂稳定材料制成。
为了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上部内壁面以及外盖的相应位置形成如图6所示的台阶槽116。在将外盖装配至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后,即便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内壁面103和外盖之间在不同的水平位置(参考图6的位置)形成间隙,台阶槽116使得各个水平位置的间隙形成为迂回的路径,试剂因此不易外溢。
可选择地,外盖进一步地设置成由封闭盖105以及位于封闭盖105之上的帽106组成。帽106优选地包绕封闭盖105的上表面以及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上表面。组合完毕后,帽106和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上缘形成相对光滑连续的表面。此外,可在帽106和物质储存容器101彼此相对的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进一步涂抹诸如胶黏剂的物质,以此帽106可以粘连在样品储存容器上,更为可靠地封闭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上部开口。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封闭盖105的上端形成凹槽。帽106的下表面形成凸出的第一限位柱113,该第一限位柱113具有与凹槽适配的形状。凹槽、第一限位柱113优选被设置在各自部件的中心位置。
尽管以上内容结合附图说明了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103构造成“H”型的实施方式,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103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类型。例如,在第一步骤中,通过注塑等方式形成器皿的构造。其中该器皿的底部形成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盖。此后通过诸如粘接、热封等方式将隔板111(也即储藏腔的底壁111)固定在器皿的内部。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则不必设置上述外盖。
漏斗130
如图14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容器系统100可选择地配置漏斗130。漏斗130具有上大下小的构造,以此利于将唾液等放入具有相对较小开口的样品收集容器102内。在图14的实施方式中,漏斗130的下部开口可选择地设置与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外螺纹部115B配合的内螺纹部115A。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不设置内螺纹部115A。例如,漏斗130的下部开口的最底端的截面被设置成小于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开口部的尺寸,以此保证漏斗130可以插入样品收集容器102即可。
漏斗130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成具有卡槽的构造。具体地,漏斗130的下部具有两个同心环形壁。其中,外侧的环形壁可套接在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外壁面,同时,内侧的环形壁可套接在样品收集容器102的内壁面。将漏斗130套接在样品收集容器102后,唾液可以沿着内侧的环形壁的内表面进入样品收集容器102。
密封垫107
如图4-6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容器系统100可选择地配置密封垫107。密封垫107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三通孔109C。第三通孔109C的数量、形状优选地被设定成与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相同。在图4-图6的示例中,第三通孔109C的数量为1个呈半圆形的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密封垫107被固定在内盖104的顶壁108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内盖104的顶壁108形成容纳该密封垫107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外缘设有多个朝上且朝内延伸的限位凸台114A。密封垫107外缘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限位槽114B。当内盖104的顶壁108向上压迫储藏腔的底壁111(即隔板111)时,密封垫107被同步压向底壁111,实现阻断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连通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内盖104的顶壁108形成容纳该密封垫107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外缘设有多个朝上且朝外延伸的限位槽。如图16所示,密封垫107外缘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限位凸台116。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垫107的周向的各个限位槽之间的部分大致形成花瓣的形状,使得密封垫107形成如图4的“大花瓣”结构;与之不同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密封垫107周向外凸的各个限位凸台大致形成花瓣的形状,使得密封垫107形成如图16所示的“小花瓣”结构。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内盖104的顶壁108形成容纳该密封垫107的容纳槽。顶壁108上对应于第三通孔109C的径向端设有数个如图17所示的第二限位柱117。第二限位柱117卡入第三通孔109C。
当密封垫107被安装在内盖104的顶壁108上时,沿竖向方向看,密封垫107的第三通孔109C优选地被设置成与第二通孔109B或第一通孔109A中的一个完全重叠,且与第二通孔109B或第一通孔109A中的另一个完全错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09C亦可被设置成比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稍大,在此情况下,沿竖向看,第二通孔109B或第一通孔109A中的一个完全被第三通孔109C所围绕,并且第二通孔109B或第一通孔109A中的另一个与第三通孔109C错位。
密封垫107固定至相应的部件(隔板111或顶壁108)后,密封垫107上的第三通孔109C与对应的固定件的通孔(第一通孔109A或第二通孔109B)直接连通。而根据以上多个实施方式,内盖104的顶壁108上的限位凸台、限位柱117能够对密封垫107进行定位,保证内盖104相对于下腔室的内壁面103转动时,密封垫107同步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密封垫107亦可以通过胶黏、热熔等方法固定在储藏腔的底壁111的下表面上。类似地,底壁111上也可设置如上所述的限位凸台、限位柱117等用于定位的结构。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内盖104的顶壁108、储藏腔的底壁111可不设置相应的限位凸台、限位柱117,密封垫107仅通过胶黏、热熔等方法固定在相应的壁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如上的密封垫107,事实上,密封垫107仅是为了避免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在常规状态下不彼此连通的优选附加部件,其并非容器系统100必要的部件。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内盖104的顶壁108可直接抵接在储藏腔的底壁111(隔板111)上而封闭第一通孔109A,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内盖104的顶壁108、储藏腔的底壁111中的一个或二者优选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得顶壁108和底壁111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贴合关系。
其他替换实施例
对于内盖104上的环形凸条112A以及下腔室上的环形凹槽112B,二者可以互换位置,也即,将环形凸条112A设置在下腔室的壁面103上,环形凹槽112B设置在内盖104上。
此外,下腔室上的环形凹槽112B可以直接抵接在内盖104的下端面上,而不必在内盖104上设置环形凸条112A。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盖104的下端面上优选设置容纳环形凹槽112B的台阶槽。
此外,各环形凹槽112B、环形凸条112A也可分别设置成在圆周方向上分布的多个分散的弧形凸条、弧形凹槽,应当理解,为了保证内盖104能够相对下腔室的壁面103转动,各弧形凹槽的周向延伸长度长于弧形凸条沿周向的延伸长度。更优选地,多个弧形凹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延伸长度被构造成,当弧形凸条抵接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时,第一通孔109A与第二通孔109B彼此不连通;当弧形凸条抵接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时,第一通孔109A与第二通孔109B沿轴向完全重合。在该实施例中,该特定长度的弧形凹槽可以使得用户准确且容易地将第一通孔109A和第二通孔109B调整正图12的完全连通状态。
对于第二阻挡特征结构,其前壁面124可不必然地设置成竖直壁,其还可以设置成如图19所示的另一倾斜壁124'(内倾斜壁)。倾斜壁124’同内盖在该处的切线OO'形成的锐角记为θ;导引壁123(或第一外倾斜壁121)同内盖在该处的切线形成的锐角记为θ'。θ'被设置成大于θ,由此,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能形成棘爪的结构,倾斜壁124'由此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部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B形成棘轮结构。
第一凸起部120A、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A、110B可以不必成对地设置,例如,第二凸起部110A、110B的数量可以多于第一凸起部的数量。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图10的2个第二凸起部设为4个,且沿周向均匀布置。由此,在转动内壁面103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感受到多次卡滞的感觉,以此调节试剂的流量等。
在图10-12的实施例中,用于保证内壁面103在初始时刻无法相对于内盖104逆时针是由右侧的第一凸起部120B和第二凸起部110B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实现的。根据本发明,可替代地,在图10的左侧位置设置另一第二凸起部110B,其壁面124贴合壁面122,这亦能实现防止内壁面103相对于内盖104逆时针的目的。
使用方法
根据图2-图17的实施例,也即内盖104和样品收集容器102用于彼此接合的接合构件为正牙螺纹部,且物质储存容器101的壁面103构造成“H”型的实施例,可通过以下方法来使用容器系统100。
第一,将密封垫107放置在内盖104的顶壁108的相应位置,随后将内盖104压入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下腔室直至下腔室的环形凹槽112B嵌入内盖104的环形凸条112A。此时,内盖104被压向储藏腔的底壁111,第一通孔109A被封闭。
第二,工人或试验人员通过“H”型构造的上部开口注入所需的试剂,并盖上外盖封闭储藏腔的上部开口。
第三,用户直接向样品收集容器102或通过漏斗130放入唾液。
第四,用户将内盖104的下部开口对准样品收集容器102,并将其顺时针旋在样品收集容器102上。在该过程中,内盖104会相对于下腔室的壁面103转动而使得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第三通孔109C进入彼此连通的状态。储存腔内的试剂会流入样品收集容器102中。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第一、第二步骤,其可以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普通用户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只参与第三、第四步骤。
对于物质储存容器101是通过在形成的器皿上固定隔板111的实施例,与上述使用方法不同的是,上述第一、第二步骤改为以下步骤:
第一:倒置物质储存容器101,使得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下部开口朝上;
第二:通过第一通孔109A注入试剂,并将内盖104压入物质储存容器101的下腔室直至环形凹槽112B嵌入环形凸条112A;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内盖104和样品收集容器102用于彼此接合的接合构件采用反牙螺纹部的实施例,容器系统100的使用方法与上述各使用方法的区别仅在于逆时针地旋转物质储存容器101,使其接合在样品收集容器102上,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内盖104和样品收集容器102用于彼此接合的接合构件采用其他方式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物质储存容器101接合在样品收集容器102后,可采用相同的步骤将试剂释放至样品收集容器102内,以及如何将唾液等样品取出。
对于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第三通孔109C(如果有的话)被设置成扇形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各第一凸起部120,第二阻挡限位特征110沿周向的间距会被相应调整。用户将第一通孔109A、第二通孔109B、第三通孔109C(如果有的话)调整成彼此连通所需转动物质储存容器101的角度此时会被相应减小。容器系统100的使用方法也可参见上述。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发明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37)

1.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系统包括:
样品收集容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
物质储存容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包括:
·由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其用于存储所述物质且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内盖,所述内盖的顶壁被构造成能够密封地封闭所述第一通孔,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内盖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而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的转动而使得所述容器系统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彼此不连通的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一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倾斜壁;
所述内盖的外壁面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内盖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二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
其中,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一外倾斜壁能够越过与其抵接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而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接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一凸起部继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一竖直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二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内倾斜壁,所述内倾斜壁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棘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三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导引壁,且所述导引壁和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构造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梯形的顶面朝向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延伸出的第二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三阻挡特征结构;
所述内盖的外壁面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其包括从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延伸出的第一阻挡特征结构和沿周向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倾斜壁,
其中,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能够越过与其抵接的第一外倾斜壁,而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壁面在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与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接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二凸起部继续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一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倾斜向外延伸的内倾斜壁,且所述内倾斜壁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棘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二竖直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垂直向内延伸的第三竖直壁;或者
所述第三阻挡特征结构被配置为沿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倾斜向内延伸的导引壁,且所述导引壁和所述第二阻挡特征结构被构造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梯形的顶面朝向所述内盖的外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成形为环形凸条或分散的弧形凸条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被构造成能够将所述内盖压向所述底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外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环形凹槽或离散的弧形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卡接部为离散的弧形凹槽时,所述弧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周向的延伸长度被构造成,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彼此不连通;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完全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外壁面含有沿周向延伸且形成为环形凸条或离散的弧形凸条的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含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适配的环形凹槽或弧形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盖设有离散的弧形凸条时,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所述凹槽为离散的弧形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周向的延伸长度被构造成,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彼此不连通;当所述弧形凸条抵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周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完全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所述密封垫的限位凸台,所述密封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底壁的外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用于限位所述密封垫的限位凸台,所述密封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适配的限位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顶壁的外周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选自扇形、弧形、圆形、半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具有内螺纹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部适配的外螺纹部;或者所述内盖具有外螺纹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具有与所述内盖的外螺纹部适配的内螺纹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被配置为圆心与所述顶壁的圆心重合的半圆形构造或扇形构造,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至少成对设置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径向相对处。
29.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和/或所述底壁为弹性件。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系统还包括漏斗,所述漏斗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腔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物质储存容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储存腔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封闭所述储藏腔的开口的封闭盖,以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封闭盖的帽。
35.用于采集样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提供容器系统,所述容器系统包括:
样品收集容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包括允许待收集的样品进入的开口部;
物质储存容器,所述物质储存容器包括:
·由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限定的储藏腔,其用于存储所述物质且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内盖,所述内盖的顶壁被构造成能够密封地封闭所述第一通孔,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内盖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开口部,而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物质储存容器的内壁面转动而使得所述容器系统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彼此不连通的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状态;
步骤2,将样品放入所述样品收集容器;
步骤3,将所述物质储存容器接合在所述样品收集容器,使得所述容器系统进入所述第二状态而使得所述物质流入所述样品收集容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介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步骤4,其中,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倒置所述储藏腔;
步骤4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放入所述物质;
步骤43:将所述内盖固定至所述物质储存器的内壁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腔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物质储存容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储存腔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的外盖;
所述方法还包括介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步骤4,其中,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取下所述外盖;
步骤42:由所述开口放入所述物质;
步骤43:固定所述外盖并封闭所述开口。
CN201911300681.2A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0946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0681.2A CN110946624A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0681.2A CN110946624A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6624A true CN110946624A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0681.2A Pending CN110946624A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66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4844A (zh) * 2020-06-11 2021-12-17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瓶及采用其的水质在线监管采样装置
CN114544227A (zh) * 2022-02-18 2022-05-27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地化采样用高效率土壤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4844A (zh) * 2020-06-11 2021-12-17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瓶及采用其的水质在线监管采样装置
CN113804844B (zh) * 2020-06-11 2024-03-15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瓶及采用其的水质在线监管采样装置
CN114544227A (zh) * 2022-02-18 2022-05-27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地化采样用高效率土壤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6247B2 (en) Container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RU248593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медикамента в инфузионный сосуд
CA2635327C (en) Dispensing device for single use
KR940010175B1 (ko) 분배식 용기
DE69728434T2 (de) Ankoppelvorrichtung und flaschen
CA2455404C (en) Urine test device
US6481571B1 (en) Dual-component container system
CN110946624A (zh)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及方法
US8136660B2 (en) Multi compartment container system
JP5319669B2 (ja) 膜および回転可能な保護キャップを備える密閉装置
JP6858811B2 (ja) 薬物の送達用量の量及び均一性を確定するための試料採取機器及び関連方法
CA2345015A1 (en) Exact dose dispenser device assembly
JP3019213B2 (ja) 試料収集容器用ボール及びソケット蓋
US20060018701A1 (en) Liquid antimicrobial solution applicator
JPH11148937A (ja) 隔壁を組込んだ試料収集容器用ボール及びソケット蓋
JPH1028734A (ja) アダプタートップ
CN116513639A (zh) 用于自动临床分析仪中使用的试剂容器的试剂组分分配盖
CN212213763U (zh) 一种用于可释放地存储物质的容器系统
USRE46721E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metered dispensing of a medium
CN111157718A (zh) 一种检测装置
RU2327619C1 (ru) Зап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орцевой стороны контейнера со средством для перемешивания исследуемого агента
KR20190054214A (ko) 토출 및 오염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액상물 용기
JPH11148938A (ja) 注ぎ口を組込んだ試料収集容器用ボール及びソケット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