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348A -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348A
CN110944348A CN201911415730.7A CN201911415730A CN110944348A CN 110944348 A CN110944348 A CN 110944348A CN 201911415730 A CN201911415730 A CN 201911415730A CN 110944348 A CN110944348 A CN 110944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quasi
scale characteristic
acc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5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348B (zh
Inventor
纪刘榴
黄逸
任海豹
李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4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中含有第一准共址类型及其关联的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为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且所述预先设定的准共址类型中的每一个准共址类型均关联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应用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一组配置参数,从而获知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协作多点(Coordination Multiple Point,简称“CoMP”)传输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小区间干扰问题并提升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的方法。为了支持CoMP,也就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可以从服务网络设备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从服务网络设备或协作网络侧设备或(两边同时)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 Channel,简称“PDSCH”),在LTE系统中引入了天线端口准共址(Quasi-Co-Location,简称“QCL”)的概念,如果两个天线端口被认为是QCL的,那么其中一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信息能够从另一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信息中推测而来。相反地,如果两个天线端口被指示是非QCL的,那么UE不可以假设其中一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信息可以从另一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信息推测而来。
在目前讨论的第5代(5th Generation,简称:5G)通信系统中,传输点(Transmit-Receiving Point,简称:TRP)将配置多面板的大规模天线阵列结构,导致不同的天线面板或者形成的不同的波束的大尺度特性不同。因此,天线之间需要有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协作,以满足5G新无线(New Radio,简称:NR)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根据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对每一种准共址类型配置多组配置参数,将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配置的多个配置参数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知至少两个对应不同类别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天线端口,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中准共址的配置更加适用于5G新无线技术中的协作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
从无线接入网侧视角,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准共址类型,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为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且所述预先设定的准共址类型中的每一个准共址类型均关联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一组配置参数被所述终端设备应用,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中包含第二准共址类型,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为所述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和所述第二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二组配置参数均被所述终端设备应用,这样的话,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均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本设计通过将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对每一种准共址类型配置多组配置参数,将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配置的多个配置参数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至少两种对应不同类别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的准共址的天线端口,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中准共址的配置更加适用于5G新无线技术中的协作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对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某一个准共址类型,如果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两侧已经定义好某一种准共址类型表示了一种确定的参数配置,则,终端可直接通过系统信令中下发的准共址类型,比如准共址类型的名称,或者索引,或者ID,终端即可获知当前的QCL配置,终端直接生效该QCL配置,或者,根据系统的生效时间指示来进行配置生效;当然,系统信令中下发的准共址类型信息中也可以携带供终端确定配置生效时间的指示。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由于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涉及的配置参数较多,对于系统来说信令开销较大,用物理层承载会导致系统负担太重,且系统配置信息通常可以不需要实时生效,因此所述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可以采用高层信令来实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一组配置参数。这样,网络侧通过指示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令之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二组配置参数。这样,网络侧通过指示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该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前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信令中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比如,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可以实现动态的快速的通知终端设备当前该使用的具体配置,提高系统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高层信令中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比如,通过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被应用的第一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和/或,所述被应用的第二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和/或,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为表征波束空间特征的参数,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接收到达角(Angle of Arival,简称:AoA),到达角扩展(Angle of Arival Apread,简称:AoAS),发送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简称:AoD)、离开角拓展(Angle of departure spread,AoDS),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ReceivingAntenna Spatial Correlation)。通过本设计,在5G系统中,通过对准共址特性加入表示空间信息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并将这一类空间信息与其他现有准共址参数(如现有LTE系统中的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等参数)进行解耦分组的方法,形成无重叠的QCL类型的参数组。
第二方面,
从终端设备侧视角,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准共址类型,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为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且所述预先设定的准共址类型中的每一个准共址类型均关联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应用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一组配置参数,从而获知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终端设备还接收来自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中包含第二准共址类型,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为所述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和所述第二信令,应用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以及应用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二组配置参数,这样的话,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均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本设计通过将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对每一种准共址类型配置多组配置参数,将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配置的多个配置参数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至少两种对应不同类别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的准共址的天线端口,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中准共址的配置更加适用于5G新无线技术中的协作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由于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涉及的配置参数较多,对于系统来说信令开销较大,用物理层承载会导致系统负担太重,且系统配置信息通常可以不需要实时生效,因此所述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可以通过采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层信令来实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令之后,该终端设备还接收来自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一组配置参数。这样,通过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令之后,所述终端设备还接收来自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二组配置参数。这样,通过网络侧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该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前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信令中,终端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物理层信令,来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比如,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可以实现动态的快速的通知终端设备当前该使用的具体配置,提高系统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高层信令中,终端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高层信令,来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比如,类似功能的指示信息通过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被应用的第一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这样使得该终端获知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和/或,所述被应用的第二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这样使得该终端获知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这样,所述终端设备即可获知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和/或,所述终端设备还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这样,所述终端设备即可获知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为表征波束空间特征的参数,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接收到达角(Angle of Arival,简称:AoA),到达角扩展(Angle of Arival Apread,简称:AoAS),发送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简称:AoD)、离开角拓展(Angle of departure spread,AoDS),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ReceivingAntenna Spatial Correlation)。通过本设计,在5G系统中,通过对准共址特性加入表示空间信息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并将这一类空间信息与其他现有准共址参数(如现有LTE系统中的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等参数)进行解耦分组的方法,形成无重叠的QCL类型参数组。
第三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第四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第五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应用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中,该系统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系统芯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系统芯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应用在终端设备中,该系统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系统芯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系统芯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具有与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相同功能的两个装置,可以应用在典型的无线基站和手机之间的通信设计,也可以应用在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或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场景下的通信设计,还可以应用在网络侧设备之间的通信,比如宏基站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设计。应用在不同场景时,本发明涉及的这两个功能实体可以不再命名为“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而采用与所应用场景相适应的设备名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描述了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涉及的系统芯片,计算机存储介质等,旨在通过将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根据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对每一种准共址类型配置多组配置参数,将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配置的多个配置参数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知至少两个对应不同类别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天线端口,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中准共址的配置更加适用于5G新无线技术中的协作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参照所示附图对本申请中部分示例性内容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中QCL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中QCL配置指示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等,或其他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适用于涉及天线端口准共址设计的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一种可行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图示:100)中,当终端设备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时,用户设备(如图示:101)通过无线接口接入网络侧设备(如图示:102)进行通信,也可以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如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或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场景下的通信。网络侧设备(102)可以与用户设备通信,也可以与另一网络侧设备进行通信,如宏基站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通用概念或者定义做出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一些英文简称为以LTE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其可能随着网络的演进发生变化,赋有相类似功能的术语或者表达可能发生变化,具体演进可以参考相应标准中的描述。
本申请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控制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现有通信协议中定义的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或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还可以是具有无线功能的固定通信装置等,只要具有相类似的无线通信功能即可,对其名称不做限定。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可以统称为终端设备。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传输点,基站(Base Station,BS)、网络控制器或移动交换中心等,其中通过无线信道与用户设备进行直接通信的装置通常是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或射频拉远单元(RemoteRadio Unit,RRU)等,当然,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网络侧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唯一限定。在不同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可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第三代(the 3rd Generation,3G)网络中,可称为节点B(Node B),在下一代通信系统比如5G系统中基站也称为gNB等。
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上行数据传输和/或下行数据传输,对于上行数据传输,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如基站;对于下行数据传输,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
本申请中所述的“数据”,通常情况下指业务数据,但也可以包括系统需要传输的信令、消息等内容,例如,参考信号、上下行控制消息等,其具体含义可以通过该术语所处的场景和上下文来确定。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本申请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表述,仅用于使得待描述的客体更易于区分说明而采用的命名方法。而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涉及的准共址(Quasi-co-location,简称:QCL)概念,通常认为,当第二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能够从第一天线端口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推导出来,称为这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在满足准共址关系的情况下,两个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相同,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含delay spread,Doppler spread,Doppler shift,average gain,and average delay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获得准共址假设后,可以利用已知参考信号的信息来补偿待处理参考信号,从而提升等效信道测量、数据解调等方面的性能,比如,终端设备获得准共址的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简称CSI-RS)获得的一些信道信息来补偿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处理以及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解调。由于CoMP可以动态切换TRP,利用DMRS和CSI-RS之间的quasi co-located关系可以改善UE基于DMRS的等效信道估计性能,进而提高UE接收性能。
在LTE协议版本中,准共址所指示的大尺度信息包括:“delay spread,Dopplerspread,Doppler shift,average gain,and average delay”。即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UE根据网络侧设备所配置的QCL行为和指示信息,来假设天线端口对应的大尺度特性的QCL关系。其中,对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简称:TM)10定义了两种QCL配置:类型A(Type-A)和类型B(Type-B),具体是否应用Type-A还是Type-B,可以通过高层信令qcl-Operation来配置。
对于Type-A,所有的小区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简称:CRS),DMRS,以及CSI-RS天线端口都认为满足QCL关系;对于Type-B,首先网络侧基站通过RRC信令qcl-CSI-RS-ConfigNZPId-r11,配置最多4个NZP CSI-RS ID的指示,然后,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如下行控制信息格式2D(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2D,简称:DCIformat 2D)中的两个比特表示的PDSCH资源粒子映射和准共址指示(PDSCH REMapping and Quasi-Co-Location Indicator,简称:PQI)来指示终端应当使用的哪一组QCL参数,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101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111
如表1所示,PDSCH 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的值可以有4个,分别用于指示终端具体应用哪一组配置参数,如表1中所定义的,当PDSCH 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两个比特取值为'00'时,用于指示终端应用第一组配置参数;当PDSCH 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两个比特取值为'01'时,用于指示终端应用第二组配置参数;当PDSCH 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两个比特取值为'10'时,用于指示终端应用第三组配置参数;当PDSCH RE映射和准共址指示两个比特取值为'11'时,用于指示终端应用第四组配置参数。
每组高层配置的参数,此处以RRC信令参数为例,涉及QCL的每组参数包括:
-crs-PortsCount-r11.
-qcl-CSI-RS-ConfigNZPId-r11.
……
其中,crs-PortsCount-r11.是指CRS的端口号,而qcl-CSI-RS-ConfigNZPId-r11.是指QCL指示的NZP CSI-RS资源编号,即非零功率(non zero power)的CSI-RS resouce编号,可用来告知UE当前所发DMRS与哪个non-zero power CSI-RS准共置。
UE获得quasi co-located信息后,可以通过从CSI-RS获得的一些信道信息来补偿DMRS处理以及PDSCH解调。由于COMP可以动态切换TP,利用DMRS和CSI-RS之间的quasi co-located关系可以改善UE基于DMRS的等效信道估计性能,进而提高UE接收性能。
但该LTE下行传输模式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该方案认为同一TRP内所有的DMRS端口都是QCL的,但在5G NR中,同一TRP内由于可能具有不同的天线面板,在同一TPR内归属不同天线面板的DMRS端口可能是非QCL的。这样在不同面板间进行协作/切换传输时,上述Type-A,Type-B的QCL配置无解决该问题,会导致性能损耗,不能支持更加灵活的传输方式;2、当前通过PQI指示的方法不够灵活,如果要支持5G NR中更多TRP的协作方式,则会导致PQI指示更加复杂,增加信令开销。当前的方案不易扩展到NR中。
有鉴于此,图2示出了从设备交互的角度描述的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用于通过无线空口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例如,该通信系统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相类似的无线通信系统100。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该方法200。
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准共址类型,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为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且所述预先设定的准共址类型中的每一个准共址类型均关联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一组配置参数被所述终端设备应用,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将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按照预设的规则分类,不同类别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分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不同的准共址类型所关联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可以有相同,也可以不重叠。
如图3所示的QCL类型形成及配置方法300,所述方法示例中,定义了1,2,3,……,K个QCL类型(K可以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每个QCL类型都关联了至少一个参数,如对于QCL类型1来说,关联了至少<参数1>,<参数2>,<参数3>,<参数4>,……等多个参数,且对于QCL类型1还配置了多组配置参数,如配置1,配置2,……等。以此类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每个QCL类型的配置信令中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指示天线端口的信息,以及是否假设QCL的信息。该配置表达了所述的天线端口对应所述配置所在QCL组的大尺度特性是否为QCL。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根据参考信号的功能将QCL的大尺度特性参数进行分组,组间参数存在重叠,如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121
如表2所示,QCL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被分为5个有参数重叠的QCL组,称为QCL类型1-5。基于上述思想,在该可能的设计中,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的分组可以根据端口的功能和特点,可进一步细分或扩展为更多的QCL类型,或进行组别合并,形成复杂度更低的QCL类型指示。
如表2,
对于QCL类型1,可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端口(Beam management RS,简称:BRS)。BRS可以是独立的RS,或复用其他RS。类型1中可配置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如“配置1”中包含多个BRS端口,表示指示这些BRS端口对应的波束到达角或其他表征波束空间信息的大尺度特性是QCL的。此配置中包含的BRS端口可以是全部或部分使用的BRS端口。
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用于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复用其他RS,被复用的其他RS,可以为特定配置的CSI-RS、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和同步信号所在的单元中的任一种或者任意几种。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至少一个信号的信息,所述信号可以为如下任一种或任意几种:小区参考信号、非零功率的CSI-RS、零功率的CSI-RS、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Signal)、PDSCH中的DMRS、PBCH(physical broadcasting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中的DMRS等、零功率的DMRS、信道参测信号SRS、随机接入信道PRACH、PUSCH中的DMRS、、PUCCH中的DMRS以及用于时间和或频域同步跟踪的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S)。
相应的,所述信号可通过指示信号的天线端口号、天线端口个数、导频图案、导频序列、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资源标识、预编码标识等来指示。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可以为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OFDM符号等。
可选的,类型1中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可以是一组天线端口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参数的QCL关系。
关于在类型1中配置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的方式,基站可采用RRC消息、MAC层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所述配置,将配置信息发给终端设备。
具体地,通过RRC消息进行配置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
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携带如下信息发给终端:
QCL信元
CSI-RS信号的标识,如CSI-RS的资源ID
同步信号的标识,如SS所在资源的时域标识
DMRS的信号标识,如DMRS的天线端口(组)的标识
SRS信号的标识,如SRS的资源标识
如上述,在RRC消息中携带了信元QCL information,在该信元中,基站向UE指示了多个信号,如所示的CSI-RS、SS、DMRS、SRS,用于指示UE所指示的这些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两两都满足关于类型1的大尺度参数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另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进行如下层次的配置:
CSI-RS的配置域
SS信号的标识
和,
DMRS的配置域
CSI-RS信号的标识
所述方法的含义是,基站配置多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如CSI-RS与同步信号SS为一个信号对,CSI-RS与DMRS为另一信号对。所述一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可通过在一个信号对其中的一个信号内配置另一个信号的信息,来指示这两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UE通过接收所述配置,可得知SS block与CSI-RS之间的QCL关系,CSI-RS与DMRS之间的QCL关系等。
可选的,基站可为UE在RRC消息中配置多组配置,其中每组配置包含上述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具体的配置可由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实现。基站在MAC信元中和、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激活或处罚其中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如基站利用上述的两种方法,在RRC消息中配置了多组配置信息,每组信息包含了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
配置1:CSI-RS resource1,SS block time index 1,DMRS port group1
配置2:CSI-RS resource2,SS block time index 2,DMRS port group2
配置3:CSI-RS resource3,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3
配置4:CSI-RS resource4,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4
其中,CSI-RS resource 1~4、SS block time index 1~4、DMRS port group1~4,分别是CSI-RS、SS、DMRS的信号标识,除所述的资源标识、时域标识、天线端口组标识外,也可以为上述的其他标识代替。
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一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一组。或者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多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两组。举例如,基站指示配置1和配置2生效,UE获得DMRS port group1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1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1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而DMRS port group2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2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2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
基站通过RRC消息,MAC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获得多组信号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对于QCL类型2,可配置一个或多个类型2的配置。比如:对类型2设置2种配置,其中,配置1为所有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的天线端口都是QCL的;配置2为所有用于相位噪声的天线端口是非QCL的。
当基站指示UE使用类型2中的配置1时,UE需要假设所有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的天线端口上的相位噪声估计信息是一致的,此时UE在一个天线端口上估计的相位噪声信息,可以推至其他天线端口上,即使用一个天线端口进行相位噪声估计即可。当基站指示UE使用类型2中的配置2时,UE不可假设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的天线端口是QCL的,因此UE在一个天线端口中估计的相位噪声结果,不可用于其他天线端口。这种情况适用于相位噪声较严重时,基站通过配置QCL类型2对应的配置2,UE分别对各天线端口进行相位噪声估计。
类似地,QCL类型3~5中配置一个或多个对应的配置信息。每个配置对应需要指示给UE的对于该大尺度特性的RS类型和端口编号,告知UE这些端口对应的QCL类型中的大尺度信息的QCL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对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某一个准共址类型,如果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两侧已经定义好某一种准共址类型表示了一种确定的参数配置,则,终端可直接通过系统信令中下发的准共址类型,比如准共址类型的名称,或者索引,或者ID,终端即可获知当前的QCL配置,终端直接生效该QCL配置,或者,根据系统的生效时间指示来进行配置生效;当然,系统信令中下发的准共址类型信息中也可以携带供终端确定配置生效时间的指示。
步骤202:如图2所示,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中包含第二准共址类型,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信令还包含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为所述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令和所述第二信令,以便于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所述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的第二组配置参数均被所述终端设备应用,这样的话,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以及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准共址的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均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本设计通过将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对应不同的准共址类型,对每一种准共址类型配置多组配置参数,将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配置的多个配置参数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获知至少两种对应不同类别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的准共址的天线端口,从而使得通信系统中准共址的配置更加适用于5G新无线技术中的协作传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由于至少两个准共址类型涉及的配置参数较多,对于系统来说信令开销较大,用物理层承载有可能导致系统负担太重,且系统配置信息通常可以不需要实时生效,因此所述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可以采用高层信令来实现。
当然,可选的,在要求比较迅捷的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物理层信令来把上述QCL配置信息下发给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一组配置参数。这样,网络侧通过指示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该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在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令之后,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至少一组配置参数中应用第二组配置参数。这样,网络侧通过指示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该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多组配置参数中选择一组合适的配置参数并应用。
比如,可选的,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一种基于多组QCL类型的多种配置指示方法400,基于该方法,基站可以在同一或不同的时频资源上组合或独立地对UE指示各组QCL参数。比如,如图4所示一个分时独立指示的例子,基站在某一个时刻指示UE,对于QCL类型1来说,使用配置1,然后,在后面的时刻分别先后指示了对于QCL类型2来说使用配置2,对QCL类型3,指示UE使用配置1,以此类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前述涉及的指示信息,如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信令中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比如,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可以实现动态的快速的通知终端设备当前该使用的具体配置,提高系统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高层信令中由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比如,通过承载在类似LTE系统中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比如,通过RRC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携带指示信息发给终端设备,此处对信元的名称不作限定。该信元的呈现、存在方式可以是可选的或必选的。如为可选的,则在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的语法中记为OPTIONAL。当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是可选的时候,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上有可选的读取方式的标签,该标签可以是--COND,表示该信元在满足特定条件后读取;或者,该标签可以--Need OP,表示该信元是可选的,如果该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缺失、不存在,那么UE不对此作出行为;或者该标签可以是,--Need ON,那么当该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缺失、不存在时,UE使用当前已有的配置来确定QCL的行为假设;或者,该标签可以是--Need OR,那么当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缺失、不存在时,UE将不再使用当前已有的QCL假设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UE按照预定义的QCL假设作为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大尺度特性的假设,如假设除约定外的,没有被信元所指示的天线端口之间的信道大尺度特性是不可互相推断的,也就是非QCL的。
该信元的几种可选行为在此作为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几种可行的指示方式,此处不再将信元的可选行为标出。
第一种:
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INTEGER(1..X)
对应表2,X可以为5,对应表3,X可以为2,对应表4,X可以为6。该信元承载的含义是,如表中所示的QCL参数组,信令指示所使用的QCL参数组中的特定的一个。对于大尺度特性参数组1到组X,当配置的信元的参数是1,2,..,X中的数字时,表示该信元是指示的对应的QCL参数组,如数字1表示QCL参数组1,数字2表示QCL参数组2,以此类推。在此,对信元的值域不做限定,可以是INTEGER(1..X),或INTEGER(0..X-1)等可能的实现方式。这里对值域与QCL参数组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做顺序的限定。
第二种:
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ENUMERATED(q1,q2,q3..,qX)
该信元承载的含义是,如表中所示的QCL参数组,信令指示所使用的QCL参数组中的特定的一个。这里对值域与QCL参数组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做顺序的限定。
如对应表3,如信元的值域为ENUMERATED(q1,q2)。当信元的域为q1时,表示QCL配置信息对应的空间信息的大尺度特性的QCL行为假设;当信元的域为q2时,QCL配置信息对应的平均信道增益、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大尺度特性的QCL行为假设。或,如对应表4,如信元的值域为ENUMERATED(q1,q2,q3,q4,q5,q6),当该信元的域为q1或q2或q3或q4或q5或q6时,分别表示了QCL配置信息对应的空间信息,或平均信道增益,或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扩展,或平均时延,或时延扩展的大尺度特性的QCL行为假设。
或,如上述的如表2所示,QCL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可进一步细分或扩展为更多的QCL类型,或进行组别合并。如组1为空间特性的大尺度参数,组2为信道增益的大尺度参数,组3为空间特性、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大尺度参数,组4为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大尺度参数。这是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可配置为q1,q2,q3,q4,分别对应这里的4组参数。
或,如上述的如表2所示,QCL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可进一步细分或扩展为更多的QCL类型,或进行组别合并。如组1为空间特性的大尺度参数,组2为信道增益的大尺度参数,组3为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大尺度参数。这是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可配置为q1,q2,q3,分别对应这里的3组参数。
第三种:
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SEQUENCE(SIZE(1..X))OFQuasiCoLocationBehavior
则表示该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是由多组配置所组成的,一共是X组参数配置,共组合成了一个序列。其中的一组配置对应了一组QCL参数的天线端口之间的QCL行为假设配置。
第四种:
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BOOLEAN
如,当对应表3,当只有两组参数的时候,可用单比特来指示所配置的配置参数对应的QCL参数组。如该比特为0,表示配置参数对应的组1中的信道大尺度参数,或者,该比特为0,表示配置参数对应的组2中的信道大尺度参数。
或者,当对应表3,该信元可解读为含有空间参数的大尺度参数组是否配置,这里是指表2中的组1。当该信元配置为0时,表示没有天线端口之间关于空间信息参数的大尺度参数配置,否则,表示有天线端口之间关于空间信息参数的大尺度参数配置。
或者,如上述的如表2所示,QCL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可进一步细分或扩展为更多的QCL类型,或进行组别合并。该信元的取值可以表示,至少一个含有空间参数的大尺度参数组是否有配置。
第五种:
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BIT STRING(SIZE(X))
该信元的值域为一个比特表的形式,形成一个比特流。信元QuasiCoLocationIndication配置的比特流中的每一位比特,分别对应了对应的大尺度参数组的参数是否配置。
如对应表3,该比特流为两位。第一位的配置1/0对应了天线端口的之间的QCL行为是否对应空间信息的大尺度参数,第二位的配置1/0对应了天线端口的之间的QCL行为是否对应平均信道增益、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大尺度参数。
或者,如对应表4,该比特流为6位。第1~6位比特位置的1/0配置分别指示了天线端口的之间的QCL行为是否对应空间信息,或平均信道增益,或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扩展,或平均时延,或时延扩展的大尺度特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被应用的第一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和/或,所述被应用的第二组配置参数中携带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生效时间用于指示一组配置参数有效的时间窗,具体可以用一种激活去激活(active/deavtive)的信令指示,比如,在某QCL配置当前不再成立时,用deactive信令取消它的配置,以减少重新配置其他配置类型的信令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一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和/或,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组配置参数的生效时间,以便于所述第二类大尺度特性参数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的生效时间被所述终端设备获知。在本设计中,UE在收到一次QCL配置信息后,读取其中与生效时间相关的信令,在所指示的时间周期按照该QCL配置信息中的配置对相应天线端口进行QCL假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系统可以定义一种隐式的配置生效时间:UE根据预设的规则假设生效时间为一次指示后到下一次产生新的指示的所有时间。则UE一旦收到某个配置信息,在下一次配置信息到达前,都按照当前这一次的配置信息做出相应的QCL假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UE假设未生效天线端口满足默认QCL关系,如所有未有生效指示的天线端口的未指示大尺度特性都认为是非QCL的。直至UE收到相关的QCL配置信息时方可假设所指示的QCL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为表征波束空间特征的参数,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接收到达角(Angle of Arival,简称:AoA),到达角扩展(Angle of Arival Apread,简称:AoAS),发送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简称:AoD)、离开角拓展(Angle of departure spread,AoDS),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ReceivingAntenna Spatial Correlation)。
具体的,一种可能的设计,可选的,如表3所示的一种准共址类型间大尺度特性参数不重叠的涉及方法。该方法在5G中的QCL定义中进行扩充,加入前述表示空间信息的大尺度参数,将这一类空间信息与其他现有QCL(如LTE系统中常见的信道质量大尺度参数:平均信道增益、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等)参数解耦。
表3: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201
如表3所示,其中QCL类型2可以是现有LTE的QCL类型。表3所示的方法将空间信息与其他参数解耦,分别指示各天线端口的大尺度特性。
比如,对于QCL类型1来说,可以配置给用于波束管理的天线端口。用于波束管理的天线端口可以是单独的RS类型,或复用如DMRS等的RS类型。此处表述为BRS。类型1中配置一组或多组的BRS配置,每个配置中可以包含全部或部分的BRS端口。
通过本设计,在5G系统中,通过对准共址特性加入表示空间信息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并将这一类空间信息与其他现有准共址参数(如现有LTE系统中的延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等参数)进行解耦分组的方法,形成无重叠的QCL类型的参数组。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至少一个信号的信息,所述信号可以为如下任一种或任意几种:小区参考信号、非零功率的CSI-RS、零功率的CSI-RS、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Signal)、PDSCH中的DMRS、PBCH(physical broadcasting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中的DMRS等、零功率的DMRS、信道参测信号SRS、随机接入信道PRACH、PUSCH中的DMRS、、PUCCH中的DMRS以及用于时间和或频域同步跟踪的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S)。
相应的,所述信号可通过指示信号的天线端口号、天线端口个数、导频图案、导频序列、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资源标识、预编码标识等来指示。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可以为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OFDM符号等。
可选的,类型1中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可以是一组天线端口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参数的QCL关系。
关于在类型1中配置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的方式,基站可采用RRC消息、MAC层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所述配置,将配置信息发给终端设备。
具体地,通过RRC消息进行配置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
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携带如下信息发给终端:
QCL信元
CSI-RS信号的标识,如CSI-RS的资源ID
同步信号的标识,如SS所在资源的时域标识
DMRS的信号标识,如DMRS的天线端口(组)的标识
SRS信号的标识,如SRS的资源标识
如上述,在RRC消息中携带了信元QCL information,在该信元中,基站向UE指示了多个信号,如所示的CSI-RS、SS、DMRS、SRS,用于指示UE所指示的这些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两两都满足关于类型1的大尺度参数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另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进行如下层次的配置:
CSI-RS的配置域
SS信号的标识
和,
DMRS的配置域
CSI-RS信号的标识
所述方法的含义是,基站配置多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如CSI-RS与同步信号SS为一个信号对,CSI-RS与DMRS为另一信号对。所述一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可通过在一个信号对其中的一个信号内配置另一个信号的信息,来指示这两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UE通过接收所述配置,可得知SS block与CSI-RS之间的QCL关系,CSI-RS与DMRS之间的QCL关系等。
可选的,基站可为UE在RRC消息中配置多组配置,其中每组配置包含上述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具体的配置可由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实现。基站在MAC信元中和、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激活或处罚其中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如基站利用上述的两种方法,在RRC消息中配置了多组配置信息,每组信息包含了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
配置1:CSI-RS resource1,SS block time index 1,DMRS port group1
配置2:CSI-RS resource2,SS block time index 2,DMRS port group2
配置3:CSI-RS resource3,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3
配置4:CSI-RS resource4,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4
其中,CSI-RS resource 1~4、SS block time index 1~4、DMRS port group1~4,分别是CSI-RS、SS、DMRS的信号标识,除所述的资源标识、时域标识、天线端口组标识外,也可以为上述的其他标识代替。
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一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一组。或者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多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两组。举例如,基站指示配置1和配置2生效,UE获得DMRS port group1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1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1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而DMRS port group2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2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2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
基站通过RRC消息,MAC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获得多组信号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可选的,如表4所示的一种准共址类型间大尺度特性参数不重叠的涉及方法,将QCL中的参数拆分成更细粒度的类别中去。
表4: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221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231
类似于前述一种可能的设计,本设计中,每种QCL类型下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QCL配置信息,每个配置信息中至少包含指示天线端口的信息,基站指示给每组QCL类型当前UE使用的QCL配置。
可选的,表4中的类型1也可采用表2的类型1中的配置方法。
一种可能的设计,可选的,如表5所示的一种准共址类型间大尺度特性参数的设计方法,将表2、3、4中的分类方法进行拆分、组合的变形方法。
表5: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232
类似于前述一种可能的设计,本设计中,每种QCL类型下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QCL配置信息,每个配置信息中至少包含指示天线端口的信息,基站指示给每组QCL类型当前UE使用的QCL配置。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至少一个信号的信息,所述信号可以为如下任一种或任意几种:小区参考信号、非零功率的CSI-RS、零功率的CSI-RS、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Signal)、PDSCH中的DMRS、PBCH(physical broadcasting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中的DMRS等、零功率的DMRS、信道参测信号SRS、随机接入信道PRACH、PUSCH中的DMRS、、PUCCH中的DMRS以及用于时间和或频域同步跟踪的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S)。
相应的,所述信号可通过指示信号的天线端口号、天线端口个数、导频图案、导频序列、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资源标识、预编码标识等来指示。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可以为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OFDM符号等。
其中,对类型1的关于空间信息中的QCL关系、类型3的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基站在高层RRC消息中配置一组或多组信号的QCL配置。
可选的,类型1中可配置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可以是一组天线端口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参数的QCL关系。
关于在类型1中配置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的方式,基站可采用RRC消息、MAC层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所述配置,将配置信息发给终端设备。
具体地,通过RRC消息进行配置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
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携带如下信息发给终端:
QCL信元
CSI-RS信号的标识,如CSI-RS的资源ID
同步信号的标识,如SS所在资源的时域标识
DMRS的信号标识,如DMRS的天线端口(组)的标识
SRS信号的标识,如SRS的资源标识
如上述,在RRC消息中携带了信元QCL information,在该信元中,基站向UE指示了多个信号,如所示的CSI-RS、SS、DMRS、SRS,用于指示UE所指示的这些信号对应的天线端口,两两都满足关于类型1的大尺度参数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另一种方法,基站在RRC消息中进行如下层次的配置:
CSI-RS的配置域
SS信号的标识
和,
DMRS的配置域
CSI-RS信号的标识
所述方法的含义是,基站配置多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如CSI-RS与同步信号SS为一个信号对,CSI-RS与DMRS为另一信号对。所述一个信号对之间的QCL关系,可通过在一个信号对其中的一个信号内配置另一个信号的信息,来指示这两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UE通过接收所述配置,可得知SS block与CSI-RS之间的QCL关系,CSI-RS与DMRS之间的QCL关系等。
可选的,基站可为UE在RRC消息中配置多组配置,其中每组配置包含上述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具体的配置可由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实现。基站在MAC信元中和、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激活或处罚其中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如基站利用上述的两种方法,在RRC消息中配置了多组配置信息,每组信息包含了多个信号之间的QCL关系:
配置1:CSI-RS resource1,SS block time index 1,DMRS port group1
配置2:CSI-RS resource2,SS block time index 2,DMRS port group2
配置3:CSI-RS resource3,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3
配置4:CSI-RS resource4,SS block time index 3,DMRS port group4
其中,CSI-RS resource 1~4、SS block time index 1~4、DMRS port group1~4,分别是CSI-RS、SS、DMRS的信号标识,除所述的资源标识、时域标识、天线端口组标识外,也可以为上述的其他标识代替。
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一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一组。或者基站在DCI中指示其中的多组配置,如DCI中指示配置1~4中的两组。举例如,基站指示配置1和配置2生效,UE获得DMRS port group1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1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1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而DMRS port group2中的DMRS天线端口与CSI-RS resource 2的CSI-RS天线端口、SS block time index 2中的SS信号,具有QCL关系。
基站通过RRC消息,MAC信元,和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获得多组信号之间的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
对于类型2,天线端口之间关于信道增益的QCL关系,UE可通过预定义的天线端口之间关于信道增益的QCL关系来确定。
对于类型3,基站可对UE配置一组或多组信号QCL关系。所述信号包括DMRS、TRS(tracking RS)、同步信号等。TRS是用于UE进行时间、频率同步的参考信号,所述TRS可以为单独的TRS,或特定配置的CSI-RS。
举例地,基站可在RRC消息中配置如下信息,
DMRS port group
TRS ID
该配置表示,所配置的DMRS端口(组)中的DMRS端口,与所配置的TRS资源中的TRS,具有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这样,UE可以根据TRS进行时间、频率的精细同步,并将该同步应用于接收PDSCH。
在上述揭示的方法,基站向UE配置一组或多组信号的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和\或,一组或多组信号的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具体地,体现为,基站为UE配置了关于空间信息QCL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为UE配置了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QCL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
可选的,基站可在MAC信元中,和/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指示UE使用的信号之间的QCL关系。具体地,基站可分别指示UE使用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UE使用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或者具体地,基站可在同一个信令域中,同时指示UE使用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UE使用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351143840000261
示例性的,表6可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对类型1的关于空间信息中的QCL关系、类型3的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类型4中的关于空间信息、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基站在高层RRC消息中配置一组或多组信号的QCL配置。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至少一个信号的信息,所述信号可以为如下任一种或任意几种:小区参考信号、非零功率的CSI-RS、零功率的CSI-RS、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Signal)、PDSCH中的DMRS、PBCH(physical broadcasting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中的DMRS等、零功率的DMRS、信道参测信号SRS、随机接入信道PRACH、PUSCH中的DMRS、、PUCCH中的DMRS以及用于时间和或频域同步跟踪的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S)。
相应的,所述信号可通过指示信号的天线端口号、天线端口个数、导频图案、导频序列、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资源标识、预编码标识等来指示。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可以为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OFDM符号等。
对于类型1,类似地,可采用表5的类型1的配置方法;对于类型3,类似地,可采用表5的类型3的配置方法。
对于类型4,基站可在RRC消息中为UE配置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所述的一组配置信息中,可包含上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的配置;或包含上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的配置和类型4中的至少一个大尺度参数。
在类型4的一组配置中,如果配置两个以上的信号的指示,用于指示两个以上的信号的QCL关系,可有两种配置方式。一种方式,基站将两个以上的信号的指示在同一信令域中配置;或者,基站将两两配置多对信号对的指示。
进一步地,基站在RRC消息中配置了类型1、类型3、类型4的一组或多组配置,基站还可在MAC信元和或下行控制信息中指示使用其中的一组或多组配置。具体地,基站可分别指示UE使用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UE使用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UE使用关于空间信息、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或者具体地,基站可在同一个信令域中,同时指示UE使用关于空间信息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UE使用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和或和或UE使用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的QCL关系的一组或多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QCL的定义可以参考LTE中的定义,即从QCL的天线端口发送出的信号会经过相同的大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和平均时延等。本申请实施例中QCL的定义还可以参考5G中QCL的定义,在新无线NR系统中,对QCL的定义与LTE系统类似,但增加了空间信息,如:从QCL的天线端口发送出的信号会经过相同的大尺度衰落,其中,大尺度衰落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信道增益、平均时延和空域参数等,空间参数则可以为如发射角(AOA)、主发射角(Dominant AoA)、平均到达角(Average AoA)、到达角(AOD)、信道相关矩阵,到达角的功率角度扩展谱,平均触发角(Average AoD)、出发角的功率角度扩展谱、发射信道相关性、接收信道相关性、发射波束成型、接收波束成型、空间信道相关性、滤波器,空间滤波参数,或,空间接收参数等中的一项。
但应理解,本申请所列举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不排除在未来的标准中对“大尺度特性”所包括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扩展的可能,比如未来随着系统演进,关于表示空间信息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加新的特性参数。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图2至图4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以下,结合图5至图7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装置。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可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500包括:发送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
具体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200所涉及的各种可能的设计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500具有可以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200中涉及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各种设计的相应单元。并且,该无线接入网设备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200所涉及的相应流程和各种可行的设计,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可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600包括:接收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6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200所涉及的各种可能的设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500具有可以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200中涉及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各种设计的相应单元。并且,该终端设备6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200所涉及的相应流程和各种可行的设计,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可如图7所示。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700包括:收发器710、处理器720、存储器730和总线系统740。其中,该收发器740、处理器720和存储器730通过总线系统740相连,该存储器7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710收发信号,并以使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70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其中,存储器730可以配置于处理器720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720。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7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实体单元。并且,该无线接入网设备700中的各实体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200的相应流程和设计,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可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800包括:收发器810、处理器820、存储器830和总线系统840。其中,该收发器840、处理器820和存储器830通过总线系统840相连,该存储器8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8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810收发信号,并以使所述终端设备80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其中,存储器830可以配置于处理器820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820。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8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方法2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实体单元。并且,该终端设备800中的各实体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方法200或图3中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应用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如可对应本申请图5和图7所示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该系统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系统芯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系统芯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应用在终端设备中,如可对应本申请图5和图7所示出的终端设备,该系统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总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相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系统芯片和其他设备间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系统芯片运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200及其涉及的各种设计。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器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器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还应理解,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器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器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准共址类型和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信息或同步信号SS的信息,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对应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中包含第二准共址类型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CSI-RS的信息或SS的信息,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对应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应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应用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物理层信令中;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物理层信令中。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高层信令中;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高层信令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和/或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和/或,
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或者,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
10.如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
11.如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特征与波束相关,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接收到达角,到达角扩展,发送离开角,离开角拓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发射波束成型以及接收波束成型。
13.如权利要求2-12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与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之间,存在至少部分不同。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信令的单元,所述第一信令中包含第一准共址类型和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信息或同步信号SS的信息,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对应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令的单元,所述第二信令中包含第二准共址类型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CSI-RS的信息或SS的信息,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对应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单元,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应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的单元,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装置应用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物理层信令中;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物理层信令中。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高层信令中;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的高层信令中。
20.如权利要求14-19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和/或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
21.如权利要求14-19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的单元,所述第一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和/或,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的单元,所述第二生效时间指示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生效时间。
22.如权利要求14-21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或者,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
23.如权利要求15-21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
24.如权利要求15-21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以及时延扩展;所述第二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表征空间特征。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特征与波束相关,所述第一类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包括如下中任一种或多种或全部:接收到达角,到达角扩展,发送离开角,离开角拓展,接收天线空间相关性,发射波束成型以及接收波束成型。
26.如权利要求15-2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与所述第二准共址类型关联的至少一个信道大尺度特性参数之间,存在至少部分不同。
2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方法。
28.如权利要求14-27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或者,所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以进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一系列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以进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1415730.7A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44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84761 2016-11-04
CN201610978476 2016-11-04
CN201710687305.8A CN108024274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7305.8A Division CN108024274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348A true CN110944348A (zh) 2020-03-31
CN110944348B CN110944348B (zh) 2021-06-29

Family

ID=6208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5730.7A Active CN110944348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710687305.8A Active CN108024274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1911422811.XA Active CN110958628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7305.8A Active CN108024274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1911422811.XA Active CN110958628B (zh) 2016-11-04 2017-08-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3132B2 (zh)
EP (1) EP3534637B1 (zh)
CN (3) CN110944348B (zh)
BR (1) BR112019008817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7424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及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2117035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的调度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2214328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大尺度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WO2022152317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913B (zh) * 2017-01-06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180099130A (ko) * 2017-02-28 2018-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환경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RU2732078C1 (ru) * 2017-04-25 2020-09-11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с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ов
US10326576B2 (en) * 2017-04-28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long-term evolution (LTE) reference signals for nested system operations
CN110603737B (zh) 2017-06-02 2022-04-01 苹果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nr)的波束成形测量
CN110536456B (zh) * 2018-05-25 2022-03-2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227312A1 (zh) * 2018-05-29 2019-12-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用户终端、基站
US11606176B2 (en) * 2018-06-29 2023-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an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ssociation design
CN110798298B (zh) * 2018-08-03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指示、接收方法和设备
US11362779B2 (en) * 2018-08-07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a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N110535592B (zh) 2018-09-28 2023-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062100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通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22518B (zh) * 2018-10-19 2021-09-14 中国矿业大学 数据流值域和频域分布的动态互耦合元数据发布方法
CN111148232B (zh) * 2018-11-02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526575B (zh) * 2019-02-01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1862B2 (en) * 2019-03-22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update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865526B (zh) * 2019-04-29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14493A1 (ja) * 2019-07-19 2021-01-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1159254A1 (zh) * 2020-02-10 2021-08-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Dci的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8355B (zh) * 2020-04-10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准共址关系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601925B2 (en) * 2020-04-1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si co-location relationship report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2818A (zh) * 2012-09-21 2015-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08878A (zh) * 2013-07-29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nib comp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71559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60142189A1 (en) * 2014-11-07 2016-05-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19073A1 (ko) * 2012-02-11 2013-08-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상태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이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들을 위한 장치
US10085202B2 (en) * 2012-04-19 201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uasi co-location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ymbol por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21664B2 (en) * 2012-11-02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PDCCH resource and quasi-co-location management in LTE
CN103874207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44668B (zh) * 2013-01-18 2019-05-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子帧的上下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6095991B2 (ja) 2013-01-24 2017-03-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116069A1 (ko) * 2013-01-25 2014-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20150121002A (ko) 2013-02-21 2015-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규모 mimo를 위한 안테나 포트 간 qcl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50078303A1 (en) * 2013-09-19 2015-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4753633B (zh) * 2013-12-31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阶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888406B2 (en) * 2014-09-23 2018-0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adaptation
CN107210801B (zh) * 2015-02-05 2021-07-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干扰测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880877B2 (en) * 2016-02-02 2020-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G11201900448UA (en) * 2016-07-28 2019-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401521B (zh) * 2016-09-30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表征准共位置参数配置的方法和装置、发射及接收设备
US10812162B2 (en) * 2017-03-21 2020-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2818A (zh) * 2012-09-21 2015-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08878A (zh) * 2013-07-29 2016-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nib comp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71559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准共位置的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60142189A1 (en) * 2014-11-07 2016-05-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7424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及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2117035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的调度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2214328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大尺度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WO2022152317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348B (zh) 2021-06-29
BR112019008817A2 (pt) 2019-07-16
CN110958628B (zh) 2021-06-29
US20190260425A1 (en) 2019-08-22
EP3534637A1 (en) 2019-09-04
CN108024274A (zh) 2018-05-11
EP3534637A4 (en) 2019-11-13
CN108024274B (zh) 2021-06-15
CN110958628A (zh) 2020-04-03
US11463132B2 (en) 2022-10-04
EP3534637B1 (en) 2023-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4348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054088B1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555292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network-side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1068163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9533950A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160021632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17119467A1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信号受信方法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KR20180126048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측 디바이스 및 단말 디바이스
CN104205669A (zh) 用于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导频加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9314955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9196930B (zh)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190260543A1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72195B (zh) 一种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4828252A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37041B (zh)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055511A (ko) CoMP JT 통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2702155B (zh) 用于指示控制信道的方法与装置
CN110166204B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82696A1 (zh) 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17119468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信号受信方法
CN109429338B (zh) 频带指示方法、频带确定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082823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1581993B2 (en) Reception tim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4175777A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其计算机可读介质
FI130234B (en)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