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3664B -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3664B
CN110943664B CN201911075174.3A CN201911075174A CN110943664B CN 110943664 B CN110943664 B CN 110943664B CN 201911075174 A CN201911075174 A CN 201911075174A CN 110943664 B CN110943664 B CN 110943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ver
phase
optimal control
global opti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51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3664A (zh
Inventor
王伟
卢志祥
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751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3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3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2Current control, e.g. using a current control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6Linear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步骤如下:S1:采样两个动子的直流母线电压、AB相电流、动子运行速度和动子角度;S2:计算出两个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S3:将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S4:将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所有组合分为三种情况;S5:根据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类型,确定逆变器控制信号;S6:将控制信号输入至逆变器中,驱动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运行。本发明可以在显著减小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计算量的基础上获得与传统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完全相同的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 测电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一相桥臂,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最大弱点就是系统的计算量会随着系统状态量的增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从而会影响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传统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过程中,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样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中两个电机动子的直流母线电压、AB相电流、动子运行速度和动子角度;
S2:根据所述AB相电流和动子角度,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S3: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S4:在系统层中根据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将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所有组合分为三种情况;
S5:根据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的三种情况的类型,确定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
S6:将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入至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中,驱动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运行。
进一步地讲,所述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包括有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以及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所述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入端和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讲,所述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中两个电机动子的结构和参数均相同。
进一步地讲,在所述步骤S2中,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具体如下:
S2.1:通过所述两个电机动子的AB相电流和动子角度,计算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21
其中: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i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i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
S2.2:根据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和参考电流以及动子运行速度,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2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3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4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5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Rs为动子电阻,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Ls为动子电感,Ts为控制器的运算周期,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6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7
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8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39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vm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vm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τ为定子极距,ψpm为动子永磁体磁链。
进一步地讲,在所述步骤S3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具体为:
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所述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包括有固定的空间电压矢量U0~U7,同时所述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将αβ平面区间划分为七个扇区Sector 0~Sector6,所述扇区Sector 1~Sector 6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1~U6,所述扇区Sector 0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0,U7),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对应的空间电压矢量,即为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进一步地讲,所述空间电压矢量U1~U6为有效电压矢量,所述空间电压矢量(U0,U7)为零矢量。
进一步地讲,当所述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为扇区Sector 0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的选择遵循使逆变器动作次数最少的原则。
进一步地讲,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所有组合分成的三种情况,具体为:
情况一: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相同,具体为:
kc1=kc2
其中: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情况二: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不相同,但是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中至少有一个是零矢量;
情况三: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不相同,同时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均为有效电压矢量。
进一步地讲,在所述步骤S5中,确定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具体为: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一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b2,ka2)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二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分两种,具体为:
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c2,kc2,kc2,kb2,ka2)
其中: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所述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c1,kc1)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三时,通过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出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讲,通过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出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具体如下:
第一步: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限制集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系统层定位,并根据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的位置,确定出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51
其中: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第二步: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和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构成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1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第三步:根据所述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计算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2
其中:λ1为第一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λ2为第二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3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4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5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66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第四步:将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比较,选出最小所述电压偏差,所述最小电压偏差对应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即为最终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不改变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显著地减小计算量,同时还可以拓展到多电机协同驱动领域中,进而提高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在电机驱动系统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限制集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
图4是传统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实验结果;
图5是本发明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包括有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以及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该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入端,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入端和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同时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中两个电机动子的结构和参数均相同。
该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分别采样两个电机动子的直流母线电压udc,AB相电流ia1、ib1和ia2、ib2,动子运行速度vm1和vm2、动子角度θe1和θe2。其中:i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i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vm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vm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
步骤S2:根据步骤S1中两个电机动子的AB相电流ia1、ib1和ia2、ib2、动子角度θe1和θe2,计算出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81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82
具体如下:
步骤S2.1:通过两个电机动子的AB相电流ia1、ib1和ia2、ib2、动子角度θe1和θe2,计算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id1、iq1和id2、iq2,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83
其中: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i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i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
步骤S2.2:根据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id1、iq1和id2、iq2、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2
动子运行速度vm1和vm2,计算出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3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4
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5
其中: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6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7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8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9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Rs为动子电阻,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Ls为动子电感,Ts为控制器的运算周期,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0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1
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2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3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vm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vm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τ为定子极距,ψpm为动子永磁体磁链。
步骤S3:将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4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0915
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和Vop2(ka2,kb2,kc2),具体为:
该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包括有八个固定的空间电压矢量U0~U7,其中六个空间电压矢量U1~U6为有效电压矢量,两个空间电压矢量(U0,U7)为零矢量。
同时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会将αβ平面区间划分为七个扇区Sector 0~Sector 6,其中扇区Sector 1~Sector 6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1~U6,扇区Sector 0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0,U7)。
其中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1
所在扇区对应的空间电压矢量,即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2
所在扇区对应的空间电压矢量,即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ka2,kb2,kc2)。
值得注意的是,当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为扇区Sector 0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的选择遵循使逆变器动作次数最少的原则。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3
所在扇区为Q1点,即扇区Sector 5,从而根据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4
进行电机层定位时,选择Vop1=U5(001)。
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5
所在扇区为Q2点,即扇区Sector 3,从而根据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06
进行电机层定位时,选择Vop2=U3(010)。
步骤S4:在系统层中根据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将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所有组合分为三种情况,该三种情况分别为:
情况一: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1、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相同,具体为:
kc1=kc2
其中: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情况二: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1、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不相同,同时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中至少有一个是零矢量,也就是说,不是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为零矢量,就是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ka2,kb2,kc2)为零矢量。
情况三: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不相同,同时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ka2,kb2,kc2)均为有效电压矢量。
步骤S5:根据步骤S4划分的三种情况的类型,判断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通过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的三种情况的类型,确定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具体为:
当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一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b2,ka2)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当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二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分两种,分别如下:
当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c2,kc2,kc2,kb2,ka2)
其中: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当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c1,kc1)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当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三时,需要通过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出最终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具体如下:
第一步:将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21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22
投影到固定的限制集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系统层定位。同时根据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23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24
的位置,确定出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25
其中: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第二步:将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和V′op2(k′a2,k′b2,k′c2)、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ka1,kb1,kc1)和Vop2(ka2,kb2,kc2)进行结合,构成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1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第三步:在αβ坐标系下根据下式,计算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引起的电压偏差λ1和λ2,具体为: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2
其中:λ1为第一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λ2为第二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3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4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5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36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第四步:将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λ1和λ2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小的电压偏差,该最小电压偏差对应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即为最终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41
所在扇区为Q1点,即扇区Zone 0,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BDA0002262212060000142
所在扇区为Q2点,即扇区Zone 4。根据步骤S3中电机层定位,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Vop1=U5(001),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Vop2=U3(010)。由于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为:kc1=1,kc2=0且kc1≠kc2,同时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1、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均是有效电压矢量,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三。
根据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的位置Q1点,进行系统层定位,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为V′op1(000)。根据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的位置Q2点,进行系统层定位,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为V′op2(011)。从而产生的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分别为:(00110)和(00010)。计算(00110)和(00010)产生的电压偏差,从中选出较小电压偏差对应的驱动信号,并将该选出的驱动信号作为最终的驱动信号。
步骤S6:将步骤S5中确定出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入至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中,同时驱动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运行。
为了验证本控制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其中图4是传统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实验结果,图5是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实验结果。图4和图5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跟传统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有几乎相同的控制效果,但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计算量明显小于传统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和方法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样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中两个电机动子的直流母线电压、AB相电流、动子运行速度和动子角度;
S2:根据所述AB相电流和动子角度,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S3: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S4:在系统层中根据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将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所有组合分为三种情况,具体包括:
情况一: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相同,具体为:
kc1=kc2
其中: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情况二: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不相同,但是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中至少有一个是零矢量;
情况三: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不相同,同时所述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和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均为有效电压矢量;
S5:根据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的三种情况的类型,确定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一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b2,ka2)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二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分两种,具体为:
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c2,kc2,kc2,kb2,ka2)
其中: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为零矢量时,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为:
(ka1,kb1,kc1,kc1,kc1)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所述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满足情况三时,通过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出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
S6:将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输入至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中,驱动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包括有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以及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所述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输入端和信号采样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中两个电机动子的结构和参数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具体如下:
S2.1:通过所述两个电机动子的AB相电流和动子角度,计算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31
其中: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i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i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A相电流,i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B相电流;
S2.2:根据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和参考电流以及动子运行速度,计算出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32
其中: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1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2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3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4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θe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θe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角度,Rs为动子电阻,id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id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电流,iq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电流,Ls为动子电感,Ts为控制器的运算周期,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5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6
第一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7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d轴参考电流,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48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中q轴参考电流,vm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vm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的动子运行速度,τ为定子极距,ψpm为动子永磁体磁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进行电机层定位并选择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具体为:
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所述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包括有固定的空间电压矢量U0~U7,同时所述全局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将αβ平面区间划分为七个扇区Sector0~Sector6,所述扇区Sector1~Sector6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1~U6,所述扇区Sector0对应着空间电压矢量(U0,U7),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对应的空间电压矢量,即为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电压矢量U1~U6为有效电压矢量,所述空间电压矢量(U0,U7)为零矢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为扇区Sector0时,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的选择遵循使逆变器动作次数最少的原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出所述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具体如下:
第一步:将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投影到固定的限制集最优空间电压矢量分布图中,进行系统层定位,并根据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在α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的位置,确定出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51
其中: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
第二步:所述两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和全局最优控制矢量,构成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52
其中: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k′b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c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C相状态,kb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B相状态,ka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的A相状态;
第三步:根据所述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计算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具体为: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61
其中:λ1为第一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λ2为第二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62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63
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64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α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
Figure FDA0003103554330000065
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在β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矢量,Vop1为第一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Vop2为第二个电机动子对应的全局最优控制矢量;
第四步:将两个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在αβ坐标系下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比较,选出最小电压偏差,最小电压偏差对应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即为最终的五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
CN201911075174.3A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943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174.3A CN110943664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174.3A CN110943664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664A CN110943664A (zh) 2020-03-31
CN110943664B true CN110943664B (zh) 2021-07-20

Family

ID=6990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174.3A Active CN110943664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366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605A (zh) * 2007-07-24 2008-03-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的瞬时功率直接控制方法
CN103633903A (zh) * 2013-12-05 2014-03-12 江苏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自检测方法
CN104362927A (zh) * 2014-10-14 2015-02-18 浙江大学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异步电机关键状态信息跟踪方法
CN105007015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五桥臂的可控整流变频调速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JP2017192207A (ja) * 2016-04-13 2017-10-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転電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8011555A (zh) * 2017-12-13 2018-05-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09861609A (zh) * 2019-01-17 2019-06-07 天津工业大学 五桥臂两永磁电机系统优化模型预测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176893A (zh) * 2019-05-28 2019-08-27 东南大学 一种单步预测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605A (zh) * 2007-07-24 2008-03-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的瞬时功率直接控制方法
CN103633903A (zh) * 2013-12-05 2014-03-12 江苏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自检测方法
CN104362927A (zh) * 2014-10-14 2015-02-18 浙江大学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异步电机关键状态信息跟踪方法
CN105007015A (zh) * 2015-07-14 2015-10-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五桥臂的可控整流变频调速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JP2017192207A (ja) * 2016-04-13 2017-10-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転電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8011555A (zh) * 2017-12-13 2018-05-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09861609A (zh) * 2019-01-17 2019-06-07 天津工业大学 五桥臂两永磁电机系统优化模型预测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176893A (zh) * 2019-05-28 2019-08-27 东南大学 一种单步预测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五相逆变器双电机驱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王伟 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07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664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0281B (zh) 一种三电平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磁链控制方法
CN110176893B (zh) 一种单步预测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Hua et al. Multivector-bas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geometric solution of a five-phase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otor
CN110504889B (zh) 一种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11277180B (zh) 一种方波永磁同步电机两轴旋转坐标系下的转速控制方法
CN109995263B (zh) 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滞环电流控制方法
CN110212819B (zh) 一种用于高速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误差补偿方法
CN110707978B (zh) 一种计及矢量分区的三电平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09347386A (zh) 一种基于svpwm的五相永磁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容错控制方法
CN111262491B (zh) 一种适用于永磁电机系统的增量式直接预测速度控制方法
CN112713831A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三相四开关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06533294B (zh) 一种基于线电压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CN110943664B (zh) 一种基于双层定位的五桥臂双动子初级永磁直线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11585476B (zh) 一种无权重系数的双电机驱动系统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13098348A (zh) 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16865628A (zh) 一种基于电流重构技术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CN112468045B (zh) 一种基于电流移相的永磁同步电机单电流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15694289A (zh) 永磁同步电机的自抗扰显式模型预测直接速度控制方法
CN115528975A (zh) 基于dsvm的smpmsm驱动系统双目标全局最优无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15473465A (zh) 一种半集中式开绕组多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087177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单电流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12234889B (zh)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矢量控制方法
CN114826073A (zh) 一种双余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电流均衡控制方法
CN114696696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速区统一矢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85634A (zh) 基于多步零延迟模型预测的永磁同步电机高速弱磁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