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0041A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40041A CN110940041A CN201911303473.8A CN201911303473A CN110940041A CN 110940041 A CN110940041 A CN 110940041A CN 201911303473 A CN201911303473 A CN 201911303473A CN 110940041 A CN110940041 A CN 1109400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 hall
- platform
- public area
- smoke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3—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 F24F11/34—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by opening air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3—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 F24F11/35—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by closing air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S1,开启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S2,同时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地铁换乘站站厅通风排烟模式的多样化,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和站厅的排烟系统或送风系统,实现排烟效果的最大化,大幅度提高了对火灾烟气的排出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站,尤其是地铁换乘站存在的风险主要为客流高度聚集、大客流交叉冲突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并且由于地铁车站的站台通常为岛式结构,站台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火灾烟气、控制火势,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地铁地下车站工程均设计有通风排烟系统,以用于及时有效排出车站火灾烟气,尽可能减少火灾烟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现行地铁站的站厅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多是针对单一站厅结构及建筑等相关工况而设计的,其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单一,不能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和站厅的排烟系统或送风系统,以对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从而不能实现排烟效果的最大化,由此大大降低了地铁站通风排烟系统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站厅存在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单一,不能实现排烟效果的最大化,并大大降低了地铁站通风排烟系统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
S1,开启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S2,同时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当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其中,各个所述站厅之间及所述站厅与所述站台之间通过换乘通道相连通,所述站台为岛式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站厅的下层;各个所述站厅设有乘客出入口,所述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所述站厅公共区的顶部。
其中,所述站厅包括第一站厅和第二站厅,所述站台包括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厅与所述第一站台之间、及所述第二站厅与所述第二站台之间均通过相应的所述换乘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排烟模式;所述第一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关闭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其中,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二排烟模式;所述第二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其中,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三排烟模式;所述第三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通过在站厅设置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和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在站台设置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从而在地铁站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可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在对发生火灾的站厅直接通过其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的同时,可通过未发生火灾的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辅助排烟,还可通过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和/或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的送新风操作,使得未发生火灾的站厅和/或站台通过换乘通道形成到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的稳定气流,以加快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的排烟。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现了通风排烟模式的多样化,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和站厅的排烟系统或送风系统,实现排烟效果的最大化,大幅度提高了火灾烟气的排出效率,并有利于较快控制火灾形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地铁换乘站站厅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地铁换乘站的站厅和站台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在站厅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在站台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站厅;2、第二站厅;3、第一站台;4、第二站台;5、换乘通道;6、乘客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该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包括;
S1,开启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S2,同时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当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具体的,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地铁换乘站而言,包括多个站厅和多个站台,在站厅设置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和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在站台设置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各个站厅之间及站厅与站台之间通过换乘通道相连通,在此应指出的是,各个站厅之间也可直接连通,换乘通道可以为扶手楼梯,也可为垂直电梯,还可为电动扶梯。
与此同时,站台为岛式结构,并设置在站厅的下层;各个站厅设有乘客出入口,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站厅公共区的顶部。
另外,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的布置结构相同,均包括风口、风道、风阀、消音器、风机和风亭;风口和风亭分别连接风道的两端,风阀和风机均安装在风道上,消音器安装在风机的一侧或两侧。
本实施例所示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在地铁站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可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并具体进行如下操作:
在对发生火灾的站厅直接通过其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的同时,同时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使得未发生火灾的站厅和/或站台相对于发生火灾的站厅形成正压区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生火灾的站厅进行补风,加快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的火灾烟气的排放。
在对发生火灾的站厅直接通过其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的同时,还可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当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在各个站厅之间或站厅与站台之间的换乘通道对气流的导通下,可由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辅助进行排烟,或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向站台输送的新风直接通过各个换乘通道补给至发生火灾的站厅,以加快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的火灾烟气的排放;
在对发生火灾的站厅直接通过其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的同时,还可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此时各个站台对应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可开启,也可不开启,这也可在各个站厅之间或站厅与站台之间的换乘通道对气流的导通下,使得未发生火灾的站厅和/或站台相对于发生火灾的站厅形成正压区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生火灾的站厅进行补风,加快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的火灾烟气的排放。
由此,对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而言,实现了通风排烟模式的多样化,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和站厅的排烟系统或送风系统,实现排烟效果的最大化,大幅度提高了火灾烟气的排出效率,并有利于较快控制火灾形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见图2,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该地铁换乘站的站厅包括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其站台包括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第一站台3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下层,第二站台4设置在第二站厅2的下层。本实施例为了描述方便,将第一站台3设为下层站台,将第二站台4设为上层站台,但是,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应不限于图2所示的布置结构,第一站台3与第二站台4还可布置在同一层,并且第一站台3与第二站台4还可进行位置互换;并且第一站厅1与第二站厅2也可以进行位置互换。
与此同时,在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之间、第一站厅1与第一站台3之间、第二站厅2与第二站台4之间均设有换乘通道5。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均设有乘客出入口6,而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均为开放式结构,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均为岛式结构。
另外,如图3所示,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包括通过风阀D1相连通的前段风道L1和后段风道L2,前段风道L1设置在站厅公共区的顶部,在前段风道L1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排风口G1,排风口G1为本实施例所示的风口,以用于在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进行烟气排放;在后段风道L2上依次设置有风阀D2、消音器A、风机T1、消音器A和排烟风亭S1。
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包括通过风阀D3相连通的前段风道L3和后段风道L4,前段风道L3设置在站厅公共区的顶部,在前段风道L3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送风口G2,送风口G2用于向站厅公共区送新风;在后段风道L4上依次设置有风阀D4、消音器A、风机T2、消音器A和新风亭S2。
如图4所示,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包括通过风阀D5相连通的前段风道L5和后段风道L6,前段风道L5设置在站台对应的站台公共区的顶部,在前段风道L5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布的送风口G3,送风口G3用于向站台公共区送新风;在后段风道L6上依次设置有风阀D6、消音器A、风机T3、消音器A和新风亭S3。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前段风道L1、前段风道L3和前段风道L5均设置不少于1个;图3和图4中,前段风道L1、前段风道L3和前段风道L5均设置了2个,但不限于此,可根据站台和站厅的实际工况,对前段风道L1、前段风道L3和前段风道L5的具体数量进行优化设计。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铁换乘站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布置结构,对本发明所示的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和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第二站厅2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及风机T1均处于关闭状态;关闭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域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区域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
实施例2,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和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第二站厅2的所有风阀D1、风阀D2及风机T1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先打开第一站台3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然后,开启风机T3,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3的送风口G3向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新风;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在选择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后,除了选择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外,还可选择关闭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开启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还可选择同时开启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域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区域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
实施例3,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开启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二站厅2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二站厅2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的气体,与第一站厅1共同进行排烟;关闭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一站台3,及在与第二站厅2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
实施例4,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开启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二站厅2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二站厅2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的气体,与第一站厅1共同进行排烟;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先打开第一站台3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然后,开启风机T3,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3的送风口G3向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新风;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在选择开启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后,除了选择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外,还可选择关闭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开启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还可选择同时开启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和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一站台3,及在与第二站厅2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
实施例5,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即打开第二站厅2所有的风阀D3、风阀D4,然后,开启风机T2,通过设置在第二站厅2的送风口G2向位于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送新风;关闭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域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区域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
实施例6,
当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即打开第一站厅1所有的风阀D1、风阀D2,然后,开启风机T1,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厅1的排风口G1排出位于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的烟气;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即打开第二站厅2所有的风阀D3、风阀D4,然后,开启风机T2,通过设置在第二站厅2的送风口G2向位于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送新风;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先打开第一站台3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然后,开启风机T3,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3的送风口G3向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新风;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即第二站台4所有的风阀D5、风阀D6及风机T3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在选择开启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关闭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并开启第二站厅2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后,除了选择开启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关闭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外,还可选择关闭第一站台3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并开启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还可选择同时开启第一站台3和第二站台4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经过以上操作之后,在第一站厅1的站厅公共区域形成负压,相对的,在与第一站厅1通过换乘通道5相连通的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区域形成正压,有效避免了烟气蔓延至第二站厅2、第一站台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对发生火灾的站厅公共区进行排烟:
S1,开启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S2,同时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及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与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当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开启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未发生火灾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站厅之间及所述站厅与所述站台之间通过换乘通道相连通,所述站台为岛式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站厅的下层;
各个所述站厅设有乘客出入口,所述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所述站厅公共区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包括第一站厅和第二站厅,所述站台包括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
所述第一站厅与所述第一站台之间、及所述第二站厅与所述第二站台之间均通过相应的所述换乘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一排烟模式;
所述第一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关闭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二排烟模式;
所述第二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三排烟模式;
所述第三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所述第一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开启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送风系统,关闭所述第二站厅的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
同时关闭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或者开启所述第一站台与所述第二站台当中至少一个的站台公共区送风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3473.8A CN110940041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3473.8A CN110940041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40041A true CN110940041A (zh) | 2020-03-31 |
CN110940041B CN110940041B (zh) | 2021-01-15 |
Family
ID=6991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03473.8A Active CN110940041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4004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1576A (zh) * | 2014-05-11 | 2014-08-0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地铁车站关键结合部位火灾烟气控制模拟实验平台 |
CN105221180A (zh) * | 2015-10-10 | 2016-01-0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方法 |
CN205154221U (zh) * | 2015-10-21 | 2016-04-13 | 西南交通大学 | 轨道交通屏蔽门制式的隧道通风系统 |
CN110118099A (zh) * | 2019-06-03 | 2019-08-13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11303473.8A patent/CN1109400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1576A (zh) * | 2014-05-11 | 2014-08-0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地铁车站关键结合部位火灾烟气控制模拟实验平台 |
CN105221180A (zh) * | 2015-10-10 | 2016-01-06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方法 |
CN205154221U (zh) * | 2015-10-21 | 2016-04-13 | 西南交通大学 | 轨道交通屏蔽门制式的隧道通风系统 |
CN110118099A (zh) * | 2019-06-03 | 2019-08-13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40041B (zh) | 2021-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52535B (zh) | 分离岛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厅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和方法 | |
CN203867603U (zh) | 地铁车站配线区的防排烟结构 | |
CN101270669A (zh) | 改进的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排烟系统 | |
CN110118099B (zh)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
JP2004065417A (ja) | トンネル防災システム | |
KR101191592B1 (ko) | 능동제어형 선택집중배기 환기 방법 | |
KR20190021666A (ko) |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 |
CN113251534A (zh) | 一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用剪刀楼梯加压送风系统 | |
CN110940041B (zh) | 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厅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 |
CN111256287A (zh) | 用于地铁车站站台的分布式排烟系统及风量调整方法 | |
CN212079364U (zh) | 地铁列车站台 | |
CN111878954B (zh) | 非燃气管线舱室的管廊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 | |
CN210599057U (zh) | 一种全高站台门制式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协同站台排烟系统 | |
KR102337826B1 (ko) | 장대 터널에 설치되는 횡류식 터널 구조물 및 횡류식 터널 구조물의 배연방법 | |
KR20190070701A (ko) | 제연 시스템 | |
CN111255502A (zh) | 地铁列车站台及其排烟方法 | |
CN113339037B (zh) | 一种无轨顶风道的点式排风排烟车站隧道通风系统 | |
KR101390764B1 (ko) | 철도 지하 정거장의 능동형여압시스템을 위한 다중 급배기 기능의 환기소 | |
CN212867630U (zh) | 一种隧道疏散送风结构 | |
KR101086118B1 (ko) | 급기덕트를 급기 및 배연 겸용으로 사용하는 횡류식 터널 환기방법 | |
CN208885329U (zh) | 一种地下车站排烟通道 | |
CN105221180B (zh) | 一种地铁站台防火分隔方法 | |
CN102519120B (zh) | 一种开闭式系统车站地铁站台通风排烟方法 | |
CN114164857A (zh) | 一种跨越多防火分隔的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 |
CN112282822A (zh) | 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地铁站厅防排烟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