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7821A -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7821A
CN110937821A CN201911400791.6A CN201911400791A CN110937821A CN 110937821 A CN110937821 A CN 110937821A CN 201911400791 A CN201911400791 A CN 201911400791A CN 110937821 A CN110937821 A CN 110937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glass
thickness
zirconia
coat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07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lorious Future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lorious Future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lorious Future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lorious Future Energy Saving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07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78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7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7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411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17/341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ll coatings being oxide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属于镀膜玻璃技术领域,包括玻璃基体,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第三层氧化锆膜层。本发明的镀膜玻璃具有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玻璃外观实现了纯正的颜色、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镀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玻璃除了满足合适的采光及安全性要求之外,建筑的美观及节能也是必须要兼顾的因素。玻璃上镀膜,通过膜层的干涉效果能较容易形成色彩丰富的颜色。
目前纯正颜色阳光控制膜的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本体着色原片镀制一定厚度的金属层及介质膜。缺陷是金属有大的消光系数以及着色原片本身就含有着色金属离子,意味着对可见光有强烈的吸收,使得玻璃成为了吸热玻璃,不隔热节能。且着色原片本身生产厂家少、市场采购困难,不利于推广应用。
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是采用白玻原片镀阳光控制膜,缺陷是存在大角度变色的问题,即:在正视和偏离一定视角来观察玻璃,出现了颜色不一致的情况,人对玻璃的颜色感觉因视角变化而产生了色差。“角度变色”问题的根源是入射角的变化影响到了膜层的光学厚度(膜层折射率与膜层物理厚度的乘积),而对膜层光学厚度的影响导致了波长的漂移,这种影响在较厚膜层时显得格外突出,而纯正颜色需要较厚的膜层。,如何实现既能得到不同角度观察都是纯正的红色颜色,又能有较好的,本发明给出了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片基体的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隔热性能强的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镀膜玻璃具有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玻璃外观实现了纯正的颜色、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第三层氧化锆膜层。
进一步,所述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的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折射率为1.97-2.17,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折射率为1.97-2.17。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35-10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20-10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95-10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100-10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85-9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70-7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35-4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20-2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60-65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50-55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90-95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40-45nm。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第一层氧化锆膜层;
(4)在第一层氧化锆膜层上镀第二层氧化硅膜层;
(5)在第二层氧化硅膜层上镀第三层氧化锆膜层;
(6)预真空过渡制得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具有较高的相容性,提高膜层与玻璃基体的结合力;具有低消光系数,减少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的光学非均匀性,通过合适的匹配不同入射角时物理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保证了光学厚度尽可能小的变化,从而保证不同观察角观察时颜色尽可能小的变化;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的消光系数非常低接近为0,减少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非常低的折射率通过与上下层高折射率的膜层干涉易于获得纯正颜色;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难溶于酸和碱,提升整个膜层的抗酸碱腐蚀性能,其为高硬度材料,有效的提高了镀膜玻璃的耐磨性能。通过三层膜层的结合可将镀膜玻璃的颜色调节为纯正色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1)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35-100nm、折射率为1.97-2.17;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具有较高的相容性,提高膜层与玻璃基体的结合力;具有低消光系数,减少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熔点高、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提高了可钢化性能;具有的光学非均匀性,即其折射率随膜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这种特性的原因是氧化锆薄膜在生产方向密度梯度以及薄膜结晶状态的非均匀性所致,通过合适的匹配不同入射角时物理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保证了光学厚度尽可能小的变化,从而保证不同观察角观察时颜色尽可能小的变化;
2)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的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的消光系数非常低接近为0,减少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具有非常低的折射率通过与上下层高折射率的膜层干涉易于获得纯正颜色;
3)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20-105nm、折射率为1.97-2.17;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难溶于酸和碱,提升整个膜层的抗酸碱腐蚀性能,其硬度为7.5属于高硬度材料,有效的提高了镀膜玻璃的耐磨性能;通过与另外两层膜层的结合将镀膜玻璃的颜色调节为纯正色调。
本实施例采用3层全介质膜层,有别于现有的阳光控制膜含金属层的结构,由于介质膜的消光系数小于0.001,非常低,因此减少整个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吸收率下降到0.1%,同时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44%-65%,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
本实施例第一层利用氧化锆膜层所具有的光学非均匀性,即其折射率随膜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这种特性的原因是氧化锆薄膜在生产方向密度梯度以及薄膜结晶状态的非均匀性所致,通过合适的匹配不同入射角时物理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保证了光学厚度尽可能小的变化,从而保证从不同观察角观察时颜色尽可能小的变化。
本实施例第三层采用氧化锆膜层,化学性质不活泼,难溶于酸和碱,提升整个膜层的抗酸碱腐蚀性能。氧化锆的硬度为7.5,属于高硬度材料,有效的提高了镀膜玻璃的耐磨性能。针对镀膜玻璃的耐磨性能的国家标准(GB/T18915.1《镀膜玻璃》)规定在研磨机磨2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不应超过4%。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1%-0.15%,因此,本实施例可单片长期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工程造价成本。
本实施例的第一层和第三层采用氧化锆膜层,具有2700℃的高熔点、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高、抗氧化能力强,钢前、钢后镀膜玻璃的色差△E≤1CIELAB,因此本实施例的膜层具有优良的可钢化性能,可以采用先镀膜后钢化的方式,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批量化工业生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第一层氧化锆膜层;
(4)在第一层氧化锆膜层上镀第二层氧化硅膜层;
(5)在第二层氧化硅膜层上镀第三层氧化锆膜层;
(6)预真空过渡制得成品。
实施例1
一种可钢化红色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为6mm的浮法白玻,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95-100nm,折射率为1.97-2.17;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100-105nm,折射率为1.97-2.17。
本实施例镀膜玻璃的膜层之间功能相互协同,充分利用了膜层之间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玻璃外观纯正的红色颜色及合适的采光性能。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本实施例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40~50,b*:0~5,透过率60%-65%;玻璃室外侧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40~50,b*:0~5,透过率60%-65%;玻璃室外侧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40~50,b*:0~5,透过率60%-65%,实现了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的技术效果;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60%-65%,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测定。其中a*、b*是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对颜色进行量化而采取的一种计量方式, a*越正表示颜色越红,越负表示颜色越绿;b*越正表示颜色越黄,越负表示颜色越蓝。
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1%。
优选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96nm,折射率为1.97-2.17,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5,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102nm,折射率为1.97-2.17。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厚度为96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89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4)在氧化锆膜层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硅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62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5)在氧化硅膜层上镀厚度为102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99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6)预真空过渡;
(7)成品检测。
镀膜完成后此玻璃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7%、a*:43、b*:1,透过率62.6%;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7.3%、a*:44、b*:1.4,透过率62.1%;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7.7%、a*:45、b*:1.6,透过率61.8%,颜色为纯正红色;可见光吸收率为0.1%;钢化后无可视的针孔、划伤等缺陷,钢前钢后色差值0.2CIELAB;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1%;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1%。
实施例2
一种可钢化金色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为6mm的浮法白玻,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85-90nm,折射率为1.97-2.17;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97-2.17。
本实施例镀膜玻璃的膜层之间功能相互协同,充分利用了膜层之间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玻璃外观纯正的金色颜色及合适的采光性能。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本实施例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1~5、b*:35~40,透过率44%-48%;玻璃室外侧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1~5、b*:35~40,透过率44%-48%;玻璃室外侧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1~5、b*:35~40,透过率44%-48%,实现了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的技术效果;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44%-48%,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
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15%。
优选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88nm,折射率为1.97-2.17,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5,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97-2.17。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厚度为88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73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4)在氧化锆膜层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硅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62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5)在氧化硅膜层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40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6)预真空过渡;
(7)成品检测。
镀膜完成后此玻璃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9%、a*:1.5、b*:36,透过率47.6%;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1.5%、a*:2、b*:37,透过率47.2%;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2.3%、a*:2.3、b*:38,透过率46.5%,颜色为纯正金色;可见光吸收率为0.1%;钢化后无可视的针孔、划伤等缺陷,钢前钢后色差值0.3CIELAB;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15%;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2%。
实施例3
一种可钢化蓝色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为6mm的浮法白玻,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35-40nm,折射率为1.97-2.17;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20-25nm,折射率为1.97-2.17。
本实施例镀膜玻璃的膜层之间功能相互协同,充分利用了膜层之间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玻璃外观纯正的蓝色颜色及合适的采光性能。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本实施例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1~-3,b*:-45~-55,透过率60%-65%;玻璃室外侧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1~-3、b*:-45~-55,透过率60%-65%;玻璃室外侧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5%-40%、a*:-1~-3、b*:-45~-55,透过率60%-65%,实现了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的有益效果;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60%-65%,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
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45%。
优选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38nm,折射率为1.97-2.17,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5,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23nm,折射率为1.97-2.17。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厚度为38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75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4)在氧化锆膜层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硅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62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5)在氧化硅膜层上镀厚度为23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45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6)预真空过渡;
(7)成品检测。
镀膜完成后此玻璃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7%、a*:-1.5、b*:-48,透过率62.6%,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7.5%、a*:-2、b*:-49,透过率62.2%;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38.3%、a*:-2.3、b*:-49.6,透过率61.5%,颜色为纯正蓝色;可见光吸收率为0.1%;钢化后无可视的针孔、划伤等缺陷,钢前钢后色差值0.3CIELAB;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45%;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4%。
实施例4
一种可钢化绿色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为6mm的浮法白玻,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60-65nm,折射率为1.97-2.17;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50-55nm,折射率为1.97-2.17。
本实施例镀膜玻璃的膜层之间功能相互协同,充分利用了膜层之间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玻璃外观纯正的绿色颜色及合适的采光性能。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本实施例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0%-65%、a*:-11~-13,b*:0~-4,透过率35%-40%;玻璃室外侧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0%-65%、a*:-11~-13,b*:0~-4,透过率35%-40%;玻璃室外侧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0%-65%、a*:-11~-13,b*:0~-4,透过率35%-40%,实现了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的有益效果;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35%-40%,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
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5%。
优选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64.7nm,折射率为1.97-2.17,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5,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50.1nm,折射率为1.97-2.17。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厚度为64.7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29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4)在氧化锆膜层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硅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62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5)在氧化硅膜层上镀厚度为50.1nm的氧化锆膜层,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99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6)预真空过渡;
(7)成品检测。
镀膜完成后此玻璃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2%、a*:-11.5、b*:0,透过率35.6%,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2.5%、a*:-12、b*:-1,透过率36.2%;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63.3%、a*:-12.3、b*:-3.3,透过率37.5%,颜色为纯正绿色;可见光吸收率为0.1%;钢化后无可视的针孔、划伤等缺陷,钢前钢后色差值0.4CIELAB;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4%;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2%。
实施例5
一种可钢化银白色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为6mm的浮法白玻,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90-95nm,折射率为1.97-2.17;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40-45nm,折射率为1.97-2.17。
本实施例镀膜玻璃的膜层之间功能相互协同,充分利用了膜层之间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玻璃外观纯正的银白色颜色及合适的采光性能。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吸收率、优异的遮阳性能、钢化性能好、良好的耐酸碱腐蚀及耐磨性、可单片长期使用。
本实施例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0~-3、b*:0~4,透过率48%-53%;玻璃室外侧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1~-3、b*:1~4,透过率48%-53%;玻璃室外侧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55%、a*:-2~-3、b*:1~5,透过率48%-53%,实现了反射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小的有益效果;可见光透过率从原片的89%下降到48%-53%,有效的起到遮阳效果。
本实施例的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为,在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光的透过率的增加为0.5%。
优选的,第一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93.7nm,折射率为1.97-2.17,第二层氧化硅膜层厚度为72nm,折射率为1.5,第三层氧化锆膜层厚度为42.2nm,折射率为1.97-2.17。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1上镀厚度为93.7nm的氧化锆膜层2,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87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4)在氧化锆膜层2上镀厚度为72nm的氧化硅膜层3,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162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5)在氧化硅膜层3上镀厚度为42.2nm的氧化锆膜层4,镀该膜层时,采用中频电源加旋转阴极在氩气600SCCM氧气1200SCCM氛围中溅射沉积,功率为84KW,玻璃走速为1米/分钟;
(6)预真空过渡;
(7)成品检测。
镀膜完成后此玻璃的玻璃室外侧9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0.8%、a*:-1.5、b*:2.5,透过率48.8%,6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1.2%、a*:-2、b*:3,透过率49.2%;30度角观察玻璃面反射色反射率52%、a*:-2.3、b*:3.3,透过率49.5%,颜色为纯正银白;可见光吸收率为0.1%;钢化后无可视的针孔、划伤等缺陷,钢前钢后色差值0.5CIELAB;研磨机磨500圈后磨前磨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5%;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小时后透过率的增加为0.2%。
以上各实施例中各个膜层的厚度是经过多次实验反复验证得出,这样的厚度设置既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又能够节省膜层材料,降低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若干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几种,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其特征在于,由玻璃基体向外依次包括:
第一层氧化锆膜层、
第二层氧化硅膜层、
第三层氧化锆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氧化硅膜层的厚度为70-75nm、折射率为1.45-1.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折射率为1.97-2.17,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折射率为1.97-2.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35-10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20-105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95-10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100-105n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85-9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70-75n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35-40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20-25n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60-65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50-55n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90-95nm,和第三层氧化锆膜层的厚度为40-45nm。
10.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基体进行清洗、干燥;
(2)预真空过渡;
(3)在玻璃基体上镀第一层氧化锆膜层;
(4)在第一层氧化锆膜层上镀第二层氧化硅膜层;
(5)在第二层氧化硅膜层上镀第三层氧化锆膜层;
(6)预真空过渡制得成品。
CN201911400791.6A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9378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0791.6A CN110937821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0791.6A CN110937821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7821A true CN110937821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0791.6A Pending CN110937821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7821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3284A (zh) * 2013-11-26 2014-03-05 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可钢低反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740A (zh) * 2015-02-04 2015-05-1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可单片使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US20160039713A1 (en) * 2010-02-26 2016-02-11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Articles including anticondensation and/or low-e coatings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5859153A (zh) * 2016-04-01 2016-08-17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减反射可见光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6425A (zh) * 2016-08-30 2017-02-15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高反射和截止红外线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5690A (zh) * 2015-07-31 2017-02-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多层防眩光涂层的透明基板及包含其的汽车玻璃
US20170090078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Tru Vue, Inc. Near infrared reflective coatings
CN108218250A (zh) * 2018-01-30 2018-06-29 林嘉佑 一种半反半透玻璃
US20180265403A1 (en) * 2015-12-03 2018-09-20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plate with antireflection film
CN108706889A (zh) * 2018-05-08 2018-10-26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太阳能组件
CN110494588A (zh) * 2017-04-17 2019-11-22 Kcc公司 层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39713A1 (en) * 2010-02-26 2016-02-11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Articles including anticondensation and/or low-e coatings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613284A (zh) * 2013-11-26 2014-03-05 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可钢低反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740A (zh) * 2015-02-04 2015-05-1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可单片使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5690A (zh) * 2015-07-31 2017-02-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多层防眩光涂层的透明基板及包含其的汽车玻璃
US20170090078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Tru Vue, Inc. Near infrared reflective coatings
US20180265403A1 (en) * 2015-12-03 2018-09-20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plate with antireflection film
CN105859153A (zh) * 2016-04-01 2016-08-17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减反射可见光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6425A (zh) * 2016-08-30 2017-02-15 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高反射和截止红外线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4588A (zh) * 2017-04-17 2019-11-22 Kcc公司 层压系统
CN108218250A (zh) * 2018-01-30 2018-06-29 林嘉佑 一种半反半透玻璃
CN108706889A (zh) * 2018-05-08 2018-10-26 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太阳能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7970B2 (en) Transparent glass substrate having a coating of consecutive layers
CN101875536B (zh) 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44898B (zh) 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JPH05229852A (ja) 低放射率フィルムを備えたガラス基材を含む製品
US20090101209A1 (en) Method of making an antireflective silica coating, resulting product, and photovolta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GB2229738A (en) Coated glaz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coating same
JPH029731A (ja) 灰色高透過性低放射性物品及びその製法
CN108424007B (zh) 一种光伏玻璃减反膜
JPH0684256B2 (ja) 単板熱線反射ガラス
CN104609740B (zh) 可单片使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205501126U (zh) 一种高透光的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1606578A (zh) 一种可钢化低反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5496A (zh) 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6751658U (zh) 低反低透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05347696A (zh) 一种高透光的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7460A (zh) 一种纳米陶瓷太阳膜
CN107117832B (zh) 低反低透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10937821A (zh) 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KR20110018069A (ko) 반사방지용 다층코팅을 갖는 투명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632386U (zh) 半反半透镀膜玻璃
CN109081610B (zh) 一种中透灰色可钢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N204727775U (zh) 可单片使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CN110845151B (zh) 一种低可见光吸收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CN114262165B (zh) 一种全向反射红色玻璃
CN210656698U (zh) 一种高透浅蓝色可弯钢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Yiping

Inventor after: Lv Qingbo

Inventor before: Fan Yip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