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6751B -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6751B
CN110936751B CN201911309496.XA CN201911309496A CN110936751B CN 110936751 B CN110936751 B CN 110936751B CN 201911309496 A CN201911309496 A CN 201911309496A CN 110936751 B CN110936751 B CN 110936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ter layer
layer
security elem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94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6751A (zh
Inventor
刘萃
柯光明
叶蕾
王斌
董亚鲁
陈韦
杨素华
黄小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094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6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6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6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6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6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7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ultraviolet light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涉及光学防伪技术领域,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第一滤光层和发光层;发光层设置在基材和第一滤光层的上方,或者包含在基材内部,形成一体结构;第一滤光层设置在基材下表面或位于基材和发光层之间;第一滤光层允许具有检测波段的波长的第一光线通过;发光层在受到第一光线激发时,向发光层的上方发射出发射光;检测光源包括:光强高于特定值I的日光光源、白光光源、紫外光光源、蓝光光源等。本公开的元件、产品以及检测方法,可以利用多种常用的光源识别光学防伪元件的真伪,可方便借助周围的光源进行检测,提高了伪造门槛,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Description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钞票、信用卡、护照等各类高安全或高附加值印刷品中广泛采用了光学防伪技术。荧光防伪标签又称紫外线光防伪,使用特殊荧光油墨结合到标签上,肉眼和手感触摸无法找到流水码、文字或图案所在处。现有的荧光防伪技术主要是以不同的印刷方式实现,检测时必须利用紫外光源照射,同时在光源照射的一侧观察发光效果,采用这种检测方式,防伪元件容易被伪造,同时用户进行检测时还需要借助特定的紫外光源,检测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第一滤光层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上方,或者,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内部,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或位于所述基材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滤光层,用于对来自检测光源的入射光进行滤光处理,允许具有检测波段的波长的第一光线通过;所述发光层,用于在受到所述第一光线激发时,向所述发光层的上方发射出发射光,用以显示隐藏图像;其中,所述检测光源包括:光强不低于特定值I的白光光源、LED白光源、手机闪光灯、蓝光LED光源;所述特定值I由所述发光层被有效激发所需要的光强确定。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表面的第二滤光层。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包括:至少一个荧光区域和至少一个对比区域;在第二光线分别射入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两侧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相同的颜色;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包括:光强低于所述特定值I的自然光和照明光源。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发光层或所述第二滤光层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相同的颜色;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第一滤光层或所述基材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不同的颜色,并且,所述荧光区域的亮度高于所述对比区域的亮度。
可选地,在所述荧光区域内设置有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在所述对比区域内不设置荧光标记物。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第一滤光层或所述基材时,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分别向所述发光层的上方发射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射光。
可选地,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发射的发射光的波长范围都为400-1000nm。
可选地,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的激发光线的波长波段包括:紫外波段、蓝光波段。
可选地,所述检测波段的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
可选地,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400-470nm;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所述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所述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层对波长范围为400-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所述第二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层对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30%;所述第二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胶印、凹印、丝印印刷工艺生成,或通过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镀膜工艺生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发光层通过套印或对印的工艺生成;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套印或对印的工艺生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发光层通过凹印对印工艺生成;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凹印对印工艺的工艺生成。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或第二滤光层通过烫印、贴标工艺组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基材为纸质基材或者塑料基材。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覆盖在基材表面所采用的工艺包括:胶印、凹印、丝印、涂布、镀膜工艺;或者,所述发光层以纸张添加物的方式直接抄入纸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防伪产品,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
可选地,所述光学防伪产品为柔性或硬质产品,包括:钞票、护照、证卡或商品包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包括:在第二光线下对如上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进行外观检测;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包括:光强低于特定值I的自然光和照明光源;如果所述防伪元件的两侧呈现相同的外观,使用检测光源照射所述防伪元件的第一侧面,判断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使用所述检测光源照射所述防伪元件的第二侧面,判断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如果确定仅在所述第二侧面呈现隐藏图案,所述第一侧面无隐藏图案;或所述第一侧面上呈现隐藏图案,所述第二侧面无隐藏图案,并且隐藏图案亮度高于周围底纹亮度,则确定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合格。
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可以利用多种常用的光源识别光学防伪元件的真伪,可方便借助周围的光源进行检测,使得荧光材料的图案通过透视方式呈现;提高了伪造门槛,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对光学防伪元件进行检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上相区别,并没有其它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和发光层30,第一滤光层20的材质可以为凹印、胶印或者丝印等印刷工艺形成的油墨层,第一滤光层20中油墨所用的颜料包括酞菁蓝B、酞菁蓝BGS、酞菁绿G、永固紫RL等。也可以含有带有机读特征的材料,机读特征材料可以包括各种激发波长的荧光材料、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红外上转换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同色异谱材料以及其他一些公知的机读防伪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一滤光层20的材质也可以为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等镀膜工艺形成的介质层。介质层材料可以包括铝、铬、氟化镁、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材料。
发光层30的材质可以为凹印、胶印或者丝印等印刷工艺形成的油墨层,发光层30中的发光材料可以包括无机发光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无机发光材料可以包括稀土离子发光和稀土荧光材料,如碱土金属的硫化物(ZnS、CaS等)、铝酸盐(SrAl2O4、CaAl2O4、BaAl2O4等)等作为发光基质,以稀土镧系元素(Eu、Sm、Er、Nd等)作为激活剂和助激活剂。有机发光材料可以包括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等)、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聚苯、聚噻吩、聚芴、聚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等)以及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基材10的材质可以为纸质基材或者塑料等。发光层30设置在基材10和第一滤光层20的上方,第一滤光层20设置在基材10下表面或位于基材10和发光层30之间。发光层30也可以设置在基材10内部,形成一体结构,即发光层30包含在基材10内部,与基材10共为一层。第一滤光层20对来自检测光源的入射光进行滤光处理,允许具有检测波段的波长的第一光线通过。
发光层30在受到第一光线激发时,向发光层30的上方发射出发射光,用以显示隐藏图像,隐藏图像可以为多种预先设置的图像。检测光源可以有多种,例如为光强不低于特定值I的白光光源,如日光光源、室内外照明光源、LED白光源等;所述特定值I由所述发光层被有效激发所需要的光强确定,发光层中所用的材料不同,所需要的激发强度也会不同,特定值I可以设置,例如为不小于100lux等。检测光源还可以为手机闪光灯、蓝光LED光源等。
检测波段的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第一滤光层20仅能够透过400nm-510nm波段的光、吸收其它波段的光。发光层30在受到400nm-510nm波段的光线激发时,可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发射光。日光光源、包含400nm-510nm波段的白光光源等发出的光,经过基材10和第一滤光层20后,或者经过第一滤光层20和基材10后,到达发光层30并激发出发射光,发射光向发光层30的上方发出。
第一滤光层20对于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其中,第一滤光层20对于第一光线中的波长范围为400-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第一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其中,第一滤光层对于大于470nm波段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30%。发光层3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优选不低于20微米。第一滤光层20和发光层30通过凹印对印的工艺生成,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凹印对印工艺。
如图3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设置在发光层30上表面的第二滤光层40。第二滤光层40的材质可以为凹印、胶印或者丝印等印刷工艺形成的油墨层。第二滤光层40中油墨所用的颜料包括耐晒黄10G、耐晒黄G、联苯胺黄GR、联苯胺黄G、透明黄GG、永固橘黄G等。也可以含有带有机读特征的材料,机读特征材料可以包括各种激发波长的荧光材料、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红外上转换材料、热致变色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同色异谱材料以及其他一些公知的机读防伪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滤光层40的材质也可以为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等镀膜工艺形成的介质层。介质层材料可以包括铝、铬、氟化镁、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材料。
第一滤光层20与第二滤光层40分别位于发光层30的两侧。第二滤光层40对波长范围为400-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其中,第二滤光层40对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30%。第二滤光层40对于波长大于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其中,第二滤光层40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
如图4所示,发光层30可位于基材内部,通过纸张添加物的形式直接抄入纸张。如图5所示,发光层30包括:至少一个荧光区域301和至少一个对比区域302。在光强低于特定值I的自然光下分别从光学防伪元件两侧观察时,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显示相同的颜色和图案,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无差别。
当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发光层30或第二滤光层40时,荧光区域301受激发射的荧光强度被检测光源入射光强度掩盖,或者荧光区域301没有受激发射荧光。因此只显示自然光下的外观颜色,和对比区域302显示的颜色相同,从光学防伪元件任一侧裸眼观察荧光区域B1和对比区域B2无差别。
当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第一滤光层20或基材10时,荧光区域301受激发射荧光并被人眼接收,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全部被滤光层过滤。因此显示荧光颜色,和对比区域302显示的颜色不同,从发光层30或第二滤光层40一侧可裸眼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荧光区域301内设置有第一荧光标记物或设置多种荧光标记物,在对比区域302内不设置荧光标记物。在荧光区域301含有至少一种第一荧光标记物m,或含有第二荧光标记物n,且第一荧光标记物m与第二荧光标记物n具有相同的外观颜色,以及不同的受激发光颜色。第一荧光标记物m和第二荧光标记物n可以为无机荧光材料或有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可以包括稀土离子发光和稀土荧光材料,如碱土金属的硫化物(ZnS、CaS等)、铝酸盐(SrAl2O4、CaAl2O4、BaAl2O4等)等作为发光基质,以稀土镧系元素(Eu、Sm、Er、Nd等)作为激活剂和助激活剂。有机荧光材料可以包括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等)、有机高分子荧光材料(聚苯、聚噻吩、聚芴、聚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等)以及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激发光波长可以位于紫外波段、蓝光波段或日光波段。对比区域302不包含荧光标记物。
当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第一滤光层20或基材10时,第一荧光标记物和第二荧光标记物受到激发,分别向发光层30的上方发射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射光,以呈现更丰富多彩的图案效果。当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发光层30或第二滤光层40时,第一荧光标记物和第二荧光标记物受激发射的荧光强度被检测光源入射光强度掩盖,或者没有受激发射荧光,因此只显示自然光下相同的外观颜色。第一荧光标记物和第二荧光标记物发射的发射光的波长范围都为400-1000nm,优选在500-650nm范围内。第一荧光标记物和第二荧光标记物的激发光线的波长波段包括:紫外波段、蓝光波段等,优选包含600nm以下的整个波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塑料材质的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和发光层30,发光层30包括含有第一荧光标记物m或/和第二荧光标记物n的荧光区域301以及无荧光标记物(n的发光波长不同于m)的对比区域302,这两个区域在室内自然光下观察时具有相同的外观颜色。
利用日光光源或者包含400nm-510nm波段的LED白光光源等,从第一滤光层20一侧照射防伪元件,光源发出的光经基材10和第一滤光层20后,到达发光层30并激发荧光区域301发射荧光。发射光从发光层30的上表面发出,被人眼接收。可以在发光层30的上方增加第二滤光层40,过滤掉检测光源的光。对于光学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为:利用日光、LED白光或紫外激发光源从第一滤光层侧照射光学防伪元件,同时从发光层30或第二滤光层进行裸眼透视观察,可看到该光学防伪元件呈现出发光图像。
如图5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第一滤光层20、基材10、发光层30、第二滤光层40共四层,第一滤光层20与发光层30位于基材10的不同侧。观察时使用手机闪光灯从第一滤光层20的一侧照射,同时从第二滤光层40的一侧进行观察,可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在背光条件下观察无此效果。
如图6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发光层30共三层,第一滤光层20与发光层30位于基材10的不同侧。观察时使用手机闪光灯从第一滤光层20一侧照射,同时从发光层30一侧观察,可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在背光条件下观察无此效果。
如图7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发光层30、第二滤光层40共四层,第一滤光层20与发光层30位于基材10的同侧。观察时使用手机闪光灯从基材10一侧照射,同时从第二滤光层40一侧观察,可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在使用手机闪光灯无论从第二滤光层40一侧照射时在同侧或10一侧观察或者从10一侧照射时并在同侧观察无此效果。
如图8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发光层30共三层,第一滤光层20与发光层30位于基材10的同侧,基材10优选为透明塑料薄膜。观察时使用手机闪光灯从基材10一侧照射,同时从发光层30一侧观察,可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在而使用手机闪光灯从发光层30一侧照射时在同侧或10一侧观察或者从10一侧照射时并在同侧观察时无此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防伪产品,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包括:钞票、护照、证卡、商品包装等。
如图9所示,光学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0、第一滤光层20、发光层30和第二滤光层40。发光层30包含在基材10内部,与基材10共为一层,第一滤光层20和第二滤光层40位于基材的两侧。基材优选为纸张,荧光区域301为添加一种荧光标记物的纤维,对比区域302为添加另一种荧光标记物的纤维,第一滤光层和第二滤光层采用正背凹印对印的工艺实现。观察时使用手机闪光灯从第一滤光层20一侧照射,同时从第二滤光层40一侧观察,可观察到荧光区域301和对比区域302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的荧光纤维,而使用手机闪光灯从第二滤光层40一侧照射并在同侧观察或在第一滤光层20一侧观察时均无此效果。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光学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
步骤1001,在第二光线下对如上的光学防伪元件进行外观检测;其中,第二光线包括:光强低于特定值I的自然光和照明光源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自然光下裸眼查看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两侧,同侧的印刷图案是否具有一致的外观,如果是,进行步骤1002,如果否,则确定光学防伪元件不合格。
步骤1002,如果防伪元件的两侧呈现相同的外观,使用检测光源照射防伪元件的第一侧面,判断在第二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
步骤1003,使用检测光源照射防伪元件的第二侧面,判断在第一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
步骤1004,如果确定在第二侧面或第一侧面上呈现隐藏图案,则确定光学防伪元件合格。
在一实施例中,用手机闪光灯或其他包含蓝光成分的激发光源照射光学防伪元件的一侧,同时裸眼观察光学防伪元件的另一侧是否出现隐藏图案;将激发侧与观察侧进行互换,再用手机闪光灯或其他包含蓝光成分的激发光源发光照射,同时裸眼观察光学防伪元件的另一侧是否出现隐藏图案;如果有且仅有其中一次能够观察到出现隐藏图案,则可判断光学防伪元件为真。
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可以利用多种常用的光源识别光学防伪元件的真伪,可方便借助周围的光源进行检测,使得荧光材料的图案通过透视方式呈现;光源从光学防伪元件的两侧入射时,光学防伪元件能够显示不同的荧光图案,提高了伪造门槛,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
基材、第一滤光层、发光层和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表面的第二滤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一滤光层的上方,或者,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内部,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下表面或位于所述基材和所述发光层之间;
所述第一滤光层,用于对来自检测光源的入射光进行滤光处理,允许具有检测波段的波长的第一光线通过;
所述发光层,用于在受到所述第一光线激发时,向所述发光层的上方发射出发射光,用以显示隐藏图像;
其中,所述检测光源包括:光强不低于特定值I的白光光源、LED白光源、手机闪光灯、蓝光LED光源;所述特定值I由所述发光层被有效激发所需要的光强确定;
所述发光层包括:至少一个荧光区域和至少一个对比区域;在第二光线分别射入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两侧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相同的颜色;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包括:光强低于所述特定值I的自然光和照明光源;
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发光层或所述第二滤光层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相同的颜色;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第一滤光层或所述基材时,所述荧光区域和所述对比区域显示不同的颜色,并且,所述荧光区域的亮度高于所述对比区域的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在所述荧光区域内设置有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在所述对比区域内不设置荧光标记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当所述检测光源的入射光射入所述第一滤光层或所述基材时,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分别向所述发光层的上方发射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射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发射的发射光的波长范围都为400-1000n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区域内的一种或多种荧光标记物的激发光线的波长波段包括:紫外波段、蓝光波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检测波段的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为400-470nm;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所述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所述第一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
所述第一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第二滤光层对波长范围为400-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40%;
所述第二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47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第二滤光层对波长范围为400nm-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小于30%;
所述第二滤光层对于波长大于510nm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6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发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微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胶印、凹印、丝印印刷工艺生成,或通过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镀膜工艺生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发光层通过套印或对印的工艺生成;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套印或对印的工艺生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发光层通过凹印对印工艺生成;
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凹印对印工艺的工艺生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或第二滤光层通过烫印、贴标工艺组合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所述基材为纸质基材或者塑料基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
所述发光层覆盖在基材表面所采用的工艺包括:胶印、凹印、丝印、涂布、镀膜工艺;或者,所述发光层以纸张添加物的方式直接抄入纸张。
18.一种光学防伪产品,其中,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防伪产品,其中,所述光学防伪产品为柔性或硬质产品,包括:钞票、护照、证卡或商品包装。
20.一种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包括:
在第二光线下对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进行外观检测;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包括:光强低于特定值I的自然光和照明光源;
如果所述防伪元件的两侧呈现相同的外观,使用检测光源照射所述防伪元件的第一侧面,判断在第二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使用所述检测光源照射所述防伪元件的第二侧面,判断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是否呈现隐藏图案;
如果确定仅在所述第二侧面呈现隐藏图案,所述第一侧面无隐藏图案;或所述第一侧面上呈现隐藏图案,所述第二侧面无隐藏图案,并且隐藏图案亮度高于周围底纹亮度,则确定所述光学防伪元件合格。
CN201911309496.XA 2019-12-18 2019-12-18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Active CN110936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496.XA CN110936751B (zh) 2019-12-18 2019-12-18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496.XA CN110936751B (zh) 2019-12-18 2019-12-18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6751A CN110936751A (zh) 2020-03-31
CN110936751B true CN110936751B (zh) 2021-04-27

Family

ID=6991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9496.XA Active CN110936751B (zh) 2019-12-18 2019-12-18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67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137A (zh) * 2020-09-03 2020-12-0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元件及其制作和检测方法、安全物品及其鉴别方法
CN113147216B (zh) * 2021-05-24 2022-09-13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其检测、制造方法和装置、安全物品
CN116564177A (zh) * 2021-07-07 2023-08-08 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 防伪薄膜、防伪元件和防伪薄膜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0310B (zh) * 1995-05-10 1997-03-11 Toshiba Co Ltd
ES2691381T3 (es) * 2008-10-03 2018-11-27 Sicpa Holding Sa Elemento de seguridad doble ópticamente variable
WO2014177375A1 (en) * 2013-05-01 2014-11-06 Sicpa Holding Sa Security elements exhibiting a dynamic visual motion
FR3031697B1 (fr) * 2015-01-16 2020-12-18 Hologram Ind Composant optique de securite.
CN110402200B (zh) * 2017-03-16 2021-05-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发光介质、防伪介质及其真伪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6751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6751B (zh) 光学防伪元件、光学防伪产品以及光学防伪元件检测方法
CN103038418B (zh) 包括磷光组合物和荧光组合物的安全结构
FI89251C (fi) Saekerhetspapper
US5005873A (en) Marking of articles
RU2163197C1 (ru) Изделие с защитой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71887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sonalizing luminescent marks of authenticity
EP3390065A1 (en) Security element formed from at least two inks applied in overlapping patterns, articles carrying the security el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US20160053169A1 (en) Multi-Luminescent Security Element and Value or Security Product Containing Said Security Element
RU2264296C2 (ru) Полутоновое изображение, полученное методом печати
JP2009137129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読み取り方法
CN114340907B (zh) 防伪印刷介质
RU2700008C1 (ru)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который содержит скрытую информацию, и содержащий его ценный документ
CN113147216B (zh) 光学防伪元件及其检测、制造方法和装置、安全物品
EP1607520B1 (en) Security paper provided with a security feature exhibiting luminescence
JP2016147392A (ja) 偽造防止印刷物及び真偽判別方法
WO2021130035A1 (en) Personalizable luminescent security element
JP4599586B2 (ja) 偽造防止媒体とその判別方法
JP5817210B2 (ja) 真正性識別媒体および真正性識別媒体の識別方法
UY23730A1 (es) Mejoras introducidas en el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papel de seguridad, especialmente papel moneda
KR20220030620A (ko) 보안성 및 식별성이 향상되는 보안직물
RU2703795C1 (ru) Защитный элемент на основе люминесцент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RU2266357C1 (ru) Элемент защиты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JP2014030921A (ja) 識別媒体および識別装置
AU2012293635B2 (en) Luminescent security device for a document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window
JP2000011131A (ja) 偽造防止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70 science Road 5,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ECURITY PRINTING INSTITUTE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