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2346B -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2346B
CN110932346B CN201911143389.4A CN201911143389A CN110932346B CN 110932346 B CN110932346 B CN 110932346B CN 201911143389 A CN201911143389 A CN 201911143389A CN 110932346 B CN110932346 B CN 110932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dule
load
soc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33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2346A (zh
Inventor
周孟特
陈剑华
范茂斌
夏晓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33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2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3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901 priority patent/WO202109849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涉及供电技术领域。该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开关模块、系统级芯片SOC;供电模块具有多个供电输出端,且多个供电输出端与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SOC连接;开关模块配置为控制多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SOC之间的通断。该供电系统能够在采用较少的供电单元的基础上,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系统、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功能的日益增多,性能日益提高,对电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的单相(即单个供电单元)供电方式对SOC中的各负载模块进行供电,容易造成供电不足,电子产品响应慢等问题;采用固定单相和多相结合(即单个供电单元和多个供电单元结合)的供电方式对SOC中的各负载模块供电,会导致供电单元的数量较大,电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能够在采用较少的供电单元的基础上,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开关模块、系统级芯片SOC;所述供电模块具有多个供电输出端,且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SOC连接;所述开关模块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所述SOC之间的通断。
本申请的供电系统中通过设置开关模块,能够选择性控制供电模块的多个供电输出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与SOC之间的通断,即有选择的控制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也即能够有选择的根据SOC中的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采用单相或多相的供电方式进行供电,从而在满足SOC中的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的同时,无需向SOC中的各负载模块设置固定单个供电单元和多个供电单元(即固定的单相和多相结合的供电方式),进而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提高了电源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多相控制器和多相BUCK电路;所述多相控制器与所述多相BUCK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多相BUCK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BUCK电路包括:BUCK控制电路以及电感;其中,所述BUCK控制电路与所述多相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BUCK电路为所述多相BUCK电路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相控制器和每一所述BUCK电路中的BUCK控制电路均设置于电源管理单元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所述供电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供电系统,所述供电方法包括: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所述SOC。
采用本申请的供电方法,在终端设备上开启第一应用程序时,能够通过对第一应用程序的识别,进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并根据该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一参数集合),选择性控制将供电模块的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电流输出至SOC,从而在满足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正常供电,保证第一应用程序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提高了电源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包括:从网络侧下载所述BUCK配置信息;或者,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所述 BUCK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 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并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所述第一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所述第二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所述第二负载模块和所述第三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所述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若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所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检测与所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所述SOC。
采用本申请的供电装置,在终端设备上开启第一应用程序时,通过该供电装置能够对第一应用程序的识别,进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并根据该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一参数集合),选择性控制将供电模块的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电流输出至SOC,从而在满足 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正常供电,保证第一应用程序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提高了电源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从网络侧下载所述BUCK配置信息;或者,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所述BUCK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之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并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所述第一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所述第二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所述第二负载模块和所述第三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所述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配置模块,用于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若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所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检测与所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供电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供电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供电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中的部分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或装置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本申请的终端设备中包括供电系统。采用该供电系统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因供电不足而导致的响应慢等问题。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供电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供电系统01包括:供电模块10、开关模块20(也可以称为SWITCH)、系统级芯片SOC 30。其中,供电模块10具有多个供电输出端X1-X4(本申请并不限制于图1中4个供电输出端X1、X2、 X3、X4),且多个供电输出端X1-X4与开关模块20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模块20的输出端Y1、Y2(本申请并不限制于图1中的2个输出端Y1、Y2)与SOC 30连接;该开关模块20配置为控制多个供电输出端X1-X4分别与SOC 30之间的通断。
可以理解理解的是,上述供电模块10中对应每一供电输出端(X1、X2、X3、X4) 分别设置有供电单元,以通过各供电单元向各供电输出端输出电信号(例如电流信号)。
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SOC作为终端设备中的重要核心器件,其内部设置有多个负载模块,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大核(下文以及附图均简写为 CPU_B)、CPU小核(下文以及附图均简写为CPU_L)、CPU中核(下文以及附图均简写为CPU_M)、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 (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负载模块。在终端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时,SOC 中与该应用程序适配的一些负载模块需要进行供电,以满足该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的供电系统中通过设置开关模块,能够选择性控制供电模块的多个供电输出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与SOC之间的通断,即有选择的控制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也即能够有选择的根据SOC中的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采用单相或多相的供电方式进行供电,从而在满足SOC中的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的同时,无需向SOC中的各负载模块设置固定单个供电单元和多个供电单元(即固定的单相和多相结合的供电方式),进而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提高了电源效率。
以下对本申请的供电系统01中的供电模块10和开关模块20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供电模块10包括多相控制器(multiphase controller)100和多相BUCK 电路(也可称为降压式变换电路;英文名称:buck converter)101-104(本申请并不限制于图2中的4相BUCK电路101、102、103、104)。其中,多相控制器100与多相BUCK 电路101-104的输入端连接,多相BUCK电路101-104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10的多个供电输出端X1-X4对应,也即多相BUCK电路101-104的输出端作为供电模块10的多个供电输出端X1-X4。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BUCK电路可以相当于前文提及的供电单元;并且上述多相BUCK电路也可以理解为多个BUCK电路。
对于上述多相BUCK电路101-104而言,每一相BUCK电路的内部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以下以BUCK电路101为例,对每一BUCK电路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BUCK电路101包括:BUCK控制电路B 以及电感L。其中,BUCK控制电路B与多相控制器100以及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L 的另一端与开关模块20连接。
示意的,如图3所示,在BUCK电路101中,BUCK控制电路B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与多相控制器100连接,第一晶体管Q1 的第一极与电源端VIN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极与节点a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与多相控制器100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极与节点a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极与接地端连接。电感L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作为BUCK电路101 的输出端(也即供电输出端X1)与开关模块20连接。
当然,BUCK电路101中根据实际的需要还可以设置相关的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电容、电阻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可以是N型晶体管,也可以为 P型晶体管;可以为增强型晶体管,也可以为耗尽型晶体管;上述晶体管(Q1、Q2)的第一极可以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器件,对于本申请的供电系统01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供电模块10可以包括PMU,并且可以将多相控制器100和多相BUCK电路101-104中的 BUCK控制电路B均设置于PMU中,以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集成度。当然,在PMU中还设置有其他相关的控制电路(例如时钟信号控制电路等)或者检测模块等,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另外,以BUCK电路101为例,对于BUCK电路101中与供电输出端X1连接的电感L而言,该电感L的感值(也可以称为电感值)与BUCK电路101的输出效率直接相关。在BUCK电路101的输出电流较大时,采用较小感值的电感能够使得BUCK电路101 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在BUCK电路101的输出电流较小时,采用较大感值的电感能够使得BUCK电路101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也就说,在输出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具有较小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的输出效率要高于具有较大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其他设置条件相同);在输出电流较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的输出效率要高于具有较小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其他设置条件相同)。
基于此,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设置多相BUCK电路101-104中的电感的感值不完全相同。在此情况下,在通过开关模块20配置多相BUCK电路101-104与SOC 30 中的负载模块之间的通断时,可以选择性的控制SOC 30中的重载模块与具有较小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之间导通,控制SOC中的轻载模块与具有较大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之间导通,以提高BUCK电路的输出效率,进而提高电源效率。
当然,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相BUCK电路101-104中的电感的感值均相同。
对于本申请中的开关模块20而言,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开关模块20可以是分立设置的多个切换开关。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开关模块20也可以是多个切换开关的集成器件;例如,开关模块20可以为单独的外置芯片,也可以内置于SOC 30中,还可以内置于PMU中。其中,开关模块20内部通过切换开关形成的通道数量取决于供电输出端(或者说BUCK电路)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模块20可以由多个开关单元(如U1、U2)构成,不同的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不同的BUCK电路,且每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均与SOC 30 连接。
示意的,如图5所示,供电模块10中包括4相BUCK电路101-104,且该4相BUCK 电路101-104通过开关模块20与SOC 30中的两个负载模块连接,该两个负载模块分别为 CPU_B和CPU_L;开关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单元U1和第二开关单元U2。其中,第一开关单元U1的输入端与BUCK电路101、102的输出端(也即供电输出端X1、X2) 连接,该第一开关单元U1的输出端与SOC 30中的CPU_B和CPU_L均连接;第二开关单元U2的输入端与BUCK电路103、104的输出端(也即供电输出端X3、X4)连接,该第二开关单元U2的输出端与SOC 30中的CPU_B和CPU_L均连接。
另外,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前述的SOC 30、多相控制器100(或者说PMU) 以及开关模块20可以通过总线连接,该总线可以包括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电源管理接口(system power management interface,SPMI)、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等,从而保证上述供电系统01中的SOC 30、多相控制器100(或者说PMU)以及开关模块20之间能够通过相应的通信协议完成相关信号的传输。
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SOC中的负载模块与固定的BUCK电路连接(也即只有一种供电方式)而言,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开关模块20,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向负载模块选择性的配置一相或多相BUCK电路,从而使得该供电系统01可以具有多种组合的供电方式。
示意的,以图5中示出的通过4相BUCK电路101-104向CPU_B和CPU_L供电为例,参考表1,在此情况下,通过开关模块20的控制,该供电系统01可以实现15种供电方式。
具体的,如表1的BUCK电路的配置相数一栏中,列1表示CPU_B和CPU_L均不配置BUCK电路;列2表示CPU_B不配置BUCK电路,CPU_L配置1相BUCK电路;列3表示CPU_B不配置BUCK电路,CPU_L配置2相BUCK电路;列4表示CPU_B不配置BUCK电路,CPU_L配置3相BUCK电路;列5表示CPU_B不配置BUCK电路, CPU_L配置4相BUCK电路;列6表示CPU_B配置1相BUCK电路,CPU_L不配置BUCK 电路;列7表示CPU_B配置1相BUCK电路,CPU_L配置1相BUCK电路;列8表示 CPU_B配置1相BUCK电路,CPU_L配置2相BUCK电路;列9表示CPU_B配置1相 BUCK电路,CPU_L配置3相BUCK电路;列10表示CPU_B配置2相BUCK电路,CPU_L 不配置BUCK电路;列11表示CPU_B配置2相BUCK电路,CPU_L配置1相BUCK 电路;列12表示CPU_B配置2相BUCK电路,CPU_L配置2相BUCK电路;列13表示CPU_B配置3相BUCK电路,CPU_L不配置BUCK电路;列14表示CPU_B配置3 相BUCK电路,CPU_L配置1相BUCK电路;列15表示CPU_B配置4相BUCK电路,CPU_L不配置BUCK电路。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BUCK电路组合方式供电,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表1
Figure BDA0002281538990000071
以下参考表2,通过具体示例对现有技术中将SOC中的负载模块设置固定的单相和多相BUCK电路,与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开关模块20根据的实际供电需求,选择性的向负载模块配置一相或多相BUCK电路,以减少BUCK电路的设置个数(也即相数)进行具体的对比说明。
如表2所示,以向SOC中的负载模块:CPU_B、PERI(外射模块)、MODEM(调制解调器)、NPU、CPU_M、GPU配置BUCK电路的相数为例。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所有场景(即应用场景)向CPU_B配置2相BUCK电路,向PERI配置2相BUCK电路、向MODEM配置3相BUCK电路、向NPU配置2相BUCK电路、向CPU_M配置2相 BUCK电路、向GPU配置2相BUCK电路,也即总共需要设置13相BUCK电路。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总共仅需要设置7相BUCK电路(如表2中总相数一栏中最多需要7相BUCK电路),即可满足大部分(超过99%)场景;也即通过开关模块20 可以在7相BUCK电路中选择一相或多相BUCK电路,即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
具体的,参考表2中,在桌面静态的场景下,仅需要向PERI配置1相BUCK电路,向MODEM配置1相BUCK电路,向CPU_M配置1相BUCK电路,向GPU配置1相 BUCK电路,CPU_B和NPU均不需要配置BUCK电路;也即在桌面静态的场景下,7相 BUCK电路中仅需要配置4相BUCK电路即可。在高速下载的场景下,向CPU_B配置1 相BUCK电路,向PERI配置1相BUCK电路,向MODEM配置3相BUCK电路,向 CPUM配置1相BUCK电路,向GPU配置1相BUCK电路,NPU不需要配置BUCK电路;也即在高速下载的场景下,7相BUCK电路全部进行配置即可。
对于其他场景下,例如桌面动态、网页浏览静态、网页浏览动态、在线视频播放、本地视频播放、在线视频聊天、轻载游戏、CPU重载游戏、GPU重载游戏、相机拍照、相机录像、CPU跑分软件、GPU跑分软件,需要配置的BUCK电路的总相数均不超过7相;也即根据需要将7相BUCK电路部分或全部的BUCK电路进行配置即可,具体配置情况可以参考图2,此处不再赘述。
表2
Figure BDA0002281538990000081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13相BUCK电路而言,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需要设置7相BUCK电路,也即减少了6相BUCK电路,提高了BUCK电路的使用率,提高了电源效率。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如表2中所示,尽管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设置了7相BUCK电路,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的不同,并不需要将7相BUCK电路全部进行配置,也即7相BUCK电路可能仅需要部分BUCK电路进行供电,部分BUCK电路并不进行供电;例如在桌面静态的场景下,仅需要配置4相BUCK电路进行供电,此时3 相BUCK电路并不需要进行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如图6所示,该供电方法包括:
步骤11、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 BUCK配置信息。
示意的,当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时,SOC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该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应用程序为终端设备上安装的应用程序中的一个。
上述BUCK配置信息包括对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配置信息,SOC根据BUCK配置信息对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进行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基于该配置实现向SOC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模块供电,此时该一个或多个负载与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适配。
例如,以手机观看视频为例,视频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SOC中的CPU小核、GPU开启需要进行供电。基于此,当用户在打开终端设备上的视频应用程序的图标时,SOC识别该视频应用程序,并获取与该视频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SOC根据该BUCK 配置信息对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进行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基于该配置向SOC中的 CPU小核、GPU供电。
另外,对于上述步骤11中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的过程而言: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可以是:从网络侧下载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从云端数据库下载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又例如,可以是从网络大数据库下载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其中,对于位于网络侧的BUCK配置信息而言,其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SOC通过自学习生成并上传至网络侧的;也可以是通过人工检测调试后获取并上传至网络侧的。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可以是: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BUCK配置信息。其中,对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中的BUCK配置信息而言,其可以是从网络侧下载的,也可以是SOC通过自学习生成的(SOC 的具体学习过程可以参考后续实施例提供的相关内容)。
步骤12、根据上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
上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SOC。
示意的,SOC根据获取到的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在第一参数集合的控制下,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SOC,从而满足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正常供电,进而保证第一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以前述的手机观看视频为例,SOC根据获取到的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控制参数(即第一参数集合),以控制SOC中的CPU小核、GPU分别与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之间通道导通,供电模块通过导通的通道向CPU小核、GPU进行供电。示例的,CPU小核与供电输出端X1之间的通道导通,CPU小核与供电输出端X2之间的通道导通,此时供电模块通过供电输出端X1和供电输出端X2分别向CPU小核、GPU 输出电流进行供电。
此外,对于上述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SOC的第一参数集合而言:
在供电系统中的各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具体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具有较小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对应的供电输出端与SOC中的重载模块连通,将具有较大感值电感的BUCK电路对应的供电输出端与SOC中的轻载模块连通,以保证与重载模块、轻载模块连通的BUCK电路均具有较高的输出效率,进而提高电源效率。
也就是说,在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中,如果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并且与第一供电输出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第二供电输出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参数集合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
示意的,以图5中示出的供电模块10包括多相控制器100以及4相BUCK电路101、102、103、104为例,可以设置4相BUCK电路101、102、103、104中的电感的感值分别为L1、L2、L3、L4,并且L1、L2、L3、L4不完全相同;例如,可以是L1=L2>L3=L4、 L1>L2=L3=L4、L1>L2>L3=L4、L1>L2>L3>L4等等。
以L1>L2>L3>L4为例,在通过该4相BUCK电路101-104向SOC中的CPU_B、 CPU_L供电时,当CPU_B工作在轻载模式,CPU_L工作在重载模式时,可以配置供电模块10和开关模块20的第一参数集合,控制BUCK电路101向CPU_B进行供电,BUCK 电路104向CPU_L进行供电;当CPU_B工作在重载模式,CPU_L工作在轻载模式时,可以配置供电模块10和开关模块20的第一参数集合,控制BUCK电路103、104向CPU_B 进行供电,BUCK电路101向CPU_L进行供电。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供电方法,在终端设备上开启第一应用程序时,能够通过对第一应用程序的识别,进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并根据该 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一参数集合),选择性控制将供电模块的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电流输出至SOC,从而在满足 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正常供电,保证第一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提高了电源效率。
考虑到第一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因为用户加载不同的功能,使得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负载加重,进而导致供电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供电方法在上述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步骤13、在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
其中,上述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示意的,在第一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可以通过供电模块(例如PMU)或开关模块对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也可以说是供电输出端所在的通路)的输出电流进行监测并反馈至SOC;通过SOC检测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任一负载模块(即上述第一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例如,以供电输出端的最大输出电流为4A为例,可以设置第一阈值为3.5A。PMU 监测到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任一负载模块(即上述第一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为3.6A,并将该3.6A反馈至SOC,通过SOC来判断3.6A与第一阈值3.5A之间的大小。
在步骤13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执行步骤14: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以控制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
上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
示意的,当SOC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即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任一负载模块)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二参数集合),控制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该第一负载模块连通,以降低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通过对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每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的输出电流的检测及控制,进而使得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过程,可能是一次添加过程,也可能是多次添加过程,只要保证在添加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后,与该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各供电输出端的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即可。
例如,SOC在接收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为3.6A大于第一阈值3.5A时,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二参数集合),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第二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此时由于第二供电输出端分担了第一供电输出端的部分负载,从而使得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下降,此时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第一供电输出端和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3.5A。
又例如,SOC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为4A(也即此时第一供电输出端以最大的输出电流在供电)大于第一阈值3.5A时,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即上述第二参数集合),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第二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此时由于第二供电输出端分担了第一供电输出端的部分负载,从而使得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下降,但是此时检测到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为3.6A,也即该输出电流仍然大于第一阈值3.5A。在此情况下,继续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 (即上述第二参数集合),再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第三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从而使得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下降,以使得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第一供电输出端、第二供电输出端、第三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3.5A。
在通过步骤14控制将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后,则执行步骤15: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对于上述步骤15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而言,可以理解的是,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能够控制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每一负载模块分别与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连通,以满足每一负载模块的正常用电需求。
例如,参考图5,以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两个负载模块分别为CPU_B和CPU_L为例,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在当前参数集合的控制下,能够将供电输出端X1、X3与CPU_B 连通,将供电输出端X2与控制CPU_L连通,以满足CPU_B和CPU_L的用电需求。
另外,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步骤15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将该BUCK配置信息存入至本地的BUCK配置库中,当本终端设备在后续使用第一应用程序时,能够直接从本地的BUCK配置库中获取该 BUCK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步骤15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将该BUCK配置信息上传至网络测(例如网络大数据库),以供用户(可以是本用户,也可以是其他用户)通过网络侧下载获取该BUCK配置信息。
另外,在上述步骤13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整个供电系统保持现有的状态,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按照步骤12中当前配置的第一参数集合对SOC进行持续供电即可(也即保持步骤12)。
以下提供一种SOC通过自学习生成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参考图8所示,本申请的供电方法在上述步骤S11之前还包括:
步骤21、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
示意的,当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时,SOC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判断该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
步骤22、若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
上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初始参数集合控制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的情况下,供电系统中供电输出端的数量必然大于或等于SOC中负载模块的数量。
示意的,在步骤22中,SOC判断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时,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在初始参数集合的控制下,将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与一个供电输出端连通,当然,不同的负载模块连接不同的供电输出端。
例如,参考图4,以SOC中包括CPU_B、CPU_L、GPU、NPU四个负载模块为例(开关模块20的输出端Y1、Y2、Y3、Y4分别与该四个负载模块连接),通过配置供电模块10和开关模块20的初始参数集合,可以控制CPU_B与供电输出端X1连通,CPU_L与供电输出端X2连通、GPU与供电输出端X3、NPU与供电输出端X4连接。
步骤23、检测与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示意的,可以通过供电模块(例如PMU)或开关模块对与SOC中的每一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也可以说是供电输出端所在的通路)的输出电流进行监测并反馈至SOC,通过SOC检测与每一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例如,参考图4,PMU监测到与CPU_B连通的供电输出端X1的输出电流为4A,与 CPU_L连通的供电输出端X2的输出电流为3A,与GPU连通的供电输出端X3以及与NPU 连通的供电输出端X4均无输出电流,并将监测结果反馈至SOC,通过SOC检测反馈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阈值与前述的第一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以下示例的以第二阈值与前述的第一阈值相同,均为3.5A为例进行说明。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与有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模块,即为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或者说,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具有输出电流。例如,上述与输出电流为4A的供电输出端X1连通的CPU_B以及与输出电流为3.5A与供电输出端X2连通的CPU_L为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
另外,对于与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模块而言,也即该负载模块并不是第一应用程度适配的负载模块;在此情况下,可以配置该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负载模块之间断开,以在其他负载模块需要使用(例如供电不足)时,将该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配置给其他负载模块;当然,也可以保持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负载模块之间连接,在其他负载模块需要使用(例如供电不足)时,直接将该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配置给其他负载模块。
在步骤23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阈值时,则执行步骤24: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以控制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示意的,当SOC检测到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任一负载模块(即上述第一负载模块) 连接的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阈值时,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 (即上述第二参数集合),控制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该第一负载模块连通,以降低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通过对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每一负载模块连接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检测及控制,使得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步骤24的过程与前述步骤13的过程基本一致,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步骤13中对应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在通过步骤24控制将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后,则执行步骤25: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另外,在步骤23中检测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均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也即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直接执行步骤25: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步骤25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将该BUCK配置信息存入至本地的BUCK配置库中;这样一来,当本终端设备在后续使用第一应用程序时,能够直接从本地的BUCK配置库中获取该BUCK配置信息,从而能够快速、及时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切换供电通道,进而有效的保证电源效率以及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步骤25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将该BUCK配置信息上传至网络测(例如网络大数据库),以供其他用户通过网络侧下载直接获取该BUCK配置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上述步骤25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步骤15中对应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示意的,以下结合图5中示出的供电系统并参考图9,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供电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步骤31、点击第一应用程序。
示意的,用户点击终端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程序,打开第一应用程序。
步骤32、识别第一应用程序。
示意的,SOC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
步骤33、判断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打开。
示意的,SOC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打开。
在上述步骤33中SOC判断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打开的情况下,则执行步骤34: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
上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该步骤34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22,此次不再赘述。
在步骤34的基础上执行步骤35:检测与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示意的,通过PMU监测与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并反馈至SOC,通过SOC检测反馈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该步骤35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23,此次不再赘述。
在步骤35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阈值时,则执行步骤36: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以控制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该步骤36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24,此次不再赘述。
在通过步骤36控制将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后,则执行步骤37: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在步骤35中检测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均不大于第一阈值时(也即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直接执行步骤37: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示意的,在步骤37中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后,可以将该BUCK配置信息存储至本地的BUCK配置库中。上述步骤37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15,此次不再赘述。
另外,在上述步骤33中判断第一应用程序不是第一次打开的情况下(也即第一应用程序在本次打开前曾打开过),则执行步骤38: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
示意的,在SOC判断第一应用程序不是第一次打开的情况下,从BUCK配置库中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其中,BUCK配置库中的BUCK配置信息可以是在第一应用程序第一打开时,通过上述步骤31-37生成的BUCK配置信息。
步骤39、根据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
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SOC。该步骤39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12,此次不再赘述。
步骤40、在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上述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该步骤40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13,此次不再赘述。
在步骤40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执行步骤41: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以控制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
上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该步骤41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参数前述步骤14,此次不再赘述。
在通过步骤41控制将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执行步骤42: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在一些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在通过上述步骤42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后,可以将新生成的BUCK配置信息作为新的BUCK配置信息存入BUCK配置库中。
另外,在上述步骤40中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整个供电系统保持现有的状态,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按照步骤39中当前配置的第一参数集合对SOC进行持续供电即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如图10所示,该供电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1和配置模块202。
获取模块201用于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202用于根据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SOC。
采用本申请的供电装置,在终端设备上开启第一应用程序时,通过该供电装置能够对第一应用程序的识别,进而获取与该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并根据该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参数,选择性控制将供电模块的一个或者多个供电输出端(也即供电单元)的电流输出至SOC,从而在满足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的正常供电,保证第一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了供电单元的个数,进而提高了电源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从网络侧下载BUCK配置信息;或者,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BUCK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配置模块202,还用于在根据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之后,在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配置模块202根据BUCK配置信息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具体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并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第一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第二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第二负载模块和第三负载模块为SOC 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的其中两个;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供电装置还包括预配置模块203。
预配置模块203用于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若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检测与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二阈值,则配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第一负载模块为SOC中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第二阈值时,根据供电模块和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BUCK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前述的供电方法。
示意的,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信号和/或数据信号。
其中,存储器3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上述供电方法实施例中的各功能。
示意的,存储器302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301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301。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3、天线304、电源305、输入单元306、显示单元307(也可以认为是输出单元)、音频电路 308、摄像头309和传感器31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3081、麦克风3082等,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的供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前述的供电方法。
以上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编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编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 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 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方法适用于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开关模块、系统级芯片SOC;所述系统级芯片中包括多个负载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具有多个供电输出端,且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SOC连接;所述开关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选择控制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与所述负载模块导通;
所述供电方法包括:
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包括:
从网络侧下载所述BUCK配置信息;
或者,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所述BUCK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并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所述第一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所述第二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所述第二负载模块和所述第三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所述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
若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所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
检测与所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若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6.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适用于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开关模块、系统级芯片SOC;所述系统级芯片中包括多个负载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具有多个供电输出端,且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SOC连接;所述开关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负载模块的供电需求,选择控制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与所述负载模块导通;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识别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BUCK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供电输出端的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负载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从网络侧下载所述BUCK配置信息;或者,从本地存储的BUCK配置库读取所述BUCK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BUCK配置信息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参数集合之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具体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将至少一个第一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二负载模块,并将至少一个第二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输出至所述SOC中的第三负载模块;所述第一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小于所述第二供电输出端对应的BUCK电路中的电感的感值;所述第二负载模块和所述第三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负载模块的负载大于所述第三负载模块的负载。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配置模块,用于判断终端设备上当前开启的第一应用程序是否为第一次开启;若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第一次开启,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初始参数集合,所述初始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SOC中的每一个负载模块分别和所述多个供电输出端的其中之一连通;检测与所述每一个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与第一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配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参数集合,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用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添加一个无输出电流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模块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模块为所述SOC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当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适配的所有负载模块连通的供电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均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根据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的当前参数集合生成所述BUCK配置信息。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方法。
1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方法。
CN201911143389.4A 2019-11-20 2019-11-20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0932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3389.4A CN11093234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PCT/CN2020/125901 WO2021098497A1 (zh) 2019-11-20 2020-11-02 供电系统、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3389.4A CN11093234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346A CN110932346A (zh) 2020-03-27
CN110932346B true CN110932346B (zh) 2022-02-25

Family

ID=69851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3389.4A Active CN110932346B (zh) 2019-11-20 2019-11-20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2346B (zh)
WO (1) WO20210984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2346B (zh) * 2019-11-2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256116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pld的cpu多相供电方法及电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5963A (zh) * 2008-09-22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5871208A (zh) * 2015-02-05 2016-08-17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相电感的多相开关电压调节器
CN106300555A (zh) * 2016-10-13 2017-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
CN108011518A (zh) * 2016-10-27 2018-05-08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多相电源电路、多相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08801A (zh) * 2017-12-01 2018-05-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ga加速卡辅助电源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155678A (zh) * 2016-12-02 2018-06-1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控制该电子装置充放电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8694B2 (en) * 2006-04-12 2009-03-03 0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multiple power sources
CN101211165B (zh) * 2007-12-21 2011-02-09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558524B2 (en) * 2010-10-19 2013-10-15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Master/slave power supply switch driver circuitry
US9071142B2 (en) * 2012-06-22 2015-06-30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Multi-phase SMPS with load transient control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US20160013654A1 (en) * 2014-07-09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supply selection based on system requirements
US9634486B2 (en) * 2014-07-09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rail control for clusters of loads
JP6593707B2 (ja) * 2016-11-15 2019-10-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圧変換装置
CN110932346B (zh) * 2019-11-2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5963A (zh) * 2008-09-22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5871208A (zh) * 2015-02-05 2016-08-17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相电感的多相开关电压调节器
CN106300555A (zh) * 2016-10-13 2017-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
CN108011518A (zh) * 2016-10-27 2018-05-08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多相电源电路、多相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55678A (zh) * 2016-12-02 2018-06-1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控制该电子装置充放电的方法
CN108008801A (zh) * 2017-12-01 2018-05-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ga加速卡辅助电源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8497A1 (zh) 2021-05-27
CN110932346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3517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electronic component, mobile phone terminal,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US78125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10932346B (zh)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1489669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전력 관리
CN103348304B (zh) 用于低功率待机模式控制电路的机制
KR20140089787A (ko) 스위칭 레귤레이터 및 비교기를 이용한 스위칭 레귤레이터의 제로 커런트 감지 방법
US10594132B2 (en) Electricity amount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210986071U (zh) 数字信号接口电路、芯片与电子设备
WO2019060148A1 (en) POWER CONTROL USING LOAD PUMPS
US20200195451A1 (en)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nd energy saving method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CN115395762B (zh) 单电感变压的多电压独立输出电路及相关产品
CN107508354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578780A (zh) 直流至直流转换器
EP202505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10380469A (zh) 电子设备和供电方法
CN110381379A (zh) 网络机顶盒的待机方法、测试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423278B (zh) 移动供电终端及其供电方法
CN115576543A (zh) 光伏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833423B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818622A (zh) 调整通讯模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4103735A1 (zh) 一种装置、供电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18222B (zh) 降压型电压变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Du et al. Design of a synchronous boost DC–DC converter with constant current mode control in MPP
CN108156649A (zh) 一种具有共享电源功能的智能手机
CN107450710A (zh) 应用周期同步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