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8341A -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8341A
CN110928341A CN201911286285.9A CN201911286285A CN110928341A CN 110928341 A CN110928341 A CN 110928341A CN 201911286285 A CN201911286285 A CN 201911286285A CN 110928341 A CN110928341 A CN 110928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data
contro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62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8341B (zh
Inventor
邢映彪
劳中建
胡锦炉
丘嘉乐
钟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62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8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8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8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8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8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190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variable reference value
    • G05D23/1904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variable reference value variable in ti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温度控制是以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通常,温度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变量普遍存在滞后问题。图1为现有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s)为系统的输入参数,Y(s)为系统的输出参数。Gc(s)为温度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Go(s)e-τs为带有滞后性被控变量的传递函数。此时,可以得到温度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Figure BDA0002318061200000011
其中,由于闭环传递函数中有
Figure BDA0002318061200000013
项,使得温度控制系统带有滞后性,动态品质差。
然而,现在通常采用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方法解决滞后性,此时,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即图2为现有的包含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通过令
Figure BDA0002318061200000012
抵消温度补偿系统中的滞后。然而,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方法的缺陷在于它的控制精度取决于Gb(s)的精度,即需要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精确建模,获得相应的Go(s)、τo等参数,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实际的系统中,通常无法获得精确的Go(s)、τo等参数。
综上,如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运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
上述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并根据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进而根据温度调整数据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的技术问题,利用微分控制的特征,通过计算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和温度瞬时变化速率确定被控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对温度的变化进行预判,即超前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了精准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包含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中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可以由温度控制装置执行,该温度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温度控制设备中。其中,温度控制设备也可以理解为温度控制系统,其可以由一个设备组成或者由多个设备组成。
具体的,参考图3,该温度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可以配置在温度控制设备中,也可以配置在温度控制设备外,并与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温度传感器可以为至少一个,用于对温度控制设备所控制的温度所在的环境进行温度采集。此时,温度控制设备可以实时或者间隔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步骤120、根据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实施例中,利用微分控制,通过微分控制具备“超前性”规律来补偿温度控制设备的滞后性。其中,微分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18061200000031
其中,T(n)为当前采集时刻采集的参数,T(n-1)为上一采集时刻采集的参数,T为采集周期。具体的,在温度数据中,将当前时刻的温度数据作为T(n),将上一采集时刻的温度数据作为T(n-1),并将两个获取时刻的时间间隔作为T,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并记为aT(now)。同理,将当前时刻的温度数据继续作为T(n),并将设定时间段内第一个采集时刻的温度数据作为T(n-1),将设定时间段作为T,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并记为aT(whole)。其中,设定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为两个采集时刻的时间间隔的整数倍,例如,将10个时间间隔作为一个设定时间段。
步骤130、根据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具体的,根据温度数据可以确定当前温度控制设备所控制的环境的温度状态,其中,不同状态对应不同的温度子集合。不同状态可以体现不同温度环境。例如,状态分为:“正大”、“正小”、“零”、“负小”以及“负大”。其中,“正大”对应的温度子集合中温度范围最高,表示被控制的环境的温度很高,“正小”对应的温度子集合中温度范围次高,表示被控制的环境的温度较高,以此类推,“负大”对应的温度子集合中温度范围最低,表示被控制的环境的温度很低。可以理解,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子集合的温度范围的确定方式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每个状态具有不同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以及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其中,变化率判断规则包含温度瞬时变化速率的判断规则以及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的判断规则。之后,当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满足温度瞬时变化率的判断规则和/或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满足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的判断规则时,采用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作为当前得到的温度调整数据。由于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满足温度瞬时变化率的判断规则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满足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的判断规则时,数据结果最准确,因此,实施例中以需要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满足温度瞬时变化率的判断规则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满足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的判断规则时,才获取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为例。进一步的,若不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则保持温度控制设备的当前各控制参数不变。可以理解,每个状态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步骤140、根据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具体的,根据温度调整数据调整温度系统中与控制温度有关的控制参数。例如,根据温度调整数据调整当前温度控制设备的目标控制温度、电机转速等,以实现对被控环境的温度进行控制。
上述,通过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并根据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进而根据温度调整数据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的技术问题,利用微分控制的特征,通过计算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和温度瞬时变化速率确定被控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对温度的变化进行预判,即超前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了精准的控制。
实施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具体的,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步骤202、根据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步骤203、在预先设置的温度集合中,确定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
具体的,设定对温度数据进行模糊算法,即确定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并根据温度子集合进行后续处理。其中,模糊算法属于智能算法,常见的模糊算法有均值模糊、高斯模糊等。
进一步的,预先构建温度集合。其中,温度集合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获取温度控制设备的开启温度、目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极限温度;根据开启温度、目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极限温度确定温度集合中各温度子集合的温度范围。
具体的,开启温度是指温度控制设备本次上电开机时被控环境的温度。目标温度为温度控制设备设置的需要控制环境达到的温度。温度变化范围是基于目标温度得到的一个偏差范围,在温度变化范围内,温度控制设备进行微弱的控制,以防止系统震荡达不到稳定状态。极限温度为温度控制设备全功率输出温度,需要说明,若当前温度高于极限温度,温度控制设备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并以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工作。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表述,开启温度记为Tstart,目标温度记为Ttarget,调节温度范围记为Trange,极限温度记为Tmax。进一步的,根据上述参数便可以生成5个模糊集,5个模糊集可以认为是温度集合中的温度子集合。即本实施例中,温度子集合共有5个。此时,每个温度子集合对应被控制环境的一个温度状态。其中,第一个温度子集合记为T1,且温度范围是T1≥Tmax,即将大于等于极限温度的各温度归集为T1,且T1对应的状态可以记为“正大”,说明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很高。第二个温度子集合记为T2,且温度范围是(Ttarget+Trange)≤T2≤Tmax,即大于等于调节温度范围与目标温度的和值且小于等于极限温度的各温度归集为T2,且T2对应的状态可以记为“正小”,说明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比较高。第三个温度子集合记为T3,且温度范围是(Ttarget-Trange)≤T3≤(Ttarget+Trange),即大于等于目标温度与调节温度范围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调节温度范围与目标温度的和值的各温度归集为T3,且T3对应的状态可以记为“零”,说明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正常。第四个温度子集合记为T4,且温度范围是Tstart≤T4≤(Ttarge-Trange),即大于等于开启温度且小于等于目标温度与调节温度范围的差值的各温度归集为T4,且T4对应的状态可以记为“负小”,说明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偏低。第五个温度子集合记为T5,且温度范围是T5≤Tstart,即小于等于开启温度的各温度归集为T5,且T5对应的状态可以记为“负大”,说明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很低。
可以理解,当确定温度集合的任一参数改变时,温度集合同步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获取当前时刻的温度数据,将当前时刻的温度数据与温度集合的各温度子集合进行比较,以确定当前时刻的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
步骤204、获取温度子集合的变化率判断规则,每个温度子集合对应一类变化率判断规则。
具体的,每个温度子集合均有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其中,变化率判断规则用于判断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满足温度调整情况的规则。可以理解,每个变化率判断规则均包含温度瞬时变化速率的极值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的极值,以通过与极值比较的方式确定是否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其中,每个变化率判断规则的极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T1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和aT(whole)为任一数值;T2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0;T3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2或aT(now)<0&&aT(whole)<-2;T4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0;T5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和aT(whole)为任一数值。其中,&&是“与”的意思。可以理解,上述各极值仅是示例,并非对极值的限定。
步骤205、根据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以及变化率判断规则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具体的,当将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与当前温度子集合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满足温度调整情况。其中,只有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均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才确定温度调整情况。
进一步的,每个变化率判断规则均存在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当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时获取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否则,保持控温系统当前控制参数不变。
可以理解,每个变化率判断规则对应的温度调整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当前的温度子集合为T1,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和aT(whole)为任一数值,此时,无论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为何值,均确定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即确定当前被控制环境的温度过高,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控制参数调至最大,以降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再如,当前的温度子集合为T2,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0,此时,当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大于等于0且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大于等于0时,说明确定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即被控制环境的温度较高且还在继续升高或者被控制环境维持在一个较高温度的状态,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增加第一设定单位的数值,以降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其中,第一设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第一设定单位为1个单位,此时,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增加1个单位的数值。可以理解,相比于T1,T2对应的被控制环境温度较小,因为在降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时,无需将控制参数调至最高。又如,当前的温度子集合为T3,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2或aT(now)<0&&aT(whole)<-2,此时,当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大于等于0且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大于等于2时,说明控制环境的温度持续升高,且升高速度较快,因此确定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增加第二设定单位的数值,以降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其中,第二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第二设定单位为1个单位,此时,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增加1个单位的数值。当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小于0且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小于-2时,说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持续降低,且降低加速度较快,因此确定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减小第三设定单位的数值,以避免继续降低控制环境的温度。其中,第三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第三设定单位为1个单位,此时,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减小1个单位的数值。还如,当前的温度子集合为T4,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0&&aT(whole)≤0,此时,当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小于0且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小于等于0时,说明被控制环境的温度较低且还在继续降低或被控制环境维持在温度较低的状态,即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当前的控制参数减小第四设定单位的数值,以升高被控制环境的温度。其中,第四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第四设定单位为1个单位,此时,温度控制数据为将当前的控制参数降低1个单位的数值。另如,当前的温度子集合为T5,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为aT(now)和aT(whole)为任一数值,此时,无论温度瞬时变化速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为何值,均确定当前被控制环境温度过低,即确定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并确认对应的温度控制数据为将控制参数调至最小,以防止被控制环境的温度继续降低。
步骤206、判断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达到变化率阈值。若达到变化率阈值,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8。
示例性的,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当温度周期变化速率过大时,说明被控制环境在设定时间段内温度变化过快,此时,可能让温度控制设备产生超调,其中,超调也叫过冲。此时,为了降低超调,设定变化率阈值。当温度周期变化速率达到变化率阈值时,说明当前会产生较大超调,并执行步骤207。否则,说明产生的超调较小,对设备影响较低,并执行步骤208。可以理解,实施例中仅对“正小”,“零”和“负小”进行温度变化过快的补偿,即仅在“正小”,“零”和“负小”三种状态下,判断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达到变化率阈值。而对于“正大”和“负大”状态,由于已经达到了最大控制参数和最小控制参数,因此,无需再进行补偿。
其中,由于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包含正向变化和负向变化,因此,变化率阈值对应包括正向变化的阈值和负向变化的阈值,且两个阈值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两个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施例中,以正向变化的阈值为20、负向变化的阈值为-20为例进行描述。此时,当aT(whole)≥20时,确定达到变化率阈值,当aT(whole)≤-20时,确定达到变化率阈值。
步骤207、对温度调整数据进行补偿。执行步骤208。
具体的,为了降低超调,当温度周期变化速率达到变化率阈值时,需要对温度调整数据进行补偿,即更新温度调整数据。其中,补偿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选的,每个温度子集合对应一种补偿方式。各温度子集合的补偿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以每个温度子集合的补偿方式相同为例。此时,在“正小”,“零”和“负小”三种状态下,当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并确定温度调整数据后,判断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达到变化率阈值。其中,若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大于等于变化率阈值中正向变化的阈值,则对温度调整数据再增加第六设定单位的数值,其中,第六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六设定单位为2。若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小于等于变化率阈值中负向变化的阈值,则对温度调整数据再减小第七设定单位的数值,其中,第七设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七设定单位为2。
步骤208、根据温度调整数据确定温度控制设备的控制参数。
具体的,根据温度调整数据以及温度控制设备当前的控制参数,可以得到温度控制设备的控制参数。例如,当前控制参数为A,温度调整数据为增加2个单位的数值,则控制参数为A加上2个单位的数值后的数值。
步骤209、判断控制参数是否超过控制参数限值。若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则执行步骤210。否则,执行步骤211。
具体的,由于温度控制设备中硬件设备的限制,使得温度控制设备的控制参数存在对应的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当控制参数超过控制上限或控制下限时,会存在温度控制设备执行错误动作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需要将控制参数分别与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进行比较。其中,控制上限为控制参数的上限阈值,控制下限为控制参数的下限阈值,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组成控制参数限值。
当控制参数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则需要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以避免超过控制参数限值,此时,执行步骤210。当控制参数未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则无需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此时,执行步骤211。
步骤210、采用控制参数限值替换控制参数。执行步骤211。
具体的,将控制参数限值作为新的控制参数,以保证控制参数未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即对控制参数进行限幅处理。
步骤211、根据控制参数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具体的,根据当前确定的控制参数控制温控设备运行。
上述,通过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之后,根据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确定变化率判断规则,并在速度瞬时变化率和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满足变化率判断规则时,确定温度调整数据的方式,可以利用微分控制的特征对温度的变化进行超前的控制。同时,通过模糊算法确定各温度子集合,并对不同温度子集合确定对应的变化率判断规则以及温度调整数据,大幅降低了对模型精确性的依赖程度,节约了建模成本,也简化了算法运算量,提高了温度控制设备的效率。进一步的,可以有效降低温度控制设备超调,避免了温度控制设备震荡,以及通过限幅可以保证温度控制设备准确运行。进一步的,上述技术方案应用简单,具有较高的推广性。
实施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301、速率计算模块302、数据确定模块303以及运行控制模块304。
其中,数据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速率计算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数据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运行控制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上述,通过基于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并根据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进而根据温度调整数据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有效解决温度控制系统的滞后性的技术问题,利用微分控制的特征,通过计算温度周期变化速率和温度瞬时变化速率确定被控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对温度的变化进行预判,即超前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了精准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确定模块303包括: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在预先设置的温度集合中,确定所述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规则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温度子集合的变化率判断规则,每个所述温度子集合对应一类变化率判断规则;调整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以及所述变化率判断规则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设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控制设备的开启温度、目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极限温度;集合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启温度、所述目标温度、所述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所述极限温度确定所述温度集合中各温度子集合的温度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之后,判断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达到变化率阈值;数据补偿模块,用于若达到变化率阈值,则对所述温度调整数据进行补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运行控制模块304包括:控制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温度调整数据确定温度控制设备的控制参数;限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控制参数是否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参数替换单元,用于若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则采用所述控制参数限值替换所述控制参数;参数控制运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包含在温度控制设备中,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温度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6所示,该温度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以及输出装置43;该温度控制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该温度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以及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方法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温度控制装置中的数据获取模块301、速率计算模块302、数据确定模块303以及运行控制模块304)。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温度控制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环温度控制方法。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温度控制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温度控制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温度控制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等采集温度数据的数据。输出装置43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如风扇、压缩机等。
上述温度控制设备包含实施例三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温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包括:
在预先设置的温度集合中,确定所述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
获取所述温度子集合的变化率判断规则,每个所述温度子集合对应一类变化率判断规则;
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以及所述变化率判断规则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温度控制设备的开启温度、目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极限温度;
根据所述开启温度、所述目标温度、所述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所述极限温度确定所述温度集合中各温度子集合的温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是否达到变化率阈值;
若达到变化率阈值,则对所述温度调整数据进行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包括:
根据温度调整数据确定温度控制设备的控制参数;
判断所述控制参数是否超过控制参数限值;
若超过控制参数限值,则采用所述控制参数限值替换所述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6.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
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当前的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度周期变化速率;
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以及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运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整数据控制温度控制设备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确定模块包括:
集合确定单元,用于在预先设置的温度集合中,确定所述温度数据所属的温度子集合;
规则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温度子集合的变化率判断规则,每个所述温度子集合对应一类变化率判断规则;
调整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瞬时变化速率、所述温度周期变化速率以及所述变化率判断规则确定温度调整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温度控制设备的开启温度、目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极限温度;
集合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启温度、所述目标温度、所述温度变化范围以及所述极限温度确定所述温度集合中各温度子集合的温度范围。
9.一种温度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01911286285.9A 2019-12-13 2019-12-13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28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6285.9A CN110928341B (zh) 2019-12-13 2019-12-13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6285.9A CN110928341B (zh) 2019-12-13 2019-12-13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8341A true CN110928341A (zh) 2020-03-27
CN110928341B CN110928341B (zh) 2022-03-25

Family

ID=6985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6285.9A Active CN110928341B (zh) 2019-12-13 2019-12-13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83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283A (zh) * 2021-05-14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578217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安徽翔弘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应釜物料精确控温的智能温控设备
CN113985941A (zh) * 2021-10-28 2022-01-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5061A (ja) * 1994-02-15 1995-08-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制御装置
CN104850151A (zh) * 2015-03-13 2015-08-19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流式烘丝机燃烧室温度控制方法
CN107850875A (zh) * 2015-10-07 2018-03-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装置和自动调谐方法
CN108151433A (zh) * 2017-11-21 2018-06-12 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90696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5061A (ja) * 1994-02-15 1995-08-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制御装置
CN104850151A (zh) * 2015-03-13 2015-08-19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流式烘丝机燃烧室温度控制方法
CN107850875A (zh) * 2015-10-07 2018-03-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装置和自动调谐方法
CN108151433A (zh) * 2017-11-21 2018-06-12 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90696A (zh) * 2018-06-29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283A (zh) * 2021-05-14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578217A (zh) * 2021-06-22 2021-11-02 安徽翔弘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应釜物料精确控温的智能温控设备
CN113985941A (zh) * 2021-10-28 2022-01-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85941B (zh) * 2021-10-28 2022-08-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8341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8341B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4936B (zh) 一种服务器风扇转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199648A1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6285466B2 (ja) 非線形プロセス用非線形コントローラの設計方法
CN108194398B (zh) 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90696A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0311B (zh) 能耗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602916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output of the air volume and memory medium
US20210256428A1 (e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techn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controller
CN112696798B (zh) 空调的参数设置方法、空调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29043A (zh) 一种空调运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036601A (zh) 一种分布式电池模组的散热方法及系统
CN111505944B (zh) 节能控制策略学习方法、实现空调节能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91538B (zh) 一种机房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
CN114282727A (zh) 机房温度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7117992B (zh) 输出功率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8851B (zh) 电池温度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33169B1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program
CN115933597A (zh) 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4282445A (zh) 循环水系统运行优化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2363060B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压预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2949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方法与控制装置
CN115892206B (zh) 一种车轮转角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067320A1 (e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techn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controller
Wang et al. Estimator-based fuzzy credit-assigned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 design for vector-controlled induction motor dr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ao Zhongjian

Inventor after: Xing Yingbiao

Inventor after: Hu Jinlu

Inventor after: Qiu Jiale

Inventor after: Zhong Dongwen

Inventor before: Xing Yingbiao

Inventor before: Lao Zhongjian

Inventor before: Hu Jinlu

Inventor before: Qiu Jiale

Inventor before: Zhong Dongw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