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99A - 具有阻止向记录媒体的特定区域记录信号功能的录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阻止向记录媒体的特定区域记录信号功能的录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199A CN1109199A CN94104262A CN94104262A CN1109199A CN 1109199 A CN1109199 A CN 1109199A CN 94104262 A CN94104262 A CN 94104262A CN 94104262 A CN94104262 A CN 94104262A CN 1109199 A CN1109199 A CN 1109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isk
- recording
- signal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369 optim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2—Auxiliary featur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收纳磁盘的箱和录制装置,可以保护记录媒体的
数据分区中所写的数据,以防止那里的数据被意外地
擦除或出现错误。容纳在箱中的记录媒体具有第一、
第二区域,箱上有用于指示第一、第二和第三模式的
指示器,记录装置检测指示器的指示,并按模式进行
操作。第一模式实现由记录头向第一和第二区域写
或从第一、第二区域中擦除的操作;第二模式实现向
第一区域写,但禁止对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第三模
式是禁止向第一和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可防止对记录媒体的分记录区进行错误删除的磁盘收容箱,特别是涉及音乐盘生产厂中,用于生产录音母盘所适用的母盘装置的磁盘录制和再生装置。该母盘是用于制造批量的激光唱盘(CDs)或微型软磁盘(MDs)等的原始盘。
音乐盘生产厂中,当制作批量的小型磁盘或微型软磁盘时,必须制作作为这种小型磁盘或微型软磁盘的原始盘的录制母盘的记录媒体,一般情况下,作为记录媒体,通常使用的是磁带。图36示出了一种用于生产原始盘的常规的母盘录制装置。
参见图36,母盘录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录制原始音乐信号的多通道磁带录音机11。通常使用数字视频磁带录象机(U-matic 视频磁带)录象机)作为多通道磁带录象机11,及生产录制有音乐信号的原声磁带。可在原声磁带上,录制多个通道,例如24个。来自原声带的音乐信号被变换成双通道信号,由主带录音机12将其录制到该主带上。
该主带被供给到编辑装置13,在其中有将数据变换为适合于将要录音的盘类型的规格或其它的参数数据所必需的编辑程序,以生产出用于最终录音的主带。利用该录音主带,便可在磁盘生产厂中制作诸如激光唱盘或盒式磁带等。
而且,随着近年来音乐磁盘的日益普及,对作为记录载体的磁盘的原始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当磁盘被用作为原始盘时,其应具有下述方面的明显优点,即可以线性录制原始信号而不将其压缩以及可以对单个原始信号进行编辑而不使其受到破坏。
而且当用磁盘取代磁带作为原始盘时,最好能将磁盘收纳在一个套(盒体)中,以防止灰尘或类似的其它外部颗粒进入到激光唱盘或微型软磁盘中,而这种情况目前是经常发生的。与此同时,当对磁盘进行编辑时,如果不仅能将音频数据录制在该盘上,而且还能由使用者将有关诸如音频数据、盘控制信息和/或其它一些信息的编辑数据也写入到该盘上则更好。为此目的,可将磁盘的程序区域分成录制音频数据的第一或主数据区域和录制有关诸如主数据信息的第二或子数据区域,以便使使用者对主数据区域和子数据区域两者都能控制。
尽量使用者根据目的将数据区域分成多个分区域,并且指定该分区域作为录制范围,但对于已写入到分区域的数据其被意外的抹去或错误地被抹去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而且当要求只抹去一个分区域中的被写入数据时,也有可能错误地抹去在所有分区域中已写入的数据。如果使用者对分区域中的每个区域都能进行允许或禁止抹去的选择性设定,则可以消除或减少这类错误删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磁盘收纳盒和录音设备,其能保护记录媒体的分区数据区域中的写入数据,以确保那里的数据不被意外或错误地抹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向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的记录媒体中录制信号的装置,该媒体被收纳在一个具有用于指示第一、第二和第三模式之一的指示手段的箱(盒)中,该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一和第二种类信号分别录制在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录音手段;用于检测指示手段的指示模式的检测手段;和响应检测手段的检测对录音手段进行控制,以便按第一模式能够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而按第二模式能向第一区域进行写操作并禁止向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按第三模式禁止向第一和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的控制手段。在记录媒体上的第二区域所录制的第二信号可以是代表有关被录制在第一区域第一信号的信息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箱,用于将具有第一和第二录制区域的记录媒体收纳在其中,该箱包括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指示级的指示器,其第一指示级对应于第一模式,按该模式,信号被写入到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录制区域,第二指示级相应于第二模式,按该模式,对记录媒体的第二录制区域禁止进行写入,但对记录媒体的第一录制区域可以进行写入。以及第三级对应第三模式,按该模式,分别禁止向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录制区域进行写入操作。
在录制装置和箱中,当箱指示器被设置在第一指示级时,则建立起第一模式。因此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两者均可以写入。换言之,可抹除已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两者的数据。另一方面,当箱指示器被设置成第二指示级时,则建立第二模式,这时记录媒体的第一区域可以进行写入或从其抹掉数据,同时禁止在记录媒体的第二区域写入或抹去数据。当箱指示器被设置到第三级时,即建立起第三模式,这时记录载体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将被保护,用以阻止写入或被删除。即整个记录载体被保护以阻止写入或被删除。
因此利用这种录制装置和箱(盒)体,记录载体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数据就可以任意地并确实地被保护了。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性和优点,可通过下述说明和所属的权利要求将更清楚地表现出来,且在附图中对类似的部件和元件使用了相类似的参考标号。
图1是本发明所使用的主录制装置的方块图。
图2是图1主录制装置的拾音系统和磁头系统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磁盘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磁盘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A到5D是绝对地址和数据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光拾音装置的透视图
图7是数据收纳箱(盒)的透视图
图8是数据收纳箱错误删除阻止手段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防错误删除手段的顶面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阻止错误删除手段的底面视图。
图11是为数据区的被录制的表格内容的示意图。
图12是可用于磁盘录制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13A到13D是程序再生模式的波形图。
图14A和14B分别是说明波形数据采样和波形数据录制的波形图。
图15是数据位显示一例的示意图。
图16是实行数据位显示的显示元件驱动回路的示意方块图。
图17是在磁盘录制设备中所使用的录音和再现处理部分的示意方块图。
图18A至18D为录音监测的示意图。
图19是同步录制和监测模式操作流程图。
图20是在磁盘上进行录制监测操作的示意图
图21是可用作时钟发生回路的可变振荡电路的示意方块图
图22a-22c是同步录制(音)的示意图。
图23是同步录制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记录磁盘ID操作的流程图。
图25和26是编辑数据进行记录的流程图。
图27是时间代码转换的流程图。
图28和图29是时间代码转换的表格
图30是磁盘校验的流程图
图31是波形数据记录的流程图
图32A和32B是记录数据优化处理的示意图。
图33是用于优化处理的编辑数据表
图34和35是记录数据优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36是常规主记录装置的方块图。
详细说明最佳实施例
首先参见图1,其所示的是主记录装置的略图。该装置作为本发明所应用的磁盘记录和再生装置。通常用标号10所示的主记录装置,其包括一个信号处理器100,向其输入原声信号,根据目的由该信号处理器100处理原声信号,从信号处理器100输出的音频信号(记录信号)供给下一级的记录和再生处理系统200,并且被记录在记录和再生处理系统200中的磁盘300上。
磁盘300是一种可写入式的磁盘,并制作成用于录音的原始盘,即母盘,已记录在磁盘300上的音频数据,可以在不被破坏的条件下进行编辑,这种编辑的细节在以后将给予说明。
作为主控制部件的主CPU(中央处理单元)400,其控制信号处理器100,而作为另一个控制部件的另一个CPU 500,其控制录音和再现处理系统200。由于CPU 500主要控制看磁盘300的一个伺服系统,所以以下称其为伺服CPU 500。主CPU 400和伺服CPU 500通过串处理系统接口(SPSI)方式彼此相连接,以使它们彼此能同步地运作。
现参见附图2,其示出一个用于将音频数据记录在磁盘300上或从磁盘300取出所录制的声信号的录制和再现系统的示意图。以下所描述的磁盘300是一种磁光盘(MD盘),而且使用激光束的光拾音装置310被设置在邻近磁盘300的一表面位置处,而构成记录系统的磁头装置230被设置在邻近磁盘300的另一表面位置处;从而使磁盘300位于光拾音装置310和磁头装置230之间,然而这种可写入磁盘,并不仅仅限于上述的这种磁光盘。
数字式音频数据包括伴随这种音频数据的数据,其在以下还将被描述,该数字式音频数据供给至端子231上,这种数字式音频数据通过磁头驱动器232加到磁头233上,磁头233与光拾音装置310协同工作来完成音频数据的写入。
磁头装置230包括一个间隙传感器234,以使磁头装置230能以非接触的方式扫掠磁盘300。间隙传感器234具有可以和磁盘300相配对的电极结构,并且可以根据间隙传感器234所检测出的,间隙传感器234和磁盘30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控制磁头装置230,以使磁头装置230和磁盘300之间的间隙L被固定。
具有如图3所示结构的磁盘可以作为磁盘300使用。
参见图3,磁盘300包括按照磁盘形式形成的磁盘基板301。在磁盘基板301下侧表面的预定位置的预定区域中,利用绝对地址FM调制的颤动(摆频),形成预定纹道或导向纹道303。图4示出了这一细部。并且在磁盘基板301的下侧表面上的比预定纹道303略大些的区域上,以复盖住预定纹道303的表面的方式,覆上一层磁光薄片或称MD片304。在磁盘基板301的中心形成有一个卡盘孔302。
当磁光薄片304的特定点处被加热到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时,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那样,其将沿着施加于其上的外部磁场的方向被磁化。可用激光光束的辐照来实现使其温度高于预定温度的这种加热,并且需对激光光束进行控制,以使其在写入音频数据时的激光能量被设置为高于在读出时的能量。磁光薄片304的表面上还覆盖有保护性的薄膜305。
对在预定纹道303上的预置字区的绝对地址(AAIP),将参照图5进行说明。在FM调制的状态下,在预置纹道303上记录绝对地址时,该绝对地址被分别记录在如图5B所示的字区单元中。
该绝对地址是预控地址。同一地址数据在图5C所示的一个字区中重复被录制5次。
如图5D所示,音频数据被录制在其长度与一个绝对地址字区的长度相等的各字区上,且105帧数据被装入到一个音频数据字区中,在该105帧中,其98帧用于音频数据,在字区的前部需确保有5帧作为序区前同步信号区域,而在字区的后部需确保有2帧的字区后同步信号区域。
施加在主数据区域MA的绝对地址,应以从磁盘300的内侧园周边向外侧园周边依次增加的方式被录制,而施加的子数据区域SA的绝对地址可以由磁盘300的外侧园周边向内侧园周边依次增加的方式被录制。
用于读取音频数据的光拾取装置310的结构如图6所示。光拾取装置310实际上可以是在激光唱盘或类似磁盘中所使用的光拾取装置中的任何种类的光拾取装置。
参见图6激光光源601经准直镜602而得到的激光,即激光光束被光栅603衍射,以便将其分成多个激光光束。在图示的这种结构中,该激光光束至少被分成三束,以便可以用于信号读取、检测循迹误差和进行聚焦控制。因此,分离后的激光光束将通过分光镜604、相位反射镜605和物镜606照射在磁盘300上。
激光或从磁盘300反射的返回光经过分光镜604后,再经由半波片607、会聚镜608和复合镜609,入射到分光镜610上,一部分激光将被分光镜610反射,并在第一光检测元件611上成象,而另一部分激光将穿过分光镜610,并在第二光检测元件612上成象。
第一和第二光检测元件611和612,均可由具有被分成多个区域的光检测表面的检测元件构成。
在这一实施例中,可对由检测元件的光检测表面的各区域输出的信号进行适当的加和/或减的处理,以检测出音频数据(一种RF信号)、循迹误差或聚焦误差。
在分光镜604的一个端面设置有光检测器613,作为用于自动控制激光光源601的功率的ATC光量检测手段。
在某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可写入磁盘300,可以被收纳在类似于激光唱盘或类似的扁平的盒或箱里。图7以举例方式给出了一种这样的磁盘收纳箱。
参见图7,通常用标号240表示的磁盘收纳箱包括一个上盒241和底盒242。当上盒241和底盒242彼此相连接在一起时,该磁盘收纳箱240在其上壁和下壁的预定区域形成具有预定尺寸的一对窗孔243和244。通常用挡板245盖在窗孔243和244上,以保护收纳在该磁盘收纳箱240内部的磁盘300,使其免受灰尘和其它的外部颗粒的沾污。当需录制或再现音频数据时,如图图7所示那样,打开挡板245。通过操作装在凹入部246上的开启突起,可将挡板245从闭锁状态下释放。凹入部分246、被形成在磁盘的收纳箱240的前壁上,当磁盘收纳箱240放到未图示出的装置的主体的适当位置时,就会形成开启。由于常规机构中已采用了这种开启功能,故这里就不再说明了。
在磁盘收纳箱240相对两侧的前部,形成有一对作为导向沟槽的247和248,以引导磁盘收纳箱实施装载。设置沟槽247和248是为了便于去区分适合于磁盘收纳箱240的磁盘300和在存储计算机数据时所常常使用的5.25时的MO磁盘。从防止误插入的角度来看,磁盘收纳箱240的尺寸应设计成比现有的MO磁盘的尺寸略大些。
在上盒241的表面上带有一个用于贴标签的区域250。在下盒242上形成箱的定位孔或参照孔251。类似的,在下盒242上还形成有用于检测磁盘类型的检测孔252。相应于一种类型可能设置的磁盘种类,包括例如录音母盘型磁盘,或者相应于一种例如其特征为仅能用于再现的、或只允许以后附加一次写入的、要不为可写入型磁盘。
在磁盘收纳箱240相对的两侧的后部,还形成一对具有预定宽度的凹入沟槽253和254,其作为当要将装入在某位置的磁盘收纳箱240,移到其它位置时所使用的耦合沟槽。
在磁盘收纳箱240的上侧表面的后侧,还设有防止误删除手段260。在上述的磁盘300的可编程区域,具有能分别录入数据的主数据区域MA和子数据区SA。因此要求260被设计成对这两个区域都能阻止误删除。
误删除阻止手段260可以在三个级的位置之间转换,在第一级位置,阻止误删除手段260提供一种在主数据区域MA和子数据区域SA两者中均可以自由地写入数据的模式。在第二级位置,防止误删除手段260提供另一种只能在子数据区SA中再次写入数据的模式。在第三级位置,阻止删除手段260提供再一种可阻止对主数据区MA和子数据区SA两者进行删除的模式。
以这三种模式的方式实现防止误删除,则可以根据用户的目的,可靠地保护可编程区域的数据。如图8至图10所示的那种构造便可以用于实现这种逐级的误删除阻止。
参见图8至图10,误删除阻止手段260包括上盒241中穿孔的具有预定宽度的滑孔261,以及下盒242上相对于滑孔241稍微内侧的位置上穿孔的另一滑孔262。上盒264上设有向内延伸的导板263,因而误删除阻止棘爪264可以沿着导板263滑动。
误删除阻止棘爪264具有与导板263相适配的滑槽265a的主体265,在误删除阻止棘爪264的上端还设置了一个向上延伸的定位件266,在该主体265的下端设置了一个向下延伸的检测凸块267,在图示的这种结构中,检测凸块267设置在该盒的以定位件266向里面偏移了预定距离的位置上。所设置的定位固定突起268,其可将主体265滑动定位在三个位置之一,并且在上盒241的与之相对应处设置有三个凹槽261a。
检测传感器270按装在该主体侧与滑孔262相对侧的主体基板273上。该检测传感器270包括下述的三个检测器271a-271c,如后面所描述的,可以根据误删除阻止棘爪264与检测器271a-271c的接触状态来检测误删除阻止棘爪的滑动位置。
在如图8所示的位置,定位件266处在如图9所示的从磁盘300的前面所看到的位置上,而检测突块267处于如图10所示的从磁盘300的后面侧所看到的位置上。这一位置是第一模式位置。定位件266向图中的右方移动一个级距离以后的位置为第二模式位置,而当定位件266向图9中的右方再移动一个级距离时,则到达第三模式位置。
如图8所示的检测传感器270的检测输出供给伺服CPU 500,其响应所接收的检测信号并产生禁止记录信号。根据这一禁止记录信号控制磁头装置230和光拾取装置310,以使其进入与该开关位置的相对应的阻止删除模式。
磁光薄片304的区域作为数据记录区或程序区域,且确保由最外侧园周至某一预定较内侧园周的程序区的预定区域为主数据区域MA,而由主数据区域MA起向较内侧周边中的其它预定区域应确保为子数据区域SA。
音频数据本身被录制在主数据区MA,而附随这样录制的音频数据的数据以及磁盘控制信息和其它一些需要的信息被录制到子数据区域SA。
作为录制在子数据区域SA的这些数据的典型例子,已示出在图11中。这些数据中,磁盘标识码(磁盘ID)是专用于标识磁盘的代码,而波长数据将在下面予以描述。
图12详细地示出了信号处理器100。参见图12,信号处理器100具有一个用于输入模拟音频信号的端子101,这种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由模拟数字转换器102(A/D),转换为数字信号。而数字音频信号输入到另一端子103,并供给数字接口回路104。利用开关105从A/D转换器102以及数字接口回路104的数字音频信号中选择一个,并将其供给衰落控制回路或交叉衰落器110。
该衰落控制回路110是一种用于实现诸如音频信号的淡入或淡出的交叉衰落的处理系统,并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11,用于交叉衰落处理的RAM 112和用于暂时存储交叉衰落处理信息的子数据RAM 113。
经过这种交又衰落处理了的数字音频信号,通过编码器106,输出到输出端107上。由此数字音频信号作为音频数据供给磁头装置230。
通过光拾取装置310读取的音频数据可通过录制再现处理系统200而加到输入端子120上。该音频数据由译码器121进行译码,并使用暂时RAM 122的错误修正程序来处理它们。
经过这种处理的音频数据供给衰落控制回路110,而当程序再生时,它们还要供给用于程序再生的衰落控制回路130。
衰落控制回路130包括一输入转换开关131,一对批量存储器132和133,一个DSP 134。输入转换开关131可以从输入转换开关131输出和从其它装置、通过端子124输入并供给SCSI通信接口125的音频数据中选择出一个。
所提供的衰落控制回路130,允许对在如图13A所示的磁盘300上的随机音频数据a.b.c在如图13B或13C所示的编程条件下,进行交叉衰落处理。在这一实例中,如图13D所示,在音频数据间可以插入适宜的间歇时期,该间歇时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由用户控制的。
经过交叉衰落处理的再现音频数据,可通过转换开关135,输入到衰落控制回路110。在进行这种再现音频数据编程时,衰落控制回路的运作,仅仅是使数据通过。
衰落控制回路110的输出,可用数模(D/A)转换器136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引向输入端子137,或者通过数字接口回路138,引至端子139,而且应保持为原数字信号的形式。
另一端子140是一个用于在需要时输入时间代码TC的输入端子。当输入时间代码时,其将被接到接口回路141,并经转换开关142,至编码器106,以便与音频数据信号一起被录制到主数据区MA。从译码器121输出的时间代码TC,经转换开关142和接回路144,被输出到外部端子145。
主 CPU 400,根据信号处理器100的信号处理的各种需要的信号,实施控制,例如上述所描述的交叉衰落处理,主 CPU 400 还控制波形数据处理回路151和一些其它的元件。
波形数据处理回路151具有波形编辑功能,并且以预定的距离采集音频信号,以累积音频数据。RAM 152是暂时RAM,其用于波形数据处理回路151的累积。在 RAM 152中被累积的波形数据,被存储到子数据区 RAM 113。
图14A和14B所示的是这种波形数据的编辑例,如图14A和14B所示,在原始音频数据的被预定的周期T中,检测最大值,并且累积这种最大值,直至记录终结,并且作为波形数据录制到子数据区SA。
通过连续地观察波形数据,可以粗略掌握什么音频数据被录制了。也可以在显示部件153中显示它。可以在录制音频信号之后从子数据 RAM 113读取它们,并且将它们加到显示部件153上,就可以显示波形数据,而且,由于在任何时间对来自磁盘300子数据区域SA的波形数据都能被再现,被再现了的波形数据又可以存储到子数据RAM113中,然后输送到显示部件153,因此在任意时刻都能显示它们。
可用如图15所示的声平显示部件构成显示部件153的一部分。声平显示部件180的结构使其可以在双通道上显示声平,对于每个通道,声平显示部件180均包括若干个呈直线排列的显示元件181,图中为24个。每个通道还设置有用于显示过高电平的附加显示元件182。
设置总共为24个显示元件181的理由是,其可以使声平显示部件180能够甚至以输入音频数据的最大量化二进制位数声平显示。这是因为当准备三个不同的采样频率(48KHZ、44.1KHZ、44.056KHZ)作为所用的采样频率时,量化二进制数码将根据实际所使用的采样频率,在24位、20位和16位之间变化。
显示元件181和数位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确定,即使最左侧的一个代表MSB(最大有效二进制数位)而越往图15中的右侧、其数位就越低。当量化位数为16时,第十六个显示元件所代表的是LSB(最小有效二进制位)。相类似的,当量化二制进位数为20时,其第二十个显示元件则代表LSB,而当量化二进制数位为24时,第二十四个显示元件就代表LSB。
用于实施上述的二进制位显示操作的显示元件驱动回路185,其被设置在显示部件153中,并具有如图16所示的构造。
参见图16,利用主 CPU 400 从子数据RAM 113输入到端子186的波形数据,被加到8位级结构的移位寄存器187上,其响应由另一端子190所接收的移位时钟脉冲(二进制位时钟脉冲)信号,而一位一位地进行移位。该移位寄存器以串级联的方式与另外二个移位寄存器188和189相连接,首先输入移位寄存器187的数位为LSB,最后输入的数位为MSB。移位寄存器187、188、189的数位输出同时由闭锁电路191、192、193进行锁定,然后通过驱动器194、195、196被分别供给所对应的显示元件181。
采用上述结构,就可以实现对应于图15A、15B所示的输入二进制位数的这种数位显示。而且上述的这种波形数据还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
参见图12说明信号处理器100。报警手段154被连接到主CPU 400上,当根据下述的磁盘检测方式发现由于有灰尘、或者其它外部颗粒的附着而产生数据错误时,则由其向使用者发出警报。将在下面详细说明报警手段154。
控制程序和某些实施信号处理所必需的其它程序可存储到ROM 155中,暂时存储到被设置在衰落控制回路110的子数据RAM 113中的其它信息和子数据信息,最终被存储到RAM 156中。
信号处理器100进而还包括一个链盘,该链盘是由使用者(用户)操作的并且起着作为一个接口的作用,该接口当执行同伺服CPU 500通信时使用。
图17详细示出了该录制再现系统200,参见图17,由编码器106输出的音频数字信号供给到(先进先出)FIFO型的缓冲存储器202中,当预定字区数的音频数据存储至缓冲存储器202之后,用比向缓冲存储器202中写入音频数据的速率高的速率从该缓冲存储器202中读出该音频数据。该读取速率设定为约等于或者大於写入速率的2.5倍,写入速率是由磁盘的转速来调节的,按图12所示的配置,该速率被设定为等于写速率的2.5倍。换言之,磁盘的转速被设定成初始转速的2.5倍。磁盘之所以以如此高的转速存取,其原因在于它是使用下述的单拾取系统来完成录制监测的。
以磁头驱动装置232提供的2.5倍速率读取音频数据,并由磁头装置230记录。所设置的间隙电路203控制磁头装置230的间隙的长度为一固定长度。
录制在磁盘300上的音频数据,可由光拾取装置310读取(再现)。该读取速率是写入速率的2.5倍。由均衡器电路211对再现输出的波形进行整形,包含在再现输出中的绝对地址被送至PLL(锁相环)212中,以产生再生时钟脉冲。
参照再现时钟脉冲的、已进行波形整形的再现输出数据,输到并被存储到FIFO型缓冲存储器213中。从缓冲存储器213读出数据的速率是一倍速率,这样读出的数据供给译码器121。
采用以等于从信号处理器100输出的音频数据的传输速率2.5倍的速率,从磁盘300读取以及写入音频数据,但用原始的一倍速率将音频数据送回到信号处理器100,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信号处理,其原因在于是想实施用如上所述的单激光光束来进行录制监测。
参见图18和19,依次说明录制的监测。
当以2.5倍的速率在磁盘300上写入音频数据时,在缓冲存储器202中存储三个字区的音频数据(程序步351)时,启动读模式。初始音频数据的时基和从缓冲存储器202读取的音频数据的时基之间的关系,如图18A和18B所示。而且在比用于原始音频数据的一个字区要多的时间中,执行对磁盘300上的三个字块区的音频数据写入(352步),
在完成这种写之后,以高速移动(高速查找)光拾取装置310到最后被记录的音频数据的起始地址(353步),然后光拾取装置310立即进入读模式(354步)由于读速率也是2.5倍速率,其等于写入速率,因此用等于写入时间期间中,完成了对三个字区块的音频数据的读取(图18c),这样读取的音频数据同时被写到缓冲存储器213中(355步),
由于音频数据写入到磁盘的时间和从磁盘读取音频数据的时间的总和比对应于三个字区块原始数据所用的时间要短,所以当按图18B所示的执行音频数据的读取时,应立即将光拾取装置310移至最后被写入的音频数据的数据尾端,以便为下一个音频数据(第4到第6字区)的写处理作准备(第352)。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时基返回到原始时基之后,从缓冲存储器213中读取音频数据(356步),因此在如图18D所示的下一个音频数据的写处理中,可同时监测最后被写入的音频数据。
图20所示的是上述的基理。如图20所示,音频数据写入到磁盘300的处理和从磁盘300读取音频数据的处理在对等的条件下重复完成的,因此,音频数据的写操作和记录监测操作是可以按并行处理关系发生。
再参见图17,录制和再现处理系统200将在下面予以描述。
光拾取装置210不仅仅检测信号量,还检测循迹信号和聚焦信号,并且这些信号送至聚焦和随纹误差检测回路215。检测回路215彼此独立地检测循迹误差和聚焦误差。该误差信号被反馈到循迹控制电路(未示出)和聚焦回路(未示出),这些电路设置在光拾装置310中,以便将误差减少至零
循迹信号还供给绝对地址检测回路216,由于绝对地址被颤动,因此被磁盘反射的激光的亮度将被绝对地址所调制。根据绝对地址检测回路216的调制输出,检测绝对地址。由于其也是磁盘300的转速的信号,所以根据所对应的绝对地址,控制主轴马达218的伺服回路217,以使磁盘的转动的速度(例如园周线速度CLV)可保持恒定。
通过伺服 CPU 500,将绝对地址供给主 CPU 400并且转换成如SMPTE(电影与视工程学会)那样的时间码TC。该绝对地址还供给地址校验回路221,将其用作下面将描述的磁盘误差校验中的鉴别数据。
实施磁盘误差检验是为了防止诸如下述的一些麻烦,即由于灰尘或其它某些外部颗粒附着在磁盘上,在使用期间不能正确地写数据或者读取数据而产生的误差,为了校验这样的磁盘误差,还必需检测循迹误差。用220标示的部分就是刚说过的类型的循迹误差检测回路,而循迹误差检测回路220的输出加到伺服 CPU 500,有关磁盘误差校验的细部,将在下面予以描述。
可变振荡回路700作为时钟发生电路,来自可变振荡回路700的时钟脉冲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而加到缓冲存储器202和录制系统的伺服回路217上,由于所用的时钟脉冲信号的频率是随音频数据的量化二进制位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由于在完成可变速度的再现中,必须完成音频数据的编辑,因此可变振荡回路700是按图21所示方式构成的。
参考石英振荡器701作为振荡源,而且石英振荡器具有作为参考石英振荡器701使用的稳定的振荡输出。参考石英振荡器701的参照振荡输出由频率分配器702按l/n进行分频,(n为整数)而且分频器702的分频输出供给相位比较器703。电压控制型或其它的适宜类型的可变振荡器(VCO)704,其输出通过开关707后,作为时钟信号来使用,并且还施加到可变频率分配器705上,705按伺服 CPU 500所设定的分频比率进行分频。
由相位比较器703比较可变频率分配器705的分频输出和频率分配器702的参考分频输出的相位,相位比较器703的输出,通过低通滤波器706供给VCO 704,以便控制 VCO 704按伺服 CPU 500所设定的时钟频率进行振荡。
上盒241的振荡输出还供给开关707,并且当 VCO 704被控制成提供一个参考振荡输出(fo′=fo)时,开关707动作,以使参照石英振荡器701的振荡输出能作为时钟脉冲信号被输出。
由于VCO 704是由LC回路或相类似的回路所构成的,利用VCO 704产生某一量级的颤动,这种颤动将导致再现声音质量的失真。由于石英振荡器701使用的是高稳定性的石英振荡器或相类似的元件,所以参照石英振荡器提供一个比VCO 704要小得多的颤动值,也就是说当时钟信号被控制成参考振荡频率时,在使用参考石英振荡器701的振荡输出时,可获得高质量的再现声音,考虑到这种情况,因而设置了开关707。由于无论是否选择了参考振荡器的输出都是要用CPU 500来控制的,因此可以由伺服 CPU 500来提供开关控制信号。图22A到22C表示的是同步录制。同步录制代表同步再现和同步写入(同步录制),而当要求磁盘上已录制音频信号的部分,重新写入不同的音频信号,或者当要求不同的数据(音频数据表示零)取代在磁盘的已录制音频数据的部分,为排除在音频数据部分中所混入的噪声,可以选择同步录制模式。
因此,为了确认磁盘上的数据部分应该重写,操作者首先进行从磁盘300中读取音频数据一次,然后在选择了用于替换的新信号之后,再选择同步录制模式。
现参考图22A到22C和图23来说明同步录制。首先利用拾音手段210以2.5倍速率以如图22B所示的定时,再现出将要重写的那些字区中的第N字区(1至3)和第N+1字区(4至6)中的数据(程序步341和342),再将再现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213中,然后以1倍的速率由缓冲存储器213中读出,以便以如图22A所示的定时,作为监测器的输出而输出。然后,第N+1字区(4至6)的再现要结束时,将光拾音装置310立刻高速移到起始位置,即,将要录制第N字区(1至3)的位置(343步)。将预先准备好的新信号经编码器106、缓冲存储器202和磁头驱动器232,送到磁头装置230,将其以如图22C所示的定时,新录制在已录制第N字区的位置,若需要进一步重写时,再将光拾音装置310移到已录制了第N+2字区(7至9)的位置,并再现该第N+2字区(7至9),将其作为监测器的输出而输出(345步)。此后,光拾音装置310返回到前一字区的(4至6)开始录制的位置,并进而录制新的信号。顺序地重复如上述的这种操作,在监测再现声音的同时可以录制新的录制信号,以取代老的录制信号。
由于向磁盘300上写入及从磁盘上读取音频数据使用的是相同的时钟信号,所以仅使用单个的光拾音装置310就能实施包括同步再现和同步写入的同步录制操作。
利用外部设置的再现装置,根据预先录制了信号的记录载体再现出用於替代的新信号,并且将它们供给本装置的编码器106,例如,用于替代的位置和用于替代的信号可使用已知的相位调整功能来定时。或者也可以不预先准备新信号而是由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听被再生监测的声音,并且将这样演奏的音频信号供给本装置以便被录制。而且由于在数据重写之前,再现原始录制数据,因此可以用诸如改变音质等所希望的处理,去处理从磁盘300再现的原始音频数据,再将经这样处理的音频数据送至编码器106,并被记录。
由于音频数据写入到磁盘300中及从磁盘300被读取,都是使用同样的时钟信号,因此只用单个的光拾音装置310就可以实施包括同步再现和同步写入的同步录音操作。
图24示出的是磁盘标志码(磁盘ID)被录制的一个实例。
磁盘ID是由数码、符号或其两者的组合所构成的、是专用于该磁盘的标识码,其对于控制磁盘是非常必要的。举例来说,磁盘ID可以是为磁盘插入装置主体时,在装置主体中利用随机数码表产生的预定数量数码(figure)的数值。但是为了实现使用者的更好的控制,数码的设置也可以委托使用者去控制。
这两者均可以由图24所示的流程图来实现。参见图24,当将磁盘300装入装置主体的适当位置时(程序步361),检测是否存在有磁盘ID的记录(程序步362)。
由于磁盘ID被录制在子数据区域SA中,所以检索子数据区域SA中的数据,即可检测出是否存在有磁盘ID的记录,可一次读取子数据区SA中的全部数据,并将其存储到RAM 156中。
当磁盘ID末被记录时,检测记录编码的指定方式(程序步363),当其为自动设定指定时,可利用随机码表设定一个特定的磁盘ID,并将其显示在显示部件153中(程序步364)。
与此相反,当指定方式为外部输入时,可用键盘170输入预定数量数码的数值,并同样显示在显示部件153中(程序步365)。自动设定或由外部输入设定的磁盘ID,将按照使用者的操作录制到子数据区SA中(程序步366)。可以操作实现这种自动设定或外部输入设定。
当磁盘ID已录制到磁盘300上时,读取磁盘ID的数据(程序步362和370),然后输入校验模式以检测是否需要改变原记录的磁盘ID(程序步371)。当不需要改变磁盘ID时,则立即结束记录程序,但当实施用键盘操作来改变磁盘ID时,应实施那些利用程序步363为起点的(程序步372、373、374、375)同样的操作,然后再结束记录程序。
向磁盘300写入磁盘ID的工作并非必须如上所述由使用者操作键盘来进行,磁盘ID也可以在退出磁盘时,由自动写入程序来写入。在后一种情况下,应消除了忘记写入磁盘ID而在磁盘的后继控制中产生的麻烦的可能性。
图25示出了当采用保护模式以保护属于主数据的且将被录制到子数据区域SA的各种数据(以下简称编辑数据)时的程序。
在完成了编辑操作之后,用于指定录制在磁盘300上的音频数据的取出点的地址或用于指定交叉衰落程序的各种编辑数据,将从该装置主体的RAM 156写入并记录到磁盘300的子数据区SA中。
在此之后,可根据编辑数据读取音频数据。当编辑数据被记录在子数据区SA中时,如果磁盘ID已读入到装置主体,但被录制的磁盘300的磁盘ID彼此不同,则这种不同会报知操作者,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错误录制。
图25示出了可实现这种保护的一个程序图。参见图25,当操作用于录制编辑数据的执行健时(程序步381),将比较RAM 156中的磁盘ID和录制在磁盘300上的磁盘ID(程序步382),若两者彼此相吻合,且定位件266不设置在第三模式的位置时(程序步383),则立即实施用于录制编辑数据的执行程序(程序步384)。
相反,如防误删除棘瓜264位于第三模式位置时,则装置处于保护子数据区SA的保护模式,因此两磁盘ID虽相吻合,也禁止再次写入并通过报警手段向使用者发出警报(程序步385)。在这一实例中,还可以将禁止再次写入模式显示在显示部件153中。
当两磁盘ID不相吻合时(程序步382),类似地也由报警手段向使用者发出警报,并同时显示出两磁盘ID不相吻合(程序步386)。
在完成上述程序之后,检查是否有退出键的操作(程序步387)。如果操作退出键,磁盘就退出(程序步388)。当没有操作退出键而操作了某些其它健时,同样磁盘300退出(程序步389)以完成对编辑数据的保护录制程序。
上述图25所示的程序,涉及用于在继续进行编辑操作时的任何时间里,按下执行键时,保护编辑数据的保护模式。
图26示出了另一种用于保护编辑数据的保护模式的程序。它特别适用于一种与执行键是否操作无关的退出模式,图26所示的程序与图25所示的程序间的差别仅在于,其没包括与程序步389相对应的步骤。这是因为图26所示的程序是一个原来已编制的控制程序。它仅在操作退出键时才开始运行。由于与图25中的程序相应的各程序步,已用类似的参考标号标出,此处将省略对其说明。
由于采用图26所示的保护程序,可阻止将编辑数据录制到与其无关的磁盘上,并可以防止因疏忽而将其遗失。
图27示出了用于将绝对地址转换成时间代码的程序。它更简便、错误更少,且更易于根据编辑外部设备进行输出,以控制不是以绝对地址形式而是以时、分、秒和帧为单位的时间代码形成的时间信息。
在上述的磁盘300中,在FM调制的条件下将绝对地址录制在预定的沟槽303中,该绝对地址可用绝对地址检测回路216检测,并且由伺服 CPU 500传送给主CPU 400。主CPU 400,将按照图27所示的流程图将绝对地址转换成被指定形式的时间代码。
参见图27,首先检测出作为字区地址的绝对地址(程序步411),然后设定为转换程序诸如字长BLKWD和时间代码格式数据TCWD(程序步412)
由于字长信息和时间代码格式信息两者均被写入子数据区SA中,所以即使电源中断,也不会对保存在磁盘300中的信息在之后的可再现性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28所示字长BLKWD的值随量化二进制位数的不同而不同。如图29所示,时间代码格式TCWD的数值随转换时间代码和采样频率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适用的时间代码如图29所示,共有四种规格(SMPTE(两种规格)EBU和FILM)。
在设定了这些计算常数后,可根据下式计算出总的帧数TCFRM(程序步413);
TCFRM=(BLKADR×BLKWD)/TCWD
其中BLKADR为现有的绝对地址,BLKWD为每一字区的字数,TCWD是每一个时间代码格式的字数。
然后附加对绝对地址的启动偏置值TCOFST,以计算出最终的总帧数TCACT(程序步414)。
由此计算出的总帧数TCACT被转换为时、分、秒和帧的时间代码,并将这一转换输出予以显示和/或向外部输出,(程序415,416,417)。
如图30示出了一磁盘查错程序的子程序的流程图,当有灰尘或某些其它外部颗粒附在磁盘表面上时,可能会产生不能向磁盘写入数据或不能由磁盘读数据的磁盘错误。
参见图30,当将磁盘插进装置主体的适当位置时,将启动所述的错误校验程序。首先主轴马达被驱动,而后启动聚焦和跟踪操作然后将光拾音器310定位于磁盘300的最内侧园周边即位于主数据区域MA的端头(程序步421至423)
在这一状态下读取数据,并实施错误校验(程序步424),如果用图17所示的循迹误差检测回路220进行跟踪控制,也不能减少循迹误差时,则判定为异常循迹误差(程序步425)然后记录误差地址(程序步426)。
随后读取绝对地址,并校验绝对地址的CRC误差(程序步428)CRC代表误差修正代码,如果存在着CRC误差,则编码器106不能正确地进行误差校正程序,从而会导致再现声音质量的失真。
如果存在着CRC误差,则地址计数器(误差计数器)实施内插操作,用以递增其计数值(程序步429,430),然后当计数值(误差计数值)等于或大于某预定值时(在本实施例为“4”),记录该绝对值(误差地址)(程序步431,432)。
与此相反,当不存在有CRC误差时,则对误差计数器进行清零,然后校验绝对地址的连续性(程序步433,434)。当绝对地址的连续性异常时,和上述的相类似,记录错误地址(程序步432),然后就和绝对地址正常一样,进行类似的校验程序,直到磁盘300的最末端(程序435)。
直到磁盘300的最外侧周边的误差校验结束后,确定是否存在有误差,当没误差时,显示误差校验的完成,而当检测有误差时,对磁盘进行清洁并且同时能发报警或显示误差地址,由此完成误差校验程序(程序步436至438)。
图31所示的是用于录制波形数据所用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参见图31,在开始录制音频数据的同时可开始对所录制的波形数据进行采样(程序步441),并检测在预定的时间T期间(参见图14)的音频数据的最大值(程序步442和443),检测对应于所检测的音频数据最大值的记录地址,并将该音频数据最大值,存储到与该录制地址相对应的RAM 152中(程序步444和445)。
重复进行检测最大值和将所检测的最大值存储到RAM 152的过程,直到完成音频数据录制为止(程序步446),将原存储在RAM 152中的波形数据存储到子数据RAM 113中,然后当完成录制时,将波形数据经编码器106送至录音再现处理系统200,再由磁头装置230以与该录制地址相对应的方式,被录制在磁盘300的子数据区SA中的预定位置(程序步447),由此完成波形数据录制的程序。
如果在上述的波形数据录制信号程序中,已将预定时间期间设定为,例如0.1秒,则就可以充分压缩音频数据,并且由依次再现波形数据,就可以检测出波形的大致的包络,由于其可以被用于掌握在编辑中的波形,因此很方便。
图32A和32B示出了为有效利用磁盘的可录制区域记录数据的最优化处理。
在编辑音频数据时,并非总是需要利用已录制在磁盘上的所有的数据来进行编辑的,通常,仅需对稍大量而且是从音频数据中所提取的必需的信号进行编辑,因此原始录制的音频数据量要大於被编辑的音频数据量。
为了能充分地利用能录制音频数据的主数据区域MA,应将那些在编辑之后不再需要被提取的数据的区域作为编辑结果将要放入的空区域。以便将新的音频数据能录制到该空区域中。
以上所描述的处理将作为下述所参照的最优化处理。
在最优化处理中。由于在优化之前进行记录的区域,在被优化之后还将作为数据的记录区域,因此在优化之前必须先校验在准备用于优化处理后进行数据记录的数据录制区域中,是否还存在有没被用于编辑操作的音频数据。否则,就有可能使优化处理后的音频数据盖写到后续优化处理中仍需使用的、尚未被使用的音频数据的录制区域上。
参见图32A,将被优化处理之前的数据标识为Si(i为1、2、…。这也适用於后面的说明)数据区Ni中的数据是用于编辑时提取的音频数据(材料数据),该区域Ni用斜线标示。Ii为提取起始点,Oi为提取结束点。材料数据按i的最小值依次被编辑。
现参考32B,Ei为编辑数据指针(编辑点),材料数据Ni和编辑点Ei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参见图32A和32B,W为用于记录点的指针,其代表当实施最优化处理时,在编辑点E进行数据写的指针。相比之下,R为在优化之前对材料数据Ni进行读取的指针。
由于在优化后材料数据Ni将依次重写在音频数据Si上,该数据是尚未被优化的,如果在优化前,材料数据Ni的编辑点E1的起始点是点q(原文如此),即使材料数据已被读取并重写在音频数据Si上,该材料数据Ni也不会被破坏。另一编辑点E2的情况与此相类似,但是当要录制材料数据N3时,则其必须盖写在音频数据N1中的材料数据N4上(其是尚未被用于优化处理的数据)。在这个例中,材料数据N4将被进行一次保存,然后将材料数据N3盖写在材料数据N4上。在材料数据N3盖写之后,曾被保存的材料数据N4将盖写在音频数据Si上。在保存程序处理要保存的材料数据同时,进行最优化处理直到最后的编辑点。在完成最优化处理之后,在磁盘上将会出现如图32B所示的较多的空区域,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磁盘300。
在考虑了保存程序以及一些其它的必要程序中,可以实施如图34,35中所示的优化处理。应指出的是图35所示的程序是接在图34之后的程序。
参见图34、图35,由于在子数据区SA中被录制的数据全部都被一次地录制到RAM 113或156(RAM 156为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检索RAM 156上的数据,同时读取空区域和编辑数据并紧接着将该数据存储到RAM 156中(程序步452、453)。然后进行记录点指针W和编辑数据指针E的初始化(程序步454、455)
下面参考图32A图32B的图33进行分步说明。
在执行了初始化程序之后,校验是否已保存了编辑数据E(E)(程序步456),如果编辑数据E没有被保存则进入程序457的控制指令序列。利用编辑数据E,对用于材料数据N的读取指针R,进行初始化,在本施例中,实施初始化以便读取指针R到达编辑数据E的地址顶点。
此后,校验从记录点指针W开始的预定长度的音频数据,看其是否用作在后的编辑数据,(程序步460)。
由于在最优化处理之前,并不存在相应于编辑数据E的材料数据,所以由读取指针R起的音频数据,可写入到从记录点指针W起的预定长度内。(程序步461)
音频数据的预定长度是数据长度,其决定于例如暂时RAM 113的存储容量或某些其他参数。而且该预设定长度的音频数据可以是音频数据集合(由一次取得的或从多次取得的所构成的)或比如此集合的长度要短的音频数据。
然后校验读取指针R处是否仍然存在有音频数据(程序步463),如果当存在着这样的音频数据,由于这意味着一个编辑数据E1并未被完成,所以应对录制点指针W和读取指针R两者个别进行更新。即移到间隔为预定长度的以后位置处,然后进行类似的写入操作(程序步465和466)。
实施音频数据的盖写、直到读取指针R处不再存在有数据时为止(程序步463),读取指针R处的数据区域,记录为空区域(程序步464)。简言之,音频数据S1的材料数据N1的区域成为空区域,一旦形成空区域,新音频数据就可以记录到空区域中,
在编辑数据E1,其曾经是一个编辑数据,的盖写被完成之后,更新编辑指针E(程序步467、468),因此下一个编辑点则被更新为编辑点E2(参见图33),由于在优化之后进行盖写的编辑点E2的最终位置,并没有和在优化之前的编辑起始点I4相重叠,因此可以用和编辑数据E1的相同步骤,将材料数据N2盖写到优化之前的音频数据S1的区域中,然后编辑点E被更新为E3。
即使利用编辑点E3、也不存在有被保存的数据(程序步456),但是如图32所示,即使在新编辑点E3处,从记录点指针W起的预定长度的音频数据(其与材料数据N4相对应),被作为如图32所示的编辑数据,该音频数据事实上也没被作为编辑的音频数据来使用。
本例中,控制顺序到达程序步462,在该步中从记录点指针W起的材料数据N4被存储到磁盘300的空区域中。同时将该被保存的信息记录到RAM 156中。
然后,将对应于在程序步457中设定的编辑点E3的材料数据N3,从记录点指针W开始被盖写(点W是编辑点E3的最顶点地址)
在完成优化处理之前,在材料数据N4位置上,盖写用于编辑点E3的材料数据N3之后,将编辑点E更新成E4。
从而在程序步456确认编辑数据E已被保存。相应地控制顺序到达程序步458,在该程序步中,利用上述的被保存的信息,将在材料数据N4读取指针R初始化。即修改编辑点E4的起始地址。然后从记录点指针R起盖写被保存的材料数据N4(程序步461)。
本例中,用于优化的材料数据N4部分和图32A和32B的材料数据N2的部分相重叠。但是由于材料数据N2的数据区域已被记录成作为空区域(程序步464),因此与材料数据N4有关的盖写程序中不会出现麻烦。
如上所描述的这种优化处理是依次进行的,直到最后的一个编辑数据,同时包括音频数据的保存处理(程序步467),并且利用完成全部编辑数据来实施最优化处理。
现已给出了对本发明的充分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要点的条件,作出各种改进和变型,但它们均属於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用於将信号录制在记录媒体上的录制装置,该记录媒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被收纳在具有用于指示第一、第二和第三模式指示手段的箱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一种和第二种信号分别录制到记录媒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录制手段;
用于检测指示手段所指示的模式的检测手段;以及,
用于响应所述检测手段的检测,对所述的录制手段进行控制,以便可以实施在第一模式时进行向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写操作,而在第二模式时,仅向第一区域里进行写入而禁止向第二区域的写入操作,进而在第三模式时禁止向第一和第二区域进行写操作的控制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被录制在记录媒体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信号,其代表有关被录制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信号的信息的数据。
3、一种用於收纳具有第一和第二记录区域的记录媒体的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具有第一、第二、第三指示级的指示器,其中这些级分别与能实现向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区域写信号的第一模式,可向记录媒体的第一记录区域写但禁止向第二记录区域写的第二模式以及分别禁止向记录媒体中的第一记录区域和第二记录区域写的第三模式相对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5076329A JPH06259927A (ja) | 1993-03-09 | 1993-03-09 | ディスク収納筐体 |
JP076329/93 | 1993-03-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199A true CN1109199A (zh) | 1995-09-27 |
Family
ID=1360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4262A Pending CN1109199A (zh) | 1993-03-09 | 1994-03-09 | 具有阻止向记录媒体的特定区域记录信号功能的录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513162A (zh) |
JP (1) | JPH06259927A (zh) |
KR (1) | KR100306173B1 (zh) |
CN (1) | CN110919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2447C (zh) * | 2003-01-31 | 2007-10-10 | 索尼株式会社 | 记录媒体、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36625B1 (en) | 1991-02-15 | 2001-05-22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Optical disc system having current monitoring circuit with controller for laser driv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US5729511A (en) | 1991-02-15 | 1998-03-17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Optical disc system having servo motor and servo error detection assembly operated relative to monitored quad sum signal |
US5677899A (en) | 1991-02-15 | 1997-10-14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Method for moving carriage assembly from initial position to target position relative to storage medium |
JP3467832B2 (ja) * | 1994-04-20 | 2003-11-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US6434087B1 (en) | 1995-01-25 | 2002-08-13 | Discovision Associates | Optical dis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ias coil and light source to process information on a storage medium |
US5946276A (en) * | 1996-11-15 | 1999-08-31 | Rimage Corporation | Data flow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cordable media |
US6744713B1 (en) * | 1998-06-15 | 2004-06-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write protection information and write protection method thereof |
JP2000285628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信号記録再生装置 |
CN1790520B (zh) * | 2000-01-21 | 2010-09-01 | 索尼公司 | 识别光盘的方法、重放光盘的方法和光盘设备 |
JP4320597B2 (ja) * | 2003-01-31 | 2009-08-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
WO2006014152A1 (en) * | 2004-07-01 | 2006-02-09 |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 Optic probe for semiconductor characterization |
CN102333247B (zh) * | 2011-07-29 | 2014-10-08 | 深圳万兴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视频录制装置及视频录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91727A (en) * | 1986-12-18 | 1990-01-02 | Mitsubishi Denki K.K. | Memory device |
CA1328015C (en) * | 1988-03-11 | 1994-03-22 | Shuji Haruna | Disk cartridge |
US4995029A (en) * | 1988-10-24 | 1991-02-19 | Tdk Corporation | Optical disk identifying method, manufacture of cartridge-enclosed optical disks, and optical disk cartridges |
US5295082A (en) * | 1989-02-22 | 1994-03-15 | The Boeing Company | Efficient method for multichip module interconnect |
JP2770394B2 (ja) * | 1989-04-06 | 1998-07-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979592B2 (ja) * | 1990-06-21 | 1999-1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H0469860A (ja) * | 1990-07-11 | 1992-03-05 | Nec Corp | 可換性ディスク種類判別方法 |
JP2961982B2 (ja) * | 1990-08-24 | 1999-10-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5253246A (en) * | 1990-11-30 | 1993-10-12 |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Universal data storage element for providing various data storage media in a standard exterior housing |
US5414684A (en) * | 1992-01-24 | 1995-05-09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riminating type of disks positioned on a CD player |
-
1993
- 1993-03-09 JP JP5076329A patent/JPH06259927A/ja active Pending
-
1994
- 1994-03-08 US US08/207,830 patent/US551316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3-09 CN CN94104262A patent/CN1109199A/zh active Pending
- 1994-03-09 KR KR1019940004538A patent/KR10030617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2447C (zh) * | 2003-01-31 | 2007-10-10 | 索尼株式会社 | 记录媒体、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再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513162A (en) | 1996-04-30 |
KR940022531A (ko) | 1994-10-21 |
KR100306173B1 (ko) | 2001-11-30 |
JPH06259927A (ja) | 1994-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06630C (zh) | 将数据记录到光盘和/或从光盘重放数据的设备及其方法 | |
CN1258764C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097263C (zh) | 解/编码器,带编/解码器的重放装置和带编码器的记录装置 | |
CN1284151C (zh) | 盘驱动设备和摆动信息检测方法 | |
CN1162861C (zh) | 在预定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54095C (zh) | 光盘、光盘读取设备、再生方法、记录方法和设备 | |
CN1542753A (zh) | 光学记录载体以及从其上记录和重现信号的方法 | |
CN1109199A (zh) | 具有阻止向记录媒体的特定区域记录信号功能的录制装置 | |
CN1157728C (zh) | 信息存储盘的再现设备及再现方法 | |
CN1327228A (zh) | 盘驱动设备及产生摆动信息的方法 | |
CN1145951C (zh) | 记录和再现设备、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方法及再现方法 | |
CN1934648A (zh) | 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用于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用于该一次写入型记录介质的重放装置和重放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388531A (zh) | 光盘和光盘驱动装置 | |
CN1178224C (zh) |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再现设备 | |
CN1263011C (zh) | 信息记录盘、记录和/或再现器件和方法 | |
CN1465046A (zh) | 数据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方法 | |
CN100351937C (zh) |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 |
CN1192385C (zh)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伴录装置 | |
CN1297230A (zh) | 编辑装置和编辑方法 | |
CN1189872C (zh) | 盘驱动装置 | |
CN1513183A (zh) | 数据记录/还原方法和数据记录/还原设备 | |
CN1244930C (zh) |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 |
CN100351921C (zh) |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回放设备、和回放方法 | |
CN1147850C (zh) |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 |
CN1754157A (zh) | 内容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信息处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