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6660A -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6660A
CN110916660A CN201911309337.XA CN201911309337A CN110916660A CN 110916660 A CN110916660 A CN 110916660A CN 201911309337 A CN201911309337 A CN 201911309337A CN 110916660 A CN110916660 A CN 110916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robe
pen
route informa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93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
杨成
陈露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ianzhongyim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ianzhongyim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ianzhongyim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ianzhongyim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093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6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6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6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1Measuring skin imped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1Measuring skin impedance
    • A61B5/0532Measuring skin impedan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upuncture or moxibus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包括探测笔和主机,探测笔用于采集用户耳内阻抗并生成对应的反馈数据,主机上配置有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路线数据库、线路选择模块和执行模块;线路数据库存储有若干路线信息,线路选择模块配置有筛选策略,筛选策略用于从若干的路线信息中筛选一指定路线信息,并将指定路线信息发送至执行模块;执行模块连接一展示装置,展示装置包括若干展示部,执行模块配置有执行策略,执行策略响应于探测笔的反馈数据解析所接收到的指定路线信息获得若干指示指令,展示装置响应于指示指令并控制对应的展示部工作。本发明能够将实现耳穴路线分区检测,实现软件系统实时进行耳穴探测路线指导和检测状态动态展示。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耳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耳内检测点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廓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检测点。
传统耳穴笔常用信号灯或者是报警提示音来指示耳穴电阻变化,且检测准确度极大的依赖操作医师的经验,病人无法清晰的获得诊断结果,并且在进行耳穴诊断过程中,不能通过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界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耳穴检测,检测过程不能满足可视化操作,检测过程不直观,人机交互功能单一,无法根据耳穴展示路线来指导实际的耳穴检测操作,不能解决不同的探测需求,针对性较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市面上探测笔在结构上往往设计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当探测笔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不能对探测笔内部的零件进行修理与及时更换,只能将坏掉的探测笔扔掉,造成了资源的大大浪费。除此之外,由于探测笔的探针大多数都设计成平滑的长针状,在使用时,随着探针靠近腔室的过程中露出壳体的长度变短,容易造成探针发生倾斜,进而导致探测不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实现对患者耳穴穴位数据的准确、规范采集及存储,并针对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方案及建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包括探测笔和主机,所述探测笔用于采集用户耳内阻抗并生成对应的反馈数据,所述主机上配置有软件系统,所述软件系统包括路线数据库、线路选择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线路数据库存储有若干路线信息,所述线路选择模块配置有筛选策略,所述筛选策略用于从若干所述的路线信息中筛选一指定路线信息,并将所述指定路线信息发送至执行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连接一展示装置,所述展示装置包括若干展示部,每一展示部对应一耳内检测点,所述执行模块配置有执行策略,所述执行策略响应于探测笔的反馈数据解析所接收到的指定路线信息获得若干指示指令,所述指示指令包括检测点位置以及该检测点位置对应的反馈数据,所述检测点位置反映指定路线信息中下一序列的检测位置,所述检测位置与耳内检测点对应,所述展示装置响应于所述指示指令并控制对应的展示部工作。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探测笔配置有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有信号切换模块,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和所述展示部电性连接,当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捕获反馈信息出现上升沿信号时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给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展示部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的切换信号以使指示指令获取下一检测序列的位置值。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展示部采用指示灯提示或语音播报的一种或者二者的组合,对应提示所述检测点处于不同检测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主机配置有打印设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主机后台配置有云端管理系统。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探测笔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卡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耳穴探针。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对布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尺寸和所述限位槽的尺寸相匹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腔室内容置有电路板,所述上壳体固定穿设有上手感电极,所述下壳体固定穿设有下手感电极,所述上手感电极和所述下手感电极与所述电路板均为电性连接,所述腔室远离所述耳穴探针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连接线,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极片,所述耳穴探针通过弹性件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耳穴探针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探头部、限位部和触发部,所述探头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触发部一体化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壁相抵。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探头部贯穿并延伸至所述腔室外部,所述触发部和所述电极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所述触发部外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限位部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极片相抵,所述探头部的端部设为弧形。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能够实现对人体耳廓的耳穴阻值进行检测,通过软件系统的路线选择模块针对耳穴对应组织器官分区域进行耳穴路线划区并实现分路线的耳穴点检测,软件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界面可以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基于中医经络检测理论,采用高精度阻抗测试芯片,采集耳部穴位生物电信息,反应穴位的阴阳性等结果,从而反应人体内部脏腑情况的反应,为耳穴检测和医生的诊断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防控,应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探测笔配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有信号切换模块,信号切换模块和展示部电性连接,当信号处理单元捕获反馈信息出现上升沿信号时表明该第一检测点探测完毕,代表寻穴成功可继续进行下一穴位点的检测,另一方面,将探测笔设置为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接而成的结构,相较于常规的一体化探测笔来说,该用分体式结构的探测笔采能够使得拆装更加灵活、方便探测笔内部零件的安装和更换,便于探测笔的维护。
(3)通过将耳穴探针设置为包括探头部、限位部和触发部,且将三者设计为一体化设置,限制了耳穴探针的活动范围,能够避免耳穴探针在移动过程中在腔室内的水平方向可能发生偏移的情况,进而解决耳穴探针采集到数据准确度不好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耳穴探针可能发生滑脱从而导致使用受到影响的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的软件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的探测笔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的探测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的展示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的云端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中:1-耳穴探针;2-下壳体;3-上壳体;4-弹性件;5-电极片;6-上手感电极;7-下手感电极;8-电路板;9-连接线;10-探头部;11-限位部; 12-触发部;13-限位槽;1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包括探测笔和主机,探测笔用于采集用户耳内阻抗并生成对应的反馈数据,主机上配置有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路线数据库、线路选择模块和执行模块;
线路数据库存储有若干路线信息,线路选择模块配置有筛选策略,筛选策略用于从若干的路线信息中筛选一指定路线信息,并将指定路线信息发送至执行模块;
执行模块连接一展示装置,展示装置包括若干展示部,每一展示部对应一耳内检测点,执行模块配置有执行策略,执行策略响应于探测笔的反馈数据解析所接收到的指定路线信息获得若干指示指令,指示指令包括检测点位置以及该检测点位置对应的反馈数据,检测点位置反映指定路线信息中下一序列的检测位置,检测位置与耳内检测点对应,展示装置响应于指示指令并控制对应的展示部工作。使用时,探测笔用于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用户耳穴阻抗数据生成反馈信息,线路选择模块运用筛选策略从路线信息中筛选得到一指定路线信息,该路线信息发送到执行模块,执行模块采用执行策略解析指定路线信息并获得指示指令,指示指令用于显示检测点位置信息,展示装置接收来自指示指令的命令并控制相应的展示部工作,以显示指定路线信息中对应耳穴检测点的检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探测笔配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有信号切换模块,信号切换模块和展示部电性连接,当信号处理单元捕获反馈信息出现上升沿信号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给信号切换模块,展示部接收来自信号切换模块的切换信号以使指示指令获取下一检测序列的位置值。信号处理单元识别到反馈信息上升沿信号时输出给信号切换模块,表示此刻检测点寻穴成功,信号切换模块将指令传输给指示指令以获得下一检测序列的检测位置信息,继续进行穴位检测,同时通过软件系统的展示部自动提示下一个指定路线信息中下一序列的检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展示部采用指示灯提示或语音播报的一种或者二者的组合,对应提示检测点处于不同检测状态。展示部动态展示当前穴位的探测路线,并通过三种不同颜色指示灯分别表示未检测状态、正在检测状态、已检测状态三种不同的检测状态,展示部也可以采用语音播报以提示使用者当前穴位探测路线中对应的穴位点分别处于何种状态,便于提示使用者穴位的检测进程。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机配置有打印设备,打印设备能够将检测结果打印成纸质版报告,方便用户及时查看耳穴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机后台配置有云端管理系统,云端管理系统,云端管理系统通过以太网与主机信号连接,接收主机的反馈信号,并向主机输入诊断结果信息。具体如图5所示,云端管理系统包括录入并便于调取的涵盖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在内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针对同一用户不同时期的多次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比对的用户检测信息管理及跟踪对比模块和能够根据检测结果提供多重建议指导的专家建议模块,专家建议模块具体包括穴位养生指导、饮食指导、运动建议。
实施例二:由于探测笔在结构上往往设计成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当探测笔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无法对探测笔内部的零件进行修理与及时更换,只能将坏掉的探测笔扔掉,造成了资源的大大浪费。为了提高探测笔的可维修性,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探测笔包括上壳体3以及与上壳体3卡接的下壳体2,上壳体3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腔室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耳穴探针1。具体可参见图3,将探测笔设置为上壳体3和下壳体2卡接而成的结构,相较于常规的一体化探测笔来说,该用分体式结构的探测笔采能够使得拆装更加灵活、方便探测笔内部零件的安装和更换,便于探测笔的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具体可参见图2,下壳体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槽13,上壳体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限位槽13相对布置的限位柱14,限位柱14的尺寸和限位槽13的尺寸相匹配。通过设置限位柱14和限位槽 13二者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便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2之间快速定位且定位更加准确,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探测笔拆装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腔室内容置有电路板8,上壳体3固定穿设有上手感电极6,下壳体2固定穿设有下手感电极7,上手感电极6和下手感电极7与电路板8均为电性连接,腔室远离耳穴探针1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连接线9,电路板8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极片5,耳穴探针1通过弹性件4 与电极片5电性连接,探测笔尾部的连接线9和主机还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连接,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使用时操作者的两个手指分别按住上手感电极6和下手感电极7,耳穴探针1和耳穴接触,移动耳穴探针1直至与电极片5相抵,即可实现耳穴探针1与上手感电极6、下手感电极7、电路板8、电极片5、人体耳穴构成闭合回路,便于探测笔对人体耳穴的阻抗值进行采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实施例三:现有探测笔的探针(即数据采集端)大多数都设计成平滑的长针状,在使用时,随着探针靠近腔室的过程中露出壳体的长度变短,容易造成探针发生倾斜,进而导致探测不准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耳穴探针1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探头部10、限位部11和触发部12,探头部10、限位部11和触发部12一体化设置,且限位部11与上壳体3、下壳体2的内壁相抵。通过将耳穴探针1设置为包括探头部10、限位部11和触发部12,且将三者设计为一体化设置,限制了耳穴探针1的活动范围,能够避免耳穴探针1在移动过程中在腔室内的水平方向可能发生偏移的情况,进而解决耳穴探针1采集到数据准确度不好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耳穴探针1可能发生滑脱从而导致使用受到影响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限位部11与上壳体3、下壳体2的内壁相抵,探头部10贯穿并延伸至腔室外部,触发部12和电极片5之间具有间距,弹性件4套接在触发部12外部,弹性件4的一端和限位部11相抵,弹性件4 的另一端和电极片5相抵,探头部10的端部设为弧形。由于弹性件4套接在触发部12外部,弹性件4的一端和限位部11相抵,弹性件4的另一端和电极片5相抵,位于腔室内的弹性件4主要起虚接作用,防止测试时耳穴探针1的侧壁碰到人体产生误差,弹性件4可以采用压缩弹簧,结构布局合理,保证了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探测笔的触发部12能够与电极板8相抵,探测回路连通确保了检测的顺利进行,通过将探头部10的端部设为弧形,能够便于探头部10和人体耳部皮肤充分接触与贴合,避免了用户在接收检测时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进而提高了用户检测时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操作者打开主机的软件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成功后软件系统通过通讯模块与探测笔实现数据互通,通讯模块可采用蓝牙模块实现主机与探测笔进行配对连接,探测笔供电开始工作,探测笔用于采集用户耳内阻抗并生成对应的反馈数据,主机上配置有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路线数据库、线路选择模块和执行模块;线路数据库存储有若干路线信息,路线信息包括常规探测路线以及全系统探测路,其中常规探测路线涵盖了探测路线消化系统探测路线、上肢探测路线、下肢探测路线、躯干探测路线、呼吸系统探测路线、神经系统探测路线、泌尿系统探测路线在内的共7大系统探测路线,共37个穴位探测点,全系统探测路线涵盖了消化系统(5个穴位点)、运动系统(上肢)(5个穴位点)、运动系统(下肢)(5个穴位点)、运动系统(躯干)(5个穴位点)、呼吸系统(6个穴位点)、感觉系统(5个穴位点)、神经系统(6个穴位点)、肝胆系统(4个穴位点)、泌尿系统(5个穴位点)、生殖系统(4个穴位点)、其他(内分泌、心血管)系统(3个穴位点)在内共11大系统,53个穴位点,线路选择模块配置有筛选策略,筛选策略用于从若干的路线信息中筛选一指定路线信息,并将指定路线信息发送至执行模块。假设筛选得到该指定路线信息为消化系统(5个穴位点),执行模块连接一展示装置,展示装置包括若干展示部,每一展示部对应一耳内检测点,执行模块配置有执行策略,执行策略响应于探测笔的反馈数据解析所接收到的指定路线信息获得若干指示指令,指示指令包括检测点位置以及该检测点位置对应的反馈数据,检测点位置反映指定路线信息中下一序列的检测位置,检测位置与耳内检测点对应,展示装置响应于指示指令并控制对应的展示部工作,展示部显示当前检测状态,由于展示部设置有三个颜色不同的指示灯,对应提示检测点处于不同检测状态,展示部点亮第一种颜色指示灯表示该第一检测点处于正在检测状态,余下四个检测点对应位置点亮第二颜色指示灯代表未检测状态,探测笔配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有信号切换模块,信号切换模块和展示部电性连接,当信号处理单元捕获反馈信息出现上升沿信号时表明该第一检测点探测完毕,通过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给信号切换模块,此时展示部上点亮的第三张颜色指示灯表示该第一检测点处于已检测状态,展示部接收来自信号切换模块的切换信号以使指示指令获取下一检测序列的位置值,即第二检测点的值,同时展示部对应显示第一种颜色指示灯,表示该第二检测点处于正在检测状态,以此类推直至该消化系统的五个检测点全部检测完毕,展示部也可以采用语音播报以提示使用者当前穴位探测路线中对应的穴位点分别处于何种状态,待检测完成软件系统生成检测结果电子报告,主机配置的打印设备将检测结果打印成纸质版报告,方便用户查看。主机后台配置有云端管理系统,云端管理系统依据检测结果与用户的档案编号得到关联的诊断信息。
人的耳廓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它具有反应人体全部信息的功能。一般来说,耳廓电阻大多在1-4MΩ欧姆之间,当人体某处有病变时,其对应的耳穴的电阻会降低50-300KΩ欧姆,探测笔利用耳廓电阻的这种变化特性,通过耳廓上找出低电阻点,也叫做阳性反应点,观察这些低电阻点的变化可以诊断疾病,刺激这些阳性反应点可以治疗疾病。探测笔采集耳穴点数据值的具体过程如下,操作者的两个手指分别按住探测笔的上手感电极6和下手感电极7,耳穴探针1和耳穴接触,移动耳穴探针1直至与电极片5相抵,即可实现耳穴探针1与上手感电极6、下手感电极7、电路板8、电极片5、人体耳穴构成闭合回路实现采集人体耳穴阻抗值进而生成反馈信号。
本发明实现了对人体耳廓的耳穴阻值进行检测,通过软件系统的路线选择模块针对耳穴对应组织器官分区域进行耳穴路线划区并实现分路线的耳穴点检测,软件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界面能够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基于中医经络检测理论,采用高精度阻抗测试芯片,采集耳部穴位生物电信息,反应穴位的阴阳性等结果,从而反应人体内部脏腑情况的反应,为耳穴检测和医生的诊断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防控,应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包括探测笔和主机,所述探测笔用于采集用户耳内阻抗并生成对应的反馈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上配置有软件系统,所述软件系统包括路线数据库、线路选择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线路数据库存储有若干路线信息,所述线路选择模块配置有筛选策略,所述筛选策略用于从若干所述的路线信息中筛选一指定路线信息,并将所述指定路线信息发送至执行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连接一展示装置,所述展示装置包括若干展示部,每一展示部对应一耳内检测点,所述执行模块配置有执行策略,所述执行策略响应于探测笔的反馈数据解析所接收到的指定路线信息获得若干指示指令,所述指示指令包括检测点位置以及该检测点位置对应的反馈数据,所述检测点位置反映指定路线信息中下一序列的检测位置,所述检测位置与耳内检测点对应,所述展示装置响应于所述指示指令并控制对应的展示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笔配置有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有信号切换模块,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和所述展示部电性连接,当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捕获反馈信息出现上升沿信号时通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给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展示部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的切换信号以使指示指令获取下一检测序列的位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部采用指示灯提示或语音播报的一种或者二者的组合,对应提示所述检测点处于不同检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配置有打印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后台配置有云端管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笔包括上壳体(3)以及与所述上壳体(3)卡接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耳穴探针(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槽(13),所述上壳体(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13)相对布置的限位柱(14),所述限位柱(14)的尺寸和所述限位槽(13)的尺寸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容置有电路板(8),所述上壳体(3)固定穿设有上手感电极(6),所述下壳体(2)固定穿设有下手感电极(7),所述上手感电极(6)和所述下手感电极(7)与所述电路板(8)均为电性连接,所述腔室远离所述耳穴探针(1)的一端活动穿设有连接线(9),所述电路板(8)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电极片(5),所述耳穴探针(1)通过弹性件(4)与电极片(5)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穴探针(1)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探头部(10)、限位部(11)和触发部(12),所述探头部(10)、所述限位部(11)和所述触发部(12)一体化设置,所述限位部(11)与所述上壳体(3)、所述下壳体(2)的内壁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部(10)贯穿并延伸至所述腔室外部,所述触发部(12)和所述电极片(5)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弹性件(4)套接在所述触发部(12)外部,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和所述限位部(11)相抵,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极片(5)相抵,所述探头部(10)的端部设为弧形。
CN201911309337.X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Pending CN110916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337.XA CN11091666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9337.XA CN11091666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6660A true CN110916660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4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9337.XA Pending CN110916660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166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490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世耳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人体生物电检测设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77U (zh) * 1987-12-27 1989-03-08 黄立尊 无外导联线徽型耳穴测定仪
CN2067150U (zh) * 1990-03-17 1990-12-12 饶德仁 耳穴探测诊断笔
CN203154279U (zh) * 2013-04-07 2013-08-28 徐艳丽 一种耳穴探测仪
CN205019030U (zh) * 2015-07-27 2016-02-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医用耳式体温计
CN205307371U (zh) * 2015-11-27 2016-06-15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耳穴仪
CN106725472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耳穴体穴检测笔及检测系统
CN10938118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耳穴笔及耳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CN110051531A (zh) * 2019-05-31 2019-07-26 乌海市蒙中医院 一种耳穴探棒
CN209490253U (zh) * 2018-08-17 2019-10-15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弹性耳穴探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77U (zh) * 1987-12-27 1989-03-08 黄立尊 无外导联线徽型耳穴测定仪
CN2067150U (zh) * 1990-03-17 1990-12-12 饶德仁 耳穴探测诊断笔
CN203154279U (zh) * 2013-04-07 2013-08-28 徐艳丽 一种耳穴探测仪
CN205019030U (zh) * 2015-07-27 2016-02-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医用耳式体温计
CN205307371U (zh) * 2015-11-27 2016-06-15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耳穴仪
CN106725472A (zh) * 2016-12-16 2017-05-31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耳穴体穴检测笔及检测系统
CN10938118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医耳穴笔及耳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CN209490253U (zh) * 2018-08-17 2019-10-15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一种弹性耳穴探头
CN110051531A (zh) * 2019-05-31 2019-07-26 乌海市蒙中医院 一种耳穴探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490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世耳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人体生物电检测设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3804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гистрацией электрокардиограммы
US10635782B2 (en) 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717460B2 (en) Smart phone having function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illness
CN211381368U (zh) 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的智能监控监测系统
CN113577575A (zh) 基于穴位反馈的激光治疗装置及系统
US101302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sensitivity-point testing
CN110916660A (zh) 一种智能耳穴信息采集与诊断系统
CN105592789B (zh) 用于自主神经系统敏感点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67498A (zh) 生理检测装置
WO2024093824A1 (zh) 生理音采集位置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5492066A (zh) 用于刺激电疗法的方法和装置
CN219049454U (zh) 一种穴位电刺激仪
CN103705231B (zh) 动态心电信号捕获方法
CN11541402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经络检测分析系统
CN212489913U (zh) 心电检测设备
CN110420384B (zh) 一种多模态信号采集的高密度电极电刺激装置
GB2597272A (en) Electrode harness for use in carrying ou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a system and a method
CN106073756B (zh) 一种耳机式心电监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63986U (zh) 人体经络反馈设备
CN116269359B (zh) 一种用于耳鸣的诊断治疗装置
US20230130186A1 (en) Rapid positioning systems
KR100422574B1 (ko) 양도락 측정치를 이용한 통증부위 진단방법
CN212630761U (zh)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US202302103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cardiac activity
CN100493449C (zh) 健康诊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