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761U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30761U CN212630761U CN202021397664.3U CN202021397664U CN212630761U CN 212630761 U CN212630761 U CN 212630761U CN 202021397664 U CN202021397664 U CN 202021397664U CN 212630761 U CN212630761 U CN 2126307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upoint
- acupuncture point
- measuring
- point
- imped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多个穴位测量点分别与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阻抗测量单元将多个穴位测量点测量的穴位阻抗信息和非穴位测量点测量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多个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对人体健康的监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健康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需要经常去体检,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目前的健康体检主要依赖于大型机器和特定的检测方法,比如:针对胃部的体检方法有胃液分析、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X线钡餐检查、超声检查、胃镜检查,这些都需要去医院做特定的检查,在检查前有的需要是空腹状态。
本申请人研究发现:目前的人体检查方式只能做某一特定检查,不能随时进行监测,而且需要去医院,有些检查需空腹状态,有些设备还需进入到人体胃部,影响人体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和耳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穴位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穴位测量单元、阻抗测量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非穴位测量点与距离其最近的穴位测量点距离相差1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佩戴检测单元;
所述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佩戴检测单元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则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佩戴完成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佩戴检测单元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人体健康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穴位测量单元、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第二穴位测量单元、第二阻抗测量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第二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人体健康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与距离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最近的第一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与距离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最近的第二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佩戴检测单元和第二佩戴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佩戴完成信号;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佩戴完成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耳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或人体健康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人体穴位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穴位测量点,并在远离穴位的位置设置非穴位测量点,通过计算所述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阻抗差值,可以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和该有效穴位测量的监测信息,从而可以实现非侵入式的人体部位信息测量,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人体穴位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穴位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穴位监测装置模块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模块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电路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器官是否健康是可以通过穴位进行判断的,人体经络相连,不同身体部位的病理反应会对应我们身体上的某些部位,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穴位,人体的穴位处有着特定的电学特性:低电阻、高电位、高电容,且同名经络穴位低电阻有节律性、左右对称性等,穴位的电学特性随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病症相关经脉的两侧同名穴的电学特性可表现为失衡现象。如图1所示,为中医常用的一个耳部穴位图,包括反应胃部状态的穴位和脾部状态的穴位。以胃部为例,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中医上说,胃乃气血之海,与脾相表里,合称后天之本,想要每天精力充沛,健康的脾胃是前提。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习惯容易造成胃的损伤,例如抽烟成瘾、嗜酒如命、喜欢油炸又过生过冷过热过辣的食物、三餐不定时、缺乏锻炼等,继而引发各种胃部疾病,常见的有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穿孔、胃出血等。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42.4万例,死亡病例约29.8万例,按照这个数据来算,每天就有近1161人被确诊胃癌,每一个小时就有24人在胃癌的折磨中丧生,所以及时了解我们的胃部健康很有必要。因此,如果能够对人体器官对应的穴位的电学特性进行测量,将有助于对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本申请就以胃部器官的监测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表明本申请提出的实施方式仅适用于胃部监测,其还可以用于其他器官的监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穴位健康监测装置,将人们经常佩戴的电子设备与现代中医中的穴位理论相结合,提供一种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和人体健康监测系统,使用户在佩戴此设备的情况下可长时间监测人体健康状况。人体健康监测装置配合移动端APP使用,可定期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APP,APP上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为用户生成特定部位的健康月报与年报表,能够进行长期的监测。
耳机作为人们经常佩戴的电子设备,经常会和人体的耳朵进行接触,而耳朵中有大量的穴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以耳机为载体,通过耳机更好的与人体耳部结构形态相结合,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可进行音乐的播放,同时进行人体健康监测,对使用者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用户体验好。如图2所示,在耳机上与耳朵接触的部位设置穴位测量电极和非穴位测量电极,由于耳部的穴位比较固定,因此,在设置穴位测量电极时,尽量将穴位测量电极设置在耳机上与穴位对应的位置。同时,由于耳机会经常移动位置,所以,本申请人提出在耳机上设置多个穴位测量电极,只要任意一个穴位测量电极与穴位对应,就可以对穴位阻抗进行测量。所述非穴位测量电极设置在远离穴位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与穴位测量电极形成对比,以确定是否能够有效地对穴位进行测量。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耳机有不同的设计结构,所述穴位测量电极和非穴位测量电极的设置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可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耳机上,比如:无线耳机和有线耳机等等。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穴位监测装置,包括穴位测量单元150、阻抗测量单元140和控制器110。
所述穴位测量单元150包括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如图3所示,所述穴位测量单元150包括第一穴位测量点151、第二穴位测量点153.....第N穴位测量点155等,具体的穴位测量点的数量可以根据耳机的形状以及需要测量的穴位分布的情况进行设置,所述穴位测量点通常为测量电极,其设置在耳机的表面,能够与耳朵穴位进行接触,在设计时,所述穴位测量点根据耳朵上穴位的分布,设置在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分别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用于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
所述非穴位测量点157通常为测量电极,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140电连接,设置在耳机上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优选的,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所述穴位测量电极和非穴位测量电极相差1厘米的距离进行设置。
所述阻抗测量单元通过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进行阻抗测量,并将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测量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测量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可以采用阻抗测量芯片,比如:AD5933,其由OSCILLATOR(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通过DDS(直接数字合成器)合成信号,经过DAC(数模转换)转换为模拟信号和输出,再由VOUT放大,得到需要的正弦激励信号经过所要测量的部位,经放大(GAIN)、滤波(LPF)、模数转换(AD)使其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到芯片进行换算得到阻抗,由I2C口传到控制器。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的测试管脚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为常用的MCU,比如Apollo3型号的MCU等,根据所述各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各穴位测量点中确定出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继续对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进行监测,获取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由于在佩戴耳机时,有的穴位测量点能与耳朵上的穴位对应,有的不能对应,因此,在进行人体穴位监测之前,所述控制器首先需要从所有的穴位测量点中,确定出哪些穴位测量点与穴位对应,以便获取正确的穴位阻抗信息。
由于穴位的阻抗信息和非穴位的阻抗信息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非穴位测量点,将非穴位测量点和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使所述穴位监测装置能够准确的测量穴位相关信息。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各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计算所述各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与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的阻抗差值的绝对值;将所述阻抗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的穴位阻抗信息对应的穴位测量点确定为有效穴位测量点,所述阻抗差值可以为所述穴位阻抗信息和非穴位阻抗信息的比值,也可以为两者之间的差值,当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则说明两者相差较大,则认为所述穴位测量点和耳朵上的穴位是对应的,则将该穴位测量点确定为有效穴位测量点。如果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则说明该穴位测量点没有放在正确的穴位上,则不进行进一步的监测。
当所述控制器确定出有效穴位测量点后,则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对所述穴位进行进一步的测量,获取该穴位的电流波形、阻抗变化以及其他电学特性信息,将这些电学特性信息,作为该穴位的监测信息。当确定的有效穴位测量点有多个时,则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有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对所有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平均化处理,将平均化处理后的监测信息作为人体穴位监测信息。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对多个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平均化处理,更能准确反映出穴位的真实情况,避免了由于其中某一个有效穴位测量点异常造成的误判。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准确的对穴位进行监测,所述穴位监测装置还包括佩戴检测单元160,所述佩戴检测单元160与所述控制器110电连接,当所述佩戴检测单元160与人体接触时,则所述佩戴检测单元160向所述控制器110发送佩戴完成信号;所述控制器110接收到所述佩戴完成信号后,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测量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测量的非穴位阻抗信息。通常情况下,所述佩戴检测单元可以为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一端接穴位测量点或非穴位测量点,另一端与控制器连接,当所述穴位测量点或非穴位测量点接触到人的皮肤后,控制器检测到高电压,则所述控制器认为已经佩戴完成。通过设置佩戴检测单元,可以实时对所述穴位监测装置的佩戴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生脱落或者在用户没有佩戴的情况,则所述控制器停止对人体穴位进行监测,保证数据监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穴位监测装置,还包括开关单元120和供电单元130,当所述穴位监测装置和无线耳机设置在一起时,还包括天线单元。所述开关单元120可以为触摸开关,也可以为按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穴位监测装置的工作;所述供电单元130可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也可以采用外接5V/1A的适配器,采用电源管理IC BL8578CKATR435和LDO BL8568稳压器为系统进行供电;所述天线单元可以为陶瓷天线,用于该穴位监测装置与移动终端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穴位监测装置,通过在人体穴位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穴位测量点,并在远离穴位的位置设置非穴位测量点,通过计算所述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阻抗差值,可以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和该有效穴位测量的监测信息,从而可以实现非侵入式的人体部位信息测量,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的,由于耳机在佩戴过程中非常容易松动,用户在佩戴时,需要经常调整耳机的位置,一旦耳机的位置发生调整,会导致穴位测量点发生偏移,已经对准穴位的有效穴位测量点会再次变成无效的穴位测量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器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该问题。
方式一: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器通过周期性获取所述各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判断是否发生有效穴位测量点测量失效的情况发生,包括:
步骤401:周期性获取所述各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
所述控制器在进行人体穴位监测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定时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周期性的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测量所有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即使是在已经确定好有效穴位测量点的情况下,也周期性对所有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进行测量,以便能够周期性的调整有效穴位测量点。
步骤402:计算所述穴位阻抗信息和非穴位阻抗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
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穴位阻抗信息和非穴位阻抗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差值可以为两者的比值,也可以为相减的差值,主要目的是判断所述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的差别大小。
步骤403:根据所述阻抗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第一阈值,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
根据最新的阻抗差值,确定出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对最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进行监测。如果原来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继续在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中,则所述控制器继续对其进行监测即可。如果原来的有效穴位测量点位置发生了移动,变成了无效的穴位测量点,则所述控制器不会再对其进行继续监测,而是改为对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进行监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所述穴位监测装置发生移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正确的人体穴位进行监测,获取正确的监测信息,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式二: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器通过周期性获取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判断是否发生有效穴位测量点测量失效的情况发生,包括:
步骤501:周期性获取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
所述控制器在对人体进行监测过程中,选择性的获取有效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
步骤502:计算各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差值的绝对值;
目的是为了判断原有效穴位测量点是否继续有效。
步骤503:判断是否所有有效穴位测量点与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差值的绝对值都小于预设第一阈值;
当有多个有效穴位测量点时,只要有其中一个有效穴位测量点是有效的,则所述控制器就继续对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进行监测。在某些情况下,虽然穴位监测装置发生了小的偏移,但某些穴位测量点并没有偏离穴位,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进行重新测量,保证了控制器对穴位监测的连续性。
如果所有的有效穴位测量点都失效了,则说明所有的穴位测量点都发生了偏移,则,需要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转步骤504。
步骤504:获取各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信息,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
当所有的有效穴位测量点有发生了偏移时,则需要对所有的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进行测量,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
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判断有效穴位测量点是否继续有效,当存在继续有效的穴位监测点时,则所述控制器继续对正确的穴位进行监测,不用切换监测穴位,保证了穴位监测的连续性,更能提高穴位监测的准确性。
方式三: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判断佩戴检测单元的输出信息,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确定。
步骤601:接收佩戴完成信号;
所述佩戴完成信号可以认为是佩戴完成状态,也可以认为是所述穴位监测装置发生了脱落。
步骤602:根据所述佩戴完成信号确定是否发生松动;
当收到佩戴完成信号时,则确定所述穴位监测装置发生了脱落,需要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转步骤603。
步骤603: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
当发生脱落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阻抗测量单元重新进行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的阻抗测量,重新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
通过这种方式,在耳机发生松动时,重新进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测量,能更准确的实现穴位的监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穴位监测装置通过在各穴位的对应位置设置多个穴位测量点,并在远离穴位的位置设置非穴位测量点,通过计算所述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阻抗差值,能够准确的测量穴位监测信息,提高了人体部位信息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的,在所述穴位监测装置发生松动时,通过重新确定有效穴位监测点保证了数据监测的准确性。
由于人体双侧经络阻抗呈对称性,比如:左右耳的胃穴阻抗,如果相差1倍以上,则视为不平衡,则说明胃部发生了病变,为了更方便的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可以采用两个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分别设置在人体的两侧,以耳机为例,分别将上述实施例的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左耳机和右耳机上,分别对左右耳进行监测,每个穴位监测装置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所述两个穴位监测装置分别将在左右耳监测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的数据发送给人体健康监测装置,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对左右耳的数据进行比较,当两者差别超过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则发出健康告警。上述穴位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所述人体健康装置可以直接对人体进行监测,通过同一控制器对两侧进行监测,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穴位测量单元250、第一阻抗测量单元240、第二穴位测量单元252、第二阻抗测量单元242和控制器210。
所述第一穴位测量单元250包括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其中,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相同,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
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240将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210根据所述各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各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第二穴位测量单元252包括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相同,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用于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
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将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各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各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人体健康监测。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人体健康监测,还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计算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阻抗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阻抗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发出健康告警。其中,所述阻抗差值可以为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和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比例,或者相减后的差值,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可以为比例阈值或差值阈值,目的在判断两者是否差异较大,如果两者差异较大,则认为人体与该穴位对应的部位发生了病变。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该装置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或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与具体穴位的位置发生偏移,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对有效穴位测量点进行更新,方法和流程与上述实施例中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身体两侧分别设置穴位测量点,分别确定两侧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然后根据身体两侧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人体的健康监测。
更进一步的,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佩戴检测单元260和第二佩戴检测单元262;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260和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26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10电连接。
当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260与人体接触时,则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260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佩戴完成信号;当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262与人体接触时,则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262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佩戴完成信号。
所述控制器210接收到所述第一佩戴完成信号和第二佩戴完成信号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和第二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具体的,其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器MCU、第一阻抗测量单元U1、第一穴位测量单元H1、第二阻抗测量单元U2和第二穴位测量单元H2。
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U1一端与控制器MCU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穴位测量单元H1连接,所述第一穴位测量单元H1包括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U1可以采用阻抗测量芯片AD5933进行阻抗测量,AD5933具体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采用测量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1,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一端与MCU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穴位测量单元H1中的任意电极相连接,即任意一个穴位测量电极或任意一个非穴位测量电极,当所述任意一个测量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则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向所述控制器MCU输出一个升压信号,表示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与人体进行了接触,即代表佩戴完成。
同样的,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U2一端与控制器MCU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穴位测量单元H2连接,所述第二穴位测量单元H2包括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U2可以采用阻抗测量芯片AD5933进行阻抗测量,AD5933具体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采用测量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一端与MCU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穴位测量单元H2中的任意电极相连接,即任意一个穴位测量电极或任意一个非穴位测量电极,当所述任意一个测量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则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向所述控制器MCU输出一个升压信号,表示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与人体进行了接触,即代表佩戴完成。
由上可知,由于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需要同时获取人体两侧的有效穴位信号,并将两侧信号进行对比来判断人体健康状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两侧分别增加第一佩戴检测单元和第二佩戴检测单元,只有所述控制器收到第一佩戴完成信号和第二佩戴完成信号时,即两侧都佩戴完成后,才进行两侧穴位信息的监控,避免了由于装置脱落带来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体健康监测系统,如图9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人体健康监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服务器。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与移动终端连接,可以通过蓝牙、有线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发送的人体健康监测指令,并对人体健康进行监测,并将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并将所述分析结果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展示。
所述人体健康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为,用户佩戴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所述装置通过蓝牙或有线方式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在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的控制下,对人体的穴位进行监测。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健康监测APP,并通过所述APP向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发送指令,并接收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发送的监测结果。同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并对所述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和存储。所述服务器可以基于所述人体健康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为用户生成健康日报、周报、年报等数据,方便用户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通过简单易携带的电子设备,可随时随地对人体穴位进行监测,获取人体的监测数据,并通过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人体的健康状态,使用户可以实时、方便的获取自身的身体状态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耳机,采用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具体的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穴位测量单元、阻抗测量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穴位测量点与距离所述非穴位测量点最近的穴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佩戴检测单元;
所述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佩戴检测单元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佩戴完成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检测单元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穴位测量点或所述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一种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穴位测量单元、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第二穴位测量单元、第二阻抗测量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和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一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第二穴位测量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
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与人体穴位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分别与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电连接,设置在远离人体穴位的位置;
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和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穴位的穴位阻抗信息,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测量人体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将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二穴位测量点的穴位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的非穴位阻抗信息从所述多个穴位测量点中确定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并通过所述第二阻抗测量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有效穴位测量点的监测信息进行人体健康监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与距离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最近的第一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与距离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最近的第二非穴位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佩戴检测单元和第二佩戴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佩戴完成信号;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与人体接触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佩戴完成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一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穴位测量点或所述第二非穴位测量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或5-9任意一项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97664.3U CN212630761U (zh) | 2020-07-15 | 2020-07-15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97664.3U CN212630761U (zh) | 2020-07-15 | 2020-07-15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30761U true CN212630761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8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97664.3U Active CN212630761U (zh) | 2020-07-15 | 2020-07-15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30761U (zh) |
-
2020
- 2020-07-15 CN CN202021397664.3U patent/CN2126307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758327B2 (ja) | 心電図の取得を制御するための電子システム | |
US20170100046A1 (en) | Wearable wireless 12-channel electrocardiogram system | |
EP3038523B1 (en) | Contactless electrocardiography | |
US10463302B1 (en) | Leadless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 |
RU164155U1 (ru) | Носимый телеметр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для кардио-респираторного мониторирования | |
WO2013074114A1 (en) | Patient electrod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
US2021032192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vital sign of user | |
CN111135456A (zh) |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穴位手环 | |
Safronov et al. | Mobile ECG monitoring device with bioimpedanc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 |
CN212038606U (zh) | 可穿戴式智能穴位手环 | |
CN105455810A (zh) | 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可测量人体成分的可穿戴脚环 | |
CN209932728U (zh) |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测衣 | |
CN104173041A (zh) |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测系统 | |
CN111743539A (zh)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系统 | |
US20210321886A1 (en) | Portable monitoring apparatus,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system and patient status monitoring method | |
CN212630761U (zh) | 穴位监测装置、人体健康监测装置及耳机 | |
CN207136844U (zh) | 一种动态心电记录仪 | |
CA3132984C (en) | Leadless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 |
US10582868B1 (en) | Leadless ECG monitoring via fusion of DSP and analog signal conditioning techniques | |
US10694966B1 (en) | Leadless ECG monitoring via electrode switching | |
US9486154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physiological signal | |
KR20200095257A (ko) | 패치형 무선 잔뇨량 측정 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잔뇨량 측정 시스템 | |
EP3687393B1 (en) |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hysiological data monitoring of patients | |
US20220313137A1 (en) | A portable ecg device and an ecg system comprising the portable ecg device | |
CN204106001U (zh) | 贴片式生理监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