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1924B -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1924B
CN110901924B CN201910879121.0A CN201910879121A CN110901924B CN 110901924 B CN110901924 B CN 110901924B CN 201910879121 A CN201910879121 A CN 201910879121A CN 110901924 B CN110901924 B CN 110901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cker
payload
aisle
over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91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1924A (zh
Inventor
S·M·杨
D·M·埃格英
D·J·塞尔森
K·S·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Boe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ing Co filed Critical Boe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1090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1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1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1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03Stowage devices for passengers' personal lugg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2011/0046Modular or preassembled units for creating cabin interio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2011/0069Rest berths, beds or the like
    • B64D2011/0076Rest berths, beds or the like for crew members, e.g. for sleeping during f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在一示例中,描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附接到舱顶组件和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的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附接到舱顶组件和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的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在结构上与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且具有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第一储物区域的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在其之间形成过道并且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在结构上与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且具有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第二储物区域的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

Description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并且更具体涉及能够在结构上与储物柜一体并且被安装在飞行器中的模块。
背景技术
某些类型的飞行器(诸如被用于在夜间发生的飞行和/或在持续时间上更长的飞行的那些)常常包括用容纳机组人员的模块。一些这种模块能够被定位在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或下方,并且能够包括走道或移动通过该模块的其他装置。
在这种模块被定位在主座舱区域上方的现有飞行器中,该模块通常被定位乘客使用的主座舱储物柜上方。具体地,该模块通常在飞行器内安被装到支撑结构。能够被插入在其中的储物柜支撑组件也在该模块下被单独安装到支撑结构,使得该模块独立于储物柜支撑组件。该储物柜支撑组件通常还充当用于飞行器内的各种系统(诸如空气系统、照明等)的集成平台。
现有布置中的模块和储物柜支撑组件常常具未被利用或未充分利用的空间。作为另一示例,现有布置是比期望的更重的,并且制造和安装起来都昂贵。例如,因为该模块和储物柜支撑组件通常在飞行器内被安装到同一支撑结构,所以支撑结构通常需要用于这两者物品的空间。此外,必须单独将该模块和储物柜支撑组件安装并固定到同一支撑结构会增加在安装期间花费的时间量,并且会需要过多部件(诸如紧固件)。
发明内容
在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和多个过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并且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并且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托架、第二支撑托架和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并且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横向构件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一端部分和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二端部分。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飞行器,包含机身、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和支撑导轨组件,所述支撑导轨组件被定位在所述机身内,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和多个过道支撑结构,所述过道地板组件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并且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并且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托架、第二支撑托架和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并且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横向构件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一端部分和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二端部分。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平衡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中的载荷并且增强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将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对于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将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将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的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横向构件的第一端部分,并且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所述横向构件的第二端部分。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飞行器,包含机身、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和支撑导轨组件,所述支撑导轨组件被定位在所述机身内,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所述过道地板组件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方法或安装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在另一示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安装在飞行器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提供所述飞行器中的支撑导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包含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导轨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所述飞行器的第二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是基本上平行的且基本上平坦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后壁和第一地板面板,所述钩部分从所述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所述钩部分从所述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包含,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
已经讨论的特征、功能和优势能够在各种示例中独立实现,或可以被结合在其他示例中。示例的进一步的细节将能够参考下列说明与附图见到。
附图说明
通过在结合附图理解时参考本公开的例示示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的理解例示示例和使用的优选的模式、以及它们的进一步的目的和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飞行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飞行器的横截面的前视图,其中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被定位在飞行器的机身中。
图4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分解视图。
图5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7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可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地板组件的乘客服务单元(PSU)支撑组件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容纳PSU的PSU支撑组件的前视图。
图9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沿着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被附接的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沿着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多个过道支撑结构中的一个过道支撑结构的代表性支撑托架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过道支撑结构的另一透视图。
图13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一多个叶片附件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二多个叶片附件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另一透视图。
图15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被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叶片附件的侧视图。
图17图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叶片附件和支撑导轨的透视图以及叶片附件的另一侧视图。
图18描绘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被用来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叶片附件的布置。
图19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叶片附件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平衡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中的载荷并且增强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图20的方法一起使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2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图20的方法的附接功能中的一个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图20的方法一起使用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4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图20的方法一起使用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5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图25的方法的附接功能中的两个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图25的方法的附接功能中的两个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8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图25的方法的一起使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用于执行图25的方法的附接功能中的两个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29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安装在飞行器中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30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图29的方法的附接功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3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图30的方法的附接功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的示例现在将会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示出了公开的示例中的一些而非全部。实际上,若干不同的示例可以被描述,并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文中阐述的示例进行限制。相反,这些示例被描述使得本公开将会是彻底且充分的,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示例内,描述了一种顶置有效载荷模块(overhead payload module)。更具体地,示例系统描述了飞行器内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并且示例方法描述了组装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安装在飞行器中,并且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配置为平衡载荷并增强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描述了将有效载荷结构(其限定了有效载荷区域)与顶置储物柜模块集成在一起的结构。通过示例,这种有效载荷结构和对应区域能够采取包括铺位、桌子和/或其他物品的机组人员休息或乘客休息的形式。作为另一示例,这种有效载荷结构和对应区域可以采取用于行李和/或其他物体的储物区域或机组人员和/或乘客可以坐在其中的可能另一区域(作为主座舱座位的替代选择)的形式。其他有效载荷示例也是可能的。
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涉及具有两侧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每侧具有在结构上集成储物柜模块的相应有效载荷模块。这种结构集成能够引起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是比现有布置更人体工程学的、更不昂贵的、更不重的且更易于组装和安装的。在本文中也描述了其他优点。
所需要的是更强的且更人体工程学的并且在结构上高效的顶置模块,这进而能够降低在制造和安装期间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并且能够提供改善的承载载荷的能力。
为了在结构上增强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并且使得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以期望的方式承载载荷,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括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地板组件以及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各种其他部件的各种过道支撑结构。这些过道支撑结构实际上帮助产生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载荷路径,并且能够帮助增加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承载载荷的能力。进一步地,这些过道支撑结构以及本文中描述的其他部件能够改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例如,储物柜模块包括限定储物柜能够被插入到其内的储物区域的各种壁。这些壁中的一些能够充当被附接到、接触或要不然在结构上增强过道的竖直支撑装置。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也能够以其他方式被配置,以在结构上增强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并且使得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以期望的方式承载载荷。
额外地或替代地,为了当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被安装在飞行器中时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固定到支撑导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括以使得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在安装期间被更容易地固定到支撑导轨的方式被配置的各种“叶片附件”。此外,这些叶片附件能够帮助稳定飞行器内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并且增加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应付载荷的能力。例如,叶片附件能够被布置并且被配置使得,一个或多个叶片附件包括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支撑导轨的球面轴承,并且一个或多个其他叶片附件包括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其他叶片附件附接到支撑导轨的非球面轴承。因为球面轴承具有比非球面轴承更多的移动自由,具有球面轴承的叶片附件能够补偿过多载荷和任何潜在的不对准(misalignment)。因此,具有球面轴承的叶片附件和具有非球面轴承的叶片附件能够以指定期望的载荷路径通过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区域的方式被布置,该区域能够比其他区域更容易地应付这种载荷,由此改善载荷分布。
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这些和其他改进。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示例的目的。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提供其他改进。
现在参考附图,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飞行器100的透视图。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02,机身102能够包括主座舱区域、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以及飞行器100的其他部件和区域。
图2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前视图。如图所示,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包括舱顶组件106、过道地板组件108、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
如图所示,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在舱顶组件106和过道地板组件108的一侧上被附接到舱顶组件106和过道地板组件108,因此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第一侧。进一步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在舱顶组件106和过道地板组件108的相对侧上被附接到舱顶组件106和过道地板组件108,因此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第二侧。此外,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彼此相对的定位在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与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之间形成过道113。这些组件中的任何两个或更多个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或通过其他装置来附接。
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均包括相应的有效载荷模块和相应的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图2中通过大括号来标明。具体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包括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可以限定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可经由飞行器100的主座舱区域(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主座舱区域121)进入。作为一示例,图2示出了被安装在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上的代表性储物柜117。进一步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包括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16可以限定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可经由飞行器100的主座舱区域进入。作为一示例,图2示出了被安装在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中的代表性储物柜117。尽管未在图2中示出,更多储物柜能够被安装在每个顶置储物柜模块中。
如图所示,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在结构上与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集成在一起,并且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在结构上与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集成在一起。
本文中描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各种部件可以在结构上被集成。在一些示例中,在结构上集成意味着有效载荷模块114、118和顶置储物柜模块116、120在安装到飞行器100内之前被附接,使得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能够作为单个部件或单件被安装在飞行器100中。额外地或替代地,在结构上集成意味着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被制造为一个一体部件,并且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被制造为一个一体部件,并且两个部件在安装在飞行器100之前被附接(例如,被螺栓连接)在一起,并且同样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被制造为一个一体部件,并且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被制造为一个一体部件,并且两个部件在安装在飞行器100之前被附接在一起。额外地或替代地,在结构上集成意味着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的至少一个部件作为单个连续部件与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的至少一个部件一体形成,并且同样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6的至少一个部件作为单个连续部件与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的至少一个部件一体形成。通过示例,如将会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有效载荷模块的侧壁可以与顶置储物柜模块的端壁一体地形成。额外地或替代地,在结构上集成意味着形成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的至少一个部件也可以是形成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的部件,并且同样地,形成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的至少一个部件也可以是形成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的部件。例如,有效载荷模块的地板面板也可以充当顶置储物柜模块的舱顶,并且因此有效载荷模块和顶置储物柜模块共享地板面板部件。其他示例也是可能的。
使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能够最小飞行器100中的结构的数量,消除部件的冗余,减少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重量,并且使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制造起来更不昂贵且更高效。进一步地,这种集成能够减少安装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所花费的时间和手动工作,部分地应为一个单个结构–即,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需要被安装在飞行器100内。其他优点也是可能的。
此外,顶置储物柜模块与有效载荷模块的结构集成能够通过使得飞行器100的各种物品能够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集成在一起来进一步增加结构效率。例如,主座舱舱顶、照明、管道、布线和/或其他各种各样的部件能够被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承载。
图3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飞行器100的横截面的前视图,其中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被定位在飞行器100的机身102中。如图所示,飞行器100包括主座舱区域121,并且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在飞行器100中被定位在主座舱区域121上方。更具体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被定位使得舱顶组件106邻近机身102的内表面(例如,面向飞行器100的内部的机身102的表面)被定位。例如,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可以被定位使得它抵靠/接触机身102的内表面,或使得它在相距机身102的内表面的阈值距离(例如25.4毫米)内。舱顶组件106可以被定位使得它与机身102直接相邻,或利用其他材料被定位在舱顶组件106与机身102之间中。进一步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被定位使得过道地板组件108在主座舱区域121正上方或几乎正上方。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以在图3中示出的方式被定位的情况下,被插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内的储物柜能够经由主座舱区域121进入。
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能够在飞行器100内被固定在飞行器100的主座舱区域121上方,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被固定,诸如被固定到支撑导轨组件或其他支撑结构。支撑导轨组件未在图3中示出,但是在以后的图中被更详细地描述。
图4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分解视图。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分解视图以单独部件方式示出了舱顶组件106、过道地板组件108、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应当理解,这些组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被制造使得它们被一体地形成,而非是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单独部件。
图5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的分解视图。如图所示,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包含第一地板面板122、第一后壁124、第一舱顶126、第一对侧壁128、130,其一起形成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的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部分。进一步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包含第一对端壁132、134和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其一起形成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此外,第一对端壁132、134、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和第一地板面板122一起在第一地板面板122下方限定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100的主座舱区域121进入。除了或代替在图5中的部件,取决于所限定的有效载荷区域的类型,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能够包括其他壁或其他结构。例如,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可以包括包围机组人员休息空间的其他壁。
如图所示,第一对侧壁128、130中的一个侧壁128与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一个端壁132一体地形成。并且,第一对侧壁128、130中的另一个侧壁130与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另一个端壁134一体地形成。具有这种类型的一体形成能够诸如通过增强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并且可能地进而过道地板组件108来为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和过道区域提供增加的结构完整性。然而,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侧壁128、130中的侧壁可以独立于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端壁,并且因此当组装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时被独立地附接。
进一步地,如在图5中示出的,第一多个补充托架(包括代表性补充托架137)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136。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136的第一臂和能够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的第二臂。例如,当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时,补充托架的第二臂能够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的下侧。
同样如在图5中图示的,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或更具体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116包括第一中心支撑壁138。第一中心支撑壁138能够在第一对端壁132、134之间的位置处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136,使得第一储物区域被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当被附接时,第一中心支撑壁138能够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对端壁132、134。在示例内,第一中心支撑壁138能够被定位为相距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每一个是基本上等距离的,或可以被定位在不同的位置处。
与上面的讨论一致,第一对端壁132、134并且额外地第一中心支撑壁138能够增加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的结构完整性。例如,这些部件提供具体地在第一储物柜侧壁136被耦接到第一地板面板122和过道地板组件108的角落处同样在结构上增强过道的竖直支撑装置。总的来说,这能够帮助增加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承载载荷的能力。进一步地,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也为过道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撑。
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组装。例如,示例替代性实施方式可以不包括第一中心支撑壁138,或可以在第一对端壁132、134之间包括额外的支撑壁。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的分解视图。如图所示,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包含第二地板面板140、第二后壁142、第二舱顶144、第二对侧壁146、148,其一起形成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的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部分。进一步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包含第二对端壁150、152和第二储物柜侧壁154,其一起形成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此外,第二对端壁150、152、第二储物柜侧壁154和第二地板面板140一起在第二地板面板140下方限定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100的主座舱区域121进入。除了或代替在图6中的部件,取决于所限定的有效载荷区域的类型,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能够包括其他壁或其他结构。例如,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可以包括包围机组人员休息空间的其他壁。
如图所示,第二对侧壁146、148中的一个侧壁146与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一个端壁132一体地形成。并且,第二对侧壁146、148中的另一个侧壁148与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另一个端壁134一体地形成。具有这种类型的一体形成能够诸如通过增强第二储物柜侧壁154并且可能地进而过道地板组件108来为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提供增加的结构完整性。然而,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对侧壁146、148中的侧壁可以独立于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端壁,并且因此当组装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时被独立地附接。
进一步地,如在图6中示出的,第二多个补充托架(包括代表性补充托架155)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154。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154的第一臂和能够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的第二臂。例如,当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时,补充托架的第二臂能够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的下侧。
同样如在图6中图示的,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或更具体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120包括第二中心支撑壁156。第二中心支撑壁156能够在第二对端壁150、152之间的位置处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154,使得第二储物区域被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当被附接时,第二中心支撑壁156能够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储物柜侧壁154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对端壁150、152。在示例内,第二中心支撑壁156能够被定位为相距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每一个是基本上等距离的,或可以被定位在不同的位置处。
与上面的讨论一致,第二对端壁150、152并且额外地第二中心支撑壁156能够增加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的结构完整性。例如,这些部件提供具体地在第二储物柜侧壁154被耦接到第二地板面板140和过道地板组件108的角落处同样在结构上增强过道的竖直支撑装置。总的来说,这能够帮助增加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承载载荷的能力。进一步地,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也为过道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撑。
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组装。例如,示例替代性实施方式可以不包括第二中心支撑壁156,或可以在第二对端壁150、152之间包括额外的支撑壁。
图7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可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过道地板组件108的PSU支撑组件158的透视图。如图所示,PSU支撑组件158能够被附接在过道地板组件108的下侧上。PSU支撑组件158包括两个侧结构160、162和连接两个侧结构160、162的中间结构164。两个侧结构160、162一起限定被配置为接收PSU的槽形空间。PSU能够是在主座舱区域121中的过道上方的包括诸如阅读灯、扬声器、照明标志的各种部件和/或诸如排出规律的空气和/或压力的空调的环境控制系统部件的飞行器100的单元。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容纳PSU 165的PSU支撑组件158的前视图。PSU支撑组件158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为了促进PSU 165到PSU支撑组件158内的集成,两个侧结构160、162中的一个的远端(诸如远端166)能够被配置为耦接到PSU 165的铰链,并且使得PSU 165能够围绕该铰链旋转。进一步地,两个侧结构160、162中的另一个的远端(诸如远端168)能够被配置为接收用于将PSU 165固定到PSU支撑组件158的PSU 165的闩锁。
除了上面描述的端壁和中心支撑壁之外,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能够包括改善过道的强度和增强的额外部件,诸如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由于实际上可以被放置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或类似结构上的高载荷。进一步地,本文中描述的端壁、中心支撑壁和其他部件也能够增加过道的刚度,使得过道结构的共振频率具有与飞行器100的共振频率不同的降低的共振频率。
图9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沿着过道地板组件108的长度被附接的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具体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第二过道支撑结构172和中心过道支撑结构174。如图所示,多个过道支撑结构170、172、174中的每一个包括(i)第一支撑托架,诸如代表性第一支撑托架176,(ii)与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定位的第二支撑托架,诸如代表性第二支撑托架178,以及(iii)被附接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托架之前的横向构件,诸如代表性横向构件180。
如图所示,中心过道支撑结构174被定位为相距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和第二过道支撑结构172是基本上等距离的。然而,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中心过道支撑结构174可以被定位在其他地方。
图10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过道地板组件108和其他部件的多个过道支撑结构170、172、174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的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端壁132,并且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的另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端壁150。进一步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172的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一对端壁132、134中的端壁134,并且第二过道支撑结构172的另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二对端壁150、152中的端壁152。更进一步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174的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一中心支撑壁138,并且中心过道支撑结构174的另一个支撑托架被附接到第二中心支撑壁15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的一个或多个支撑托架也能够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同样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的一个或多个支撑托架也能够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154。这样做可以为过道提供甚至更多的支撑,并且甚至进一步增加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结构完整性和/或承载载荷的能力。替代地,一些或所有支撑托架可以接触储物柜侧壁而不被附接。
图11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的代表性第一支撑托架176的透视图。然而,在图11中示出的支撑托架是多个过道支撑结构170、172、174的相应第一支撑托架中的任一个可以采取的形式。如图所示,第一支撑托架176包括第一臂182,如果位于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所述第一臂182能够被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110(例如,被附接到端壁132、端壁134或第一中心支撑壁138),或如果位于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所述第一臂182能够被附接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112(例如,被附接到端壁150、端壁152或第二中心支撑壁156)。第一支撑托架176还包括能够被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108的第二臂184。
此外,第一支撑托架176包括与第一臂182和第二臂184一体地形成的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186。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186限定当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186时储物柜能够围绕其旋转的轴线。
图12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的另一透视图。除了示出第一支撑托架176的第一臂182、第二臂184和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186之外,图12示出了第二支撑托架178的第一臂188、第二臂190和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192。应当注意,图12中的第二支撑托架178是多个过道支撑结构170、172、174的相应第二支撑托架中的任一个可以采取的形式。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192与第一臂188和第二臂190一体地形成,并且限定当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192时储物柜能够围绕其旋转的轴线。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托架176的第一臂182被示为被附接在端壁132的一侧上。第一臂182的相对侧具有与第一储物柜侧壁136的接合表面。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托架178的第一臂188被示为被附接在端壁150的一侧上。第一臂188的相对侧具有与第二储物柜侧壁154的接合表面。然而,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托架176的第一臂182可以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136,并且第二支撑托架178的第一臂188可以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154。
在图12中还示出了第一过道支撑结构170的横向构件180。具体地,横向构件180具有被附接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与第一支撑托架176之间(即,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与第一支撑托架176的第二臂184之间)的第一端部分194。进一步地,横向构件180具有被附接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与第二支撑托架178之间(即,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与第二支撑托架178的第二臂190之间)的第二端部分19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臂182、188和第二臂184、190的长度可以改变。例如,第二臂184、190可以进一步朝向彼此延伸,由此接触横向构件180的更大表面。
横向构件180连同沿着过道地板组件108的任何其他过道支撑结构的任何其他横向构件一起能够在过道地板组件108下方提供支撑,并且加强和硬化过道。此外,每个过道支撑结构能够充当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载荷路径,以帮助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承载载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的支撑托架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臂可以包括第一地板面板122能够搁在或第一地板面板122可以被附接到的表面(例如,平坦的矩形表面)。同样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的支撑托架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臂可以包括第二地板面板140能够搁在或第二地板面板140可以被附接到的这种表面。
上面描述的支撑结构的布置和附接(即,在图9-图12中示出的过道支撑结构)能够提供各种优点,诸如如上面讨论的改善过道的强度和增强。进一步地,这些结构的支撑托架能够阻止旋转,并且过道的角落(例如,第二储物柜侧壁154被耦接到第二地板面板140和过道地板组件108的地方)处的转动惯量能够被增加。
图13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透视图。具体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沿着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包括第一对叶片附件200、202和第一中心叶片附件204。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更多或更少的叶片附件在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第一对叶片附件200、202在与第一中心叶片附件204的相对侧上,并且与第一中心叶片附件204在空间上分开。
如图所示,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中的每一个具有被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的托架部分(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托架部分222或在图19中示出的托架部分222)。托架部分的第一托架臂(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第一托架臂226或在图19中示出的第一托架臂254)朝向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第一地板面板122的下侧。托架部分的第二托架臂(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第二托架臂228或在图19中示出的第二托架臂256)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托架臂,并且被附接到第一后壁124的外表面。
为了局部地加强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中的每一个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之间的附接,一个或多个可选金属板材206(诸如铝板)可以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上在每个这种叶片附件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位置处被附接在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中的每一个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之间。在金属板材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上被附接到第一地板面板122和第一后壁124中的一个或两个之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可以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额外地或替代地,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上被附接到与将会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接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图14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包括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透视图。具体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沿着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包括第二对叶片附件208、210和第二中心叶片附件212。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更多或更少的叶片附件在第一有效载荷组件位于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那侧上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第二对叶片附件208、210在与第二中心叶片附件212的相对侧上,并且与第二中心叶片附件212在空间上分开。
如图所示,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中的每一个具有被附接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118的托架部分(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托架部分222或在图19中示出的托架部分222)。托架部分的第一托架臂(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第一托架臂226或在图19中示出的第一托架臂254)朝向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第二地板面板140的下侧。托架部分的第二托架臂(例如,在图16中示出的第二托架臂228或在图19中示出的第二托架臂256)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托架臂,并且被附接到第二后壁142的外表面。
为了局部地加强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中的每一个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之间的附接,一个或多个可选金属板材206可以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外部(和/或内部)上在每个这种叶片附件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位置处被附接在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中的每一个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之间,诸如在上面关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描述的。
尽管未在图13和图14中明确示出,但是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可以与彼此基本上对齐。例如,叶片附件200可以与叶片附件208直接相对,使得它们被对齐(例如,使得其相应的第一臂行进通过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同一轴线落下)。叶片附件202和叶片附件210可以相对于彼此被类似地布置,并且叶片附件204和叶片附件212也可以相对于彼此被类似地布置。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可以不与彼此基本上对齐。
上面描述的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被配置用于附接到飞行器100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附接到飞行器100内的支撑导轨组件。
同样如在图14中示出的,多个储物柜117被安装在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中。
图15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被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214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透视图。支撑导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导轨216和第二支撑导轨218。第一多个叶片附件200、202、204被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216。尽管未在图15中示出,但是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被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218。
图16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叶片附件220的侧视图。在图16中示出的叶片附件220是本文中描述的叶片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采取的形式的代表性示例。
叶片附件220包括托架部分222和钩部分224。托架部分222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被配置有第一托架臂226,所述第一托架臂226可附接到地板面板中的一个,并且当被附接时,所述第一托架臂226将会朝向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托架部分还包括第二托架臂228,其可附接到后壁中的一个。第一托架臂226和第二托架臂228被示为与彼此基本上垂直。进一步地,当被附接时,第二托架臂228可以基本上平行于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横向轴线。
钩部分224从第二托架臂228突出。钩部分224的远端230包括轴承232。如图所示,远端230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托架臂228。当叶片附件220被附接到支撑导轨中的一个时,钩部分224的远端23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插入到支撑导轨中的开口内。紧固件然后能够在被固定在适当位置中之前被插入通过支撑导轨的一侧中的孔、通过轴承232并且通过支撑导轨的另一侧中的孔。在示例内,螺栓和垫圈可以被用来将叶片附件220紧固到支撑导轨。紧固件的其他示例也是可能的。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其他托架部分和/或钩部分几何形状是可能的。
上面描述的叶片附件220的设计能够改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被安装在飞行器100中的方式。例如,如将会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叶片附件220的钩部分224能够被直接提升到支撑导轨组件214的相应导轨的下侧内,并且然后被固定。
图17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叶片附件220和支撑导轨234的透视图以及叶片附件220的另一侧视图。具体地,叶片附件220的透视图描绘了叶片附件220的钩部分224将会如何被固定到支撑导轨234。并且,叶片附件220的侧视图描绘了当它被固定到支撑导轨234时的叶片附件220。在图17中示出的支撑导轨234可以是第一支撑导轨216或第二支撑导轨218的一部分。
此外,如图所示,第一托架臂226包括两个突出耳状物236、238,并且第二托架臂228包括四个突出耳状物240、242、244、246。每个这种耳状物包括被配置用于接收紧固件的孔。当被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时,紧固件能够被插入通过该孔。用于将叶片附件220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其他装置也是可能的。
进一步地,如在侧视图中示出的,叶片附件220的远端已经被插入通过支撑导轨234的下侧中的开口248,并且紧固件250已经被用来将叶片附件220附接到支撑导轨234。
图18描绘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被用来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214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叶片附件的布置。以示例的方式,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每个叶片附件可以具有任何类型的轴承,诸如球面轴承或非球面固定轴承。然而,可以存在叶片附件确实具有和没有某些类型的轴承的某些优点。关于图18描述了一个这种示例,其示出了相对于彼此的各种叶片附件。
如在图18中示出的,第一中心叶片附件204的轴承是非球面固定轴承,但是第二中心叶片附件212、第一对叶片附件200、202和第二对叶片附件208、210的轴承都是球面轴承。因此,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能够在第二多个叶片附件208、210、212的那侧上比第一支撑导轨216更刚性地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218。换言之,一侧(即,具有非球面固定轴承的那侧)具有所谓的固定轴承布置,并且另一侧(即,都具有球面轴承的那侧)具有所谓的浮动轴承布置。“浮动”侧因此能够具有更多的移动自由,以帮助补偿过多的载荷和潜在的不对准(并且还可能任何潜在的热膨胀或收缩)。此外,这能够允许载荷以合适的方式被引导到支撑导轨组件214内。这还能够帮助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和支撑导轨组件214的组合分别载荷。其他优点也是可能的。此外,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或结合本文中讨论的示例,固定轴承布置侧上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叶片附件也具有非球面轴承。球面/非球面轴承的其他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代替非球面固定轴承,轴衬可以被采用。额外地或替代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212可以是非球面固定轴承(或轴衬)。
图19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叶片附件的透视图。本文中描述的叶片附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以采取在图19中示出的形式。然而,为了示例的目的,图19示出了被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的叶片附件。
如图所示,叶片附件包括被附接到第一或第二有效载荷模块中的一个的外部的托架部分252(其包括托架臂254和256)。为了示例的目的,图19将有效载荷模块标记为第一有效载荷模块114。类似于叶片附件220,图19中的叶片附件的托架部分252包括(i)第一托架臂254,其朝向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第一地板面板122,以及(ii)第二托架臂256,其被附接第一后壁124。进一步地,叶片附件包括连接部分258,其沿与第一托架臂254延伸的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延伸远离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的中心纵向平面。连接部分258的远端能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多个紧固件的多个孔(未示出)。
此外,叶片附件包括钩部分260。钩部分260包括轴衬端262,其经由多个紧固件被可调地附接到连接部分258。具体地,轴衬端包括多个偏心轴衬,其被配置为接收多个紧固件(例如,螺栓)。偏心轴衬中的每一个能够使其钻孔偏离中心,使得当轴衬被旋转时,孔沿两个方向改变位置。
多个紧固件、连接部分258的多个孔和多个偏心轴衬位于的区域被表示为区域264。尽管示出了每个中的三个,但是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存在被用来钩部分260附接到连接部分258的更多或更少的孔、紧固件和轴衬。最后,钩部分260包括远端266,其包括轴承268。类似于上面描述的其他叶片附件,远端266能够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支撑导轨组件214的开口,并且经由紧固件被附接。
充当突出部的钩部分260不是叶片附件的主要部分(例如,托架部分252和连接部分258),并且多个偏心轴衬能够被旋转以在附近移动突出部。当被如此配置时,更多的可调性建立到叶片附件内。更具体地,在可能存在轴承268与图19的叶片附件被固定到的支撑导轨中的孔的潜在不对准的情况下,偏心轴衬能够充当容差支持。例如,如果轴承268不与支撑导轨中的孔对齐,由偏心轴衬提供的移动能够允许钩部分260并且因此轴承268被带到与孔对齐。
现在将会描述各种方法。首先,图20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平衡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中的载荷并且增强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的示例方法300的流程图。图21-图24然后包括与方法300相关联的功能。
接下来,图25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图26-图28然后包括与方法400相关联的功能。
最后,图29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安装在飞行器中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图30-图31然后包括与方法500相关联的功能。
方法300、方法400和方法500呈现了可以与在图1中示出的飞行器100或与飞行器100的部件(诸如上面描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104)一起使用的方法的示例。进一步地,装置或系统(诸如被用于制造飞行器或其部件的装置)可以被用来或被配置为执行在图20、图25和图29中呈现的功能。在其他示例中,装置和/或系统的部件可以被配置为适合于、能够或适于诸如当以特定方式被操作时执行功能。
方法300可以包括如通过方框302-306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功能或动作。方法400可以包括如通过方框402-408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功能或动作。并且,方法500可以包括如通过方框502-504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示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功能或动作。尽管方框以次序的顺序被图示,但是这些方框也可以被并行地和/或以与本文中描述的那些不同的顺序被执行。而且,各种方框可以被组合成更少的方框,被分成额外的方框,和/或基于期望的实施方式被移除。
现在参考图20的方法300,在方框302处,方法300包括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一地板面板。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还能够包括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能够包括第一对端壁,其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进一步地,第一对端壁、第一储物柜侧壁和第一地板面板能够限定第一储物区域。
在方框304处,方法300包括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能够与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在其之间形成过道。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二地板面板。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还能够包括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能够包括第二对端壁,其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第二对端壁、第二储物柜侧壁和第二地板面板能够限定第二储物区域。
在方框306处,方法300包括在沿着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将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将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包含,对于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将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将与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的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在过道地板组件与第一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横向构件的第一端部分,并且在过道地板组件与第二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横向构件的第二端部分。
图2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方法300一起使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308处,功能包括将第一中心支撑壁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第一中心支撑壁能够在第一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以将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对端壁。在方框310处,功能包括将第二中心支撑壁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第二中心支撑壁能够在第二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以将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对端壁。
图22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306中的附接(具体地鉴于在方框308和310中示出的附接)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312处,功能包括将第一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在方框314处,功能包括将第二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在方框316处,功能包括将中心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第二中心支撑壁。
图23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方法300一起使用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318处,功能涉及用于附接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的方法。具体地,在方框318处,功能包括将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在方框320处,功能涉及用于附接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的方法。具体地,在方框320处,功能包括将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
图24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方法300一起使用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322处,功能包括将乘客服务单元(PSU)支撑组件附接到过道地板组件。PSU支撑组件包含两个侧结构和连接两个侧结构的中间结构。两个侧结构和中间结构限定被配置为接收PSU的槽形空间。两个侧结构中的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耦接到PSU的铰链,并且使得PSU能够围绕铰链旋转。两个侧结构中的另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能够被配置为接收用于将PSU固定到PSU支撑组件的PSU的闩锁。
现在参考图25的方法400,在方框402处,方法400包括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还能够包括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
在方框404处,方法400包括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能够与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在其之间形成过道。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还能够包括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
在方框406处,方法400包括沿着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第一后壁和第一地板面板。
在方框408处,方法400包括沿着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被配置用于附接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飞行器内的支撑导轨组件。
图2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06中示出的附接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10处,功能涉及用于附接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方法。具体地,在方框410处,功能包括(i)将叶片附件的第一托架臂附接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ii)将叶片附件的第二托架臂附接到第一后壁。
此外,图2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08中示出的附接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12处,功能涉及用于附接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方法。具体地,在方框412处,功能包括(i)将叶片附件的第一托架臂附接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ii)将叶片附件的第二托架臂附接到第二后壁。钩部分能够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第二托架臂突出,并且钩部分的远端能够包括轴承,并且能够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支撑导轨组件的开口内,并且利用插入通过支撑导轨组件和轴承的紧固件被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
图2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06中示出的附接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14处,功能包括将第一中心叶片附件和与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一对叶片附件附接在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
此外,图2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12中示出的附接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16处,功能包括将第二中心叶片附件和与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二对叶片附件附接在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轴承能够是非球面固定轴承,并且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第一对叶片附件和第二对叶片附件的轴承能够是球面轴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些功能可以在方框406和408处的功能被执行之前被执行。图28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与图25的方法一起使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在沿着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第一后壁和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沿着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之前,功能包括将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附接到第一后壁、第一地板面板、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上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如在方框418中示出的。
此外,图28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06中示出的附接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20处,功能包括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
进一步地,图28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408中示出的附接的另一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422处,功能包括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
现在参考图29的方法500,在方框502处,方法500包括提供飞行器中的支撑导轨组件。支撑导轨组件能够包括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第一支撑导轨被定位在飞行器的第一侧上,第二支撑导轨被定位在与第一侧相对的飞行器的第二侧上。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能够是基本上平行的且基本上平坦的。
在方框504处,方法500包括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被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第一支撑导轨与第二支撑导轨之间。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能够包括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一多个叶片附件,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第一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能够包括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托架部分被附接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后壁和第一地板面板,钩部分从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能够包括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第二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能够包括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托架部分被附接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钩部分从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第一支撑导轨与第二支撑导轨之间能够包含,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
图30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504中示出的附接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图29示出了用于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的示例方法、以及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任一情况下,对于第一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相应钩部分被插入到相应支撑导轨中的相应开口内。对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例如,相应钩部分被插入到第一支撑导轨中的第一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并且对于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相应钩部分被插入到第二支撑导轨中的第二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
对于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例如,在方框506处,功能包括将钩部分插入到第一支撑导轨中的第一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以及经由紧固件将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紧固件能够被插入通过第一支撑导轨和钩部分的远端处的轴承。对于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在方框508处,功能包括将钩部分插入到第二支撑导轨中的第二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以及经由紧固件将钩部分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紧固件能够被插入通过第二支撑导轨和钩部分的远端处的轴承。
图3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506中示出的附接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图31示出了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510处,功能包括(i)经由被插入通过第一支撑导轨和非球面固定轴承的紧固件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ii)经由被插入通过第一支撑导轨和球面轴承的紧固件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第一对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一支撑导轨。非球面固定轴承能够在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钩部分的远端处。球面轴承能够在第一对叶片附件的钩部分的远端处。第一对叶片附件能够在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
图31还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执行如在方框508中示出的附接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图31示出了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框512处,功能包括经由被插入通过第二支撑导轨和球面轴承的紧固件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第二支撑导轨。球面轴承能够在钩部分的远端处。
通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和“大约”,意味着列举的特性、参数或值不一定被精确地实现,但是偏差或变化(包括例如公差、测量误差、测量准确性限制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已知的其他因素)可以以不排除特性旨在提供的效果的量发生。
进一步地,本公开包含根据以下条款的示例:
条款1.一种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以及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以及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其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托架、第二支撑托架和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并且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横向构件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一端部分和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二端部分。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
条款3.根据条款2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过道支撑结构、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和中心过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
条款4.根据条款3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定位为相距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基本上等距离。
条款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多个补充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多个补充托架,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条款6.根据条款1-5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对侧壁,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对侧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一对侧壁一体地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对端壁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二对侧壁一体地形成。
条款7.根据条款1-6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和所述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中的每个储物柜枢转附件限定当所述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储物柜枢转附件时储物柜围绕其旋转的轴线。
条款8.一种飞行器,包含:机身;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其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以及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以及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其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支撑托架、第二支撑托架和横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并且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所述横向构件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一端部分和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二端部分;以及支撑导轨组件,其被定位在所述机身内,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第一过道支撑结构、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和中心过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
条款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定位为相距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基本上等距离。
条款12.根据条款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多个补充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多个补充托架,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条款13.根据条款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对侧壁,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对侧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一对侧壁一体地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对端壁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二对侧壁一体地形成。
条款14.根据条款8-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和所述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中的每个储物柜枢转附件限定当所述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储物柜枢转附件时储物柜围绕其旋转的轴线。
条款15.根据条款8-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进一步包含乘客服务单元(PSU)支撑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其中所述PSU支撑组件包含两个侧结构和连接所述两个侧结构的中间结构,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和所述中间结构限定被配置为接收PSU的槽形空间,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PSU的铰链,并且使得所述PSU能够围绕所述铰链旋转,并且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另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接收用于将所述PSU固定到所述PSU支撑组件的所述PSU的闩锁。
条款16.一种用于平衡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中的载荷并且增强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并且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将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对于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将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将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的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横向构件的第一端部分,并且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所述横向构件的第二端部分。
条款17.根据条款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将第一中心支撑壁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以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以及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将第二中心支撑壁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以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
条款18.根据条款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所述长度的所述多个不同位置处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将第一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将第二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以及将中心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
条款19.根据条款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对于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对于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
条款20.根据条款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将乘客服务单元(PSU)支撑组件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其中所述PSU支撑组件包含两个侧结构和连接所述两个侧结构的中间结构,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和所述中间结构限定被配置为接收PSU的槽形空间,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耦接到所述PSU的铰链,并且使得所述PSU能够围绕所述铰链旋转,并且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另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接收用于将所述PSU固定到所述PSU支撑组件的所述PSU的闩锁。
条款21.一种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以及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中的一个的外部,并且包含(i)朝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中的一个的第一托架臂和(ii)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二后壁中的一个的第二托架臂,所述钩部分从所述第二托架臂突出,其中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包括轴承,并且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的开口内,并且利用插入通过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和所述轴承的紧固件被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23.根据条款22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包含三个叶片附件,其包括第一中心叶片附件和在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一对叶片附件,其中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包含三个叶片附件,其包括第二中心叶片附件和在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二对叶片附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非球面固定轴承,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所述第一对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对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球面轴承。
条款24.根据条款22或23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钩部分的所述远端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托架臂和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横向轴线。
条款25.根据条款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托架臂包括两个突出耳状物,并且所述第二托架臂包括四个突出耳状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托架臂的所述两个突出耳状物和所述第二托架臂的所述四个突出耳状物中的每个突出耳状物包括被配置用于当所述叶片附件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时接收紧固件的孔。
条款26.根据条款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连接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中的一个的外部,并且包含(i)第一托架臂,其朝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中的一个,以及(ii)第二托架臂,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二后壁中的一个,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二托架臂突出,延伸远离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中心纵向平面,并且具有被配置为接收多个紧固件的多个孔,所述钩部分包含(i)轴衬端,其经由所述多个紧固件被附接到所述连接部分,其中所述轴衬端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的所述多个紧固件的多个偏心轴衬,以及(ii)远端,其包括轴承,其中所述远端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的开口内,并且利用插入通过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和所述轴承的紧固件被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27.根据条款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其被附接在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之间。
条款28.根据条款21-2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与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基本上对齐。
条款29.一种飞行器,包含:机身;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舱顶组件,过道地板组件,其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以及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以及支撑导轨组件,其被定位在所述机身内,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30.根据条款29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中的一个的外部,并且包含(i)朝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中心纵向平面延伸并且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中的一个的第一托架臂和(ii)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二后壁中的一个的第二托架臂,所述钩部分从所述第二托架臂突出,其中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包括轴承,并且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的开口内,并且利用插入通过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和所述轴承的紧固件被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31.根据条款30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包含三个叶片附件,其包括第一中心叶片附件和在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一对叶片附件,其中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包含三个叶片附件,其包括第二中心叶片附件和在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二对叶片附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球面轴承,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所述第一对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对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球面轴承。
条款32.根据条款30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钩部分的所述远端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托架臂和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横向轴线。
条款33.根据条款30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托架臂包括两个突出耳状物,并且所述第二托架臂包括四个突出耳状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托架臂的所述两个突出耳状物和所述第二托架臂的所述四个突出耳状物中的每个突出耳状物包括被配置用于当所述叶片附件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时接收紧固件的孔。
条款34.根据条款29-33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其被附接在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叶片附件与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之间。
条款35.一种用于组装飞行器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舱顶组件和(ii)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地板面板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将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和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二地板面板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将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被配置用于附接到所述飞行器的支撑导轨组件,以便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飞行器内的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36.根据条款35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包含,对于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i)将所述叶片附件的第一托架臂附接到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ii)将所述叶片附件的第二托架臂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其中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包含,对于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i)将所述叶片附件的第一托架臂附接到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并且(ii)将所述叶片附件的第二托架臂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其中钩部分从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托架臂突出,并且其中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包括轴承,并且被配置为被插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的开口内,并且利用插入通过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和所述轴承的紧固件被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
条款37.根据条款36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包含,将第一中心叶片附件和与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一对叶片附件附接在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其中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包含,将第二中心叶片附件和与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的第二对叶片附件附接在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非球面固定轴承,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中心叶片附件、所述第一对叶片附件和所述第二对叶片附件的所述轴承是球面轴承。
条款38.根据条款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并且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之前,将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地板面板、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上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其中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一后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包含,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并且其中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外部的所述长度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第二后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包含,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附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金属板材。
条款39.一种用于将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安装在飞行器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提供所述飞行器中的支撑导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包含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被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导轨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所述飞行器的第二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是基本上平行的且基本上平坦的;以及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其中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和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其中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后壁和第一地板面板,所述钩部分从所述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和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沿着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外部的长度被附接,其中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的每个叶片附件包含托架部分和钩部分,所述托架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后壁和第二地板面板,所述钩部分从所述托架部分突出并且可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并且其中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附接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以将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定位在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包含,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
条款40.根据条款3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包含,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中的第一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并且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处的轴承的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其中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包含,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中的第二多个开口中的相应开口内,并且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处的轴承的紧固件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
条款41.根据条款40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钩部分的所述远端处的所述轴承的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包含,(i)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处的非球面固定轴承的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并且(ii)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一对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的远端处的球面轴承的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多个叶片附件中的第一对叶片附件的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其中所述第一对叶片附件在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的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一中心叶片附件空间地分开,并且其中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钩部分的所述远端处的所述轴承的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包含,经由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和所述钩部分的所述远端处的球面轴承的紧固件将所述第二多个叶片附件中的每个叶片附件的所述钩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二支撑导轨。
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一个或多个)装置和(一个或多个)方法的不同的示例包括各种部件、特征和功能。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一个或多个)装置和(一个或多个)方法的各个实例可以包括任何组合或任何子组合中的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一个或多个)装置和(一个或多个)方法的其他示例中的任一个的部件、特征和功能中的任一个,并且所有这类可能性旨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
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呈现不同有利布置的描述,并且不旨在以公开的形式详尽或限制该示例。许多修改和变形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另外,不同有利示例可以提供与其他有利示例相比不同的优势。挑选和描述选择的一个示例或更多个示例以便最好地解释该示例的原理,实际应用,以及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各种示例的公开,其中各种示例具有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
舱顶组件;
过道地板组件;
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包含:
第一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一地板面板,以及
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一储物区域,所述第一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对端壁,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一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一储物区域,以及
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其被附接到所述舱顶组件和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相对地被定位以在其之间形成过道,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包含:
第二有效载荷模块,其包含第二地板面板,以及
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其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集成在一起,并且具有第二储物区域,所述第二储物区域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并且可经由所述飞行器的所述主座舱区域进入,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包含被附接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二对端壁,其中所述第二对端壁、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和所述第二地板面板限定所述第二储物区域;以及
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其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中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
第一支撑托架,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第二支撑托架,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并且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以及
横向构件,其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一端部分,并且具有被附接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第二端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可选地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
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
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以及
中心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其中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定位为相距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基本上等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多个补充托架,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多个补充托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对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对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一对侧壁一体地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对端壁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二对侧壁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和所述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中的每个储物柜枢转附件限定轴线,当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储物柜枢转附件时所述储物柜围绕所述轴线旋转。
6.一种飞行器,包含:
机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以及
支撑导轨组件,其被定位在所述机身内,并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顶置储物柜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中心支撑壁,其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其中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包含:
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
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以及
中心过道支撑结构,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中心过道支撑结构被定位为相距所述第一过道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过道支撑结构基本上等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多个补充托架,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多个补充托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具有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的第一臂和被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第二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对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二对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对端壁与所述第一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一对侧壁一体地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对端壁与所述第二有效载荷模块的所述第二对侧壁一体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包括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托架包括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一体地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储物柜枢转附件和所述第二储物柜枢转附件中的每个储物柜枢转附件限定轴线,当储物柜被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储物柜枢转附件时所述储物柜围绕所述轴线旋转。
12.一种用于平衡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中的载荷并且增强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过道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将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一侧;
将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附接到(i)所述舱顶组件和(ii)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形成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的第二侧
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长度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其中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对于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中的每个过道支撑结构:
将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一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
将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相对地被定位的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二有效载荷组件,并且将所述第二支撑托架的所述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
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所述横向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分,并且在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附接所述横向构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
在所述第一对端壁之间将第一中心支撑壁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以将所述第一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对端壁;以及
在所述第二对端壁之间将第二中心支撑壁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以将所述第二储物区域分成均被配置为接收储物柜的两个储物区域,使得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对端壁,其中在沿着所述过道地板组件的所述长度的所述多个不同位置处将所述多个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顶置有效载荷模块包含:
将第一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一端壁,
将第二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和所述第二对端壁中的第二端壁,以及
将中心过道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第一中心支撑壁和所述第二中心支撑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
对于第一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一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以及
对于第二多个补充托架中的每个补充托架,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一臂附接到所述第二储物柜侧壁,并且将所述补充托架的第二臂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
将乘客服务单元即PSU支撑组件附接到所述过道地板组件,
其中所述PSU支撑组件包含两个侧结构和连接所述两个侧结构的中间结构,
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和所述中间结构限定被配置为接收PSU的槽形空间,
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联接到所述PSU的铰链,并且使得所述PSU能够围绕所述铰链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侧结构中的另一个侧结构的远端被配置为接收用于将所述PSU固定到所述PSU支撑组件的所述PSU的闩锁。
CN201910879121.0A 2018-09-18 2019-09-18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Active CN110901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34,685 2018-09-18
US16/134,685 US10850845B2 (en) 2018-09-18 2018-09-18 Overhead payload module with integrated stowbi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1924A CN110901924A (zh) 2020-03-24
CN110901924B true CN110901924B (zh) 2024-02-13

Family

ID=6799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9121.0A Active CN110901924B (zh) 2018-09-18 2019-09-18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0845B2 (zh)
EP (1) EP3626616B1 (zh)
JP (1) JP7290522B2 (zh)
CN (1) CN110901924B (zh)
CA (1) CA30556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67117B2 (en) * 2021-01-06 2023-09-26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Room for aircraft cabi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1964A2 (en) * 1997-09-10 1999-03-17 The Boeing Company Aircraft overhead rest areas
DE102007009280A1 (de) * 2007-02-26 2008-08-28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Modul zum Aufenthalt von Besatzungsmitgliedern mit vollständig integriertem Gepäckablagefach-Stauraum
DE102008016418A1 (de) * 2008-03-31 2009-10-01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Entkopplungstechnik des Stairhouses zum Overhead Compartment
CN104271444A (zh) * 2012-05-14 2015-01-07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模块化舱顶行李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2668A (en) 1997-02-27 1998-12-01 Hexcel Corporation Quick fit overhead stowage compartment
DE69923925T2 (de) 1998-12-14 2006-02-23 The Boeing Co., Seattle Unterkunftseinheiten im oberen Bereich der Flugzeugkabine
US6536710B1 (en) * 2002-02-06 2003-03-25 The Boeing Company Overhead lattice support structure
US6848654B1 (en) * 2004-01-09 2005-02-01 The Boeing Company Modular offset aisle overhead crew rest
US7270297B2 (en) 2004-01-30 2007-09-18 The Boeing Company Hoist for aircraft cabin construction
US6883753B1 (en) * 2004-03-25 2005-04-26 The Boeing Company Overhead bin and monument attachment support system
US7232095B2 (en) 2004-09-08 2007-06-19 The Boeing Company Overhead rest assembly
DE102005048709A1 (de) * 2005-10-12 2007-04-26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ertikal beweglicher Gang für Ruheräume im Deckenbereich
US7717371B2 (en) * 2006-01-25 2010-05-18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Resting deck in an aircraft with resting cabins
EP2125514B1 (en) 2007-02-26 2013-12-11 Airbus Operations GmbH Module for accommodation of crew members having a stowage bin usable from inside the module
DE102009041581B4 (de) 2009-09-15 2011-09-29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Abgrenzung eines Crew-Ruhebereichs und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US10314285B1 (en) 2012-03-20 2019-06-11 The Boeing Company Platform and guide panel for aircraft cabin egress
US9308995B2 (en) 2012-08-24 2016-04-12 Greenpoint Technologies, Inc. Overhead space utilization device
WO2014127161A1 (en) * 2013-02-12 2014-08-21 C&D Zodiac, Inc. Pivot bin assembly
US9856022B2 (en) 2013-09-30 2018-01-02 The Boeing Company Stowage bin systems
US9708065B2 (en) 2015-04-07 2017-07-18 The Boeing Company Crown cabin configuration for an aircraft
US10351243B2 (en) 2016-06-10 2019-07-16 The Boeing Company Aircraft overhead stowage bins
US11235852B2 (en) * 2018-09-10 2022-02-01 B/E Aerospace, Inc. Bidirectional hatch for passenger rest compartment
US10807716B2 (en) * 2018-09-18 2020-10-20 The Boeing Company Overhead payload module with integrated stowbi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1964A2 (en) * 1997-09-10 1999-03-17 The Boeing Company Aircraft overhead rest areas
DE102007009280A1 (de) * 2007-02-26 2008-08-28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Modul zum Aufenthalt von Besatzungsmitgliedern mit vollständig integriertem Gepäckablagefach-Stauraum
DE102008016418A1 (de) * 2008-03-31 2009-10-01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Entkopplungstechnik des Stairhouses zum Overhead Compartment
CN104271444A (zh) * 2012-05-14 2015-01-07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模块化舱顶行李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0522B2 (ja) 2023-06-13
CA3055646C (en) 2023-08-01
US20200086991A1 (en) 2020-03-19
JP2020075698A (ja) 2020-05-21
CN110901924A (zh) 2020-03-24
US20210039788A1 (en) 2021-02-11
US11383841B2 (en) 2022-07-12
US10850845B2 (en) 2020-12-01
CA3055646A1 (en) 2020-03-18
EP3626616B1 (en) 2021-06-23
EP3626616A1 (en) 202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1861B2 (en) Overhead payload module with integrated stowbins
JP6421225B2 (ja) 乗客席のための基部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
RU2414389C2 (ru) Модуль для воздушного судн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CN106364677B (zh) 飞行器立体空间集成型附接装置
US20180016010A1 (en) Large self-carrying monument assembly for an aircraft and an aircraft having such a monument assembly
US8733701B2 (en) Attach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econdary door
US20100200696A1 (en) Quick-change fasten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element to a fastening structure
US8939402B2 (en) Low profile cargo handling system
US8087612B2 (en) Aircraft seat supporting structure
US7195201B2 (en) Adaptable payload enabling architecture
US8100360B2 (en) Light rail system for powered introduction of large loads in a structure
CN110901924B (zh) 具有集成的储物柜的顶置有效载荷模块
US11465747B2 (en) Overhead support platform system for a vehicle
RU2445231C2 (ru) Кабина экипажа и аэроплан,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ую кабину экипажа
US20210179273A1 (en) Carrier device, seating area divider and vehicle cabin
EP4344996A1 (en) Floor arrangement in an aircraft
CN112885188B (zh) 一种应用于飞行模拟器的上平台
US2024014061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upling a strut to a wing of an airc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