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10所示,特别如图3所示,一种增压泵集成式净水机,其包括集成本体10、若干滤芯20以及增压泵30。
如图4所示,其中,该集成本体10中设置有净水水路11,该净水水路11具有水路入口以及水路出口。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净水水路11横向设置在该集成本体10顶部。
外部水源由该水路入口流入,经过净化后由该水路出口流出,得到净化水供人们饮用或者使用,该外部水源可以为自来水或者其他水源。
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同时可拆卸的装配在该集成本体10上。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多种可拆卸结构都能够支持本发明的可拆卸装配的方式,比如,通过螺纹结构将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整体螺合在该集成本体10下方,还比如,通过插卡结构将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整体活动卡接在该集成本体10下方,又比如,通过卡板、卡头、卡扣的结构将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整体活动卡接在该集成本体10下方。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集成本体10上可以设置显示屏、触控显示屏、控制开关、电源开关等,以方便使用者控制净水机。
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同时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
工作的时候,该增压泵30用以为该外部水源增压,若干该滤芯20用以对该外部水源进行过滤。
该净水水路11的流路中设置有滤芯接驳口12以及增压泵接驳口13,其中,每一个该滤芯20都通过该滤芯接驳口12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使每一个该滤芯20的过滤流路都与该净水水路11相连通。
工作的时候,该外部水源从该滤芯接驳口12一侧流入到该滤芯20的过滤流路中进行对水过滤的动作,而后,通过该滤芯接驳口12的另外一侧回流到该净水水路11中。
该增压泵30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使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与该净水水路11相连通。
工作的时候,该外部水源从该增压泵接驳口13一侧流入到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中进行对水增压的动作,而后,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另外一侧回流到该净水水路11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同时将若干该滤芯20以及若干该增压泵30同时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滤芯接驳口12具有滤芯进水口121以及滤芯出水口122。
与该滤芯接驳口12相对应,在该滤芯20上设置有滤芯入水口123以及滤芯出水口124,该滤芯入水口123以及该滤芯出水口124分别与该过滤流路相连通。
该滤芯入水口123与该滤芯进水口121直接接驳连通,该滤芯出水口124与该滤芯出水口122直接接驳连通。
该增压泵接驳口13具有泵体进水口131以及泵体出水口132。
与该增压泵接驳口13相对应,在该增压泵30上设置有泵体入水口133以及泵体出水口134,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与该增压流路相连通。
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滤芯接驳口12与该增压泵接驳口13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滤芯入水口123、滤芯出水口124与泵体入水口133、泵体出水口134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
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的顶部同时可拆卸的连接在该集成本体10中,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相互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净水机为反渗透净水机。
本发明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将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同时集成装配在该集成本体10上以达到简化、缩短水流流路,减小净水机整体体积的作用,第二个特点在于,通过该滤芯入水口123与该滤芯进水口121、该滤芯出水口124与该滤芯出水口122、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同时直接接驳连通的方式使水路长度降低到最短,完全不需要接驳水管,使净水机的内部水路长度降低到最短,使净水机的整体尺寸、体积降低到最小,从而大大降低净水机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位置。
另外,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是可拆卸的连接在该集成本体10上的,能够大大简化后续更换零部件的步骤,使用户能够自己更换滤芯以及增压泵,从而大大降低整机的维修成本。
本发明的该增压泵30为反渗透净水机所适用的隔膜泵。
如图5、6所示,该增压泵30包括直连式泵头盖40以及增压泵本体50,该直连式泵头盖40连接在该增压泵本体50上。
如图5、6所示,该增压泵本体50包括一马达;一马达前盖,其中央嵌固有一轴承,并由马达的出力轴穿置,于外周缘凸设有一圈上凸圆环,且在该上凸圆环中设有数个固定穿孔;一倾斜偏心凸轮,其中央贯穿有一轴孔,并套固于马达的出力轴上;一摆轮座,其底部中央嵌固有一摆轮轴承,并套设在倾斜偏心凸轮上,于座体的顶面等距间隔排列凸设有数个摆轮,每一摆轮的水平顶面凹设有一螺纹孔,并在该螺纹孔的外围再凹设有一圈定位凹环槽,且其水平顶面与垂直侧边面相交接处设具成倒圆角;一泵头座,是套盖于马达前盖的上凸圆环上,其顶面穿设有数个等距间隔且大于摆轮座中数个摆轮外径的作动穿孔,其底面向下设有一圈下凸圆环,该下凸圆环的尺度与马达前盖的上凸圆环尺度相同,另靠近外周缘的顶面往下凸圆环方向,再穿设有数个固定穿孔;一隔膜片,是置于泵头座的顶面上,由半硬质弹性材料射出成型,其最外周缘顶面上环设有两圈相平行对置的内凸条及外凸条,并由顶面中央位置处辐射出数道与该内凸条相接连的凸肋,使该数道凸肋与内凸条之间,被间隔出有数个活塞作动区,而各活塞作动区相对应于各摆轮顶面的螺纹孔位置上,又各穿设有一中央穿孔,并在位于每一中央穿孔的隔膜片底面凸设有一圈定位凸环块;数个活塞推块,是分别置放于隔膜片的数个活塞作动区内,每一活塞推块上贯穿设有一阶梯孔,藉由固定螺丝穿过阶梯孔,可将隔膜片及数个活塞推块螺固于摆轮座中数个摆轮的螺纹孔内;一活塞阀体,是套置于隔膜片上,其底部外周缘侧面向下凸设有一圈环凸条,可塞置入隔膜片中内凸条与外凸条之间的空隙,在朝向泵头盖方向的中央位置设有一圆形排水座,并于排水座的中央穿设有一定位孔,可供一T型的止逆胶垫穿入固定,另以该定位孔为中心所形成的数个区域位置上,各穿设有数个排水孔,且对应数个区域排水孔的排水座外围面上,又分别接设有开口均朝下的数个进水座,在每一进水座上又穿设有数个进水孔,并于每一进水座的中央各穿置有一倒立T型的活塞片,其中,该排水座数个区域上的排水孔,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数个进水座相连通。
该增压泵本体50属于现有技术所以其具体工作原理过程这里不再累述。
如图7所示,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设置有低压腔室41以及高压腔室42,该增压泵本体50中设置有增压腔室51。
该增压腔室51连通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
该低压腔室41、该增压腔室51以及该高压腔室42顺序连通形成该增压流路。
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同时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上。
其中,该泵体入水口133与该低压腔室41相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4与该高压腔室42相连通。
工作的时候,该外部水源通过该泵体入水口133流入该低压腔室41中,而后在该增压腔室51中被增压后通过该高压腔室42并从该泵体出水口134流出以完成增压的动作。
该外部水源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中沿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流动,比如,该外部水源在该低压腔室41中竖直向下方向流动,该外部水源在该高压腔室42中沿竖直向上方向流动,又比如,该外部水源在该低压腔室41中竖直向上方向流动,该外部水源在该高压腔室42中沿竖直向下方向流动。
传统增压泵中水流在低压腔室以及高压腔室中都是横向流动的,所以增压泵横向尺寸较大,不可能直接插入该集成本体10,甚至需要辅助外部水管才能够完成水路连接,其整体尺寸必然很大。
而本发明中通过对泵头盖的结构从新设计,改变水流在低压腔室以及高压腔室中的流动方向,能够大大减小增压泵的横向尺寸,使增压泵能够以直插的方式装配到该集成本体10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竖直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该增压腔室51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并且,该增压腔室51位于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正下方。
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的顶部。
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的上方顶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直连式泵头盖40包括连接座61以及直连凸头62,该连接座61连接在该直连凸头62下方,通过该连接座61将该直连式泵头盖40固定在该增压泵本体50顶部。
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中,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
与该直连凸头62相对应在该集成本体10上设置有接驳腔63。
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设置在该接驳腔63的内表面上。
该直连凸头62直接连接在该接驳腔63中,使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直连凸头62上设置有第一便拆结构621,与其相对应,在该接驳腔63中设置有第二便拆结构631。
该第一便拆结构621与该第二便拆结构631相连接以将该增压泵30固定到该集成本体10中,实现快速安装,便于拆卸的目的。
实践中有多种结构能够实现该第一便拆结构621与该第二便拆结构631的功能,比如,插头与插槽的结构,卡头与卡槽的结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结构等等。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该第一便拆结构621为旋转卡板,该第二便拆结构631为旋转卡槽,其中,该旋转卡板凸设在该直连凸头62两侧。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两侧,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也设置在该接驳腔63内表面同一水平高度上。
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上下两侧可以设置密封圈以提升接驳密封效果。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连接有泄压孔64,该泄压孔64中设置有泄压弹块641。
当该高压腔室42中水压大于额定值时,该泄压弹块641打开该泄压孔64使该泄压孔64将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连通,此刻,该高压腔室42中的高压水流流入该低压腔室41中以达到泄压的作用。
实践中,该泄压孔64中可以设置弹簧,该弹簧将该泄压弹块641顶设在该泄压孔64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由于该直连式泵头盖40结构较为复杂通过一次注塑很难得到成品,所以本发明人为了方便生产将该直连式泵头盖40分解成两个部件采用分别注塑后进行组装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该直连式泵头盖40的生产成本,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如图6、7所示,该直连凸头62包括外壳体71以及内插体72,该内插体72插设固定在该外壳体71中。
借助该外壳体71的内表面与该内插体72的外表面围绕形成该低压腔室41。
该内插体72中贯穿设置有贯穿孔721,借由该贯穿孔721形成该高压腔室42。
泄压孔64设置在该内插体72的侧壁上,该泄压孔64中设置有泄压弹块641,该泄压孔64连接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
在生产实践的时候,该外壳体71以及该内插体72作为两个部件分别注塑成型,而后将该内插体72插设到该外壳体71中就能够形成该直连凸头62,进而达到降低生产难度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若干该滤芯20也可以采用与该直连式泵头盖40相同的结构设计并与装配到该集成本体10上,这里不再累述。
如图3至10所示,一种净水机的增压泵集成装配使用方法,将增压泵30直接接驳连通在集成本体10上,将若干滤芯20也同时直接接驳连通在集成本体10上,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是可拆卸的装配在该集成本体10上的。
该集成本体10中设置有净水水路11,该净水水路11具有水路入口以及水路出口,若干该滤芯20以及该增压泵30同时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该增压泵30用以为外部水源增压,若干该滤芯20用以对该外部水源进行过滤。
该净水水路11的流路中设置有滤芯接驳口12以及增压泵接驳口13。
其中,每一个该滤芯20都通过该滤芯接驳口12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使每一个该滤芯20的过滤流路都与该净水水路11相连通,该外部水源从该滤芯接驳口12一侧流入到该滤芯20的过滤流路中进行对水过滤的动作,而后,通过该滤芯接驳口12的另外一侧回流到该净水水路11中。
该增压泵30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使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与该净水水路11相连通,该外部水源从该增压泵接驳口13一侧流入到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中进行对水增压的动作,而后,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另外一侧回流到该净水水路11中。
该滤芯接驳口12具有滤芯进水口121以及滤芯出水口122,与该滤芯接驳口12相对应,在该滤芯20上设置有滤芯入水口123以及滤芯出水口124,该滤芯入水口123以及该滤芯出水口124分别与该过滤流路相连通,该滤芯入水口123与该滤芯进水口121直接接驳连通,该滤芯出水口124与该滤芯出水口122直接接驳连通。
该增压泵接驳口13具有泵体进水口131以及泵体出水口132,与该增压泵接驳口13相对应,在该增压泵30上设置有泵体入水口133以及泵体出水口134,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与该增压流路相连通,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该增压泵30包括直连式泵头盖40以及增压泵本体50,该直连式泵头盖40连接在该增压泵本体50上,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设置有低压腔室41以及高压腔室42,该增压泵本体50中设置有增压腔室51,该增压腔室51连通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该低压腔室41、该增压腔室51以及该高压腔室42顺序连通形成该增压流路。
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同时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上,其中,该泵体入水口133与该低压腔室41相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4与该高压腔室42相连通。
该外部水源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中沿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流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竖直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该增压腔室51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并且,该增压腔室51位于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正下方。
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的顶部,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的上方顶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直连式泵头盖40包括连接座61以及直连凸头62,该连接座61连接在该直连凸头62下方,通过该连接座61将该直连式泵头盖40固定在该增压泵本体50顶部。
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中,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与该直连凸头62相对应在该集成本体10上设置有接驳腔63,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设置在该接驳腔63的内表面上,该直连凸头62直接连接在该接驳腔63中,使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该直连凸头62上设置有第一便拆结构621,与其相对应,在该接驳腔63中设置有第二便拆结构631,该第一便拆结构621与该第二便拆结构631相连接以将该增压泵30固定到该集成本体10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两侧,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也设置在该接驳腔63内表面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连接有泄压孔64,该泄压孔64中设置有泄压弹块641。
当该高压腔室42中水压大于额定值时,该泄压弹块641打开该泄压孔64使该泄压孔64将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连通,此刻,该高压腔室42中的高压水流流入该低压腔室41中以达到泄压的作用。
该直连凸头62包括外壳体71以及内插体72,该内插体72插设固定在该外壳体71中。
借助该外壳体71的内表面与该内插体72的外表面围绕形成该低压腔室41,该内插体72中贯穿设置有贯穿孔721,借由该贯穿孔721形成该高压腔室42。
如图3至10所示,一种集成式增压泵30,其可拆卸直接接驳连接在集成本体10上,该集成本体10中设置有净水水路11,该净水水路11具有水路入口以及水路出口,该增压泵30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
该净水水路11的流路中设置有增压泵接驳口13,该增压泵30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连接在该净水水路11中,使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与该净水水路11相连通,该外部水源从该增压泵接驳口13一侧流入到该增压泵30的增压流路中进行对水增压的动作,而后,通过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另外一侧回流到该净水水路11中。
该增压泵接驳口13具有泵体进水口131以及泵体出水口132,与该增压泵接驳口13相对应,在该增压泵30上设置有泵体入水口133以及泵体出水口134,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与该增压流路相连通,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该增压泵30包括直连式泵头盖40以及增压泵本体50,该直连式泵头盖40连接在该增压泵本体50上,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设置有低压腔室41以及高压腔室42,该增压泵本体50中设置有增压腔室51,该增压腔室51连通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该低压腔室41、该增压腔室51以及该高压腔室42顺序连通形成该增压流路。
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同时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上,其中,该泵体入水口133与该低压腔室41相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4与该高压腔室42相连通。
水流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中沿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的方向流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竖直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中,该增压腔室51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并且,该增压腔室51位于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正下方,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式泵头盖40的顶部,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连通设置在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的上方顶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直连式泵头盖40包括连接座61以及直连凸头62,该连接座61连接在该直连凸头62下方,通过该连接座61将该直连式泵头盖40固定在该增压泵本体50顶部。
该低压腔室41以及该高压腔室42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中,该增压泵30的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分别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与该直连凸头62相对应在该集成本体10上设置有接驳腔63,该增压泵接驳口13的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设置在该接驳腔63的内表面上。
该直连凸头62直接连接在该接驳腔63中,使该泵体进水口131与该泵体入水口133直接接驳连通,该泵体出水口132与该泵体出水口134直接接驳连通。
该直连凸头62上设置有第一便拆结构621,与其相对应,在该接驳腔63中设置有第二便拆结构631,该第一便拆结构621与该第二便拆结构631相连接以将该增压泵30固定到该集成本体10中。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设置在该直连凸头62顶部两侧,同时,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该泵体进水口131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2也设置在该接驳腔63内表面同一水平高度上,该泵体入水口133以及该泵体出水口134上下两侧可以设置密封圈以提升接驳密封效果。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之间连接有泄压孔64,该泄压孔64中设置有泄压弹块641,当该高压腔室42中水压大于额定值时,该泄压弹块641打开该泄压孔64使该泄压孔64将该低压腔室41与该高压腔室42连通,此刻,该高压腔室42中的高压水流流入该低压腔室41中以达到泄压的作用。
该直连凸头62包括外壳体71以及内插体72,该内插体72插设固定在该外壳体71中,借助该外壳体71的内表面与该内插体72的外表面围绕形成该低压腔室41,该内插体72中贯穿设置有贯穿孔721,借由该贯穿孔721形成该高压腔室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