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2716U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02716U CN220502716U CN202322372342.3U CN202322372342U CN220502716U CN 220502716 U CN220502716 U CN 220502716U CN 202322372342 U CN202322372342 U CN 202322372342U CN 220502716 U CN220502716 U CN 2205027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filter element
- assembly
- cartridge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3
- 238000011045 pre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salt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其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滤瓶盖、反渗透过滤组件以及前置过滤组件;所述滤瓶盖盖合所述滤瓶,所述滤瓶盖设置有避让口;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瓶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套设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避让口对应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组件通过所述避让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能够解决滤芯组件中的前置滤芯更换不方便,更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饮用水的水质开始备受关注。反渗透净水装置因其制出的纯净水更新鲜、更卫生、更安全而越来越受欢迎。自来水具有较高溶解性固体,反渗透滤芯可以在增压泵的作用下,将原水中的大量离子阻挡在反渗透膜前,而使通过反渗透膜的水的溶解性固体符合直饮水的标准。现有的净水装置的滤芯集成复合化是未来净水装置的发展趋势,将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集成为一个过滤单元,可以实现净水装置整机尺寸的降低,减少净水装置的占用空间,实现净水装置的小型化。由于前置滤芯的寿命通常低于反渗透滤芯的寿命,因此需要经常更换前置滤芯,以保证前置滤芯的过滤效果。然而,目前集成式的滤芯组件,其前置滤芯通常与反渗透滤芯作为一个整体,前置滤芯更换起来比较麻烦,通常需要拆解掉过滤组件的壳体进行更换,非常不便,且更换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滤芯组件,旨在解决滤芯组件中的前置滤芯更换不方便,更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滤瓶盖、反渗透过滤组件以及前置过滤组件;所述滤瓶盖盖合所述滤瓶,所述滤瓶盖设置有避让口;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瓶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套设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避让口对应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组件通过所述避让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盖和前置滤芯,所述滤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避让口,所述前置滤芯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滤芯盖密封连接,所述前置滤芯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胶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设有卡接槽,所述滤芯盖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限位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的槽壁和所述滤瓶盖的上表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倒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滤芯提手,所述滤芯提手与所述滤芯盖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盖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滤芯提手安装槽,所述滤芯提手的两端设置有滤芯提手转接部,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沿所述滤芯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可在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内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滤芯提手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台在上下方向限位配合,所述滤芯提手具有所述限位台滑入所述限位槽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限位台滑出所述限位槽的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提手呈U形设置,所述滤芯提手的内壁面至少与所述滤芯盖的部分外壁面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提手的上表面和所述滤芯盖的上表面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盖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所述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滤瓶盖、反渗透过滤组件以及前置过滤组件;所述滤瓶盖盖合所述滤瓶,所述滤瓶盖设置有避让口;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瓶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套设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避让口对应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组件通过所述避让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滤瓶盖上设置避让口,通过中心管将滤瓶内的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心管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腔室,且中心管呈桶状设置,中心管的敞口与避让口对应设置,前置过滤组件通过避让口可拆卸地设置在中心管中。如此设置,可以方便前置过滤组件中前置滤芯的更换,且操作简单,不需要拆解过滤组件的滤瓶或滤瓶盖等部件,提高了前置滤芯的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滤芯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滤芯组件的水流流路图;
图6为图3中滤芯组件移除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滤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前置过滤组件200的爆炸图;
图11为图10中滤芯盖和滤芯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前置过滤组件200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的爆炸图;
图16为图14中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滤芯组件 | 300 | 反渗透过滤组件 |
100 | 滤瓶 | 310 | 反渗透滤芯 |
110 | 容纳腔 | 320 | 反渗透顶盖 |
111 | 第一腔室 | 330 | 反渗透底盖 |
112 | 第二腔室 | 340 | 中心管 |
200 | 前置过滤组件 | 340a | 第一过水孔 |
210 | 滤芯盖 | 341 | 敞口 |
211 | 第一进水过口 | 400 | 滤盖组件 |
212 | 第一出水过口 | 410 | 滤瓶盖 |
213 | 第二出水过口 | 411 | 第一进水口 |
214 | 滤芯提手安装槽 | 412 | 第一出水口 |
215 | 卡接部 | 413 | 第二进水口 |
216 | 缺口槽 | 414 | 第二出水口 |
220 | 过滤滤芯 | 415 | 废水出水口 |
221 | 前置滤芯 | 416 | 避让口 |
221a | 出水通道 | 417 | 滤瓶提手安装槽 |
222 | 后置滤芯 | 418 | 卡接槽 |
230 | 出水管 | 419 | 限位槽 |
240 | 焊接片 | 420 | 滤瓶提手 |
250 | 上端盖 | 420a | 滤瓶提手转接部 |
260 | 下端盖 | 430 | 装饰盖 |
270 | 滤芯提手 | 440 | 转接头 |
270a | 滤芯提手转接部 | 500 | 密封圈 |
270b | 限位台 | 610 | 第一过水间隙 |
280 | 分隔件 | 620 | 第二过水间隙 |
280a | 第二过水孔 | 630 | 第三过水间隙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滤芯组件的实施例,用于安装在净水装置中,以对经过其的原水进行过滤,使得水质满足用户的需求后,供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滤芯组件10包括滤瓶100、前置过滤组件200、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及滤盖组件400;所述滤瓶100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0,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和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内,且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位于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内部,或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位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内部,或者,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位于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和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分别设置于滤瓶100内两个独立的腔室中,即所述容纳腔110内形成有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11,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12。所述滤瓶100呈桶状设置,其上端为开口,所述滤盖组件400至少盖合所述开口的部分。所述滤盖组件400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端和至少一个出水端,所述至少一个进水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出水端均与所述容纳腔110连通。
请参阅图3和图6,具体说来,前置过滤组件200及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皆设置在滤瓶100的容纳腔110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前置滤芯221,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会过滤掉水中所蕴含的杂质,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包括反渗透滤芯310,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会过滤掉水中的各盐离子等溶质,从而降低水中各盐离子等溶质的浓度,降低原水的TDS值。
请参阅图1至图7,滤盖组件400包括滤瓶盖410、滤瓶提手420以及装饰盖430,所述滤瓶提手420与滤瓶盖410转动连接,所述装饰盖430罩设所述滤瓶盖410。所述滤瓶盖4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11、第一出水口412、第二进水口413、第二出水口414和废水出水口415。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进水口411为原水进水口,即与前置滤芯221的进水侧连通的进水口,用以供原水流入;所述第一出水口412为与前置滤芯221的出水侧连通的出水口,用以供经过前置滤芯221过滤后的水流出;所述第二进水口413为与反渗透滤芯310的进水侧连通的进水口,其水流通过增加泵的加压后,由第二进水口413流入第一腔室111内并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进行过滤;所述废水出水口415为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的废水的出水口,主要用于供经过反渗透滤芯310后的废水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出水口414可以是与反渗透滤芯310的出水侧连通出水口,也可以是与后置滤芯的出水侧连通的出水口。当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前置滤芯221时,所述第二出水口414作为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的纯水的出水口使用,可以直接与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纯水出水侧连通,以供纯水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滤芯222,所述第二出水口414作为经过后置滤芯222过滤后的纯水的出水口使用,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的纯水,还应该流入后置滤芯222中进行再次过滤,此时第二出水口414与后置滤芯222的出水侧连通。
请参阅图7,进一步地,所述滤瓶盖41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滤瓶提手安装槽417,所述滤瓶提手420大致呈U形设置,其两端设置有滤瓶提手转接部420a,所述滤瓶提手转接部420a设置在滤瓶提手安装槽417内,并相对于所述滤瓶提手安装槽417可转动,从而使得滤瓶提手420相对于滤瓶盖410可转动,以方便用户可以通过滤瓶提手420直接手提所述滤芯组件10。所述装饰盖430罩盖滤瓶盖410,主要对滤瓶盖410的多个水流道的外壁面进行遮盖,以保证滤芯组件10外观的一致性。
请参阅图8至图13,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滤芯盖210、过滤滤芯220、出水管230、焊接片240、上端盖250、下端盖260、滤芯提手270以及分隔件280。所述滤芯盖210与所述上端盖250密封连接,所述过滤滤芯220设置于所述上端盖250和所述下端盖260之间,所述过滤滤芯220为前置滤芯221。当所述滤芯组件10还包括后置滤芯222时,所述前置滤芯221和所述后置滤芯222可以上下设置,也可以左右设置,还可以内外套设,对其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所述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通过所述分隔件280分隔开,以使得当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安装至净水装置中使用时,分隔件280与滤芯组件10内其他结构围合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中,以使得通过前置滤芯221的水流路和通过后置滤芯222的水流路互不影响。
当过滤滤芯220同时包括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时,由于前置滤芯221用来过滤掉原水中的大部分杂质,因此需要将前置滤芯221整体的体积设置的大一些,而经过后置滤芯222的水已经经过了前置滤芯221、反渗透滤芯310两次过滤,水中的溶质含量已经极少,因此后置滤芯222的整体体积可以设置的相对小一些,因此,将所述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呈上下方向排布,可以保证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的过滤效果。具体地,所述前置滤芯221位于所述后置滤芯222的上方,即前置滤芯221靠近滤芯盖210设置,后置滤芯222设置在前置滤芯221远离所述滤芯盖210的一侧。
请参阅图3和图10,所述前置滤芯221和所述后置滤芯222均呈中空筒状设置,其中前置滤芯221的一端连接所述上端盖250,另一端连接分隔件280的上表面,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和分隔件280的连接方式为胶接,以避免水流不经过前置滤芯221进行过滤,直接流经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和分隔件280的连接处流出,当然,所述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和分隔件28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所述分隔件280可以呈筒状设置,后置滤芯222设置在筒状的分隔件280内,通过分隔件280将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隔开。所述筒状的分隔件280底部为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后置滤芯222放入分隔件280中,并且所述开口通过所述下端盖260盖合密封。设置在筒状的分隔件280内部的后置滤芯222分别与分隔件280内部的顶部、以及下端盖260胶接,以避免水流不经过后置滤芯222进行过滤,直接流经后置滤芯222与分隔件280内部的顶部和下端盖260的连接处流出,当然,所述后置滤芯222与分隔件280内部的顶部和下端盖26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3,所述前置滤芯221的长度大于所述后置滤芯222的长度,以保证所述前置滤芯221和所述后置滤芯222的过滤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221的长度是所述后置滤芯222长度的2-3倍。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前置过滤组件200结构的紧凑性以及小型化,由于前置滤芯221呈中空筒状设置,且后置滤芯222设置在前置滤芯221的下方,因此可以在前置滤芯221的内部设置一出水管230,所述出水管230的一端与后置滤芯222的出水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滤芯盖210上的出水流道连通,以使得前置过滤组件200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可以集成在滤芯盖210上,保证前置过滤组件200结构的紧凑性,实现前置过滤组件200以及安装有该前置过滤组件200的滤芯组件10的小型化。为保证后置滤芯222出水流路与前置滤芯221出水流路的独立性,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密封结构来保证出水管230两端的密封性,例如通过两个焊接片240,其分别与滤芯盖210和分隔件280连接,以形成密封件的密封件槽,在密封件槽内安装密封件,以对密封件的位置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密封件的密封作用对出水管230的两端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8至图13,进一步地,整个前置过滤组件200呈一体化设置,滤芯盖210位于整个前置过滤组件200的顶部,滤芯盖210连接于上端盖250,滤芯盖210与上端盖250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是密封连接,也可以是胶接,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前置过滤组件200还包括滤芯提手270,所述滤芯盖21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滤芯提手安装槽214,所述滤芯提手270大致呈U形设置,其两端设置有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设置在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内,并相对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可转动,从而使得滤芯提手270相对于滤芯盖210可转动,考虑到过滤滤芯220,即前置滤芯221和/或后置滤芯222相较于反渗透滤芯310,过滤滤芯220的使用寿命较短,当过滤滤芯220的使用寿命到期时,通过提起滤芯提手270可将整个前置过滤组件200从滤芯组件10中拆卸出,方便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5至图7,更进一步地,所述滤瓶盖410可以设置有避让口416,所述滤芯盖210设置在所述避让口416处,用以供前置过滤组件200安装。所述滤芯盖210对应第一腔室111设置,所述滤芯盖210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部件,设置在所述避让口416处,并与所述滤瓶盖410可拆卸连接,在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下滤芯盖210,然后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即可;或者,所述滤芯盖210作为前置过滤组件200的一部分,滤芯盖210与过滤滤芯220连接在一起,通过拆卸滤芯盖210,可以直接带出整个过滤滤芯220,以实现前置过滤组件200的更换。需要强调的是,所述滤芯盖210与过滤滤芯220的连接方式,其可以是直接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间接连接的方式,例如通过滤芯盖210和过滤滤芯220之间通过上端盖250进行连接,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至图6,图14至图16,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包括反渗透滤芯310、中心管340、反渗透顶盖320以及反渗透底盖330,所述反渗透滤芯310套设所述中心管340的外壁面,且反渗透滤芯310设置在所述反渗透顶盖320和所述反渗透底盖330之间,通过反渗透顶盖320和反渗透底盖330对反渗透滤芯310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反渗透顶盖320及反渗透底盖330上还设置有供反渗透滤芯310端部嵌入的反渗透滤芯310槽;由此,反渗透顶盖320和反渗透底盖330共同将反渗透滤芯310固定在滤瓶100内。
请参阅图3至图5,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110内,通过所述中心管340将容纳腔1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所述第二腔室11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1的外周,具体说来,所述中心管340呈中空筒状设置,所述中心管340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11,中空管的外部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12。前置过滤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腔室111中,前置滤芯221与中心管34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间隙610,所述第一过水间隙610与第一进水口411连通,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在第二腔室112,反渗透滤芯310与滤瓶10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间隙620,所述第二过水间隙620与第二进水口413连通。
当前置过滤组件200的过滤滤芯220包括前置滤芯221和后置滤芯222时,分隔件280将所述第一腔室111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前置滤芯221放置在第一过滤腔中,后置滤芯222放置在第二过滤腔中,以保证通过前置滤芯221的水流流路与通过后置滤芯222的水流流路互不干涉。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中心管340对应第二过滤腔的位置开设第一过水孔340a,以使得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的纯水可以直接通过第二过水孔280a流向第二过滤腔中,通过后置滤芯222进行再次过滤,而不必在反渗透滤芯310的纯水出水侧到后置滤芯222的进水侧之间设置单独的管路,实现滤芯组件10结构的紧凑性,通过第一过水孔340a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过滤腔,也进一步缩短了反渗透滤芯310的纯水出水侧到后置滤芯222的进水侧之间的流路的路径,提高滤芯组件10的出水效率。
请参阅图1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280呈桶状设置,所述后置滤芯222设置于所述分隔件280内,所述分隔件280的周壁与所述第一中心管340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三过水间隙630;所述分隔件280的周壁设置有第二过水孔280a,所述第一腔室111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340a和所述第二过水孔280a与所述第二过滤腔连通。通过将分隔件280设置为桶状,可以保证设置在桶状分隔件280内的后置滤芯222受到水压的作用上下浮动时,不容易被撕裂,从而影响后置滤芯22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滤芯组件10,其流路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5,原水通过第一进水口411流入第一过水间隙610,经过前置滤芯221过滤后,从前置滤芯221内壁和出水管230的外壁之间的出水通道221a流出,并由从第一出水口412流出。由第一出水口412流出的水经过增压泵的加压作用后,由第二进水口413流入第二过水间隙620,从反渗透滤芯310的侧面进水(这里指的是反渗透滤芯310采用3D节水膜,若反渗透滤芯310采用普通滤膜,则从反渗透滤芯310的底部进水),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水流分为纯水水路和废水水路两路,纯水流向后置滤芯222处进行再次过滤,废水由废水出水口415流出滤芯组件10。其中,纯水先通过中心管340上的第一过水孔340a流向第三过水间隙630,然后在通过分隔件280上的第二过水孔280a流向后置滤芯222进行过滤,经过后置滤芯222过滤后的纯水由后置滤芯222内部流向出水管230,并最终从第二出水口414流出,供用户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若过滤滤芯220不包括后置滤芯222,则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的纯水直接从第二出水口414流出,供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10包括滤瓶100、滤瓶盖410、反渗透过滤组件300以及前置过滤组件200;所述滤瓶盖410盖合所述滤瓶100,所述滤瓶盖410设置有避让口416;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滤瓶100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包括中心管340和反渗透滤芯310,所述反渗透滤芯310套设所述中心管340的外壁面,所述中心管340的一端敞口341,所述敞口341与所述避让口416对应设置;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通过所述避让口416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中心管340内。
具体地,所述滤瓶100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0,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和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内,所述中心管340将容纳腔1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滤瓶盖410上的避让口416对应中心管340的敞口341设置。所述中心管340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11,外部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12,前置过滤组件200通过避让口416可拆卸地设置在中心管340内。
所述滤芯盖210对应第一腔室111设置,所述滤芯盖210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部件,设置在所述避让口416处,并与所述滤瓶盖410可拆卸连接,在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下滤芯盖210,然后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即可;或者,所述滤芯盖210与前置滤芯221连接在一起,通过拆卸滤芯盖210,可以直接带出整个前置滤芯221,以实现前置过滤组件200的更换。需要强调的是,所述滤芯盖210与前置滤芯221的连接方式,其可以是直接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间接连接的方式,例如通过滤芯盖210和前置滤芯221之间通过上端盖250进行连接,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滤瓶盖410上设置避让口416,通过中心管340将滤瓶100内的容纳腔1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中心管340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11,且中心管340呈桶状设置,中心管340的敞口341与避让口416对应设置,前置过滤组件200通过避让口416可拆卸地设置在中心管340中。如此设置,可以方便前置过滤组件200中前置滤芯221的更换,且操作简单,不需要拆解过滤组件的滤瓶100或滤瓶盖410等部件,提高了前置滤芯221的更换效率。
请参阅图8至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滤芯盖210和前置滤芯221,所述滤芯盖21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避让口416,所述前置滤芯221设置于所述中心管340内。
具体说来,所述滤芯盖210对应第一腔室111设置,所述滤芯盖210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部件,设置在所述避让口416处,并与所述滤瓶盖410可拆卸连接,在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下滤芯盖210,然后对前置过滤组件200进行更换即可。
请参阅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盖2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过口211和第一出水过口212,所述前置滤芯221呈中空筒状设置,所述第一进水过口211与所述前置滤芯221的进水侧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过口212与所述前置滤芯221的出水侧连通。具体说来,原水可以由第一进水过口211流入第二腔室112内,并经过前置滤芯221过滤后由第一出水过口212流出。
请参阅图1、图2、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410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11、第一出水口412、第二进水口413、第二出水口414和废水出水口415,所述滤芯盖210上还设置有第二出水过口213,所述第一进水过口211和所述第一进水口411密封导通,所述第一出水过口21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412密封导通,所述第二出水过口213和所述第二出水口414密封导通,所述第二进水口413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进水侧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14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出水侧连通,所述废水出水口415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出水侧连通。
具体说来,为方便滤芯组件10与管路的安装,将用于与管路进行连接的第一进水口411、第一出水口412、第二进水口413、第二出水口414和废水出水口415集成在滤瓶盖410上,为了方便管路的连接,该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口411、第一出水口412、第二进水口413、第二出水口414和废水出水口415处对应设置转接头440以供管路连接。由于前置滤芯组件200相对于滤瓶100可拆卸,因此还需要在滤芯盖210上设置相应的接口,以形成完成的流路。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进水过口211和所述第一进水口411密封导通,所述第一出水过口21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412密封导通,所述第二出水过口213和所述第二出水口414密封导通,且所述第二进水口413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进水侧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14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出水侧连通,所述废水出水口415和所述反渗透滤芯310的出水侧连通。
滤芯组件10内水流的流路为:由第一进水口411流入,并通过第一进水过口211流向前置滤芯221处进行过滤,随后流向第一出水过口212,并随即流向第一出水口412流出。由第一出水口412流出的水在经过增压泵的加压作用下,由第二进水口413流入,经过反渗透滤芯310过滤后分两路,一路由所述废水出水口415流出,另一路由所述第二出水过口213流至第二出水口414流出。本发明的水路方案设计合理,滤瓶100内部水路布局空间利用率高,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从而可以在滤芯组件10整体尺寸不变时,可以将内部的前置滤芯221和反渗透滤芯310尺寸做的大一些,提高滤芯组件10的水路的通量。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还包括上端盖250和下端盖260,所述上端盖250与所述滤芯盖210密封连接,所述前置滤芯221设置于所述上端盖250和所述下端盖260之间。具体地,通过所述上端盖250和所述下端盖260对前置滤芯221的两端进行固定,可以保证前置滤芯22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滤芯盖210的下表面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是一个平滑的平面,而前置滤芯221的上端面为一个平滑的平面,因此通过上端盖250与前置滤芯221的配合,可以较好的对前置滤芯221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221与所述上端盖250和所述下端盖260胶接。具体地,此时,由于上端盖250与滤芯盖210密封连接,且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胶接,因此所述滤芯盖210与前置滤芯221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拆卸滤芯盖210,可以直接带出整个前置滤芯221,以实现前置过滤组件200的更换。所述前置滤芯2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端盖250和下端盖260采用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避免水流不经过前置滤芯221进行过滤,直接流经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和下端盖260的连接处流出,当然,所述前置滤芯221与上端盖250和下端盖26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滤芯组件10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分隔件280和后置滤芯222,前置滤芯221设置在后置滤芯222的上方,那么此时分隔件280就相当于前置滤芯221的下端盖260,分隔件280的上表面与前置滤芯221的下表面胶接。
请参阅图7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盖410设有卡接槽418,所述滤芯盖210具有卡接部215,所述卡接部215与所述卡接槽418限位配合。具体地,在滤瓶盖410上设置有卡接槽418,在滤芯盖210上设置有卡接部215,所述卡接部215和卡接槽418限位配合。将滤瓶盖410与滤芯盖210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简单,便于操作,同时,通过卡接部215与卡接槽418限位配合,还可以对滤芯盖210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滤瓶盖410的流道口和滤芯盖210的流道口均能够精准对接,并且实现密封导通,不影响滤芯组件10的出水效果。
请参阅图4和图9,进一步地,在滤瓶盖410的流道口和滤芯盖210的流道口的对接处还可以设置密封圈500,以保证流路的密封性。滤芯盖210安装至滤瓶盖410的避让口416处时,密封圈500可以通过弹性形变使得滤瓶盖410的流道口和滤芯盖210的流道口的对接处密封抵接,同时也保证滤芯盖210不会轻易相对于滤瓶盖410在上下方向产生晃动。所述密封圈500的材质可以设置为橡胶或硅胶材质,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材质,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4,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418的槽壁和所述滤瓶盖410的上表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倒角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对滤芯盖210的卡接部215卡入滤瓶盖410的卡接槽418中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倒角的设置还可以对密封圈500卡入滤瓶盖410与滤芯盖210之间时起到导向作用。
请参阅图8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还包括滤芯提手270,所述滤芯提手270与所述滤芯盖210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盖21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滤芯提手安装槽214,所述滤芯提手270的两端设置有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
具体地,所述滤芯提手270大致呈U形设置,其两端设置有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设置在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内,并相对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可转动,从而使得滤芯提手270相对于滤芯盖210可转动,考虑到过滤滤芯220,即前置滤芯221和/或后置滤芯222相较于反渗透滤芯310,过滤滤芯220的使用寿命较短,当过滤滤芯220的使用寿命到期时,通过提起滤芯提手270可将整个前置过滤组件200从滤芯组件10中拆卸出,方便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7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沿所述滤芯盖210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可在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滤瓶盖41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槽419,所述滤芯提手27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台270b,所述限位槽419和所述限位台270b在上下方向限位配合,所述滤芯提手270具有所述限位台270b滑入所述限位槽419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限位台270b滑出所述限位槽419的第二位置。具体说来,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270a可在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214内滑动,对那个用户需要拆卸更换前置滤芯221时,需要先将滤芯提手270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然后转动滤芯提手270,才可以提出。当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此时限位槽419和限位台270b在上下方向限位配合,使得滤芯提手270在上下方向上不可以直接转动。
请参阅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提手270呈U形设置,所述滤芯提手270的内壁面至少与所述滤芯盖210的部分外壁面抵接。将滤芯提手270的内壁面与滤芯盖210的部分外壁面抵接,布局紧凑、结构合理,合理的利用空间,可以实现滤芯组件1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12,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提手270的上表面和所述滤芯盖210的上表面齐平。具体说来,滤芯提手270的上表面和滤芯盖210的上表面齐平,保证了前置过滤组件200上表面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滤芯提手270的上表面和滤芯盖210的上表面齐平,指的是滤芯提手270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
请参阅图1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盖210远离所述卡接部215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槽216。缺口槽216的设计,方便用户将滤芯提手270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并进行旋转从而提起整个前置过滤组件20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上述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净水装置为净饮机、直饮机或净水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包括:
滤瓶;
滤瓶盖,所述滤瓶盖盖合所述滤瓶,所述滤瓶盖设置有避让口;
反渗透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滤瓶内,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套设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避让口对应设置;以及
前置过滤组件,通过所述避让口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盖和前置滤芯,所述滤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避让口,所述前置滤芯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滤芯盖密封连接,所述前置滤芯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胶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设有卡接槽,所述滤芯盖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限位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的槽壁和所述滤瓶盖的上表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倒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滤芯提手,所述滤芯提手与所述滤芯盖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滤芯提手安装槽,所述滤芯提手的两端设置有滤芯提手转接部,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沿所述滤芯盖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滤芯提手转接部可在所述滤芯提手安装槽内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盖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滤芯提手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台在上下方向限位配合,所述滤芯提手具有所述限位台滑入所述限位槽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限位台滑出所述限位槽的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提手呈U形设置,所述滤芯提手的内壁面至少与所述滤芯盖的部分外壁面抵接。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提手的上表面和所述滤芯盖的上表面齐平。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槽。
14.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72342.3U CN220502716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72342.3U CN220502716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02716U true CN220502716U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87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72342.3U Active CN220502716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02716U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72342.3U patent/CN2205027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10330A (zh) | 纯水机 | |
CN220502716U (zh)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
CN212609871U (zh) | 纯水机 | |
CN220502715U (zh) | 滤芯组件、水路系统及净水装置 | |
CN109650573B (zh) | 一种水口集成一端的复合滤芯组件及其配合的安装头 | |
CN220834507U (zh) |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 |
CN220834508U (zh) | 滤芯组件及净水器 | |
CN220834506U (zh) |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 |
CN221933328U (zh) | 滤盖组件、复合滤芯及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14880752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 |
CN221933329U (zh) | 滤芯组件及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21771760U (zh) | 复合滤芯及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14209611U (zh) | 一种水龙头净水器 | |
CN221933326U (zh) | 复合滤芯和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20223666U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 |
CN221673647U (zh) | 滤芯组件及具有其的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105836908A (zh) | 纯水机 | |
CN220376401U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 |
CN221771761U (zh) | 滤盖组件、复合滤芯及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117619035A (zh) | 复合滤芯及具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20502717U (zh) | 一种净水设备的复合滤芯 | |
CN221771762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及带有净水功能的设备 | |
CN220834511U (zh) | 一种净水设备的复合滤芯 | |
CN221777650U (zh) | 净水设备 | |
CN111420454A (zh) | 集成水路板及净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