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8701B -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8701B
CN110868701B CN201810990039.0A CN201810990039A CN110868701B CN 110868701 B CN110868701 B CN 110868701B CN 201810990039 A CN201810990039 A CN 201810990039A CN 110868701 B CN110868701 B CN 110868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vehicle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00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8701A (zh
Inventor
王旭
吴洪文
杨涛
薄云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900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8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8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8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8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其中,车载接入设备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用于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逻辑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并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能够实现对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提高了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解决现有技术中TAU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电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System,CBTC)便是这样一种系统,它采用通信媒体来代替轨道电路作为媒体,实现了列车和地面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CBTC系统承载着列车与地面之间的通信,由CBTC系统传输的数据在列车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旦数据丢失,将对列车运行造成不良后果。为保证CBTC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技术中,在列车的车头和车尾各配置两个列车接入单元(Train Access Unit,TAU),其中一个TAU传输核心网A网的CBTC数据,另一个TAU传输核心网B网的CBTC数据,并通过WLAN设备来传输其他业务数据。
然而,由于CBTC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导致CBTC系统中TAU资源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TAU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接入设备,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逻辑处理组件、及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连接的主控组件;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用于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逻辑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所述数据处理逻辑,对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并将所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组件;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所述主控组件,用于对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进行控制,并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并设置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逻辑处理组件,以及与逻辑处理组件连接的主控组件,利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逻辑处理组件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进而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由主控组件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由此,车载接入设备中逻辑处理组件通过根据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使得车载接入设备可实现对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通过冗余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降低列车中的车载接入设备的数量提供了条件,丰富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提高了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保障了数据安全和较高的可靠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
根据所述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将所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载设备;
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进而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辆设备。由此,车载接入设备通过根据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使得车载接入设备可实现对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通过冗余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降低列车中的车载接入设备的数量提供了条件,丰富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提高了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保障了数据安全和较高的可靠性。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至少两个车载接入设备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车头位置及车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分别在轨道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设置车载接入设备,实现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冗余设置,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供了条件。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载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路下行通信模式下车载接入设备中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车载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列车上安装有车载通信设备以实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双向通信,其中,车载通信设备比如可以为列车接入单元TAU、WLAN设备等。TAU车载无线终端是车载的纯数据业务设备,能在LTE网络中使用,通过LTE网络连接地面和列车,为列车提供上下行数据传输,为CBTC、列车运行状态监测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PIS)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CCTV)提供数据接入服务。
传统的TAU设备中包括一个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制式的数据模块(称为LTE模块),用于提供无线数据接口,实现空口数据传输。传统的TAU设备仅用于传输CBTC数据,功能单一且资源利用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TAU设备的车载接入设备,以提高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丰富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车载接入设备10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通信模块110及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110及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逻辑处理组件130、及与逻辑处理组件130连接的主控组件140。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及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用于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逻辑处理组件130,用于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第一通信模块110及第二通信模块120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并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140;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其中,通信模式可以预先定义,比如通信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双路上行通信模式(由列车到地面的数据传输)、双路下行通信模式(由地面到列车的数据传输)、休眠模式、单路上行通信模式和单路下行通信模式。
当车载接入设备10处于不同的通信模式时,逻辑处理组件130的作用不同,逻辑处理组件130所执行的不同功能,可以看作是不同的数据处理逻辑。具体地,在双路上/下行通信模式下,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均传输数据,逻辑处理组件130用于校验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传输的通信数据中,包括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休眠模式下,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仅有一个通信模块传输数据,另一个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逻辑处理组件130用于根据主控组件140的指令,控制其中一个通信模块休眠,以及根据主控组件140发送的切换指令,切换处于休眠状态的通信模块;单路上/下行通信模式下,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其中一个为主模块,另一个为备用模块,主模块用于传输数据,并周期性地报告自身的状态,备用模块周期性地监测主模块的状态,并在监测到主模块的状态异常或者在预设时长内未监测到主模块的状态时,由备用模块升级为主模块,在该模式下,逻辑处理组件130用于在主模块状态正常时,校验主模块接收的数据是否正常,并在异常时启动备用模块来传输数据。
从而,本实施例中,当设置好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后,逻辑处理组件130即可根据当前的通信模式,确定自身的数据处理逻辑,进而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预先存储不同的通信模式与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映射关系比如可以包括双路上/下行通信模式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130校验两个通信路径所传输数据中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单路上/下行通信模式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130在主模块状态正常时,校验主模块接收的数据是否正常,并在异常时启动备用模块来传输数据;休眠模式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130根据主控模块的指令控制其中一个通信模块休眠,以及根据主控模块发送的切换指令,切换处于休眠状态的通信模块。进而,当确定了车载接入设备10当前的通信模式后,通过查询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比如,车载接入设备10当前的通信模式为双路上行通信模式,则可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130校验两个通信路径所传输数据中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
主控组件140,用于对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进行控制,并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下行通信中,主控组件140接收到逻辑处理组件130发送的通信数据后,将所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载设备;在数据上行通信中,主控组件140接收车载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给逻辑处理组件130,逻辑处理组件130根据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生成的通信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0和/或第二通信模块120,由第一通信模块110和/或第二通信模块120将通信数据上传至地面设备。
本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并设置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逻辑处理组件,以及与逻辑处理组件连接的主控组件,利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逻辑处理组件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进而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由主控组件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由此,车载接入设备中逻辑处理组件通过根据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使得车载接入设备可实现对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通过冗余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降低列车中的车载接入设备的数量提供了条件,丰富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提高了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保障了数据安全和较高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车载接入设备10还包括:与主控组件140连接的输入组件150。
本实施例中,主控组件140具体用于根据从输入组件150获取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对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进行设置。
其中,输入组件150可以是遥控器、触控屏等输入设备。
以输入组件150为触控屏为例,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操作在触控屏上选择车载接入设备10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可以与通信模式一致,包括双路上行、双路下行、单路上行、单路下行和休眠模式。用户选定工作模式后,基于用户的选择,触控屏生成相应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中包含用户选择的通信模式,并将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发送给主控组件140。主控组件140对工作模式设置指令进行解析后,从中获取对应的通信模式,进而将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设置为用户选择的通信模式。例如,用户通过触控屏选择了双路下行的工作模式,则生成包含双路下行通信模式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并发送给主控组件140,主控组件140根据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将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设置为双路下行通信模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组件140具体用于,根据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控制逻辑处理组件130对与每个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接口的工作状态进行设置。
其中,通信接口的工作状态包括可用状态和不可用状态。
本实施例中,车载接入设备10设置好通信模式后,主控组件140可以根据当前的通信模式,控制逻辑处理组件130设置与每个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接口的状态为可用状态或者不可用状态。例如,车载接入设备10的通信模式为休眠模式,则主控组件140可以控制逻辑处理组件130将与第一通信模块110连接的通信接口的状态设置为可用状态,将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通信接口的状态设置为不可用状态。
本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通过设置输入组件,主控组件根据从输入组件获取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对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进行设置,可以控制车载接入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从而丰富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控制的灵活性。
下面以车载设备接收地面设备发送的数据为例,分别描述车载接入设备10中的逻辑处理组件130执行不同是数据处理逻辑的具体实现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车载设备向地面设备发送数据时,逻辑处理组件130的处理逻辑与车载设备接收地面设备发送的数据时的处理逻辑类似,只是数据传输方向不同,本申请对车载设备向地面设备发送数据时,逻辑处理组件130的数据处理逻辑不作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则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130具体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模块110及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根据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判断两组控制数据是否匹配;若两组控制数据匹配,则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如果逻辑处理组件130确定两组控制数据未匹配,则获取每组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对每组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判断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控制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如果逻辑处理组件130确定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未匹配,则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确定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未匹配的控制数据,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块,并向主控组件140发送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
其中,下行通信数据中可以包括CBTC数据、PIS数据、CCTV数据等,CBTC数据为控制数据。第一通信模块110与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通过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与地面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该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可以是一个虚拟的IP地址,地面设备与该虚拟的IP地址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第一通信模块110与第二通信模块120从虚拟的IP地址接收数据。
进一步地,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获取主控组件140发送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关断指令中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并关断与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口。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发送预设的校验标识码,校验标识码用于表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校验结果。
其中,校验标识码是预先设定的,比如,校验标识码设置为0x55,表示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中包含的控制数据一致。
逻辑处理组件通过根据接收的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并在判定两组控制数据匹配时,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在判定两组控制数据不匹配时,进一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并对每组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控制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并确定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未匹配的控制数据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块,向主控组件发送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根据获取的主控组件发送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关断对应的通信接口,由此,不仅保证了数据的正常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有效避免了异常模块继续传输数据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在两组控制数据匹配时,发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之前,发送预设的校验标识码,有利于车载接入设备了解所传输的通信数据的状态,进而了解设备中对应的网络模块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数量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时,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判断与第一通信模块110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中传输的通信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阈值;若是,则通过第一通信接口的至少一种通信数据迁移至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中。其中,阈值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预先设定,例如,阈值可以设置为最大灌包数据量的70%。能够理解的是,不同的RSRP对应的阈值不同,RSRP越大,网络的覆盖越好,则对应的阈值可以设置为越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判断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中传输的通信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阈值;若是,则通过第二通信接口的至少一种通信数据迁移至与第一通信模块110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中。
通过在数据量超过阈值时进行数据迁移,能够避免因通信路径传输的数据量过大导致网络拥塞的情况,从而避免了网络拥塞导致的丢包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实施例,下面以车载接入设备工作在双路下行通信模式为例,详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图3为双路下行通信模式下车载接入设备中数据传输过程示例图。如图3所示,在双路下行通信模式时,车载接入设备中的两个通信模块相当于两个外网WAN接口(双路上行通信模式,车载接入设备中的两个SIM卡相当于WAN口),用于接收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其中,第一通信模块对应的WAN口1的IP地址为8.8.8.22,仅用于接收CBTC数据;第二通信模块对应的WAN口2的IP地址为8.8.8.21,用于接收CBTC数据、PIS数据、CCTV数据等。两个通信模块接收的数据传送至逻辑处理组件,逻辑处理组件根据所接收数据的标识,分辨出WAN口1的数据和WAN口2的数据,并从两组数据中提取出CBTC数据进行比较。当两组CBTC数据一致时,逻辑处理组件向主控组件发送校验标识码0x55,以通知主控组件两个通信模块接收的CBTC数据一致,由主控组件选择其中一路数据传输。为了实现数据备份,主控组件可以将两个通信模块接收的数据存储在双存储模块中。当两组CBTC数据不一致时,逻辑处理组件分别对两组CBTC数据进行CRC解码,并与CBTC数据中的CRC码进行比较,以判断哪个通信模块传送的数据有误,并通知主控组件数据传输错误的目标通信模块。主控组件向逻辑处理组件发送包含目标通信接口标识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其中,目标通信接口与目标通信模块连接,逻辑处理组件根据目标通信接口标识关断对应的通信接口。由于WAN口2不仅传输CBTC数据,还传输PIS数据和CCTV数据,传输的数据量较大,当WAN口2所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迁移至WAN口1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且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则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130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其中,通信参数可以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RSRP、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可以由第一通信模块110根据自身的网络状态确定,并报告自身的通信参数;在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取第一通信模块110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通信参数满足预设的参数阈值,当确定的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达到对应的参数阈值时,可确定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对第一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判断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若未匹配,则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120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与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通过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与地面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该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可以是一个虚拟的IP地址,地面设备与该虚拟的IP地址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第一通信模块110或者第二通信模块120从虚拟的IP地址接收数据。
当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未获取到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则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120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通过在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获取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当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获取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并对第一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当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匹配时,启动第二通信模块,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由此,实现了主备模块的自动切换,实现了网络模块的冗余设置,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还可以由通信模块自身来检测是否进行主备模块切换。具体地,假设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110,即当前第一通信模块110为主模块,第二通信模块120为备用模块。第一通信模块110周期性地发送自身的通信参数,第二通信模块120周期性地检测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并当发现通信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或者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第一通信模块110的通信参数时,第二通信模块120认为第一通信模块110异常,第二通信模块120升级为主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第一通信模块110切换为备用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三逻辑,且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110,第二通信模块120处于休眠状态。则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130还用于在获取到主控组件140发送的通信模块切换指令时,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通信接口,并无效与第一通信模块110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120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10与第二通信模块120分别通过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与地面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该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可以是一个虚拟的IP地址,地面设备与该虚拟的IP地址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第一通信模块110和第二通信模块120中,未处于休眠状态的通信模块从虚拟的IP地址接收数据。
实际应用中,逻辑处理组件130与两个通信模块之间分别配置一个USB2.0接口,并默认两个USB2.0接口均开启,且两个通信模块均上电。车载接入设备10工作在休眠模式时,主控组件140向逻辑处理组件130发送休眠信号,由逻辑处理组件130控制其中一个通信模块(比如第二通信模块120)休眠。当未休眠的通信模块发生故障无法通信时,主控组件向逻辑处理组件130发送通信模块切换指令,由逻辑处理组件130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由此,保障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三逻辑时,若当前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二通信模块120,第一通信模块110处于休眠状态,则逻辑处理组件130获取到主控组件140发送的通信模块切换指令时,启动与第一通信模块110连接的通信接口,并无效与第二通信模块120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一通信模块110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该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可以由上述车载接入设备执行。下面以车载设备接收地面设备发送的数据为例,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
其中,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可以预先定义,比如通信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双路上行通信模式(由列车到地面的数据传输)、双路下行通信模式(由地面到列车的数据传输)、休眠模式、单路上行通信模式和单路下行通信模式。通信模式与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预先确定。
如前文所述,当车载接入设备工作在不同的通信模式时,逻辑处理组件所执行的数据处理逻辑不同。例如,通信模式为双路上行通信模式时,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校验两个通信路径所传输数据中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从而,本实施例中,根据车载接入设备当前的通信模式,可以确定逻辑处理组件当前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车载接入设备可以先获取工作模式设置指令,进而根据获取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对自身的通信模式进行设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车载接入设备的输入组件(例如触控屏、遥控器等)设置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基于用户的选择,车载接入设备生成相应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工作模式设置指令中包含用户选择的通信模式。车载接入设备对工作模式设置指令进行解析后,从中获取对应的通信模式,进而将自身的工作模式设置为用户选择的通信模式。
进一步地,设置好当前的通信模式后,逻辑处理组件即可根据车载接入设备当前的通信模式,确定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
步骤102,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其中,业务数据可以包括BIS数据、CCTV数据等。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数据处理逻辑后,当至少一路通信数据经过车载接入设备进行传输时,可以根据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举例而言,假设当前的通信模式为双向下行通信,对应的数据处理逻辑为逻辑处理组件校验两个通信模块所传输数据中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则车载接入设备的两个通信模块分别接收到通信数据后,逻辑处理组件比较两个通信模块所接收的下行通信数据中,是否包含相同的CBTC数据,若相同,则逻辑处理组件向车载接入设备的主控组件发送数据校验一致的校验结果,并将任一通信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步骤103,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载设备。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之后车载接入设备即可向车载设备发送该待转发的通信数据,以完成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进而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辆设备。由此,车载接入设备通过根据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从而使得车载接入设备可实现对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传输,通过冗余设置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降低列车中的车载接入设备的数量提供了条件,丰富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功能,提高了车载接入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保障了数据安全和较高的可靠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
本实施例中,当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为双路上/下行通信模式时,可以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当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时,逻辑处理组件校验两个通信模块所传输数据中的CBTC数据是否一致,并反馈校验结果,以及,当CBTC数据不一致时,检测出数据传输错误的通信路径。
步骤202,接收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分别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
步骤203,根据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
其中,通信数据中可以包括CBTC数据、PIS数据、CCTV数据等,CBTC数据为控制数据。
实际应用中,进行数据传输时,尤其是与多个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为了确定所传输数据的设备,所传输的数据通常会携带对应设备的标签,比如设备的IP地址。从而,本实施例中,车载接入设备中的两个通信模块传输通信数据时,可以在通信数据中携带对应的通信模块的IP地址,逻辑处理组件接收到下行通信数据后,可以根据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从中抽取出待校验的两组CBTC数据。其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用于标识下行通信数据中各数据的类型,比如CBTC数据、PIS数据等。对于抽取出的两组CBTC数据,逻辑处理组件可以根据下行通信数据携带的IP地址,为CBTC数据设置对应的标识,以标识CBTC数据对应的通信模块。
步骤204,判断两组控制数据是否匹配。
步骤205,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校验两组CBTC数据,以判断两组控制数据是否匹配。当两组CBTC数据匹配时,逻辑处理组件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步骤206,发送预设的校验标识码,校验标识码,用于表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校验结果。
其中,校验标识码是预先设定的,比如,校验标识码设置为0x55。
步骤207,获取每组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
本实施例中,当逻辑处理组件校验两组CBTC数据的结果为两者不匹配时,则逻辑处理组件进一步获取每组CBTC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其中,第一校验码例如可以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
步骤208,对每组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
例如,当第一校验码为CRC码时,逻辑处理组件可以分别对每组CBTC数据进行CRC解码,得到第二校验码。
步骤209,判断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
本实施例中,针对每组CBTC数据,获取了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之后,可以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进行比较,以判断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
步骤210,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控制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对于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CBTC数据,可以将该CBTC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或者,可以将该CBTC数据与PIS数据、CCTV数据等其他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步骤211,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
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将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之前,先发送表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校验结果的校验标识码,随后再发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步骤212,确定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未匹配的控制数据,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块。
步骤213,向主控组件发送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
例如,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中,可以携带目标通信模块的标识,比如IP地址。
步骤214,获取主控组件发送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关断指令中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主控组件接收到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后,向逻辑处理组件发送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
其中,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与目标通信模块的标识可以预先设定。
以目标通信模块的标识为IP地址为例,可以预先存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IP地址与各自对应的通信接口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主控组件获取到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根据目标通信模块的IP地址,通过查询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并向逻辑处理组件发送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
步骤215,关断与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口。
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组件接收到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后,即可将与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口关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与关断的目标通信接口连接的通信模块传输的通信数据中,包括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时,如果列车另一端的车载接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列车的车头和车尾各设置一个车载接入设备)中,传输业务数据的通信模块也被关断,则将业务数据迁移至车载接入设备中的另一通信模块,以保证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比如,第一通信模块传输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当第一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接口被关断,且列车中另一车载接入设备中传输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通信模块也被关断,则将业务数据迁移至第二通信模块中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
本实施例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在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时,接收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分别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根据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在两组控制数据匹配时,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在两组控制数据不匹配时,进一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并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控制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未匹配的控制数据对应的模块确定为目标通信模块,并向主控组件发送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获取主控组件发送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关断指令中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进而关断与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口,由此,不仅保证了数据的正常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有效避免了异常模块继续传输数据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通过在两组控制数据匹配时,发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之前,发送预设的校验标识码,有利于车载接入设备了解所传输的通信数据的状态,进而了解设备中对应的网络模块的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且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
本实施例中,当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为单路上/下行通信模式时,可以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其中,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逻辑处理组件用于在主模块状态正常时,校验主模块接收的数据是否正常,并在异常时启动备用模块来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以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作为示例,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也可以是第二通信模块。
步骤302,获取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
本实施例中,当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可以获取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以根据通信参数判断第一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其中,通信参数可以是SINR、RSRP、RSSI、RSRQ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可以由第一通信模块根据自身的网络状态确定,并报告自身的通信参数。
步骤303,在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取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通信参数满足预设的参数阈值,当确定的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达到对应的参数阈值时,可确定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认为第一通信模块处于正常通信状态,这种情况下,由逻辑处理组件根据接收的通信数据来判断是否进行主备模块切换,逻辑处理组件获取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当通信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认为第一通信模块处于异常通信状态,这种情况下,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由第二通信模块作为主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下行通信模式为例,当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两个通信模块之间会产生一个虚拟的IP地址,核心网向车载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时,仅将数据发送给虚拟IP地址。两个通信模块中,其中一个为主模块,另一个为备用模块,主模块负责传输数据,并周期性地发送自身的通信参数,备用模块周期性地检测主模块的通信参数,并当发现通信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或者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主模块的通信参数时,备用模块认为主模块异常,备用模块升级为主模块,实现主备模块切换。
步骤304,对第一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步骤303-步骤304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对步骤207-步骤208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5,判断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
步骤306,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匹配时,则启动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了主备模块切换。
步骤307,将第一控制数据发送给主控组件。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匹配时,则发送第一控制数据至主控组件。
本实施例的车载通信方法,通过在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时,获取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当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获取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并对第一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当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匹配时,启动与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由此,实现了主备模块的自动切换,实现了网络模块的冗余设置,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个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10,其中,至少两个车载接入设备10分别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头位置及车尾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分别在轨道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设置车载接入设备,实现了车载接入设备的冗余设置,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供了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车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逻辑处理组件、及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连接的主控组件;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用于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逻辑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并根据所述数据处理逻辑,对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并将所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组件;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所述主控组件,用于对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进行控制,并与车载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若所述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则所述逻辑处理组件,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
根据所述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
判断所述两组控制数据是否匹配;
若所述两组控制数据匹配,则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其中,当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为双路上/下行通信模式时,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所述第一逻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组件连接的输入组件;
所述主控组件,具体用于根据从所述输入组件获取的工作模式设置指令,对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进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组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控制所述逻辑处理组件,对与每个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接口的工作状态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发送预设的校验标识码,所述校验标识码用于表征待转发的通信数据的校验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两组控制数据未匹配时,获取每组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
对每组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
判断每组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
将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匹配的控制数据,确定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确定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未匹配的控制数据,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块;
向所述主控组件发送目标通信模块异常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获取所述主控组件发送的通信接口关断指令,所述关断指令中包括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
关断与所述目标通信接口的标识对应的通信接口。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判断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一通信接口中传输的通信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阈值;
若是,则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至少一种通信数据迁移至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中。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二逻辑,且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
则所述逻辑处理组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
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数据中的第一校验码;
对所述第一控制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二校验码;
判断所述第一控制数据的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是否匹配;
若未匹配,则启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其中,当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为单路上/下行通信模式时,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所述第二逻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通过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与地面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未获取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参数,则启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第二通信接口,以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三逻辑,且当前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为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处于休眠状态;
则所述逻辑处理组件,还用于:在获取到所述主控组件发送的通信模块切换指令时,启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接口,并无效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接口,以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三逻辑为根据当前的车载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的数据处理逻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通过相同的网络协议地址与地面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14.一种车载接入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接入设备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通信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的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
根据所述数据处理逻辑,对获取的至少一路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将所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发送给车载设备;
其中,至少一路通信数据中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业务数据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数据;
若所述数据处理逻辑为第一逻辑,则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
根据所述下行通信数据中每个数据对应的标签,抽取待校验的两组控制数据;
判断所述两组控制数据是否匹配;
若所述两组控制数据匹配,则确定任一组控制数据为待转发的通信数据;
其中,当所述车载接入设备的通信模式为双路上/下行通信模式时,确定当前的数据处理逻辑为所述第一逻辑。
15.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接入设备,所述至少两个车载接入设备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车头位置及车尾位置。
CN201810990039.0A 2018-08-28 2018-08-28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Active CN110868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0039.0A CN110868701B (zh) 2018-08-28 2018-08-28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0039.0A CN110868701B (zh) 2018-08-28 2018-08-28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8701A CN110868701A (zh) 2020-03-06
CN110868701B true CN110868701B (zh) 2021-09-21

Family

ID=6965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0039.0A Active CN110868701B (zh) 2018-08-28 2018-08-28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8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5264B (zh) * 2021-04-08 2023-02-07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列车间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688094B (zh) * 2021-08-24 2024-03-22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机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85285B (zh) * 2021-11-30 2024-02-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ai智慧助手的形象创建方法
CN115903451B (zh) * 2023-03-08 2023-05-1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工作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4088A1 (en) * 2011-05-06 2012-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network node
EP3136701A1 (en) * 2014-04-24 2017-03-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331B (zh) * 2010-09-03 2013-06-2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40449B (zh) * 2011-04-13 2015-06-03 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gsm-r网络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无线传输系统
KR102215815B1 (ko) * 2013-07-24 2021-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6686553B (zh) * 2015-11-10 2020-07-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核心网epc上进行组播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17199A (zh) * 2015-12-09 2016-04-20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车载无线通信单元
CN108289313B (zh) * 2017-12-04 2020-09-25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兼容wlan和lte的车载无线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4088A1 (en) * 2011-05-06 2012-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network node
EP3136701A1 (en) * 2014-04-24 2017-03-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fluence of grounding mode on surge voltage in the process of pantograph rising for high speed train;Wan Yusu 等;《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ICHVE)》;20161229;全文 *
北斗/GPS双模智能车载终端系统研究与实现;肖拥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2014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8701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8701B (zh) 车载接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轨道车辆
CN109565793B (zh) 一种终端选择资源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332559B2 (en) Method and channel selector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on channel, and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hannel selector
CN102714535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报告功率空间的方法、设备
CN103686674A (zh) 网络接入方法、智能终端以及wifi接入设备
CN107231202B (zh) 一种LoRa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2516086A (ja) アップリンク・キャリア周波数を管理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6658756B (zh) 一种终端设备与热点连接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1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86501B (zh) 物联网设备和用于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方法
WO2019010778A1 (zh) 物联网中继器的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03888983A (zh) 终端wifi工作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和系统
US20220232476A1 (en) Adaptive wus transmission
CN110535733B (zh) 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201553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with multiple radios
CN108536545B (zh) 终端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755315B1 (en) Packet classification based power saving receiver
CN114845320A (zh) 条件主辅小区改变失败的处理方法、处理系统和基站系统
CN114793344A (zh) 一种掉电告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40491B (zh) 无线网络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和家电设备
CN110809300B (zh) WiFi信道的切换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US7609627B2 (en) Method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N112312386A (zh)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35956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KR20210038813A (ko) 측정 보고의 송신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및 기록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