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2386A -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2386A
CN112312386A CN201910637856.2A CN201910637856A CN112312386A CN 112312386 A CN112312386 A CN 112312386A CN 201910637856 A CN201910637856 A CN 201910637856A CN 112312386 A CN112312386 A CN 112312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ode
equipment
binding
sent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78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78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2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2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解决了设备间绑定前需要人工在服务器端登记,普通用户无法自行对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绑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家电,例如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不断出现,用户可以按照约定的协议,将家电设备与互联网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对家电设备进行控制。
而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具备广覆盖、低成本、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智能家电领域应用广泛,让用户更好的体验物联家电带来的方便,实现对智能家电产品的远程控制、安防报警、运行状态监控等。
目前,NB-IoT模块大多使用于工业行业,或智能家居的工程项目中,出厂的时候由专业人员在服务器后台登记好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简称IMSI),以进行家电设备与终端设备间的绑定,因此,由于需要在后台服务器手工进行登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复杂,无法在家自行进行家电设备与终端设备绑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解决了设备间绑定需要人工在服务器端登记,普通用户无法自行对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绑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用户可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同时操作简单便捷,易于实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设备绑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又一种设备绑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备绑定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设备绑定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出又一种设备绑定装置。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
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相同,则确定标识码匹配。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以及,对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绑定指令,生成所述标识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随机生成所述标识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又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
所述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所述标识码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匹配模块,用于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相同,则确定标识码匹配。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以及,对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标识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
响应于所述绑定指令,生成所述标识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随机生成所述标识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又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所述标识码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七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八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包含如下的有益效果:
一方面,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可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
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个设备,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发送至第二设备中,以使得服务器在获取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易于根据存在匹配关系的标识码确定需要进行绑定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进行绑定的可靠性。
又一方面,通过服务器对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验证,和对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验证,在确定标识码是合法的标识码后,才进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绑定,提高了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绑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绑定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绑定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基于NB-IoT模块的物联网设备主要为智能家居的工程项目,设备间进行绑定,是在设备出厂时由专业人员在服务器后台登记好IMSI识别码,并在服务器后台实现家电设备与终端的绑定,操作较为复杂,并受地域的限制,导致普通用户无法自行在家进行家电设备与终端设备绑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普通用户在家即可自行进行家电设备与终端设备的绑定,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可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为单一的服务器,也可以为服务器集群,可以为本地的服务器,也可以为云端的服务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彩电、洗衣机等,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标识码是第一设备随机生成的,用于设备间绑定的验证,标识码可以为一个随机数,例如为22位的随机数,或者为32位的随机数,由于每次生成的随机数之间没有关联性,生成的随机数不易被破解,提高了标识码的安全性,防止被恶意设备截获后,和恶意设备进行绑定,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是第一设备采用无线网络发送给服务器的,例如,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通讯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或者是基于无线广域网网络传输技术(2G/3G/4G/5G)发送至服务器,又或者是通过无线高保真wifi网络发送至服务器,再或者是通过zigbee的网关连接至服务器,本实施例中对于无线网络不作限定。
步骤102,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
其中,第二设备是指需要和第一设备绑定的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没有优先级之分,只是为了便于区分,第二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彩电、洗衣机等,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为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智能穿戴设备、ipad等,此处不作限定,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则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则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作为又一种示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终端设备;作为再一种示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家电设备。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是第二设备采用无线网络发送给服务器的,例如,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无线通讯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或者是基于无线广域网网络传输技术(2G/3G/4G/5G)发送至服务器,又或者是通过无线高保真wifi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本实施例中对于无线网络不作限定。
步骤103,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比较,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在需要绑定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由第一设备生成随机的标识码,并发送给要绑定的第二设备,并将相同的标识码发送给服务器,在服务器确定标识码相同时,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关系,操作简单,实现了用户在家也可以自行进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中,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
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
步骤202,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
具体地,步骤201和步骤202具体可以参照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和102,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3,对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以及,对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具体地,服务器在获取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需要对接收到的标识码的合法性进行校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服务器对获取到标识码的位数进行校验,如果标识码的位数和预设的标识码的位数相同,则认为标识码是合法的,否则,认为标识码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位数丢失或者被恶意篡改,是不合法的标识码,实现了仅对合法标识码对应的设备进行绑定,提高了设备间绑定的可靠性。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唯一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中,以实现在服务器端登记为可靠的设备,进而,可以在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中插入唯一指示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校验位,例如在标识码头部或尾部插入校验位,在服务器获取到该标识码后,可以对标识码进行合法性校验,即确定该标识码是第一设备发送的,同理,在服务器获取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也同理对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合法性验证,以确定该标识码是第二设备发送的,通过在标识码中插入校验位,实现了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的合法性验证,避免了其它恶意设备截取到标识码后,进行恶意的绑定,提高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绑定的安全性。
步骤204,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可参照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3,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5,向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具体地,服务器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之后,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以提示用户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绑定成功,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绑定情况,用户体验度好。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中,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生成标识码的第一设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
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彩电、洗衣机等,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为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智能穿戴设备、ipad等。
具体地,第一设备在获取得到绑定指令后,生成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为随机数的标识码,通过生成随机数的标识码,使得每次生成的随机数标识码之间没有关联关系,避免了标识码被截获和破解,提高了标识码的安全性。
步骤302,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第一设备在生成标识码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将标识码发送给服务器,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将标识码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标识码后,通过无线网络将标识码转发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比较第一设备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实现了用户只需要触发绑定按钮发送绑定指令,即可自动完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绑定过程,操作简单,真正实现了普通用户在家也可以轻松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用户体验度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近距离通信方式,还可以是基于蓝牙模块、紫峰zigbee模块和无线高保真wifi模块等实现的,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无线网络,还可以是无线广域网网络传输技术(2G/3G/4G/5G),又或者是无线高保真wifi无线网络,本实施例中对于无线网络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中,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和第二设备,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对获取到的第一设备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的标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实现了用户只需要触发绑定指令,第一设备响应绑定指令生成标识码,即可自动完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绑定过程,操作简单,真正实现了普通用户在家也可以轻松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用户体验度好。
上一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的场景为例,对设备的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第二设备响应于用于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的。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例如为手机,对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空调中设置有无线网络模块,例如NB-IoT模块,和近距离通信模块,例如近场通信NFC模块,空调通过NB-IoT模块连接至广域网,以和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空调通过NFC模块和手机进行通信。
具体地,空调通过内部设置的NFC模块接收手机发送的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生成的,例如,用户在手机上安装的应用程序界面上触发了绑定按钮,手机响应用于操作生成绑定指令,并发送给空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还可以为蓝牙模块、紫峰zigbee模块和无线高保真wifi模块等,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无线网络,还可以是无线广域网网络传输技术(2G/3G/4G/5G),又或者是无线高保真wifi无线网络,本实施例中对于无线网络不作限定。
步骤402,家电设备生成标识码。
具体地,空调接收到绑定指令后,空调进入绑定模式,在该模式下,空调生成随机的标识码,随机的标识码例如为随机数,随机生成的标识码由于相互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不容易被恶意设备破解使用,提高了标识码在绑定验证过程中的可靠性。
步骤403,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空调将生成的标识码分别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和通过近距离传输方式发送至手机中,标识码,用于手机在接收到标识码后,将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比较确定空调发送的标识码和手机发送的标识码相同时,对空调和手机进行绑定,操作简单,实现了普通用户在家也可以进行空调和手机的绑定,以实现手机对家电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的设备绑定方法中,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第二设备响应于用于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和第二设备,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对获取到的第一设备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的标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实现了用户只需要触发绑定指令,第一设备响应绑定指令生成标识码,即可自动完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绑定过程,操作简单,真正实现了普通用户在家也可以轻松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用户体验度好。
上一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的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如手机,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如空调的场景为例,对设备的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获取绑定指令。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例如为手机,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对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具体地,手机端安装有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应用程序,当用户需要对手机和空调进行绑定时,用户可以在手机端的应用程序界面上触发绑定按钮,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生成绑定指令。
步骤502,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
具体地,手机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例如通过近场通信NFC模块,向空调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空调根据接收到的绑定指令,在接收到标识码后通过无线网络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
步骤503,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
具体地,手机获取到用户的绑定指令后,生成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为随机的标识码,例如为随机数。
步骤504,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手机通过自身的移动网络(4G/5G网络)或者是通过无线wifi网络将标识码发送给服务器,并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将标识码发送给空调,其中,标识码,用于空调在接收到标识码后,通过无线网络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比较手机发送的标识码和空调发送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对手机和空调进行绑定,绑定过程简单便捷,普通用户也易于实现了,降低了设备间绑定的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获取绑定指令,并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和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标识码后也将标识码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比较手机发送的标识码和空调发送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对手机和空调进行绑定,绑定过程简单便捷,普通用户也易于实现了,降低了设备间绑定的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接收标识码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标识码由第一设备生成。
步骤602,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为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而第一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对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组合,本实施例中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中,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标识码是第一设备生成的,第二通信模块还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以使得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标识码和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标识码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流程简单,降低了设备间绑定的复杂度,普通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
上一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二设备可以为家电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对设备的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标识码的步骤。
本实施中,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
具体地,终端设备中安装有用于控制家电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中具有绑定的操作界面,用户在该操作界面中,可以触发绑定控件,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触发的绑定操作,通过终端设备内置的近距离通信方式向家电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家电设备执行生成标识码的步骤,具体为家电设备生成随机的标识码。
步骤7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标识码由第一设备生成。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家电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标识码是家电设备生成的。
步骤703,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以及接收到家电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比较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和家电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确定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需要进行绑定,对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进行绑定,即在服务器中建立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使得终端设备可对家电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家电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终端设备,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将自身的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不需要用户做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操作简单,普通用户也可轻松完成。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通过家电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终端设备,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将自身的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不需要用户做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操作简单,普通用户也可轻松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为例,对设备的绑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第二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的。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为家电设备,例如为空调,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例如为手机。
具体地,家电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获取到的,具体可以参照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7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标识码由第一设备生成。
具体地,家电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标识码是终端设备生成的。
步骤803,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具体地,家电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在接收到家电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以及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比较确定家电设备发送的标识和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确定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需要进行绑定,对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进行绑定,即在服务器中建立终端设备和家电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使得终端设备可对家电设备进行控制,通过终端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家电设备,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将自身的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不需要用户做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操作简单,普通用户也可轻松完成。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方法,通过终端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家电设备,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将自身的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端验证,不需要用户做复杂的操作,即可实现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操作简单,普通用户也可轻松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绑定的交互方法,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为家电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标识码是由家电设备生成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绑定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交互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901,家电设备上电,联网。
本实施例中,家电设备中设置有无线网络模块,例如NB-IoT模块,家电设备通过NB-IoT模块连接至广域网,以和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家电设备通过NFC模块和手机进行通信。
步骤902,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获取绑定指令。
步骤903,终端设备发送绑定指令给家电设备。
本实施例中,家电设备中设置有近距离通信模块,如,近场通信NFC模块,家电设备通过NFC模块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904,家电设备进入绑定模式,生成标识码。
步骤905,家电设备将标识码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906,家电设备将标识码发送给终端设备。
步骤907,终端设备接收标识码。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设置有近距离通信模块,如,近场通信NFC模块,终端设备通过NFC模块和家电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908,终端设备发送标识码至服务器。
步骤909,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交互方法中,终端设备获取用户的绑定指令,并将绑定指令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至家电设备,家电设备根据绑定指令进入绑定模式,并生成用于进行绑定验证的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获取到标识码后,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家电设备的标识码和终端设备的标识码,比较确定家电设备的标识码和终端设备的标识码是否匹配,若匹配,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操作较为简单,用户只需要在终端设备端启动绑定流程,则可自动完成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绑定,实现了普通用户即可轻松完成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过程,用户体验较好。
上一实施例中,是以标识码是家电设备生成的为例进行说明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以标识码是终端设备生成的为例,对设备的绑定交互过程进行说明的。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绑定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01,家电设备上电,联网。
步骤1002,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获取绑定指令。
步骤1003,终端设备发送绑定指令给家电设备。
步骤1004,家电设备进入绑定模式。
步骤1005,终端设备生成标识码。
步骤1006,终端设备发送标识码至家电设备。
步骤1007,终端设备发送标识码至服务器。
步骤1008,家电设备获取标识码。
步骤1009,家电设备发送标识码至服务器。
步骤1010,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交互方法中,终端设备获取用户的绑定指令,并将绑定指令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至家电设备,家电设备根据绑定指令进入绑定模式,终端设备生成用于进行绑定验证的标识码,并将标识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服务器,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至家电设备,家电设备获取到标识码后,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家电设备的标识码和终端设备的标识码,比较确定家电设备的标识码和终端设备的标识码是否匹配,若匹配,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操作较为简单,用户只需要在终端设备端启动绑定流程,即自动完成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绑定,实现了普通用户即可轻松完成家电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绑定过程,用户体验较好。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备绑定装置,该装置设置于服务器中。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1和匹配模块112。
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
匹配模块112,用于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和校验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校验模块,用于对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以及,对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匹配模块112,具体用于:
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相同,则确定标识码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设备绑定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中,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生成的,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通过一个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发送给另一个设备,服务器在收到两个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后,通过比较确定标识码匹配,对两个设备进行绑定,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用户自行绑定家电设备和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备绑定装置,该装置设置于第一设备中。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生成模块121和第一发送模块122。
生成模块121,用于生成标识码。
第一发送模块122,用于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
接收模块,用于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的。
从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生成模块121,用于:
响应于绑定指令,生成标识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生成模块121,具体用于:随机生成标识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发送模块122,具体用于
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标识码;
第一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设备绑定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中,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和第二设备,标识码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码发送至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对获取到的第一设备的标识码和第二设备的标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实现了用户只需要触发绑定指令,第一设备响应绑定指令生成标识码,即可自动完成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绑定过程,操作简单,真正实现了普通用户在家也可以轻松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间的绑定,用户体验度好。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设备绑定装置,该装置设置于第二设备中。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设备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31和第一发送模块132。
第一接收模块13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标识码由第一设备生成。
第一发送模块13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其中,标识码,用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标识码的步骤。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绑定指令,其中,绑定指令是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接收模块131,具体用于: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接收第一设备发送标识码。
第一发送模块132,具体用于:第二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设备绑定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设备绑定装置中,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标识码是第一设备生成的,第二通信模块还通过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标识码,以使得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标识码和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的标识码后,服务器比较以确定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流程简单,降低了设备间绑定的复杂度,普通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8)

1.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
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相同,则确定标识码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以及,对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5.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所述绑定指令,生成所述标识码。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随机生成所述标识码。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10.一种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
所述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所述标识码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二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14.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的;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是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匹配模块,用于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相同,则确定标识码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和/或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成功的指示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以及,对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进行校验。
18.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标识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向服务器和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将接收到的标识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的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
响应于所述绑定指令,生成所述标识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随机生成所述标识码。
22.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23.一种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由所述第一设备生成;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用于所述服务器比较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标识码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标识码匹配,则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绑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绑定指令,以触发所述第一设备执行生成所述标识码的步骤。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绑定指令,其中,所述绑定指令是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用户操作,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标识码;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标识码。
2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28.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设备绑定方法。
CN201910637856.2A 2019-07-15 2019-07-15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312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7856.2A CN112312386A (zh) 2019-07-15 2019-07-15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7856.2A CN112312386A (zh) 2019-07-15 2019-07-15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386A true CN112312386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29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7856.2A Pending CN112312386A (zh) 2019-07-15 2019-07-15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238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257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识别码的终端设备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13259918A (zh) * 2021-05-11 2021-08-13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的绑定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18A (zh) * 2015-03-24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绑定方法和绑定设备
CN107800687A (zh) * 2017-09-26 2018-03-13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绑定方法、系统和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18A (zh) * 2015-03-24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绑定方法和绑定设备
CN107800687A (zh) * 2017-09-26 2018-03-13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绑定方法、系统和洗衣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257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识别码的终端设备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13259918A (zh) * 2021-05-11 2021-08-13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的绑定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2224B (zh)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971495B (zh) 智能家居系统的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95358B (zh) 家用电器的配网方法及配网系统
CN107342933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激活与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08390873B (zh) 智能设备的鉴权绑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490218B (zh) 配对方法、配对装置、蓝牙遥控器、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148018B (zh) 无线网络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65704B (zh)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11885B (zh) 一种电器的控制权限绑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器
US110710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mobile terminal
CN113316147B (zh) 配网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73186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添加方法和设备
CN112312386A (zh) 设备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101465A (zh)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及无线网络配置系统
CN106612530B (zh) 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535733B (zh) 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21494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기기 등록 방법 및 장치
CN112637931A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43057B (zh) 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及智能家电
CN106603374B (zh) 一种自动桥接方法及系统
CN10591541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0035115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st onboarding new device into existing iot network
CN106506573B (zh)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965904A (zh) 设备注册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615086A (zh) 可联网的游戏手柄配对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