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7744B -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 Google Patents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7744B
CN110857744B CN201810963666.5A CN201810963666A CN110857744B CN 110857744 B CN110857744 B CN 110857744B CN 201810963666 A CN201810963666 A CN 201810963666A CN 110857744 B CN110857744 B CN 110857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eleasing
pivot shaft
shaft
ej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3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7744A (zh
Inventor
郑国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Getac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36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7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7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案揭示一种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包括基座、枢转轴、卡扣部、二顶抵件、二弹性元件以及释放开关,枢转轴设置于基座,卡扣部设置于枢转轴,各顶抵件设置于枢转轴,各顶抵件包括本体及定位轴,定位轴组设于本体,各弹性元件的一端直接连接于顶抵件的定位轴,另一端连接于基座,释放开关设置于枢转轴,释放开关移动于卡固位置及释放推顶位置,当释放开关移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时,释放开关带动枢转轴转动,使卡扣部及顶抵件同时转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

Description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卡扣部与顶抵件可以同时转动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普及,电子装置的便携性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子装置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随着电子装置的便携性提高,电子装置的体积越来越轻薄化,而电子装置上的功能或通信端口也越来越简化。因此,为了在使用电子装置时能扩充其他功能,往往会将电子装置组装于一具有功能性或通信端口的扩充座上使用。而一般的扩充座仍有使用不便及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揭示一种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包括基座、枢转轴、卡扣部、二顶抵件、二弹性元件以及释放开关。枢转轴设置于基座。卡扣部设置于枢转轴。各顶抵件设置于枢转轴,各顶抵件包括本体及定位轴,定位轴组设于本体。各弹性元件的一端直接连接于顶抵件的定位轴,另一端连接于基座。释放开关设置于枢转轴。释放开关移动于卡固位置及释放推顶位置,当释放开关移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时,释放开关带动枢转轴转动,使卡扣部及顶抵件同时转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
借此,使用者可通过压抵顶抵件或按压释放开关快速地转换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而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卡固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卡固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及卡固位置的变化图。
图6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配合外壳作为扩充座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配合外壳作为扩充座于卡固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的剖视示意图。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可以适配于卡固及释放电子装置。
继续参阅图1及图2,图1绘示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包含基座10、枢转轴20、卡扣部30、二顶抵件40、二弹性元件50以及释放开关60。枢转轴2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卡扣部30、各顶抵件40以及释放开关60设置于枢转轴20而能与枢转轴20同步动作。各顶抵件40分别包括本体41及定位轴42,定位轴42组设于本体41。各弹性元件50的一端直接分别连接于顶抵件40的定位轴42,另一端连接于基座10。据此,释放开关60可以移动于卡固位置及释放推顶位置,并且当释放开关60移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时,释放开关60带动枢转轴20转动,使卡扣部30及顶抵件40同时转动至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
参阅图1,于一实施例中,基座10为单一结构体。具体地,基座10可以是单一板体结构。而为便于将枢转轴2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在一实施例中,基座10的相对两侧一体弯折成形出侧壁11,而在侧壁11之间的范围内则又一体弯折成形出若干个立壁12。于此,侧壁11与立壁12上分别开设枢孔13,且侧壁11与立壁12上的枢孔13是同轴开设。据此,枢转轴20便能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10的侧壁11与立壁12上的枢孔13。
具体地,于一实施例中,基座10可以是金属板体,侧壁11由基座10的相对两侧直接折弯成形。而立壁12的成形方式可以是先于基座10上设置ㄇ形切口14,再沿着切口14折弯成形出立壁12。于此,基座10可以视枢转轴20的长度而改变立壁12的数量以适配于不同规格的枢转轴20。而前述侧壁11及立壁12的成形方式仅为示例说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继续参阅图1,于一实施例中,枢转轴20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10上各侧壁11及各立壁12的枢孔13,且枢转轴20的一端由其中一侧壁11穿出基座10。
同样参阅图1及图2,于一实施例中,卡扣部30包含依序衔接的卡扣端31、延伸部32以及连接段33。卡扣端31与延伸部32之间具有夹角用以勾扣于电子装置,连接段33用以锁固于枢转轴20上。在此,卡扣部30的连接段33为平面,且枢转轴20上对应连接段33的位置也为平面以利于卡扣部30稳定地贴合于枢转轴20。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卡扣部30还可以包含止挡段34,止挡段34衔接于连接段33并与连接段33之间具有夹角。借此,当卡扣部30以连接段33固定于枢转轴20时,止挡段34可以同时抵靠于枢转轴20表面,并据此对卡扣部30产生一个方向上的位移限制,增加卡扣部30的稳定性。
继续参阅图1及图2,于一实施例中,各顶抵件40固定设置于枢转轴20以与枢转轴20同步移动,而定位轴42穿设于本体41,即本体41是穿套于定位轴42而移动。于此,二顶抵件40是设置于枢转轴20上的卡扣部30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参阅图2,于一实施例中,本体41具有导引定位槽411,定位轴42是穿设于导引定位槽411,而本体41是穿套于定位轴42,在受到定位轴42的拘束下而进行位移。
参阅图2,于一实施例中,本体41是由摆座412及舌部413所组成。摆座412为空心座体结构,而舌部413衔接于摆座412的外周面的一侧。于此,本体41的舌部413能被枢转轴20带动进而带动摆座412相对于枢转轴20摆动。在此实施例中,摆座412相对二侧面分别设置导引定位槽411,而定位轴42与枢转轴20平行地穿设于摆座412的各导引定位槽411。
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导引定位槽411概成ㄑ字形并包含第一定位端4111、第二定位端4112以及位于第一定位端4111及第二定位端4112之间的转折部4113。于此,转折部4113具有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的夹角。于此,枢转轴20与定位轴42是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在垂直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第一定位端4111相较于第二定位端4112远离舌部413。
借此,当定位轴42位于第一定位端4111或第二定位端4112时,顶抵件40是位于释放推顶位置或卡固位置。而当定位轴42由第一定位端4111越过转折部4113位移至第二定位端4112后,转折部4113可以避免定位轴42轻易地由第二定位端4112位移回到第一定位端4111。同理,当定位轴42由第二定位端4112越过转折部4113位移至第一定位端4111后,转折部4113可以避免定位轴42轻易地由第一定位端4111位移回到第二定位端4112。据此确保顶抵件40处于卡固位置或释放推顶位置的稳定性。
参阅图1,于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0为圈形的拉伸弹簧。于此,本体41的摆座412还具有让口4121,弹性元件50由让口4121伸入摆座412内连接定位轴42。进一步地,弹性元件5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定位勾51及第二定位勾52,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伸入摆座412并勾设于定位轴42,第二定位勾52则勾设于基座10。于此,弹性元件50两端的连线方向是沿垂直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D3延伸。
进一步地,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弹性元件50为拉伸弹簧,弹性元件50的两端之间是常态紧缩的状态,并能在被拉伸后蓄积弹性恢复力,以便于在拉伸力量松释后回复原状。于此,参阅图2,在第三方向D3上来看,顶抵件40的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一定位端4111及第二定位端4112相较于转折部4113靠近弹性元件50的第二定位勾52。因此,在弹性元件50未被拉伸的状况下,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及第二定位勾52之间的紧缩力量使得顶抵件40被保持拘束于以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一定位端4111或第二定位端4112的位置稳定地对应于定位轴42。
参阅图1及图2,释放开关60设置于枢转轴20伸出基座10的位置并能带动枢转轴20枢转。具体地,释放开关60具有相对的操作端61及被动端62,于此,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及被动端62之间的位置固定设置于枢转轴20上,据此,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操作端61带动枢转轴20转动。进一步地,在释放开关60及顶抵件40设置于枢转轴20之后,在第三方向D3上,枢转轴20上的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及顶抵件40的本体41是分别位于卡扣部30的两侧。如此一来,下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及下压顶抵件40的本体41带动枢转轴20及其上的卡扣部30转动的方向为反向。
参阅图2并配合图4,图4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卡固位置的剖视示意图。以图2及图4的方向角度来看,根据图2的实施例,下压顶抵件40的本体41带动枢转轴20顺时针转动;而根据图4的实施例,下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带动枢转轴20逆时针转动。而前述下压顶抵件40或下压释放开关60带动枢转轴20的转动方向仅为释例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以下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使用状态,参阅图1及图2,图1及图2为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位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状态。在释放推顶位置时,顶抵件40的导引定位槽411以第一定位端4111对应定位轴42的位置,而卡扣部30位于相对于电子装置松释的状态。于此状态下,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与电子装置间不存在卡固的力量。
而当要将电子装置组装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时,可以直接将电子装置置放于基座10上,使电子装置压抵各顶抵件40的本体41,当顶抵件40的本体41受力时,顶抵件40的本体41通过舌部413带动枢转轴20转动,本体41的摆座412也同时相对于枢转轴20枢摆。而当本体41枢摆时,原本以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一定位端4111对应定位轴42的装态将因摆座412的枢摆而改变导引定位槽411的位置,并且逐渐改变由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二定位端4112位置相对于定位轴42的位置。最后成为如图3及图4所示的卡固位置,其中,图3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卡固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体41枢摆的过程中,本体41的导引定位槽411由第一定位端4111经过转折部4113后再改变至由第二定位端4112的位置相对于定位轴42,于此,直接连接于定位轴42的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在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随着导引定位槽411的状态改变。
而由于转折部4113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弹性元件50的第二定位勾52的距离大于第一定位端4111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第二定位勾52的距离,也就是说,当导引定位槽411由以第一定位端4111位置相对于定位轴42改变至以转折部4113相对于定位轴42的位置时,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第二定位勾52的距离被增长。如此一来,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与第二定位勾52之间被拉伸并且同时蓄积弹力。
接着,当导引定位槽411由以转折部4113位置相对于定位轴42改变至以第二定位端4112相对于定位轴42的位置时,弹性元件50的第一定位勾51在第三方向D3上相对于第二定位勾52的距离被缩短。此时,弹性元件50蓄积的弹力被释放并且回复至紧缩态样,而弹性元件50的紧缩力量便能使顶抵件40稳定地位于以第二定位端4112对应于定位轴42的位置。于此状态下,顶抵件40由释放推顶位置改变至卡固位置。
进一步地,在顶抵件40改变状态的同时,由于顶抵件40设置于枢转轴20,因此顶抵件40的枢摆动动能同时带动枢转轴20转动,而设置于枢转轴20上的卡扣部30也能同时产生枢摆动作而改变至卡固位置以稳定地与电子装置结合。
接着,在电子装置使用后而欲解除电子装置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结合状态时,参阅图3及图4,只需按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释放开关60便能带动枢转轴20转动。于一实施例中,由于下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及下压顶抵件40的本体41能带动枢转轴20反向转动,因此,在按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之后,枢转轴20被释放开关60带动转动,且枢转轴20的转动再带动顶抵件40的本体41枢摆。于此,顶抵件40的本体41枢摆的方向是相反于下压顶抵件40的枢摆方向,如此一来,在卡固位置中以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二定位端4112对应定位轴42的状态将因摆座412的反向枢摆而回复至以导引定位槽411的第一定位端4111位置相对于定位轴42的位置的释放推顶位置。同时,卡扣部30也反向枢转回到释放推定位置。
由前述实施例可知,本案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可以在组装电子装置的下压动作过程中带动顶抵件40,顶抵件40带动枢转轴20,枢转轴20带动卡扣部30勾扣电子装置,据此连贯动作完成电子装置的定位。而在需分离电子装置时也仅需按压释放开关60的下压动作便能通过释放开关60带动枢转轴20,枢转轴20带动卡扣部30分离电子装置,且枢转轴20也同时带动顶抵件40回复至释放推顶位置,据此连贯动作松释电子装置并回复至释放推顶位置。
参阅图2及图4,于一实施例中,各顶抵件40的本体41及枢转轴20之间可以分别通过带动件70带动,带动件70设置于本体41与枢转轴20之间。具体地,带动件70为折弯的片体结构。于此,带动件70具有相衔接的第一带动段71及第二带动段72,第一带动段71与第二带动段72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带动段71固定设置于顶抵件40的本体41的舌部413,第二带动段72固定设置于枢转轴20,组装后,本体41的舌部413位于摆座412与第二带动段72之间。借此,带动件70与枢转轴20可同步枢转并带动顶抵件40的本体41枢摆。
于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5,图5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于释放推顶位置及卡固位置的变化图。图5中实线表示的卡扣部30及顶抵件40位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状态,而图5中虚线表示的卡扣部30及顶抵件40则位于卡固位置的状态。于此实施例中,带动件70还具有限位段73,限位段73与第一带动段71分别位于第二带动段72的两侧。于此,限位段73为直角片体结构并具有平面731,当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位于释放推顶位置时,带动件70的限位段73的平面731贴抵于基座10。借此,由于带动件70的平面731贴抵于基座10,带动件70的转动方向将被限制仅能单向转动,确保当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位于释放推顶位置时仅能往卡固位置改变,借以提高操作上的确定性。
此外,于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3,二顶抵件40设置在基座10上邻近侧壁11的位置,且各顶抵件40位于侧壁11及立壁12之间。于此,为确保顶抵件40的本体41的位移确定性,在顶抵件40两侧的侧壁11及立壁12上分别设置有横槽15,横槽15沿第三方向D3延伸。而各顶抵件40的定位轴42除了穿设于导引定位槽411之外,也同时可位移地穿设于侧壁11及立壁12的横槽15。如此一来,横槽15可以将定位轴42限制在固定的第二方向D2位置上,而仅提供定位轴42能于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改变。
如此一来,当顶抵件40的本体41在卡固位置与释放推顶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定位轴42被限制仅能在第三方向D3上改变位置,据此,顶抵件40也同时被限制以导引定位槽411上在第三方向D3上不同位置的部位对应定位轴42,并同时确定了顶抵件40的枢摆动作。
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配合外壳H作为扩充座于释放顶推位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的一实施例配合外壳H作为扩充座于卡固位置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外壳H具有第一开口H1、二第二开口H2以及第三开口H3,第一开口H1的位置对应卡扣部30的位置而能供卡扣部30伸出,各第二开口H2分别位于第一开口H1的两侧并对应顶抵件40的位置而能供各顶抵件40伸出,第三开口H3的位置对应释放开关60的位置而能供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伸出。
参阅图6,图6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位于释放推顶位置的状态。于此状态下,卡扣部30位于第一开口H1内,也就是说,卡扣部30在释放推顶位置是处在与电子装置松释的状态。而各顶抵件40由各第二开口H2伸出以供电子装置压抵带动枢转轴20。此外,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未伸出于第三开口H3。于此状态下,使用者可以直觉地将电子装置置放于外壳H上,则电子装置置放于外壳H时便能同时压抵顶抵件40而带动枢轴20转动,使得卡扣部30枢转伸出第一开口H1而与电子装置结合,此时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也改变成为卡固位置。
参阅图7,图7为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位于卡固位置的状态,于此状态下,卡扣部30伸出第一开口H1而能结合于电子装置,各顶抵件40被电子装置压抵缩入各第二开口H2,而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枢转至伸出第三开口H3。此时,卡扣部30与各顶抵件40皆被电子装置所隐藏,因此,在欲松释电子装置时,使用者便能直觉地按压释放开关60的操作端61,并且通过释放开关60带动枢转轴20、卡扣部30及各顶抵件40回复至释放推顶位置。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枢转轴,设置于该基座;
一卡扣部,设置于该枢转轴;
二顶抵件,设置于该枢转轴,各该顶抵件包括一本体及一定位轴,定位轴组设于该本体;
二弹性元件,各弹性元件的一端直接连接于一该顶抵件的该定位轴,另一端连接于该基座;以及
一释放开关,设置于该枢转轴;
其中,该释放开关移动于一卡固位置及一释放推顶位置,当该释放开关移动至该卡固位置或该释放推顶位置时,该释放开关带动该枢转轴转动,使该卡扣部及该顶抵件同时转动至该卡固位置或该释放推顶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导引定位槽,该定位轴可位移地穿设于该导引定位槽,该导引定位槽包含一第一定位端、一第二定位端以及位于该第一定位端与该第二定位端之间的一转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引定位槽的该转折部具有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摆座及一舌部,该舌部位于该摆座的一侧,该导引定位槽位于该摆座,该枢转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在垂直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该第一定位端相较于第二定位端远离该舌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带动件,各该带动件分别设置于该本体与该枢转轴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带动件分别具有相衔接的一第一带动段及一第二带动段,该第一带动段设置于该舌部,该第二带动段设置于该枢转轴,且该舌部位于该摆座及该第二带动段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动段与该第二带动段之间具有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相对的二侧壁,该二侧壁分别具有一横槽,各该顶抵件的该定位轴的一端可位移地穿设于该横槽,该横槽沿分别垂直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带动件还具有一限位段,该限位段与该第一带动段分别位于该第二带动段的两侧,该限位段具有一平面,当该释放开关位于该释放推顶位置时,该平面贴抵于该基座,且该定位轴位于该第一定位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二侧壁为该基座一体弯折成形。
CN201810963666.5A 2018-08-23 2018-08-23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Active CN110857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3666.5A CN110857744B (zh) 2018-08-23 2018-08-23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3666.5A CN110857744B (zh) 2018-08-23 2018-08-23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744A CN110857744A (zh) 2020-03-03
CN110857744B true CN110857744B (zh) 2021-07-13

Family

ID=69636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3666.5A Active CN110857744B (zh) 2018-08-23 2018-08-23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77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0502Y (zh) * 2002-07-02 2003-10-1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的输入模块卡固装置
US20050073808A1 (en) * 2003-10-02 2005-04-07 Tatung Co., Ltd. Auto-locking support structure
CN201115151Y (zh) * 2007-10-12 2008-09-10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201138904Y (zh) * 2008-01-08 2008-10-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CN101871484A (zh) * 2009-04-21 2010-10-27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1960405A (zh) * 2008-03-04 2011-01-26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连杆机构
CN102275644A (zh) * 2011-08-15 2011-12-14 四川欧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式捆绑带拉紧器
CN202082559U (zh) * 2011-02-24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基座
CN108253272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的配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0502Y (zh) * 2002-07-02 2003-10-1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的输入模块卡固装置
US20050073808A1 (en) * 2003-10-02 2005-04-07 Tatung Co., Ltd. Auto-locking support structure
CN201115151Y (zh) * 2007-10-12 2008-09-10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201138904Y (zh) * 2008-01-08 2008-10-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CN101960405A (zh) * 2008-03-04 2011-01-26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连杆机构
CN101871484A (zh) * 2009-04-21 2010-10-27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202082559U (zh) * 2011-02-24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基座
CN102275644A (zh) * 2011-08-15 2011-12-14 四川欧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式捆绑带拉紧器
CN108253272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的配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744A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8414B1 (en) Hinge device capable of extending rotational angle
US8246129B2 (en) Carrier
US6449992B1 (en) Combination lock device
KR100401683B1 (ko) 카드 접속용 어댑터 및 안테나가 부착된 집적회로 카드
CN112083765B (zh) 服务器设备及其托盘机构
JP3209892B2 (ja) P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125476B2 (en) Clip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051384B1 (ko)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슬라이드 장치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
US7586740B2 (en)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1010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idable tray
CN212249588U (zh) 锁具
CN110857744B (zh) 卡固及释放推顶模块
US2021015337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JP2009141801A (ja) 相対移動付勢装置並びに相対移動付勢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230354534A1 (en) Pci-e expansion card module
US7626816B2 (en)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035828B2 (ja) 表示用ホルダ
US20080174971A1 (en) Latch mechanism of notebook computer
US20200116181A1 (en) Fastening and releasing pushing module
JP2006200610A (ja) 樹脂部材の締結構造
JP2004210190A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JP4171306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US20210202191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531828B (zh) 电子设备及卡合机构
TWI764511B (zh) 用於兒童載具之框架之可收折背靠結構以及其兒童載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