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3934B - 车身抗侧碰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抗侧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3934B
CN110843934B CN201910979918.8A CN201910979918A CN110843934B CN 110843934 B CN110843934 B CN 110843934B CN 201910979918 A CN201910979918 A CN 201910979918A CN 110843934 B CN110843934 B CN 110843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mounting
side impact
floor
plat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99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3934A (zh
Inventor
胡智勇
张鹤
梁虎
王连翟
胡贤甫
汤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99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3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3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3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3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抗侧碰结构,包括地板、门槛及座椅安装横梁,以及抗侧碰支撑板和座椅安装支架,该门槛包括侧板和上板,该抗侧碰支撑板分别与该上板和该座椅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并与该侧板及该座椅安装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横梁与该地板及该门槛的侧板共同构成第二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支架固定在该抗侧碰支撑板上,并与该抗侧碰支撑板共同构成第三空腔结构。由于采用了大的抗侧碰支撑板,加强该抗侧碰支撑板的支撑力度,支撑面积增加,受力得到分散。第一空腔结构、第二空腔结构、第三空腔结构的设计,能够吸收冲击动能,保护车内的驾乘室安全,有效提升了车身抗侧碰性能。

Description

车身抗侧碰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抗侧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相关碰撞测试法规愈加完善与严格,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例如,中国新车评价规范对市场上的新车型在碰撞安全性能测试的评价标准方面提出了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汽车车身时,要以保护车内驾乘人员为第一重要诉求,要想方设法让驾乘室在汽车撞击中尽量少变形,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对车内驾乘人员的伤害。
侧碰是安全性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地板10与内门槛20的侧板201连接,座椅安装横梁30设置在该地板10上并与该地板10大体平行。座椅安装支架40固定在该座椅安装横梁30上,用于安装汽车座椅。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分别搭接在该内门槛20的上板202和该座椅安装支架40上。
该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因为该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尺寸较小,吸收侧碰冲击力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由于该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仅仅搭接在内门槛20的上板202上,并未与该内门槛20的侧板201有任何固定接触,在侧面撞击时,内门槛20将冲击力传递至该地板10和该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该抗侧碰翻转支撑板50又将冲击力传递给座椅安装支架,由此使得该座椅安装支架40处于受力终端,容易发生变形,一旦该座椅安装支架40发生变形,其上的座椅会发生倾斜,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因此,该结构仍不能解决汽车车身因侧碰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侧碰、翻转的新型车身抗侧碰结构,在侧面撞击时使得传递到驾乘室的撞击力尽可能地小,从而保护驾乘室少变形或不变形。
本申请的该车身抗侧碰结构包括地板、门槛及座椅安装横梁,该门槛包括侧板和上板,该地板与该侧板连接,该座椅安装横梁固定在该地板上;还包括抗侧碰支撑板和座椅安装支架,该抗侧碰支撑板分别与该上板和该座椅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并与该门槛及该座椅安装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横梁与该地板及该门槛的侧板共同构成第二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支架固定在该抗侧碰支撑板上,并与该抗侧碰支撑板共同构成第三空腔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地板包括水平部、弯折部和竖直部,该弯折部是分别连接该水平部和该竖直部的一个斜面,该竖直部与该侧板的延伸方向一致并固定在该侧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座椅安装横梁包括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两端的两个侧部,该主体部与该侧部垂直并且一体成型,该侧部的高度在靠近该门槛附近逐渐增大,靠近该门槛的侧板附近的该主体部与水平方向呈15-45°的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座椅安装横梁还包括由该侧部向外翻折形成的第一侧翻部、第二侧翻部和第三侧翻部,该第一侧翻部与该地板的竖直部连接,该第二侧翻部与该地板的弯折部连接,该第三侧翻部与该地板的水平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抗侧碰支撑板包括斜部和位于该斜部两侧并与该地板垂直的的竖直部,该斜部、该竖直部、该侧板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共同构成该第一空腔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抗侧碰支撑板还包括由该斜部的上端向下翻折形成的第一搭接部与该斜部的下端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与该门槛的上板搭接,该第二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搭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抗侧碰支撑板还包括由该竖直部向外翻折形成的第三搭接部、第四搭接部和第五搭接部,该第三搭接部与该门槛的侧板搭接,该第四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的第三侧翻部以及该地板的水平部连接,该第五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的第二侧翻部以及该地板的弯折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座椅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水平部、位于该水平部两端并与该水平部垂直的竖直部、以及与该水平部以及该竖直部分别抵靠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与该水平部呈85-115°角,该座椅安装支架的水平部、竖直部及支撑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共同构成该第三空腔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座椅安装支架还包括由该水平部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的斜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斜部固定连接;该座椅安装支架还包括由该支撑部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部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的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第二搭接部及该主体部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座椅安装支架的竖直部固定连接在该抗侧碰支撑板的竖直部上。
采用本申请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由于采用了大的抗侧碰支撑板,一端搭接在门槛的上板,一端搭接在座椅安装横梁上,同时将座椅安装支架固定或者焊接在该抗侧碰支撑板的斜部,加强该抗侧碰支撑板的支撑力度,支撑的面积增加,受力得到分散。另外,第一空腔结构、第二空腔结构、第三空腔结构的设计,能够吸收冲击动能,减小门槛内板、座椅安装横梁、抗侧碰支撑板以及座椅安装支架的变形,由此保护车内的驾乘室安全,有效提升了车身抗侧碰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车身抗侧碰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抗侧碰支撑板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座椅安装支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详细说明如下。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车身抗侧碰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所示为该车身抗侧碰结构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该车身抗侧碰结构100包括地板110、门槛120、座椅安装横梁130,该门槛120包括侧板121和上板122,该地板110与门槛120的侧板121连接,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固定在该地板110上。该车身抗侧碰结构100还包括抗侧碰支撑板140和座椅安装支架150,该抗侧碰支撑板140分别与该门槛120的上板122和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固定连接,并与该门槛120的侧板121及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共同形成第一空腔结构165。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与该地板110及该门槛120的侧板121共同构成第二空腔结构175,该座椅安装支架150固定在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上,并与该抗侧碰支撑板140共同构成第三空腔结构185。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该地板110包括水平部112、弯折部114和竖直部116,该弯折部114是分别连接该水平部112和该竖直部116的一个斜面,该竖直部116与该门槛120的侧板121的延伸方向一致并固定在该侧板121上。该弯折部114分别与该水平部112及该竖直部116呈一定角度,由此使得地板110的该弯折部114与该门槛120的侧板121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该缓冲空间的存在,使得撞击发生时,能够吸收部分的冲击动能,避免该地板110受到撞击发生较大的变形。
图4所示为该车身抗侧碰结构100的爆炸示意图。请参考图3-4,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包括主体部132和位于该主体部132两端的两个侧部134,该主体部132与该侧部134垂直并且一体成型。并且,该侧部134的高度在靠近该门槛120附近逐渐增大,使得该主体部132在靠近该门槛120的侧板121附近具有一定坡度,例如在靠近该门槛的侧板附近,该主体部132与水平方向呈15-45°的夹角,由此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与该地板110及该侧板121共同构成第二空腔结构175。该第二空腔结构175的作用是在撞击发生时,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动能,同时提升该门槛120的底角处及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刚度和强度,降低了该门槛120和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发生扭曲的危险,避免侧碰过程中由于门槛120和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刚度和强度不够导致的翻转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该座椅安装横梁130还包括由该侧部134向外翻折而成的第一侧翻部1341、第二侧翻部1342和第三侧翻部1343,该第一侧翻部1341与该地板110的竖直部116连接,该第二侧翻部1342与该地板110的弯折部114连接,该第三侧翻部1343与该地板110的水平部112连接。这些侧翻部的存在,使得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与该地板110的连接更牢固。
图5为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结构放大示意图。请一并参考图2-5,该抗侧碰支撑板140包括斜部141和位于该斜部141两端并与该地板110垂直的的竖直部142。该斜部141为直的侧面。该斜部141、该竖直部142、该门槛120的侧板121、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130共同构成该第一空腔结构165。当撞击发生时,该第一空腔结构165可以吸收撞击产生的冲击动能,同时提升该门槛120的侧板121及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刚度和强度,降低了该门槛120和该抗侧碰支撑板140发生扭曲的危险,避免侧碰过程中由于门槛120和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刚度和强度不够导致的扭曲变形。
如图5所示,该抗侧碰支撑板140还包括由该斜部141的上端向下翻折形成的第一搭接部143,以及该斜部141的下端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搭接部144,该第一搭接部143与该门槛120的上板122搭接,该第二搭接部144与该座椅安装横梁130搭接。该第一搭接部143和第二搭接部144的设置,使得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与该门槛120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固定更加牢固,当侧碰发生时,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不会由于冲击力的作用而与该门槛120和该座椅安装横梁130脱离,由此确保该第一空腔结构165的稳定,进一步爆炸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上的座椅安装支架150的稳固,由此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另外,该抗侧碰支撑板140还包括由该竖直部142向外翻折形成的第三搭接部145、第四搭接部146和第五搭接部147,该第三搭接部145与该门槛120的侧板121搭接,该第四搭接部146与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第三侧翻部1343以及该地板110的水平部112固定连接,该第五搭接部147与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第二侧翻部1342以及该地板110的弯折部114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方式为铆接、焊接等。上述方式,通过少数的铆钉或者焊接点就可以将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与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以及该地板110固定在一起。因为每个连接点,都是抗冲击的薄弱点,当冲击发生时,各个连接点就成为可能的断裂点。本申请采用尽量少的连接点,提高了各个部件的抗冲击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抗侧碰支撑板140、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与该地板110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与地板110、该座椅安装横梁130与地板110分别连接的方式,此种方式的连接点较多,但是也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
图6所示为座椅安装支架150的结构放大示意图。该座椅安装支架150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水平部151、位于该水平部151两端并与该水平部151垂直的竖直部152、以及与该水平部151以及该竖直部152分别抵靠的支撑部153,该支撑部153与该水平部151呈85-115°角。
如图2-4及图6所示,该座椅安装支架150还包括由该水平部151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一安装部154,该第一安装部154与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斜部141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斜部141固定连接。该座椅安装支架150还包括由该支撑部153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安装部155,该第二安装部155与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第二搭接部144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130的主体部132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第二搭接部144及该主体部132固定连接。该座椅安装支架150的竖直部152固定连接在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竖直部142上。
由此,该水平部151、竖直部152、该支撑部153与该抗侧碰支撑板140共同构成近似三角体的第三空腔结构185。该第三空腔结构185的存在,能够吸收部分撞击动能,防止撞击发生时座椅发生侧翻,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该座椅安装支架150基本安装在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当侧碰发生时,该座椅安装支架150仅仅受到来自该抗侧碰支撑板140传导来的冲击动能。该冲击动能经历地板110的弯折部114的吸能、该第二空腔结构175、该第一空腔结构165的吸能之后,传导至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动能已经被极大地弱化,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变形会较小。该座椅安装支架150的第三空腔结构185还进一步吸收冲击动能,使得其上的座椅几乎不变形。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了大的抗侧碰支撑板140,一端搭接在门槛120的上板122,一端搭接在地板110上的座椅安装横梁130上,同时将座椅安装支架150固定或者焊接在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侧面斜部141上,加强该抗侧碰支撑板140的支撑力度,支撑的面积增加,受力得到分散。另外,第一空腔结构、第二空腔结构、第三空腔结构的设计,能够吸收冲击动能,减小门槛120内板、座椅安装横梁130、抗侧碰支撑板140以及座椅安装支架150的变形,由此保护车内的驾乘空间,有效的提升了车身抗侧碰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身抗侧碰结构,包括地板、门槛及座椅安装横梁,该门槛包括侧板和上板,该地板与该侧板连接,该座椅安装横梁固定在该地板上,其特征在于,该车身抗侧碰结构还包括抗侧碰支撑板和座椅安装支架,该抗侧碰支撑板分别与该上板和该座椅安装横梁固定连接,并与该门槛及该座椅安装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横梁与该地板及该侧板共同构成第二空腔结构,该座椅安装支架固定在该抗侧碰支撑板上,并与该抗侧碰支撑板共同构成第三空腔结构,
该地板包括水平部、弯折部和竖直部,该弯折部是分别连接该水平部和该竖直部的一个斜面,该竖直部与该侧板的延伸方向一致并固定在该侧板上,
该座椅安装横梁包括主体部和位于该主体部两端的两个侧部,该主体部与该侧部垂直并且一体成型,该侧部的高度在靠近该门槛附近逐渐增大,靠近该门槛的侧板附近的该主体部与水平方向呈15-45°的夹角,
该座椅安装横梁还包括由该侧部向外翻折形成的第一侧翻部、第二侧翻部和第三侧翻部,该第一侧翻部与该地板的竖直部连接,该第二侧翻部与该地板的弯折部连接,该第三侧翻部与该地板的水平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抗侧碰支撑板包括斜部和位于该斜部两侧并与该地板垂直的的竖直部,该斜部、该竖直部、该侧板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共同构成该第一空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抗侧碰支撑板还包括由该斜部的上端向下翻折形成的第一搭接部与该斜部的下端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与该门槛的上板搭接,该第二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抗侧碰支撑板还包括由该竖直部向外翻折形成的第三搭接部、第四搭接部和第五搭接部,该第三搭接部与该门槛的侧板搭接,该第四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的第三侧翻部以及该地板的水平部固定连接,该第五搭接部与该座椅安装横梁的第二侧翻部以及该地板的弯折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水平部、位于该水平部两端并与该水平部垂直的竖直部、以及与该水平部以及该竖直部分别抵靠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与该水平部呈85-115°角,该座椅安装支架的水平部、竖直部及支撑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共同构成该第三空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安装支架还包括由该水平部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的斜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斜部固定连接;
该座椅安装支架还包括由该支撑部向上翻折形成的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与该抗侧碰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部以及该座椅安装横梁的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该第二搭接部及该主体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抗侧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安装支架的竖直部固定连接在该抗侧碰支撑板的竖直部上。
CN201910979918.8A 2019-10-15 2019-10-15 车身抗侧碰结构 Active CN110843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918.8A CN110843934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车身抗侧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918.8A CN110843934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车身抗侧碰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3934A CN110843934A (zh) 2020-02-28
CN110843934B true CN110843934B (zh) 2020-11-17

Family

ID=6959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9918.8A Active CN110843934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车身抗侧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3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815B (zh) * 2020-06-22 2022-08-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支撑件、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4729A (ja) * 2006-11-06 2008-05-22 Nissan Motor Co Ltd 運転席前部のフロア構造
CN105984509A (zh) * 2015-03-23 2016-10-0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
CN205737016U (zh) * 2016-05-03 2016-11-30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座椅横梁
CN107161220A (zh) * 2016-03-07 2017-09-1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板结构
CN207773274U (zh) * 2018-01-30 2018-08-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地板组件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4729A (ja) * 2006-11-06 2008-05-22 Nissan Motor Co Ltd 運転席前部のフロア構造
CN105984509A (zh) * 2015-03-23 2016-10-0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
CN107161220A (zh) * 2016-03-07 2017-09-15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板结构
CN205737016U (zh) * 2016-05-03 2016-11-30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座椅横梁
CN207773274U (zh) * 2018-01-30 2018-08-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地板组件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3934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US9545950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vehicle
JP6033300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4781171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CN106143612A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
JP2016537253A (ja) 車体
US747294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3696973A (zh) 电动车辆用车身
CN110843934B (zh) 车身抗侧碰结构
JP602744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01624069B (zh) 一种汽车座椅后横梁总成
KR101014053B1 (ko) 서브프레임 마운팅 구조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CN214875153U (zh) 车辆前盖
CN114644046A (zh) 一种汽车车架与汽车
CN2099557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JP4577652B2 (ja) 下部車体構造
CN205652086U (zh) 一种防撞杠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9320768U (zh) 一种车体座椅安装结构和车辆
WO2023189865A1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213057207U (zh) 一种前纵梁总成及汽车
US8465054B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crash compatibility between automotive vehicles
CN111377011B (zh) 用于车辆的前组合灯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JP6971009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