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3441B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43441B CN110843441B CN201910696074.6A CN201910696074A CN110843441B CN 110843441 B CN110843441 B CN 110843441B CN 201910696074 A CN201910696074 A CN 201910696074A CN 110843441 B CN110843441 B CN 1108434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arbon fiber
- bushing
- reinforcing body
- control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4—Buffer means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ar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70—Materials used in suspensions
- B60G2206/71—Light weight materials
- B60G2206/7104—Thermoplasti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80—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 B60G2206/82—Joining
- B60G2206/821—Joining by glu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球销,还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具有第一加强体,第二壳体内具有第二加强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由碳纤维预浸料制成,第一加强体和所述第二加强体均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制成,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镶嵌于第一加强体上,球销镶嵌于第二加强体上。相比现有的金属材料的控制臂,大幅度降低了控制臂的重量,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同时避免了局部受力不均的情况的出现,使得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控制臂用于车身与转向轮的联接,承受着车架与车轮之间的转向力和转向力矩,是汽车悬架系统中重要的导向零件,对汽车的平稳性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汽车控制臂有锻造式、双片式钢板焊接式、单片钢板冲压式等。受限于钢板的变形能力,在进行锻造、翻边等工艺常会出现局部受力不均而导致裂痕的现象,产品合格率低;另一方面采用传统金属材料使得控制臂的轻量化减重空间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和球销,还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第一加强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第二加强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由碳纤维预浸料制成,所述第一加强体和所述第二加强体均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制成,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均镶嵌于所述第一加强体上,所述球销镶嵌于所述第二加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体上设置有第一镶嵌套、第二镶嵌套和安装槽,所述第一镶嵌套和所述第二镶嵌套内分别镶嵌有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球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镶嵌套和所述第二镶嵌套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一镶嵌套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三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镶嵌套夹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槽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用于镶嵌所述球销的第一镶嵌孔和第二镶嵌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体和所述第二加强体均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翻边,两个所述翻边相粘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需尺寸的碳纤维预浸料放入对应的模具型腔内,通过模压成型制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置于对应的模具型腔内,将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放置在第一壳体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预设位置,将球销放置在第二壳体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预设位置,随后在两个模具型腔内均铺设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通过模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分别制得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且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镶嵌于第一加强体上,球销镶嵌于第二加强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粘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模压成型的压力为500t~1000t,成型温度为120℃~1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碳纤维预浸料制成,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采用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制成,相比现有的金属材料的控制臂,大幅度降低了控制臂的重量,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同时避免了局部受力不均的情况的出现,使得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
本发明提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采用碳纤维预浸料和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组合来制得控制臂,得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并且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形成的第二加强体将两个衬套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过盈配合的应力,避免了机械连接所需的开孔处理,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第一视角的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第二视角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加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加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本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夹持部;112、第二夹持部;12、第一加强体;121、安装槽;1211、凸台;122、第一镶嵌套;123、第二镶嵌套;
2、第二本体;21、第二壳体;211、第三夹持部;212、第四夹持部;213、第二镶嵌孔;22、第二加强体;221、第一镶嵌孔;
3、球销;4、第一衬套;5、第二衬套;
10、翻边;101、支撑片;10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主要应用于汽车,用于车身和转向轮的联接,承受车架与车轮之间的转向力和转向力矩。
具体而言,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包括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球销3以及扣合连接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均为类似三角形结构。上述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加强体12,第一加强体12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壳体21和第二加强体22,第二加强体22设置于第二壳体21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扣合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均由碳纤维预浸料制成,碳纤维预浸料由碳纤维纱、树脂、离型纸等材料制成,强度高、密度小且可塑性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碳纤维预浸料选用织物类型,斜纹或平纹,面密度为100gsm~300gsm,碳纤维含量为40%~60%。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22均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塑料制成,比如短切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片状模塑料、短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片状模塑料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三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球销3,具体地,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均镶嵌于第一加强体12上,均用于连接汽车的副车架。球销3镶嵌于第二加强体22上,用于连接汽车的转向节。
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体12包括支撑片101,支撑片101同样为类似三角形的结构,支撑片101上设置有加强筋102,加强筋102由多条直线形加强筋102和多条弧形加强筋102相互交叉构成。支撑片101的其中一角向外凸设有安装台,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球销3的安装槽121,另外两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第一镶嵌套122内镶嵌有第一衬套4,第二镶嵌套123内镶嵌有第二衬套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片101的厚度为0.5mm~2mm,加强筋102的厚度为2mm~5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片101和加强筋102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第一加强体12的支撑片101、加强筋102、安装台、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通过加热加压一体加工成型,且在成型过程将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分别镶嵌在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内。具体而言,上述第一衬套4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衬套内管、橡胶套管和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均为金属材质,并与橡胶套管一体硫化而成,衬套外管的外壁面做滚花处理,在第一加强体12形成的过程中,衬套外管镶嵌在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塑料固化形成的第一镶嵌套122内。上述第二衬套5包括橡胶套管和衬套连接杆,衬套连接杆为金属材质,表面同样做滚花处理,衬套连接杆镶嵌在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塑料固化形成的第二镶嵌套123内。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1内具有容纳第一加强体12的型腔,第一壳体11同样为类型三角形结构,第一壳体11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翻边10,便于后续与第二壳体21连接为一体。第一壳体11的其中两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均为半圆弧形结构,分别能够与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的外周面相匹配。当第一加强体12置于第一壳体11内时,第一镶嵌套122位于第一夹持部111内,第二镶嵌套123位于第二夹持部112内,构成第一壳体11的型腔、翻边10、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由碳纤维预浸料通过加热加压一体加工成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厚度为2mm~4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21同样为类型三角形结构,其内具有容纳第二加强体22的型腔,第二壳体21的边缘向外同样延伸有翻边10,第二壳体21在与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夹持部211和第四夹持部212,第三夹持部211和第一夹持部111的结构相同,第四夹持部212和第二夹持部112的结构相同,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扣合时,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三夹持部211用于夹持第一镶嵌套122,第二夹持部112和第四夹持部212用于夹持第二镶嵌套123。第二壳体21在与安装槽1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球销3穿过的第二镶嵌孔213。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第二壳体21的型腔、第三夹持部211和第四夹持部212由碳纤维预浸料通过加热加压一体加工成型。
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体22包括支撑片101,支撑片101同样为类似三角形的结构,支撑片101上设置有加强筋102,加强筋102由多条直线形加强筋102和多条弧形加强筋102相互交叉构成。支撑片101与第二镶嵌孔21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镶嵌球销3的第一镶嵌孔221,具体地,在第二加强体22一体成型过程中,球销3放置在第二壳体21的第二镶嵌孔213内,当第二加强体22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塑料固化形成时,将球销3镶嵌在内部,也就是第一镶嵌孔221内。支撑片101的另外两个角均位于第二壳体21的型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通过翻边10粘接为一体,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通过结构胶粘接为一体,为了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粘接强度,翻边10的宽度为10mm~20mm。此外,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三夹持部211、第二夹持部112和第四夹持部212也通过结构胶粘接,从而分别对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进行稳定地夹持。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的外周面上也可涂覆结构胶,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粘接稳定性。而球销3通过设置在安装槽121内的凸台1211上的结构胶被粘接在凸台1211上,实现球销3的安装。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采用碳纤维预浸料制成,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22采用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制成,相比现有的金属材料的控制臂,大幅度降低了控制臂的重量,实现控制臂的轻量化,同时避免了局部受力不均的情况的出现,使得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并且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形成的第二加强体22将两个衬套进行固定,避免了机械连接所需的开孔处理,避免了传统过盈配合的应力,使得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需尺寸的碳纤维预浸料放入对应的模具型腔内,通过模压成型制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
首先对碳纤维预浸料进行裁切,在裁切之前可按照预设的碳纤维预浸料的纤维方向进行摆放,分别按照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展开时形状的轮廓进行裁切,得到两块分别对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碳纤维预浸料。随后将两块碳纤维预浸料分别放入对应的第一模具的模具型腔,第一模具具有两个模具型腔,分别对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随后通过模压成型制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具体为对碳纤维预浸料进行加热加压,随后固化成型。在将上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脱模后进行修正裁边后得到最终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上述模压成型采用的压力范围为500t~1000t,温度范围为120℃~160℃。在此过程中,还可采用不同的模具分别制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
第二步: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分别置于对应的模具型腔内,将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放置在第一壳体11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固定位置,将球销3放置在第二壳体21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预设位置,随后在两个模具型腔内均铺设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通过模压成型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内分别制得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22,且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镶嵌于第一加强体12上,球销3镶嵌于第二加强体22上。
在制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后,需在第一壳体11内部制得第一加强体12,第二壳体21内制得第二加强体22。具体地,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分别放置在第二模具的模具型腔内,第二模具同样具有两个模具型腔,两个模具型腔分别对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第一衬套4放置在与第一夹持部111对应的位置,第二衬套5放置在与第二夹持部112对应的位置,但是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并非直接放置在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上,而且分别和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之间具有间隙。球销3放置在第二壳体21上的第二镶嵌孔213内。随后将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铺设在两个模具型腔内,通过模压成型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内分别制得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22,具体为对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进行加热加压,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融化后流动填充模具型腔,随后固化形成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22,并且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分别镶嵌在形成的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内,球销3镶嵌于第二加强体22上的第一镶嵌孔221内。上述模压成型采用的压力范围为500t~1000t,温度范围为120℃~160℃。在此过程中,也可采用不同的模具分别制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
步骤三: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扣合粘接为一体。
在制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后,在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21的翻边10上涂覆结构胶,并且也可在第一镶嵌套122和第二镶嵌套123的外周面上也涂覆结构胶,通过结构胶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粘接为一体。在粘接后常温固化1h~4h,最终应将胶层厚度控制在0.1mm~0.5mm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碳纤维预浸料和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采用同种树脂体系,比如两者均含有环氧树脂时,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可合并为一步,即在模具型腔内铺放碳纤维预浸料后,放置第一衬套4和第二衬套5或者球销3,随后铺放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通过模压成型直接获得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2。当然也可采用具有两个模具型腔的模具,同时获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
本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采用碳纤维预浸料和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组合来制得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碳纤维预浸料形成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具有优异的强度性能,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能够形成复杂的加强体结构,两者结合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并且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形成的第一加强体12将两个衬套进行固定,第二加强体22将球销3进行固定,避免了机械连接所需的开孔处理,避免了传统过盈配合的应力,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包括第一衬套(4)、第二衬套(5)和球销(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合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11)内具有第一加强体(12),所述第二壳体(21)内具有第二加强体(22),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均由碳纤维预浸料制成,所述第一加强体(12)和所述第二加强体(22)均由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制成,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均镶嵌于所述第一加强体(12)上,所述球销(3)镶嵌于所述第二加强体(22)上;
所述第一加强体(12)上设置有第一镶嵌套(122)、第二镶嵌套(123)和安装槽(121),所述第一镶嵌套(122)和所述第二镶嵌套(123)内分别镶嵌有所述第一衬套(4)和所述第二衬套(5),所述安装槽(121)内安装有所述球销(3);
所述第一壳体(11)上与所述第一镶嵌套(122)和所述第二镶嵌套(123)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1)和第二夹持部(112) ;
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12) 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夹持部(211)和第四夹持部(212),所述第一镶嵌套(122)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1)和所述第三夹持部(211)之间,所述第二镶嵌套(123)夹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12)和所述第四夹持部(212)之间;
所述第二加强体(22)和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安装槽(121)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用于镶嵌所述球销(3)的第一镶嵌孔(221)和第二镶嵌孔(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体(12)和所述第二加强体(22)均包括支撑片(101),所述支撑片(101)上设置有加强筋(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翻边(10),两个所述翻边(10)相粘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需尺寸的碳纤维预浸料放入对应的模具型腔内,通过模压成型制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置于对应的模具型腔内,将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放置在第一壳体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预设位置,将球销放置在第二壳体对应的模具型腔内的预设位置,随后在两个模具型腔内均铺设短切碳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通过模压成型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分别制得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且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镶嵌于第一加强体上,球销镶嵌于第二加强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粘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压成型的压力为500t~1000t,成型温度为120℃~16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6074.6A CN110843441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6074.6A CN110843441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43441A CN110843441A (zh) | 2020-02-28 |
CN110843441B true CN110843441B (zh) | 2021-11-05 |
Family
ID=6959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96074.6A Active CN110843441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434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799B (zh) * | 2020-07-22 | 2022-01-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IT202000021133A1 (it) * | 2020-09-07 | 2022-03-07 | Marelli Suspension Systems Italy S P A | Metodo di fabbricazione di un componente strutturale di un autoveicolo a sezione cava in materiale composito, in particolare un braccio per sospensione, e braccio per sospensione ottenuto mediante il metodo |
CN114074436B (zh) * | 2021-07-01 | 2023-09-29 | 亨弗劳恩(江苏)复合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成型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62147Y (zh) * | 2009-03-23 | 2009-12-16 | 上海采埃孚伦福德底盘技术有限公司 | 铝合金转向系统控制臂 |
DE102011003971A1 (de) * | 2011-02-11 | 2012-08-16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Faserverbund-Hybridlenker |
CN105730174A (zh) * | 2016-01-12 | 2016-07-06 | 中山大学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麦弗逊悬架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36146A (zh) * | 2014-07-29 | 2017-03-22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导杆以及导杆的制造方法 |
JP2017132310A (ja) * | 2016-01-26 | 2017-08-03 | 株式会社Subaru | 複合構造体 |
CN207997739U (zh) * | 2018-03-28 | 2018-10-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架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
CN109291749A (zh) * | 2017-07-25 | 2019-02-0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整体的弹性元件的悬架控制臂 |
-
2019
- 2019-07-30 CN CN201910696074.6A patent/CN1108434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62147Y (zh) * | 2009-03-23 | 2009-12-16 | 上海采埃孚伦福德底盘技术有限公司 | 铝合金转向系统控制臂 |
DE102011003971A1 (de) * | 2011-02-11 | 2012-08-16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Faserverbund-Hybridlenker |
CN106536146A (zh) * | 2014-07-29 | 2017-03-22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导杆以及导杆的制造方法 |
CN105730174A (zh) * | 2016-01-12 | 2016-07-06 | 中山大学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麦弗逊悬架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JP2017132310A (ja) * | 2016-01-26 | 2017-08-03 | 株式会社Subaru | 複合構造体 |
CN109291749A (zh) * | 2017-07-25 | 2019-02-0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整体的弹性元件的悬架控制臂 |
CN207997739U (zh) * | 2018-03-28 | 2018-10-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架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43441A (zh) | 2020-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43441B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
US5714179A (en) | Rigid tooling with compliant forming surface for forming parts from composite materials | |
CA2752871C (en) | Method for at least partially reworking or replacing a reinforcement element of a fibre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connecting device | |
EP2176058B1 (en) |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l profile monolithic wing structure | |
KR101549915B1 (ko) | 차량의 너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140212624A1 (en) | Fiber-reinforced resin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ber-reinforced resin member | |
JP5202454B2 (ja) | 長尺状成形物の成形方法 | |
JP5315147B2 (ja) | 中空構造用プリプレグ成形体の成形方法及び複合材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 |
EP3677397B1 (en) | Composite part | |
CN108819287A (zh) | 一种加筋壁板组件的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 | |
CN117429089B (zh) | 一种机翼及其一体式成型方法、模具 | |
JP2011011473A (ja) | 翼構造の成形方法 | |
CN104960581A (zh) | 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后地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549654A (zh) | 风机叶片的一体式制造方法及风机叶片 | |
CN117355414A (zh) | 压制用层叠体及压制后层叠体 | |
WO2022190282A1 (ja) | 複合材成形方法 | |
CN110816184B (zh) | 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20178950A1 (ja) | 圧力パッド、圧力パ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ハニカムコアサンドイッチ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H0356333Y2 (zh) | ||
JP5738033B2 (ja) | 複合材構造体の成形方法 | |
WO2015008536A1 (ja) |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材 | |
TW202239552A (zh) | 臂狀結構體以及機器人 | |
WO2014055165A2 (en) | Bond assembly jig and method | |
CN216034372U (zh) | 一种轨道交通司机室头罩及模具 | |
CN112550473B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碳纤维前机盖及其工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