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
背景技术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建盏的制作工艺中,少不了对建盏进行上釉,通常都是人工对建盏进行上釉。
目前,人们都是用手抓着建盏的底部,再将建盏移动至釉浆内进行上釉,但由于人的手难以稳固的控制建盏不移动,容易导致建盏上釉时釉浆分布的高度不一致,并且人长时间的拿着建盏,手指容易酸痛导致抓不住建盏,使得建盏完全的掉落至釉浆内,还需要人捞出,比较麻烦。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方便人们对建盏进行上釉,且建盏外壁上釉分布高度一致的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需要人手抓着建盏底部进行上釉,容易导致建盏不稳固影响上釉时釉浆分布的高度,还比较麻烦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人们对建盏进行上釉,且建盏外壁上釉分布高度一致的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和支撑架,底座上固接有支撑架,还包括有导向部件、第一异形杆、弧形板、驱动机构、夹紧机构和放置块,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导向部件,导向部件上靠近底座的一部固接有第一异形杆,第一异形杆尾端固接有可使建盏放置的放置块,所述导向部件远离底座的一部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将建盏夹紧,所述弧形板安装于支撑架远离导向部件的一侧上,弧形板内壁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紧机构运动。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导向部件为竖直滑轨、第一竖直滑块、第二竖直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架靠近第一异形杆的一侧安装有竖直滑轨,竖直滑轨上设有第一竖直滑块和第二竖直滑块,第二竖直滑块位于第一竖直滑块上方,第一竖直滑块靠近底座的一侧与竖直滑轨靠近底座的一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竖直滑块远离底座的一侧与竖直滑轨远离底座的一侧之间也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二竖直滑块远离弧形板的一侧与夹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滑块远离弧形板的一侧与第一异形杆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驱动机构包括有弧形滑块、第二弹簧、弧形杆和异形块,弧形板内壁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滑槽,弧形滑槽内滑动式的设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靠近支撑架的一侧与弧形滑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弧形杆安装于弧形滑块靠近夹紧机构的一侧,弧形杆内壁安装有与夹紧机构配合的异形块。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夹紧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圆形筒、导套、活动杆、第三弹簧、夹板和扭力弹簧,所述第二竖直滑块远离支撑架的一侧固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尾端固接有圆形筒,固定杆顶部固接有导套,导套内滑动式的设有与异形块配合的活动杆,活动杆靠近圆形筒的一部周向均匀间隔的铰接有夹板,夹板位于圆形筒内与其配合,夹板与活动杆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活动杆靠近弧形板的一侧与导套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可将建盏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异形杆、推杆、滑杆、锥形块、导杆、活动块、第四弹簧和第五弹簧,所述放置块中部竖直开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内滑动式的设有滑杆,滑杆靠近圆形筒的一端连接有锥形块,滑杆的另一端则连接有第二异形杆,所述放置块上部左右两侧都滑动式的设有导杆,导杆内端与锥形块配合,所述导杆外端铰接有可将建盏固定的活动块,导杆远离放置块的一部与放置块外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竖直滑块与第二竖直滑块远离支撑架的一部竖直开有导孔,第二异形杆尾端穿过两个导孔,且第二异形杆靠近竖直滑轨的一部与第一竖直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建盏放在放置块上,拉动弧形杆通过异形块正转,则使得建盏向下移动至釉浆内进行上釉,则无需人手抓着建盏进行上釉,更加方便,并且还能使得釉浆分布高度一致,不影响建盏的外观,通过固定机构的作用,则能对建盏进一步的固定,使得建盏上釉时更加稳固,不影响上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 底座,2 支撑架,3 竖直滑轨,4 第一竖直滑块,5 第二竖直滑块,6 第一弹簧,7 第一异形杆,8 弧形板,9 驱动机构,91 弧形滑槽,92 弧形滑块,93 第二弹簧,94弧形杆,95 异形块,10 夹紧机构,101 固定杆,102 圆形筒,103 导套,104 活动杆,105 第三弹簧,106 夹板,107 扭力弹簧,11 放置块,12 固定机构,121 第二异形杆,122 推杆,123 异形孔,124 滑杆,125 锥形块,126 导杆,127 活动块,128 第四弹簧,129 导孔,1210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建盏制作用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1、支撑架2、竖直滑轨3、第一竖直滑块4、第二竖直滑块5、第一弹簧6、第一异形杆7、弧形板8、驱动机构9、夹紧机构10和放置块11,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左侧面安装有竖直滑轨3,竖直滑轨3上滑动式的设有第一竖直滑块4和第二竖直滑块5,第一竖直滑块4位于第二竖直滑块5下方,第一竖直滑块4底部与竖直滑轨3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二竖直滑块5顶部与竖直滑轨3上部之间也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竖直滑块4左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一异形杆7,第一异形杆7左端固接有可使建盏放置的放置块11,第二竖直滑块5左侧面设有可将建盏夹紧的夹紧机构10,支撑架2右侧面下部固接有弧形板8,弧形板8上设有可使夹紧机构10运动的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位于夹紧机构10上方。
驱动机构9包括有弧形滑块92、第二弹簧93、弧形杆94和异形块95,弧形板8内侧面上部开有弧形滑槽91,弧形滑槽91内滑动式的设有弧形滑块92,弧形滑块92与弧形滑槽91配合,弧形滑块92右侧面与弧形滑槽91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3,弧形滑块92底部固接有弧形杆94,弧形杆94与夹紧机构10接触,弧形杆94内侧面固接有与夹紧机构10配合的异形块95。
首先操作人员将装有釉浆的容器放置在底座1上,且移动至放置块11正下方,再将建盏倒放在放置块11上,操作人员即可拉动驱动机构9向右运动,驱动机构9向右运动带动夹紧机构10向下运动,夹紧机构10向下运动带动第二竖直滑块5向下移动,上方第一弹簧6拉伸,夹紧机构10向下运动与建盏接触将其夹紧,继续拉动驱动机构9向右运动,驱动机构9运动则使得夹紧机构10继续向下运动,夹紧机构10继续向下运动带动建盏和放置块11向下移动,下方第一弹簧6压缩,放置块11向下移动至容器内时,停止拉动驱动机构9,建盏也就与釉浆接触进行上釉。当建盏上釉完成后,松开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向左运动复位,因下方第一弹簧6的作用,第一竖直滑块4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异形杆7带动放置块11向上移动复位,建盏也就复位,同时,因上方第一弹簧6的作用,第二竖直滑块5向上移动带动夹紧机构10向上运动复位,夹紧机构10也就将建盏松开,操作人员即可将上釉完成的建盏取下,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对建盏进行上釉,无需人手抓着建盏放入釉浆内,避免釉浆粘在手上,并且能使得建盏上釉分布的高度一致。
当建盏放在放置块11上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弧形杆94正转,弧形杆94正转带动弧形滑块92正转,第二弹簧93压缩,弧形杆94正转还带动异形块95正转,异形块95正转带动夹紧机构10向下运动与建盏接触将其夹紧,继续拉动弧形杆94正转,则使得建盏向下移动与釉浆接触进行上釉。当建盏上釉完成后,松开弧形杆94,因第二弹簧93的作用,弧形滑块92反转带动弧形杆94反转复位,进而带动异形块95反转复位,异形块95反转不与夹紧机构10接触,建盏也就向上移动复位,同时,夹紧机构10向上运动复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1和图2,夹紧机构10包括有固定杆101、圆形筒102、导套103、活动杆104、第三弹簧105、夹板106和扭力弹簧107,第二竖直滑块5左侧面固接有固定杆101,固定杆101左端固接有圆形筒102,圆形筒102位于放置块11正上方,圆形筒102内壁下部为斜面,导套103安装于固定杆101顶部左侧,导套103位于圆形筒102正上方,导套103内设有活动杆104,活动杆104顶端与弧形杆94接触,活动杆104上部与导套103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105,活动杆104下部周向均匀间隔的铰接有四个可将建盏夹紧的夹板106,夹板106与活动杆104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107,夹板106下部位于圆形筒102内与其配合。
第三弹簧105的硬度比上方第一弹簧6的硬度大,当操作人员拉动弧形杆94正转时,异形块95正转与活动杆104接触,异形块95带动活动杆104向下移动,活动杆104向下移动带动夹板106向下移动,同时,活动杆104还通过导套103带动固定杆101向下移动,固定杆101向下移动带动圆形筒102向下移动,同时,固定杆101还带动第二竖直滑块5向下移动,上方第一弹簧6拉伸,当圆形筒102向下移动与建盏接触时,活动杆104继续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05压缩,活动杆104继续向下移动带动夹板106向下移动,夹板106向下移动与圆形筒102内壁斜面接触,圆形筒102使得夹板106向内移动,扭力弹簧107压缩,夹板106向内移动同时向下移动至与建盏接触时,夹板106也就将建盏夹紧固定,异形块95继续正转则使得建盏向下移动至容器内进行上釉。当建盏上釉完成后,异形块95反转复位,建盏则向上移动复位,同时,因第三弹簧105的作用,活动杆104向上移动带动夹板106向上移动将建盏松开,因扭力弹簧107的作用,夹板106向外摆动复位,因上方第一弹簧6的作用,第二竖直滑块5向上移动通过固定杆101带动圆形筒102向上移动复位,同时,还带动活动杆104向上移动复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图1、图3和图4,还包括有可将建盏固定的固定机构12,固定机构12包括有第二异形杆121、推杆122、滑杆124、锥形块125、导杆126、活动块127、第四弹簧128和第五弹簧1210,放置块11中部竖直开有异形孔123,异形孔123内滑动式的设有滑杆124,滑杆124顶端固接有锥形块125,放置块11左右两侧上部滑动式的导杆126,导杆126内端位于异形孔123内与锥形块125配合,导杆126外端铰接有可将建盏固定的活动块127,导杆126外部与放置块11外壁之间绕接有第四弹簧128,第一竖直滑块4与第二竖直滑块5左部都竖直开有导孔129,上下两侧导孔129之间设有第二异形杆121,第二异形杆121左端与滑杆124右侧下部固定连接,第二异形杆121右侧上部与第一竖直滑块4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1210,活动杆104右侧下部固接有推杆122,推杆122右部位于第二异形杆121上方与其配合。
当第二竖直滑块5向下移动时,第二异形杆121顶端穿过上方导孔129,进而活动杆104带动夹板106向下移动将建盏夹紧时,活动杆104还带动推杆122向下移动,推杆122向下移动与第二异形杆121接触,推杆122也就推动第二异形杆121向下移动,第五弹簧1210压缩,第二异形杆121向下移动带动滑杆124向下移动,滑杆124向下移动带动锥形块125向下移动,锥形块125向下移动与导杆126接触,锥形块125带动导杆126向外移动,第四弹簧128拉伸,导杆126向外移动带动活动块127向外移动,活动块127向外移动与建盏内壁接触,活动块127则将建盏固定。当建盏上釉完成后,活动杆104向上移动复位带动推杆122向上移动复位,因第五弹簧1210的作用,第二异形杆121向上移动通过滑杆124带动锥形块125向上移动复位,因第四弹簧128的作用,导杆126向内移动带动活动块127向内移动复位,活动块127也就将建盏松开。如此,能使得建盏向下移动的时候更稳固,避免建盏移动影响上釉的效果。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