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8501B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8501B
CN110838501B CN201911011853.4A CN201911011853A CN110838501B CN 110838501 B CN110838501 B CN 110838501B CN 201911011853 A CN201911011853 A CN 201911011853A CN 110838501 B CN110838501 B CN 110838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electric field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18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8501A (zh
Inventor
张小祥
韩皓
贾宜訸
杨连捷
丁向前
宋勇志
李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18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8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8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8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8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5Post-treatment of devices, e.g. annealing, recrystallisation or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该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驱动电路上方的发光元件和辅助转移结构,发光元件和辅助转移结构均位于像素区域,辅助转移结构与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分别电连接,用于将驱动电路发出的驱动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该阵列基板通过设置辅助转移结构,能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辅助将制备好的发光元件转移到基底上,以完成该阵列基板的制备,相对于现有的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的制备,大大简化了该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并缩短了该阵列基板的制作周期,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广泛应用,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需要进行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制备和将二者进行对合的工艺,制作工艺复杂且制作周期长;同时,制作过程中,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中膜层品质难以保证,需要进行频繁测试、修补,这些因素使得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量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该阵列基板通过设置辅助转移结构,能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辅助将制备好的发光元件转移到基底上,以完成该阵列基板的制备,相对于现有的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的制备,大大简化了该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并缩短了该阵列基板的制作周期,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上方的发光元件和辅助转移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辅助转移结构均位于像素区域,所述辅助转移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分别电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电路发出的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管,
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设置于所述驱动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辅助转移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绝缘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依次远离所述驱动管分布,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发光元件容置于所述缺口中,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对应不同颜色所述发光元件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底的背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导电胶,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导电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制备驱动电路,还包括:
在所述阵列基板以外制备发光元件;
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
利用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包括: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形成第一电极;
涂敷绝缘层膜,然后采用曝光工艺形成绝缘层图形,同时形成绝缘层中的缺口;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电极;
采用半色调曝光工艺形成第二电极中对应不同颜色所述发光元件深度不同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对应转移至位于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对应转移至位于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包括:
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同时进行转移,或者,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进行转移。
可选地,所述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同时进行转移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安装在不同转移夹具上的电场感应器分别感应不同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大小,并将电场大小信息反馈给所述转移夹具的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电场大小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夹持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向不同电场大小的所述缺口处靠近;
不同的所述电场感应器分别感应不同所述缺口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所述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向所述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在所述最强电场位置,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将所述发光元件释放,以使所述发光元件落入所述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进行转移包括:
夹持着同一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不同转移夹具分别移动至容纳该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不同所述缺口处;
向对应该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转移夹具夹持所述发光元件向所述缺口处靠近;
安装在所述转移夹具上的电场感应器感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所述转移夹具的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向所述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在所述最强电场位置,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将所述发光元件释放,以使所述发光元件落入所述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还包括: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基底背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上形成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可选地,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还包括:在所述发光元件转移之前,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端涂设导电胶,或者,在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缺口底部的所述第一电极上涂设导电胶;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导电胶和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控制光照固化设备开启,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所述导电胶进行光照固化,实现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阵列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设置辅助转移结构,能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辅助将制备好的发光元件转移到基底上,以完成该阵列基板的制备,相对于现有的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的制备,大大简化了该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并缩短了该阵列基板的制作周期,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同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阵列基板可单独实现显示,相对于现有液晶显示阵列基板,无需再设置彩膜基板、液晶层以及阵列基板上原有的公共电极层等,因此还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采用上述阵列基板,简化了该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缩短了该显示面板的制备周期,提高了该显示面板的量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阵列基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光照固化设备中液晶盒的结构剖视图;
图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将发光元件转移至缺口中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未形成电场时,液晶盒的透光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时,液晶盒的透光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基底;2、发光元件;21、红色发光元件;22、绿色发光元件;23、蓝色发光元件;3、驱动管;31、栅极;32、栅绝缘层;33、有源层;34、源极;35、漏极;4、钝化层;5、第一电极;6、绝缘层;7、第二电极;8、第三电极;9、下偏光片;10、下基板;11、下取向膜;12、液晶分子层;13、上取向膜;14、上基板;15、上偏光片;16、封框胶;17、转移夹具;18、电场感应器;19、导电胶;100、液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1和设置在基底1上的驱动电路,还包括设置于驱动电路上方的发光元件2和辅助转移结构,发光元件2和辅助转移结构均位于像素区域,辅助转移结构与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2分别电连接,用于将驱动电路发出的驱动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2,以驱动发光元件2发光。
其中,发光元件2采用LED灯(即发光二极管)。辅助转移结构能产生电场,以辅助将制备的发光元件2转移到基底1上。
通过设置辅助转移结构,能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辅助将制备好的发光元件2转移到基底1上,以完成该阵列基板的制备,相对于现有的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的制备,大大简化了该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并缩短了该阵列基板的制作周期,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同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阵列基板可单独实现显示,相对于现有液晶显示阵列基板,无需再设置彩膜基板、液晶层以及阵列基板上原有的公共电极层等,因此还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管3,辅助转移结构设置于驱动管3背离基底1的一侧,辅助转移结构包括第一电极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第一电极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依次远离驱动管3分布,第一电极5与驱动管3的第一极电连接,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发光元件2容置于缺口中,发光元件2电连接第一电极5。
本实施例中,驱动管3包括依次远离基底1设置的栅极31、栅绝缘层32、有源层33、源极34和漏极35(驱动管3的第一极),源极34和漏极35同层;驱动电路还包括钝化层4,钝化层4设置于源极34和漏极35上;辅助转移结构设置于钝化层4背离驱动管3的一侧,辅助转移结构包括第一电极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第一电极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依次远离钝化层4分布,第一电极5通过开设在钝化层4中的过孔连接漏极3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发光元件2容置于缺口中,发光元件2电连接第一电极5。
其中,绝缘层6还延伸至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以确保阵列基板的平坦度。第一电极5、绝缘层6和第二电极7均为透明材料,如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可以采用ITO(氧化铟锡)材料制成。驱动管3可以通过第一电极5向发光元件2提供驱动电流,以实现发光元件2的点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包括红色发光元件21、绿色发光元件22和蓝色发光元件23,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2设置的第二电极7的厚度不同。进一步优选地,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2设置的绝缘层6的厚度不同。如t1、t2和t3表示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2的绝缘层6的厚度不同。如此设置,能够使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2的辅助转移结构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7在施加相同电压时,二者之间能形成不同大小的电场,从而便于发光元件2转移过程中将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转移到不同位置的缺口中。
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辅助转移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8,第三电极8设置于基底1的背离驱动电路的一侧,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设置有导电胶19,第三电极8、第一电极5和导电胶19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相重叠。第三电极8与第一电极5之间能产生电场,该电场能控制光照固化设备开启和关闭,以对设置于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的导电胶19进行光照固化,实现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第三电极8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固化光线透过其能出射。发光元件2在与第一电极5接触的一端可以涂设导电胶19,或者,在绝缘层6中缺口底部的第一电极5上涂设导电胶19,导电胶19能在光照下固化,从而实现发光元件2与第一电极5的电连接。如图2所示,光照固化设备包括液晶盒100和光线源,光线源采用激光源。液晶盒10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的下偏光片9、下基板10、下取向膜11、液晶分子层12、上取向膜13、上基板14和上偏光片15,还包括用于将上基板14和下基板10对合粘结在一起的封框胶16。第一电极5与第三电极8之间产生的电场作用于液晶盒100,能使液晶盒100中的液晶分子光轴偏转,从而能使入射至液晶盒100中的激光光线从液晶盒100中出射或无法出射,进而实现光照固化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液晶盒100使入射光线出射和无法出射的技术为比较成熟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阵列基板的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在基底上制备驱动电路,还包括:
步骤S2:在阵列基板以外制备发光元件。
步骤S3:在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
该步骤具体包括:步骤S301:采用构图工艺在驱动电路上方形成第一电极。
步骤S302:涂敷绝缘层膜,然后采用曝光工艺形成绝缘层图形,同时形成绝缘层中的缺口。
优选的,该步骤也可以为:涂敷绝缘层膜,然后采用半色调曝光工艺形成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厚度不同的绝缘层图形,同时形成绝缘层中的缺口。
步骤S303:采用构图工艺在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电极。
步骤S304:采用半色调曝光工艺形成第二电极中对应不同颜色发光元件深度不同的缺口。
步骤S301-S304中各膜层的制备均采用传统工艺,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步骤S3还包括:步骤S305:采用构图工艺在基底背离驱动电路的一侧上形成第三电极。
其中,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步骤S4:利用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发光元件转移到基底上。
该步骤具体包括:如图3-图6所示,步骤S401:向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通电,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对应转移至位于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
发光元件2向缺口中转移的过程中,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还需要借助转移夹具17。转移夹具17夹持着制备好的发光元件2向缺口处靠近;转移夹具17上安装有电场感应器18,电场感应器18感应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的电场位置,并将信息反馈给驱动转移夹具17移动的马达,马达在该信息的驱动下驱动转移夹具17向电场最强的位置移动;当电场感应器18感应到电场最强时,向马达发送信号,在电场最强的位置,马达驱动转移夹具17将发光元件2释放,此时发光元件2恰好落入缺口中,然后,马达驱动转移夹具17离开,从而完成了发光元件2的转移。
通过步骤S401,能将发光元件2准确快速地转移至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
步骤S401具体包括: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同时进行转移,或者,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进行转移。
其中,当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同时进行转移时,步骤S401具体包括:
步骤S4011: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安装在不同转移夹具17上的电场感应器18分别感应不同的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的电场大小,并将电场大小信息反馈给转移夹具17的驱动马达;
步骤S4012:驱动马达根据电场大小信息驱动转移夹具17夹持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向不同电场大小的缺口处靠近;
步骤S4013:不同的电场感应器18分别感应不同缺口处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驱动马达;
步骤S4014:驱动马达根据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转移夹具17向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步骤S4015:在最强电场位置,驱动马达驱动转移夹具17将发光元件2释放,以使发光元件2落入缺口中。
上述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同时进行转移时,发光元件2在转移过程中,先在不同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的不同电场大小作用下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进行预定位,即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对应其即将进入的缺口,然后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的最强电场的作用下,发光元件2能恰好落入相应的缺口中,从而防止发光元件2偏离相应缺口。
另外,当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进行转移时,步骤S401具体包括:
步骤S4011':夹持着同一种颜色发光元件2的不同转移夹具17分别移动至容纳该种颜色发光元件2的不同缺口处;
步骤S4012':向对应该种颜色发光元件2的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通电,在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转移夹具17夹持发光元件2向缺口处靠近;
步骤S4013':安装在转移夹具17上的电场感应器18感应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转移夹具17的驱动马达;
步骤S4014':驱动马达根据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转移夹具17向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步骤S4015':在最强电场位置,驱动马达驱动转移夹具17将发光元件2释放,以使发光元件2落入缺口中。
通过步骤S401的上述两种转移过程,即发光元件2的转移过程可以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分别进行转移,也可以大批量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同时进行转移,从而实现发光元件2的巨量转移,进而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同时还简化了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缩短了阵列基板的制备周期。
进一步地,步骤S4还包括:如图7和图8所示,步骤S402:在发光元件2转移之前,在发光元件2的与第一电极5接触的一端涂设导电胶19,或者,在绝缘层6中缺口底部的第一电极5上涂设导电胶19;第一电极5、导电胶19和第三电极8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相重叠;向第一电极5和第三电极8通电,在第一电极5和第三电极8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控制光照固化设备开启,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和其对应的第一电极5之间的导电胶19进行光照固化,实现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步骤S402,能使发光元件2与第一电极5牢固电连接。
步骤S402中,第一电极5和第三电极8之间形成的电场会驱动液晶盒100中的液晶分子光轴偏转,从而使液晶盒100中原本不能使固化光线通过的液晶分子光轴方向偏转为能使固化光线通过的液晶分子光轴方向,继而实现了对液晶盒100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当液晶盒100开启时,光线源发出的激光光线通过液晶盒100照射到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的导电胶19上,从而实现发光元件2和第一电极5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可以同时转移至不同缺口中,或者,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也可以先后转移至不同缺口中。这两种转移方法都能提高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并简化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缩短阵列基板的制备周期。
实施例1的有益效果: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设置辅助转移结构,能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辅助将制备好的发光元件转移到基底上,以完成该阵列基板的制备,相对于现有的晶体管液晶显示阵列基板的制备,大大简化了该阵列基板的制备工艺,并缩短了该阵列基板的制作周期,提高了阵列基板的量产效率,同时,具有上述结构的阵列基板可单独实现显示,相对于现有液晶显示阵列基板,无需再设置彩膜基板、液晶层以及阵列基板上原有的公共电极层等,因此还简化了阵列基板的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实施例1中的阵列基板。
通过采用实施例1中的阵列基板,简化了该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缩短了该显示面板的制备周期,提高了该显示面板的量产效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LED面板、LE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上方的发光元件和辅助转移结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辅助转移结构均位于像素区域,所述辅助转移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分别电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电路发出的驱动信号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管,
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设置于所述驱动管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辅助转移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绝缘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依次远离所述驱动管分布,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发光元件容置于所述缺口中,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对应不同颜色所述发光元件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底的背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导电胶,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导电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制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阵列基板以外制备发光元件;
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
利用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
所述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包括: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形成第一电极;
涂敷绝缘层膜,然后采用曝光工艺形成绝缘层图形,同时形成绝缘层中的缺口;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绝缘层上方形成第二电极;
采用半色调曝光工艺形成第二电极中对应不同颜色所述发光元件深度不同的缺口;
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对应转移至位于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将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对应转移至位于不同像素区域的缺口中包括:
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同时进行转移,或者,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进行转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同时进行转移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安装在不同转移夹具上的电场感应器分别感应不同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大小,并将电场大小信息反馈给所述转移夹具的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电场大小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夹持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向不同电场大小的所述缺口处靠近;
不同的所述电场感应器分别感应不同所述缺口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所述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向所述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在所述最强电场位置,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将所述发光元件释放,以使所述发光元件落入所述缺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进行转移包括:
夹持着同一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不同转移夹具分别移动至容纳该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不同所述缺口处;
向对应该种颜色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转移夹具夹持所述发光元件向所述缺口处靠近;
安装在所述转移夹具上的电场感应器感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最强电场位置,并将最强电场位置信息反馈给所述转移夹具的驱动马达;
所述驱动马达根据所述最强电场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向所述最强电场位置移动;
在所述最强电场位置,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转移夹具将所述发光元件释放,以使所述发光元件落入所述缺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驱动电路上方制备辅助转移结构还包括: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基底背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上形成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移结构辅助将所述发光元件转移到所述基底上还包括:在所述发光元件转移之前,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一端涂设导电胶,或者,在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缺口底部的所述第一电极上涂设导电胶;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导电胶和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相重叠;
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通电,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控制光照固化设备开启,对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所述导电胶进行光照固化,实现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CN201911011853.4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838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853.4A CN1108385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853.4A CN1108385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8501A CN110838501A (zh) 2020-02-25
CN110838501B true CN110838501B (zh) 2022-06-21

Family

ID=69575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1853.4A Active CN1108385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8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3128B (zh) * 2020-06-05 2023-06-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TWI744035B (zh) * 2020-10-14 2021-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6088A (zh) * 2015-11-06 2016-05-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转置微元件的方法
CN106571371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应用装置与组装方法
CN108807213A (zh) * 2017-04-27 2018-11-1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微小元件的转移方法及微小元件转移装置
CN109727901A (zh) * 2019-01-02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印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微发光二极管转印方法
CN110335874A (zh) * 2019-06-28 2019-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1371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应用装置与组装方法
CN105576088A (zh) * 2015-11-06 2016-05-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转置微元件的方法
CN108807213A (zh) * 2017-04-27 2018-11-1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微小元件的转移方法及微小元件转移装置
CN109727901A (zh) * 2019-01-02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印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微发光二极管转印方法
CN110335874A (zh) * 2019-06-28 2019-10-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8501A (zh)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850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4952902B (zh) 显示装置
TWI275732B (en) CCFL type lamp and receiving container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9300931A (zh) 一种Micro LED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9024525B2 (en) Organic 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t organic 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101146536B1 (ko) 표시패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11489992B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35683A (zh) 发光二极管组件和包括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0634839B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装置及制备方法
JP200701314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ッケージ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1944649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019785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60082790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136129A (ko) 표시패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20240194841A1 (en) 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74520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66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80192B (zh) 直排式液晶元件检查装置
CN1681377A (zh) 电子部件装配体的制造方法、电子部件装配体及电光装置
CN106802500A (zh) 转位式液晶元件检查装置
CN109713163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8659712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034416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O2016045267A1 (zh) 对位装置和对位方法
US20080158459A1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