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5865B -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 Google Patents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5865B
CN110835865B CN201911071734.8A CN201911071734A CN110835865B CN 110835865 B CN110835865 B CN 110835865B CN 201911071734 A CN201911071734 A CN 201911071734A CN 110835865 B CN110835865 B CN 110835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braided
strands
free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17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5865A (zh
Inventor
方文青
宋炳涛
沈明
姜润喜
巩亮
李甜
邱延平
石士超
张樱花
宋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o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o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o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o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17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5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5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5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16Auxiliary apparatus
    • D07B7/18Auxiliary 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untwisting ropes or cables into constituent parts for treatment or splicing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16Auxiliary apparatus
    • D07B7/169Auxiliary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cable or rope ends, e.g. by splicing or sewing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9/00Binding or sealing ends, e.g. to prevent unrave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和十二股编织绳环。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一编织绳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编织绳包括第二端部,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互对接,进而将第一端部编埋入第二编织绳,将第二端部编埋入第一编织绳,最终将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对接连接。编织绳环由同一根编织绳依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连接而成。连接后的编织绳能够保持90%以上的编织绳索原始断裂强力。

Description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绳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绳的连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缆绳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二股编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绳索在使用时有时需要对接成环形或将两根绳索拼接,而绳索打结等传统的连接方法会造成其至少50%原有强力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提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一方面,本发明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第一编织绳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编织绳包括第二端部,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端部相互对接连接将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连接为一体,该对接连接具体包括:
(1)在第一编织绳上距离第一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一标记,距离第一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二标记;
(2)在第二编织绳上距离第二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三标记,距离第三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四标记;
(3)在第一标记处抽出第一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一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一主体绳股;
(4)在第二标记处抽出第二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二主体绳股;
(5)沿第一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一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插入点位,距离第一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编出点位,将第二主体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二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二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一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二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第一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
(6)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
(7)沿第二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三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插入点位,距离第二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编出点位,将第一主体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四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一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二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一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第二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二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
(8)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直向编埋;
(9)直向编埋完成,最后得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互对接的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
一些实施例中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6-1)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一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6-2)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
(6-3)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
(6-4)编埋结束,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一编织绳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8-1)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二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8-2)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
(8-3)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
(8-4)编埋结束,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二编织绳外部。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一长度设置为2倍于穿线针的长度。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二长度设置为2.5倍于穿线针的长度。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自由绳股的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被剪断的绳股或绳纱的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编埋结束后,留在第一编织绳外部的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长度不小于第一编织绳直径的三倍。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编埋结束后,留在第二编织绳外部的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长度不小于第二编织绳直径的三倍。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环,该编织绳环由同一根十二股编织绳的两个自由端依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连接而成。
本发明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能够将编织绳以对接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得到的连接编织绳能够保持90%以上的编织绳索原始断裂强力,强力保持率非常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十二股编织绳标记示意图
图2实施例1十二股编织绳拆股分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第一编织绳标记示意图
图4实施例1第二编织绳标记示意图
图5实施例1第一编织绳与第二编织绳对接示意图
图6实施例1第一编织绳与第二编织绳对接连接示意图
图中,Z表示绳股捻向为Z,S表示绳股捻向为S,附图没有严格依照比例绘制,图中量取的尺寸等参数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特征的限定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公开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
在本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序数词第一、第二等仅为区别表示具有同一名称的不同部件,不表示先后次序。除非特别说明或者相互冲突,本申请公开的编织绳连接方法的实施步骤并不严格限定其顺序。本申请公开述及的绳体方向是指从其端部指向本体的方向,也是从第一标记指向第二标记的方向。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申请的主旨。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编织绳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编织绳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包括第二端部,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端部相互对接连接将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连接为一体,对接连接具体包括:
(1)在第一编织绳上距离第一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一标记,距离第一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二标记。通常第一长度根据编织绳的直径确定,以便确定合适的第一长度保证编织连接后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编织绳中绳股的编织过程中需要在穿线针的牵引下进行,对于不同直径的编织绳通常采用相应大小的穿线针进行作业,所以,还可以根据穿线针的长度确定第一长度的长度,通常第一长度大于穿线针的长度,例如,可以确定第一长度为2倍的穿线针长度。通常第二长度根据编织绳的直径确定,以便确定合适的第二长度保证编织连接后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编织绳中绳股的编织过程中需要在穿线针的牵引下进行,对于不同直径的编织绳通常采用相应大小的穿线针进行作业,所以,还可以根据穿线针的长度确定第二长度的长度,通常第二长度大于穿线针的长度,例如,可以确定第二长度为2.5倍的穿线针长度。
(2)在第二编织绳上距离第二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三标记,距离第三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四标记。通常第一长度根据编织绳的直径确定,以便确定合适的第一长度保证编织连接后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编织绳中绳股的编织过程中需要在穿线针的牵引下进行,对于不同直径的编织绳通常采用相应大小的穿线针进行作业,所以,还可以根据穿线针的长度确定第一长度的长度,通常第一长度大于穿线针的长度,例如,可以确定第一长度为2倍的穿线针长度。通常第二长度根据编织绳的直径确定,以便确定合适的第二长度保证编织连接后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编织绳中绳股的编织过程中需要在穿线针的牵引下进行,对于不同直径的编织绳通常采用相应大小的穿线针进行作业,所以,还可以根据穿线针的长度确定第二长度的长度,通常第二长度大于穿线针的长度,例如,可以确定第二长度为2.5倍的穿线针长度。通常需要相互连接的两个编织绳为相同的编织绳,两个编织绳上设置的第一长度是相同的,第二长度也是相同的。
(3)在第一标记处抽出第一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一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一主体绳股。通常从第一端部抽出六根绳股时,选取相互间隔的绳股,以便抽取的六根绳股分布在第一主体绳股的周围。作为较为优选实施方式,直接相邻的两根自由绳股的捻向相反。
(4)在第二标记处抽出第二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二主体绳股。通常从第二端部抽出六根绳股时,选取相互间隔的绳股,以便抽取的六根绳股分布在第二主体绳股的周围。作为较为优选实施方式,直接相邻的两根自由绳股的捻向相反。
(5)沿第一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一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插入点位,距离第一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编出点位,将第二主体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二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二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一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二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第一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通常用于对接连接的编织绳为中空编织绳,即不具有绳芯纤维绳股,编织绳的绳皮由绳股编织而成,绳皮内部形成空心结构,可以称为绳芯空腔。通常将第二主体绳股从第一编织的绳芯空腔中穿过然后从第一编出点位的花节中穿出,将第二主体绳股中的一半儿绳纱剪断,通常剪断以后位于第一编织绳外部的部分,其长度要大于第一编织绳的直径,例如可以是该直径的多倍,例如3倍或者更多的倍数,以便第一编织绳收缩时被剪断的绳股不会缩入绳芯中,保持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为了使剪断的绳纱保持原状而不至于破捻,需要将其端部紧固固定,例如用纤维绑扎、胶带捆绑粘结等方式将其固定。通常第二主体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作为其绳芯,第二主体绳股中未被剪断的三根绳股返回第一编织绳绳芯空腔中,如此可以使处于第一编织绳中的绳芯直径逐渐变小,有利于保持第一编织绳的强度。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第一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通常六根自由绳股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的周边表面上,以便于下一步对其进行编埋作业,将第二编织绳的自由绳股股均匀地编埋在第一编织绳中,形成形状规则、不扭曲的编埋连接部位。
(6)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通常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插入第一编织绳并从第一编织绳的周边穿出后均匀分布在其周边表面,然后将六根自由绳股向着第一编织绳本体延伸的方向进行编埋;通常直向编埋过程需要进行多次,以便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全部编入第一编织绳中,使得六根自由绳股与第一编织绳相互穿插形成一体化的编织连接部。
(7)沿第二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三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插入点位,距离第二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编出点位,将第一主体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四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一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二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一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第二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二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通常用于对接连接的编织绳为中空编织绳,即不具有绳芯纤维绳股,编织绳的绳皮由绳股编织而成,绳皮内部形成空心结构,可以称为绳芯空腔。通常将第一主体绳股从第二编织的绳芯空腔中穿过然后从第二编出点位的花节中穿出,将第一主体绳股中的一半儿绳纱剪断,通常剪断以后位于第二编织绳外部的部分,其长度要大于第二编织绳的直径,例如可以是该直径的多倍,例如3倍或者更多的倍数,以便第二编织绳收缩时被剪断的绳股不会缩入绳芯中,保持足够的连接强度。通常为了使剪断的绳纱保持原状而不至于破捻,需要将其端部紧固固定,例如用纤维绑扎、胶带捆绑粘结等方式将其固定。通常第一主体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作为其绳芯,第一主体绳股中未被剪断的三根绳股返回第二编织绳绳芯空腔中,如此可以使处于第二编织绳中的绳芯直径逐渐变小,有利于保持第二编织绳的强度。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第二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二编织以便与下一步对其进行编埋作业,将第一编织绳的自由绳股股均匀地编埋在第二编织绳中,形成形状规则、不扭曲的编埋连接部。
(8)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直向编埋。通常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插入第二编织绳并从第二编织绳的周边穿出后均匀分布在其周边表面,然后将六根自由绳股向着第二编织绳本体延伸的方向进行编埋;通常直向编埋过程需要进行多次,以便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全部编入第二编织绳中,使得六根自由绳股与第二编织绳相互穿插形成一体化的编埋连接部。
(9)直向编埋完成,最后得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互对接的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通常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互对接,其绳股相互穿插编埋,形成两个依次分布的一体化编埋连接部,使得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通过该编埋连接部彼此牢固连接,该编埋连接部形成了近似于一体化的编织结构,具有理想的连接强度;两根编织绳通过两个一体化的编埋连接部位,能够保持原始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的强度可高达90%以上。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第二编织绳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6-1)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一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通常直向编埋从第一编织绳的第一自由端向其本体部方向进行,编埋通常以相同的方法进行,以便形成一致的编埋结构,多次编埋过程能够得到多个编埋单元,提高编埋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作为较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五次编埋。
(6-2)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通常第二编织绳的绳股由多根绳纱加捻形成,在直向编埋过程中,通过剪去部分绳纱,可以减小自由绳股的直径,直径变小的自由绳股继续进行多次编埋,即可以减小编埋部位的直径,还可以逐步增加编埋连接强度,如此编埋得到的编埋部位直径逐渐过渡减小,有利于保持编织绳的原有强度。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剪去1/3的绳纱。通常自由绳股中被剪断的绳纱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留在外部的绳纱长度通常要大于第一编织绳的直径,防止其缩回第一编织绳内部;通常这部分绳纱的长度设置为多倍的第一编织绳直径,例如,可以设置为3倍、4倍等。
(6-3)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剪去1/2的绳纱。作为可选实施方式,自由绳股的直径小,其对应的编埋次数少,自由绳股的直径大,则其对应的编埋次数多。
(6-4)编埋结束,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一编织绳外部。通常前述的编织过程进行多次,编埋过程结束时留在第一编织外部的自由绳股部分,其长度要大于第一编织绳的直径,通常是第一编织绳直径的多倍,以保证自由绳股能够保留在第一编织绳外部,例如,可以是3倍、4倍等。通常,保留在第一编织绳外部的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其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在一些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中,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8-1)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二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通常直向编埋从第二编织绳的第二自由端向其本体部方向进行,编埋通常以相同的方法进行,以便形成一致的编埋结构,多次编埋过程能够得到多个编埋单元,提高编埋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作为较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五次编埋。
(8-2)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通常第一编织绳的绳股由多根绳纱加捻形成,在直向编埋过程中,通过剪去部分绳纱,可以减小自由绳股的直径,直径变小的自由绳股继续进行多次编埋,即可以减小编埋部位的直径,还可以逐步增加编埋连接强度,如此编埋得到的编埋部位直径逐渐过渡减小,有利于保持编织绳的原有强度。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剪去1/3的绳纱。通常自由绳股中被剪断的绳纱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留在外部的绳纱长度通常要大于第一编织绳的直径,防止其缩回第二编织绳内部;通常这部分绳纱的长度设置为多倍的第二编织绳直径,例如,可以设置为3倍、4倍等。
(8-3)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剪去1/2的绳纱。作为可选实施方式,自由绳股的直径小,其对应的编埋次数少,自由绳股的直径大,则其对应的编码次数多。
(8-4)编埋结束,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二编织绳外部。通常前述的编织过程进行多次,编埋过程结束时留在第二编织外部的自由绳股部分,其长度要大于第二编织绳的直径,通常是第二编织绳直径的多倍,以保证自由绳股能够保留在第二编织绳外部,例如,可以是3倍、4倍等。通常,保留在第二编织绳外部的第一编织绳的自由绳股,其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同一根编织绳索的两个自由端依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连接,形成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二股编织绳的两端按照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得到十二股编织绳绳环,十二股编织绳环的制作步骤包括:
编织绳的标记步骤,具体地,在编织绳上距离第一端部尾端的2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一标记,距离第一标记的2.5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二标记;在编织绳上距离第二端部尾端的2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三标记,距离第三标记的2.5倍穿线针长度处做第四标记;
编织绳第一端的拆股分组步骤,具体地,在第一标记处抽出第一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第一组和第二组自由绳股,其中第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第二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一端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一主体绳股;
编织绳第二端部的拆股分组步骤,具体地,在第二标记处抽出第二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第三组和第四组自由绳股,其中第三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第四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二主体绳股;
第二端部与编织绳的对接步骤,具体地,沿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一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插入点位,距离第一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编出点位,将编织绳的第二主体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二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二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剪断位置用胶带紧固固定防止破捻,其长度为第一编织绳1的直径的3倍,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三组自由绳股和第四组自由绳股从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编织绳的周围;
第二端部编埋入编织绳的步骤,具体地,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包括:
第一次编埋: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第二次编埋: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3的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编织绳的外部,其长度为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三次编埋: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2的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编织绳的外部,其长度为编织绳直径的3倍;
编埋结束,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保留在编织绳外部,其长度是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一端部与编织绳的对接步骤,具体地,沿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三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插入点位,距离第二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编出点位,将第一主体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进入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四标记处穿出,并将第一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剪断部位用胶带固定紧固防止破捻,其长度为编织绳直径的3倍,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一组自由绳股和第二组自由绳股从第二插入点位插入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第二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编织绳的周围;
第一端部编埋入编织绳的步骤,具体地,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包括:
第一次编埋: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第二次编埋: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3的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编织绳的外部,其长度为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三次编埋: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2的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其长度为编织绳直径的3倍;
编埋结束,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保留在编织绳的外部,其长度是编织绳直径的3倍;最后由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的两端对接连接得到十二股编织绳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同的两根编织绳,依照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连接,形成更长的一根编织绳。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技术细节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为直径相等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二股编织绳,将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按照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一编织绳1的标记步骤。具体地,在第一编织绳1上距离第一端部10尾端的2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一标记11,距离第一标记11的2.5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二标记12,参见附图1。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一编织绳1的拆股分组步骤。具体地,在第一标记11处抽出第一端部的六根绳股13,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第一组和第二组自由绳股,其中第一组自由绳股131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组自由绳股132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第一编织绳中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一主体绳股14,参见图2。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二编织绳的标记步骤。具体地,在第二编织绳2上距离第二端部20尾端的2倍穿线针长度处用黑色胶带做第三标记21,距离第三标记21的2.5倍穿线针长度处做第四标记22,参见图1。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二编织绳2的拆股分组步骤。具体地,在第二标记21处抽出第二端部的六根绳股23,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六根绳股编为第三组和第四组自由绳股,其中第三组自由绳股231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第四组自由绳股232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编织绳中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二主体绳股24,参见图2。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二端部20与第一编织绳1的对接步骤。具体地,沿第一编织绳1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一标记11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插入点位15,距离第一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编出点位16,将第二编织绳的第二主体绳股24从第一插入点位15插入,进入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二标记12处穿出,并将第二主体绳股24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一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剪断位置用胶带紧固固定防止破捻,其长度为第一编织绳1的直径的3倍,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一编织绳1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三组自由绳股231和第四组自由绳股232从第一插入点位15插入第一编织绳1,然后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13从第一编出点位16的不同花节中穿出,通常第一编出点位16处对应有六个出口,以便六根自由绳股23从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1的周围,参见图3,图5。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二端部20编埋入第一编织绳1的步骤。具体地,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包括:
第一次编埋:将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23分别从第一编织绳1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一编织绳1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100,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100,参见图6;
第二次编埋:然后,将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23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3的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100;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1的外部,其长度为第一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三次编埋:然后,将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23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2的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100;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1的外部,其长度为第一编织绳直径的3倍;
编埋结束,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23的尾端部分保留在第一编织绳1的外部,其长度是第一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一端部10与第二编织绳2的对接步骤。具体地,沿第二编织绳2的绳体方向将距离第三标记21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插入点位25,距离第二插入点位25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编出点位26,将第一主体绳股14从第二插入点位25插入,进入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四标记22处穿出,并将第一主体绳股14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二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剪断部位用胶带固定紧固防止破捻,其长度为第二编织绳直径的3倍,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二编织绳2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一组自由绳股131和第二组自由绳股132从第二插入点位25插入第二编织绳2,然后第一编织绳的自由绳股13从第二编出点位26的不同花节中穿出,通常第二编出点位26处对应有六个出口,以便六根自由绳股从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二编织绳2的周围,参见图4,图5。
第一编织绳1和第二编织绳2的连接包括第一端部10编埋入第二编织绳2的步骤。具体地,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13在第二编织绳2中直向编埋包括:
第一次编埋:将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13分别从第二编织绳2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二编织绳2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100,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参见图6;
第二次编埋:然后,将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13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3的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100;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2的外部,其长度为第二编织绳直径的3倍;
第三次编埋:然后,将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13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1/2的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第一次编埋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100;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2的外部,其长度为第二编织绳直径的3倍;
编埋结束,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13的尾端部分保留在第二编织绳2的外部,其长度是第二编织绳直径的3倍;
最终得到一根经过对接连接得到的十二股编织绳。
本发明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能够将编织绳以对接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得到的连接编织绳能够保持90%以上的编织绳索原始断裂强力,强力保持率非常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构思,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凡是对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没有创造性的改变,都与本申请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绳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编织绳包括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对接连接将所述第一编织绳和所述第二编织绳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具体包括:
(1)在所述第一编织绳上距离所述第一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一标记,距离所述第一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二标记;
(2)在所述第二编织绳上距离所述第二端部尾端的第一长度处做第三标记,距离所述第三标记的第二长度处做第四标记;
(3)在第一标记处抽出第一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所述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一端部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一主体绳股;
(4)在第二标记处抽出第二端部的六根绳股,其中包括三根S捻向绳股和三根Z捻向绳股,将所述六根绳股编为两组自由绳股,其中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Z捻向绳股和两根S捻向绳股,另一组自由绳股包括一根S捻向绳股和两根Z捻向绳股;第二端部中剩余的六根绳股形成第二主体绳股;
(5)沿第一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所述第一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插入点位,距离所述第一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一编出点位,将所述第二主体绳股从所述第一插入点位插入,进入所述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所述第二标记处穿出,并将所述第二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所述第一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所述第一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二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所述第一插入点位插入第一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所述第一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
(6)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一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6-1)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一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一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6-2)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
(6-3)然后,将第二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6-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一编织绳的外部;
(6-4)编埋结束,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一编织绳外部;
(7)沿第二编织绳的绳体方向将距离所述第三标记处一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插入点位,距离所述第二插入点位两个花节位置作为第二编出点位,将所述第一主体绳股从所述第二插入点位插入,进入所述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并从第四标记处穿出,并将所述第一主体绳股中的三根绳股在第二编织绳外侧位置剪断,剩余三根绳股返回第二编织绳的绳芯空腔中;将第一编织绳的两组自由绳股从所述第二插入点位插入第二编织绳,然后每一根自由绳股从所述第二编出点位的不同花节中穿出,均匀分布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
(8)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在第二编织绳中直向编埋,具体包括:
(8-1)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第二编织绳上与其相邻的一个花节处埋入,经过两个花节后交错抽出,均匀出现在第二编织绳的周围,形成一个编埋单元,重复进行五次,得到五个编埋单元;
(8-2)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得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四次,得到四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
(8-3)然后,将第一端部的六根自由绳股分别从其绳股中剪去部分绳纱,使每根自由绳股的直径再次变小,然后重复步骤(8-1)的编埋过程三次,得到三个编埋单元;其中,被剪断的绳纱端部保留在第二编织绳的外部;
(8-4)编埋结束,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尾部留有部分在第二编织绳外部;
(9)直向编埋完成,最后得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相互对接的第一编织绳和第二编织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设置为2倍于穿线针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度设置为2.5倍于穿线针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绳股的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剪断的绳股或绳纱的端部被绑紧固定,防止破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编埋结束后,留在所述第一编织绳外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自由绳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编织绳直径的三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编埋结束后,留在所述第二编织绳外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自由绳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编织绳直径的三倍。
8.一种十二股编织绳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绳环由同一根十二股编织绳的两个自由端依照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方法连接而成。
CN201911071734.8A 2019-11-05 2019-11-05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Active CN110835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734.8A CN110835865B (zh) 2019-11-05 2019-11-05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734.8A CN110835865B (zh) 2019-11-05 2019-11-05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5865A CN110835865A (zh) 2020-02-25
CN110835865B true CN110835865B (zh) 2021-11-19

Family

ID=69576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1734.8A Active CN110835865B (zh) 2019-11-05 2019-11-05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58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2118B1 (en) * 2000-10-04 2002-07-23 E.I. Du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 Braided cord splice
CN102191705A (zh) * 2011-04-08 2011-09-21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股绳索套及其制作方法
CN207685584U (zh) * 2017-11-18 2018-08-03 浙江海轮绳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褶组锁固结构的绳索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0611B2 (ja) * 2010-01-22 2014-08-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チールコードの接合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スチールコード
KR102039763B1 (ko) * 2012-03-05 2019-11-01 액츄언트 코포레이션 스플라이스형 로프 장치와 방법
CN107700261B (zh) * 2017-11-04 2020-05-05 扬州神龙绳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股绳对插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2118B1 (en) * 2000-10-04 2002-07-23 E.I. Du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 Braided cord splice
CN102191705A (zh) * 2011-04-08 2011-09-21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十二股绳索套及其制作方法
CN207685584U (zh) * 2017-11-18 2018-08-03 浙江海轮绳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褶组锁固结构的绳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5865A (zh)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1487B2 (en) Method of terminating a stranded synthetic filament cable
US8136438B2 (en) Arborist's climbing rope
CA2487759C (en) Endless rope
CN102892946B (zh) 混合绳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00261B (zh) 一种多股绳对插工艺
JP2007010918A (ja)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0761095B (zh) 用于海洋观测浮标锚系系统的混合缆绳及浮标锚系系统
CN112047228A (zh) 多眼环编织绳索
CN110952354A (zh) 一种具有尾端防护的多层编织绳索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865B (zh) 十二股编织绳的连接方法及十二股编织绳环
JP2011221198A (ja)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7076954A (zh) 光缆、光缆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206038968U (zh) 一种多松套管绞合中心管式光缆
CN211112889U (zh) 用于海洋观测浮标锚系系统的混合缆绳及浮标锚系系统
CN210766142U (zh) 一种聚烯烃单丝乳胶弹力绳
AU2022276471A1 (en) Device for termination of a rope
KR20190094179A (ko) 스플라이스 이음 로프 시스템
KR100991601B1 (ko) 무한 로프
CN109215866B (zh) 一种分段式橄榄形铅条配重港机吊线控制缆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20943B1 (ko) 와이어로프 슬링의 제조방법
EP4326941A1 (en) Synthetic fiber rope comprising a spliced ey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4415302A (zh) 一种紧凑型光缆
JP2004252033A (ja) 光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390205A (zh) 光缆及光缆成型工艺
SU1303967A1 (ru)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ий кабе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