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437B - 捕虫器 - Google Patents

捕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437B
CN110831437B CN201880041887.5A CN201880041887A CN110831437B CN 110831437 B CN110831437 B CN 110831437B CN 201880041887 A CN201880041887 A CN 201880041887A CN 110831437 B CN110831437 B CN 110831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housing
insect
ligh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18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1437A (zh
Inventor
李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oul Vios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oul Vios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79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2523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795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9000047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eoul Vios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oul Viosy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1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捕虫器包括:光源部,射出引诱昆虫的光;送风部,布置为相邻于所述光源部;壳体,具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收纳所述送风部;捕捉部,在所述空气排出口侧紧固于所述壳体;盖,覆盖所述光源部,并且与所述壳体紧固;以及第一防水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之间。

Description

捕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虫器,详细地涉及一种利用光源引诱并捕获害虫的捕虫器。
背景技术
通常,苍蝇、蚊子、飞蛾等飞行害虫是传播多种病菌的传染体,对人体或农作物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大量的伤害。
为了消除这些害虫,主要使用各种农药或杀虫剂,但是存在对人体有害且造成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对此的对策,研究了可生物降解的杀虫剂的开发以及利用作为性引诱物的费洛蒙信息素或者天敌的灭虫法及引诱杀虫等大量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虫效率以及可靠性较高的捕虫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捕虫器包括:光源部,射出引诱昆虫的光;送风部,布置为相邻于所述光源部;壳体,具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收纳所述送风部;捕捉部,在所述空气排出口侧紧固于所述壳体;盖,覆盖所述光源部,并且与所述壳体紧固;以及第一防水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部可以包括:风扇,布置于所述光源部的下部;以及第一昆虫通过部,布置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光源部之间,并且包括构成所述昆虫通过的贯通孔的框架,其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面积可以是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的整体面积的20%至90%。
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最大直径可以比所述昆虫的平均尺寸大。并且,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所述框架还可以包括朝所述贯通孔内部突出的突起。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最大直径可以是12mm以下,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最大直径可以是7mm至12m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可以提供为多个,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可以包括设置有所述贯通孔的贯通部和没有设置所述贯通孔的中心部,并且所述中心部可以布置为对应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捕虫器还可以包括:第二昆虫通过部,设置于所述风扇和所述捕捉部之间,并且具有构成所述昆虫通过的贯通孔的框架。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不同的形状。对于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面积可以是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的整体面积的50%至9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部件可以具有沿所述壳体的端部而设置的闭合图形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捕虫器还可以包括:光源支撑部,安装有所述光源部,并在所述空气流入口侧与所述壳体紧固;以及第二防水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光源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防水部件可以具有沿所述光源支撑部的端部而设置的闭合图形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部可以包括:光源单元,包括射出所述光的至少一个光源和贴装有所述光源的基板;光源箱体,收纳有所述光源单元;以及光源盖,覆盖所述光源箱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箱体可以具有收容所述光源单元的一侧开口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光源盖可以包括支撑所述基板并将所述基板从所述光源盖隔开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可以将所述光源单元从所述光源支撑部的背面隔开预定距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部可以朝所述壳体的侧方射出所述光,所述距离可以设定为使所述光的射出角最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盖还可以包括从其背面突出并维持与所述光源箱体的间距的第二隔板。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连接所述光源和布线的连接器。所述光源盖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光源盖的背面突出而覆盖所述连接器的护件。所述护件可以包含紫外线阻断剂。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部可以包括使空气从所述空气流入口流动至所述空气排出口侧的风扇。
技术效果
本发发明提供一种捕虫效率以及可靠性高的捕虫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图1的捕虫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光源部的立体图。
图5a是图示图4的光源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在图5a中的光源盖的立体图。
图6a至图6c分别是图4所示的光源部的纵向剖面图,横向剖面图以及平面图。
图7是图示光源支撑台和光源部的立体图。
图8a是图7的侧视图,图8b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示送风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至图10e分别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昆虫通过部的平面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下部昆虫通过部的平面图。
图12是图示捕捉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以及图13b分别是图示安装现有的光源部的捕虫器和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侧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进行多样地变更,并且可以具有多种形态,且将特定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示并在本文中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这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公开的形态,而是应当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范围所包含的全部的变更、等同物以及代替物。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是用于在室外捕获昆虫的装置。然而,捕虫器的布置场所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布置于室内。在布置于室内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于天花板、墙壁、底面等多种场所。
在以下说明中,以预定构成要素为基准利用上部、下部、侧部等具有方向性的术语说明了本发明,然而这是为了便于说明,根据装置的旋转或者布置可以解释为与指定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图1的捕虫器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以及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例如,捕捉部的网格部)。
参照图1以及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包括:壳体30,构成捕虫器的外观;盖50,覆盖壳体30的一侧;光源部10,收纳于壳体30内,并且射出引诱昆虫的光;送风部20,布置为相邻于光源部30;捕捉部40,布置为与送风部20相邻,并且紧固于壳体30;防水部件,防止水流入捕虫器内的一部分区域。光源部10可以被紧固于盖50的光源支撑部60所支撑。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壳体30的立体图。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而一同图示了一部分防水部件。
参照1至图3,壳体30构成捕虫器的外观,在内部具有收纳光源部10、送风部20等的内部空间。壳体30具有使空气流入内部空间的空气流入口31和使空气从内部空间经过捕捉部而排出至外部的空气排出口3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30可以提供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形状。然而,壳体30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考虑捕虫器的用途、捕虫器的种类、欲捕获的昆虫的种类等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以下实施例中以壳体30为圆筒形状为示例进行说明。
壳体30可以包括:主体35,具有管形状;肋条33,连接于主体35而布置于主体35的上部,并且构成使昆虫流入的空气流入口31;紧固部38,设置于肋条33的上部,并且紧固于盖50。壳体30的一端与盖50紧固,并且空气流入口31设置于壳体30的侧面。壳体30的另一端作为空气排出口39而与捕捉部40连接。
主体35在其内部收纳送风部20,并且主体的下部紧固有捕捉部40。
肋条33可以提供为多个,并且每个可以沿垂直于方向连接于主体35的上部,使得在彼此相邻的肋条33之间形成空气流入口31。然而,肋条3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在能够确保空气流入口31的范围内可以变形为多种方式。
在肋条33的上部连接有紧固部38。紧固部38可以被提供为与盖50以及光源支撑部60的形状的对应的环状。在紧固部38的内侧形成有台阶部36。台阶部36是与光源支撑部60紧固的部分,并且在光源支撑部60和紧固部38之间设置有防水部件。对于防水部件将后述。
据此,肋条33最大限度地确保空气流入口31的同时,与主体35稳定地支撑盖50以及光源支撑部6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于壳体30而言,主体35、肋条33以及紧固部38可以形成为不会分离的一体。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主体35、肋条33和/或紧固部38可以提供为单独制成并装配的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昆虫可以通过设置于壳体30的侧面的空气流入口31而被流入至壳体30的内部空间。空气流入口31的形状或者尺寸可以考虑到欲引诱的昆虫的种类、大小、飞行形态等而多样地变更,尤其,可以变更为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良好地射出到外部的形状或尺寸。
盖50安装于壳体30的上部一端。盖50的形状并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根据壳体30形状而制成。盖50配备为能够拆装于壳体30的上部。
盖50整体地覆盖壳体30的上部。盖50可以提供为大致上扁平的板状。盖50的边缘的一部分可以朝下部方向延伸,并且与壳体30的紧固部38相面对且通过紧固部件而彼此紧固。盖50可以利用一个以上的紧固部件与壳体30的紧固部38固定。紧固部件包括挂钩、螺栓、插入槽以及突起等,紧固部38和壳体可以利用这些而以多种方式紧固。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盖50的形状对应于壳体30的上端的形状。例如,紧固部38的直径实质上可以与壳体30的直径相同。
在盖5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捕虫器的环55。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盖50和壳体30的紧固部38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部件81。
第一防水部件81沿壳体30的上部的端部设置。第一防水部件81可以提供为以与壳体30的端部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壳体30的一侧的端部紧固于盖50的边缘,因而第一防水部件81可以提供为与盖50的边缘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第一防水部件81布置于盖50的边缘和壳体30的一侧端部之间,从而与盖50的边缘和壳体30的一侧端部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30提供为圆筒形状,并且壳体30的端部提供为圆形,因而第一防水部件81也可以提供为与壳体30的端部对应的圆形。
第一防水部件81具有闭合的图形(closed figure)形状,从而当此后壳体30与盖50紧固时可以使盖50的内部和外部密闭。例如,第一防水部件81可以具有O形环(o-ring)形状。
第一防水部件81可以利用具有柔性的弹性材料构成。在第一防水部件81利用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当盖50和壳体30利用螺栓结合等彼此紧固时,第一防水部件81被壳体30的端部和盖50压缩,从而将盖50和壳体30构成的内部与外部分离。据此,防止湿气从外部渗透至盖50和壳体30构成的内部。在此,湿气不仅是由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的,而且也包括由雨水而导致的湿气。
作为构成第一防水部件81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树脂,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稳定地密闭盖50和壳体30,则可以利用其它材料来构成。例如,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橡胶,而且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其他高分子有机弹性材料。
光源支撑部60作为安装光源部10的构成要素,在捕虫器内稳定地固定光源部10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止湿气渗透至光源部10。光源支撑部60设置于空气流入口31和盖50之间。
光源支撑部60放置于在壳体30的紧固部38设置的台阶部36,并且借由多种紧固部件与壳体30紧固。作为紧固光源支撑部60和壳体30的紧固部件可以有挂钩、螺栓、插入槽以及突起等。在所述光源支撑部60和壳体30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部件83。
第二防水部件83设置于壳体30的台阶部36和光源支撑部60之间,当壳体30和光源支撑部60装配时,壳体30的台阶部36的上面和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直接接触。换言之,壳体30的台阶部36、第二防水部件83、光源支撑部60依次层叠。
第二防水部件83提供为与壳体30的的台阶部36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与此相同,第一防水部件81提供为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的边缘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30提供为圆筒形状,壳体30的台阶部36提供为内部是空的圆形,光源支撑部60提供为与壳体30的台阶部36重叠的圆形,从而密封壳体30的台阶部36的开口的部分。
第二防水部件83具有闭合的图形形状,从而当此后光源支撑部60和壳体30的台阶部36紧固时能够将由盖50、壳体30以及光源支撑部60构成的空间与外部分离而密闭。例如,第二防水部件83可以具有O形环(o-ring)形状。
第二防水部件83与第一防水部件81相同地可以利用具有柔性的弹性材料构成。在第二防水部件83利用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当壳体30和光源支撑部60利用螺栓结合等而彼此紧固时,第二防水部件83被壳体30的台阶部36和光源支撑部60压缩,从而将由盖50、壳体30以及光源支撑部60构成的空间与外部分离。据此,防止了湿气从外部渗透至内部空间。
作为构成第二防水部件83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树脂,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稳定地密闭盖50和壳体30,则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而构成。例如,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橡胶,而且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其他高分子有机弹性材料。
在光源支撑部60设置有能够使光源部插入而紧固的开口65。光源部10朝下侧方向插入至开口65,其结果是光源部10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朝下方突出。
并且,在光源支撑部60可以设置有布线引出口67,以使布线能够贯通光源支撑部60的上下面。在布线引出口67可以设置有围绕布线引出口67的第三防水部件87。第三防水部件87只要是能够沿上下密闭除了布线以外的部分,则其形状或者尺寸不受限制。
第三防水部件87可以与第一防水部件81以及第二防水部件83相同地利用具有柔性的弹性材料构成,例如,可以利用硅树脂构成。然而,第三防水部件87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稳定地密闭盖50和壳体30,则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而构成。
光源部10插入至光源支撑部60的开口65,并且发出具有引诱昆虫的波长的光。引诱的光的波长根据昆虫可以彼此不同。在光源部10发出引诱昆虫的波长的光,并且引诱的光的波长根据昆虫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波长而选择性的捕捉昆虫。对于光源部10将后述。
光源支撑部60的光源部10可以利用挂钩、螺栓、插入槽以及突起等而彼此紧固。在光源支撑部60和光源部10之间设置有第四防水部件85。
第四防水部件85设置于光源部10的光源箱体210和光源支撑部60之间,并且在光源支撑部60沿着插入光源部10的开口65的边缘设置。当光源部10和光源支撑部60组装时,第四防水部件85直接接触于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的背面和光源支撑部60的上面。换言之,第四防水部件85沿着光源支撑部60的边缘设置于光源支撑部60的上面,并且在第四防水部件85上放置有光源部10的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
第四防水部件85考虑到光源支撑部60的开口65的尺寸而提供为比开口65更大的尺寸,且可以提供为与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在此,第四防水部件85具有闭合的图形的形状,从而当此后光源部10和光源支撑部60紧固时能够将由盖50、壳体30以及光源支撑部60构成的空间和外部分离而密闭。例如,第四防水部件85可以具有O形环形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平面上观察时光源箱体210具有四边形,因而第四防水部件85可以提供为与开口65的形状对应的四边环形状。
第四防水部件85与上述的防水部件相同地可以利用具有柔性的弹性材料构成。在第四防水部件85利用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当壳体30和光源支撑部60利用螺栓结合等而彼此紧固时,第四防水部件85被壳体30的台阶部36和光源支撑部60压缩,从而将由盖50、壳体30以及光源支撑部60构成的空间与外部分离。据此,防止了湿气从外部渗透至内部空间。
作为构成第二防水部件83的材料可以包括硅树脂,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稳定地密闭盖50和壳体30,则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而构成。例如,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橡胶,而且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其他高分子有机弹性材料。
在光源部10的下部设置有送风部20。送风部20将空气从空气流入部31移动至空气排出口39。
捕捉部40捕捉由送风部20流入的昆虫,并设置于送风部20的下部,而且安装于壳体30的另一端部。在捕捉部40设置有困住昆虫的捕捉空间以及能够使昆虫流入至捕捉空间内的入口。捕捉部40的至少一部分提供为网格形态,使得从送风部20提供的空气可以排出至外部。
上述的结构的捕虫器提供为防止湿气渗透至光源部10的防水结构,从而提高了捕虫器的耐久性。尤其在光源部10的情况下,布置有为光源部311提供电源的电性结构物,因此在湿气渗透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光源部10的可靠性。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源部10以插入至光源支撑部60的状态其上部侧布置于由壳体30、盖50以及光源支撑部60一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并且在壳体30和盖50之间、壳体30和光源支撑部60之间以及光源支撑部60和光源部10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止湿气渗透的防水部件,从而防止湿气渗透至光源部10内。详细地,在壳体30和盖50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部件81,在壳体30和光源支撑部60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部件83,在光源支撑部60和光源部10之间设置有第四防水部件85,从而堵住了湿气能够渗透至每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缝隙。在此之上,在光源支撑部60上的布线引出口67也设置有第三防水部件87,从而防止了湿气通过布线引出口67而渗透至光源部10。
据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防止由于湿气而导致的捕虫器内部构成要素(例如,与电子元件相关的构成要素)的腐蚀,并防止了据此的电性缺陷。其结果,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室内或者室外均能够使用的防水可靠性较高的捕虫器。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即使在室外使用捕虫器,也防止了由雨水而导致的捕虫器的误操作以及故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各构成要素以及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4是图示光源部的立体图。图5a是图示图4的光源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在图5a中的光源盖的立体图。图6a至图6c分别是图4所示的光源部的纵向剖面图、横向剖面图以及平面图。在此,图6c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图示为省略了盖。
参照图4至图6c,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部包括:光源单元310,射出引诱昆虫的光;光源箱体210,收纳光源单元310;以及光源盖110,覆盖光源箱体210。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部10作为射出引诱昆虫的光的构成,可以提供为面光源形态和/或点光源形态。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部10可以提供为点光源形态,以下说明光源部10提供为点光源的形态的情形。
光源单元310包括:基板313;至少一个光源311,贴装于基板313上。
基板313可以提供为沿预定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形态的板状。
在基板313的至少一面可以沿预定方向排列有至少一个(例如,多个)光源311。在光源311提供为多个的情况下,光源311可以排列为沿一直线设置或者沿之字形设置的等多种形状。
在光源311在基板313的两面设置为多个的情况下,从平面上观察时,光源311布置为彼此不重叠。在光源311布置于基板313的两面的彼此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然而,光源311的排列并不局限于此,显然可以变形为多种形态。
光源311可以发出紫外线波段的光。光源311可以发出昆虫偏爱的波段(例如,紫外线波段)的光。在从光源311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的情况下,光的波长可以是约320nm至约400nm。在光源311包括多个光源的情况下,每个光源311可以射出相同波段的光,或者可以射出彼此不同波段的光。例如,一实施例中,每个光源311均可以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另一实施例中,一部分光源311可以射出紫外线波段中的一部分波段的光,剩余光源311可以射出紫外线波段中的其他波段的一部分的光。作为一例,一部分光源311可以射出约320nm至40nm波段的光,剩余光源311可以射出与此不同的其他波段的光。在光源311具有彼此不同波段的情况下,光源311可以排列为多种顺序。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每个光源311射出的光的波长在用于引诱昆虫的波段之上,还可以添加对昆虫或者细菌进行杀菌或者失活的波段的光。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情况下,在捕虫器内部捕获昆虫,为了最小化由这些昆虫尸体等导致的细菌的增殖等,可以添加具有杀菌功能的光。例如,光源311可以射出作为紫外线C波段的约100nm至280nm波段的光。
然而,光源311射出的光的波段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仅可以射出紫外线,还可以射出可见光波段的光。例如,关于引诱昆虫的波长,作为一例,已知苍蝇以及飞虱的情况是偏爱约340nm或者575nm的波长的光,飞蛾和蚊子的情况是偏爱约366nm波长的光。并且,已知的是,对于多种昆虫,借由可见光的波段的多种颜色(例如,白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的光而激活昆虫引诱度。对此,不仅可以应用上述的波段的光,而且只要满足刺激昆虫的视觉而能够引诱的条件,也可以应用上述的例子中并未公开的多种波长的光。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311是作为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的光源,并未被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在光源单元310的基板313还可以包括连接光源311和布线的连接器315。布线(例如,电源布线)可以通过连接器315而连接于光源单元310。
光源单元310收纳于光源箱体210。光源箱体210保护基板313和光源。
光源箱体210具有收容光源单元310的一侧开口的内部空间21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箱体210是上方开口的形态,可以沿上下方向安装有光源单元310。光源箱体210包括:收纳部212,收纳光源单元310,并且插入于光源支撑部60的开口65;以及上板部214,设置于收纳部212的上部。
收纳部212提供为能够插入而安装于光源支撑部60的开口的尺寸。即,从平面上观察时,光源箱体210的尺寸与开口的尺寸实质上相同或者略小。
在收纳部212的内壁设置有紧固光源单元310的基板313的紧固部件。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单元310可以滑动紧固于收纳部212,在收纳部可以设置有使光源311滑动的缝隙215。
上板部241提供为从收纳部212的上部朝外侧方向延伸的形态,并且具有当光源箱体210安装于光源支撑部60时搭接在光源支撑部60的上面的宽度。
在光源箱体210的上部设置有光源盖110,并覆盖光源单元310以及光源箱体210。光源盖110是用于防止异物质(尤其,湿气)渗透到发光单元310的。
光源盖110可以提供为从平面上观察时具有完全覆盖光源箱体210的形状和尺寸的板状。
光源盖110具有将光源单元310的基板313与光源盖110隔开预定距离H1的第一隔板111。第一隔板111从光源盖110的背面朝下方突出。第一隔板111提供为具有当光源盖110收纳于光源箱体210时插入至光源箱体210的内部空间内的长度,并且当插入时与光源单元310的基板313的上面接触。第一隔板111以从上部朝下部方向对基板313加压的形态将基板313置于光源箱体210内。在第一隔板111形成有插入基板313的插入槽111a,并且光源单元310稳定地固定于光源箱体210内。
光源盖110具有将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214与光源盖110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二隔板113。第二隔板113从光源盖110的背面朝下方突出。第二隔板113可以提供为比第一隔板111小的长度,并且光源盖110和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214根据第二隔板113的长度而隔开预定距离。在光源盖110和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214被第二隔板113隔开的情况下,将从光源单元310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排放到外部。在此,在光源壳体210的上板部214的上面上,槽213可形成于与光源盖110的第二隔板113对应的位置。上板部214的槽213是用于确保第二隔板113的位置的构成,并且具有比第二隔板113的长度小的深度。
在此之上,在光源盖110可以设置有从光源盖110的背面突出而用于覆盖连接器315的护件115。护件115可以提供为一对,以将基板313以及贴装于基板313上的连接器315置于中间而从两侧遮住连接器315。护件115从光源盖110的背面的高度可以根据连接器315的位置而不同地设定。连接器315是用于从布线接收电源而提供于光源311的构成,持续地暴露于光可能发生脱色、变性、裂纹等。护件115有效地阻断从光源311射出的光直接传到连接器315,从而防止上述缺陷。为此,所述护件115可以利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或者不透明的膜可以追加地涂覆于其表面。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从光源311射出的光包括紫外线波段的光的情况下,护件115可以利用尤其阻断紫外线的包含紫外线阻断剂的材料构成,或者还可以包括利用紫外线阻断剂的材料构成的层。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虽然未图示,护件115可以从光源箱体210的内侧面或者光源箱体210的底面突出,而不是从光源盖110。在此情况下,护件115可以提供为没有与光源箱体210分离的一体。
连接器31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利用高分子树脂构成,紫外线可以较容易地使高分子树脂变性,然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借由护件115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连接器315的变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盖110和光源箱体210通过紧固部件彼此紧固。作为紧固部件可以包括挂钩、螺栓、插入槽以及突起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盖110和光源单元310可以螺栓结合。在光源盖110以及光源箱体210中的彼此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栓(例如,图7的螺栓119c)旋转插入的螺栓孔119、219。在此,在光源盖110以及光源箱体210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将光源盖110和光源箱体210之间隔开的螺栓突起217。螺栓突起217可以提供为与欲将光源盖110和光源箱体210隔开的距离对应的高度,并且在中央布置有螺栓旋转插入的螺栓孔21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箱体210利用透明的绝缘材料构成,并且保护光源311和基板313的同时,使从光源311射出的光透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箱体210在其表面可以具有粗糙度,以使来自光源311的光可以有效地分散和/或散射而朝外侧发出。具有粗糙度的区域可以是光源箱体210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或者也可以是内侧面和/或外侧面的整体区域或者一部分区域。
光源箱体210只要满足上述的功能,则可以利用多种材料提供,其材料并不受限制。例如,光源箱体210可以利用石英或者高分子有机材料构成。在此,在材料是高分子玻璃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根据单体的种类、成型方法、条件而吸收/透射的波长不同,因此可以考虑从光源311射出的波长而选择材料种类。例如,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PE)的有机高分子几乎不吸收紫外线,然而诸如聚酯纤维(polyester)的有机高分子可以吸收紫外线。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箱体210的形态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捕虫器的形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图示了光源单元为一个的情形,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光源单元可以提供为两个以上,提供于每个光源单元310的单独的光源311和/或基板313的数量也可以多样地变更。
在光源箱体210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防水部件85。第四防水部件85设置于光源箱体210的上板部214的背面。第四防水部件85提供为四边形O形环形状,且光源箱体210的收纳部212插入于第四防水部件85的环部分。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部10可以沿一方向提供光。如图所示,在光源311设置于基板313的一面上的情况下,光可以主要沿垂直于设置有光源311的面的方向射出。然而,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方向根据需要可以多样地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图示了光源部提供为一套的情形,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光源部10可以提供为两套以上,提供于每个光源部10的每个发光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多样地变更。
图7是图示光源支撑台和光源部的立体图,其图示了光源部安置于光源支撑台的模样。图8a是图7的侧视图,图8b是图7的俯视图。
参照图7、图8a以及图8b,在光源支撑部60安装有光源部10。光源部10插入而安装于光源支撑部60的开口。据此,光源箱体210内部的基板布置为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垂直,并且长度方向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平行。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朝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平行的方向以及倾斜的方向传播。对于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传播方向将后述。
光源支撑部60可以包括:圆形的盘61,垂直地装配于壳体30(参照图2)的长度方向;腿部63,从盘61朝下方突出而延伸。腿部63可以提供为多个,并且紧固于壳体30的主体35,从而使光源支撑部60稳定地固定于主体3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腿部63可以提供为两个。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光源支撑部60的腿部63和壳体30的主体35可以彼此对向地布置有能够彼此滑动紧固的突起和缝隙或者缝隙和突起。据此,光源支撑部60可以从上侧朝下侧方向移动而滑行地插入至壳体30的主体35。
在光源支撑部60的盘61可以设置有紧固于壳体30的台阶部36的螺栓突起66,在螺栓突起66的中央可以布置有螺栓旋转插入的螺栓孔69。
在盘61上面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贴装有驱动光源部10的驱动部的驱动印刷电路基板64。驱动印刷电路基板64可以利用布线(未图示)而连接于光源部10的光源单元310。详细地,驱动印刷电路基板64通过光源单元310的连接器可以连接于每个光源。在此之上,驱动部通过下部的布线电连接于送风部20(参照图2)而控制送风部20的风扇,从而可以控制送风量。送风部20和驱动部通过布线引出口连接。如上所述,在布线引出口设置有第二防水部件83,从而保护光源部10免受漏水影响。
虽然未图示,然而在驱动印刷电路基板64的下部可以设置有控制光源部10的电源供给与否的开关(附图中未图示)以及包覆开关的追加防水部件。然而,开光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捕虫器的形状或用途可以设置于多种其他场所。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上可以设置有包含光触媒材料的光触媒层。光触媒材料是借由从光源部照射的光而引起催化反应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等。
光触媒层可以以单独的层形成于光源支撑部60等的表面,或者当制造光源支撑部60时可以包含在其材料内。
光触媒可以根据构成光触媒的材料而对多种波段的光反应。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与对多种波段的光中的紫外线波段的光进行光催化反应的材料。然而,光触媒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使用根据从光源部射出的光而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机理的其他的光触媒。光触媒借由紫外线活性化而进行化学反应,从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与光触媒接触的空气内的各种污染物质、细菌等。利用这样的光催化反应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除臭处理等。尤其,在杀菌的情况下,消灭细菌细胞内的酵素和对呼吸系统作用的酵素等而起到杀菌或者抗菌作用,从而可以防止细菌或者霉菌的繁殖,还可以分解它们产生的毒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触媒层可以是氧化钛层。当对氧化钛照射紫外线时产生二氧化碳,借由所述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引诱昆虫的效果。设置有氧化钛膜的区域只要是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可以到达的区域,则并不会特别受限制,可以设置于光源支撑部60背面的全面,或者也可以仅设置于一部分区域。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氧化钛膜不仅可以形成于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也可以形成于光所到达的其他区域。例如,氧化钛膜可以形成于送风部20的上面,详细地可以形成于昆虫通过部的上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可以具有粗糙度,以使来自光源部10的光有效地分散和/或散射。具有粗糙度的区域可以是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是一部分区域。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不仅是光源支撑部60的背面可以具有粗糙度,光所达到的其他构成要素的其他区域也可以为了有效地分散和/或散射光而具有粗糙度。例如,也可以形成于送风部20的上面,详细地也可以形成于昆虫通过部的上面、壳体的内侧壁等。
在光源部的下部设置有送风部,图9是图示送风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9,送风部20使从壳体30(参照图2)的侧面流入的空气从上部朝下部的方向移动。
送风部20可以包括风扇220和设置于风扇220的上部或者下部中的至少一侧的昆虫通过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昆虫通过部可以包括设置于风扇220的上部的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和设置于风扇220的下部的下部昆虫通过部320。
上部昆虫通过部120设置于光源部10(参照图2)和风扇220之间,下部昆虫通过部320设置于风扇220和捕捉部40(参照图2)之间。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将风扇220置于其之间利用紧固部件紧固。紧固部件可以包括挂钩、螺栓、插入槽以及突起等,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以及风扇可以利用这些而以多种方式紧固。
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从平面上观察时与风扇220重叠。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直径可以形成为与下部的风扇220的直径相同或者形成为更大。
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包括:贯通部A1,使空气以及昆虫贯通;周边部A2,围绕贯通部A1并与其他构成要素紧固。
在贯通部A1设置有根据布置于下部的风扇220旋转而使空气贯通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而使昆虫可以沿上下通过的多个贯通孔121。彼此相邻的贯通孔121之间连接有框架123,框架123连接于周边部A2。换句话说,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具有利用框架123构成的多种模样的贯通孔121。
从平面上观察时贯通部A1可以具有多种尺寸。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贯通部A1的尺寸可以设定为与下部的风扇220的尺寸对应。例如,贯通部A1可以具有与设置于下部的风扇220的直径实质上相同的直径,或者设置为略微更大,或者略微更小。贯通部A1的尺寸根据借由风扇220的空气流动量、空气的流动速度、昆虫的大小等可以多样地变更。在周边部A2设置有可以与壳体、风扇以及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紧固的紧固部件。周边部A2可以不设置有贯通孔121。
从平面上观察时,贯通孔121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态。图9的实施例图示为贯通孔121大致具有三角形形状并且排列为彼此相邻。然而,贯通孔121的模样并不局限于此。
对于每个贯通孔121而言,从平面上观察时,内切于贯通孔121的圆的最大直径可以是约12mm以下。内切圆的最大直径可以考虑通过贯通孔121的空气的流动量、作为捕捉对象的昆虫的平均大小、昆虫的飞行状态而设定。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内切于贯通孔121的圆的最大直径可以是约10mm以下。
在内切于贯通孔121的圆的直径根据实施例超过约10mm或者约12mm的情况下,难于通过下部的风扇220的昆虫可能扑向下部的风扇220并与风扇碰撞而飞散。在此情况下,可能存在昆虫没有被捕捉器捕获,而是飞散的昆虫附着于风扇220以及周边构成要素而变得脏乱。并且,当组装或者分解捕虫器时,可能存在比昆虫更大的物体直接接触于风扇的问题。然而,在内切于贯通孔121的圆的直径在约12mm以下的情况下,防止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每个贯通孔121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内切于贯通孔121的圆的最小直径可以是约1mm或者约5mm或者约7mm以上。最小直径可以确定为昆虫能够通过昆虫通过部120的贯通孔121的尺寸,并可以根据昆虫的大小或者行动状态而设定为不同。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贯通孔121的面积可以是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的整体面积的约20%至约99%。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贯通孔121的面积可以是上部昆虫通过部120整体面积的约40%至约95%。在此,贯通孔121的面积意味着通过部A1和周边部A2的面积之和与贯通孔121的面积的比例。在此,当从平面上观察时,通过部A1整体的面积与贯通孔121的面积的比例可以是约10%至约99%。
对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而言,在贯通部A1的面积形成为比上部昆虫通过部120整体面积的上述的约40%小的情况下,或者形成为比约20%小的情况下,昆虫贯通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的概率较小,并且贯通其的空气量也较少,从而可以减小捕捉效率。相反,在贯通部A1的面积在约95%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约99%以上的情况下,框架123无法充分地覆盖风扇220,从而无法充分地保护风扇,并且可能很难引导空气的方向,以使空气朝捕捉部的入口进行。
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每个框架123可以具有多种厚度和形状。根据框架123的形状在框架123和风扇220之间可能形成涡流,从而存在借由涡流而增加捕捉效率的可能性。
风扇220包括马达223以及连接于马达223的多个叶片221。多个叶片221以马达223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从而使空气从上部朝下部方向流动。在借由马达223驱动风扇220的情况下,通过送风部20上部的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朝送风部20下部的空气排出口方向移动。然而,风扇22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使空气流动,则可以使用多种形态的公知的风扇220。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可以设置有围绕叶片221并使叶片221不会暴露于外侧部的保护部件225。
下部昆虫通过部320将风扇220置于其之间而设置于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对应的位置。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相同,设置有根据布置于上部的风扇220的旋转使空气贯通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而使昆虫沿上下可以通过的多个贯通孔321。彼此相邻的贯通孔321之间连接有框架323。
下部昆虫通过部320在设置贯通孔321的范围内,可以提供为多种形态。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形状可以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图示了下部昆虫通过部320提供为具有同心圆的网状的情形。
但是,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的形状相同。并且,对于下部昆虫通过部320而言,与整个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面积与贯通孔320的面积比可以在与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实质上相同的范围内。
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贯通孔321可以具有多种尺寸。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下部昆虫通过部320也可以具有内切于贯通孔321的圆的直径是约12mm以下,或者是约10mm以下,或者是约7mm以下的贯通孔321。对于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贯通孔321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内切于贯通孔321的圆的最小直径可以是约3mm,或者约5mm,或者约7mm以上。最小直径可以确定为昆虫能够通过昆虫通过部320的贯通孔321的尺寸,并且可以根据昆虫的大小或者行动状态而设定为不同。
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构成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膜的每个框架323可以具有多种厚度和形状。根据框架323的形状可以在框架323和风扇220之间形成涡流,从而可以借由涡流增加捕捉效率。
上部昆虫通过部120可以提供为多种形状。图10a至图10e是分别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昆虫通过部120的平面图。
参照图10a,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贯通孔121而言,在框架可以形成有朝贯通孔121内部突出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突起123a。突起123a可以形成于一部分框架123或者全部框架123,并且每个框架123可以形成有相同的数量或者彼此不同的数量。突起123a的高度可以多样地设定,并且可以考虑整个贯通孔121的面积比例以及内切圆的尺寸而设定。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贯通孔121设置有突起123a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约12mm以下,或者是约10mm以下,或者是约7mm以下。本实施例中,在每个贯通孔121设置有突起123a的情况下,内切圆设计成相接于由于突起123a而突出的部分,据此,具有内切圆的直径以上的尺寸的昆虫或者其他物体难于通过贯通孔121。尽管如此,除了突起123a部分以外的剩余区域是沿上下贯通的空间,从而可以使空气流动的区域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实质上维持原状。
参照图10b,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贯通孔121可以具有多种形态和尺寸。图10b中图示了贯通孔121形成为去除一部分的扇形的形态,并且从整体上看每个贯通孔121的尺也不是彼此相同。
参照图10c至图10e,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贯通孔121可以以多种形态设置于多种位置。在图10c以及图10d的情况下,图示了贯通孔121大致上可以具有梯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上部昆虫通过部120除了提供有贯通孔121的贯通部A1和设置于贯通部A1外侧的周边部A2以外,还利用位于贯通部A1的内部并且没有设置有贯通孔121的中心部A3构成的情形。中心部A3对于风扇而言是没有设置风扇的叶片的区域,可以对应于布置有马达的区域。从风扇流动的空气的量或者速度在叶片的旋转轴所在的中心部A1上最低。相比于此,在叶片旋转的区域流动的空气的量或者速度较高,从而为了提高捕虫效率在设置有叶片的区域可以布置贯通孔121。
再次参照图10e,贯通孔121的形状在维持内切圆的直径和贯通孔121的面积比例的范围内,可以以在单一面积能够呈现最大效果的方式组合为多种。图10e中图示了形成有三角形和五边形的贯通孔121的情形。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平面图。
参照图11,下部昆虫通过部320还可以包括:框架323,构成贯通孔321;以及附加框架325,设置于风扇和框架323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间距的位置。即使下部昆虫通过部320的直径形成为与风扇相似或者更大,侧面侧也可能会产生没有被下部昆虫通过部320覆盖的部分,并且预定大小以上的物体可能会插入至风扇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之间的缝隙。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该问题,可以在风扇和下部昆虫通过部320之间可能发生缝隙的位置设置附加框架325。
昆虫通过部的下部设置有捕捉部,图12是图示捕捉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2,捕捉部40包括彼此紧固而提供捕捉昆虫的捕捉空间的上部捕捉部40a和下部捕捉部40b。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捕捉部40可以形成为不会分离的一体,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提供为组装体。
上部捕捉部40a可以提供为朝下部方向突出的形态,并且可以提供为随着远离送风部20而直径变小的椎体(cone)形态。在对应于椎体形状的顶点的部分设置有入口,以使昆虫可以进入捕捉部40内部。上部捕捉部40a可以包括:紧固部41a,与下部捕捉部40b和/或壳体30(参照图2)紧固;肋条43a,连接于紧固部41a并构成上部捕捉部40a大致的形状;以及网部44a,设置于肋条43a之间。
下部捕捉部40b提供为包覆除了上部捕捉部40a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态,以与上部捕捉部40a一同构成捕捉空间。下部捕捉部40b可以包括:紧固部41b,与上部捕捉部40a和/或壳体30(参照图2)紧固;底面部45,设置有用户可持握的持握部47;肋条43a;以及网部44b,设置于肋条43a之间。在底面部45可以设置有能够排出水的流水口49。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捕捉部40可以以至少一部分能够拆装的形态组装。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部捕捉部40a和下部捕捉部40b可以同时实现拆装,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实现拆装下部捕捉部40b。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在下部捕捉部40b可以布置有能够单独实现开闭的门部。据此,若在捕捉部40内收集到一定量的昆虫,则可以将捕捉部40的至少一部分从壳体30分离而去除捕捉的昆虫。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虽然没有图示,然而在捕捉部40可以设置有对捕获的害虫进行杀虫的杀虫剂喷射部。杀菌剂喷射部包括对被捕捉部捕捉的昆虫进行杀虫的杀虫剂,通过喷射杀虫剂来可以防止被捕捉部40捕捉的昆虫流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中,虽然没有图示,然而捕捉效果以及杀虫效果之外,还可以包括起到杀菌、净化、除臭等的效果的构成要素。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可以包括具有杀菌效果的光触媒材料。具体地,捕虫器可以包括涂覆或者粘合于壳体的内侧面、送风部的上面等的光触媒物质,或者可以包括单独安装并包含光触媒物质的光触媒过滤器。使用于光触媒过滤器的光触媒材料是借由从光源照射的光而进行光催化反应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等。
在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驱动部还可以包括具有根据昆虫而发出不同的波长,或者根据昆虫的量而调整射出光量,或者控制光源的开/关或者点亮程度等的多种功能的控制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还可以包括光量感测传感器等,光量感测传感器可以使用于感测外部光量而控制光源部的光量,或者也可以使用于感测光源部的光量而确定光源部的更换时机。
具有上述结构的捕虫器可以高效地捕捉昆虫,在此之上,光源部的光源比现有技术以更广的角度射出光,从而提高了引诱昆虫的效果。
图13a以及图13b分别是图示安装现有的光源部的捕虫器和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侧视图,图示了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的照射角度。
参照图13a,现有的光源部10是在光源盖安装光源单元的形态,提供为光源单元实质上接触于光源盖的背面的形态。据此,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最大放射角度将是如图所示的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相当于从光源部10连接壳体30的主体的线和与从光源部10到光源支撑部的盘的背面实质上平行的线之间的角度。
参照图13b,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部10中,隔板安装于光源盖,从而光源单元布置于从光源盖或者光源支撑部的背面朝下部方向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据此,从光源部10射出的光的最大放射角度是如图所示的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相当于从光源部10连接壳体30的主体的线和从光源部连接光源支撑部的端部的线之间的角度。
在此,连接光源部10和光源支撑部的端部的线倾斜于光源支撑部的背面,从而第二角度θ2将具有比第一角度θ1更大的值。即,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中,光的照射角度具有比现有的捕虫器的光的照射角度更大的值。据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的情况下,提高了对于昆虫的引诱效果。
在此,光源单元从光源支撑部的背面相隔的距离是使光的射出角度为最大的位置。
在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源单元布置于空气的流速在预定范围以上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一隔板的长度而可以较容易地变更光源支撑部至光源单元之间的间距。
昆虫具有在预定流速以下(例如,约0.5m/s)靠自己能力飞行,然而在预定流速范围内不通过自己能力飞行,而是借由空气的移动而移动的习惯。据此,为了避免昆虫利用借由送风部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而逃脱的同时捕捉昆虫,朝向捕捉部的空气应优选地具有约0.5m/s以上的流速。
然而,空气移动的流速是靠近送风部较大并且远离送风部较小,尤其,在光源支撑部的背面附近,流速由于光源支撑部所导致的涡流等显著地减小。据此,引诱昆虫的光源的位置比起紧挨着光源支撑部,可以与光源支撑部隔开预定间距,从而将光源附近的流速维持在预定值以上,其结果,提高了捕虫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光源的基板与光源支撑部朝下部方向隔开预定间距(例如,约16mm)的情况下,流速呈现为0.5m/s以上的值。
但是,在光源单元从光源支撑部过多地突出的情况下,空气的流动由于光源单元而受阻,从而考虑该问题可以设定于不会对从空气流入口流动至空气排出口的空气流动妨碍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捕虫器利用第一隔板容易地调整从光源支撑部至光源单元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调整风速以及照射角,并且其结果是增加了捕虫效率。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为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多样地修改以及变更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详细记载的内容,而是应当由权利要求书所决定。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捕虫器。

Claims (18)

1.一种捕虫器,包括:
光源部,射出引诱昆虫的光;
送风部,布置为相邻于所述光源部;
壳体,具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且收纳所述送风部;
捕捉部,在所述空气排出口侧紧固于所述壳体;
盖,覆盖所述光源部,并且与所述壳体紧固;
第一防水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之间;以及
光源支撑部,安装有所述光源部,并在所述空气流入口侧与所述壳体紧固,
其中,所述光源部包括:
光源单元,包括射出所述光的至少一个光源和贴装有所述光源的基板;
光源箱体,收纳有所述光源单元;以及
光源盖,覆盖所述光源箱体,
其中,所述光源箱体具有收容所述光源单元的一侧开口的内部空间,
所述光源盖包括支撑所述基板并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源盖隔开的第一隔板,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光源支撑部的背面隔开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光源部朝所述壳体的侧方射出所述光,
所述预定距离设定为使所述光的射出角最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送风部包括:
风扇,布置于所述光源部的下部;以及
第一昆虫通过部,布置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光源部之间,并且包括构成所述昆虫通过的贯通孔的框架,
其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面积是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整体面积的20%至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最大直径比所述昆虫的平均尺寸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所述框架还包括朝所述贯通孔内部突出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直径是12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对于所述贯通孔而言,内切圆的直径是7mm至12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贯通孔设置为多个,
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包括:设置有所述贯通孔的贯通部和没有设置所述贯通孔的中心部,
所述中心部布置为对应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送风部还包括:
第二昆虫通过部,设置于所述风扇和所述捕捉部之间,并且具有构成所述昆虫通过的贯通孔的框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不同的形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对于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的贯通孔的面积是所述第二昆虫通过部的整体面积的50%至99%。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部件具有沿所述壳体的端部而设置的闭合图形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还包括:
第二防水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光源支撑部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部件具有沿所述光源支撑部的端部而设置的闭合图形的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光源盖还包括从其背面突出并维持与所述光源箱体的间距的第二隔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光源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连接所述光源和布线的连接器,
所述光源盖还包括从所述光源盖的背面突出而覆盖所述连接器的护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护件包含紫外线阻断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
所述送风部包括使空气从所述空气流入口流动至所述空气排出口侧的风扇。
18.一种捕虫器,包括:
光源部,射出引诱昆虫的光;
风扇,布置于所述光源部的下部;
第一昆虫通过部,设置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光源部之间,并包括构成所述昆虫通过的贯通孔的框架;
壳体,具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并收纳所述风扇和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
捕捉部,在所述空气排出口侧与所述壳体结合;
盖,覆盖所述光源部,并与所述壳体结合;以及
光源支撑部,安装有所述光源部,并在所述空气流入口侧与所述壳体紧固,
其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面积是所述第一昆虫通过部的整体面积的20%至99%,
其中,所述光源部包括:
光源单元,包括射出所述光的至少一个光源和贴装有所述光源的基板;
光源箱体,收纳有所述光源单元;以及
光源盖,覆盖所述光源箱体,
其中,所述光源箱体具有收容所述光源单元的一侧开口的内部空间,
所述光源盖包括支撑所述基板并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源盖隔开的第一隔板,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光源支撑部的背面隔开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光源部朝所述壳体的侧方射出所述光,
所述预定距离设定为使所述光的射出角最大。
CN201880041887.5A 2017-06-23 2018-06-22 捕虫器 Active CN110831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79512 2017-06-23
KR1020170079512A KR102525233B1 (ko) 2017-06-23 2017-06-23 포충기
KR1020170079525A KR20190000473A (ko) 2017-06-23 2017-06-23 포충기
KR10-2017-0079525 2017-06-23
PCT/KR2018/007062 WO2018236175A1 (ko) 2017-06-23 2018-06-22 포충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437A CN110831437A (zh) 2020-02-21
CN110831437B true CN110831437B (zh) 2022-03-22

Family

ID=6473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1887.5A Active CN110831437B (zh) 2017-06-23 2018-06-22 捕虫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400944A1 (zh)
CN (1) CN110831437B (zh)
WO (1) WO20182361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0212A1 (de) * 2017-09-01 2019-03-07 Biogents Ag Insektenfalle und Verfahren zum Anlocken und/oder Fangen von Fluginsekten
GB201816993D0 (en) * 2018-10-18 2018-12-05 Pelsis Ltd Trap
US20220132824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19 Thrasio Nineteen, Inc. Insect capture device
CN214102884U (zh) * 2020-12-02 2021-09-03 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灭蚊灯
CN112931458A (zh) * 2021-02-04 2021-06-11 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灭蚊灯
CN113000922A (zh) * 2021-02-23 2021-06-22 倪子涵 一种带有自动分节功能的管道切割定位装置
US11625912B1 (en) 2021-10-22 2023-04-11 L3Harris Technologies, Inc. Flash and streak detection and persistent identification using bi-directional detector/display overlay
CN114304099A (zh) * 2021-12-09 2022-04-12 徐春凤 一种林业用害虫捕捉装置
CN114208797B (zh) * 2021-12-14 2023-03-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418A (zh) * 2009-02-20 2010-08-25 威力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冷阴极放电灯管、放电灯及照明设备
CN201425200Y (zh) * 2009-04-07 2010-03-17 山河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警示灯结构改良
US20140059918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Fen Lin Mosquito Trap
CN202855800U (zh) * 2012-11-12 2013-04-03 无锡市方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led数码管
KR20150134602A (ko) * 2014-05-22 2015-12-02 주식회사 애큐테크 해충 유인 포획 장치
KR101649123B1 (ko) * 2014-10-10 2016-08-18 바이오트랩 주식회사 Uv-led 램프를 이용한 해충퇴치장치
KR102536913B1 (ko) * 2015-09-25 2023-05-30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WO2017159918A1 (ko) * 2016-03-14 2017-09-21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KR20170106882A (ko) * 2016-03-14 2017-09-22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CN206207303U (zh) * 2016-11-21 2017-05-31 深圳市港桐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的led公园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400944A1 (en) 2021-12-30
CN110831437A (zh) 2020-02-21
WO2018236175A1 (ko)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1437B (zh) 捕虫器
KR102491078B1 (ko) 점착형 포충기
TWI676421B (zh) 捕蟲器
CN107182976B (zh) 捕虫器
US11278018B2 (en) Insect trap
EP3430899B1 (en) Insect trap
CN107182967B (zh) 捕虫器
US20190313619A1 (en) Insect trap
KR20150125220A (ko) 포충 장치
CN107182968B (zh) 捕虫器
KR20150124695A (ko) 해충 트랩 장치
CN111225560B (zh) 捕虫器
KR20190000020A (ko) Uv led를 사용한 슬림형 포충기
KR102108207B1 (ko) 벌레 유인 포획 장치
KR102525233B1 (ko) 포충기
KR20030095513A (ko) 모기 퇴치기
KR20190050882A (ko) 포충기
KR102574929B1 (ko) 포충기
KR20190000473A (ko) 포충기
KR20160146369A (ko) 포충 장치
KR20190037605A (ko) 포충기
KR20170004755A (ko) 포충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