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049A -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049A
CN110831049A CN201911011322.5A CN201911011322A CN110831049A CN 110831049 A CN110831049 A CN 110831049A CN 201911011322 A CN201911011322 A CN 201911011322A CN 110831049 A CN110831049 A CN 11083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tested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1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1049B (zh
Inventor
孙聃
黄石勇
刘高平
刘传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j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j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j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j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13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1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1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测试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包括: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终端设备自动控制第一接入点设备发出干扰信号,以测试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大大较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测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WiFi模块越来越广泛的集成在广告机、打印机、POS机、智能网关、智能家电等电子产品中时,WiFi信号的相互干扰就成为了影响无线设备间互相交流的大问题。由于Wi-Fi信号无处不在,使得无线之间的干扰也是无处不在的,一方面是来自相邻频段的无线电波叠加引起干扰;另一方面,是来自相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叠加引起干扰。使得针对无线设备的抗干扰性能的测试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抗干扰性能测试时,往往需要人工介入操控无线设备(包括干扰无线设备的操控和待测无线设备的操控),才可实现对无线设备抗干扰性能的测试,此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测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待测接入点设备、交换机、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
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用于产生干扰信号,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两两组合为多个干扰设备组;
所述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待测接入点设备以及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用于连接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申请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终端设备自动控制第一接入点设备发出干扰信号,以测试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大大较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中步骤202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中步骤2022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传统的抗干扰性能测试时,往往需要人工介入控制无线设备,才可实现对无线设备抗干扰性能的测试,此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测试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系统、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1,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接入点设备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待测接入点设备b、交换机c、第一终端设备d以及第二终端设备a。所述测试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中,如图1所示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1中各个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以及位置关系仅仅起示例作用,不做任何限定。
第一接入点设备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用于产生干扰信号,其中,第一接入点设备2和3为第一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4和5为第二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6和7为第三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8和9为第四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10和11为第五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12和13为第六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14和15为第七干扰设备组,第一接入点设备16和17为第八干扰设备组。
所述交换机c用于连接待测接入点设备b、第一终端设备d、第一接入点设备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
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b用于连接第二终端设备a。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d用于将第一接入点设备2、3、4、5、6、7、8、9、10、11、12、13、14、15、16和17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b与第二终端设备a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b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a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b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b的抗干扰性能。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a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d进行数据通信。
应用于上述硬件环境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终端设备中。
步骤201,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和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是指无线访问接入点设备(WirelessAccessPoint,AP),所述AP的作用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化为无线网络信号,以供可连接无线信号的终端设备接入无线WIFI局域网。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其中,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拥有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以产生不同信道的无线信号干扰源。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信道,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信道将其一一配置在多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所述第一预设信道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随机生成的多个信道。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可以是任何频段的传输通道。优选地,由于在数据通信过程中相同信道以及相邻信道对测试信道的影响较大,而频段差距相对较大的频段影响较小,故,本申请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待测接入点设备对应信道的相同信道以及相邻信道。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而定,理论上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数量越多时,产生无线信号干扰源的信道覆盖越广,测试结果越准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接入点设备和不同信道以及不同频段(例如:2.4G无线信号或5G无线信号),以模拟多种多样的测试场景。
步骤202,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第一终端设备控制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以产生不同信道的无线信号干扰源。
具体地,所述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中步骤202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2021,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分别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
第一终端设备分别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所述服务端负责发送无线信号,所述客户端负责搜索所述无线信号,以连接所述服务端,并进行数据通信,以产生无线信号干扰源。而配置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可通过在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中安装测试应用或脚本进行配置,例如:通过在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中分别安装测试应用的客户端版本和服务端版本。
进一步地,所述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分别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之后,还包括:
配置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通信速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配置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通信速率,实现不同强度的无线信号干扰,增加了测试场景的多样性。
步骤2022,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在多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以产生不同信道的无线信号干扰源。
具体地,所述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包括: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向所述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测试应用或特定脚本等。通过所述测试应用或脚本控制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
具体地,所述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中步骤2022的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2022a,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一预设信道和所述服务端的服务集标识符。
所述客户端获取所述服务端的服务集标识符,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是用于标识所述服务端无线信号的字符串,通过对多个干扰设备组设置不同的服务集标识符,对资源访问的权限进行区别限制,以使每个干扰设备组内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准确无误地连接。
步骤2022b,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服务集标识符与所述服务端建立连接,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信道与所述服务端建立数据通信。
步骤203,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是指可支持无线联网技术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和笔记本电脑等。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接入局域网内,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其建立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的相同信道和相邻信道。
步骤204,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所述数据吞吐量大小表示了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例如:当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在无其它信道干扰的情况下吞吐量为X,而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在有信道干扰的情况下吞吐量为Y。由于存在信道干扰,所以Y的值必定小于等于X,当Y的值越接近X的值时,则表示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抗干扰性能越强,即数据吞吐量越大表示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抗干扰性能越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终端设备控制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第二接入点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以及分配信道,可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性能测试(例如:同频干扰场景、邻频干扰场景以及通过多种干扰接入点设备数量和通信速率组合而形成的强干扰场景和弱干扰场景等)。另外,由于无需人工在现场进行操作,减少了人体对信号传播的干扰,使得测试的准确度更高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终端设备自动控制第一接入点设备发出干扰信号,以测试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大大较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如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5,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51,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两两组合为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第二控制单元52,用于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单元53,用于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计算单元54,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终端设备自动控制第一接入点设备发出干扰信号,以测试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大大较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6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例如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程序。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步骤201至步骤204。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单元51至5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2在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62可以被分割成的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两两组合为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一种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一种终端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终端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终端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间。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包括:
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分别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
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包括:
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包括: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一预设信道和所述服务端的服务集标识符;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服务集标识符与所述服务端建立连接,根据所述第一预设信道与所述服务端建立数据通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分别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之后,还包括:
配置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通信速率。
6.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
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将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分别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
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所述客户端和所述服务端间的数据通信。
8.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待测接入点设备、交换机、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
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用于产生干扰信号,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两两组合为多个干扰设备组;
所述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待测接入点设备以及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用于连接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将多个第一接入点设备每两个为一组组合成多个干扰设备组,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分配不同的第一预设信道;在每个所述干扰设备组中建立两个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待测接入点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数据通信,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预设信道建立数据通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信道包括所述第二预设信道;获取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吞吐量,通过所述数据吞吐量判断所述待测接入点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11322.5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31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322.5A CN110831049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1322.5A CN110831049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049A true CN110831049A (zh) 2020-02-21
CN110831049B CN110831049B (zh) 2023-02-17

Family

ID=6955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1322.5A Active CN110831049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10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9351A (zh) * 2020-12-31 2021-05-25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模块的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CN114584414A (zh) * 2020-12-01 2022-06-03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96930A (zh) * 2023-09-28 2023-11-03 深圳市鲸视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9138A1 (en) * 2001-03-08 2002-09-12 Intersil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site survey tool
US20130017794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EP3001749A1 (en) * 2014-09-24 2016-03-30 Alcatel Lucent Selection of an operation channel in a wireless network according to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EP3316628A1 (en) * 2016-10-27 2018-05-02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Wireless access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 value
US20190199598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access point throughpu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9138A1 (en) * 2001-03-08 2002-09-12 Intersil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site survey tool
US20130017794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EP3001749A1 (en) * 2014-09-24 2016-03-30 Alcatel Lucent Selection of an operation channel in a wireless network according to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EP3316628A1 (en) * 2016-10-27 2018-05-02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Wireless access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 value
US20190199598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access point throughpu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414A (zh) * 2020-12-01 2022-06-03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4414B (zh) * 2020-12-01 2024-05-03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39351A (zh) * 2020-12-31 2021-05-25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模块的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CN116996930A (zh) * 2023-09-28 2023-11-03 深圳市鲸视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6930B (zh) * 2023-09-28 2023-12-05 深圳市鲸视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测试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049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1049B (zh)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350809A (zh) 感知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314945B (zh) 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750341B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679627A (zh) 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996020B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蓝牙测试终端
EP4191905A1 (en) Test method and device
IL270850B1 (en) A method for diagnosing information, an end unit device, and a network device
CN108628712B (zh) 一种应用程序测试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345696B (zh) 卡片排序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18431A (zh) 通信处理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83660B (zh) 智能终端的吞吐率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US20220263642A1 (en) Signal sending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2203338B (zh) 一种无线终端的连网方法及装置
CN109151847A (zh) 一种信道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14364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13535578A (zh) 一种cts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设备
CN109802797B (zh)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颗粒度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472457A (zh) 天线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66406A (zh) 一种耳机测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288986B (zh)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407154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7156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30767B (zh) 无线mesh回传性能的优化方法、无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71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