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55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55B
CN110830155B CN201810899155.1A CN201810899155A CN110830155B CN 110830155 B CN110830155 B CN 110830155B CN 201810899155 A CN201810899155 A CN 201810899155A CN 110830155 B CN110830155 B CN 110830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data
coding strategy
overload indication
over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9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55A (zh
Inventor
戴胜辰
王坚
张华滋
李榕
王俊
马江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91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546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9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相比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网络容量,是第五代(5G)移动通信标准的重要备选方案之一。
NoMA技术的原理主要为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M个数据流叠加到N个子载波上进行发送,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整数。当M的取值大于N时,则存在将单一的无线资源(比如按频率和时间分割的块)分配给多个用户,该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容量,主要体现在系统可接入用户数增多和提高频谱效率等。
然而,NoMA技术与现有的OMA技术不同,因此针对OMA的进行数据传输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并不适用,因此,目前亟需给出适用于NoMA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以提供多用户传输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码率用于对数据进行编码,所述调制阶数用于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该过载信息例如可以为空间子层的数量,或者还可以为用于承载该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数量,再或者还可以为通过空间子层的数量与该RE数量经过计算得到的数值;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调制阶数用于对数据进行解调,所述码率用于对数据进行译码,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所述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所述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还存在如下可能的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例如该约束关系可以为空间子层的数量L与资源单元中资源粒子的数量F之间通过预设函数进行运算得到的数值,该数值可以理解为过载指示(Overloading Indicator,O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例如,该活跃设备可以为活跃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例如,该对应关系可以为:所述过载指示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或者,不同的频谱效率对应同一过载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其中,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例如,该对应关系可以为: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例如,该对应关系可以为:针对不同MCS表中的同一频谱效率,所述过载指示随着活跃设备的数量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
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例如,该对应关系可以为:针对不同MCS表中的同一频谱效率,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随着活跃设备的数量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MCS表中,各过载指示与对应的调制阶数的乘积为常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RE的数量为预设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载指示(overloading indicator)也可以叫做过载参数(overloading parameter),负载指示(loading indicator or load indicator),负载参数(loading parameter or load parameter),预设过载,预设负载,最优负载,最优过载,过载信息,负载信息,过载比例,负载比例,每RE承载空间子层数,承载指示,预设承载,承载参数,承载信息等。本专利不限定过载指示的名字,只需表达与过载指示相同的含义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载指示表达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约定的非正交多址时数据发送接收的配置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该方法通过发送设备根据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发送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接收设备根据该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接收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通过在MCS表中引入过载指示,完善了MCS表,针对MCS中的表项,选择最好的过载指示的值,提升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叠加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调制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调制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调制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能的网络架构进行介绍。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
其中,网络设备101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在此并不限定。图1示意性的绘出了一种可能的示意,以该网络设备101为基站为例进行了绘示。
该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在此不作限定。
图1示意性的绘出了一种可能的示意。其中,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A-102F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在终端设备102A-102F可以发送上行数据或信号给网络设备101,网络设备101需要接收终端设备102A-102F发送的上行数据或信号;网络设备101可以发送下行数据或信号给终端设备102A-102F,终端设备102A-102F需要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下行数据或信号。此外,终端设备102D-102F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101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102A、终端设备102B、终端设备102C、终端设备102D等;终端设备102D也可以发送下行数据或信号给终端设备102E、终端设备102F。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设备为上述的终端设备时,则接收设备为网络设备,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则接收设备为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系统容量,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的数据流(或称空间流、空间层、空间子层)叠加到N个资源单元上进行发送。在本实施例中,该资源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例如2、3、4、5、6、7、8、9、10、11、12等,本实施例对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制。其中,终端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复用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是以该资源单元为单位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叠加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资源单元包括4个RE,在每个资源单元上叠加了4个终端设备(A、B、C、D)的空间层。其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空间层被划分为两个空间子层,即每个终端设备在一个资源单元上有两个空间子层用于传输数据,例如,对于终端设备A而言,在一个资源单元上的空间子层为A-1和A-2;对于终端设备B而言,在一个资源单元上的空间子层为B-1和B-2,其它终端设备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当一个资源单元无法传输完成终端设备的数据时,可以在下一个资源单元上继续叠加传输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具体的传输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RE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单位。示例性的,一个RB在时域上对应7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在频域上对应12个子载波。通过RB的时频域不难看出,1RB对应的时频域网格为7*12的网格,每个网格代表一个RE,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单元,可以在时频域网格上横着取连续的多个资源粒子,即同一频域不同时域的资源粒子,也可以在时频域网格上竖着取连续的多个资源粒子,即同一时域不同频域的资源粒子。本实施例对RB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对资源单元的选取方式也不做特别限制。
进一步地,不同的空间子层对应不同的签名序列。该签名序列用于区分并识别该空间子层。签名序列可以是码本,也可以是资源映射方式,也可以是扩频序列,也可以是加扰序列,也可以是交织序列,也可以是其它映射图样等等,本实施例对该签名序列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预先约定每个空间子层的签名序列,从而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签名序列来识别空间子层所归属的发送端。
下面结合具体地实施例,对上述多个空间子层叠加到资源单元上实现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先以发送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终端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过载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也可以在获取到MCS索引后,向网络设备发送该MCS索引。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获取MCS索引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针对同一数据,采用的MCS索引相同即可。
例如,在上行授权传输模式(Grant-based)系统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进行上行资源的申请。在网络设备接收到该调度请求后,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和资源分配,向终端设备下发上行链路授权,该上行链路授权可包括如下信息:为上行数据传输分配的资源信息、MCS索引等,即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CS索引。
例如,在上行非授权传输模式(Grant-free)系统中,网络设备预先分配并告知终端设备多个传输资源;终端设备有上行数据传输需求时,从网络设备预先分配的多个传输资源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资源,使用所选择的传输资源发送上行数据;网络设备在所述预先分配的多个传输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检测可以是盲检测,也可能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某一个控制域进行检测,或者是其他方式进行检测。即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网络设备调度的情况下发起上行数据传输。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将MCS索引通知给网络设备,以方便网络设备进行解调译码。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MCS索引后,在MCS表中获取该MCS索引所指示的调制编码策略。其中,该MCS表中存储有每个MCS索引所对应的表项,该MCS索引对应的所有表项即为调制编码策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可以预先存储MCS表。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调制阶数决定了1个符号中传输的比特数。例如,例如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等码型的比特数分别是log2(2),log2(4),log2(8),log2(16),log2(32),因此这些码型对应的调制阶数分别是1,2,3,4,5,6。调制阶数也可以表示星座图上的点数,例如,调制阶数为Qm,表示星座图上有2的Qm次方个点,根据调制阶数,可以对数据进行调制。
码率为传输块中信息比特数与物理信道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根据码率可以获取编码长度等信息,因此通过码率可以进行编解码。
过载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该过载信息例如可以为该终端设备的空间子层的数量,或者还可以为用于承载该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数量,再或者还可以为通过空间子层的数量与该RE数量经过计算得到的数值。本实施例对过载信息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该过载指示能够直接或间接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空间子层的数量和/或承载该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
S302、终端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终端设备在获取到调制编码策略后,根据该调制编码策略进行编码调制,得到调制后的数据。其中,终端设备根据调制阶数可以对数据进行调制,根据码率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根据过载指示可以对数据进行分层,然后将得到的空间子层叠加到资源单元上。下面结合图4至图6,列举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编码调制方式,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段,每一段数据对应一个空间子层,在划分为多个空间子层后,分别对每个空间子层对应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又一种可能的编码调制方式,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先对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码字,然后再对码字进行调制,最后将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映射到多个空间子层上,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再一种可能的编码调制方式,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先对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码字,然后对码字进行分段,每一段码字对应一个空间子层,然后分别对每个空间子层对应的码字进行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对上述的编码调制方式进行结合或变换,衍生出其它的编码调制方式,本实施例对编码调制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最终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经过了编码、调制、映射到多个空间子层即可,对于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S3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S304、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S305、网络设备根据该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
S306、网络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在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编码调制后的数据。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后,获取该数据的MCS索引。其中,该数据的MCS索引可以为网络设备在上行授权过程中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MCS索引,也可以为在上行非授权过程中,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MCS索引。
网络设备根据该MCS索引来查找MCS表,获取调制编码策略,同理,该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过载指示来获取每层空间子层对应的数据,以及根据调制阶数进行解调,并根据码率进行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进一步地,对应于上述图4至图6的编码调制方式,解调译码方式也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例如,对应于图4的解调译码方式可以为:网络设备先对每个空间子层上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然后将多个空间子层解调译码后的数据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对应于图5的解调译码方式可以为:先将各空间子层上的数据合并为完整的数据,然后统一进行解调译码。对应于图6的解调译码方式可以为:先将各空间子层上的数据进行解调,然后合并成完整的数据,最后对完整的数据进行译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对上述的解调译码方式进行结合或变换,衍生出其它的解调译码方式,本实施例对解调译码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最终的解调译码后的数据经过了解调、译码、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即可,对于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可选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接收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类似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频域资源上叠加不同终端设备的空间子层的数据,然后向不同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由终端设备来获取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其中,网络设备根据MCS索引从MCS表中获取每个终端设备的调制编码方案,然后针对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并根据过载指示对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分层处理,终端设备根据MCS索引从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方案,根据调制编码方案获取该终端设备在空间子层的数据,然后进行解调译码,其实现方式与图2所示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发送设备根据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过载指示用于指示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发送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接收设备根据该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接收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通过在MCS表中引入过载指示,完善了MCS表,针对MCS中的表项,选择最好的过载指示的值,提升了系统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过载信息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其中,该约束关系可以为空间子层的数量L与资源单元中资源粒子的数量F之间通过预设函数进行运算得到的数值,该数值可以理解为过载指示(Overloading Indicator,OI)。例如,该预设函数可以为空间子层的数量L与资源粒子的数量F进行相除的函数,即OI=L/F,对于其它的预设函数的实现方式,比如OI=F/L,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获知了过载指示OI和空间子层的数量L之后,可以根据该预设函数获取资源粒子的数量F;或者在获知了过载指示OI和资源粒子的数量F之后,可以根据预设函数获取空间子层的数量L。该空间子层的数量L或资源粒子的数量F可以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建立空间子层的数量L或资源粒子的数量F与MCS索引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MCS索引来获取空间子层的数量L或资源单元中资源粒子的数量F。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MCS表中,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均为可选项。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MCS表中的一些参数可以通过已知参数计算得到,所以通过其他参数获取的参数,可以不作为MCS表项。例如,MCS表格中的码率可以通过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过载指示和调制阶数计算得到,例如码率R=频谱效率/过载指示/调制阶数,由此,MCS表项中码率可以不作为表项。对于其它可通过已知参数计算得到的表项,例如过载指示OI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该些可以通过已知参数得到的参数,其是否作为MCS表项,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OI可以不直接在MCS表格中体现,但是MCS表中其他的表项(一个或者多个)的值与OI有关系,例如R=A/OI,A为固定值。
再或者,该过载指示可以直接指示空间子层的数量L和资源粒子的数量F,该MCS表中还可以包括空间子层的数量L和资源粒子的数量F的相关表项。再或者,由于空间子层的数量L和资源粒子的数量F存在约束关系,约束关系的值为过载指示OI,则在MCS表中,对应的表项可以为空间子层的数量L、资源粒子的数量F以及过载指示OI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MCS表没有完全覆盖上述的三者,则其余的可以通过计算或预先约定得到。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列举一些MCS表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下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MCS表的表项覆盖了尽可能多的参数,在实际应用时,MCS表中的表项可以为下述各MCS表中的表项的部分或全部。
实现方式一
上行授权传输模式(Grant-based)系统,系统中活跃的终端设备(活跃设备)的数量的不同,网络设备可以进行有针对的调度。其中,不同的活跃的终端的数量对应不同的MCS表,即终端设备所使用的MCS表与网络设备所覆盖的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频谱效率可以用于指示净比特率与带宽的比值,或者用于指示每资源粒子上承载的信息比特数。
针对MCS表而言,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和/或,过载指示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其中,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过载指示对应一个频谱效率,或者一个过载指示对应多个频谱效率。进一步地,该对应关系还可以为过载指示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其中,针对同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过载指示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过载指示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即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一个过载指示,或者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多个过载指示。进一步地,该对应关系还可以为针对不同MCS表中的同一频谱效率,过载指示随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例如:对于同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SE的对应关系如下:
当SE<=S1,过载指示=C1;
当S1<SE<=S2,过载指示=C2
当S2<SE<=S3,过载指示=C3
当S3<SE<=S4,过载指示=C4
当Sj<SE<=Si,过载指示=Ci
其中,C1>=C2>=C3>=C4,…>=Ci(i=j+1,i、j为整数,Ci=1/12或1/8或1/6或1/4或1/3或1/2或2/3或5/6或1或3/4)。
例如:对于同一SE,过载指示与活跃的终端数量的对应关系如下:
当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1,过载指示=D1;
当U1<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2,过载指示=D2;
当U2<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3,过载指示=D3;
当U3<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4,过载指示=D4;
当Uj<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i,过载指示=Di;
其中,D1>=D2>=D3>=D4,…>=Di,(其中i=j+1,i、j为整数,Di=1/12或1/8或1/6或1/4或1/3或1/2或2/3或5/6或1或3/4)。
MCS表的举例如下。在下述的表中,MCS Index代表MCS索引,简称IMCS,Modulationorder代表调制阶数,简称Qm,Overloading Indicator代表过载指示,简称OI,Code rate代表码率,SE代表频谱效率。
例子1:
表1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091
表2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092
表3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01
表4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02
例子2:
表5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03
表6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04
表7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05
表8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11
例子3:
表9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12
表10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13
表11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14
表12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15
在本实施例中,例子1、例子2以及例子3示出MCS表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在每种例子中,都给出了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MCS表的对应关系,例如,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对应的MCS表,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对应的MCS表,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对应的表以及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对应的MCS表,即每个例子对应四张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应存储四张表,终端设备不仅获取MCS索引,还同时获取表索引,该表索引用于指示该MCS索引所对应的表,该表索引还可以指示对应的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根据该表索引,可以在该表索引所指示的表中,根据MCS索引获取调制编码策略。
可选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以只存储一张表,该表包括了上述的四张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在该表中,可以增加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表项,即在MCS表中增加一项,该项用于指示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可选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应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四张表或一张表所包括的内容,可以为从上述的表1至表12中选择出的多行和/或多列重新组合得到的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应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还可以为其它的数量,对应的表的行和/或列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为表1至表12中选择出的行和/或列。
可选地,针对不同的MCS索引,过载指示的值可以不同,例如1/12或1/8或1/6或1/4或1/3或1/2或2/3或5/6或1或3/4等
实现方式二
上行授权传输模式(Grant-based)系统,针对系统中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不同,网络设备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与实现方式一类似,针对MCS表而言,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和/或,过载指示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资源单元包含的资源粒子的数量F的确定可包括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资源单元包含的资源粒子的数量F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该F的取值例如可以为4、6、8、12或者等于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中的资源粒子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该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其中,在MCS表中,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具体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增大。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针对不同MCS表中的同一频谱效率,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随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增大。
例如,对于同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F与频谱效率SE的对应关系如下:
当SE<=S1,F=F1;
当S1<SE<=S2,F=F2;
当S2<SE<=S3,F=F3;
当S3<SE<=S4,F=F4;
当Sj<SE<=Si,F=Fi;
其中,F1<=F2<=F3<=F4,<=Fi,(其中i=j+1,i、j为整数,Fi=12或8或6或4或3或2)。
例如:针对不同MCS表中的同一频谱效率,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F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对应关系如下:
当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1,F=E1;
当U1<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2,F=E2;
当U2<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3,F=E3;
当U3<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4,F=E4;
当Uj<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Ui,F=Ei;
其中,E1<=E2<=E3<=E4,…<=Ei,(其中i=j+1,i、j为整数,Ei=12或8或6或4或3或2)。
在上述的实现方式中,需保证F*过载指示=正整数。
例子4:
表13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31
表14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32
表15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33
表16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34
在本实施例中,例子4示出MCS表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在该例子中,给出了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MCS表的对应关系,例如,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1或2对应的MCS表,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4对应的MCS表,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6对应的表以及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8对应的MCS表,即该例子对应了四张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与上述实现方式一类似,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应存储四张表,终端设备不仅获取MCS索引,还同时获取表索引,在该表索引所指示的表中,根据MCS索引获取调制编码策略。同理,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以只存储一张表,该表包括了上述的四张表的部分或全部,在该表中,可以增加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表项,即在MCS表中增加一列,该列用于指示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可选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应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四张表或一张表所包括的内容,可以为从上述的表13至表16中选择出的多行和/或多列重新组合得到的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应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还可以为其它的数量,对应的表的行和/或列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为表13至表16中选择出的行和/或列。
实现方式三
针对上行非授权传输模式(Grant-free)系统,系统中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的MCS表格相同。在实施例中,在MCS表中,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例如,该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过载指示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例如:针对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SE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当SE<=S1,过载指示=G1;
当S1<SE<=S2,过载指示=G2;
当S2<SE<=S3,过载指示=G3;
当S3<SE<=S4,过载指示=G4;
当Sj<SE<=Si,过载指示=Gi;
其中,G1>=G2>=G3>=G4,…>=Gi,(其中i=j+1,i、j为整数,Gi=1/12或1/8或1/6或1/4或1/3或1/2或2/3或5/6或1或3/4)。
例子5:
表17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4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为非授权传输模式,网络设备无法对终端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度,所以可以针对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只存储一张表即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实际应用的MCS表可以为上述的表17的部分或全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
实施方式四
针对上行非授权传输模式(Grant-free)系统,系统中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的MCS表格相同,过载指示与频谱效率SE的对应关系具体为任意的SE均对应相同的过载指示。比如,过载指示的值为1/12或1/8或1/6或1/4或1/3或1/2或2/3或5/6或1或3/4。
例子6:
表18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51
例子7:
表19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52
在本实施例中,例子6所示的表18中,过载指示OI的值为1,在例子7所示的表19中,过载指示OI的值为1/2。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过载指示OI的值还可以为其它,实际应用的MCS表可以为上述的表18和表19的部分或全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
实现方式五
针对上行非授权传输模式(Grant-free)系统,系统中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的MCS表格相同,同时保证过载指示与调制阶数的乘积为常数,即OI*Qm=常数。常数的值可以为8或4或2或1或1/2或4或1/4等。
例子8:
表20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53
如表20所示,OI*Qm的值为2,在具体实现过程中,OI*Qm的值还可以为其它,实际应用的MCS表可以为上述的表20的部分或全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
实现方式六
上行非授权传输模式(Grant-free)系统,系统中任意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的MCS表格相同。该实施例中,过载指示的确定方式可如实现方式三、实现方式四或实现方式五所示。而获取过载指示中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F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资源粒子的数量F为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该F的取值例如可以为4、6、8、12或者等于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中的资源粒子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该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其中,在MCS表中,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具体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增大。
例如,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F与频谱效率SE的对应关系如下:
当SE<=S1,F=H1;
当S1<SE<=S2,F=H2;
当S2<SE<=S3,F=H3;
当S3<SE<=S4,F=H4;
当Sj<SE<=Si,F=Hi;
其中,H1<=H2<=H3<=H4,<=Hi,(其中i=j+1,i、j为整数,Hi=12或8或6或4或3或2)。
实现方式七
本实施例提供的码率还可以与过载指示OI相关。在上行授权传输模式(Grant-based)系统下,还可以在MCS表中增加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表项,具体可参见下述的例子9所示的表20至表24。而在非授权模式(Grant free)系统下,可以固定OI值,并指示码率与过载指示OI的关系,具体可参见下述的例子9所示的表21至表25。其中,OverloadingIndicator OI for#of UE代表在该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应的过载指示。该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为1、2、4、6、8。
例子9
表21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61
表22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71
表23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72
表24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73
表25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81
表26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82
上述的表21至表26,通过除法的运算方式给出了可能的码率与过载指示的关系,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运算方式给出码率与过载指示的关系,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同时,上述表21至表26中的过载指示还可以取其它值,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同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实际应用的表格还可以为上述的表21至表26中的部分或全部。
实现方式八
在上述的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七中,给出了过载指示OI,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通信过程中,还需要获知资源单元中的RE的数量F。其中,当该F的取值通过预设等方式获取到之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该F的取值来更新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七中各表的OI的值。
具体地,终端设备的空间子层的数量L=f(F*OI),函数f可以为向上取整,也可以为向下取整,也可以为其他函数。。根据上述各表中的OI和获取到的F可以得到空间子层的数量L,再得到空间子层的数量L之后,可以再通过得到的空间子层的数量L与该获取到的F来获取新的OI,即对MCS表中的OI进行更新,可选地,在一些表格中,还可以根据更新的OI来更新码率。通过此种变换方式,还可以在上述表1至表25的基础上,衍生出其它MCS表。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为例,例如,针对表11,资源粒子的数量为4,MCS索引为4时,则L=ceil(F*OI)=f(4*2/3)=3,f为向上取整。更新的OI=L/F=3/4,即将OI由2/3更新为3/4。
可选地,F的取值也可以为多个,比如Fi,i=1、2、3……。更新OI的步骤如下:针对每个Fi,计算空间子层Li=Fi*OI,若只有一个Li为整数,则更新OI=Li/Fi,并根据更新的OI来更新MCS表中的码率。若存在多个Li为整数,则取最大的Fi(或者最小)。
本实施例通过对OI进行更新,可以增加MCS表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不同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可以使用相同的MCS表。
实现方式九
在上述的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七中,给出了过载指示OI,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通信过程中,还需要获知空间子层数L。其中,当该L的取值通过预设等方式获取到之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该F的取值来更新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七中各表的OI的值。
具体地,终端设备的空间子层的数量F=f(L/OI),函数f可以为向上取整,也可以为向下取整,也可以为其他函数。根据上述各表中的OI和获取到的L可以得到F,再得到F之后,可以再通过得到的F与该获取到的L来获取新的OI,即对MCS表中的OI进行更新,可选地,在一些表格中,还可以根据更新的OI来更新码率。通过此种变换方式,还可以在上述表1至表25的基础上,衍生出其它MCS表。
可选地,L的取值也可以为多个,比如Li,i=1、2、3……。更新OI的步骤如下:针对每个Fi,计算空间子层Fi=Li/OI,若只有一个Fi为整数,则更新OI=Li/Fi,并根据更新的OI来更新MCS表中的码率。若存在多个Fi为整数,则取最大的Li(或者最小)。
本实施例通过对OI进行更新,可以增加MCS表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不同的L可以使用相同的MCS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九的基础上,过载指示(或者过载指示和F,或者过载指示和L)均不在MCS表中体现。但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指令或多址接入时的签名信息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控制单元(controlelement,CE)信令告知网络设备当前使用的过载指示(或者过载指示和F,或者过载指示和L)或者与当前使用的过载指示(或者过载指示和F,或者过载指示和L)相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是索引值。
可选地,在上述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九的基础上,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先确定传输数据的传输块所含的比特数,即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size,TBS),然后根据TBS进行编码或译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MCS表中引入了过载指示OI,因此在计算得到TBS时,还需要考虑过载指示OI。首先,在计算TBS时,会先计算中间变量的信息比特长度Ninfo=NRE*R*Qm*v*OI,其中,NRE为传输数据的资源粒子数,v为所述空间层数,Qm为调制阶数、R为码率,OI为负载指示,根据该Ninfo可以得到TBS的大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存在的可能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分析和调整。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多用户检测的负载与过载指示成正比,定性的可以由公式一来表示: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91
其中,MUD load为多用户检测的负载,#UE为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NumAnt为可用的天线数,OI为过载指示;
调制编码的负载与过载指示成反比,定性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二表示:
Figure BDA0001758937790000192
其中,MCS load为调制编码的负载,,NumSym为符号数,R为码率,Qm为调制阶数,OI为过载指示,se为频谱效率;
定性分析可知,当随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频谱效率的增大,过载指示能够将多用户检测的负担转嫁给调制编码,从而提升性能,由此可以得到上述的各种对应关系。
例如,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增大时,为了保持MUD load负载不增加,所以减小OI,从而将负担转嫁给调制编码,由此,过载指示随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例如,频谱效率增大时,为了保持MUD load负载不增加,所以OI保持不变或减小,从而将负担转嫁给调制编码,由此,过载指示随着频谱效率的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图。如图7所示,横轴代表信噪比(Signal/Noise,SNR),纵轴代表误码率(Block Error Ratio,简称BLER)。图7以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为8,频谱效率为0.94444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同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以及频谱效率下,可以存在多个OI,在上述的各MSC表中,也存在同一活跃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以及频谱效率对应多个OI的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终端设备的能力、信道质量等来确定具体的OI,以获取较好的传输性能,如图7所示,在OI=2/6=1/3时传输性能最好。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发送设备80包括:处理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2;其中
处理模块801,用于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过载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801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发送模块802,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可选地,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
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接收设备90包括接收模块901、处理模块902。其中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902,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可选地,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
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RE的数量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发送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2;其中
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10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1002是独立于处理器10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发送设备100还可以包括:
总线10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图10所示的接收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发送器1004,用于发送编码调制后的数据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接收设备110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器1102;其中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11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1102是独立于处理器11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第二设备110还可以包括:
总线11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102和处理器1101。图11所示的第二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器1104,用于接收数据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述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述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Claims (2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所述发送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
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所述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
所述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与所述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13.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得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编码调制后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16.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策略MCS索引在MCS表中获取调制编码策略,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包括:调制阶数、码率以及过载指示,其中,所述过载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的过载信息,所述过载信息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空间子层的数量与承载所述空间子层的资源单元所包括的资源粒子的数量的约束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对所述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得到解调译码后的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MCS表与活跃设备的数量具有对应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还包括:频谱效率;其中
在所述MCS表中,所述过载指示与所述频谱效率具有对应关系。
19.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0.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10899155.1A 2018-08-08 2018-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0830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9155.1A CN110830155B (zh) 2018-08-08 2018-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CT/CN2019/099546 WO2020029987A1 (zh) 2018-08-08 2019-08-07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9155.1A CN110830155B (zh) 2018-08-08 2018-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55A CN110830155A (zh) 2020-02-21
CN110830155B true CN110830155B (zh) 2021-01-29

Family

ID=6941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9155.1A Active CN110830155B (zh) 2018-08-08 2018-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0155B (zh)
WO (1) WO20200299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765B (zh) * 2020-07-23 2023-05-12 芯象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2041290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549852A (zh) * 2021-06-30 2022-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字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6470987A (zh) * 2022-01-17 2023-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24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6961318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编码调制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65489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14611B1 (ko) * 2007-01-30 2013-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선택성에 따른 mcs 인덱스 선택 방법, 장치, 및이를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CN102469495B (zh) * 2010-11-05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功率余量的评估和上报方法及装置
US10172115B2 (en) * 2013-08-09 2019-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404761B (zh) * 2016-05-20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247A (zh) * 2014-04-04 2015-10-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调制编码方式和参考信号图样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6961318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编码调制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65489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55A (zh) 2020-02-21
WO2020029987A1 (zh)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42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015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314025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6507486B (zh)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650542B (zh) 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10842B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6255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9466B (zh) 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13103B (zh) 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54968A1 (zh) 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JP2016036136A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12134650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接收端设备
CN103840909A (zh) 一种提高解调正确率的方法
WO201503930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577234B (zh) 信息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7113784B (zh) 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637612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33407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353285B (zh)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3107215A1 (zh) 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495968B (zh) 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02408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409007B (zh) 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383881B (zh)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129415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