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4765B -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4765B
CN111884765B CN202010719593.2A CN202010719593A CN111884765B CN 111884765 B CN111884765 B CN 111884765B CN 202010719593 A CN202010719593 A CN 202010719593A CN 111884765 B CN111884765 B CN 111884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symbol
determining
target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95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4765A (zh
Inventor
徐韡
邓敬贤
胡剑锋
张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95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4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4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4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4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通过确定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的编码表格,根据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确定目标编码序号,根据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目标编码值,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编码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在单频传输过程中对应的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查表的方式直接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值,减轻了编码过程中的计算压力,提高了编码速度。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别确定各符号的编码值确定传输数据,还减小了编码过程中的内存消耗。

Description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也是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OFDM作为高速通信技术,主要思想是将指定的通信带宽分割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采用一个载波进行调制,载波之间无需频域间隔,多个载波进行并行传输。NBIOT系统中对于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PUSCH)和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PRACH)两种上行信道存在单频(single-tone)和多频(multi-tone)两种编码方式,通常采用FFT协处理器的方式实现NPUSCH和NPRACH编码。在单频编码过程中,所述采用FFT协处理器的编码方式需要在对每一个符号进行编码时调用一次FFT协处理器,编码速度慢。同时,在编码过程中还会占用媒体接入控制(MAC)计算单元,增加了计算压力和内存消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以及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旨在加快上行信道单频编码过程中的编码速度,缓解计算压力和内存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编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编码表格,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
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
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
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目标编码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述编码参数包括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子载波序号和上行子载波数量;
所述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目标编码序号具体为:
根据所述子载波序号、上行子载波数量以及预设的前导编码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编码序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确定目标符号;
计算所述目标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和预设的幅度缩放因子的乘积,以确定对应的编码序列;
根据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编码参数包括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各符号对应的载波间隔、子载波序号和调制方式;
所述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目标编码序号具体为:
根据所述载波间隔、子载波序号、调制方式以及预设的上行编码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编码序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确定各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
根据各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编码序号的预设长度为1024,各所述编码值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31
q为所述编码值对应的编码序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编码表格,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
确定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一个符号组的循环冗余前缀和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序号和多个第二编码序号;
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各所述第二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值和第二编码值;
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值确定第一编码序列,以及根据各所述第二编码值确定对应的第二编码序列;
通过预设长度的数据传输槽根据传输规则多次进行数据传输,以发送预定数量的传输数据,所述传输规则为依次传输第一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和第二编码序列。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的编码表格,根据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确定目标编码序号,根据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目标编码值,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编码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在单频传输过程中对应的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查表的方式直接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值,减轻了编码过程中的计算压力,提高了编码速度。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别确定各符号的编码值确定传输数据,还减小了编码过程中的内存消耗。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以及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表格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以及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发送设备10和接收设备11。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10为终端设备,接收设备11为网络设备。
进一步地,发送设备10包括编码器,从而发送设备10可以进行编码并输出编码后序列。编码后序列经过加扰、调制、层映射与预编码、RE映射和生成基带信号,传输至接收设备11。接收设备11包括译码器,接收设备11可以接收发送设备10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
应理解,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并非对通信系统的架构图的限定。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端对信息进行编码,得到待发送比特序列,并发送待发送比特序列。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等处理,得到一组对数似然比(Likelihood Rate,LLR),该组LLR中包括的LLR的个数与待发送比特序列中包括的比特个数相同。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一组LLR进行译码。其中,不管发送端发比特1还是比特0,接收端都可能误判。对于信号r,在接收端正确判为0的概率p(r|b=0)与正确判为1的概率p(r|b=1)]的比值就是似然比。为了方便计算处理,对似然比取自然对数,则可以得到对数似然比,也即LLR=ln[p(r|b=0)/p(r|b=1)]。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MT)、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是NB-IoT基站,或者,包含有NB-IoT的其他多种技术融合的网络的基站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对NB-IoT网络上行信道的数据进行编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对NB-IoT网络NPRACH和NPUSCH的上行数据进行编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对NB-IoT网络NPRACH编码后的上行数据进行数据传输。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编码方法的流程图,用于NB-IoT网络上行信道单频传输数据过程中的上行数据编码。如图2所示,所述上行数据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确定编码表格。
具体地,所述编码表格由可以由发送端预先确定并存储,或在需要进行上行数据编码时确定。用于在需要通过NPRACH或NPUSCH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时,直接通过查找所述表格对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进行数据编码。其中,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可以为1024,各所述编码值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61
q为所述编码值对应的编码序号。即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的编码序号分别为0-1023,各所述编码序号对应的编码值Si通过将编码序号i输入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62
计算得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表格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编码表格30中包括1024个编码序号31,各所述编码序号31的值分别为0-1023。各所述编码序号31分别对应一个编码值32。
步骤S200、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
具体地,所述目标上行信道包括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PRACH)和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PUSCH)。其中,NPRACH对应的传输数据为随机接入前导,包括4个符号组,每个符号组中包括一个循环冗余前缀(CP)和5个符号。NPUSCH对应的传输数据中每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NPRACH和NPUSCH在单频传输数据过程中,对应的传输数据生成公式均可以简化成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63
因此,在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后,可以通过获取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计算得到x的值,以根据x查表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值得到最终的传输数据。
其中,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RACH时,对应的传输数据生成公式为公式一: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64
在所述公式一中,t用于表征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时间。β为调整传输功率的幅度缩放因子。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65
为当前子载波序号。i用于表征当前符号组中第i个符号。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1
用于表征NPRACH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和上行传输数据之间的载波间隔的差值。其中,Δf是载波间隔,ΔfRA当前子载波的载波间隔。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2
为上行子载波的个数。TCP为循环冗余前缀长度。
在采样频率为1.92MHz时,每个符号有512个采样点,由于NPRACH在单频传输数据过程中的载波间隔均为3.75kHz,简化后所述公式一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3
因此对于NPRACH,确定前导编码确定规则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4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5
在对NPRACH对应的前导数据进行编码时,需要确定每个符号所在的子载波序号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6
和上行子载波数量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7
为编码参数。以进一步根据所述子载波序号和上行子载波数量以及前导编码确定规则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8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9
进行查表。
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USCH时,对应的传输数据生成公式为公式二: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10
在所述公式二中,t用于表征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时间。k为子载波序号,l为当前子载波上的符号序号。ak(-),l是符号l调制后得到的值,其中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11
Ncp,l为符号l上循环冗余前缀CP的采样点数。
NPUSCH在单频传输数据过程中,载波间隔存在3.75kHz和15KHz两种情况。在采样频率为1.92MHz时,上述两种载波间隔对应的采样点数量N、CP长度Ncp,l,以及子载波序号k分别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712
同时,NPUSCH调制方式有BPSK和QPSK两种,BPSK调制结果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2
QPSK调制结果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3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4
四种之一。
相位旋转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5
在调制方式为BPSK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6
在调制方式为QPSK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7
用于表征需要传输的NPUSCH总符号数,当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8
的值为0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9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0
的值大于0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1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2
由此可知,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3
是一个初始值为0的迭代运算过程。对于载波间隔为3.75kHz的NPUSCH,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4
每增加1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5
的值增加2π(k+1/2)(512+16)/512。对于载波间隔为15kHz的NPUSCH,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6
每增加1时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7
的值增加2π(k+1/2)(128+9)/128。
因此,简化公式二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8
其中,b为根据所述NPUSCH的载波间隔和调制方式确定的常数,n为当前采样点序号,k为子载波序号。因此,对于NPUSCH,确定上行编码确定规则为(2k+1)n+b。在对NPUSCH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根据每个符号对应的载波间隔、调制方式、子载波序号为编码参数,以及上行编码确定规则(2k+1)n+b进行查表。
步骤S300、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
具体地,在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后,对于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中的各符号,根据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以及编码确定规则确定对应的目标编码序号。其中,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RACH时,对应的前导编码确定规则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19
NPRACH中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可以通过将所述符号对应的子载波序号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20
上行子载波数量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821
以及各输入所述前导编码确定规则中计算得到。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USCH时,对应的上行编码确定规则为(2k+1)n+b,NPUSCH中各符号对应的目标编码序号可以通过根据所述符号对应的载波间隔和调制方式确定b,再将b和子载波序号k和采样点数量n输入所述上行编码确定规则中确定。
步骤S400、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目标编码值。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后,根据所述编码表格中编码序号和编码值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编码表格直接查表确定各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对应的编码值。例如,当所述目标编码序号为8时,直接查表确定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91
的值为编码值。
步骤S500、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
具体地,在分别确定各所述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后,根据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得到编码序列,再根据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
其中,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RACH时,由于简化后的编码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92
而查表后得到的目标编码值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93
在确定编码序列时还需要先计算多个目标编码值和预设的幅度缩放因子β的乘积,以得到所述符号中时域位置为时间t时对应的编码结果Si(t),再根据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结果Si(t)在时域上的顺序确定对应的编码序列。最后根据各符号的位置以及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NPRACH对应的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因此,对于NPRACH,在编码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表确定cp对于的编码序列以及第一个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再根据第一个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直接确定其他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得到NPRACH对应的传输数据。
当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NPUSCH时,由于简化后的编码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094
查表后即可直接得到子载波k上的符号l中时域位置为时间t时对应的编码结果Sk,l(t),再根据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结果Sk,l(t)在时域上的顺序确定对应的编码序列。最后根据各符号的位置以及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NPUSCH对应的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在单频传输过程中对应的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查表的方式直接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值,减轻了编码过程中的计算压力,提高了编码速度。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别确定各符号的编码值确定传输数据,还减小了编码过程中的内存消耗。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0、确定编码表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编码表格的过程与步骤S10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00、确定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一个符号组的循环冗余前缀和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序号和多个第二编码序号。
具体地,由于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一个符号组中包括一个循环冗余前缀和5个符号,且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因此,在通过编码确定NPRACH对应的传输数据,即随机接入前导时,可以仅确定所述符号组中的循环冗余前缀和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序号和多个第二编码序号。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第二编码序号可以根据符号组中的循环冗余前缀和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确定。所述确定多个第一编码序号和多个第二编码序号的过程与步骤S30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00、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各所述第二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值和第二编码值。
具体地,根据所述编码表格中编码序号和编码值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编码表格直接查表确定各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第二编码序号对应的第一编码值和第二编码值。例如,当存在一个第一编码序号为8、一个第二编码序号为10时,直接查表确定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111
的值为第一编码值,确定
Figure BDA0002599480190000112
的值为第二编码值。
步骤S900、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值确定第一编码序列,以及根据各所述第二编码值确定对应的第二编码序列。
具体地,在确定所述循环冗余前缀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值和所述符号组中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第二编码值后,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值确定第一编码序列,以及根据各所述第二编码值确定对应的第二编码序列。所述确定编码序列的过程与步骤S500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在一个符号组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为节省存储空间,本发明实施例仅按顺序存储第一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和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作为待发送数据。
步骤S1000、通过预设长度的数据传输槽根据传输规则多次进行数据传输,以发送预定数量的传输数据。
具体地,所述传输数据为NPRACH对应的一个符号组。NPRACH对应的传输数据通过预设长度的数据传输槽进行数据传输,以发送预定数量的传输数据。一次上行接入前导中包括4个符号组,因此在一次上行接入过程中,所述预定数量为4。即需要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槽根据预定的传输规则连续发送四个传输数据。由于一个符号组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所述传输规则为依次传输第一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和第二编码序列。
以所述数据传输槽长度为960,所述第一编码序列,即CP长度为128,第二编码序列,即一个符号长度为512为例进行说明。NPRACH对应的第一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和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存放在长度为(Ncp+N*2)的缓存区中。在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槽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从缓存区中取出960个点发送。在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槽进行第二次数据传输时,将缓存区中剩下的数据192个点全部传输完。同时,由于符号组中第三个符号与第一个符号相同,第四个符号与第二个符号相同,将起始位置偏移128个点索引到缓存区中第一个符号所在的位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槽中剩余的空间传输缓存区中由第二编码序列开始,即129个点开始的768个点。在通过所述数据传输槽进行第三次数据传输时,传输所述缓存区中剩余的部分,即由896个点开始的256个点,完成了第一个符号组中循环冗余前缀和前四个符号的传输过程。由于符号组中第五个符号也与第一个符号相同,再从所述缓存区中的第129个点开始传输第一个符号对应的512个点,完成第一个符号组中全部的数据传输。同时,由于所述第三次传输过程在传输完成第一个符号组后,还有192个点的剩余空间,可以通过剩余空间开始进行第二个符号组的数据传输。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以及第四个符号组的传输过程与第一个符号组相同,即重复上述数据传输过程直到传输完成四个符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以通过直接查表的方式直接确定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值,减轻了编码过程中的计算压力,提高了编码速度。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设的传输规则进行数据传输,存放发送数据的内存空间最多只需要存储一个符号组中的循环冗余前缀和前两个符号,节省了大量的内存空间。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芯片包括:存储器50和处理器51,其中,存储器50和处理器51通信;示例性的,存储器50和处理器51通过通信总线52通信,所述存储器5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可选地,芯片还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或接收器。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支持接收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等)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功能,该芯片具体用于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当实现上述方法的为接收设备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进一步的,芯片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当芯片包括通信单元时,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处理单元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处理模块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动作,通信单元可执行相应的接收或发送动作。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的处理模块可以是芯片的处理单元,控制设备的接收模块或发送模块是芯片的通信单元。
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上行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编码表格,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
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
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
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目标编码值;
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述确定目标上行信道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具体为:
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信道各所述符号的子载波序号和上行子载波数量确定各所述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
所述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序号具体为:
将所述子载波序号和上行子载波数量输入预设的前导编码确定规则以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序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确定目标符号;
计算所述目标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和预设的幅度缩放因子的乘积,以确定对应的编码序列;
根据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为相邻符号对应编码序列的负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上行信道为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编码参数包括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各符号对应的载波间隔、子载波序号和调制方式;
所述根据各所述编码参数确定目标编码序号具体为:
根据所述载波间隔、子载波序号、调制方式以及预设的上行编码确定规则确定目标编码序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目标编码值确定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以确定所述目标上行信道的传输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各符号对应的多个目标编码值确定各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
根据各所述符号对应的编码序列确定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编码序号的预设长度为1024,各所述编码值为
Figure FDA0004068265630000021
q为所述编码值对应的编码序号。
7.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编码表格,所述编码表格中包括预设长度的编码序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值;
确定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一个符号组的循环冗余前缀和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序号和多个第二编码序号;
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各所述第二编码序号在所述编码表格中确定对应的多个第一编码值和第二编码值;
根据各所述第一编码值确定第一编码序列,以及根据各所述第二编码值确定对应的第二编码序列;
通过预设长度的数据传输槽根据传输规则多次进行数据传输,以发送预定数量的传输数据,所述传输规则为依次传输第一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第二编码序列、第二编码序列的负值和第二编码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编码序号和所述第二编码序号为根据所述符号组中的所述循环冗余前缀和所述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包括的子载波序号和上行子载波数量输入预设的前导编码确定规则确定;
其中,所述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多个编码参数为根据所述第一个符号的所述子载波序号和所述上行子载波数量确定。
8.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19593.2A 2020-07-23 2020-07-23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84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9593.2A CN111884765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9593.2A CN111884765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765A CN111884765A (zh) 2020-11-03
CN111884765B true CN111884765B (zh) 2023-05-12

Family

ID=7320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9593.2A Active CN111884765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47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1806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及编码器
CN11083015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343122A (zh) * 2020-02-11 2020-06-26 北京邮电大学 极化多载波正交序号调制系统的编、解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8201B1 (ko) * 2011-09-16 2016-03-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 링크 신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1806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及编码器
CN11083015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343122A (zh) * 2020-02-11 2020-06-26 北京邮电大学 极化多载波正交序号调制系统的编、解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4765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5063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01467411B (zh)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发射机、无线接收机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9462566B9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67555B (zh) 一种相位调整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US7664008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block length selection
US20180026747A1 (en)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KR100724991B1 (ko)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방식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디지털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US106448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istributed CRC in polar codes for early termination
KR101582508B1 (ko) 1 ghz 미만의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변조 및 코딩 방식들
US10397037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2041887B1 (en) Enabling mobile switched antennas
KR101650573B1 (ko) 다중 사용자 ofdm 시스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11593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5699902A (zh) 省电技术
EP311343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non-gaussian interference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06001A1 (ko) 폴라 코드를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78606B (zh) 无线电信号发送装置、方法、接收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CN10657204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1076241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1884765B (zh) 上行数据编码方法、传输方法、芯片和存储介质
EP180454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incremental broadcast information
CN113784356B (zh) 一种通信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200118494A (ko) 심볼을 송신하는 송신기 및 방법
CN112311711B (zh) 一种m-fsk调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612583A (zh) 支持sidelink通信盲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3-1, 303-3, 3rd Floor, Building 1, Courtyard No. 31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 (Changping Demonstration Park)

Applicant after: Cor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3-35-001 maker Plaza, 33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IGB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