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9283A -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9283A
CN110829283A CN201910926115.6A CN201910926115A CN110829283A CN 110829283 A CN110829283 A CN 110829283A CN 201910926115 A CN201910926115 A CN 201910926115A CN 110829283 A CN110829283 A CN 110829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lamping
pushing
abutt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61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科顺
陈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Qunxi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Qunxi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Qunxi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Qunxi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61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92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9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02G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 H02G1/08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using pulling devices movable inside cond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02G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 H02G1/081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using pulling means at cable ends, e.g. pulling eyes or anchor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提拉结构,本体沿着轴向具有一贯穿腔体,抱夹件和驱动件置于贯穿腔体中;抱夹件和抱夹驱动件共同组成一供线缆穿过的通道;抱夹件在朝向通道的一侧具有与线缆抵接的第一推抵面,抱夹件朝向抱夹驱动件的一侧具有第二推抵面;抱夹驱动件具有与第二推抵面配合的推抵配合面;线缆从本体的一端进入通道中时,线缆与第一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抱夹件向着远离通道的方向张开;线缆通过通道穿过抱夹驱动件后,线缆与抱夹驱动件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形成连动配合;线缆受到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的拉力时,推抵配合面与第二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抱夹件向着靠近通道的方向合拢,与线缆的侧壁抱夹。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系统,尤其涉及线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中适当的电线及缆线管理对于建筑物的电力和缆线操作的安全及有效操作而言是很重要的。
当电线或电缆线须要被保护以避免潜在的伤害时,它可被拉送通过各式导线管。导线管可用金属、硬质塑料(如,PVC)及其它材料制成,且电线和电缆线可以从很细的电线(其可集结成束以通过导线管)到很粗的缆线(其在通过导线管时无须与其它电线或电缆线结合)。为了本揭露内容的目的,“缆线(cable)”或“电缆线(cabling)”一词在本揭露内容中系指任何型式的电线、缆线或可被插入并拉动穿过导线管的类似的细长组件。
因为导线管可以很长且由于建筑物结构的需要而设有弯曲处,所以即使是将电缆线拉动穿过很短的导线管长度都会有困难。传统上,诸如电工的敷线牵引线(fish tape)等工具已被用来装在缆线的末端并将缆线拉动穿过导线管。一般而言,敷线牵引线是用强轫的材料(譬如,钢)制成,用以支撑拉扯负荷,且在其一端有一套环以用来固定该缆线的该端部。在该被拉的缆线没有被绝缘、或该绝缘在被固定至该敷线牵引线的该端部被剥除的情形中,绝缘胶带可被施用在该缆线裸露的区段上。使用敷线牵引线之外的其它方法,譬如将缆线推移或扭动穿过导线管已被尝试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不幸地,敷线牵引线方法和其它将缆线拉通过导线管的方法并不一直都适当地发挥作用,且如果该敷线牵引线在拉引该缆线穿过导线管的处理期间与该缆线脱离的话,则很难将被插入的缆线抽出以重新开始整个处理。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中,导线管必须被取出及/或弄断以取得该缆线的该末端,这将会是很昂贵且很耗时的。
例如台湾专利TW201923271A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为了提供足够的抱夹力,需要在卡爪的内表面形成台阶状的卡筋,加工难度很大,成本也比较高。并且该方案需要卡爪沿着轴向左右移动,这样上下两个卡爪容易偏心错位,造成抱紧力小、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提拉结构,零件加工和装配都比较简单,抱紧力也比较强。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包括:本体、线缆、抱夹件和抱夹驱动件;
所述本体沿着轴向具有一贯穿腔体,所述抱夹件和驱动件置于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抱夹件和抱夹驱动件共同组成一供线缆穿过的通道;
所述抱夹件在朝向通道的一侧具有与线缆抵接的第一推抵面,所述抱夹件朝向抱夹驱动件的一侧具有第二推抵面;所述抱夹驱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推抵面配合的推抵配合面;
所述线缆从本体的一端进入通道中时,线缆与第一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向着远离通道的方向张开;所述线缆通过通道穿过抱夹驱动件后,所述线缆与抱夹驱动件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形成连动配合;
所述线缆受到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的拉力时,所述推抵配合面与第二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向着靠近通道的方向合拢,与线缆的侧壁抱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抱夹件包括至少一组卡爪组,每一组卡爪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爪绕着通道的轴向呈旋转均匀分布。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爪远离抱夹驱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推抵面;所述第三推抵面与下一组卡爪组中卡爪的第二推抵面顶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的外径由靠近抱夹驱动件的一侧至远离抱夹驱动件的另一侧逐渐增加。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抱夹驱动件为卡环,其中心处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外周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同时沿着开口的径向和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朝向卡爪的一侧为所述推抵配合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条的末端与线缆的侧壁为过盈配合,当所述线缆沿着进入本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与凸条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的末端向着远离线缆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线缆逆着进入本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与凸条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的末端向着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直径大于卡爪的最小外径,所述推抵配合面和第一推抵面为斜面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套管,其设置在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线缆穿过通道后进入所述套管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为弹性零件或非弹性零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括盖子和拉索;所述盖子连接在本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盖子沿着本体的轴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拉索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与盖子逆着拉索进入的方向限位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提拉结构,通过在抱夹件上设置了第一推抵面和第二推抵面后,就可以实现线缆进入的时候,线缆与第一推抵面推抵,使得抱夹件张开,增加通道的直径,这样线缆就可以顺利通过抱夹件。而在线缆受到向外的拉力时,抱夹驱动件就会通过推抵配合面与第二推抵面的推抵,带动抱夹件合拢,使得抱夹件与线缆抱夹,防止线缆从本体中脱出。这种结构对于卡爪的加工要求比较简单,无需在卡爪上成型卡槽等部件。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提拉结构,抱夹件可以为多组卡爪组,所述卡爪远离抱夹驱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推抵面;所述第三推抵面与下一组卡爪组中卡爪的第二推抵面顶抵。这样相邻的两组卡爪组就形成连动,前一组卡爪组收拢后,第三推抵面与第二推抵面推抵,就带动后一组卡爪组收拢。卡爪组的数量越多,对线缆的抱夹力就越大,线缆就越不容易从主体中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线缆提拉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线缆提拉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包括:本体1、线缆2、抱夹件3和抱夹驱动件4;
所述本体1沿着轴向具有一贯穿腔体,所述抱夹件3和驱动件置于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抱夹件3和抱夹驱动件4共同组成一供线缆2穿过的通道;
所述抱夹件3在朝向通道的一侧具有与线缆2抵接的第一推抵面31,所述抱夹件3朝向抱夹驱动件4的一侧具有第二推抵面32;所述抱夹件驱动件4具有与所述第二推抵面32配合的推抵配合面41;
所述线缆2从本体1的一端进入通道中时,线缆2与第一推抵面31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3向着远离通道的方向张开;所述线缆2通过通道穿过抱夹驱动件4后,所述线缆2与抱夹驱动件4逆着线缆2进入本体1的方向形成连动配合;
所述线缆2受到逆着线缆2进入本体1的方向的拉力时,所述推抵配合面41与第二推抵面32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3向着靠近通道的方向合拢,与线缆2的侧壁抱夹。
因此,上述的线缆提拉结构,通过在抱夹件3上设置了第一推抵面31和第二推抵面32后,就可以实现线缆2进入的时候,线缆2与第一推抵面31推抵,使得抱夹件3张开,增加通道的直径,这样线缆2就可以顺利通过抱夹件3。而在线缆2受到向外的拉力时,抱夹驱动件4就会通过推抵配合面41与第二推抵面32的推抵,带动抱夹件3合拢,使得抱夹件3与线缆2抱夹,防止线缆2从本体中脱出。这种结构对于抱夹件3的加工要求比较简单,无需在抱夹件3上成型卡槽等部件。
本实施例中,抱夹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所述抱夹件3包括两组卡爪组,每一组卡爪组中包括三个卡爪33;所述卡爪31绕着通道的轴向呈旋转均匀分布。卡爪组可以为1组,也可以为3组或者3组以上,卡爪组越多,对线缆2的抱夹力就越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每一组卡爪组中的卡爪3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都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不再赘述。
由于卡爪组为两组,而抱夹驱动件4只能驱动与其相邻的那一组卡爪组收拢,为了让另一组卡爪组也能收拢,所述卡爪33远离抱夹驱动件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推抵面34;所述第三推抵面34与下一组卡爪组中卡爪33的第二推抵面32顶抵。这样当前一组卡爪组收拢后,后一组卡爪组因为第三推抵面34与第二推抵面32的顶抵作用力也就随之收拢。
所述卡爪33的外径由靠近抱夹驱动件4的一侧至远离抱夹驱动件的另一侧逐渐增加。第一推抵面31设置在卡爪33内表面前端。第二推抵面32设置在卡爪33的前端,第三推抵面34设置在卡爪33的内表面后端,并且第二推抵面32、第三推抵面34为斜面,并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同。
为了和卡爪33配合,所述抱夹驱动件4为卡环,其中心处设置有供线缆2穿过的开口;所述推抵配合面41设置在开口的外周。所述开口的外周设置有凸条42,所述凸条42同时沿着开口的径向和线缆进入本体1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42朝向卡爪33的一侧为所述推抵配合面41。
为了实现所述线缆2通过通道穿过抱夹驱动件4后,所述线缆2与抱夹驱动件4逆着线缆2进入本体1的方向形成连动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条42的末端与线缆2的侧壁为过盈配合,当所述线缆2沿着进入本体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2与凸条42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42的末端向着远离线缆2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线缆2逆着进入本体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2与凸条42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42的末端向着靠近线缆2的方向移动。这样线缆2进入本体1时,就可以很容易地穿过凸条42,而当线缆2受到向外地拉力时,卡环就会和线缆2抱住形成连动配合,进而带动第一个卡爪组收拢。
所述开口的直径大于卡爪的最小外径,这样位于最前端的那一组卡爪组中的卡爪33就可以伸入开口中,进而实现第二推抵面32和推抵配合面41的顶抵配合。所述推抵配合面41和第二推抵面32也为斜面配合。所述斜面配合是指两个面中至少一个面为斜面。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套管5,其设置在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线缆2穿过通道后进入所述套管5中。所述套管5为弹性管或非弹性管。套管5的作用是对线缆2提供一个平衡作用,使其能够固定在套管5中。这样可以撑住抱夹驱动件4,使其平衡。
本实施例中,包括盖子6和拉索7;所述盖子6连接在本体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盖子6沿着本体1的轴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拉索7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与盖子6逆着拉索7进入的方向限位配合。
上文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范例,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线缆、抱夹件和抱夹驱动件;
所述本体沿着轴向具有一贯穿腔体,所述抱夹件和驱动件置于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抱夹件和抱夹驱动件共同组成一供线缆穿过的通道;
所述抱夹件在朝向通道的一侧具有与线缆抵接的第一推抵面,所述抱夹件朝向抱夹驱动件的一侧具有第二推抵面;所述抱夹驱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推抵面配合的推抵配合面;
所述线缆从本体的一端进入通道中时,线缆与第一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向着远离通道的方向张开;所述线缆通过通道穿过抱夹驱动件后,所述线缆与抱夹驱动件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形成连动配合;
所述线缆受到逆着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的拉力时,所述推抵配合面与第二推抵面顶抵,所产生的推抵力使得所述抱夹件向着靠近通道的方向合拢,与线缆的侧壁抱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夹件包括至少一组卡爪组,每一组卡爪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爪绕着通道的轴向呈旋转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远离抱夹驱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推抵面;所述第三推抵面与下一组卡爪组中卡爪的第二推抵面顶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外径由靠近抱夹驱动件的一侧至远离抱夹驱动件的另一侧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夹驱动件为卡环,其中心处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外周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同时沿着开口的径向和线缆进入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凸条朝向卡爪的一侧为所述推抵配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末端与线缆的侧壁为过盈配合,当所述线缆沿着进入本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与凸条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的末端向着远离线缆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线缆逆着进入本体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缆与凸条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凸条的末端向着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直径大于卡爪的最小外径,所述推抵配合面和第一推抵面为斜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管,其设置在所述贯穿腔体中,所述线缆穿过通道后进入所述套管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弹性零件或非弹性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提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子和拉索;所述盖子连接在本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盖子沿着本体的轴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拉索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与盖子逆着拉索进入的方向限位配合。
CN201910926115.6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Pending CN1108292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115.6A CN11082928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115.6A CN11082928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283A true CN110829283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6115.6A Pending CN110829283A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92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8481B1 (en) Cable securing device
US20150102599A1 (en) Connector
US9941624B2 (en) Protector for RF connector
CN111406351A (zh) 线缆固定装置
US11031731B2 (en) Breakaway connectors for coaxial cables
AU2008205444A1 (en) System for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two items into a conduit
WO2017106507A1 (en) Arrangments for pushing cables through ducting; and methods
EP3430686B1 (en) Multi-layer cable splice
EP2959548B1 (en) Automatic splice having a magnetic indicator
CN210693273U (zh) 线缆提拉结构
CN212571922U (zh)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CN110829283A (zh) 一种线缆提拉结构
CN113541086B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电缆对接组件
CN211605923U (zh) 一种抱夹件和线缆提拉结构
CN212033642U (zh) 线缆提拉固定结构
CN111262188A (zh) 一种线缆提拉固定结构
EP1096509A3 (en) Multiconductor cable
US6751829B2 (en) Tape-less cable connector
CN212412671U (zh) 一种电缆导管的快装接头
CN211606045U (zh) 一种线缆抱夹结构
US4386800A (en) Tool for pulling cable
JP4919915B2 (ja) ケーブル布設方法
CN212412672U (zh) 一种电缆导管的防水快装接头
US5639068A (en) Cable lead tool
JP5849974B2 (ja) 信号ケーブル挿通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