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8936B -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8936B
CN110828936B CN201911125768.0A CN201911125768A CN110828936B CN 110828936 B CN110828936 B CN 110828936B CN 201911125768 A CN201911125768 A CN 201911125768A CN 110828936 B CN110828936 B CN 110828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ipeline
water tank
communicated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57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8936A (zh
Inventor
汪秀山
劳力
马俊峰
王扬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57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8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8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8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开关组件以及连通管道,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连通管道与开关组件连接,第一水箱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开关组件连接,并且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水箱内的液体在膨胀时,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使第一水箱中的液体流入至第二水箱中,从而避免液体的泄漏。

Description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电池模组是指由若干单体电芯形成的整体供电单元,由于单体电芯的数量较多,单体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对电池模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影响电池模组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目前,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大多都是采用液冷系统,但是,大多液冷系统中的膨胀水壶在温度、冷却液流速大小以及内部压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就会膨胀或收缩,当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膨胀时,则可能会导致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发生泄漏,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溢出结构,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开关组件以及连通管道,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接,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水箱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连通管道导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管道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旋转轴;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接;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二水箱,或者使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将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一水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旋转件;
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或者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包括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套接件以及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件内、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开关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道;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第一开关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套接件内旋转,将所述第一流道与各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包括第三管道以及第四管道,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套接件以及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件内、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开关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道;
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第二开关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套接件内旋转,将所述第二流道与各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使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四管道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箱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丝和所述冷媒管道沿所述内侧壁绕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用于电池模组的热管理,所述液冷系统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循环泵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防溢出结构;
所述进水回路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所述防溢出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回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回路连接;
所述出水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开关组件以及连通管道,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连通管道与开关组件连接,第一水箱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开关组件连接,并且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水箱内的液体在膨胀时,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使第一水箱中的液体流入至第二水箱中,从而避免液体的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液冷系统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冷系统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标:1-液冷系统;100-防溢出结构;10-第一水箱;11-控制开关;12-第一预设位置;13-第二预设位置;14-内侧壁;15-外侧壁;16-加热丝;17-冷媒管道;20-第二水箱;30-开关组件;31-第一开关;311-第一套接件;3111-第一通孔;312-第一开关件;313-第一流道;32-第二开关;321-第二套接件;3211-第二通孔;322-第二开关件;323-第二流道;33-旋转轴;331-第一连接件;332-第二连接件;333-旋转件;3331-旋转杆;3332-旋转套筒;3333-旋转中心轴;40-连通管道;41-第一连通管道;411-第一管道;412-第二管道;42-第二连通管道;421-第三管道;422-第四管道;200-进水回路;300-出水回路;400-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目前,大多的液冷系统主要包括循环泵、膨胀水壶、加热器、进水回路和出水回路等。循环泵、加热器、膨胀水壶、进水回路和出水回路共同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其中,膨胀水壶在温度、冷却液流速大小以及内部压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就会膨胀或收缩,当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膨胀时,则可能会导致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发生泄漏,造成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出结构100包括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20、开关组件30以及连通管道40,所述第一水箱10和所述第二水箱20通过所述连通管道40连接,所述连通管道40与所述开关组件30连接。
所述第一水箱10设置有控制开关11,所述控制开关11与所述开关组件30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11能够控制所述开关组件30将所述连通管道40导通。
其中,控制开关11设置于第一水箱10上,当第一水箱10中的液体发生膨胀时,向控制开关11施加一膨胀力,控制开关11则控制开关组件30将连通管道40导通,使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流入至第二水箱20,避免液体的溢出,提高其安全性能。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箱10作为主水箱,与循环泵等器件连接,第二水箱20作为副水箱,主要用于回收溢液。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溢出结构100应用于电动汽车时,由于电动汽车的内部空间有限,为了节约空间,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的体积大小和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的体积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可以放置于同一位置,同一高度,也可以放置于不同位置,不同高度,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只需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20可导通即可。
为了对第二水箱20中的溢液进行回收,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连通管道40包括第一连通管道41和第二连通管道42;所述开关组件30包括第一开关31、第二开关32和旋转轴33;所述第一开关31和所述第二开关32设置于所述旋转轴33。
所述第一开关31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连接,所述第二开关32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连接。
所述旋转轴33与所述控制开关11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1能够控制所述旋转轴33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31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将所述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二水箱20,或者使所述第二开关32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将所述第二水箱20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一水箱10。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10的第一预设位置12;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10的第二预设位置13;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12高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13。
所述控制开关11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10内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12时,控制所述旋转轴33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31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
所述控制开关11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10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13时,控制所述旋转轴33旋转,使所述第二开关32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
其中,第一预设位置12为第一水箱10的高水位位置,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到达此位置后,表示第一水箱10可能会发生溢液,第二预设位置13为较低于第一预设位置12的水位位置,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低于第二预设位置13时,则需要对第二水箱20的液体进行回收。当第一水箱10的液体处于第二预设位置13和第一预设位置12之间时,则表示第一水箱10的液体为合适值。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管道41也是与第二水箱20的高水位位置连接,第二连通管道42也是和第二水箱20的低水位位置连接。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连通管道41连接于第一预设位置12,即可避免液体的泄漏,将第二连通管道42连接于第二预设位置13,即可实现对第二水箱20中的溢液进行回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11为弹性结构,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发生膨胀或收缩时,都会通过箱体向弹性结构施加一作用力,然后弹性结构则向旋转轴33施加一动力,使旋转轴33发生旋转,使第一开关31与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或第二开关32与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轴33包括第一连接件331、第二连接件332以及旋转件333。
所述第一开关31和所述第二开关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1,所述第一连接件3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32与所述旋转件333连接,所述旋转件333与所述控制开关11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11能够控制所述旋转件333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33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31旋转,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1的所述第一开关31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或者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31的所述第二开关32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
其中,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31,第一连接件331与第二连接件332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二连接件332的另一端也与旋转件333的一端垂直连接,旋转件333的另一端与控制开关11连接,进而,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发生膨胀或收缩时,都会通过箱体向控制开关11施加一作用力,然后控制开关11向旋转件333施加一动力,使旋转件333发生旋转,带动第二连接件332旋转,第二连接件332的旋转带动第一连接件331旋转,从而使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31的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旋转,进而使第一开关31与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或第二开关32与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件333包括旋转杆3331、旋转套筒3332以及旋转中心轴3333,旋转杆3331与旋转套筒3332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开关11连接,旋转中心轴3333设置于所述旋转套筒3332内,并加以固定,旋转套筒3332可绕旋转中心轴3333旋转,因此,控制开关11向旋转杆3331施加动力后,即可使旋转套筒3332绕旋转中心轴3333旋转,带动第二连接件332旋转,如图7所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旋转杆3331与控制开关11之间设置回转弹簧,通过回转弹簧将控制开关11与旋转杆3331连接,如此,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膨胀时,控制开关11可使旋转件333发生旋转,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收缩时,控制开关11可通过回转弹簧使旋转件333回转。
具体地,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发生膨胀时,对第一水箱10的箱体施加一膨胀压力,该压力通过箱体施加于控制开关11,使控制开关11向旋转杆3331施加一动力,使旋转套筒3332绕旋转中心轴3333旋转,带动第二连接件332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331旋转,使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31的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旋转,将第一开关31与第一连通管道41导通,使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流入至第二水箱20,此时,第二开关32与第二连通管道42为不导通状态。
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发生收缩时,第一水箱10的箱体收缩,控制开关11回缩,并通过回转弹簧旋转杆3331施加一动力,使旋转套筒3332绕旋转中心轴3333回转,带动第二连接件332回转,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331回转,使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31的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旋转,将第二开关32与第二连通管道42导通,使第二水箱20内的液体流入至第一水箱10,进行回收,此时第一开关31与第一连通管道41不导通。
通过以上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发生泄漏,提高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二水箱20内的液体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8、图9和图10,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包括第一管道411以及第二管道412,所述第一开关31包括第一套接件311以及第一开关件312,所述第一开关件312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件311内、与所述旋转轴33连接。
所述第一套接件31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3111,所述第一开关件312相对两个所述第一通孔311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道313。
所述第一管道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10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311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2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3111连通。
所述第一开关件312能够在所述旋转轴33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套接件311内旋转,将所述第一流道313与各所述第一通孔3111对应,使所述第一流道313与所述第一管道411、所述第二管道412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31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包括第三管道421以及第四管道422,所述第二开关32包括第二套接件321以及第二开关件322,所述第二开关件322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件321内、与所述旋转轴33连接。
所述第二套接件321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3211,所述第二开关件322相对两个所述第二通孔32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道323。
所述第三管道4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10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211连通,所述第四管道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2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211连通。
所述第二开关件322能够在所述旋转轴33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套接件321内旋转,将所述第二流道323与各所述第二通孔3211对应,使所述第二流道323与所述第三管道421、所述第四管道422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关32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42连通。
其中,第一流道313与第二流道323在纵向方向上的连线不为一条直线,即第一流道313与第二流道323存在夹角,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控制旋转轴33的旋转角度,使不同的流道导通。
例如,假设旋转轴33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例如45°-60°)时,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连通,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不连通;旋转第二预设角度(例如15°-45°)时,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不通,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不连通;旋转第三预设角度时(例如0°-15°)时,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不连通,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连通。
在此基础上,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受热膨胀时,对第一水箱10的箱体施加一膨胀压力,该压力通过箱体施加于控制开关11,使控制开关11向旋转轴33施加一动力,使旋转轴33旋转,带动第一开关件312与第二开关件322旋转,若此时旋转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则设置于第一开关件312的第一流道313与设置于第一套接件311的各第一通孔3111对应,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连通,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则通过第一管道411流入至第一流道313,再通过第一流道313流入至第二管道412,最后进入第二水箱20。同时,设置于第二开关件322的第二流道323与各第二通孔3211不对应,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不连通。
若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发生收缩时,第一水箱10的箱体收缩,控制开关11回收,旋转轴33回转,带动第一开关件312与第二开关件322回转,若此时回转至第二预设角度,则设置于第一开关件312的第一流道313与各第一通孔3111不对应,设置于第二开关件322的第二流道323与各第二通孔3211也不对应,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不连通,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也不连通。
若此时回转至第三预设角度,则设置于第一开关件312的第一流道313与各第一通孔3111不对应,第一流道313与第一管道411、第二管道412不连通,设置于第二开关件322的第二流道323与各第二通孔3211对应,第二流道323与第三管道421、第四管道422连通,则第二水箱20内的液体则通过第四管道422流入至第二流道323,再通过第二流道323流入至第三管道421,最后进入第一水箱10。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水箱10的液体高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旋转轴33旋转至第一预设角度,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位于第二预设位置至第一预设位置之间时,旋转轴33旋转至第二预设角度,当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低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旋转轴33旋转至第三预设角度。
如此设置,便可以根据第一水箱10内液体的变化,控制管道与流道的导通,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发生泄漏,提高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二水箱20内的液体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简化结构,便于进行热管理,请结合参阅图11,所述第一水箱10包括内侧壁14和外侧壁15,所述内侧壁14和所述外侧壁15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加热丝16,所述加热丝16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1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冷媒管道17,所述冷媒管道17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1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丝16可以为电阻丝,其两端分别伸出于外侧壁15,进而通过对电阻丝接通电流,即可对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媒管道17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外侧壁15,进而通过接通冷媒,即可对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如此,便可以实现对第一水箱10内的液体的降温和升温,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为了使加热均匀和降温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丝16和所述冷媒管道17沿所述内侧壁14绕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如图12所示。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1,用于电池模组的热管理,所述液冷系统1包括进水回路200、出水回路300、循环泵400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防溢出结构100。
所述进水回路200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400连接。
所述防溢出结构100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回路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水箱10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回路200连接,出水口与电池模组连接。
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回路300连接。
所述出水回路300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400连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液冷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对前述防溢出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开关组件以及连通管道,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连通管道与开关组件连接,第一水箱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开关组件连接,并且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如此设置,控制开关能够控制开关组件将连通管道导通,当第一水箱内的液体在膨胀时,将第一水箱中的液体流入至第二水箱中,从而避免液体的泄漏,或者,当第一水箱内的液体在收缩时,将第二水箱中的液体流入至第一水箱,以对第二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开关组件以及连通管道,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第二水箱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接,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水箱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开关组件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连通管道导通;
所述连通管道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旋转轴;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接;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将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二水箱,或者使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将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液体流入至所述第一水箱;
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在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
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旋转件;
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能够控制所述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导通,或者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包括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套接件以及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接件内、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开关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道;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第一开关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套接件内旋转,将所述第一流道与各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使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包括第三管道以及第四管道,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套接件以及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套接件内、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开关件相对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道;
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第二开关件能够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套接件内旋转,将所述第二流道与各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使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四管道连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溢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冷媒管道沿所述内侧壁绕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7.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池模组的热管理,所述液冷系统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循环泵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溢出结构;
所述进水回路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所述防溢出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回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与所述防溢出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回路连接;
所述出水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CN201911125768.0A 2019-11-15 2019-11-15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Active CN110828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5768.0A CN110828936B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5768.0A CN110828936B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936A CN110828936A (zh) 2020-02-21
CN110828936B true CN110828936B (zh) 2021-04-06

Family

ID=6955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5768.0A Active CN110828936B (zh) 2019-11-15 2019-11-15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8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2707A (zh) * 2020-12-10 2021-03-30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控温装置和电池包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1653U (zh) * 2013-07-19 2014-02-05 五邑大学 一种利用大功率水冷led热能的热水自动供应系统
CN205403164U (zh) * 2016-03-03 2016-07-27 上海康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储水系统
CN106143203A (zh) * 2016-08-28 2016-11-2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纯电动客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247700U (zh) * 2016-11-10 2017-06-13 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CN106972220A (zh) * 2017-05-16 2017-07-21 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机组
CN206451795U (zh) * 2017-02-24 2017-08-29 福建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水循环系统
CN208400896U (zh) * 2018-05-19 2019-01-18 河南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存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285B (zh) * 2015-02-08 2018-06-05 德州学院 防杂物缠绕河渠水流流速测量仪
CN208284602U (zh) * 2018-05-14 2018-12-25 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式多流道电池液冷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1653U (zh) * 2013-07-19 2014-02-05 五邑大学 一种利用大功率水冷led热能的热水自动供应系统
CN205403164U (zh) * 2016-03-03 2016-07-27 上海康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储水系统
CN106143203A (zh) * 2016-08-28 2016-11-2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纯电动客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247700U (zh) * 2016-11-10 2017-06-13 江苏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CN206451795U (zh) * 2017-02-24 2017-08-29 福建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水循环系统
CN106972220A (zh) * 2017-05-16 2017-07-21 扬州三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机组
CN208400896U (zh) * 2018-05-19 2019-01-18 河南融基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存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936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9327B (zh) 基于液冷系统的动力电池液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29509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425318B (zh) 充电枪
CN110828936B (zh) 防溢出结构和液冷系统
CN107068928A (zh) 支撑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源系统
CN10270951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US10700399B2 (en) Battery including thermal insulation
CN20588208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源装置
CN102116548A (zh) 壳管换热器防冻的方法与壳管换热器
CN104900940B (zh) 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280988A (zh) 具有温控装置的单池连接器,电池单池,电池模块和机动车
CN20630682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散热与加热系统
CN109017407A (zh) 一种电池热交换控制装置、充电桩及电池热交换系统
CN208620883U (zh) 一种可转动的夹套式相变储能蓄热器
CN108177534B (zh) 车载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CN206327148U (zh) 新型电子水泵及电动车专用的冷却系统
CN206180778U (zh) 一种轮毂电机腔内喷淋冷却散热结构
CN109873242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布置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04535059U (zh) 电磁热水器
CN102808704A (zh) 斯特林发动机的充电蓄热装置
CN109119655B (zh)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保护装置
CN203120364U (zh) 车载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CN105356008A (zh) 动力电池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149607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2549935A (zh) 冷却液循环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pill proof structure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

Pledgee: Merchants Bank Hefei branch Xiyou Rd.

Pledgor: Huating (Hefei) Power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31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

Pledgee: Merchants Bank Hefei branch Xiyou Rd.

Pledgor: Huating (Hefei) Power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312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