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3097B -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3097B
CN110813097B CN201810904223.9A CN201810904223A CN110813097B CN 110813097 B CN110813097 B CN 110813097B CN 201810904223 A CN201810904223 A CN 201810904223A CN 110813097 B CN110813097 B CN 110813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comb
support plate
flat membrane
flat
flow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4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13097A (zh
Inventor
陈福泰
杨艳
白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 Higher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 Higher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 Higher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 Higher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4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3097B/zh
Priority to US17/048,613 priority patent/US11760669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912 priority patent/WO2020030079A1/zh
Priority to JP2020560388A priority patent/JP6986168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813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3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13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3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包括:连接部,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的周边,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蜂窝状结构部,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由所述连接部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面积的30‑70%;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降低平板膜支撑板两面跨膜压差,减缓膜污染的同时减少成本,满足支撑强度和刚性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膜分离装置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可截留大量微生物,极大地丰富了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进而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从而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污泥量少,易于操作等优点。
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构成形式包括平板膜、卷式膜和中空膜等,其中平板膜作为一种主要形式,其应用较为广泛,核心部件为平板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般又由支撑板、衬布和膜片组成。
现有的平板膜支撑板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满足大平面尺寸的要求,需要支撑板具有一定的刚性,通常采用较厚的支撑板结构,这就成为平板膜元件的主要成本构成,一般占到膜元件成本的70%以上,这也是造成膜元件成本较高、推广困难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但降低板厚度又会造成刚性不够,不足以使其竖立支撑保持平面;(2)大平面膜元件通常是靠侧边定位(插入U型槽)保持组成元件要求间距,对于如此大的平面,即使如此厚的塑料支撑板,仅靠两侧边定位,在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形起翘,变形起翘导致相邻两片膜元件间间距在起翘部位发生变化、接触,特别是间距变小会造成膜元件间气水冲刷不均匀,产生积泥,进而造成膜面堵塞,使得出水通量下降;(3)现有竖向远大于宽度的矩形支撑板,过滤出水大都采用单一相间纵向导流凹槽导流至顶部出水,运行须采用泵抽吸出水,基本不能采用重力压差运行,造成运行能耗较高。即使采用抽吸排水,由于水压差不等的原因,膜面上下区域抽吸力客观不可能均匀,膜片的有效利用面积不高,平面上下各点抽吸力不均匀,易造成膜面污染程度不一。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缺点,为了平衡支撑板两侧的跨膜压差,中国专利文献CN105984935A提供了一种MBR膜元件支撑板,包括与出水装置相互连通的凹槽流道,所述凹槽流道包括设置有凹槽的支撑块、与所述支撑块相连的支撑条、位于所述支撑条之间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的镂空区域。但是,一方面,由于该种MBR膜元件是由支撑块、支撑条上的凹槽与镂空区域互相连接组成液体流道,而且镂空区域的开孔面积较小,造成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流动阻力大而能够降低跨膜压差的能力有限,而通过增大开孔大小的方式来提高支撑板两面产水的均匀性而降低跨膜压差又会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造成支撑板不牢固或者易起翘变形。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支撑板厚度克服起翘变形的缺点,但由于其占构成成本较高,增厚会造成成本增加较多,更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支撑板厚度增加,还将减小单位体积内有效过滤面积(相同组件厚度片数减少),以及增加重量。因此虽然现有支撑板在使用中易变形起翘,但综合各因素实际应用厚度仍以5-6mm居多,因此上述缺点难以克服。平板膜元件支撑板厚成本高,且使用中仍易变形起翘,已成为浸没式平板膜组件使用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此,对支撑板的结构加以改进,在保证支撑板的支撑强度、刚性,以及不增加支撑板加工成本的前提下,降低膜片跨膜压差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平板膜支撑板跨膜压差较大以及需要加厚板材提高成本才能满足支撑强度和刚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包括:
连接部,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的周边,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
蜂窝状结构部,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上由所述连接部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面积的30-70%;
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蜂窝状结构部由若干形状规则的蜂窝单元构成,所述蜂窝单元由内部的贯通孔和外周形成所述贯通孔并将相邻的贯通孔隔开的孔壁部分构成,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的贯通孔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为锥形通孔或者锥形凹槽,所述第一流道的开孔大小自所述平板膜支撑板表面向内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蜂窝单元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三个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或者所述蜂窝单元的截面为矩形或者菱形,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四个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若干形状规则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所述出水口和贯通孔均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若干所述支撑单元将蜂窝状结构部分割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蜂窝。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十字形结构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或者半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蜂窝单元部分或者整个嵌套于所述支撑部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内周和蜂窝状结构部的外周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出水口和贯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三流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网格状纹路。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在平板膜支撑板的内部区域开孔形成蜂窝状结构,使得整个支撑板维持很高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能够减少大量开孔对支撑板刚性的影响,配合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的支撑部,能够显著提高平板膜支撑板的支撑强度,使该种平板膜支撑板在厚度值为5-6mm的范围内,起翘变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开孔面积可以提高到70%;开孔面积的增大不仅能够减少支撑板加工需要的材料,节约加工成本,当蜂窝状结构部的空心面积占整个支撑本体面积的30-70%时,对应的生产成本可节约20-50%,同时也可节省运输吊装等成本;而且通过蜂窝单元上设置与相邻蜂窝单元的贯通孔连通的第一流道,不仅使单个蜂窝单元可以通过第一流道与贯通孔相互连通,而且使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正反相贯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以形成更加畅通的出水通道,出水可以按最小阻力从出水口导出,从而有利于平板膜外液体向膜元件内部的流入,降低跨膜压差,减缓膜污染,并且起到增加膜通量的作用,减小抽吸出水所需压力,进而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2、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的贯通孔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连通,多个第一流道相互连通能够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液体的流动阻力,加速液体的流通,从而进一步减缓膜污染;而且通过将第一流道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的孔壁的节点处,能够实现使用一个第一流道即可与相邻的多个蜂窝单元的贯通孔相互连通的目的,使整个蜂窝状结构部更加畅通的同时降低了对蜂窝结构的牢固性以及支撑板刚性的影响。
3、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通过第一流道设置于节点处,而且节点处的第一流道呈锥形,既可以改善因第一流道开孔过大而影响支撑板的强度,又可以减缓液体流道开孔过小而增大流体流动阻力的情况发生,保证足够的液体流道大小;所述第一流道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凹槽,使用通孔状的第一流道,通孔的大小从支撑板的两侧向内部逐渐缩小,相互贯通,不仅能够维持蜂窝状结构部在节点处的支撑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平衡平板膜两侧的压力。
4、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通过支撑部上设置的彼此连通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第二流道与出水口和第一流道相互连通,使得支撑部两侧的液体相互流通,有利于平衡支撑部两侧的压力,进一步缓解膜污染,而且能够防止液体被支撑部截流而导致局部液体流动阻力增大。
5、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通过多个十字形结构或者六边形结构的支撑单元构成支撑部,能够极大提高整个支撑板的强度和刚性,改善了因开孔而降低支撑板整体的强度而造成支撑板使用过程中发生翘边变形的情况,其中六边形结构的支撑单元的支撑效果尤为显著。
6、本发明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加强筋的设置不仅能够加强支撑板的边框的强度,而且能够隔离连接部与蜂窝状结构部以及连接部与支撑部,避免焊接过程中蜂窝状结构部或者支撑部受热变形而阻塞凹槽流道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蜂窝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平板膜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
1、平板膜支撑板;11、连接部;111、出水口;12、蜂窝状结构部;120、蜂窝单元;121、贯通孔;122、孔壁、123、第一流道;13、支撑部;14、加强筋;141、第三流道;14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平板膜支撑板,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包括连接部11、蜂窝状结构部12和支撑部13,其中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的周边,用于将过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可采用现有技术的焊接方式或者粘结方式将膜片密封连接到连接部11上,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11,所述连接部11的正反两面上均可以设置网格状纹路,能够加强支撑板与膜片的焊接强度;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由所述连接部11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1面积的30-70%,使得能够减少加工材料的用量以降低成本,同时也不易出现变形翘起的情况;所述支撑部13位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连接部11之间,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进行加固,进而提高支撑板的强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由若干形状规则的蜂窝单元120构成,所述蜂窝单元120由内部的贯通孔121和外周形成所述贯通孔121并将相邻的贯通孔121隔开的孔壁122部分构成,所述蜂窝单元120上设置有与相邻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连通以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出水口111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23,蜂窝单元120上设置与相邻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连通的第一流道123,不仅使单个蜂窝单元120可以通过第一流道123与贯通孔121相互连通,而且使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正反相贯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出水口111相连通,以形成更加畅通的出水通道,有利于平板膜支撑板1外液体向膜元件内部的流入,降低跨膜压差,减缓膜污染,起到增加膜通量的作用,减小抽吸所需压力,进而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多个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能够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液体的流动阻力,加速液体的流通,从而进一步减缓膜污染,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内的液体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能够实现使用一个第一流道123即可与相邻的多个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相互连通的目的,使整个蜂窝状结构部12更加畅通的同时降低了对蜂窝结构的牢固性以及支撑板刚性的影响。
所述蜂窝单元1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矩形或者菱形,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单元1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三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这三个共用一个节点的所述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当所述蜂窝单元120的截面为矩形或者菱形,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四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123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第一流道123的开孔大小自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表面向内部的方向逐渐变小,既可以改善因第一流道123的开孔过大而影响支撑板的强度,又可以避免液体流道的过小而增大流体流动阻力的情况发生,保证足够的液体流道大小。
此外,所述第一流道123可以为通孔结构,也可以为凹槽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3采用凹槽结构,其通孔的大小从支撑板的两侧向内部逐渐缩小,不贯通,能够提高蜂窝状结构部12在节点处的支撑作用,而使用通孔结构的第一流道123,其通孔的大小从支撑板的两侧向内部逐渐缩小,相互贯通,形成沙漏状结构,不仅能够维持蜂窝状结构部12在节点处的支撑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平衡平板膜两侧的压力。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13由若干形状规则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所述出水口111和贯通孔121均相连通的第二流道。
如图1所示,作为所述支撑部1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单元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若干将蜂窝状结构部12分割成若干蜂窝的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通过十字形结构的支撑部13能够提高整个支撑板的强度和刚性,改善了因开孔而降低支撑板整体的强度而造成支撑板使用过程中发生翘边变形的情况。
如图4所示,作为所述支撑部13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单元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或者半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蜂窝单元120部分或者整个嵌套于所述支撑部13内,通过六边形结构或者半六边形结构的支撑部13能够提高整个支撑板的强度和刚性,改善了因开孔而降低支撑板整体的强度而造成支撑板使用过程中发生翘边变形的情况。
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11内周和蜂窝状结构部12的外周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上设置有凸起142和位于凸起142之间的第三流道141,所述第三流道141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出水口111和贯通孔121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网格状纹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平板膜支撑板1为一次注塑成型的ABS板,且该种平板膜支撑板1非相互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123、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141可以为正反面交错设置,且保证两面的阻力一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11),用于将膜片密封连接到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的周边,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11);
蜂窝状结构部(12),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位于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上由所述连接部(11)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上设置有供整个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相连通且使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出水口(111)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23),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的空心面积占整个平板膜支撑板(1)面积的30-70%;
支撑部(13),用于对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进行加固,所述支撑部(13)设置于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与所述连接部(11)之间;所述蜂窝状结构部(12)由若干形状规则的蜂窝单元(120)构成,所述蜂窝单元(120)由内部的贯通孔(121)和外周形成所述贯通孔(121)并将相邻的贯通孔(121)隔开的孔壁(122)构成,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上;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相邻的两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贯通孔(121)内的液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流道(123)相互连通;所述蜂窝单元(1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三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或者所述蜂窝单元(120)的截面为矩形或者菱形,所述第一流道(123)设置于相邻的四个所述蜂窝单元(120)的孔壁(122)的节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3)为锥形通孔或者锥形凹槽,所述第一流道(123)的开孔大小自所述平板膜支撑板(1)表面向内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由至少一个形状规则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所述出水口(111)和贯通孔(121)均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若干所述支撑单元将蜂窝状结构部(12)分割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蜂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由至少一个形状规则的支撑单元构成,所述支撑单元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所述出水口(111)和贯通孔(121)均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若干所述支撑单元将蜂窝状结构部(12)分割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蜂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为十字形结构,十字结构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或者半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蜂窝单元(120)部分或者整个嵌套于所述支撑部(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内周和蜂窝状结构部(12)的外周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上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交错分布且与出水口(111)和贯通孔(121)相互连通的第三流道(141)。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膜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网格状纹路。
CN201810904223.9A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Active CN110813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4223.9A CN110813097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US17/048,613 US11760669B2 (en) 2018-08-09 2019-08-09 Flat membrane support plate
PCT/CN2019/099912 WO2020030079A1 (zh) 2018-08-09 2019-08-09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JP2020560388A JP6986168B2 (ja) 2018-08-09 2019-08-09 平膜支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4223.9A CN110813097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3097A CN110813097A (zh) 2020-02-21
CN110813097B true CN110813097B (zh) 2021-01-12

Family

ID=6954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4223.9A Active CN110813097B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309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3898A (ja) * 2002-08-09 2004-03-11 Kurita Water Ind Ltd 電気脱イオン装置
CN104190263A (zh) * 2014-09-12 2014-12-10 常州大学 双集水式平板膜元件及其支撑板
CN106630130A (zh) * 2016-11-30 2017-05-10 中津科创(厦门)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
CN209005559U (zh) * 2018-08-09 2019-06-21 清大国华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3898A (ja) * 2002-08-09 2004-03-11 Kurita Water Ind Ltd 電気脱イオン装置
CN104190263A (zh) * 2014-09-12 2014-12-10 常州大学 双集水式平板膜元件及其支撑板
CN106630130A (zh) * 2016-11-30 2017-05-10 中津科创(厦门)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
CN209005559U (zh) * 2018-08-09 2019-06-21 清大国华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3097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2963B (zh) 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及平板膜元件和平板膜组件
CN201353446Y (zh) 板框压滤机的滤布及压滤装置
CN100537005C (zh) 浸泡式薄型板框膜过滤器
JP2024025787A (ja) 間隔が密な浸漬平膜及び微細気泡エアレーション
US8377303B2 (en) Membrane cartridge
CN110813097B (zh)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
US11760669B2 (en) Flat membrane support plate
CN209005559U (zh) 一种平板膜支撑板结构
CN206730876U (zh) 一种两端出水的平板陶瓷膜组件
CN210176690U (zh) 一种双层曝气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3886426U (zh) 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
EP2332635B1 (en) Membrane cartridge
CN103785296A (zh) 一种生物膜单元及膜生物反应器
CN217888500U (zh) 涂布垫片及涂布模头
CN211216193U (zh) 一种镂空式平板膜元件支撑板
KR101384239B1 (ko) 침지형 세라믹 분리막 모듈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폐수 처리장치
CN218047321U (zh) 一种平式膜支撑板
JP2022133348A (ja) 水電解方法、水電解装置、水電解システム、水電解・燃料電池運転方法、水電解・燃料電池装置及び水電解・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5463326U (zh) 一种高膜通量的mbr平板膜元件
CN215842516U (zh) 一种导流槽截面积逐渐变大的mbr平板膜支撑板
CN217312137U (zh) 一种压滤机用过滤板
CN210237232U (zh) 一种新型mbr平板分离膜、mbr平板膜组件和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12395968U (zh) 一种混凝土沉淀池
CN105984935A (zh) 一种mbr膜元件支撑板
CN216630353U (zh) 一种mbr平板膜支撑主板及支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5 C building, 9 Ka Wah building, 404 3rd Street,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GO HIGHER ENVIRON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C building, 9 Ka Wah building, 404 3rd Street,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GO HIGHER ENVIRON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