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331A -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331A
CN110809331A CN201810885487.4A CN201810885487A CN110809331A CN 110809331 A CN110809331 A CN 110809331A CN 201810885487 A CN201810885487 A CN 201810885487A CN 110809331 A CN110809331 A CN 110809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x
reference signal
period
uplink channel
drx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54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331B (zh
Inventor
刘建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54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93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9099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8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9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该终端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从该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通过将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对容量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具有更大的可用带宽的高频频段特别是毫米波频段,日益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的候选频段。然而,高频频段将导致更大的路径损耗,特别是大气、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更进一步加剧了无线传播的损耗。
为克服上述较大的传播损耗,一种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信号传输机制被采用,以通过较大的天线增益来补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上述损耗。
当信号基于波束赋形技术进行传输时,一旦用户发生移动,可能出现传输信号对应的赋形波束的方向不再匹配移动后的用户位置,从而接收信号频繁中断的问题。为跟踪通信过程中的赋形波束变化,一种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信道质量测量及结果上报被引入。该信道质量的测量可以基于波束赋形后的参考信号。
另外,为了减小终端设备的功耗,提出了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技术,即,在DRX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在某些时段进入睡眠状态(sleepmode),不去监听承载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子帧,而需要监听的时候,则从睡眠状态中唤醒(wake up),这样就能够使UE到达省电的目的。
但是,在DRX模式下,当终端设备处于睡眠状态时,可能因发生移动等原因而导致该终端设备使用的赋形波束发生变化。例如,终端设备在时段#1处于唤醒状态,并且,终端设备#1可以基于在时段#1内接收到波束#1的参考信号完成信道质量的测量,进而确定使用该波束#1进行通信。在该时段#1之后的时段#2,终端设备进入睡眠状态,并且,在该时段#2期间,终端设备发生移动而离开波束#1的覆盖范围。在时段#2,当终端设备再次醒来后,该波束#1的信息失效,或者说,终端设备无法基于该波束#1进行通信,从而,导致通信错误,降低了通信的可靠性,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改善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该终端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从该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参考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
在本申请中,一个DRX的周期内可以包括唤醒时段和睡眠时段。
其中,该DRX的周期T2也可以理解为DRX模式中唤醒时段的出现周期。
另外,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持续时间定时器(on duration timer)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重传定时器(ReTransmission Timer)运行的时段。
此外,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相同配置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本申请中,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是该DRX的周期T2的整数倍,即,该T1=P×T2,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P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P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都处于DRX的周期内。
再例如,该DRX的周期T2是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的整数倍,即,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P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P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DRX的周期内都存在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首个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和首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可以相同。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
应理解,基站可以为UE配置K个参考信号,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K大于1时,不同参考信号可以有不同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
其中,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或者说,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
其中,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该基准时刻可以是一个系统帧内的第一个时隙,或任意其他固定的时刻点,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或者说,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起始时刻。
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用于确定DRX模式下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在本申请中,S1和S2的取值可以分别小于T1和T2的取值。
例如,在本申请中,系统时域范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时间单元。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该时间单元可以包括符号(symbol)、时隙(slot)、迷你时隙(mini-slot,或non-slot)、子帧、传输时间间隔或短传输时间间隔。
此情况下,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参考信号的发送的起始时间单元(例如,起始子帧)。
或者,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该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相对于该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即,设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1的起始时刻为t#1,发送周期#1内的参考信号的发送的起始时刻为t#2,则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t#2与t#1的差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该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发送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即,设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发送周期的第k个时间单元,则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为k,其中,k为正整数或零。
另外,在本申请中,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首个参考信号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规定的系统基准时刻的偏移量。即,在本申请中,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可以与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重合。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该S1的单位可以是slot。
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DRX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
例如,在本申请中,系统时域范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时间单元。
此情况下,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DRX的周期的起始时间单元(例如,起始子帧)。
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相对于该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DRX的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DRX的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即,设唤醒时段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DRX的周期的第h个时间单元,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为h,其中,h为正整数或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相同,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符号。或者,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时隙。
另外,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首个DRX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规定的系统基准时刻的偏移量。即,在本申请中,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所处于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重合。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DRX周期的起始位置在时域上的偏移量),记作drx-Star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tar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毫秒。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唤醒时段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唤醒时段的起始位置在DRX周期内的偏移量),记作drx-Slo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lo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slot。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为用于确定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记作drx-Star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tar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毫秒。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
可选地,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说,设DRX周期#a和参考信号发送周期#b处于同一时间范围内(或者说,周期#a和周期#a具有重合部分)。
例如,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或者说,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或者,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并且,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即,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落入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内。
可选地,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大于或等于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可选的,该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的取值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应理解,这里S1和S2间的关系主要用来实现K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不早于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其中,用来表征S1和S2的时间单位(如,毫秒,时隙,符号等)和表示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而S1大于等于S2是指在基于相同的参考标准和或时间单位下对S1和S2进行的比较。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从而,能够确保在起始时刻相同的DRX的周期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位于DRX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可靠地接收到参考信号。
另外,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发送K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上述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具有对应关系的参考信号可以是该K个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并且,该K个参考信号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无关的参考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该网络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该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下行参考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
在本申请中,一个DRX的周期内可以包括唤醒时段和睡眠时段。
其中,该DRX的周期T2也可以理解为DRX模式中唤醒时段的出现周期。
另外,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持续时间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DRX非激活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重传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此外,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本申请中,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是该DRX的周期T2的整数倍,即,该T1=P×T2,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P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P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都处于DRX的周期内。
再例如,该DRX的周期T2是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的整数倍,即,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Q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Q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DRX的周期内都存在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首个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和首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可以相同。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
应理解,基站可以为UE配置K个参考信号,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K大于1时,不同参考信号可以有不同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
可选地,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大于或等于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可选的,该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的取值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
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该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相对于该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或者,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起始时刻。
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用于确定DRX模式下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在本申请中,S1和S2的取值可以分别小于T1和T2的取值。
即,设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1的起始时刻为t#1,发送周期#1内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为t#2,则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t#2与t#1的差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该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发送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该时间单元可以包括符号、时隙、迷你时隙、传输时间间隔或短传输时间间隔。
即,设参考信号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发送周期的第k个时间单元,则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为k,其中,k为正整数或零。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S1的单位可以包括slot。
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相对于该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DRX的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DRX的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即,设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DRX的周期的第h个时间单元,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为h,其中,h为正整数或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相同,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符号。或者,例如,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时隙或子帧,或任意其他时间单位,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DRX周期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DRX周期的起始位置在时域上的偏移量),记作drx-Star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tar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毫秒。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唤醒时段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唤醒时段的起始位置在DRX周期内的偏移量),记作drx-Slo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lo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slot。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S1对应的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S2对应的时间长度。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应理解,这里S1和S2间的关系主要用来实现K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不早于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其中,用来表征S1和S2的时间单位(如,毫秒,时隙,符号等)和表示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而S1大于等于S2是指在基于相同的参考标准和或时间单位下对S1和S2进行的比较。
其中,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或者说,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
其中,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可选地,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说,设DRX周期#a和参考信号发送周期#b处于同一时间范围内(或者说,周期#a和周期#a具有重合部分)。
例如,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或者说,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或者,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并且,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即,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落入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内。
可选地,S1对应的时间长度与S2对应的时间长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间长度。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从而,能够确保在起始时刻相同的DRX的周期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内,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位于DRX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可靠地接收到参考信号。
另外,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发送K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上述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具有对应关系的参考信号可以是该K个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并且,该K个参考信号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无关的参考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该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在本申请中,“发送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在上行信道上发送信息或信号,例如,参考信号、数据或控制信息等。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为DRX模式独立配置重复次数集合,能够在DRX模式下因用户移动等原因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获得上行波束信息进而无法完成上行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接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仅在DRX模式使用,不能在非DRX模式下使用。
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的使用不区分DRX模式和非DRX模式,即,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在使用DRX模式和非DRX模式下均能够使用,而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的使用要区分DRX模式和非DRX模式,即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不在非DRX模式下使用,且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能够在DRX模式下使用。
或者,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与在非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相异。
例如,可选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
或者,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一重复次数集合)相对于在非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独立配置。
可选地,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等价于上行信道的重复次数为1。
即,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下可以采用重复传输方式(即,基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进行的传输方式)进行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在非DRX模式下可以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或者说,一次性传输方式)进行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
可选地,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包括: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前,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该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DRX模式。
其中,“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前,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和“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中的“波束指示信息”是指同一波束指示信息,即,该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的上行信道所使用的波束的波束指示信息。
通过使终端设备在DRX模式下,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采用较小的重复发送次数发送上行信道,能够减少功耗。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该终端设备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
通过使终端设备在DRX模式下,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能够减少因重复发送上行信道而导致的功耗和资源浪费。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该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
在本申请中,“接收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在上行信道上接收信息或信号,例如,参考信号、数据或控制信息等。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为DRX模式独立配置重复次数集合,能够在DRX模式下因用户移动等原因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获得上行波束信息进而无法完成上行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接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仅在DRX模式使用,不能在非DRX模式下使用。
或者,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与在非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相异。
例如,可选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不专用于DRX模式。
或者,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一重复次数集合)相对于在非DRX模式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即,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独立配置。
可选地,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等价于上行信道的重复次数为1。
即,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可以理解为,在DRX模式下可以采用重复传输方式(即,基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进行的传输方式)进行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在非DRX模式下可以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或者说,一次性传输方式)进行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以及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接收上行信道,包括: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前,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根据第二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该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通过使终端设备在DRX模式下,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采用较小的重复发送次数发送上行信道,能够减少功耗。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该网络设备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接收上行信道,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通过使终端设备在DRX模式下,在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能够减少因重复发送上行信道而导致的功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其中,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该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道。
其中,“发送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在上行信道上发送信息或信号,例如,数据、控制信息或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该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质量测量后确定的。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
在本申请中,一个DRX的周期内可以包括唤醒时段和睡眠时段。
其中,该DRX的周期T2也可以理解为DRX模式中唤醒时段的出现周期。
另外,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持续时间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DRX非激活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重传定时器运行的时段。
此外,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相同配置的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本申请中,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是该DRX的周期T2的整数倍,即,该T1=P×T2,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P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P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都处于DRX的周期内。
再例如,该DRX的周期T2是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的整数倍,即,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Q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Q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DRX的周期内都存在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首个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和首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可以相同。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
应理解,基站可以为UE配置K个参考信号,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K大于1时,不同参考信号可以有不同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
可选地,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大于或等于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可选的,该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的取值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
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该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相对于该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该基准时刻可以是一个系统帧内的第一个时隙,或任意其他固定的时刻点,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或者,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起始时刻。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用于确定DRX模式下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在本申请中,S1和S2的取值可以分别小于T1和T2的取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该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发送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该时间单元可以包括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传输时间间隔或短传输时间间隔。
即,设上行信道的起始时刻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发送周期的第k个时间单元,则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为k,其中,k为正整数或零。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S1的单位可以包括slot。
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相对于该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即,设DRX的周期#a的起始时刻为t#a,DRX的周期#a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为t#b,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t#b与t#a的差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DRX的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DRX的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即,设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DRX的周期的第h个时间单元,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为h,其中,h为正整数或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相同,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符号。或者,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时隙或子帧,或任意其他时间单位,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DRX周期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DRX周期的起始位置在时域上的偏移量),记作drx-Star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tar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毫秒。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唤醒时段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唤醒时段的起始位置在DRX周期内的偏移量),记作drx-Slo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lo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slot。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
其中,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或者说,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
其中,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可选地,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说,设DRX周期#a和参考信号发送周期#b处于同一时间范围内(或者说,周期#a和周期#a具有重合部分)。
例如,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或者说,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或者,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并且,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即,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落入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内。
即,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应理解,这里S1和S2间的关系主要用来实现K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不早于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其中,用来表征S1和S2的时间单位(如,毫秒,时隙,符号等)和表示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而S1大于等于S2是指在基于相同的参考标准和或时间单位下对S1和S2进行的比较。
可选地,S1对应的时间长度与S2对应的时间长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间长度。
即,上行信道的周期#b内的上行信道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即,当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SRS时,S1也可以小于或等于S2。即,上行信道可以在DRX周期的唤醒时刻之前传输。
从而,能够确保在起始时刻相同的DRX的周期和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位于DRX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可靠地发送到上行信道。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其中,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该网络设备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从该终端设备接收上行信道。
其中,“接收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通过上行信道接收信息或信号,例如,数据、控制信息或参考信号等。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探测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用于承载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该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质量测量后确定的。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或者,“波束”可以理解为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
在本申请中,一个DRX的周期内可以包括唤醒时段和睡眠时段。
其中,该DRX的周期T2也可以理解为DRX模式中唤醒时段的出现周期。
另外,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on duration timer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drx-inactivity timer运行的时段。
再例如,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ReTransmission Timer运行的时段。
此外,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也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相同配置的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本申请中,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是该DRX的周期T2的整数倍,即,该T1=P×T2,其中,P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P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P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都处于DRX的周期内。
再例如,该DRX的周期T2是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的整数倍,即,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Q的值可以为通信系统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
或者,该Q的值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并通过例如高层信令等下发给终端设备的。
从而,能够确保每个DRX的周期内都存在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首个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和首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可以相同。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
应理解,基站可以为UE配置K个参考信号,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K大于1时,不同参考信号可以有不同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并且,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
可选地,K个参考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大于或等于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该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相对于该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该基准时刻可以是一个系统帧内的第一个时隙,或任意其他固定的时刻点,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或者,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起始时刻。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用于确定DRX模式下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在本申请中,S1和S2的取值可以分别小于T1和T2的取值。
即,设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1的起始时刻为t#1,发送周期#1内的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为t#2,则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t#2与t#1的差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是指在每个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该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发送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该时间单元可以包括符号、时隙、迷你时隙、子帧、传输时间间隔或短传输时间间隔。
即,设上行信道的起始时刻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发送周期的第k个时间单元,则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可以为k,其中,k为正整数或零。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S1的单位可以包括slot。
在本申请中,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相对于该DRX的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
即,设DRX的周期#a的起始时刻为t#a,DRX的周期#a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为t#b,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t#b与t#a的差值。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每个DRX的周期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此情况下,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是指在每个DRX的周期内,该唤醒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DRX的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即,设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在时域上对应于每个DRX的周期的第h个时间单元,则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可以为h,其中,h为正整数或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的单位相同,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符号。或者,例如,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中的时间单元与DRX的周期中的时间单元均为时隙或子帧,或任意其他时间单位,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DRX周期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DRX周期的起始位置在时域上的偏移量),记作drx-Star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tar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毫秒。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S2可以包括唤醒时段的偏移量(具体地说,是唤醒时段的起始位置在DRX周期内的偏移量),记作drx-SlotOffset,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drx-SlotOffset的单位可以为slot。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
其中,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或者说,该S1可以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
其中,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S2可以用于确定DRX周期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
可选地,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具体地说,设DRX周期#a和参考信号发送周期#b处于同一时间范围内(或者说,周期#a和周期#a具有重合部分)。
例如,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或者说,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周期#b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或者,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该S2确定,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基于S1确定,其中,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周期#a的起始时刻相同,或者,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位于周期#a的起始时刻之后。
并且,基于该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该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即,该周期#b的起始时刻落入该周期#b内的唤醒时段内。在本申请中,参考信号的周期#b内的参考信号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应理解,这里S1和S2间的关系主要用来实现K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不早于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其中,用来表征S1和S2的时间单位(如,毫秒,时隙,符号等)和表示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而S1大于等于S2是指在基于相同的参考标准和或时间单位下对S1和S2进行的比较。
即,上行信道的周期#b内的上行信道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之后。
即,上行信道的周期#b内的上行信道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位于DRX的周期#a的唤醒时段的结束时刻之前。
从而,能够确保在相同的DRX的周期和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内,上行信道的发送时段位于DRX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可靠地发送上行信道。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应理解,本申请方案中DRX的唤醒时段可以包括DRX周期中专用于下行控制信道检测的On_duration时间段,以及PDCCH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后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时间段(Inactivity时间段)和数据传输确认的HARQ RTT时间段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为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接收器和发射器可分别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设置在彼此独立的接收器芯片和发射器芯片上,也可以整合为收发器继而设置在收发器芯片上。又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DRX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过程的一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上行信道的发送过程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上行信道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上行信道的发送过程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上行信道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上行信道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基于DRX的配置参数确定的上行信道的配置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的网络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例如,NB只包括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即,NB的带宽只有180KB。要做到海量接入,必须要求终端在接入上是离散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OT技术海量终端在通过NB接入网络时的拥塞问题。
此外,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是新型无线系统(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此外,LTE系统或5G系统中的载波上可以同时有多个小区同频工作,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认为上述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下,当为UE配置辅载波时,会同时携带辅载波的载波索引和工作在该辅载波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ndentification,Cell 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比如UE接入一个载波和接入一个小区是等同的。
核心网设备可以与多个接入网设备连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并且,可以将从网络侧(例如,互联网)接收到的数据分发至接入网设备。
此外,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基站(gNB),例如宏站、微基站、室内热点、以及中继节点等,功能是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电波,一方面实现下行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发送调度信息控制上行传输,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电波,接收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以上列举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应用层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此情况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应用程序与用于控制接收端设备完成所接收到的数据所对应的动作的应用程序可以是不同的应用程序。
图1是能够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包括接入网设备102,接入网设备102可包括1个天线或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接入网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接入网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接入网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也称为下行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也称为上行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与反向链路120使用不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可与反向链路126使用不同的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接入网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接入网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其对应的扇区内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在接入网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接入网设备102的发射天线也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接入网设备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接入网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接入网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或信息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来承载,其中,该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上的资源和频域上的资源。其中,在时域上,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
其中,一个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一个时隙(slot),或者一个子帧(subframe),其中,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毫秒(ms),一个时隙由7个或者14个符号组成,一个迷你时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符号(例如,2个符号或4个符号或者7个符号,或者小于等于14个符号的任意数目符号)。
在通信系统中,例如5G系统,为了在高频场景下对抗路径损耗,具有通信连接的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可分别通过波束赋形(beam forming)来获得增益。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和接收端(例如,终端设备),可通过波束(beam)训练来获取发射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的配对关系。
其中,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parameters)。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射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可以为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t 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domain transmit 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可以为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ive parameter)。
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例如,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在NR协议中,波束例如可以是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但应理解,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的术语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含义的可能。
波束配对关系,即,发射波束与接收波束之间的配对关系,也就是空间发射滤波器与空间接收滤波器之间的配对关系。在具有波束配对关系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之间传输信号可以获得较大的波束赋形增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发送参考信号,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接收参考信号。具体地,发送端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将参考信号发射出去,使得参考信号在发送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发射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达到最大。接收端也可通过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空间形成不同指向性的波束,并可以在多个具有不同指向性的波束上轮询,以通过不同指向性的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使得该接收端接收参考信号的功率在接收波束所指向的方向上可以达到最大。
通过遍历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接收端可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发送端。例如,接收端可以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较大的部分参考信号资源上报给发送端,如上报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以便发送端在传输数据或信令时采用信道质量较好的波束配对关系来收发信号。
在本申请中,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例如可以为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等。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可用于配置参考信号的传输属性,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包括CSI-RS资源(resource)、SSB资源(SS/PBCH Block resource)等,与此相对应地,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例如可以包括CSI-RS资源标识(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RI)、SSB资源标识(SSB resourceindicator,SSBRI)、SRS资源标识(SRS resource index)。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功能和具体示例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功能或用途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可能。
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各下行参考信号(或者说,波束)确定配置参数,并基于该配置参数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
参数A.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
具体地说,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是指同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连续两次传输间的时间间隔的长度。
在本申请中,各波束的参考信号可以周期性发送。即,每个发送周期可以包括发送时段和非发送时段,网络设备可以在发送时段内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在非发送时段不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参考信号(例如,不同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相同,并且,不同的参考信号的对应同一时段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可以相同。
参数B.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具体地说,在本申请中,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指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例如,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指示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的起始时间单元(例如,起始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系统在时域上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系统周期,该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指下行参考信号的首个发送时段的起始时刻相对于该起始时刻所处于的系统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即,该预设的基准时刻可以是指下行参考信号的首个发送时段所处于的系统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可以是指下行参考信号的每个周期内的发送时段相对于该发送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例如,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可以是指下行参考信号的每个周期内的发送时段对应的时间单元在该发送周期所包括的多个时间单元中的序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参考信号(例如,不同波束的参考信号)的偏移量可以相异,从而,终端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时刻接收不同的参考信号(或者说,波束)。
本申请的方法可以适用于能够使用DRX机制的通信系统。
DRX可让UE周期性的在某些时候进入眠状态(sleep mode),不去监听PDCCH,而需要监听的时候,则从睡眠状态中唤醒(wake up),这样就能够使UE达到省电的目的。
图2示出了一个典型的DRX周期。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一个DRX周期可以包括唤醒(on duration)时段和睡眠时段。
该唤醒时段也可以称为激活期。终端设备可以在唤醒时段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如图2所示,在On Duration时段,UE监控下行PDCCH子帧,在这段时间里,UE是处于唤醒状态的。
睡眠时段也可以称为DRX机会(Opportunity for DRX)时段。终端设备可以在睡眠时段不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在Opportunity for DRX时段,UE为了省电,进入了睡眠而不监控PDCCH子帧的时间。
从图2中可以看到,用于DRX睡眠的时间越长,UE的功率消耗就越低,但相应的,业务传输的时延也会随着增加。
在DRX机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激活期接收下行数据和上行授权。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在空闲模式下根据寻呼周期进行DRX的循环。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线资源控(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状态下采用多种定时器配合运作来保证下行数据与上行授权的接收。随后,对上述定时器进行详细说明。
大数据量的通信势必造成耗电量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得电池的供应不足或造成因为耗电量加大造成的散热量加大而导致系统运转故障。而DRX功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耗电量。
在本申请中,DRX功能控制实体可以位于协议栈的MAC层,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向物理层发送指令,通知物理层在特定的时间监视PDCCH,其余时间不会开启接收天线,处于睡眠状态。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DRX周期可以包括短DRX周期和长DRX周期。
具体地说,如上所述,一个DRX周期等于唤醒(on duration)时段和睡眠时间的总和。通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给UE分别配置短DRX周期(short DRX cycle)或长DRX周期(long DRX cycle)。比如在进行语音业务时,语音编解码器通常每20毫秒(ms)发送1个语音数据包,此情况下,可以配置长度为20ms的短DRX周期,而在语音通话期间较长的静默期,可以配置长DRX周期。
即,如果在终端设备自身配置中包含有短DRX周期及短DRX周期定时器,则按照短DRX周期进行运行,在短DRX周期定时器超时后将会进入长DRX周期运行状态。
并且,在激活期之后或短DRX环定时器超时后进入长DRX周期运行阶段。
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DRX起始偏移量(drx start offset)参数来指示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或者说,起始时间单元(例如,起始子帧)。drx start offset的取值范围可以基于DRX周期的大小确定,例如,DRX周期包括10个子帧,则drx start offset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如果DRX周期包括20个子帧,drx start offset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9。例如,drxstart offset的取值为0,则表示DRX周期的起始子帧为周期内的第一个子帧;例如,drxstart offset的取值为8,则表示DRX周期的起始子帧为周期内的第九个子帧。
其中,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或者说,起始时间单元)可以等于或不等于DRX周期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或者说,起始时间单元)。
下面,对DRX机制中使用的定时器进行示例性说明。
1.持续时间定时器(on duration timer)
该on duration timer用于确定唤醒时段的时长,终端设备在on duration timer运行期间或者说,在on duration timer超时之前,终端处于唤醒(on duration)时段内,终端设备可以开启接收天线监听PDCCH。
2.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
具体地说,设0号子帧是on duration时段的最后一个子帧,此时网络侧恰好有一个较大字节的数据需要发给UE,这些数据没法在0号子帧全部发送完。如果依照onduration timer执行,则UE将在1号子帧进入DRX睡眠状态,不会再去监听PDCCH,也不不能接收来自网侧的任何下行PDSCH数据。网侧也只能等到DRX周期结束,并在下1个onduration时段到来时,继续向终端设备发送没有传完的数据。这类处理机制虽然没有错,但明显增加了全部业务的处理时延。为了不这类情况的出现,DRX机制中增加了drx-inactivitytimer。如果drx-inactivity timer正在运行,则即使本来配置的on duration timer超时(即,on duration时段结束),UE依然需要继续监听下行PDCCH子帧,直到drx-inactivitytimer超时。增加了DRX-Inactivity机制以后,明显会减少数据的处理时延。
3.DRX重传定时器(DRX Retransmission Timer)
在DRX机制中,DRX Retransmission Timer含义是:UE在收到期望的下行重传数据之前,需要等待的最少子帧个数。对FDD-LTE来讲,HARQ RTT Timer的值固定等于8个子帧。对TDD-LTE来讲,HARQ RTT Timer的值等于(k+4)个子帧,k表示下行信道传输与其应对反馈信息的时延。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是指在HARQ RTT Timer超时后,UE为了接收没有传输成功而需要重传的数据,监听PDCCH的时间长度。
在本申请中,唤醒时段可以包括上述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和DRX Retransmission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定时器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在空闲模式下,对PDCCH的监视功能可以采用DRX方式,从而降低了功耗,空闲模式下的DRX工作机制固定,采用固定的周期,并在寻呼时刻(paging occasion,PO)到来时启动监视PDCCH的功能,进入空闲模式下的激活期,在激活期需要全面监视PDCCH,在DRX激活期过去之后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寻呼帧(paging frame,PF)表示含有一个或者多个PO的无线帧;若使用DRX,那么终端设备仅监控每个DRX周期的PO。在终端设备开机后将会按照默认的DRX周期(Cycle)配置进行周期循环。在寻呼时刻到来时对PDCCH进行接收。
在RRC连接状态下,采用的是定时器与DRX结合的工作方式,且网络设备也会保持与终端设备保持相同的DRX工作方式,并实时了解终端设备是处于激活期还是睡眠期,因此保证在激活期传递数据,而在睡眠期不会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在获取上行数据之后可以立即开启DRX非激活定时器,在DRX非激活定时器超时后进入短DRX周期定时器运行阶段。在短DRX周期定时器运行时当子帧号满足预设条件时进入on duration Timer运行阶段开始监视PDCCH。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SFN×10)+子帧号]mod(短DRX周期时长)=(drx start offset)mod(短DRX周期时长)。
其中,SFN表示系统帧号,drx start offset表示激活期(或者说,唤醒时段)的偏移量,用于指示在一个DRX周期中的第几个时间单元(例如,子帧)开启on duration Timer,进入激活期。
长DRX周期运行时进入Onduration Timer激活期的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SFN×10)+子帧数]mod(长DRX周期时长)=drxStartOffset。
另外,如果在PUCCH上已经发送了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此时处于等待状态,需要监视PDCCH,目的是获取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授权。在获取了新的上行授权之后将会通知DRX按照固定的DRX流程运行,进入drx-inactivity timer运行阶段。
在收到新的数据块#A后立即进行解码,并开启对应的HARQ进程的HARQ RTT定时器,由于数据块#A解码失败,因此在HARQ RTT超时之后需要开启DRX重传定时器进行监视PDCCH。此外在收到数据块#A之后需要判断是否是新数据,在判断是新数据且检出的MACPDU中没有包含DRX命令控制元后,立即开启DRX非激活定时器,此定时器属于全局定时器,在此定时器运行期间将会连续监视下行子帧。
在发送完毕上行数据之后将会根据固定的k值关系接收上行反馈。
在本申请中,各种定时器是由RRC层配置的,在发起RRC连接建立或重建之后将会通过MAC主配置(MAC-MainConfig)信元将MAC层需要的各种参数配置下来,然后立即进入短DRX周期或长DRX周期运行阶段。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
参数a.DRX的周期(drx-cycle)
具体地说,DRX的周期可以是指DRX周期的长度,例如,上述短DRX周期的长度,或者,也可以是指上述长DRX周期的长度。
参数b.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
具体地说,例如,在本申请中,一个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唤醒时段所处于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重合,此情况下,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指DRX周期的起始时刻相对于预设的基准时刻的偏移量。例如,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指示DRX周期的起始时间单元(例如,起始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系统在时域上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系统周期,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指该DRX模式的首个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相对于该起始时刻所处于的系统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即,该预设的基准时刻可以是指该DRX模式的首个唤醒时段所处于的系统周期的起始时刻。
或者说,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上述drx start offset参数所指示的偏移量。
其中,该唤醒时段可以是上述on duration Timer计量的时段。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一个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与该唤醒时段所处于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不重合,此情况下,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是指唤醒时段相对于DRX周期的起始时刻的偏移量。例如,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可以指示唤醒时段在DRX周期内的偏移量。
其中,该唤醒时段可以包括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 timer或HARQRTT timer中的任一定时器对应的时段。
再例如,本申请中,一个唤醒时段的起始时刻可以是满足公式[(SFN×10)+子帧数]mod(长DRX周期时长)=drxStartOffset的时刻,其中该唤醒时段为on duration timer运行的时段。
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本申请的传输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100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该下行参考信号可用于波束检测(或者说,信道测量)过程。
图3示出了网络设备#A(即,网络设备的一例)与终端设备#A(即,终端设备的一例)传输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200的一例的示意性流程。
在S210,网络设备#A可以为终端设备#A配置DRX模式的相关参数。
例如,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模式的drx-cycle参数,即,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周期记作:周期#A。
再例如,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模式的drx start offset参数,即,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的起始时间单元对应的偏移量,或者说,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终端设备#A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对应的偏移量。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偏移量记作:偏移量#A。
其后,网络设备#A可以确定X个参考信号的相关参数。其中,该X个参考信号可以与网络设备#A所使用的X个波束一一对应,X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本申请中,该X个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相关参数与终端设备#A的DRX模式的相关参数具有相关性。
为了便于理解,以该至少一个参考信号中的参考信号#A为例,对该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相关参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参考信号#A的周期。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周期记作:周期#B。
此情况下,网络设备#A可以基于上述周期#A确定周期#B以使该周期#A和周期#B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至少一种条件。
条件1
周期#B是周期#A的整数倍。
即,CSI-RS-cycle-in-DRX=P×DRX-cycle,其中,P为正整数。
其中,CSI-RS-cycle-in-DRX表示周期#B,即,参考信号#A的发送周期。DRX-cycle表示周期#A,即,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
从而,能够参考信号#A的每个发送周期均落入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内。
条件2
周期#A是周期#B的整数倍。
即,DRX-cycle=Q×CSI-RS-cycle-in-DRX,其中,Q为正整数。
从而,能够使终端设备#A的每个DRX周期内均存在至少一个参考信号#A的发送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周期#A和周期#B的单位(或者说,粒度)可以相同,并且,该周期#A和周期#B的单位可以是时间单元(例如,子帧或时隙)。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参考信号#A的偏移量(或者说,时域位置偏移量)。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偏移量记作:偏移量#B。
此情况下,网络设备#A可以基于上述偏移量#A确定偏移量#B以使该偏移量#A和偏移量#B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3
偏移量#B大于或等于偏移量#A。
或者说,基于偏移量#B确定的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偏移量#A确定的起始时刻。
这里偏移量#A可以表示为drx-StartOffset或drx-SlotOffset。
即,CSI-RS-offset-in-DRX=drx-StartOffset+n,
或,CSI-RS-offset-in-DRX=drx-SlotOffset,
其中,n为正数。CSI-RS-offset-in-DRX表示偏移量#B,即,参考信号#A的发送时段的偏移量。DRX-cycle表示周期#B,即,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的偏移量。
另外,drx-StartOffset表示DRX周期的偏移量。
drx-SlotOffset表示唤醒时段(例如,on duration timer、drx-inactivitytimer和HARQ RTT timer中的至少一个定时器运行期间对应的时段)的偏移量。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n的单位(或者说,粒度)与偏移量#B(或偏移量#A)的单位可以相同,例如,可以为子帧。
或者,该n的单位(或者说,粒度)与偏移量#B(或偏移量#A)的单位可以相异,例如,偏移量#B(或偏移量#A)的单位可以为子帧,n的单位可以为时隙或符号等。
可选地,该n对应的时长可以小于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中的唤醒(on-duration)时段的时长。
或者说,偏移量#B与偏移量#A的差值可以小于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的时长。
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参考信号#A的发送时段落入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中。
图4示出了P(或Q)为1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参考信号#A的配置于终端设备#A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该参考信号#A的周期可以与终端设备#A的DRX的周期相同,并且,偏移量#B与偏移量#A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使参考信号#A的每个发送周期均对应一个DRX周期,并且,能够使该参考信号#A的发送时段落入DRX周期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A在每次醒来时均能够接收到参考信号#A,或者说,能够确保网络设备#A发送的每个参考信号#A均被终端设备#A接收到。
图5示出了P=2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参考信号#A的配置于终端设备#A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周期#A与周期#B满足条件1,并且,偏移量#B与偏移量#A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确保网络设备#A发送的每个参考信号#A均被终端设备#A接收到。
图6示出了Q=2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参考信号#A的配置于终端设备#A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周期#A与周期#B满足条件2,并且,偏移量#B与偏移量#A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A在每次醒来时均能够接收到参考信号#A。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网络设备#A在S210中执行的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例如,网络设备#A也可以首先确定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并基于该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确定终端设备#A的DRX周期的相关参数,只要能够确保周期#A与周期#B的关系满足条件#1或条件#2,和/或能够确保偏移量#A与偏移量#B的关系满足条件#3即可。
另外,上述多个参考信号中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与DRX的配置无关的参考信号,即,该部分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可以基于现有技术确定。
即,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A使用的部分参考信号的周期可以与DRX的周期无关,或者,网络设备#A使用的部分参考信号的偏移量可以与DRX的偏移量无关,即,该部分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可以不落入DRX的唤醒时段内。并且,网络设备#A使用的另一部分参考信号(例如,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从而与DRX的配置具有相关性。
在S220,网络设备#A可以将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A。
在S230,网络设备#A可以基于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发送参考信号#A,终端设备#A可以基于DRX的配置参数进入DRX模式,并基于参考信号#A的相关参数接收该参考信号#A。
此外,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A还可以基于参考信号#A进行波束检测或信道测量等,该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终端设备#A可以将上述处理得到的结果(例如,波束恢复请求信息或信道质量信息等)发送给网络设备#A。
其中,该发送过程可以于现有技术相似,或者,该过程也可以与采用后述方法300或方法400中描述的过程。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图7至图12对本申请的上行信道的发送过程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网络设备#B(即,网络设备的一例)与终端设备#B(即,终端设备的一例)之间传输上行信道的方法300。
其中,该上行信道可以用于承载例如波束恢复请求信息或信道质量信息等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的测量结果或检测结果。即,该方法300可以用于例如基于上述下行参考信号#A确定的信道质量信息等的传输过程。此情况下,该网络设备#A与网络设备#B可以是同一设备,该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B可以是同一终端设备。
此外,该上行信道也可以用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上行信道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在本申请中,为了提高上行信道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可以采用重复传输机制进行上行信道的传输,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重复次数,从而,终端设备基于该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例如,如果重复次数为U,则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行信道发送U次,U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另外,也可以采用非重复传输机制进行上行信道的传输,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对上行信道仅发送1次。
在本申请中,通信系统可以为DRX模式配置独立的重复次数集合(为了便于理解,记作重复次数集合#1),其中,该重复次数集合#1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
该重复次数是指终端设备重复发送上行信道的次数。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重复次数集合#1可以为{1,2,4,8}。
并且,该重复次数集合#1的重复次数是终端设备在处于DRX模式下的期间内使用的重复次数。
其中,重复次数集合#1仅用于DRX模式,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仅在DRX模式下,使用重复次数集合#1。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非DRX模式下,不使用重复次数集合#1。即,重复次数集合#1的使用可以DRX模式的限制,或者说,在使用重复次数集合#1之前需要确定当前处于DRX模式。
并且,在本申请中,通信系统还可以配置重复次数集合#2,该重复次数集合#2可以在非DRX模式下使用(例如,用于传输上行信道),并且,该重复次数集合#2也可以在DRX模式下使用。其中,该重复次数集合#2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
其中,该重复次数集合#2可以是专用于非DRX模式的重复次数集合。
或者,该重复次数集合#2也可以是用于非DRX模式和DRX模式双方的重复次数集合。即,重复次数集合#2的使用可以不受非DRX模式和DRX模式的限制,或者说,在使用重复次数集合#2之前无需关注当前处于于非DRX模式还是DRX模式。
可选地,设该重复次数集合#2中最大的重复次数为重复次数#b,设该重复次数集合#1中最大的重复次数为重复次数#a,则在本申请中,该重复次数#a大于或等于该重复次数#b。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在非DRX模式下也可以采用非重复传输机制进行上行信道的传输。
在310,网络设备#B可以从重复次数集合#1中为终端设备#B确定一个目标重复次数。
例如,网络设备#B可以基于终端设备#B所访问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或重要程度,确定该目标重复次数。
具体地说,例如,如果终端设备#B所访问的业务较为紧急,则网络设备#B可以将重复次数集合#1中较大的重复次数确定为目标重复次数。
再例如,如果终端设备#B所访问的业务对于传输时延的要求较高(例如,为URLLC业务),则网络设备#B可以将重复次数集合#1中较小的重复次数确定为目标重复次数。
在S320,网络设备#B可以将该目标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B。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重复次数集合#1中的每个重复次数可以唯一地对应一个索引值,该目标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目标重复次数对应的索引值。
在S330,终端设备#B可以在处于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基于该目标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在DRX模式下,可能因终端设备发生移动等而导致终端设备使用的波束发生变化的情况,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因无法获得波束的相关信息而无法可靠地完成上行信道的发送。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本申请的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通过为终端设备独立设置在DRX模式下使用的重复次数集合,能够使DRX模式下的重复传输不受限于非DRX模式,从而,能够在DRX模式下使用较大的重复次数,以提高上行信道的传输成功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在非DRX模式下,避免因过多的重复传输而造成资源浪费。
可选地,网络设备#B还可以发送上行波束的信息,该上行波束的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波束的相关参数。
例如,该上行波束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s)。
空间滤波器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预编码,天线端口的权值,天线端口的相位偏转,天线端口的幅度增益。
再例如,该上行波束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例如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B在接收到该上行波束的信息后,能够基于该上行波束的信息确定上行信道传输所需要的上行波束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发送上行信道的性能。
此情况下,如果终端设备#B仍然使用上述重复传输次数,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处理过程。
在DRX模式下,如果终端设备#B未接收到上行波束的信息,或者说,终端设备#B未能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终端设备#B可以基于网络设备#B指示的目标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在DRX模式下,如果终端设备#B接收到上行波束的信息,或者说,终端设备#B能够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终端设备#B可以基于重复次数集合#2中规定的重复次数(例如,可以由网络设备#B指示),发送上行信道。
或者,在DRX模式下,如果终端设备#B接收到上行波束的信息,或者说,终端设备#B能够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终端设备#B可以采用非重复发送机制,发送上行信道。
另外,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B在接收到上行波束的信息之后,可以向网络设备#B发送确认信息。
从而,在DRX模式下,如果网络设备#B未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则网络设备#B可以认为终端设备#B未能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网络设备#B可以基于目标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
在DRX模式下,如果网络设备#B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则网络设备#B可以认为终端设备#B能够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网络设备#B可以基于重复次数集合#2中规定的重复次数(例如,可以由网络设备#B指示),接收上行信道。
或者,在DRX模式下,如果网络设备#B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则网络设备#B可以认为终端设备#B能够基于上行波束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用于发送上行信道的波束,则网络设备#B可以采用非重复发送机制,接收上行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能够基于下行波束的信息确定上行波束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可以使用该下行波束的信息作为上述上行波束的信息。
图8示出了基于本申请的方案确定的上行信道的配置的一例。
如图8所示,在时段#1,终端设备#B处于DRX模式,并且,未能获得上行波束的信息,此情况下,终端设备#B可以基于重复次数#A,发送上行信道。其中,该重复次数#A是上述重复次数集合#1中由网络设备指示的重复次数,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图8所示配置中,该重复次数#A可以为4。
在时段#2,终端设备#B处于DRX模式,并且,获得了上行波束的信息,此情况下,终端设备#B可以基于重复次数#B,发送上行信道。其中,该重复次数#B是上述重复次数集合#2中由网络设备指示的重复次数,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图8所示配置中,该重复次数#B可以为2。
图9示出了网络设备#C(即,网络设备的一例)与终端设备#C(即,终端设备的一例)之间传输上行信道的方法400。
其中,该上行信道可以用于承载例如波束恢复请求信息或信道质量信息等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获得的测量结果或检测结果。即,该方法400可以用于例如基于上述下行参考信号#A确定的信道质量信息等的传输过程。此情况下,该网络设备#C与网络设备#B可以是同一设备,该终端设备#C与终端设备#B可以是同一终端设备。
此外,该上行信道也可以用于传输上行参考信号,例如,用于上行信道测量的SRS。
在S410,网络设备#C可以为终端设备#C配置DRX模式的相关参数。
例如,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终端设备#C的DRX模式的drx-cycle参数,即,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周期记作:周期#1。
再例如,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终端设备#C的DRX模式的drx start offset参数,即,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的起始时间单元对应的偏移量,或者说,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终端设备#C的唤醒时段的起始时间单元对应的偏移量。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偏移量记作:偏移量#1。
其后,网络设备#C可以确定Y个上行信道(例如,上行参考信号)的相关参数。其中,该Y个上行信道可以与网络设备#C所使用的Y个波束一一对应,Y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本申请中,该Y个上行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上行信道的相关参数与终端设备#C的DRX模式的相关参数具有相关性。
为了便于理解,以该至少一个上行信道中的上行信道#1为例,对该至少一个上行信道的相关参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例如,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上行信道#1的周期的。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周期记作:周期#2。
此情况下,网络设备#C可以基于上述周期#1确定周期#2以使该周期#1和周期#2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至少一种条件。
条件A
周期#2是周期#1的整数倍。
即,CSI-report-cycle-in-DRX=P×DRX-cycle,其中,P为正整数。
其中,CSI-report-cycle-in-DRX表示周期#2,即,上行信道#1的发送周期。DRX-cycle表示周期#1,即,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
从而,能够上行信道#1的每个发送周期均落入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内。
条件B
周期#1是周期#2的整数倍。
即,DRX-cycle=Q×CSI-report-cycle-in-DRX,其中,Q为正整数。
从而,能够使终端设备#C的每个DRX周期内均存在至少一个上行信道#1的发送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该周期#1和周期#2的单位(或者说,粒度)可以相同,并且,该周期#1和周期#2的单位可以是时间单元(例如,子帧或时隙)。
再例如,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上行信道#1的偏移量(或者说,时域位置偏移量)。为了便于理解,将该偏移量记作:偏移量#2。
此情况下,网络设备#C可以基于上述偏移量#1确定偏移量#2以使该偏移量#1和偏移量#2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C
偏移量#2大于或等于偏移量#1。
或者说,基于偏移量#2确定的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偏移量#1确定的起始时刻。
这里偏移量#1可以表示为drx-StartOffset或drx-SlotOffset,
即,CSI-report-offset-in-DRX=drx-StartOffset+n,或,CSI-report-offset-in-DRX=drx-SlotOffset+n,其中,n为正数。
其中,CSI-report-offset-in-DRX表示偏移量#2,即,上行信道#1的发送时段的偏移量。DRX-cycle表示周期#2,即,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的偏移量。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n的单位(或者说,粒度)与偏移量#2(或偏移量#1)的单位可以相同,例如,可以为子帧。
或者,该n的单位(或者说,粒度)与偏移量#2(或偏移量#1)的单位可以相异,例如,偏移量#2(或偏移量#1)的单位可以为子帧,n的单位可以为时隙或符号等。
可选地,该n对应的时长可以小于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中的唤醒(on-duration)时段的时长。
或者说,偏移量#2与偏移量#1的差值可以小于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的时长。
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上行信道#1的发送时段落入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中的唤醒时段中。
图10示出了P(或Q)为1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上行信道#1的配置于终端设备#C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该上行信道#1的周期可以与终端设备#C的DRX的周期相同,并且,偏移量#2与偏移量#1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使上行信道#1的每个发送周期均对应一个DRX周期,并且,能够使该上行信道#1的发送时段落入DRX周期的唤醒时段内,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C在每次醒来时均能够接收到上行信道#1,或者说,能够确保网络设备#C发送的每个上行信道#1均被终端设备#C接收到。
图11示出了P=2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上行信道#1的配置于终端设备#C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周期#1与周期#2满足条件1,并且,偏移量#2与偏移量#1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确保网络设备#C发送的每个上行信道#1均被终端设备#C接收到。
图12示出了Q=2时,基于上述方法确定的上行信道#1的配置于终端设备#C的DRX的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即,在本申请中,周期#1与周期#2满足条件2,并且,偏移量#2与偏移量#1满足上述条件3,从而,能够确保终端设备#C在每次醒来时均能够接收到上行信道#1。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网络设备#C在S410中执行的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例如,网络设备#C也可以首先确定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并基于该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确定终端设备#C的DRX周期的相关参数,只要能够确保周期#1与周期#2的关系满足条件#1或条件#2,和/或能够确保偏移量#1与偏移量#2的关系满足条件#3即可。
另外,上述多个参考信号中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与DRX的配置无关的参考信号,即,该部分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可以基于现有技术确定。
即,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C使用的部分参考信号的周期可以与DRX的周期无关,或者,网络设备#C使用的部分参考信号的偏移量可以与DRX的偏移量无关,即,该部分参考信号的发送时段可以不落入DRX的唤醒时段内。并且,网络设备#C使用的另一部分参考信号(例如,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可以基于上述方式确定从而与DRX的配置具有相关性。
在S420,网络设备#C可以将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C。
在S430,网络设备#C可以基于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接收上行信道#1,终端设备#C可以基于DRX的配置参数进入DRX模式,并基于上行信道#1的相关参数发送上行信道#1。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上行信道(例如,上行参考信号或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的配置参数与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相关联,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完成波束训练和信道质量测量的可能性,即,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在唤醒期间获得可使用的波束的信息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能够改善用户体验。
根据前述方法,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10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电路。
该波束检测的装置1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即,处理单元的一例)和存储单元12。该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11用于执行该存储单元1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波束检测的装置10实现如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设备#A、上述终端设备#B或上述终端设备#C)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1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13(即,通信单元的一例)和输出口14(即,通信单元的另一例)。进一步的,该处理单元11、存储单元12、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单元1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单元1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输入口13接收信号,控制输出口14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步骤。该存储单元12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11中,也可以与处理单元11分开设置。
可选地,若该波束检测的装置10为终端设备,该输入口13为接收器,该输出口14为发送器。其中,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可选地,若该波束检测的装置10为芯片或电路,该输入口13为输入接口,该输出口14为输出接口。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单元1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单元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单元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12中,通用处理单元通过执行存储单元12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单元11、输入口13和输出口14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口13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输入口13可以在处理单元11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的控制下,从该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S1大于或等于S2。
可选地,S1与S2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口13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该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的控制下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可选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可选地,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可选地,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的控制下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该输入口13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前,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可选地,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的控制下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该输入口13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其后,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的控制下根据第二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该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DRX模式;或
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的控制下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口13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其中,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确定的;输出口14可以在处理单元11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的控制下,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道。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S1大于或等于S2。
可选地,S1与S2的差值小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1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1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1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装置20可以配置在该终端设备20中,或者,该装置20本身可以即为该终端设备20。或者说,该终端设备2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200、300或4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
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2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
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码本。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4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20的收发单元2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20的处理单元202。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20包括收发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2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2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2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根据前述方法,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30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30可以为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A、网络设备#B或网络设备#C),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或电路。
该装置3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31和存储单元32。该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31用于执行该存储单元32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装置30实现前述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30还可以包括输入口33(即,通信单元的一例)和输出口33(即,处理单元的另一例)。
再进一步的,该处理单元31、存储单元32、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即将实现处理单元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通用处理单元通过执行存储单元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单元31、输入口33和输出口34的功能。
该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单元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该输出口34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并根据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控制该输出口34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S1大于或等于S2。
可选地,S1与S2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单元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该输出口34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该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并在该终端设备在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控制该输入口33接收上行信道。
该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31还用于控制输出口34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并用于控制该输入口33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前,根据该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31还用于控制输出口34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并用于控制该输入口33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根据第二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该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该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31还用于控制输出口34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并用于控制该输入口33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接收上行信道,该确认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31可以用于从该存储单元32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计程序,以控制该输出口34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其中,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确定的;并根据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控制该输入口33从该终端设备接收上行信道。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发送周期T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上行信道的配置参数包括该上行信道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该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S1大于或等于S2。
可选地,S1与S2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该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其中,以上列举的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和动作仅为示例性说明,装置30中各模块或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A、网络设备#B或网络设备#C)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装置3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A或核心网设备#α)的功能。网络设备4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4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402。所述RRU 4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4011和射频单元4012。所述RRU 4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BBU 4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401与BBU 4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4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该BBU(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4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系统,或5G系统),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 402还包括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所述存储器4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4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码本等。所述处理器4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4021和处理器4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随着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技术的发展,可以将402部分和401部分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由SoC技术实现,例如由一颗基站功能芯片实现,该基站功能芯片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天线接口等器件,基站相关功能的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程序以实现基站的相关功能。可选的,该基站功能芯片也能够读取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器以实现基站的相关功能。
应理解,图16示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仅为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形态的基站结构的可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终端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5.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
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
T2=Q×T1,其中,Q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9.一种发送上行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所述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DRX模式;或
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
13.一种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接收上行信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根据第二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或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的,或者,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是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控制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T2=Q×T1,其中,Q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并且,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接收DRX模式的配置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或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确定DRX模式的配置参数;
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T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DRX的周期T2,其中,T1=P×T2,其中,P为正整数,或者T2=Q×T1,其中,Q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1,所述DRX模式的配置参数包括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时域位置偏移量S2,其中,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时刻不早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并且,基于所述S1确定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起始与基于所述S2确定的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DRX模式的唤醒时段的长度。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
处理单元,用于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控制通信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前,控制所述通信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之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并控制所述通信单元根据第二重复次数发送上行信道,所述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DRX模式;或控制所述通信单元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信道。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重复次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重复次数属于第一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专用于非连续接收DRX模式;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在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控制所述通信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中最大的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或者
在非DRX模式下上行信道是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传输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前,控制所述通信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或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DRX模式下的期间内,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之后,控制所述通信单元根据第二重复次数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第二重复次数属于第二重复次数集合,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重复次数,所述第二重复次数集合用于非DRX模式,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或控制所述通信单元采用非重复传输方式接收上行信道,所述确认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上行信道的波束指示信息。
2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885487.4A 2018-08-06 2018-08-06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10809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5487.4A CN110809331B (zh) 2018-08-06 2018-08-06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PCT/CN2019/099099 WO2020029890A1 (zh) 2018-08-06 2019-08-02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5487.4A CN110809331B (zh) 2018-08-06 2018-08-06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331A true CN110809331A (zh) 2020-02-18
CN110809331B CN110809331B (zh) 2022-06-14

Family

ID=6941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5487.4A Active CN110809331B (zh) 2018-08-06 2018-08-06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9331B (zh)
WO (1) WO202002989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722A (zh) * 2020-08-21 2020-11-20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通讯的智能仪表通讯方式优化方法
CN113395780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53007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21445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2082459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72152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lmf、基站、amf及终端
WO2023143248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32665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以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9092B (zh) * 2020-04-16 2024-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9592B (zh) * 2020-07-16 2024-04-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同步系统中的测距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82904A (zh) * 2021-09-29 2023-03-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4682A (zh) * 2013-08-12 2016-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测量的聚簇周期间隙
CN106165323A (zh) * 2014-03-04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用于接收发现参考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18497A (zh) * 2017-03-24 2017-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7079499A (zh) * 2014-08-15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lte系统中支持用于能力缩减的wtru的随机接入和寻呼过程
CN107113876A (zh) * 2015-01-08 2017-08-2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7432028A (zh) * 2015-01-28 2017-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CN107615828A (zh) * 2015-05-15 2018-01-1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2552B2 (en) * 2014-08-22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5790881B (zh) * 2014-12-16 2020-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非连续接收周期起点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4682A (zh) * 2013-08-12 2016-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测量的聚簇周期间隙
CN106165323A (zh) * 2014-03-04 2016-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用于接收发现参考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79499A (zh) * 2014-08-15 2017-08-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lte系统中支持用于能力缩减的wtru的随机接入和寻呼过程
CN107113876A (zh) * 2015-01-08 2017-08-2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7432028A (zh) * 2015-01-28 2017-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方法
CN107615828A (zh) * 2015-05-15 2018-01-1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7018497A (zh) * 2017-03-24 2017-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el-12 agreements for MTC",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8BIS R1-143784》 *
HUAWEI, HISILICON: "Unicast Transmission/Reception Issues for Rel-13 MTC", 《3GPP TSG-RAN WG2 #91BIS R2-154359》 *
HUAWEI, HISILICON: "User Plane Remaining Issues for eMTC",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3 R2-161456》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5780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179725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95780B (zh) * 2020-03-13 2023-09-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53007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53007B (zh) * 2020-06-28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21445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970722A (zh) * 2020-08-21 2020-11-20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通讯的智能仪表通讯方式优化方法
CN111970722B (zh) * 2020-08-21 2024-03-19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通讯的智能仪表通讯方式优化方法
WO2022082459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72152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lmf、基站、amf及终端
WO2023143248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32665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以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9890A1 (zh) 2020-02-13
CN110809331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9331B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2956256B (zh) 监听或发送唤醒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1510262B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13460B (zh) 监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通信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TWI828716B (zh) 傳輸訊號的方法、網路設備及終端設備
US11937254B2 (en) Wireless commun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572374B (zh) 处理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JP7457797B2 (ja)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2740763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611931B (zh) 检测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7016B (zh)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20346012A1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3365307B (zh) 一种测量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4424630A (zh) 一种寻呼消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4128373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55680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071667A (zh) 通信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1586853A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41288A1 (zh) 一种唤醒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33824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812678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60685A (zh) 基于优先级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CN117998396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884208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6778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