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876A -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876A
CN107113876A CN201580072997.4A CN201580072997A CN107113876A CN 107113876 A CN107113876 A CN 107113876A CN 201580072997 A CN201580072997 A CN 201580072997A CN 107113876 A CN107113876 A CN 107113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tition
terminal installation
informati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2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坪井秀和
上村克成
加藤恭之
山田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3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68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进行监视时,所述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设定。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及终端装置,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与数据的收发控制相关的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5-001939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W-CDMA方式已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而标准化,并已提供服务。另外,通信速度更快的HSDPA也已标准化,并已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在3GPP中,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也已标准化,并已开始提供LTE服务。LTE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了抗多径干扰能力强且适合于高速传输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另外,考虑到终端装置的成本与功耗,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了能够减小发送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的单载波频分多址方式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spread OFDM方式。
另外,在3GPP中,也正在继续讨论LTE的进一步演进即LTE-Advanced(或Advanced-EUTRA)。在LTE-Advanced中,设想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分别使用最大达到100MHz带宽的频带,进行下行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为1Gbps以上、上行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为500Mbps以上的通信。
在LTE-Advanced中,为了也能够收纳LTE的终端装置,考虑聚合多个与LTE具有兼容性的频带来实现最大100MHz的频带。此外,在LTE-Advanced中,将LTE的一个20MHz以下的频带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分量载波也被称为小区(Cell)。另外,将聚合20MHz以下的频带称为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LTE-Advanced中,正在研究针对如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或机器间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等特定分类的终端装置的低成本化(非专利文献2)。以下,也将MTC/M2M的终端装置或MTC/M2M的通信设备称为MTCU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机器类型通信用户设备)。
为了实现与对应于LTE标准及LTE-Advanced标准的系统具有向下兼容性且成本低的MTCUE,已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收发带宽的窄频带化,削减天线端口数/RF链路数,减小收发数据传送速率,采用半频分双工(Half-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减小收发功率,延长非连续接收间隔。另外,作为实现低成本的MTCUE的方法,还提出了减小MTCUE的收发RF电路、收发基带电路的最大带宽(Reduction of maximumbandwidth)也有效。
另外,就MTC而言,不仅研究了降低成本,而且还研究为了增强MTCUE的收发范围的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为了增强覆盖范围,考虑由基站装置重复地对MTC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信号,另外,由MTCUE重复地对基站装置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信号(非专利文献3)。
例如,基站装置在40ms以内,重复多次地将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到MTCUE。另外,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TCUE使用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多个资源,重复地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接着,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重复地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此外,基站装置利用广播信道BCH,将重复次数(或与重复次数对应的参数(也称为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等))通知小区内的MTCUE,或单独通知MTCUE(非专利文献3)。
例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或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由广播信道BCH通知。另外,还研究了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中包含多种发送重复次数,MTCUE能够从多种发送重复次数中选择一个发送重复次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件
非专利文献1: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300、V11.5.0(2013-0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2
非专利文献2:3GPP TR(Technical Report)36.888、V12.0.0(2013-06)、Study on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非专利文献3:“Rel-12agreements for MTC”,R1-143784,3GPP TSG-RANWG1Meeting#78bis Ljubljana,Slovenia,6th-10th October 20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重复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情况下,若重复次数过多,则一次的收发会耗费大量时间。另外,若重复次数过少,则会导致收发质量变差。为了有效地进行重复收发,需要设定MTCUE或基站装置的最佳重复次数,并管理MTCUE及基站装置的重复次数。
本发明是用以使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有效地进行重复收发的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是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具备了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有物理层控制部,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设定。
(2)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方法是适用于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的监视方法,至少包含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的步骤,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设定。
(3)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电路是适用于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终端装置发挥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的功能,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设定。
发明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使终端装置有效地进行重复收发控制,且能够使基站装置有效地对终端装置进行数据调度的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进行初始随机接入时的发送重复次数及接收重复次数的设定的序列图的一个例子。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随机接入过程中设定重复次数的序列图的一个例子。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在随机接入过程中设定重复次数的序列图的一个例子。
图6为LTE中的物理信道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7为LTE中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8为LTE中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9为与基站装置及终端装置的控制信息相关的通信协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0为与基站装置及终端装置的用户信息相关的通信协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的示意图。
图12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LTE的下行链路采用了OFDM方式。另外,作为LTE的上行链路采用了DFT-spread 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图6为LTE的物理信道结构的示意图。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构成。此外,还包含下行链路同步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物理信号(非专利文献1)。
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构成。此外,还包含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物理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解调用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RS)与探测用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探测用参考信号中还包含周期性探测用参考信号(Periodic SRS)与非周期性探测用参考信号(AperiodicSRS)。以下,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探测用参考信号表示周期性探测用参考信号(非专利文献1)。
图7为LTE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分别包含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逻辑信道定义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Control)层中收发的数据发送服务的种类。传输信道定义由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具有哪种特性,并定义如何发送此数据。物理信道是传输已通过传输信道传输到物理层的数据的物理性信道。
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中包含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下行链路的传输信道中包含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中包含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在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收发这些信道。
其次,对逻辑信道进行说明。广播控制信道BCCH是用以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用以发送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在网络不知晓终端装置的小区位置时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用以发送终端装置与网络之间的控制信息的信道,其由不具有网络与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终端装置使用。
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point-to-point)的双向信道,用于在终端装置与网络之间发送单独的控制信息的信道。专用控制信道DCCH由具有RRC连接的终端装置使用。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点对点的双向信道,且是一个终端装置专用的信道,其用于传送用户信息(单播数据)。
其次,对传输信道进行说明。广播信道BCH以固定且事先定义的发送形式,向整个小区广播。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需要支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并向整个小区广播。
寻呼信道PCH需要支持DRX,并向整个小区广播。另外,寻呼信道PCH映射到动态地使用于业务信道或其他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即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其次,对物理信道进行说明。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40毫秒的周期映射广播信道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是用于分配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无线资源(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将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无线资源分配即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上行链路许可:Uplinkgrant)通知给终端装置的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寻呼信息的信道。
此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自一个子帧的头部配置到资源块的1~3符号OFDM,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配置于剩余的OFDM符号。一个子帧由两个资源块构成,一帧由10个子帧构成。一个资源块由12条子载波与7个OFDM符号构成。
另外,在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已向终端装置通知,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分配给终端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区域为与通知了下行链路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相同的子帧内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其次,对信道映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下行链路中,以如下方式进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广播信道BCH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寻呼信道PCH及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另外,在下行链路中,以如下方式进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的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CCH映射到寻呼信道PCH。广播控制信道BCCH映射到广播信道BCH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图8是表示LTE的上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图8所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分别包含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各信道的定义与下行链路的信道相同。
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中包含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Channel)。
上行链路的传输信道中包含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与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
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中包含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在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收发这些信道。
其次,对逻辑信道进行说明。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用于发送终端装置与网络之间的控制信息的信道,在终端装置的状态未过渡到网络与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状态(RRC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的情况下,由终端装置或基站装置使用。
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point-to-point)的双向信道,且是用以在终端装置与网络之间发送单独的控制信息的信道。专用控制信道DCCH由具有RRC连接的终端装置使用。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点对点的双向信道,且是一个终端装置专用的信道,其用以传送用户信息(单播数据)。
其次,对传输信道进行说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支持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非连续发送(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发送受限的控制信息。
其次,对物理信道进行说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是用以将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响应信息(ACK(Acknowledge)/NACK(Negative acknowledge))、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及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请求(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通知基站装置的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是用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此随机接入前导码主要用以取得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的发送时间信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其次,对信道映射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上行链路中,以如下方式进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随机接入信道RACH映射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由物理信道单独使用。
另外,在上行链路中,以如下方式进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的映射。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图9是对LTE的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的控制数据进行处理的协议栈(Protocolstack)。图10是对LTE的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协议栈。以下,对图9及图10进行说明。
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利用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对上位层提供传输服务。PHY层通过传输信道与上位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layer:MAC层)连接。数据通过传输信道,在MAC层、PHY层及层(layer:层)之间移动。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的PHY层之间,通过物理信道收发数据。
MAC层将多种逻辑信道映射到多种传输信道。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与上位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 layer:RLC层)连接。逻辑信道根据传输的信息的种类而被大致划分为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与传输用户信息的业务信道。MAC层具有为了进行非连续收发(DRX、DTX)而控制PHY层的功能、通知发送功率信息的功能、进行HARQ控制的功能等。
另外,MAC层具有通知与各逻辑信道对应的发送缓冲器的数据量的功能(缓冲器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进行用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资源请求的功能(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MAC层在执行初始接入或调度请求等的情况下,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另外,MAC层还具有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小区的激活/去激活而控制PHY层的功能及为了管理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而控制PHY层的功能。
RLC层对从上位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割(Segmentation)及级联(Concatenation),并调节数据大小,使得下位层能够适当地发送数据。另外,RLC层还具有用于保证各数据所请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功能。即,RLC层具有数据重传控制等功能。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layer:PDCP层)具有为了在无线区间内有效地传输用户数据即IP数据包而对多余的控制信息进行压缩的头压缩功能。另外,PDCP层还具有数据加密功能。
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RRC层)仅定义控制信息。RRC层对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进行设定、重设,并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及物理信道。RB划分为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SRB被用作发送控制信息即RRC消息的路径。DRB被用作发送用户信息的路径。在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的RRC层之间设定各RB。
此外,PHY层在一般已知的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的层次构造中,对应于第一层即物理层,MAC层、RLC层及PDCP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RRC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其次,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说明。随机接入过程包含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这两个接入过程(非专利文献1)。
图11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终端装置之间有可能会竞争(冲突)的随机接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用于从未与基站装置连接(通信)的状态进行初始接入时,或在虽已与基站装置连接,但上行链路失步的状态下,终端装置发送了上行链路数据时的调度请求等。
图12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终端装置之间未产生竞争的随机接入,用于在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虽已连接,但上行链路失步的情况下,迅速地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上行链路同步,例如在切换或终端装置的发送时间无效的情况等特殊情况下,基站装置指示终端装置开始进行随机接入(非专利文献1)。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Layer3)层的消息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数据指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使用图11来简单地说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首先,终端装置1-1将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基站装置3(消息1:(1),步骤S111)。接着,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3将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终端装置1-1(消息2:(2),步骤S112)。终端装置1-1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含的调度信息来发送上位层(Layer2/Layer3)的消息(消息3:(3),步骤S113)。基站装置3将竞争解决消息发送到接收了(3)的上位层消息的终端装置1-1(消息4:(4),步骤S114)。此外,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也称为随机前导码发送。
使用图12来简单地说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首先,基站装置3将用作前导码编号(或序列编号)的随机接入信道编号通知终端装置1-1(消息0:(1'),步骤S121)。终端装置1-1将指定的前导码编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消息1:(2'),步骤S122)。接着,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3将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终端装置1-1(消息2:(3'),步骤S123)。但是,在由步骤S121通知的前导码编号的值为0的情况下,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此外,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也称为专用前导码发送。
使用图11来说明终端装置1-1向基站装置3连接的过程。首先,终端装置1-1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取得基站装置3的系统信息,并根据系统信息中所含的与随机接入关联的信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装置3进行连接。终端装置1-1根据系统信息的与随机接入关联的信息等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接着,终端装置1-1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1:(1))。
基站装置3检测出来自终端装置1-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而算出终端装置1-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发送时间的偏差量,并进行调度(指定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位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位置)、发送格式(消息大小)等)以发送Layer2(L2)/Layer3(L3)消息,分配Temporary 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终端装置识别信息),将表示针对发送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装置1-1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的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响应识别信息)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将包含发送时间信息、调度信息、Temporary C-RNTI及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消息2:(2))。
终端装置1-1检测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存在RA-RNTI后,对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内容进行确认,在未包含有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发送时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利用调度的无线资源与发送格式来发送L2/L3消息,此L2/L3消息包含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等对终端装置1-1进行识别的信息(消息3:(3))。
终端装置1-1在调整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发送时间定时器。在发送时间定时器运行(计时(running))期间,发送时间有效,在发送时间定时器已到时或停止的情况下,发送时间无效。在发送时间有效的期间,终端装置1-1能够向基站装置3发送数据,在发送时间无效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仅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另外,发送时间有效的期间称为上行链路同步状态,发送时间无效的期间称为上行链路非同步状态。
基站装置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1的L2/L3消息后,使用接收到的L2/L3消息中所含的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将用以判断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3之间是否发生了竞争(冲突)的竞争解决消息(竞争解决)发送到终端装置1-1(消息4:(4))。
此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检测出包含与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前导码编号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消息3发送失败的情况下、或在一定期间内在竞争解决消息中未检测出自身终端装置1-1的识别信息情况下,终端装置1-1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消息1:(1))起重新运行。
而且,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次数已超过系统信息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判断为随机接入产生了问题,并将随机接入的问题通知RRC层。终端装置1-1基于RRC层或MAC层的指示,结束随机接入过程。此外,在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后,进一步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1之间交换用于连接的控制数据。此时,基站装置3将单独分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分配信息通知终端装置1-1。
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探测用参考信号、或解调用参考信号)进行测定,算出发送时间,将包含算出的发送时间信息的发送时间消息通知终端装置1-1,由此,对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以后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进行更新。
终端装置1-1对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发送时间消息所示的发送时间进行更新后,重启(restart)发送时间定时器。此外,基站装置3也持有与终端装置1-1相同的发送时间定时器,在发送了发送时间信息的情况下,启动或重启发送时间定时器。由此,由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1管理上行链路同步状态。此外,在发送时间定时器已到时的情况下,或在发送时间定时器未工作的情况下,发送时间无效。
在3GPP中,也正在讨论LTE的进一步演进即LTE-Advanced。在LTE-Advanced中,设想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分别使用最大达到100MHz带宽的频带,进行下行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为1Gbps以上,上行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为500Mbps以上的通信。
在LTE-Advanced中,为了也能够收纳LTE的终端装置,考虑捆绑多个LTE的20MHz以下的多个频带来实现最大100MHz的频带。此外,在LTE-Advanced中,将LTE的一个20MHz以下的频带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非专利文献1)。
另外,将一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与一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加以组合而构成一个小区。此外,也能够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一个小区。将捆绑多个小区,并通过多个小区使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称为载波聚合。
一个基站装置分配与终端装置的通信能力或通信条件匹配的多个小区,通过分配的多个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此外,将分配给终端装置的多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归类到第一小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将除此以外的小区归类到第二小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对第一小区设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分配等不在第二小区中执行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LTE-Advanced中,正在研究降低与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或机器间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对应的终端装置的成本(非专利文献2)。以下,也将MTC/M2M的终端装置或MTC/M2M的通信设备称为MTCU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为了实现与对应于LTE标准及LTE-Advanced标准的系统具有向下兼容性且成本低的MTCUE,已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使收发带宽实现窄频带化,削减天线端口数/RF链路数,减小收发数据传送速率,采用半频分双工(Half-duplex FrequencyDivisionDuplex)方式,减小收发功率,延长非连续接收间隔。另外,作为实现低成本的MTCUE的方法,还提出了减小MTCUE的收发RF电路、收发基带电路的最大带宽(Reduction of maximumbandwidth)是有效的。
另外,在MTC的研究中,不仅研究了降低成本,而且还研究了用以使MTCUE的收发范围增强的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例如,考虑到能够通过减小终端装置的最大发送功率或简化接收电路(例如用单一的天线进行接收,而不用多个天线进行接收)来降低成本,但上行链路的覆盖会因最大发送功率的减小而缩小,或下行链路的覆盖会因由接收电路简化引起的接收时的增益减小而缩小,因此,在覆盖增强的研究中,也包含使所述上行链路的覆盖及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到通常的覆盖范围。为了降低收发功率及使覆盖增强,考虑由基站装置重复地对MTC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信号,另外,由MTCUE重复地对基站装置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信号。重复发送还包含同一数据的HARQ进程中的不同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下的发送、同一冗余版本下的发送、或遍及多个子帧的控制信道的重复发送等。另外,此种新功能(最大带宽的减小或重复发送等)仅规定终端装置的类型,其用途不限于MTC。
例如,基站装置在40ms以内,重复多次地将物理广播信道PBCH发送到MTCUE。另外,基站装置重复多次地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增强物理控制信道EPDCCH等发送到MTCUE。MTCUE重复多次地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等发送到MTCUE。另外,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TCUE使用多个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无线资源来重复地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接着,接收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装置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另外,也重复发送消息3及竞争解决消息。
通过重复接收以所述方式被重复发送的数据并进行合成,能够增强覆盖。另外,关于重复次数,因为需要的覆盖增强的量(amount of CE)会根据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距离或配置状况而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按终端装置(或按终端装置所使用的物理信道)适当地设定重复次数(或对应于重复次数的参数(也称为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
因此,已研究了由基站装置利用广播信道BCH将重复次数通知小区内的MTCUE,或单独的通知MTCUE(非专利文献3)。
例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或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由广播信道BCH通知。另外,还研究了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中包含多种发送重复次数,MTCUE能够从多种发送重复次数中选择一个发送重复次数。
将针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接收、增强物理控制信道EPDCCH的接收、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或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的重复控制称为物理重复(PHY repetition),将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接收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的重复控制称为捆绑(bundling)。
另外,在设定捆绑时,包的大小定义了一个包的子帧数。捆绑操作取决于HARQ实体,此HARQ实体启动针对构成相同包的各个发送的相同HARQ进程。在一个包内,HARQ重传是非自适应重传,其根据捆绑大小不等待上一次发送的反馈而被触发。一个包的HARQ反馈仅针对包的最后的子帧,由终端装置接收(PUSCH用的HARQ-ACK)或发送(PDSCH用的HARQ-ACK)。捆绑处理在MAC层中进行。
在RRC层中,周期性地发送被广播的系统信息。在各个系统信息的发送中,在MAC层中进行HARQ重传处理。在PHY层中进行对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接收、增强物理控制信道EPDCCH的接收、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或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的重复控制。
基站装置3也可以设定多种重复次数,并设定对应于多种重复次数的重复级别(Repetition Level)或捆绑大小(Bundling Size)。例如设定3个重复级别,在重复级别为1的情况下,重复次数设定为10次,在重复级别为2的情况下,重复次数设定为20次,在重复级别为3的情况下,重复次数设定为30次。此时,重复次数也可以设定为按信道而有所不同的值。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重复级别或捆绑大小单独通知终端装置1-1。
另外,也可以定义专用于MTC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由MPDCCH发挥所述PDCCH及EPDCCH的针对MTCUE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作用。
考虑以上的事项,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判断出关于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关联的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会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宗旨不明确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3由数据生成部101、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发送处理部105、无线部107、接收处理部109、MAC信息提取部111、数据处理部113、PHY控制部(物理层控制部)115、MAC控制部(媒体接入控制部)117及RRC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部)119构成。图中的“部”是也由部分、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表现的实现终端装置1的功能及各过程的要素。
来自上位层的用户数据及来自RRC控制部119的控制数据被输入到数据生成部101。数据生成部101具有PDCP层、RLC层的功能。数据生成部101进行用户数据的IP数据包的头压缩或数据加密、数据分割及合并等处理,并调节数据大小。数据生成部101将经过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103。
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存储数据生成部101所输入的数据,并将基于来自MAC控制部117的指示而指示的数据,以所指示的数据量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05。另外,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将所存储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
发送处理部105对发送数据存储部103所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删余处理。接着,发送处理部105对删余后的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接着,发送处理部105对调制·编码后的数据进行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处理,在处理后插入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将插入CP后的数据配置于上行链路的各分量载波(小区)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并输出到无线部107。
另外,在由PHY控制部115指示了响应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处理部105生成ACK或NACK信号,将生成的信号配置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并输出到无线部107。在由PHY控制部115指示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发送处理部105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将生成的信号配置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并输出到无线部107。
无线部107将发送处理部105所输入的数据上变频为由PHY控制部115指示的发送位置信息(发送小区信息)的无线频率,调整发送功率,并从发送天线发送数据。另外,无线部107对通过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下变频,并输出到接收处理部109。无线部107将从PHY控制部115接收到的发送时间信息设定为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
接收处理部109对无线部107所输入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解码、解调处理等。接收处理部109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进行解调,在检测出自身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下行链路分配信息来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进行解调,取得下行链路分配信息,并将此情况输出到MAC控制部117。另外,接收处理部109在所述处理时,也可以基于由PHY控制部115指定的重复次数,合成多个输入信号而进行处理。
接收处理部109对解调后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在解码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将数据输出到MAC信息提取部111。接收处理部109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进行解调,在检测出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信息(Uplink grant:上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响应信息(ACK/NACK)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响应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此外,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信息包含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数据大小信息、HARQ信息、发送位置信息等。另外,接收处理部109向MAC控制部117通知输入数据的解码处理是否成功。
另外,接收处理部109也可以测定已知系列的信号即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并通过PHY控制部115报告给RRC控制部119。此时,接收处理部109也可根据由PHY控制部115设定的接收重复次数(重复级别、捆绑大小)变更测定期间(MeasurementPeriod)。对应于重复次数的测定期间的信息也可以设定既定的组合,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通过RRC消息通知或广播。
MAC信息提取部111从接收处理部109所输入的数据中提取MAC层(Medium AccessControl layer)的控制数据,并将提取到的MAC控制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MAC信息提取部111将剩余的数据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13。数据处理部113具有PDCP层、RLC层的功能,并执行压缩后的IP头的解压缩(复原)功能或加密后的数据的解码功能、数据的分割及合并等处理,使数据复原。数据处理部113将所述数据划分为RRC消息与用户数据,将RRC消息输出到RRC控制部119,将用户数据输出到上位层。
PHY控制部115根据来自MAC控制部117的指示,控制发送处理部105、无线部107及接收处理部109。PHY控制部115根据由MAC控制部117通知的调制、编码方式、发送功率信息及发送位置信息(发送小区信息),将调制、编码方式及发送位置通知发送处理部105,将发送小区的频率信息及发送功率信息通知无线部107。另外,PHY控制部115根据MAC控制部117的指示,控制发送处理部105、无线部107及接收处理部109的电源(电力供应的)导通/断开。导通/断开控制表示包含将电力供应降低到待机功率的省电控制。
将指定上行链路及/或下行链路的重复次数的控制信号从接收处理部109、MAC控制部117、RRC控制部119中的任一者输入到PHY控制部115。
MAC控制部117具有MAC层的功能,根据从RRC控制部119或下位层等所取得的信息来控制MAC层。MAC控制部117根据由RRC控制部119指定的数据发送控制设定、以及从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取得的数据量信息及从接收处理部109取得的上行链路发送许可信息,决定数据发送目的地及数据发送优先顺序,并将与发送的数据相关的信息通知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另外,MAC控制部117将调制·编码方式及发送位置信息(发送小区信息)输出到PHY控制部115。
MAC控制部117从RRC控制部119取得发送时间定时器信息。MAC控制部117使用发送时间定时器来管理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的有效·无效状态。MAC控制部117将从MAC信息提取部111所输入的MAC控制信息中的发送时间消息所包含的发送时间信息输出到PHY控制部115。MAC控制部117在设定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使发送时间定时器启动或重启。
MAC控制部117生成发送数据存储部103中所存储的数据量信息即缓冲器状态报告(BSR),并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103。另外,MAC控制部117生成发送功率信息即功率余量报告(PowerHeadroom Report:PHR),并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103。
在从MAC信息提取部111输入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第一信息)的情况下,MAC控制部117基于第一信息,将消息3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通知PHY控制部115,即使在存在由RRC控制部119通知的重复次数信息(第二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将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的设定通知PHY控制部115。另外,还可以将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通知RRC控制部119。
指定上行链路及/或下行链路的重复次数的控制信号也可以从MAC信息提取部111及/或RRC控制部119输入到MAC控制部117。另外,MAC控制部117也可以将重复次数的信息输出到PHY控制部115。
RRC控制部119为了与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进行与基站装置3的连接·切断处理、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数据发送控制设定等各种设定。RRC控制部119伴随各种设定而与上位层交换信息,并伴随各种设定而控制下位层。
RRC控制部119生成RRC消息,并将生成的RRC消息输出到数据生成部101。RRC控制部119对从数据处理部113输入的RRC消息进行解析。RRC控制部119制成表示自身终端装置的发送能力的消息,并输出到数据生成部101。另外,RRC控制部119将MAC层所需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并将物理层所需的信息输出到PHY控制部115。
RRC控制部119在取得了发送时间定时器信息的情况下,将发送时间定时器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在MAC控制部117通知了释放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的情况下,RRC控制部119释放已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及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并指示PHY控制部115释放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及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
指定上行链路及/或下行链路的重复次数的信息也可以从数据处理部113输入到RRC控制部119。另外,RRC控制部119也可以将重复次数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及/或PHY控制部115。
另外,RRC控制部119也可以基于由接收处理部109报告的接收功率(RSRP)的信息、与由基站装置3根据RRC消息而通知或广播的信息,推导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及/或向基站装置3通知(或报告、请求)的重复次数。在此情况下,RRC控制部119也可以将重复次数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117及/或PHY控制部115。另外,重复次数的信息可以是针对每个物理信道设定的信息,也可以是仅针对一部分物理信道设定的信息。
MAC控制部117及/或PHY控制部115也可以基于从RRC控制部119输入的重复次数的信息,设定自身终端装置的发送重复次数及/或接收重复次数。还可以信道为单位来设定重复次数。
此外,发送处理部105、无线部107、接收处理部109、PHY控制部115进行物理层的动作,发送数据存储部103、MAC信息提取部111、MAC控制部117进行MAC层的动作,数据生成部101及数据处理部113进行RLC层及PDCP层的动作,RRC控制部119进行RRC层的动作。也可以由PHY控制部115、MAC控制部117、RRC控制部119的一部分或全部构成一个或多个控制部。
图1中省略了终端装置1的其他构成要素、或构成要素之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终端装置1显然包括进行动作所需的具有其他功能的多个区块作为构成要素。例如,在RRC控制部119的上位,存在执行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控制的非接入(Non AccessStratum:NAS)层(layer)部、或应用层(layer)部。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基站装置3由数据生成部201、发送数据存储部203、发送处理部205、无线部207、接收处理部209、MAC信息提取部211、数据处理部213、PHY控制部215、MAC控制部217及RRC控制部219构成。图中的“部”是也由区段、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表现的执行基站装置3的功能及各过程的要素。
数据生成部201具有PDCP层、RLC层的功能,进行用户数据即IP数据包的头压缩或数据加密、数据分割及合并等处理,并调节数据大小。数据生成部201将经过处理的数据与数据的逻辑信道信息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203。
发送数据存储部203针对每个用户存储数据生成部201所输入的数据,并基于来自MAC控制部217的指示,将所指示的用户的数据,以所指示的数据量输出到发送处理部205。另外,发送数据存储部203将所存储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217。
发送处理部205对从发送数据存储部203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删余处理。接着,对删余后的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发送处理部205将调制·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各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等信号及各信道,对映射后的数据进行串行/并行转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变换、CP插入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
接着,发送处理部205将生成的OFDM信号输出到无线部207。另外,发送处理部205在由MAC控制部217指示了响应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生成ACK或NACK信号,将生成的信号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输出到无线部207。
无线部207将发送处理部205所输入的数据上变频为无线频率,调整发送功率,并从发送天线发送数据。另外,无线部207对从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下变频,并输出到接收处理部209。接收处理部209对无线部207所输入的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解码、解调处理等。
接收处理部209对解调后的数据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在解码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将数据输出到MAC信息提取部211。另外,接收处理部209将解调后的数据中的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取得的控制数据的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响应信息(ACK/NACK)、下行链路无线质量信息(CQI)及上行链路发送请求信息(调度请求)输出到MAC控制部217。
接收处理部209在检测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算出发送时间,将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编号与算出的发送时间输出到MAC控制部217。接收处理部209根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算出发送时间,将算出的发送时间输出到MAC控制部217。
MAC信息提取部211从接收处理部209所输入的数据中提取MAC层的控制数据,并将提取到的控制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217。MAC信息提取部211将剩余的数据输出到数据处理部213。数据处理部213具有PDCP层、RLC层的功能,并执行压缩后的IP头的解压缩(复原)功能或加密后的数据的解码功能、数据的分割及合并等处理,使数据复原。数据处理部213将所述数据划分为RRC消息与用户数据,将RRC消息输出到RRC控制部219,将用户数据输出到上位层。
MAC控制部217具有MAC层的功能,基于从RRC控制部219或下位层等取得的信息控制MAC层。MAC控制部217进行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调度处理。MAC控制部217根据从接收处理部209输入的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的响应信息(ACK/NACK)、下行链路无线质量信息(CQI)及上行链路发送请求信息(调度请求)、从MAC信息提取部211输入的控制信息及从发送数据存储部203取得的各用户的数据量信息、以及终端装置1-1的接收动作状态进行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调度处理。MAC控制部217将调度结果输出到发送处理部205。
MAC控制部217在从接收处理部209取得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编号与发送时间的情况下,生成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将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203。另外,MAC控制部217在从接收处理部209取得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生成包含发送时间的发送时间消息,并将发送时间消息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203。
MAC控制部217使用发送时间定时器来管理终端装置1-1的发送时间组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MAC控制部217在已将各发送时间组的发送时间消息发送到终端装置1-1的情况下,使对应的发送时间定时器启动或重启。
RRC控制部219为了与终端装置1-1进行通信,进行与终端装置1-1之间的连接·切断处理、设定在哪个小区中收发终端装置1-1的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数据发送控制设定等各种设定,伴随各种设定而与上位层交换信息,并伴随各种设定而控制下位层。
RRC控制部219生成各种RRC消息,并将生成的RRC消息输出到数据生成部201。RRC控制部219对数据处理部213所输入的RRC消息进行解析。
另外,RRC控制部219将MAC层所需的信息输出到MAC控制部217,并将物理层所需的信息输出到PHY控制部215。RRC控制部219在由MAC控制部217通知了释放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的情况下,释放已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及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并指示PHY控制部215释放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及上行链路探测用参考信号。
另外,RRC控制部219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1的测定报告消息及/或来自接收处理部209的上行链路无线质量信息,设定收发重复次数(接收重复次数、发送重复次数)的信息。即,RRC控制部219针对每个终端装置1-1,设定终端装置1-1对于PDSCH、PDCCH、EPDCCH、MPDCCH等的接收重复次数、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重复次数。可针对每个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设定收发重复次数,也可以针对每个物理信道设定收发重复次数。
RRC控制部219生成包含所述收发重复次数的重复收发控制消息,并将重复收发控制消息输出到发送数据存储部203。另外,RRC控制部219将对于终端装置1-1设定的接收重复次数、发送重复次数通知MAC控制部217及PHY控制部215。重复收发控制消息例如可以是RRC重新设定消息,也可以是新的RRC消息。也可以由发送处理部205、无线部207、接收处理部209、MAC控制部217、RRC控制部219的一部分或全部构成一个或多个控制部。
此外,发送处理部205、无线部207、接收处理部209进行PHY层的动作,发送数据存储部203、MAC信息提取部211、MAC控制部217进行MAC层的动作,数据生成部201及数据处理部213进行RLC层及PDCP层的动作,RRC控制部219进行RRC层的动作。在图2中省略了基站装置3的其他构成要素、或构成要素之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基站装置3显然包括进行动作所需的具有其他功能的多个区块作为构成要素。例如,在RRC控制部219的上位,存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部、或应用层部。
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划分为两种或三种类型。例如,第一类型的终端装置是归类到分类0~分类13等的终端。也可以称为非MTC用终端的终端。第二类型的终端装置是成本低且具有下行链路的支持系统带宽限制的终端。第二类型的终端装置包含某级别的覆盖增强(小区增强)。第二类型的终端装置可能归类到分类(-1)等。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是支持覆盖增强的终端。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可能归类到分类(-2)等。即,第二类型的终端装置与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相比,支持的最大重复次数可以更少。各个类型支持的功能不同,其用途也可以不限于MTC。另外,也可以将第二类型与第三类型一并作为第二类型,以将功能与第一类型区分开。
其次,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根据终端装置1-1的小区的选择。
终端装置1-1基于自身终端装置的能力,对EUTRA的频带的RF信道进行扫描(scan)。此时,终端装置1-1也可以使用自身终端装置所保存的小区选择信息(频率或小区的信息)进行扫描。另外,终端装置1-1还可以尝试以较少的重复次数选择小区,在失败的情况下,增加重复次数地尝试选择小区。
终端装置1-1在各载波频率中搜索(search)功率最强的小区,一旦发现(found)最佳的小区(suitable cell),则选择此小区。此处,最佳的小区是已选择的PLMN(selectedPLMN)、已登记的PLMN(registered PLMN)、或等效PLMN列表(Equivalent PLMN list)的PLMN中的任一部分的小区,并非禁止小区(the cell is not barred),而是不包含在用于漫游的禁止跟踪区(forbidden tracking areas for roaming)列表中的至少一个跟踪区的一部分的小区,且是满足后述的小区选择基准的小区。
终端装置1-1在发现了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此小区的广播信息或接收功率等信息,判断是否允许接入此小区,或是否满足小区选择基准。例如,可以在第一类型的终端装置1-1所能够取得的系统信息(例如包含在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中广播的信息)中包含表示所述小区是否为禁止小区(barred cell)的信息,也可以在用于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1-1的新系统信息(例如包含在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A(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A)中广播的信息)中包含表示所述小区对于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1-1(MTCUE)来说是否为禁止小区的信息。
另外,用以判定是否满足小区选择基准的参数(例如最低要求接收水平(Qrxlevmin)或最低要求质量水平(Qqualmin)、与Qrxlevmin及Qqualmin相加的偏置(分别为Qrxlevminoffset、Qqualminoffset)等)可以包含于第一类型的终端装置1-1所能够取得的系统信息(例如包含在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中广播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于用于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1-1的系统信息(例如包含在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A(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A)中广播的信息),还可以包含于这两者。
例如,第一类型的终端装置1-1也可以使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中所含的参数,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1-1也可以使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A中所含的新参数。此时,新的系统信息中也可以包含针对每种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独立的参数。而且,此时,所有参数可以针对每种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独立,也可以仅一部分的参数独立。另外,也可以向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1-1(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装置)仅广播基于基站装置3所支持的最大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的参数,而不广播针对每种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独立的值。
终端装置1-1从测定出的接收水平(RSRP)减去Qrxlevmin与Qrxlevminoffset所得的值中减去,从上行链路的发送时的最大发送功率电平减去终端装置1-1的最大RF输出功率所得的值与0分贝之间的更大的值,将其结果设为Srxlev。
而且,终端装置1-1将测定出的质量水平(RSRQ)减去Qqualmin与Qqualminoffset所得的值设为Squal。
终端装置1-1将Srxlev大于0且Squal大于0的小区作为满足小区选择基准的小区。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终端装置1-1对于小区的重选。此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具有小区重选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终端装置1-1也可以不具有不同频率的小区重选功能,而仅具有同一频率内的小区重选功能。
在服务小区(PCell)的广播信息中包含相邻小区的偏置信息或相对于相邻小区的频率的偏置信息、用以防止频繁地重选小区的迟滞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取得此广播信息。其次,终端装置1-1算出将迟滞值与服务小区(PCell)的接收水平(RSRP)相加所得的值(Rs)。另外,终端装置1-1算出从相邻小区的接收水平(RSRP)减去偏置所得的值(Rn)。终端装置1-1对算出的Rs与一个以上的相邻小区的Rn进行比较,选择重选的小区。
此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服务小区(PCell)的接收水平(RSRP)或质量水平(RSRQ)为已决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进行用于重选的测定。此时,可以仅在终端装置1-1中设定的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为服务小区(PCell)中的最大次数的情况下进行测定,即使在终端装置1-1中设定的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并非为服务小区(PCell)中的最大次数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测定,在未能够发现重选的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后述的方法来变更重复次数。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3来说明终端装置1-1对于初始随机接入时的发送重复次数及接收重复次数的设定方法。
首先,终端装置1-1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取得基站装置3的系统信息(步骤S301)。可以以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发送(广播)系统信息,也可以以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仅发送(广播)一部分的系统信息,而除一部分的系统信息以外的其他系统信息可以以由一部分的系统信息所通知的重复次数发送(广播),也可以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PDCCH、EPDCCH、MPDCCH等)中指定包含系统信息的PDSCH的重复次数,还可以将所述方法加以组合。
终端装置1-1利用所述方法取得重复次数的信息,从而取得系统信息中所含的与随机接入过程关联的信息。与随机接入过程关联的信息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生成信息、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信息、与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相关的信息、与消息3的发送相关的信息、与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相关的信息等构成。
终端装置1-1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信息来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302)。接着,终端装置1-1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303)。此处,终端装置1-1可以根据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等)或路径损耗值等来决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基于用以取得PBCH或其他系统信息所需的接收重复次数来决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也可以基于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与从系统信息取得的与发送重复次数相关的信息来决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还可以最初从最少的重复次数起启动,在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增加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也可以使用与发送重复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进行发送。以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直至达到发送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为止。此外,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信息也可以包含与移动台装置所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关的信息、及与终端装置1-1所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关的信息。
基站装置3检测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基站装置3可以以系统中既定的接收重复次数,检测来自终端装置1-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基于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来设定接收重复次数,并检测来自终端装置1-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基站装置3根据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而算出终端装置1-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发送时间的偏差量,进行调度(指定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位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位置)、发送格式(消息大小)等)以发送Layer2(L2)/Layer3(L3)消息,分配Temporary 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终端装置识别信息),并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以将表示发往发送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装置1-1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的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响应识别信息)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EPDCCH或MPDCCH,并将包含发送时间信息、调度信息、Temporary C-RNTI及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也可以预先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唯一地对应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重复发送。
终端装置1-1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对其内容进行确认(步骤S305)。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步骤S304中的与由自身终端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配置信息)唯一地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中,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并检测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终端装置1-1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发送时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并利用调度的无线资源与发送格式来发送包含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等对终端装置1-1进行识别的信息的L2/L3消息(步骤S307)。此时,在步骤S306中设定的发送所述消息时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由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指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是与自身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同的重复次数。终端装置1-1重复发送消息3,直至达到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为止。
另外,终端装置1-1在调整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发送时间定时器。
基站装置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1的L2/L3消息后,将用于使用接收到的L2/L3消息中所含的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来判断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3之间是否发生了竞争(冲突)的竞争解决消息(竞争解决)发送到终端装置1-1。竞争解决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终端装置1-1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可以是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根据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对于终端装置1-1设定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接收竞争解决消息(步骤S309)。此时,在步骤S308中设定的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自身终端装置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可以是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是根据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设定的重复次数。
此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检测出包含与以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前导码编号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消息3发送失败时,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在竞争解决消息中检测出自身终端装置1-1的识别信息时,终端装置1-1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起重新运行。此时,也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而且,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次数已超过系统信息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判断为随机接入失败。
随机接入过程结束后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发送重复次数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接收重复次数也可以对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而设定。另外,随机接入过程结束后的发送重复次数或接收重复次数也可以根据系统信息而分别被通知给终端装置1-1。另外,还可以由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或竞争解决消息通知。例如可以将各信道的发送重复次数及接收重复次数的信息既定为多个集合,或作为系统信息而由基站装置3广播,使表示终端装置1-1应用哪一个集合的信息与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对应,可以由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或竞争解决消息通知,也可以由其他RRC消息或MAC控制要素通知单独的设定,还可以将所述方法加以组合。
其次,说明终端装置1-1处于RRC连接状态时的重复次数的变更方法。
作为重复次数的变更方法,考虑由基站装置3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1的报告而通知重复次数的变更的方法。
例如,基站装置3也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1-1接收的信号的功率、由终端装置1-1通知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QI)、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或接收质量(RSRQ)等的测定结果,设定对于终端装置1-1的上行链路的重复次数或下行链路的重复次数,并通知终端装置1-1。对于终端装置1-1的通知方法可以是利用RRC层中的消息(例如RRC连接重新设定消息或新的RRC消息等)进行通知,也可以利用MAC层中的控制信息(MAC控制要素)进行通知,还可以作为PHY层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通知。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服务小区(PCell)的接收质量或接收功率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触发的特定的测定报告时,使定时器计时,在定时器到时之前,基站装置3未设定满足条件的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开始连接重建过程或向空闲状态过渡。在此情况下,当在定时器到时之前,设定了满足条件的重复次数时,使定时器停止计时。
另外,作为其他方法,考虑由终端装置1-1基于自身终端装置的状态来变更重复次数(及/或通知基站装置3)的方法。
例如,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下的发送及/或接收失败的情况下(需要更多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当基于预先设定或通知的重复次数的设定条件,变更重复次数时(仅优选在变更为更多重复次数的情况下)视为无线链路失败,尝试重建RRC连接。
另外,例如,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下的发送及/或接收失败的情况下(需要更多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基于预先设定或通知的重复次数设定条件,变更重复次数时(仅优选在变更为更多重复次数的情况下)过渡到空闲状态,在自身终端装置内存在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或在接收了自身终端装置的寻呼(paging)的情况下、或进行位置登记的情况下等等,为了建立RRC连接而从初始随机接入过程开始。
另外,例如,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基于服务小区(PCell)的接收水平(RSRP)的测定结果、与预先设定或通知为接收水平的重复次数设定条件,变更重复次数时(仅优选在变更为更多重复次数的情况下),通过后述的随机接入过程来通知(或请求)重复次数的变更(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
终端装置1-1也可以根据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将如上所述的用于测定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的期间设定为不同期间。例如,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重复次数为0次的状态(未进行小区增强的状态)下,将与服务小区(PCell)相同频率的测定期间设为200ms,并使测定期间随着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的增加而从200ms起增加。关于小区增强时的测定期间,可以预先定义与重复次数对应的期间,也可以通过计算式根据重复次数而推导期间,还可以根据广播信息或对于终端装置1-1的单独的RRC消息来通知并设定期间。
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进行无线链路监视(Radio Link Monitoring:RLM),以检测如上所述的接收失败。以下,说明终端装置1-1对于无线链路的监视。
在终端装置1-1中,为了监视无线链路,PHY控制部115基于接收处理部109所测定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等信息,推断(estimate)出服务小区(PCell)的无线链路质量超过特定期间(例如TEvaluate_Qout=200ms)且为特定阈值(Qout)以下时,将“失步(out-of-sync)”通知上位层(RRC控制部119)。另外,PHY控制部115在基于接收处理部109所测定出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等信息,推断出服务小区(PCell)的无线链路质量超过特定期间(例如TEvaluate_Qin=100ms)且为特定阈值(Qin)以上时,将“同步(in-sync)”通知上位层(RRC控制部119)。此外,较理想的是PHY控制部115隔开特定间隔(例如TReport_sync=10ms)以上地将失步或同步通知上位层。
此处,例如,阈值Qout也可以定义为无法可靠地(reliably)接收下行链路的无线链路,而且基于既定参数的假设(hypothetical)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若在终端装置1-1为特定类型的终端(例如第二类型或第三类型)的情况下,包含(考虑)了设定于终端装置1-1的重复发送(捆绑大小)的发送)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达到10%的水平。另外,例如,阈值Qin也可以定义为明显(significantly)能够比Qout的状态更可靠地接收下行链路的无线链路质量,而且基于既定参数的假设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若在终端装置1-1为特定类型的终端(例如第二类型或第三类型)的情况下,包含(考虑)了设定于终端装置1-1的重复发送(捆绑大小)的发送)的误块率(Blocke rror rate)达到2%的水平。
上位层(RRC控制部119)在连续既定次数(N310次)地接收了失步的情况下,使定时器(T310)开始(Start)或重新开始(Restart)计时。另外,RRC控制部119在连续既定次数(N311次)地接收了同步的情况下,使定时器(T310)停止(Stop)计时。而且,RRC控制部119也可以在定时器(T310)计时未被停止而到时(Expire)的情况下,向空闲状态过渡或实施RRC连接的重建过程。
所述内容是于终端装置1-1中未设定DRX时的例子,但在终端装置1-1中已设定DRX的情况下,RRC控制部119也可以进行设定,使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测定的期间或对于上位层的通知间隔采用与未设定DRX时不同的值。此外,即使在设定了DRX的情况下,当所述定时器(T310)进行计时时,也可以将对用以推断同步的无线链路质量进行测定的期间或对于上位层的通知间隔,设为未设定DRX时的值。
另外,定时器(T310)、阈值(Qin、Qout)、次数(N310、N311)、期间(TEvaluate_Qout、TEvaluate_Qin)或间隔(TReport_sync)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是针对每种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独立的值、或对应于小区增强的其他值。值也可以是既定值,例如可以根据广播信息等,由基站装置3广播面向某类型的终端装置的系统信息,也可以根据RRC信息等,对于终端装置1-1单独地设定值,还可以将所述方法加以组合。
另外,关于定时器或阈值、次数等参数,也可以根据某类型的终端装置及其以外的终端装置,对同一参数设定不同值。此时,某类型的终端装置及其以外的终端装置也可以从不同的选项中选择值。例如,作为T310等定时器所能够取得的值的范围,对于不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装置能够选择0ms到2000ms,对于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能够选择0ms到T ms(T>2000)。由此,能够减轻对于现有过程的影响,并且导入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
另外,关于定时器或阈值、次数等参数,也可以对与不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装置的参数独立的新参数设定值,此时,也能够从具有与独立的参数不同的值的范围的选项中选择值。
由此,终端装置1-1能够从面向第二类型及第三类型的终端装置(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装置)的广播信息中,取得与面向第一类型的终端措施(不对应于小区增强的终端装置)的系统信息不同的新的系统信息,并通过设定与自身终端装置的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对应的无线链路监视参数,进行适当的无线链路监视。
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基于参数或此参数的值,推导使自身终端装置同步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也可以基于所述无线链路监视等,在接收失败的情况下(以既定次数通知了失步的情况或定时器T310已到时的情况等),进行后述的随机接入,由此,将重复次数变更(或需要变更重复次数)通知基站装置3。
使用图4来说明在RRC连接中的状态下,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的重复次数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
终端装置1-1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既定信息而保存对应接收功率或接收质量的阈值与重复次数的信息,或者作为RRC层的消息而从基站装置3取得该信息。例如,信息可以是包含多个发送及接收的重复次数、及与重复次数关联的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或接收质量(RSRQ)的阈值的表格,也可以是包含重复次数、及与重复次数关联的误块率(BLER)的阈值的表格。或者,终端装置1-1也可以保存表示重复次数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作为既定的设定,或作为利用RRC层的消息而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设定,而且将表示哪一个重复次数有效的信息(与表示重复次数的信息唯一地对应的索引等)作为RRC层的消息,或作为MAC层的控制要素,或者作为物理层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由基站装置3通知终端装置1-1。另外,表格或信息也可以设定针对每种物理信道而独立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例如在基于信息而变更了重复次数的情况下,或者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的数据解调失败的情况下,通过随机接入,向基站装置3通知(或报告)重复次数变更。此外,在重复次数向减少方向产生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当前的重复次数,直到由基站装置3进行新设定为止。即,终端装置1-1也可以仅在重复次数向增加方向产生变更的情况下,通知基站装置3。
另外,为了通知基站装置3,MAC控制部117可以释放分配给自身终端装置的PUCCH的资源,也可以通知RRC层释放PUCCH的资源,还可以使TA定时器停止。即,也可以控制为除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外,不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状态,且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重复次数的变更(或重新设定后的重复次数)通知基站装置3。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TA定时器停止或到时的情况下,释放(Release)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或表示是哪一个发送重复次数的索引信息)。
终端装置1-1根据系统信息或对于终端装置1-1单独设定的信息中所含的与随机接入关联的信息等,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401)。接着,终端装置1-1使用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402)。此处,终端装置1-1可以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设为已对自身终端装置设定的重复次数,在自身终端装置中所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被释放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等)或路径损耗值等测定值、及与重复次数对应的阈值来决定,还可以设为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利用所述方法来取得(推导)重复次数的信息,并使用与发送时的重复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进行发送。
基站装置3检测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基站装置3可以使用系统中既定的接收重复次数,检测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通过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来设定接收重复次数,并检测来自终端装置1-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基站装置3根据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而算出终端装置1-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发送时间的偏差量,进行调度(指定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位置(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位置)、发送格式(消息大小)等)以发送Layer2(L2)/Layer3(L3)消息,分配Temporary 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终端装置识别信息),并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以将表示发往发送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装置1-1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的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响应识别信息)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EPDCCH或MPDCCH,并将包含发送时间信息、调度信息、Temporary C-RNTI及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也可以预先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关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无线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另外,在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发送重复次数设为终端装置1-1中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对其内容进行确认(步骤S404)。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设为步骤S403中的与由自身终端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另外,在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将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设为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接收重复次数。
另外,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利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覆盖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或者,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撤销或忽略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并使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
终端装置1-1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发送时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并利用所调度的无线资源与发送格式来发送包含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等对终端装置1-1进行识别的信息的L2/L3消息(步骤S406)。此时,在步骤S405中设定的发送所述消息时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随机接入响应中指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是与自身终端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同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在调整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发送时间定时器。
基站装置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1的L2/L3消息后,使用接收到的L2/L3消息中所含的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将用以判断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3之间是否发生了竞争(冲突)的竞争解决消息(竞争解决)发送到终端装置1-1。竞争解决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而且,竞争解决消息中也可以包含重新设定重复次数的RRC消息。另外,重复次数的信息也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终端装置1-1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
终端装置1-1接收竞争解决消息(步骤S408)。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自身终端装置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成为步骤S407中的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另外,终端装置1-1在竞争解决消息中包含重新设定重复次数的RRC消息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利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来覆盖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
此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检测出包含与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前导码编号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消息3发送失败时,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在竞争解决消息中检测出自身终端装置1-1的识别信息时,终端装置1-1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起重新运行。此时,也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另外,此时,还可以释放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
而且,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次数已超过系统信息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判断为随机接入失败,并切断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通信。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当在根据RRC消息等,由基站装置3将发送重复次数及/或接收重复次数设定于终端装置1-1的状态下,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能够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前释放设定,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由终端装置1-1设定并使用新的重复次数。由此,终端装置1-1在通信状态已变差的情况下,即使处于无法接收来自基站装置3的接收信号的状态,终端装置1-1自身也能够重新设定重复次数,并将重复次数的变更通知基站装置3,而且,能够以既定(默认、通用或最大)的重复次数、或基于接收功率等的测定值的重复次数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因此,能够减少随机接入失败,而且能够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由基站装置3重新设定重复次数。
另外,作为其他方式,终端装置1-1直到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信息3为止能够使用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并能够以根据随机接入响应或竞争解决消息指定的重复次数来覆盖设定。由此,终端装置1-1能够将重复次数的变更通知基站装置3,而且能够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由基站装置3重新设定重复次数。
另外,在终端装置1-1的测定中,能够根据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来设定进行测定的期间,由此,能够不依赖于设定的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进行适当的测定。
另外,在终端装置1-1的测定中,能够根据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来设定不同的定时器或阈值的值,由此,能够不依赖于设定的重复次数(重复级别、小区增强级别)而进行适当的测定。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对终端装置1-1设定有效的数据重复发送(或接收)的重复次数。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RRC连接状态下的终端装置1-1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重新设定重复次数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说明终端装置1-1基于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与随机接入过程所示的重复次数来判断重复次数的例子。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终端装置1-1与基站装置3,因为MAC控制部117的一部分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新增了动作),所以省略除此以外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MAC控制部117也可以在从MAC信息提取部111输入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第一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息,向PHY控制部115通知消息3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并对第一信息与由RRC控制部119通知的重复次数信息(第二信息)进行比较,在由第二信息指定的重复次数为由第一信息指定的重复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向PHY控制部115通知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的设定。另外,也可以向RRC控制部119通知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使用图5来说明终端装置1-1在RRC连接状态下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的重复次数的变更方法的一个例子。
终端装置1-1也可以被构成为将作为既定信息保存接收功率或接收质量的阈值与重复次数对应的信息,或者作为RRC层的消息从基站装置3取得该信息。例如,信息可以是包含多个发送及接收的重复次数、及与重复次数关联的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或接收质量(RSRQ)的阈值的表格,也可以是包含重复次数、及与重复次数关联的误块率(BLER)的阈值的表格。或者,终端装置1-1也可以保存表示重复次数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作为既定的设定,或作为利用RRC层的消息而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设定,而且表示哪一个重复次数有效的信息(与表示重复次数的信息唯一地对应的索引等)作为RRC层的消息,或作为MAC层的控制要素,或者作为物理层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由基站装置3通知终端装置1-1。另外,表格或信息也可以设定针对每种物理信道而独立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例如在基于信息而变更了重复次数的情况下,或者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的数据解调失败的情况下,通过随机接入,向基站装置3通知(或报告)重复次数变更。此外,在重复次数向减少方向产生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当前的重复次数,直到由基站装置3进行新设定为止。即,也可以仅在重复次数向增加方向产生变更的情况下,通知基站装置3。
另外,为了通知基站装置3,MAC控制部117可以释放分配给自身终端装置的PUCCH的资源,也可以使TA定时器停止。即,也可以控制为除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外,不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状态,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重复次数的变更通知基站装置3。另外,终端装置1-1也可以在TA定时器停止或到时的情况下,释放(Release)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或表示是哪一个发送重复次数的索引信息)。
终端装置1-1根据系统信息或对于终端装置1-1单独设定的信息中所含的与随机接入关联的信息等,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501)。接着,终端装置1-1使用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步骤S502)。此处,终端装置1-1可以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设为已对自身终端装置设定的重复次数,在自身终端装置中所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的设定被释放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等)或路径损耗值等的测定值、及与重复次数对应的阈值来决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重复次数,还可以设为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利用所述方法来取得(推导)重复次数的信息,并使用与发送时的重复次数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进行发送。
基站装置3检测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此处,基站装置3可以使用系统中既定的接收重复次数,检测终端装置1-1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通过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来设定接收重复次数,并检测来自终端装置1-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基站装置3根据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而算出终端装置1-1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发送时间的偏差量,进行调度(指定上行链路无线资源位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位置)、发送格式(消息大小)等)以发送Layer2(L2)/Layer3(L3)消息,分配Temporary 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终端装置识别信息),并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以将表示发往发送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终端装置1-1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的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响应识别信息)配置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EPDCCH或MPDCCH,并将包含发送时间信息、调度信息、Temporary C-RNTI及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也可以预先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关联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无线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检测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另外,在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发送重复次数设为终端装置1-1中设定的发送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对其内容进行确认(步骤S504)。此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还可以设为步骤S503中的与由自身终端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另外,在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将用以接收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的重复次数、或用以接收PDSCH(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次数设为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接收重复次数。另一方面,在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即使自身终端装置中已设定用以接收配置有RA-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的重复次数、或用以接收PDSCH(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次数,终端装置1-1也可以使设定的重复次数无效。
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利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覆盖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
终端装置1-1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含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发送时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并利用所调度的无线资源与发送格式来发送包含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等对终端装置1-1进行识别的信息的L2/L3消息(步骤S506)。此时,关于步骤S505中设定的发送所述消息时的发送重复次数,在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有发送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是已设定的重复次数,在自身终端装置中未设定有发送重复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与自身终端装置最后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同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在调整了发送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发送时间定时器。
基站装置3接收来自终端装置1-1的L2/L3消息后,使用接收到的L2/L3消息中所含的C-RNTI(或Temporary C-RNTI)或IMSI,将用以判断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3之间是否发生了竞争(冲突)的竞争解决消息(竞争解决)发送到终端装置1-1。竞争解决消息的发送重复次数可以是基站装置3根据RRC消息等而设定于终端装置1-1的重复次数,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是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而且,竞争解决消息中也可以包含重新设定重复次数的RRC消息。另外,重复次数的信息也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终端装置1-1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
在竞争解决消息中包含重复次数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也可以利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覆盖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此处,当本随机接入过程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时,终端装置1-1在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与竞争解决消息所指定的重复次数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竞争解决消息所指定的重复次数。
终端装置1-1接收竞争解决消息(步骤S508)。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重复次数可以由配置有表示是发往自身终端装置的信息的C-RNTI的PDCCH、EPDCCH或MPDCCH指定,可以是预先决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成为步骤S507中的与随机接入前导码及/或PRACH资源对应的重复次数,还可以成为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相同的重复次数。另外,终端装置1-1在竞争解决消息中包含重新设定重复次数的RRC消息的情况下,利用接收到的设定信息,覆盖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
此外,在一定期间内未检测出包含与已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前导码编号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消息3发送失败时,或当在一定期间内,未在竞争解决消息中检测出自身终端装置1-1的识别信息时,终端装置1-1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起重新运行。此时,也可以增加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另外,此时,还可以释放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的设定。
而且,在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次数已超过系统信息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判断为随机接入失败,并切断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通信。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当在根据RRC消息等,由基站装置3将发送重复次数及/或接收重复次数设定于终端装置1-1的状态下,进行随机接入处理时,能够将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码或既定的设定的重复次数应用于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接收,并能够将自身终端装置中设定的重复次数应用于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由此,终端装置1-1能够进行基于必需的重复次数的有效的随机接入过程。
另外,能够仅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将物理信道(例如PDSCH)的捆绑大小变更为不同的大小,由此,能够防止终端装置1-1的重复次数的设定与基站装置3所保存的设定信息不匹配。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对终端装置1-1设定有效的数据重复发送(或接收)的重复次数。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安装与基站装置3的功能不同的其他装置。例如,还可以安装与基站装置3无线连接的中继站装置。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终端装置1-1是作为不具有像现有LTE或LTE-Advanced的终端装置那样的多功能(特征),而仅具有限定的功能(特征)的新的(增强后的)类型(或分类)的终端装置的MTCUE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用于进行小区增强(重复收发)的当前或将来的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或其通信系统)。
此外,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例示,且能够使用各种变形例、替换例来实现。例如,上行链路发送方式能够适用于FDD(频分双工)方式与TDD(时分双工)方式的任一种通信系统。另外,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参数或各事件的名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称呼的名称,即使实际应用的名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名称不同,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主张的发明宗旨。
另外,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连接”并非仅限定于使用物理性线路将某装置与其他的某装置直接连接的结构,还包含逻辑上连接的结构、或使用无线技术来无线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终端装置中,可以仅存在一个实现MAC层功能的实体(MAC Entity),也可以存在多个实体。在存在多个实现MAC层功能的实体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终端装置设定”可以是对多个实现MAC层功能的实体均进行相同设定,也可以是针对实现MAC层功能的每个实体进行独立的设定。
另外,终端装置1不仅包含可移型或可动型的移动台装置,而且还包含对设置于室内外的固定型或非可动型电子设备搭载通信功能所得的装置,所述固定型或非可动型电子设备例如为AV设备、厨房设备、清扫、洗衣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或测定设备、车载装置、及能够穿在身上的可穿戴设备或保健设备等。另外,终端装置1不仅用于机器对机器的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而且还用于人对人或人机通信。
另外,终端装置1也被称为用户终端、移动台装置、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终端、UE(User Equipment)、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基站装置3也被称为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台、NB(NodeB,节点B)、eNB(evolved NodeB,演进节点B)、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台)、BS(Base Station,基站台)。
此外,基站装置3在3GPP所规定的UMTS中被称为NB,在EUTRA及Advanced EUTRA中被称为eNB。此外,3GPP所规定的UMTS、EUTRA及Advanced EUTRA中的终端装置1被称为UE。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方框图,具体地组合记载了用以实现终端装置1及基站装置3的各部分的功能或这些功能的一部分的方法、手段或算法的步骤,但所述方法、手段或算法的步骤可通过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硬件与软件模块的组合而直接具体化。
若通过硬件安装,则终端装置1及基站装置3除了包含已说明的方框图的结构以外,还包含向终端装置1及基站装置3供应电力的供电装置或电池、液晶等显示装置及显示器驱动装置、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输入输出端子、扬声器及其他周边装置。
若通过软件安装,则其功能可被保存为计算机可读取的媒体上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代码,或可被传输。计算机可读取的媒体包含通信媒体或计算机记录媒体这两者,此通信媒体或计算机记录媒体包含帮助从某场所向另一场所搬运计算机程序的媒体。
而且,也可以将一个以上的命令或代码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将此记录媒体所记录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代码读入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由此,控制终端装置1或基站装置3。此外,此处所谓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或周边设备等硬件。
也可以利用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动作。使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终端装置1及基站装置3工作的程序是为了实现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所述实施方式的功能而对CPU等进行控制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存储于RAM,然后存储到各种ROM或HDD,并根据需要而由CPU读取,且被修正、写入。
另外,不仅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所述实施方式的功能,而且有时还基于所述程序的指示,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由此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功能。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是指半导体媒体(例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媒体(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媒体(例如磁带、软盘等)等可移动媒体、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磁盘单元等存储装置。而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还包含像通过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路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媒体;像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一定时间的媒体。
另外,所述程序可以是用以实现所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而且还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所述功能的程序。
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终端装置1及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或各特征可通过为了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而设计的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或面向一般用途的任意的集成电路(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电路、离散硬件组件、或这些部件的组合来安装或执行。
通用用途处理器也可以是微处理器,此外,处理器还可以是现有类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所述各电路可以包含数字电路,也可以包含模拟电路。
另外,作为处理器,也可以安装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连接的一个以上的微处理器或其他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组合。
以上,基于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宗旨及权利要求书显然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即,本说明书的记载目的在于进行例示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加以任何限制。
另外,本发明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加以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将所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要素即产生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调换所得的结构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符号说明
1、1-1、1-2、1-3:终端装置
3:基站装置
101、201:数据生成部
103、203:发送数据存储部
105、205:发送处理部
107、207:无线部
109、209:接收处理部
111、211:MAC信息提取部
113、213:数据处理部
115、215:PHY控制部
117、217:MAC控制部
119、219:RRC控制部

Claims (3)

1.一种终端装置,是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物理层控制部,所述物理层控制部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
所述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被设定。
2.一种监视方法,是适用于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的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含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的步骤,
所述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被设定。
3.一种集成电路,是适用于被设定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基于作为下行无线链路的级别而定义的特定阈值监视无线链路的功能,
所述阈值的值是根据重复发送及/或重复接收的次数而被设定。
CN201580072997.4A 2015-01-08 2015-12-28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Pending CN1071138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1939 2015-01-08
JP2015-001939 2015-01-08
PCT/JP2015/086464 WO2016111219A1 (ja) 2015-01-08 2015-12-28 端末装置、監視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876A true CN107113876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35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997.4A Pending CN107113876A (zh) 2015-01-08 2015-12-28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4196B2 (zh)
EP (1) EP3244683A4 (zh)
JP (1) JP6675326B2 (zh)
CN (1) CN107113876A (zh)
WO (1) WO20161112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331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345080A (zh) * 2017-11-28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更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465092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90288A (zh) * 2018-11-30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1663B1 (en) * 2016-03-16 2017-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ccess of a wireless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90288796A1 (en) * 2016-07-25 2019-09-1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obust data transmittal
CN107770876A (zh) * 2016-08-19 2018-03-0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移动台
JP2020500449A (ja) * 2016-09-30 2020-01-0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そこ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EP3764583A1 (en) * 2016-09-30 2021-0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ed uci transmission scheme
CN108551666B (zh) 2016-11-04 202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选择及接入方法和装置
WO2018151434A1 (ko) 2017-02-20 2018-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8182360A (ja) * 2017-04-03 2018-11-15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28778B2 (en) * 2017-11-06 2020-07-2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radio link monitoring/radio link failure (RLM/RLF) and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CN115720387A (zh) * 2017-12-15 2023-02-2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建立和终止无线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US10771198B2 (en) 2018-05-17 2020-09-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repet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R112021005085A2 (pt) * 2018-09-18 2021-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para apoiar o estabelecimento de um caminho para a transmissão de uma mensagem em uma rede mesh,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um caminho para a transmissão de uma mensagem em uma rede mesh, nó intermediário em uma rede mesh, nó de destino paradeterminar um caminho para transmitir uma mensagem em uma rede mesh,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7153A1 (ja) * 2008-06-26 2009-12-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US20140098761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WO2014185676A1 (ko) * 2013-05-12 2014-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단말
US20140362752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Satish Chandra Jha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es to user equipment with extended paging cyc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7153A1 (ja) * 2008-06-26 2009-12-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US20140098761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WO2014185676A1 (ko) * 2013-05-12 2014-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측정 수행 방법 및 단말
US20140362752A1 (en) * 2013-06-07 2014-12-11 Satish Chandra Jha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es to user equipment with extended paging cycle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Impact of coverage enhancements on RAN", 《TDOC R2-140675 3GPP TSG-RAN WG2 #85》 *
MEDIATEK INC.: "Discussion on CSI report in coverage enhancement", 《R1-140241 3GPP TSG-RAN WG1 #76》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080A (zh) * 2017-11-28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更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345080B (zh) * 2017-11-28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更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0809331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490288A (zh) * 2018-11-30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13490288B (zh) * 2018-11-30 2022-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65092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47361A1 (en) 2017-11-30
WO2016111219A1 (ja) 2016-07-14
JP6675326B2 (ja) 2020-04-01
EP3244683A4 (en) 2018-08-15
US10064196B2 (en) 2018-08-28
EP3244683A1 (en) 2017-11-15
JPWO2016111219A1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660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控制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7113876A (zh) 终端装置、监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711387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11197316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U2016229175B2 (en)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US10517032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7409420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11387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JP201815262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809325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803288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809324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6020564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201809324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