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7223B -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7223B
CN110807223B CN201911017183.7A CN201911017183A CN110807223B CN 110807223 B CN110807223 B CN 110807223B CN 201911017183 A CN201911017183 A CN 201911017183A CN 110807223 B CN110807223 B CN 110807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bracket
optimization
pedestrian protection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7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7223A (zh
Inventor
苏永雷
彭磊
王卓
艾明昱
昝建明
许春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71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7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7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7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7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7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其中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步骤2,将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实验设计方法,生成多组样本数据;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步骤4,基于步骤3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相应的近似模型;步骤5,基于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对流水槽支架进行参数优化。本发明实现了NVH性能和行人保护的联合仿真和多学科优化,能够更高效地设计流水槽支架的结构,确定流水槽支架结构的具体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车性能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也在迅速增长,而行人头部往往是事故中最需要保护的受伤害部位。对于乘用车来说,行人头部极易撞击到汽车前风挡玻璃的底部区域,此区域中流水槽支架结构设计及其刚度直接影响行人头部的伤害值。行人保护要求头部撞击到前风挡玻璃底部区域时,需要此区域易发生变形,对撞击能量起变形→缓冲→吸能作用,缓解对行人头部伤害,这就要求流水槽支架在承受大冲击时刚度较小。
同时,汽车流水槽支架设计要兼顾整车NVH性能,要求流水槽支架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前风挡玻璃模态和声腔模态发生耦合从而引发的整车加速轰鸣等相关问题。NVH性能和行人保护对流水槽支架设计的要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目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主流汽车厂商主要采用“串行设计”模式,即优先保证行人保护性能,其次验证流水槽结构是否引发NVH性能问题。存在效率低、设计质量差的问题,且不能充分考虑多学科(NVH领域、碰撞领域)之间的耦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以实现NVH性能和行人保护的联合仿真和多学科优化,能够更高效地设计流水槽支架的结构,确定流水槽支架结构的具体参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问题识别和P控制图分析,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其中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
步骤2,制定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实验设计方法,生成多组样本数据;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建立整车NVH有限元模型进行NVH性能仿真分析,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
步骤4,基于步骤3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相应的近似模型;
步骤5,基于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流水槽支架进行参数优化,调用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
进一步,所述步骤1具体为:问题识别和P控制图分析,识别和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输入信号为行人保护工况下的汽车速度、NVH工况下的汽车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力和力矩;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噪声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加工尺寸偏差、流水槽支架的焊点位置偏差;输出状态为行人头部伤害指数、关注转速加速噪声最大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制定所述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所述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制定实验设计数据表,生成多组样本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3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相应地建立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根据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多组整车NVH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整车加速噪声仿真分析;根据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碰撞分析。
进一步,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利用组合模型建模方法,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NVH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并对近似模型进行精度校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5具体为:基于所述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同时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进行优化,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全局搜索算法完成设计变量的优化,得到关于NVH和行人保护的Pareto解集,选取Pareto解集中一组满意的解,调用所述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该组满意的解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多学科优化技术确定流水槽支架的具体的结构参数,实现多性能优化和平衡。相较于传统的“串行设计”开发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多学科(NVH和行人保护)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对流水槽支架的多个设计变量进行大样本分析,可同时满足多项性能要求,一次性设计对,大幅缩短设计周期;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能够在汽车产品开发前期确定流水槽支架结构设计方案,降低后期设计变更带来的研发周期加长、研发费用增加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流水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体;2—上翻边;3—下翻边;4—溃缩孔;5—诱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以图2中所示的流水槽支架为例对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流水槽支架包括支架体1、设置在支架体1上端的上翻边2以及设置在支架体1下端的下翻边3,支架体1的中部设置有溃缩结构,溃缩结构包括溃缩孔4和诱导槽5,溃缩孔4为矩形孔,诱导槽为“V”形槽。流水槽支架选用普通碳钢板冲压而成。在使用时,上翻边2与支撑前风挡玻璃下端的钣金结构通过焊点焊接,下翻边3与流水槽底部钣金结构通过焊点焊接。正常情况下,流水槽支架起支撑作用,保证有较好的NVH性能,而在承受外部冲击时,流水槽支架在能够溃缩结构处变形折弯,对行人头部起缓冲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问题识别和P控制图分析,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其中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步骤1具体为:问题识别和P控制图分析,识别和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
输入信号为行人保护工况下的汽车速度、NVH工况下的汽车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力和力矩;
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具体尺寸参数包括流水槽支架的钣金厚度,支架体的宽度;溃缩结构的尺寸参数。针对上述的溃缩结构来说,溃缩结构的尺寸参数包括溃缩孔4的长度和宽度,诱导槽5的宽度和深度;控制因子共6项。
噪声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加工尺寸偏差、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的焊点位置偏差;
输出状态为行人头部伤害指数、关注转速加速噪声最大值。
步骤2,执行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实验设计方法是通过科学地选择样本点,利用更少的样本数量,最大化地获取控制因子与输出状态关系的设计方法。制定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实验设计方法,生成50组样本数据;所述步骤2具体为:制定所述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所述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制定实验设计数据表,生成50组关于控制因子的样本数据。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50组样本数据,建立整车NVH有限元模型进行NVH性能仿真分析,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所述步骤3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2中的50组样本数据,相应地建立50组流水槽支架结构,根据50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多组整车NVH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整车加速噪声仿真分析;根据50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碰撞分析。其中整车加速噪声仿真分析分析过程为:发动机缸压产生的力和力矩作为输入,整车NVH有限元模型作为对象,驾驶员右耳附近作为噪声响应点,通过Nastran仿真计算,得到加速噪声分析结果;由于流水槽区域典型模态分布在60-80Hz,对应的噪声峰值在2000rpm附近,取2000rpm附近噪声峰值的最大值作为NVH性能评估指标,得到50组样本分析结果。其中碰撞分析的过程为:通过LS-DYNA计算,得到50组行人头部伤害指数。
步骤4,基于步骤3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相应的近似模型;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利用组合模型建模方法,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由于碰撞分析包含复杂非线性迭代过程,其碰撞性能与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没有固定的规律,难以适配具体的响应面模型算法,所以根据碰撞分析结果,利用组合模型建模方法,自动为每个设计变量匹配最合理的响应面模型算法,确保响应面精度最高;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NVH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并对近似模型进行精度校验,校验过程为:当模型精度低于90%时,增加DOE分析样本点,更新近似模型,直到近似模型精度大于90%。
步骤5,基于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流水槽支架进行参数优化,调用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所述步骤5具体为:基于所述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同时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进行优化,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全局搜索算法完成设计变量的优化,得到关于NVH和行人保护的Pareto解集,选取Pareto解集中一组满意的解,调用所述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该组满意的解进行验证。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结果满足设计目标值,同时与近似模型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多目标优化有效;否则,说明设计空间内不存在满足性能要求的解,需要适当调整设计变量的范围,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优化设计。

Claims (5)

1.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支架包括支架体、设置在支架体上端的上翻边以及设置在支架体下端的下翻边,支架体的中部设置有溃缩结构,溃缩结构包括溃缩孔和诱导槽,溃缩孔为矩形孔,诱导槽为“V”形槽,所述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问题识别和P控制图分析,识别和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输入信号为行人保护工况下的汽车速度、NVH工况下汽车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力和力矩;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钣金厚度、支架体的宽度、溃缩孔的长度、溃缩孔的宽度、诱导槽的宽度和诱导槽的深度;噪声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加工尺寸偏差、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的焊点位置偏差;输出状态为行人头部伤害指数、关注转速加速噪声最大值;
步骤2,制定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实验设计方法,生成多组样本数据;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建立整车NVH有限元模型进行NVH性能仿真分析,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
步骤4,基于步骤3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相应的近似模型;
步骤5,基于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流水槽支架进行参数优化,调用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制定所述步骤1中控制因子的设计空间,将所述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制定实验设计数据表,生成多组样本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相应地建立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根据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多组整车NVH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整车加速噪声仿真分析;根据多组流水槽支架结构建立行人保护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碰撞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行人保护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利用组合模型建模方法,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根据所述步骤3中的NVH性能仿真分析结果,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并对近似模型进行精度校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基于所述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同时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进行优化,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设计目标值,加速噪声最大值≤设计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行人头部伤害指数最小,加速噪声最大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全局搜索算法完成设计变量的优化,得到关于NVH和行人保护的Pareto解集,选取Pareto解集中一组满意的解,调用所述步骤3中的有限元模型对该组满意的解进行验证。
CN201911017183.7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807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7183.7A CN11080722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7183.7A CN11080722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7223A CN110807223A (zh) 2020-02-18
CN110807223B true CN110807223B (zh) 2021-04-06

Family

ID=6948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7183.7A Active CN11080722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7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275A (zh) * 2022-05-06 2022-07-0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溃式翼子板支架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49267A2 (en) * 2009-05-01 2010-11-10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eighborhood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in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alysis
CN102024082A (zh) * 2010-12-15 2011-04-20 同济大学 实现汽车仪表板结构系统多学科多目标优化的方法
CN106991216A (zh) * 2017-03-16 2017-07-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模块引起方向盘抖动的稳健性预估及优化方法
CN107169164A (zh) * 2017-04-13 2017-09-15 大连理工大学 考虑碰撞工况的适用于汽车早期设计的简化模型建模方法
CN109063389A (zh) * 2018-09-28 2018-12-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性能约束的汽车结构轻量化正向设计方法及系统
CN208498414U (zh) * 2018-06-25 2019-02-1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机舱流水槽nvh装置组合及机舱流水槽连接支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49267A2 (en) * 2009-05-01 2010-11-10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eighborhood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in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alysis
CN102024082A (zh) * 2010-12-15 2011-04-20 同济大学 实现汽车仪表板结构系统多学科多目标优化的方法
CN106991216A (zh) * 2017-03-16 2017-07-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模块引起方向盘抖动的稳健性预估及优化方法
CN107169164A (zh) * 2017-04-13 2017-09-15 大连理工大学 考虑碰撞工况的适用于汽车早期设计的简化模型建模方法
CN208498414U (zh) * 2018-06-25 2019-02-1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机舱流水槽nvh装置组合及机舱流水槽连接支架
CN109063389A (zh) * 2018-09-28 2018-12-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性能约束的汽车结构轻量化正向设计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发动机舱盖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刘莹 等;《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81231;第9卷(第4期);摘要,第456-462页 *
《面向轻量化的白车身优化设计与验证》;熊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70715(第7期);摘要,正文第13、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7223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5898B (zh) 基于汽车碰撞仿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09117532B (zh) 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
CN109033643B (zh)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汽车操稳性瞬态性能参数优化方法
CN109117557B (zh) 一种悬架橡胶衬套优化方法
CN110807223B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CN111475977B (zh) 一种基于碰撞性能优化的汽车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
Wang et al. Structure-material-performance integration lightweight optimisation design for frontal bumper system
Mohan et al. New mass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o achieve low mass BIW designs using optimal material layout methodology on the frontal vehicle crash
CN111950080A (zh) 一种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06611073A (zh) 车辆结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
CN110968965B (zh) 发动机盖动态疲劳分析方法
CN103770840A (zh) 一种前纵梁的设计方法
CN110909421A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的一体化成型方法及前保险杠横梁
CN102831277B (zh) 一种车辆trimmedbody有限元模型模态识别的方法
CN106997417B (zh) 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汽车缓冲吸能a柱及其优化方法
Shen et al. BIW safety performance research based on vehicle frontal crash
CN113704866B (zh) 基于频率响应的保险杠系统强度分析方法
CN103049585A (zh) 汽车底盘零部件及车身在极限工况下载荷提取方法及装置
Sithik et al. Simplified approach of chassis frame optimization for durability performance
CN114896688A (zh) 一种车身结构吸能盒的设计方法
CN112158206B (zh) 一种智能车强制换道汇入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070337A (zh) 一种汽车上车体模块化设计实现方法
CN112464382A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尺寸优化设计方法
Cao et al. The synthesized method based on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for vehicle collision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analysis
Wagh et al. Vibration and impact analysis of optimized automotive front bu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