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5063A -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5063A
CN110805063A CN201911006157.4A CN201911006157A CN110805063A CN 110805063 A CN110805063 A CN 110805063A CN 201911006157 A CN201911006157 A CN 201911006157A CN 110805063 A CN110805063 A CN 110805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cast strip
building
bottom plate
constr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61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20 Smelter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20 Smelter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20 Smelter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20 Smelt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61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5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5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在底板区域内设置底板钢筋;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所述多根传力杆垂直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所述多个建筑底板由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形成的后浇带进行隔离,相邻的建筑底板由所述传力杆连接;在满足后浇带浇筑条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后浇带,得到整体建筑底板。本申请的方法中,在预留后浇带区域时,后浇带并不是完全将各个分开的建筑底板完全分开,而是通过传力杆将建筑底板进行连接,即本申请并不是采用混凝土完全封闭的形式浇筑后浇带,从而可以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功能,防止出现裂缝等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楼的修建过程中,建筑底板的修建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修建方法在进行建筑底板修建时,通常是采用后浇带对不同建筑的建筑底板暂时分开以进行沉降,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填充后浇带。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后浇带出采用混凝土完全封闭的形式,会影响后浇带在结构中的设计功能,从而容易出现裂缝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功能从而降低安全隐患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包括:
在底板区域内设置底板钢筋;
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所述多根传力杆垂直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
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所述多个建筑底板由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形成的后浇带进行隔离,相邻的建筑底板由所述传力杆连接;
在满足后浇带浇筑条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后浇带,得到整体建筑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为宽缘工字钢。
进一步地,所述宽缘工字钢的尺寸为500mm*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至1200mm,所述传力杆的长度为为1240mm至1720mm,所述传力杆在所述建筑底板中的深入长度为220mm至260mm。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传力杆的设置距离为800mm至1200mm。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两端分别与钢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尺寸为560mm*560mm至600mm*6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包括固定钢筋以及金属网。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之后,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之前,还包括:
进行隐蔽验收工作,在隐蔽验收完成后,执行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的步骤。
进一步地,填充所述后浇带的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所述建筑底板的混凝土的强度。
上述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在底板区域内设置底板钢筋;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所述多根传力杆垂直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所述多个建筑底板由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形成的后浇带进行隔离,相邻的建筑底板由所述传力杆连接;在满足后浇带浇筑条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后浇带,得到整体建筑底板。本申请的方法中,在预留后浇带区域时,后浇带并不是完全将各个分开的建筑底板完全分开,而是通过传力杆将建筑底板进行连接,即本申请并不是采用混凝土完全封闭的形式浇筑后浇带,从而可以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功能,防止出现裂缝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底板修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例示意图;
图3为H型钢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近年来,随着国民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以及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地下室对于城市而言显得愈发重要。深基坑支护既是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又是地下室施工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各阶段安全完成深基坑施工乃重中之重。在深基坑支护中,通常会采用内支撑结构体系作为地下室围护的一种支护形式。而内支撑的拆除应在替换支撑的结构构件达到换撑要求承载力后进行。为解决沉降差,减小温度收缩,在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施工时用后浇带将两部分暂时断开,以完成大部分沉降量,再浇灌混凝土。
现有技术的常规做法,在后浇带处采用混凝土完全封闭的方式,将影响后浇带在结构中的设计功能,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隐患;如采用浇筑后浇带部位结构梁混凝土进行换撑的方式,将增加梁部位施工缝打凿、清理等多道繁琐工序,另本工程基坑内支撑结构数量为二道,要求结构梁混凝土强度达到换撑强度要求,在工期上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后浇带部位梁内埋设传力杆作为后浇带部位的传力构件,以型钢传力方式以避免后浇带的结构变形,降低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该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底板区域内设置底板钢筋。
其中,底板钢筋是指由多根纵横交错的钢筋组成的钢筋网,设置底板钢筋时,应保证筋表明平整,顺直,无塌腰扭曲等现象。
步骤S200,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所述多根传力杆垂直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
在设置好底板钢筋后,在底板钢筋上方设置多根传力杆,传力杆用于在浇筑建筑底板时将分开的建筑底板连接起来。后浇带预留结构是指用于形成后浇带区域的结构。传力杆的设置方向与后浇带的走向垂直。
步骤S300,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所述多个建筑底板由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形成的后浇带进行隔离,相邻的建筑底板由所述传力杆连接。
在设置好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后,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得到多个分开的建筑底板。
步骤S400,在满足后浇带浇筑条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后浇带,得到整体建筑底板。
在执行完其他修建工艺并确定可以浇筑后浇带以后,再使用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填充,从而,通过填充后浇带的混凝土可以将分开的建筑底板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建筑底板。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实例示意图,图中需要设置的结构包括底板钢筋,后浇带预留结构,传力杆。后浇带预留结构可以形成后浇带区域,后浇带用于隔离建筑底板,传力杆与后浇带的走向垂直,且深入相邻的建筑底板。
本申请的方法中,在预留后浇带区域时,后浇带并不是完全将各个分开的建筑底板完全分开,而是通过传力杆将建筑底板进行连接,即本申请并不是采用混凝土完全封闭的形式浇筑后浇带,从而可以保证后浇带的设计功能,防止出现裂缝等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为宽缘工字钢。宽缘工字钢又称H型钢,H型钢的腹板厚度比腹板同样高的普通工字钢小,翼缘宽度比腹板同样高的普通工字钢大,H型钢的截面模数、惯性矩及相应的强度均明显优于同样单重的普通工字钢。用在不同要求的金属结构中,不论是承受弯曲力矩、压力负荷、偏心负荷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能,可较普通工字钢大大提高承载能力,节约金属10%~40%。由于具有上述优点,H型钢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各种民用和工业建筑结构;各种大跨度的工业厂房和现代化高层建筑,尤其是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和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工业厂房;要求承载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跨度大的大型桥梁;重型设备;高速公路;舰船骨架;矿山支护;地基处理和堤坝工程;各种机器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宽缘工字钢的尺寸为500mm*300mm。如图3所示,为H型钢的尺寸示意图,其中,H表示高度,B表示宽度,t1表示腹板厚度,t2表示翼缘厚度,r表示工艺圆角。本申请所采用的的尺寸为500mm*300mm,即表示高度H为500mm,宽度B为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至1200mm,所述传力杆的长度为为1240mm至1720mm,所述传力杆在所述建筑底板中的深入长度为220mm至260mm。具体地,后浇带的宽度可以设置为1000mm,传力杆的长度为1480mm,传力杆在建筑底板中的深入长度为240mm。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传力杆的设置距离为800mm至1200mm。具体地,传力杆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1000mm。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两端分别与钢板焊接。传力杆两端可以采用钢板满焊固定,从而加强传力杆与建筑底板之间的锚固。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尺寸为560mm*560mm至600mm*600mm。具体的,钢板可以是方形钢板,具体大小可以设置为580mm*58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包括固定钢筋以及金属网。固定钢筋用于决定后浇带的走向,金属网用于在后续填充后浇带时起到兜住混凝土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之后,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之前,还包括:进行隐蔽验收工作,在隐蔽验收完成后,执行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的步骤。
隐蔽验收是指对隐蔽工程的验收,隐蔽工程是指地基、电气管线、供水供热管线等需要覆盖、掩盖的工程。由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后,如果发生质量问题,还得重新覆盖和掩盖,会造成返工等非常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当事人双方的损失,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顺利完成,承包人在隐蔽工程隐蔽以前,应当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检查合格的,方可进行隐蔽工程。
进一步地,填充所述后浇带的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所述建筑底板的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沉降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底板区域内设置底板钢筋;
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所述多根传力杆垂直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
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所述多个建筑底板由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形成的后浇带进行隔离,相邻的建筑底板由所述传力杆连接;
在满足后浇带浇筑条件后,使用混凝土填充所述后浇带,得到整体建筑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为宽缘工字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缘工字钢的尺寸为500mm*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至1200mm,所述传力杆的长度为为1240mm至1720mm,所述传力杆在所述建筑底板中的深入长度为220mm至2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传力杆的设置距离为800mm至1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两端分别与钢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尺寸为560mm*560mm至600mm*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预留结构包括固定钢筋以及金属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多根传力杆以及后浇带预留结构之后,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之前,还包括:
进行隐蔽验收工作,在隐蔽验收完成后,执行基于所述底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得到多个建筑底板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板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填充所述后浇带的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所述建筑底板的混凝土的强度。
CN201911006157.4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Pending CN110805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157.4A CN110805063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157.4A CN110805063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5063A true CN110805063A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6157.4A Pending CN110805063A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506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9199A (zh) * 2016-12-14 2017-03-15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及其施工方法
CN208717952U (zh) * 2018-07-26 2019-04-09 中建四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预留通道施工装置
CN109594663A (zh) * 2018-12-29 2019-04-09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9199A (zh) * 2016-12-14 2017-03-15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临近地铁超深基坑中隔墙临时换撑及其施工方法
CN208717952U (zh) * 2018-07-26 2019-04-09 中建四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预留通道施工装置
CN109594663A (zh) * 2018-12-29 2019-04-09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40855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09339229B (zh) 一种穿孔浆锚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CN104060761B (zh) U形钢混凝土组合截面梁及其施工方法
WO2012096639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KR20090094971A (ko) 지하구조물 역타설 시공방법
CN110552372A (zh) 一种叠合式的电缆工井顶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545B (zh) 一种高装配率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连接方法
WO2015184476A1 (en) Precast concrete falsework bubbledeck element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100313720B1 (ko) 가설 흙막이 벽용 철골 버팀대를 영구 구조물의 일부로 사용하는
CN103122691A (zh) 塔吊标准节支承高空支模钢平台结构及施工方法
JP4164857B2 (ja) 既存地下躯体を用いた改築工法
CN106150119A (zh) 一种工业化高延性空间约束砌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18403A (zh) 一种深基坑内支撑装配式换撑施工工装及施工方法
CN104895221B (zh) 装配式型钢约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09610707B (zh) 一种预制钢梁与楼板平齐的装配结构及快速施工方法
CN110805063A (zh) 一种建筑底板修建方法
CN216194892U (zh) 一种地铁上盖项目施工电梯基础结构
CN114635503A (zh) 一种与混凝土框架柱柔性连接的清水混凝土墙及施工方法
CN211773867U (zh) 运用在逆作法施工中的可拆卸式钢结构柱帽
CN111379337B (zh) 一种二次结构抗渗防漏施工方法
CN212452765U (zh) 一种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CN210288825U (zh) 一种装配式、现浇组合梁板结构
CN211340840U (zh) 内爬式塔式起重机的塔吊基础
JPH07300817A (ja) 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トラス橋脚とそ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