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277A -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277A
CN110799277A CN201980003229.1A CN201980003229A CN110799277A CN 110799277 A CN110799277 A CN 110799277A CN 201980003229 A CN201980003229 A CN 201980003229A CN 110799277 A CN110799277 A CN 110799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straightening
determining
loop control
closed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277B (zh
Inventor
克劳斯·伦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deh Oper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e LaosiLunc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 LaosiLunci filed Critical Ke LaosiLunci
Publication of CN110799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5Stretching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21B38/02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for measuring flatness or profile of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2015/0071Levelling the roll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在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中,带状材料被供给到高张力区域(50)和低张力区域(52),其中,低张力区域(52)布置在高张力区域(50)的下游。弯曲矫直单元布置在高张力区域(50)中。测量系统在高张力区域(50)中确定第一测量值。控制器(C)设定并且适合用于确定第一测量值与弯曲矫直结果的设定值的偏差,并且用于根据第一闭环控制回路内所确定的偏差来确定用于弯曲矫直单元的至少一个操纵变量。通过还设置有用于在低张力区域中确定第二测量值的至少一个测量系统,通过使控制器(C)设定并且适合用于确定第二测量值与弯曲矫直结果的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并且用于根据在第二闭环控制回路内所确定的偏差来确定至少一个操纵变量,并且通过设置有设定并且适合用于选择第一或第二闭环控制回路以减小第一和/或测量值与预定或可预定的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的选择装置,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被设计为,使得如此处理的带材的质量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并要求于2018年1月23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18 101 501.1和于2018年5月15日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18 111 627.6的优先权,它们的公开内容特此通过引用而明确地并入本申请的主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致动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是用于最小化黑色和有色金属带材中的内部应力并因此获得改善的平坦度的装备。术语“金属带材”应理解为带状形式的任何材料。术语“金属的”本身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因为在先前的轧制过程之后带材具有不平坦的区域,所以进行矫直处理。这些不平坦区域是由材料中长度不同的纤维造成的,并显现为带材中的起伏。这通过图4a、4b和5a至5d中的阐述而展示出。如果带状材料10具有根据图4a的起伏12,则这是由根据图4b的不同的纤维长度引起的。关于参考纤维长度Lref,相邻纤维具有不同的长度差ΔL。这些起伏可在带状材料10中形成为根据图5a的中间起伏13、根据图5b的边缘起伏14根据图5c的一侧上的边缘起伏或者边缘起伏14和中间起伏13的组合。
在精加工过程中,使用S形制动器组(brake S-block)16和S形张力组(tension S-block)18在图3所示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中产生用于带状材料10的高张力区域,从布置在开卷机上的线圈上以运动方向24供给该带状材料,并且在高张力区域中拉伸带状材料10。(字母“S”用于指明这些区域中的带材以S形围绕辊引伸。)使用测量装置22测量出现的张力。此外,带材经过弯曲矫直设备26交替弯曲。由于这两种措施,较短的纤维与较长的纤维相适应,并且消除了内部应力。然后将以此方式矫直的带状材料再次在收卷机28上卷起。
为了在弯曲矫直设备26中产生交替的弯曲,根据图6、7a,7b,在整个带材宽度上从上方和下方使用精确的矫直辊。这些矫直辊30由较短的支撑辊32支撑,以避免下垂。由于带状材料10中的不平坦区域仅出现在局部,例如边缘区域中,因此对下方的矫直辊30的支撑是可调节的。因此可将矫直辊30调节到弯曲轮廓,以便产生较短纤维的目标拉伸。在两侧都有边缘起伏14的情况下,例如将内部支撑升高,以拉伸位于带材中间的较短的纤维。
另外,根据现有技术,可从Ungerer Technology GmbH购买的、根据图8的不平坦度测量系统(UMS)可被用于矫直过程。该不平坦度测量系统是专为测量具有相对低的特定带材张力的带材的不平坦度而设计的。它确定了在S形张力组18之后产品整个带材宽度上的不平坦区域,并能够调节弯曲矫直设备26的各个支撑,从而获得最佳的矫直效果。为了识别不平坦区域,UMS使用了灵敏的力传感器,并将其安装在固定轴上。为此优选使用测量辊36。在相邻布置的部段上,由区域不平坦引起的、来自带材或带状材料10的不同力被直接传递到传感器。每个部段优选使用两个力传感器。这些测量值由分析单元34处理并转发给控制器C。控制器C计算用于矫直过程的最佳参数,并由此控制对支撑的调节,即对支撑辊32的调节,经由通过位置控制单元28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PS。UMS紧接在S形张力组18之后布置在低张力区域中尽可能靠近矫直过程,以保持死区42尽可能小。死区是材料能够在测量辊处确定出不平坦度之前从弯曲矫直设备26到测量辊36所经过的距离,其然后在闭环控制回路中开始控制过程。
从文献DE 35 24 382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带状材料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该系统具有低张力区域和高张力区域。在两个区域中都测量不平坦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由处理器计算出辊打滑的设定值,从而获得尽可能均匀的张力,从而获得均匀的带材质量。具体而言,应在两侧均等地测量应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设定值;没有用于在低张力区域或高张力区域之间进行选择的选择装置。
在文献DE 22 03 911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金属带材的平坦度的方法和装置。通过间距传感器检测不平坦区域,然后对矫直辊的穿透深度进行适当调整。这是通过使用控制系统而不是通过选择高张力区域或低张力区域来实现的。
从文献DE 10 2004 043 150 A1中已知一种在高张力区域中使用的图9中的测量系统。布置在弯曲矫直设备26之后的S形张力辊组18被测量辊40代替。该辊由实心体组成。传感器布置在实心辊主体的周围,并且测量辊40的整个运行表面均涂覆有PU涂层。传感器能够检测带材中最小的力差。所确定的力值然后被传输到作为分析单元34的分析电子单元,在那里被相应地处理,并且被传输到控制器C,用于在闭环控制回路中计算用于矫直过程的最佳参数。优点在于,与上述UMS系统相比,死区空间42短得多。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从而提高由该装备处理的带材的质量。
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其致动方法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是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权利要求中单独描述的特征可技术上可行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通过说明书中的解释性信息和附图中的细节加以补充,从而提供了本发明的其他变型。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具有用于将带状材料供给到高张力区域和低张力区域中的供给装置,其中,低张力区域在带状材料的移动方向上布置在高张力区域的下游。弯曲矫直设备位于高张力区域中。另外,在高张力区域中设置有用于确定第一测量值的测量系统,并且在低张力区域中设置有用于确定第二测量值的测量系统。设置有用于确定第一测量值与弯曲矫直结果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的控制器,以及用于确定第二测量值与所述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的控制器。操纵变量由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确定,以最小化在闭环控制回路内的偏差。换句话说,因此提供至少两个测量系统:一个在高张力区域中,一个在低张力区域中,以便根据需要优化待处理材料的质量。选择装置可用于确定第一或第二闭环控制回路中的哪个来用于优化。可根据某些标准进行此类选择,这些标准基于经验值或材料特征值,但也可在过程本身的期间首次创建,因为在每个闭环控制回路中,在高张力区域和低张力区域中同时进行测量,从而可基于这样确定的特征值来选择优化方式。因此可容易且方便地生产更高质量的带材。
必须考虑,以前通常仅在轧机中使用用于高张力区域的测量装置,而不包括轧机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解决方案检测测量值,具体而言是检测低张力区域中的材料的不平坦区域,已经通过位于高张力区域中的弯曲矫直设备将来自线圈的材料矫直。然而,只有两个测量装置的组合才能够根据带材的条件、待制造材料的要求和/或材料特性实现最佳影响。
优选地设置有用于同时确定第一和第二测量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的单个控制器,从而选择装置二选一地选择第一或第二控制回路。因此,即使在偏差微小的情况下,也可在控制器中实现优化,使得从一个控制回路到另一个控制回路进行切换,而无需在不同的控制器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同步。
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分析第一测量值和/或第二测量值的分析单元,也就是说,也可提供一个以上的分析单元。因此,选择装置能够根据分析选择第一或第二闭环控制回路。手动和半自动或自动选择两种都构成潜在的选择装置,这取决于控制器和分析单元被指定的规格。
还有利的是,设置有用于显示第一和第二测量值的显示装置和/或用于由操作者进行手动选择的选择装置。因此,操作者基于该显示能够一眼识别出两个测量装置的测量值的走势,并因此能够决定是应优先选择第一控制装置回路还是第二控制装置回路。
在高张力区域中的测量系统优选地由布置在弯曲矫直设备之后的测量辊形成。对此特别有利的是,通常位于弯曲矫直设备之后的S形张力组的辊替换为在其圆周上布置有传感器的测量辊,该测量辊的运行表面被弹性涂层覆盖。因此,可在弯曲矫直装设备之后几乎立刻就确定出在高张力区域中的结果的质量是否良好,从而减小了弯曲矫直设备与测量系统之间的死区。如果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将测量辊形成为S形张力组的一部分,则不需要为这种辊单独安装,而反而在S形张力组中仍然提供的辊可由测量辊代替,这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结构的成本。
有利地,用于确定低张力区域中的第二测量值的测量系统应布置在S形张力组之后,其中,其应尽可能靠近该组。这种布置也有助于减少该测量系统的死区,进而减少浪费。
特别优选的是,为此目的使用的测量辊具有相邻布置的测量部段,该测量部段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优选具有两个力传感器,因为特别是在低张力区域中,尽可能准确地检测带材宽度上在整个区域的差异是重要的。尽管由于在高张力区域中出现的力而导致某些变形是不明显的,但是在弹性恢复之后,这些变形在低张力区域中的较低拉力下会加剧,并且能在那里清楚地识别出来。为此,较高的分辨率是有利的,并且可通过测量部段的排布来实现。
有利的是,附加地设置有用于存储运行参数的存储装置以便将先前确定的运行参数用于将来的过程。为此,这些运行参数被存储在数据库中,运行参数与关于经加工的材料的数据一起被存储在该数据库中。以这种方式,可存储有数据库,并且可能还存储有以专家知识补充的数据记录,它们可以从一开始就被用于类似的材料,以便从一开始就以尽可能最佳近似来在装备上工作。因此,可更快地优化结果,并且通常可减少浪费量。
根据该方法,将带状的材料供给到高张力区域和低张力区域。在高张力区域以及低张力区域中确定第一和第二测量值,并且确定与期望值的偏差。基于该偏差,针对两个测量系统计算出用于弯曲矫直设备的操纵变量,这两个测量系统都能够帮助优化结果。基于预定或可预定的标准,例如与期望值的偏差,以及与经验值或材料特性值的偏差,在第一和第二闭环控制回路之间进行选择,以获得期望的结果。因此,可同时考虑在高张力区域中的测量的优点和在低张力区域中的测量的优点,使得可始终确定应该在哪个控制回路中获得更好的结果。然后,根据提供的信息和装置的特征,可将装备手动、半自动或自动地切换到相关的控制回路,以达到最佳效果。
优选地,对于两个测量系统,借助于单个控制器同时确定第一和第二测量值的偏差,使得第一或第二闭环控制回路被交替选择。根据该方法,因此同时提供所有信息,以便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
在达到良好结果的方面,根据预定的标准有利地分析第一和第二测量值,其中,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控制回路。这样的标准可由对待处理带材所寻求的质量的特定要求构成,也可由操作者预定或可从专家知识中推论出的材料特征值或经验值构成,这些特征值或经验值可存储在数据库中。
为了进行手动选择,有利地同时将第一和第二测量值显示给操作者,使得操作者可使用选择装置48来选择对于要达到的结果来说最佳的控制回路。因此,操作者可一眼确定当前是最佳解决方案。由于这可能随时间变化,甚至在同一线圈内,该过程也可被自动化和监控,从而可根据需要向操作者输出关于合适的切换时间的指示。
因为待处理的材料首先通过高张力区域,然后通过低张力区域,所以特别有利的是,该方法首先基于来自第一闭环控制回路中的高张力区域的第一测量值来运行,直到矫直的带状材料到达低张力区域的测量辊为止,这样就可以切换到低张力的第二闭环控制回路。可基于所确定的测量值来确定此时是否真的需要切换。通过这种构造,可进一步减少死区。
特别有利的是,将已经在拉伸弯曲矫直装备上确定的运行参数与有关待处理材料的数据一起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且可在以后再次用于处理类似的材料。这减少了工具和设置时间,并优化了过程,从而可快速获得良好的结果。可选地,数据库中提供的知识可由专家知识来补充,该专家知识包含有关某些材料属性的信息,并因此包含拉伸弯曲矫直装备的详细运行参数。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和方法都可通过用程序代码配置和/或编程的程序来运行,以便在程序代码在计算机、处理器或可编程硬件组件上执行时获得期望的结果和优点。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其他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组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性过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的示意性过程图;
图4a,4b示出了待处理材料上的边缘起伏和相关的纤维长度的三维示意图;
图5a至图5d示出了待处理材料上的中间起伏、边缘起伏、一侧上的边缘起伏以及边缘和中间起伏组合的图示;
图6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矫直过程的示意图;
图7a,7b示出了根据图6的矫直过程中的矫直辊和支撑辊的端视图和侧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低张力区域的不平坦度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DE 10 2004 043 150 A1的平坦度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仅是示例,并不旨在将本发明构思限制为某种布置。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装置的各种组件或各种方法步骤,因为这些组件和方法可变化。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旨在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不在限制意义上使用。另外,如果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单数或不定冠词,则在整体上下文中没有另外明确指出的情况下,这也指代这些元件中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用于高张力区域和低张力区域的两个测量系统都是首次组合。优选地,该装备的特征在于使用单个控制器C,但是原则上可使用多个控制器。该优选一个的控制器C能够分析在高张力区域50中的测量辊40和在低张力区域52中的测量辊36的平坦度测量值。基于这些值调整矫直运动的支撑。
两个测量单元的分析单元34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两个单元的平坦度值,并使用启用的测量单元的测量值来计算矫直过程的最佳参数。装备操作者优选地确定应使用两个测量单元中的哪个作为控制矫直过程的基础。因此,操作者能够根据要求和材料使用更合适的测量单元,并且在过程中还可更换测量单元。为了能够将两个单元相互比较以进行当前的处理,可以将平坦度测量值可视化。为此,在低张力区域中的测量辊36的测量值和在高张力区域50中的测量辊40的测量值以图形形式和/或数值显示,优选同时显示在显示单元46上。
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装备使得对带材的不平坦区域的支撑具有更精确的适配度。另外,现在可以根据材料要求、材料合金和/或材料厚度使用更合适的装备,从而获得最佳的矫直效果。
在非常薄而柔软的材料(诸如铝)的情况下,由于高张力,可能无法清晰地检测到不平坦区域。这可能是由带材的弹性引起的。如果带材在高张力下被拉伸到看起来平坦的程度,则不平坦区域此时可能是不可测的,并且由于弹性恢复而可能在张力降低后会重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过程中更换测量系统,以改善过程。
另一个优点是,可永久减少在低张力区域52中利用测量辊36获得更好的矫直效果时伴随的材料浪费。为此,首先激活高张力区域50中的测量辊40,并且在死区之后将其切换到低张力区域52中的测量辊36。
相反,在高张力区域中的测量辊40例如适合于高强度材料。由于带材坚固得多,因此不会因高张力而伪造出不平坦的区域。因此,高张力区域50中的测量辊40可用于这种情况,并且还利用了死区短得多的优点。
一旦带状材料10被穿入,装备就可启动。控制器C首先以高压测量辊40的值进行运行,因为其死区要小得多。死区在这里是指:在检测到的不平坦度通过弯曲矫直设备26的控制干预而产生对所检测到的不平坦度的影响之前,由于从调节装置(即弯曲矫直设备26)到测量点的控制路径而所需要的材料长度。控制器C根据计算出的参数调节弯曲矫直设备26,以获得最佳的矫直结果。一旦矫直的带材到达低张力测量辊36,控制器C就自动从高张力测量辊40切换到低张力辊36,并利用低张力测量辊36的测量值来控制弯曲矫直设备的支撑辊32,前提是操作者没有通过输入装置49或拉伸弯曲矫直装备指示其他调整,例如基于运动早先已知的结果。
装备操作者可在任何时候通过输入装置49手动干预,并且可根据需要来调节控制器C。操作者还可使用输入装置49来输入和指示过程数据。此外,装备操作者可创建数据库44,在该数据库中可存储用于过程的参数,例如用于特定的材料或在装备上之前已经矫直过的材料。因此,在重复作业的情况下,控制器C可自动选择最佳的测量辊36或测量辊40。
除了关于已经在装备上执行的过程的数据之外,其他数据也可存储在数据库44中,例如,与某些材料或专家知识相关联的某些运行参数。专家知识构成了与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如何运行拉伸弯曲校直装备以及操作者将使用哪些参数才能获得良好结果的信息。在此还可规定其他物理性质,诸如工作速度或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由于高张力区域50中的测量辊40和低张力区域52中的测量辊36都处于接合状态并显示了它们的测量值,因此可对两个测量装置的测量值进行插值并通过软件在它们之间进行比较。例如,可通过为每个测量装置求出平均值,并以50个控制周期为间隔,以定义的极限确定该平均值,从而实现此目的。然后,根据结果和软件分析,控制器C便可独立地决定哪个测量系统更合适。该切换可自动实现,或者可向装备操作者表达建议。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方法顺序。在步骤100中,将带状材料10供给到高张力区域50和低张力区域52。如此供给的材料在步骤101中通过测量装置在高张力区域中进行测量,其中,确定平坦度偏差作为第一测量值。在高张力区域之后,带状材料进入低张力区域52,并且在步骤102中同样测量平坦度偏差。这样得到了第二测量值。
在步骤103中,将平坦度偏差与平坦度偏差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如果平坦度偏差小于或等于期望值,则以这些运行参数来运行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如果未观察到期望值,则在步骤104中优选基于预定的标准来选择,是利用在高张力区域的控制路径还是在低张力区域中的控制路径来影响所述结果以及由此的平坦度偏差。根据所选择的路径,在步骤105或步骤106中计算用于高张力区域50或低张力区域52的操纵变量。然后在步骤107中将操纵变量施加到弯曲矫直设备26上,然后该方法跳回到步骤101和102,以便测量高张力区域50或低张力区域52中的平坦度偏差。然后,该方法再次开始。
来自数据库44的信息也可被应用到步骤104中的控制路径的选择和步骤105和106中的运行变量的确定,其中,来自较早过程的运行参数、材料特征值或专家知识已经输入到数据库44。
不言而喻的是,本说明书可进行很宽范围的修改、变更和改编,这些修改、变更和改编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内。
参考数字列表
10 带状材料
12 起伏
13 中间起伏
14 边缘起伏
16 S形制动器组
18 S形张力组
20 开卷机
22 测量装置
24 运动方向
26 弯曲矫直设备
28 收卷机
30 矫直辊
32 支撑辊
34 分析单元
36 测量辊
36a 测量部段
38 位置控制单元
40 高张力区域中的测量辊
42 死区
44 数据库
46 显示单元
48 选择装置
49 输入单元
50 高张力区域
52 低张力区域
Lref 参考长度
ΔL 长度差
C 控制器
SP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00至108 方法步骤。

Claims (16)

1.一种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具有:
-供给装置,用于将带状材料(10)沿运动方向(24)供给到高张力区域(50)和低张力区域(52),其中,所述低张力区域(52)在所述运动方向(24)上布置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的下游;
-弯曲矫直设备(26),位于所述高张力区域(50)中;
-至少一个测量系统,用于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中确定第一测量值;
-控制器(C),设定和适合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与弯曲矫直结果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以及用于根据在第一闭环控制回路内确定的偏差来确定用于所述弯曲矫直设备(26)的至少一个操纵变量;
-调整装置,用于影响所述操纵变量;
-其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测量系统,该至少一个测量系统用于在所述低张力区域中确定第二测量值,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C)设定并且适合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值与所述弯曲矫直结果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以及用于根据在第二闭环控制回路内确定的偏差来确定至少一个操纵变量,并且
设置有选择装置(48),所述选择装置设定并且适合用于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以便减小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或第二测量值与所述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是单个控制器(C),所述控制器设定并且适合用于同时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测量值与所述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并且所述选择装置(48)设定并且适合用于二选一地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析单元(34),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或所述第二测量值,并且所述选择装置(48)设定并且适合用于根据分析来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测量值的显示装置(46),和/或所述选择装置(48)被设置为由操作者进行手动选择。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中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的至少一个测量系统由布置在所述弯曲矫直设备(26)之后的测量辊(40)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S形张力组(18)的辊被所述测量辊(40)代替,所述测量辊具有布置在其圆周上的传感器,所述测量辊的工作表面被弹性涂层覆盖。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值的至少一个测量系统由布置在所述弯曲矫直设备(26)之后和在所述低张力区域(52)中的S形张力组(18)之后的测量辊(36)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辊(36)具有相邻布置的测量部段(36a),所述测量部段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优选地具有两个力传感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存储由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的调节而得到的运行参数的存储装置,以及设置有数据库(44),所述数据库设定并且适合用于将所述运行参数与关于通过所述运行参数所处理的材料的数据一并存储。
10.一种用于运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将带状材料(10)在运动方向(24)上供给到高张力区域(50)和低张力区域(52),其中,将弯曲矫直设备(26)布置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中,并且其中,所述低张力区域(52)在所述运动方向(24)上布置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的下游,
-在所述高张力区域(50)中确定第一测量值,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与弯曲矫直结果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根据在闭环控制回路内确定的偏差来确定用于所述弯曲矫直设备(26)的至少一个操纵变量,
-在所述低张力区域(52)中确定第二测量值,
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值与所述弯曲矫直结果的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根据在第二闭环控制回路内确定的偏差来确定至少一个操纵变量,
-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以减小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或所述第二测量值与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单个控制器(C)同时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测量值与预定或可预定的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并且二选一地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弯曲矫直结果方面,基于预定标准来分析所述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并且根据分析来选择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第二测量值同时显示给操作者,和/或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或所述第二闭环控制回路可由操作者手动选择。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首先基于来自所述第一闭环控制回路中的高张力区域(50)的第一测量值运行,直到矫直的所述带状材料(10)到达所述低张力区域(52)中的测量辊(36),并且之后切换到所述低张力区域(52)中的第二闭环控制回路。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拉伸弯曲矫直装备的运行期间已经预先确定的运行参数与关于通过所述运行参数所处理的材料的数据一并存储在数据库(44)中,并使用存储的数据来处理类似的材料。
16.一种程序,具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配置和/或编程用于,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机、处理器或可编程硬件组件上执行时,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和/或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03229.1A 2018-01-23 2019-01-23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Active CN110799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1501 2018-01-23
DE102018101501.1 2018-01-23
DE102018111627.6A DE102018111627A1 (de) 2018-01-23 2018-05-15 Streck-Biege-Richtanlag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DE102018111627.6 2018-05-15
PCT/EP2019/051584 WO2019145338A1 (de) 2018-01-23 2019-01-23 Streck-biege-richtanlag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277A true CN110799277A (zh) 2020-02-14
CN110799277B CN110799277B (zh) 2021-08-31

Family

ID=6714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229.1A Active CN110799277B (zh) 2018-01-23 2019-01-23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54716A1 (zh)
EP (1) EP3720623B1 (zh)
CN (1) CN110799277B (zh)
DE (1) DE102018111627A1 (zh)
TW (1) TW201936284A (zh)
WO (1) WO20191453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5388A (zh) * 2022-01-24 2022-05-17 燕山大学 用于板材的反复压弯校平装置及校平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007286B4 (de) 2020-11-30 2023-05-04 VDEh-Betriebsforschungsinstitu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pannrollensatz für eine Richtanlage zum Richten eines Bandes, Richtanlage, Nachwalzgerüst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Richtanlage
CN117732982B (zh) * 2024-02-19 2024-05-10 四川腾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转动电机铁芯的多功能冲压系统及冲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03911A1 (de) * 1972-01-28 1973-08-09 Bwg Bergwerk Walzwer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planheit eines kontinuierlich eine streckvorrichtung im gespannten zustand durchlaufenden metallbandes
US4593549A (en) * 1984-07-10 1986-06-10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ension levelling equipment
EP0867241A2 (de) * 1995-03-14 1998-09-30 Bwg Bergwerk- Und Walzwerk-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m kontinuierlichen Richten von dünnen Metallbändern, insbesondere von Aluminium- und Edelstahl-Bändern mit Banddicken von 0,1 mm bis 0,5 mm, und Richt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328885A (zh) * 2000-06-08 2002-01-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宽调节装置和板宽调节方法
EP1789211A1 (de) * 2004-09-03 2007-05-30 Betriebsforschungsinstitut VDEh Institut für angewandte Forschung GmbH Spannrolle für eine bandbehandlungsanlage sowie bandbehandlungsanlage und verwendung einer spannrolle
CN101172293A (zh) * 2006-10-30 2008-05-07 意大利商·莎拉玛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带材拉伸弯曲矫直系统
CN102137725A (zh) * 2008-09-01 2011-07-27 西门子公司 用于具有上置的伸长调节和下置的拉力调节的拉伸矫直机的运行方法
CN104226739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拉伸弯曲矫直金属带材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03911A1 (de) * 1972-01-28 1973-08-09 Bwg Bergwerk Walzwer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planheit eines kontinuierlich eine streckvorrichtung im gespannten zustand durchlaufenden metallbandes
US4593549A (en) * 1984-07-10 1986-06-10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ension levelling equipment
EP0867241A2 (de) * 1995-03-14 1998-09-30 Bwg Bergwerk- Und Walzwerk-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m kontinuierlichen Richten von dünnen Metallbändern, insbesondere von Aluminium- und Edelstahl-Bändern mit Banddicken von 0,1 mm bis 0,5 mm, und Richt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328885A (zh) * 2000-06-08 2002-01-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宽调节装置和板宽调节方法
EP1789211A1 (de) * 2004-09-03 2007-05-30 Betriebsforschungsinstitut VDEh Institut für angewandte Forschung GmbH Spannrolle für eine bandbehandlungsanlage sowie bandbehandlungsanlage und verwendung einer spannrolle
CN101172293A (zh) * 2006-10-30 2008-05-07 意大利商·莎拉玛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带材拉伸弯曲矫直系统
CN102137725A (zh) * 2008-09-01 2011-07-27 西门子公司 用于具有上置的伸长调节和下置的拉力调节的拉伸矫直机的运行方法
CN104226739A (zh) * 2013-06-14 2014-12-24 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拉伸弯曲矫直金属带材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5388A (zh) * 2022-01-24 2022-05-17 燕山大学 用于板材的反复压弯校平装置及校平加工方法
CN114505388B (zh) * 2022-01-24 2022-10-21 燕山大学 用于板材的反复压弯校平装置及校平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6284A (zh) 2019-09-16
DE102018111627A1 (de) 2019-07-25
WO2019145338A1 (de) 2019-08-01
EP3720623B1 (de) 2021-05-05
US20210154716A1 (en) 2021-05-27
CN110799277B (zh) 2021-08-31
EP3720623A1 (de)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9277B (zh) 拉伸弯曲矫直装备及其致动方法
RU2346773C2 (ru) Способ правки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ленты
JP5581964B2 (ja) リバース圧延機における板厚制御方法
EP3685932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shape of metal plate, plate warpage correction device, continuous plating equipment, and plate warpage correction method for metal plate
KR20020093862A (ko) 코일링 장치내의 열간 압연 스트립의 위치 정정 권선 방법및 장치
KR20100005115A (ko) 리버스식 압연기의 판두께 제어 장치
US6427939B1 (en) Coiling method and coiling apparatus for a metal foil
JP3812167B2 (ja) 伸線材の線径制御方法
JP2012171008A (ja) 調質圧延方法および調質圧延装置、ならびに鋼帯の製造方法
KR20070056994A (ko) 다단식 압연기 및 다단식 압연기의 제어 방법
JP2019093419A (ja) クラスタ圧延機の形状制御装置
CN108655188B (zh) 一种板形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EP111063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flatness
Mazur et al. Efficient cold rolling and coiling modes
JP3384330B2 (ja) リバース圧延機における板厚制御方法
KR20090122948A (ko) 금속 가공 라인의 적어도 부분적으로 수동적인 제어를 보조하기 위한 방법
JP6870359B2 (ja) 演算装置および演算方法
KR102427128B1 (ko) 금속 스트립을 압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82149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functional state of a shaping tooth arrangement on a forming tool
KR20210154847A (ko) 금속 프로파일 생산용 인발 시스템, 및 상기 인발 시스템의 자동 작동 방법
KR101726088B1 (ko) 스트립 형상 교정장치 및 방법
KR100314240B1 (ko) 이중권 강관 제조 공정 온라인 모니터링 및 자동 제어 시스템
JP4227686B2 (ja) 冷間圧延時のエッジドロップ制御方法
JP3587579B2 (ja) タンデム冷間圧延機における金属帯のプロフィール制御方法
JPH0246918A (ja) 圧延箔等の自動圧延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8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Vdeh Oper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laus Len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