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7600B -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7600B
CN110797600B CN201911012645.6A CN201911012645A CN110797600B CN 110797600 B CN110797600 B CN 110797600B CN 201911012645 A CN201911012645 A CN 201911012645A CN 110797600 B CN110797600 B CN 110797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harging
preset
battery loa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26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7600A (zh
Inventor
苏彩虹
郭远平
潘海波
叶璐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26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7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7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6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0154 priority patent/WO20210777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7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7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充电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包括:开启充电状态;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以及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该充电方法既能够满足大容量的电池负载,也能够适应需要脉冲充电的电池负载,避免发生过充现象,能够有效保证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以及使用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充电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各个领域常用器件,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各种装置供电。而电池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可循环充电利用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
现有用于电池的充电装置,在为电池充电时,充电装置对已连接的电池功率进行检测,若是检测到电池功率大于40W,对电池进行标记,再接着执行充电操作,若是检测到电池功率小于40W,再检测电池是否已连接在充电装置上,若是电池已连接,充电装置记录2小时后自动关机,若是电池未连接,充电装置记录5分钟后自动关机。
但是,现有的充电装置适配性不强,通用性较差,虽能应用于小容量电池上,对于大容量电池而言,由于大容量电池充满状态下的功率较大,其功率可能持续大于40W,则充电装置会一直保持充电状态,导致防过充功能失效;以及,对于充电电流为脉冲电流的情况来说,现有的充电装置无法对脉冲电流进行识别,也就无法对实际脉冲电流做出相应控制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充电装置无法适配大功率电池也无法判断脉冲充电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启充电状态;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以及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开启单元,用于开启充电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以及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判断单元包括: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包括:第二预设功率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包括:波动异常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包括: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用于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所述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插座装置,应用于电池负载,所述插座装置使用如上所述的充电方法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防止大容量的电池负载出现满载却不断电的情况;以及,设定第一预设功率,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若处于脉冲状态,则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未处于脉冲状态,则表示电池负载并非是以脉冲方式实现充电,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在第三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如此,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电池负载,既能够满足大容量的电池负载,也能够适应需要脉冲充电的电池负载,避免发生过充现象,能够有效保证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以及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判断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的流程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判断充电功率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第二预设功率判断子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波动异常判断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的充电装置适配性不强,通用性较差,虽能应用于小容量电池上,对于大容量电池而言,由于大容量电池充满状态下的功率较大,其功率可能持续大于40W,则充电装置会一直保持充电状态,导致防过充功能失效;以及,对于充电电流为脉冲电流的情况来说,现有的充电装置无法对脉冲电流进行识别,也就无法对实际脉冲电流做出相应控制切换。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防止大容量的电池负载出现满载却不断电的情况;以及,设定第一预设功率,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若处于脉冲状态,则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未处于脉冲状态,则表示电池负载并非是以脉冲方式实现充电,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在第三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如此,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电池负载,既能够满足大容量的电池负载,也能够适应需要脉冲充电的电池负载,避免发生过充现象,能够有效保证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以及使用质量。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开启充电状态;
S102、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
S103、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以及
S104、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可为插座装置,或者其它供电装置。充电装置上设有按键,当用户手动按下按键时,即开启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充电装置可实现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过程。若是用户手动再次按下按键,即关闭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充电装置无法对电池负载充电。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充电装置不为电池负载充电;第一预设时间可选为9小时至10小时,当然,第一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如此,即使是充电装置为大容量电池负载充电,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也能够保证为大容量电池负载充满电,并且在充满的情况下实现断电。
在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充电装置对电池负载的充电情况进行检测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
判断对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功率,第一预设功率可选为40W,当然,第一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充电功率的检测方法,可用电流互感器测电流,再用分压电阻测输入端电压,从而计算得出充电功率,也可用测高精度电阻的电压值计算输入电压,再通过阻值反推算流经的电流,从而计算得出充电功率。
若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达到第一预设功率,则表示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充电装置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此时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则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时间可选为2小时,当然,第二预设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则维持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并进行循环检测,若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脉冲状态的检测方法,在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过程中,存在恒流、恒压以及涓流过程以满足充电,对充电装置的检测情况进行记录并作多次较正以判断电压、电流的波动,从而可以判断出高低起伏的脉冲状态。
若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未达到第二预设功率,则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之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一中,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防止大容量的电池负载出现满载却不断电的情况;以及,设定第一预设功率,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若处于脉冲状态,则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未处于脉冲状态,则表示电池负载并非是以脉冲方式实现充电,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在第三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如此,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电池负载,既能够满足大容量的电池负载,也能够适应需要脉冲充电的电池负载,避免发生过充现象,能够有效保证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以及使用质量。
实施例二
参考图2,本实施例二提供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201、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在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之后,判断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则判断此时充电装置是以脉冲状态为电池负载进行充电,记录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并在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则表示此时电池负载无需持续过长时间的充电状态,在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可选为60秒,当然,第二预设断开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在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时,此时充电装置在恒流、恒压以及涓流相互切换或者状态本身就有波动,比如说充电装置为软启动,在充电过程中是几秒到几分钟之内慢慢上升在满功率充电,或者是,在充电直到恒压、涓流时的状态切换,会发生充电功率输出很低的情况,而该情况下的充电功率变化是允许的,则需要对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进行判断,以使判断结果更为准确,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内实现充电状态与断电状态的自动切换,避免发生错误判断以致错误切换的情况。
实施例三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三提供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301、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在记录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之后,此时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进一步地判断此时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第二预设功率可选为3W,当然,第二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二预设功率,则表示需继续维持充电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可选为2小时,当然,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二预设功率,则表示此时电池负载未连接充电装置,若是电池负载设在电瓶车上,则表示此时电瓶车端的插头处于断开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可选为300秒,当然,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需大于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
实施例四
参考图4,本实施例四提供所述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401、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其中,在判断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之后,进一步地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判断充电功率波动异常,即时发出报警信号,具体实现方式可为亮起报警灯,提醒用户前来排除异常。若判断充电功率并非为波动异常,则可维持充电状态并进行循环检测。值得一提的是,相同脉冲检测方式,但在不同充电状态下的充电功率波动不认定为波动异常的情况。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若是在充电装置上接入多个电池负载,或者是电池负载上连接充电装置的接口发生松动时,都会导致发生充电功率波动异常的情况。而本实施例四能够通过判断充电功率进行报警处理,以此防止发生充电失败甚至烧毁充电装置的情况,从而保证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
实施例五
参考图5,本实施例五提供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1、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所述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进一步地判断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若判断连接有电池负载,则继续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若判断未连接有电池负载,则在第四预设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四预设时间可选为10秒,当然,第四预设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通过对电池负载连接状态的判断,能够避免发生充电装置空充电的情况,在未有电池负载连接充电装置时,能够及时将充电装置切换为断电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电池负载连接状态的判断,可通过对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检测,无论接阻性、感性还是容性的电池负载,在输出端施加后电压的变化和负载的变化,即可测有无电池负载连接。
实施例六
参考图6,本实施例六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开启单元101,用于开启充电状态;
判断单元102,用于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
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以及
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充电装置可为插座装置,或者其它供电装置。通过开启单元101,充电装置上设有按键,当用户手动按下按键时,即开启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充电装置可实现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过程。若是用户手动再次按下按键,即关闭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充电装置无法对电池负载充电。通过判断单元102,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充电装置不为电池负载充电;第一预设时间可选为9小时至10小时,当然,第一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如此,即使是充电装置为大容量电池负载充电,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也能够保证为大容量电池负载充满电,并且在充满的情况下实现断电。
在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充电装置对电池负载的充电情况进行检测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
判断对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功率,第一预设功率可选为40W,当然,第一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充电功率的检测方法,可用电流互感器测电流,再用分压电阻测输入端电压,从而计算得出充电功率,也可用测高精度电阻的电压值计算输入电压,再通过阻值反推算流经的电流,从而计算得出充电功率。
若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达到第一预设功率,则表示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充电装置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此时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则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时间可选为2小时,当然,第二预设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则维持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并进行循环检测,若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脉冲状态的检测方法,在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过程中,存在恒流、恒压以及涓流过程以满足充电,对充电装置的检测情况进行记录并作多次较正以判断电压、电流的波动,从而可以判断出高低起伏的脉冲状态。
若电池负载的充电功率未达到第二预设功率,则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之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六中,设定第一预设时间,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防止大容量的电池负载出现满载却不断电的情况;以及,设定第一预设功率,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若处于脉冲状态,则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未处于脉冲状态,则表示电池负载并非是以脉冲方式实现充电,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若对电池负载实现充电的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则在第三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如此,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电池负载,既能够满足大容量的电池负载,也能够适应需要脉冲充电的电池负载,避免发生过充现象,能够有效保证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以及使用质量。
实施例七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七提供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201,用于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通过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201,在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之后,判断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则判断此时充电装置是以脉冲状态为电池负载进行充电,记录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并在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则表示此时电池负载无需持续过长时间的充电状态,在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可选为60秒,当然,第二预设断开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
在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时,此时充电装置在恒流、恒压以及涓流相互切换或者状态本身就有波动,比如说充电装置为软启动,在充电过程中是几秒到几分钟之内慢慢上升在满功率充电,或者是,在充电直到恒压、涓流时的状态切换,会发生充电功率输出很低的情况,而该情况下的充电功率变化是允许的,则需要对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进行判断,以使判断结果更为准确,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内实现充电状态与断电状态的自动切换,避免发生错误判断以致错误切换的情况。
实施例八
参考图8,本实施例八提供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预设功率判断子模块301,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通过第二预设功率判断子模块301,在记录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之后,此时充电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进一步地判断此时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第二预设功率可选为3W,当然,第二预设功率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二预设功率,则表示需继续维持充电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可选为2小时,当然,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二预设功率,则表示此时电池负载未连接充电装置,若是电池负载设在电瓶车上,则表示此时电瓶车端的插头处于断开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再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可选为300秒,当然,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间需大于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
实施例九
参考图9,本实施例九提供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波动异常判断模块401,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其中,通过波动异常判断模块401,在判断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之后,进一步地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判断充电功率波动异常,即时发出报警信号,具体实现方式可为亮起报警灯,提醒用户前来排除异常。若判断充电功率并非为波动异常,则可维持充电状态并进行循环检测。值得一提的是,相同脉冲检测方式,但在不同充电状态下的充电功率波动不认定为波动异常的情况。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若是在充电装置上接入多个电池负载,或者是电池负载上连接充电装置的接口发生松动时,都会导致发生充电功率波动异常的情况。而本实施例八能够通过判断充电功率进行报警处理,以此防止发生充电失败甚至烧毁充电装置的情况,从而保证对电池负载的充电质量。
实施例十
参考图10,本实施例十提供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电池负载判断模块501,用于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其中,通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501,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进一步地判断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若判断连接有电池负载,则继续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若判断未连接有电池负载,则在第四预设时间后将充电状态自动切换为断电状态,第四预设时间可选为10秒,当然,第四预设时间也可以为其它,此处不一一赘述。通过对电池负载连接状态的判断,能够避免发生充电装置空充电的情况,在未有电池负载连接充电装置时,能够及时将充电装置切换为断电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电池负载连接状态的判断,可通过对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检测,无论接阻性、感性还是容性的电池负载,在输出端施加后电压的变化和负载的变化,即可测有无电池负载连接。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十一提供一种插座装置,应用于电池负载,所述插座装置使用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所述的充电方法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充电状态;
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
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以及
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所述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6.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开启充电状态;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一预设功率;
若判断充电功率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则记录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并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处于脉冲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处于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未处于脉冲状态,维持充电状态并循环检测,直至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自动断电;以及
若判断充电功率未超过第一预设功率,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时间,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池负载是否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为大功率电池负载,记录所述电池负载的脉冲状态,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判断所述电池负载并非为大功率电池负载,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断开时间包括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和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所述大功率电池负载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预设功率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超过第二预设功率,若是,在达到第一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若否,在达到第二预设断开子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波动异常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充电功率是否波动异常,若是,发出报警信号,若否,维持充电状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电池负载判断模块,用于在判断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是否连接有电池负载,若否,在达到第四预设时间后切换为断电状态。
11.一种插座装置,应用于电池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装置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
CN201911012645.6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Active CN110797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2645.6A CN11079760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PCT/CN2020/100154 WO2021077798A1 (zh) 2019-10-23 2020-07-03 一种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2645.6A CN11079760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7600A CN110797600A (zh) 2020-02-14
CN110797600B true CN110797600B (zh) 2021-04-27

Family

ID=6944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2645.6A Active CN11079760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7600B (zh)
WO (1) WO20210777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7600B (zh) * 2019-10-23 2021-04-27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3926B2 (ja) * 1998-06-30 2004-11-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TWI361543B (en) * 2007-12-25 2012-04-01 Ind Tech Res Inst Charging method and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CN101931109B (zh) * 2009-06-24 2013-06-19 力博特公司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
CN104882921B (zh) * 2015-05-05 2017-03-0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充电器工作模式及显示的设计方法
CN106816659B (zh) * 2015-11-30 2020-12-0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充电器
CN107264435B (zh) * 2017-05-26 2019-06-28 天津中科华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智能维护方法
CN107346836A (zh) * 2017-06-29 2017-11-14 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分区段充电方法
CN206931782U (zh) * 2017-06-30 2018-01-26 深圳云博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
CN107634555B (zh) * 2017-09-19 2020-12-15 台州市吉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插座的充电保护方法、智能插座
CN110329102B (zh) * 2019-06-25 2021-03-16 深圳市小兔充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充电电路及充电设备
CN110797600B (zh) * 2019-10-23 2021-04-27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7798A1 (zh) 2021-04-29
CN110797600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28511A1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Battery State Detection
US20200161877A1 (en) Equalization circuit, a charging device and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1800340B (zh) 二次电池的异常检测器件及二次电池器件
JP5090763B2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JP5225559B2 (ja) 電池パックの異常判定方法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CN100416911C (zh) 用于电池单元热保护和电池组过充电/充电不足保护的双用热敏电阻
EP2645115B1 (en) Battery charge detection method and charge detection device
CN102222949B (zh) 电池管理装置及方法
US11095142B2 (en) Power to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tool system
EP1841039A2 (en) Lithium battery pack
JP2010124688A (ja) 充電装置
JP2008259293A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CN110797600B (zh) 一种电池负载的充电方法、装置以及插座装置
JP5474438B2 (ja) 二次電池装置
CN103592601A (zh) 一种根据充放电曲线自动检测电池容量的测试系统
JPH10117443A (ja) 二次電池の過充電及び過放電防止装置
CN116165500A (zh) 一种充放电mos管的故障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H1118314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およびその充電装置
KR20230052763A (ko)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배터리 팩, 전기 차량, 및 배터리 진단 방법
JP2018129896A (ja) 電池管理ユニット
JP2010011574A (ja) 充放電制御回路
CN112693357A (zh)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上下电的方法及装置
CN219799703U (zh) 一种低电压检测报警电路
CN211377638U (zh) 一种用于多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CN219960183U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充放电电路、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