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5197A - 注入器 - Google Patents

注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5197A
CN110785197A CN201880043825.8A CN201880043825A CN110785197A CN 110785197 A CN110785197 A CN 110785197A CN 201880043825 A CN201880043825 A CN 201880043825A CN 110785197 A CN110785197 A CN 110785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energy
target substance
compressed gas
in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8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5197B (zh
Inventor
伊贺弘充
山本裕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85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5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0Syringes for injection by jet action, without needle, e.g. for use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5/2046Media being expelled from injector by gas generation, e.g. explosive char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注入器具备:封入部,其将注入目的物质封入:第一赋予部,其通过使点火药燃烧而放出燃烧生成物,从而对封入至封入部的注入目的物质赋予一次射出能量;能量积蓄部,其积蓄作为与由第一赋予部赋予的一次射出能量不同的能量的、应该进一步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的能量;以及第二赋予部,其通过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而释放由能量积蓄部积蓄的能量,由此以该所释放的能量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通过该构成,能够不对所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造成影响,就使其合适地到达对象区域。

Description

注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注入目的物质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将注射液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能够举例说明不经由注射针就进行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在该无针注射器中,有时候采取通过对容纳有注射液的容纳室施加压力而射出该注射液的构成。可是,关于具有一直以来已知的构成的无针注射器,由于注射液的注入量或深度的再现性并非良好的,因而很难说是普遍地普及的。
于是,公开了利用由高速燃烧粉末和低速燃烧粉末的两种粉末混合物构成的火药装药来多阶段地调整注射液的射出压力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最初通过高速燃烧粉末的燃烧来对活塞施加大的力而射出注射液。其结果是,注射液贯通人体等的皮肤,送入至体内。此后,通过低速燃烧粉末的燃烧而持续地施加能够扩散至皮肤内的程度的压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34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对于对象区域而进行注入的情况下,有必要将根据其注入目的而在注入液中包含的成分准确地送入至应该送入的对象区域的部位。例如,在欲将包含既定药剂的注入液作为注入目的物质而对人的皮肤送入的情况下,根据皮肤从其表面侧起以层状构成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有必要充分考虑药剂应该送入至皮肤的哪个部位而进行注入液的射出。
在此,如现有技术那样,在作为赋予注入液的射出压力的能源而利用火药装药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对注入液的加压,有必要使该火药装药燃烧。如果使火药装药燃烧,则有时候由于该燃烧反应而产生一定的残渣。关于这样的残渣,出于卫生上的原因,优选的是,与注入目的物质的接触应该被限制,但由于通过火药装药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燃烧气体)是高压的,因而不易于完全地排除在注入器内燃烧生成物与注入目的物质的接触。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技术:在将注入目的物质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中,不对所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造成影响,就使其合适地到达对象区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由两个赋予部对所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射出能量的构成。而且,仅其中的一方的赋予部将通过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利用,另一方的赋予部不利用火药的燃烧反应就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射出能量。欲通过这样地抑制火药的燃烧机会而尽可能地抑制由于通过该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残渣而导致的对注入目的物质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将注入目的物质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具备:封入部,其将前述注入目的物质封入;第一赋予部,其通过使点火药燃烧而放出燃烧生成物,从而对封入至前述封入部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一次射出能量;能量积蓄部,其积蓄作为与由前述第一赋予部赋予的一次射出能量不同的能量的、应该进一步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的能量;以及第二赋予部,其通过前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而释放由前述能量积蓄部积蓄的能量,由此以该所释放的能量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
在本发明的注入器中,为了对于对象区域而射出注入目的物质,第一赋予部和第二赋予部对封入至封入部的注入目的物质进行射出能量的赋予。此外,本发明的注入器也可以具有在注入目的物质射出时插入至对象区域内并且引导注入目的物质的注入针,或也可以不具有该注入针。关于本申请中的“射出”,在注入器具有注入针的情况下,意味着注入目的物质从该注入针朝向对象区域排出的动作,在注入器不具有注入针的情况下,意味着注入目的物质从在注入器侧设置的射出部位等朝向对象区域排出的动作。在此,作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入器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能够举例说明包含在对象区域内期待效能的成分或在对象区域内期待发挥既定功能的成分的物质。因此,只要至少能够通过上述的射出能量而射出,注入目的物质的物理形态就也可以按溶解于液体内的状态存在,或也可以是未溶解于液体,而仅仅混合的状态。如果列举一个示例,则作为应该送入的既定物质,存在用于增强抗体的疫苗、用于美容的蛋白质、毛发再生用的培养细胞等,这些物质以能够射出的方式被包含在液体的介质中,由此形成注入目的物质。此外,作为上述介质,优选是在注入至对象区域内部的状态下不阻碍既定物质的上述效能或功能的介质。作为其它方法,上述介质也可以是通过在注入至对象区域内部的状态下与既定物质一起起作用而发挥上述效能或功能的介质。
在此,第一赋予部进行一次射出能量的赋予,但该一次射出能量起因于通过点火药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而生成。为了将注入目的物质从注入器朝向对象区域射出并送入至其内部,有必要以所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贯通对象区域的表面。因此,有必要在射出初期将注入目的物质较高速地朝向对象区域射出。如果考虑到这点,则优选利用通过点火药的燃烧而放出的燃烧生成物来赋予一次射出能量。此外,作为前述点火药,能够采用包含锆和过氯酸钾的火药、包含氢化钛和过氯酸钾的火药、包含钛和过氯酸钾的火药、包含铝和过氯酸钾的火药、包含铝和氧化铋的火药、包含铝和氧化钼的火药、包含铝和氧化铜的火药、包含铝和氧化铁的火药中的任一种火药或由这些火药中的多种的组合构成的火药的任一种。作为上述点火药的特征,即使该燃烧生成物在高温状态下是气体,由于在常温下不包含气体成分,因而在点火之后,燃烧生成物也立即进行冷凝,其结果是,第一赋予部能够在极短的期间进行一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另一方面,第二赋予部释放能量积蓄部所积蓄的能量,由此以该所释放的能量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能量积蓄部对能量的积蓄只要以能够进行该释放的方式进行即可。此外,本发明中的能量的释放是如能够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以前以能够作为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的状态积蓄的能量那样的释放,当赋予射出能量时发生生成新的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方式并非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能量的释放。因此,优选的是,前述第二赋予部未伴随与前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的既定的化学反应,就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前述二次射出能量。
另外,关于由能量积蓄部积蓄的能量的释放,利用通过点火药的燃烧而放出的燃烧生成物。因此,由第二赋予部进行的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并非比由第一赋予部进行的一次射出能量的赋予更先进行,换句话说,将由第一赋予部进行的一次射出能量的赋予作为触发而执行。因此,考虑到,如上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主要具有用于为了使注入目的物质进入至对象区域的内部而致使贯通其表面的能量这一意义,与此相对的是,二次射出能量具有用于在对象区域的表面被贯通之后,实质上将注入目的物质的大部分送到对象区域内的能量这一意义。因此,考虑到,关于由第二赋予部进行的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对注入目的物质的作用程度较大。
可是,如上所述,第二赋予部所导致的二次射出能量释放由能量积蓄部积蓄的能量,并非如火药的燃烧反应那样致使产生燃烧残渣。因此,在由第二赋予部赋予二次射出能量的构成中,不存在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的机会,可以说是,即使考虑到包含由第一赋予部进行的一次射出能量的赋予,也大大地限制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高温环境或燃烧残渣的机会。其结果是,能够不发生注入目的物质变质或露出于燃烧残渣等,就使注入目的物质合适地到达对象区域。
在此,在到上述为止的注入器中,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前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也可以通过由前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前述能量积蓄部的一部分而进行。即,利用通过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而破坏能量积蓄部的一部分这一物理作用来放出所积蓄的能量,第二赋予部将其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合适地禁止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的机会。
另外,在到上述为止的注入器中,作为从前述注入器射出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而定义的、该注入目的物质的射出压力也可以通过由前述第一赋予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从而在能量赋予开始之后,在上升至第一峰值压力之后,下降至比该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进而此后,通过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赋予前述二次射出能量,从而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该第一峰值压力主要是当在初期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贯通对象区域的表面并且进入至其内部时需要的特征性的压力,此后受到的第二峰值压力考虑到在将注入目的物质的大部分送入至对象区域内时需要的特征性的压力。此外,射出压力作为从射出口射出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而定义,是在刚刚从射出口射出之后施加的压力(即,施加至射出口附近的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是供注入目的物质从射出口射出的压力。在物理上,由于射出而导致从射出口起的分离距离越是延长,施加至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就越是下降,但本发明的射出压力是在注入目的物质朝向对象区域从注入器射出的时刻的施加至该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
在此,对于到上述为止的注入器,举例说明以下具体的四个方式。在第一方式中,上述注入器也可以还具备在前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前述封入部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前述能量积蓄部具有: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的填充空间;和板部件,其为将前述填充空间内的前述压缩气体与前述活塞部的接触截断的板部件,以被前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的方式构成。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由前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前述板部件,从而填充至前述填充空间的压缩气体放出至该填充空间的外部,并且,通过与前述活塞部接触,从而进行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前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在该第一方式中,在压缩气体与活塞部的接触被板部件截断的状态下,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积蓄于填充空间内。然后,该板部件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由此所积蓄的能量被释放,通过压缩气体与活塞部的接触来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在该赋予方式中,合适地禁止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等杂质的机会。
接着,在第二方式中,上述注入器也可以还具备在前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前述封入部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前述能量积蓄部具有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的填充空间和限制前述活塞部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的推进的限制部件。在此情况下,在由前述第一赋予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前述填充空间内的前述压缩气体与前述活塞部接触,并且,该活塞部的推进被前述限制部件限制,在由前述第一赋予部经由前述活塞部来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后,前述限制部件被破坏,由此也可以经由前述压缩气体来进行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前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在该第二方式中,由于压缩气体处于与活塞部接触的状态,但活塞部的推进被限制部件限制,因而作为结果,成为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积蓄于填充空间内的状态。然后,该限制部件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由此成为能够进行活塞部的推进的状态,换句话说,成为能够释放所积蓄的能量的状态。其结果是,以被压缩气体推压的形式积蓄的压缩气体的能量经由活塞部来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在该赋予方式中,合适地禁止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等杂质的机会。
接着,在第三方式中,上述注入器也可以还具备在前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前述封入部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前述能量积蓄部具有:前述活塞部的端部露出的既定空间;填充容器,其在由封闭部件将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在其内部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以及贯通部件,其与前述封闭部件对置而配置,能够使该封闭部件贯通而使前述填充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在此情况下,在由前述第一赋予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前述压缩气体保持于前述填充容器内,如果前述燃烧生成物被放出,则由前述第一赋予部经由前述活塞部来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并且,前述贯通部件相对于前述封闭部件而被推压,由此成为经由该贯通部件来将前述填充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状态,此后,也可以经由从该填充容器内放出的前述压缩气体来进行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前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在该第三方式中,压缩气体填充至压缩容器内,由此成为其能量被积蓄的状态。然后,在赋予一次射出能量之前,压缩气体不与活塞部接触。此外,活塞部的推进未特别地限制,成为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作用而推进的状态。然后,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将贯通部件推压至填充容器的封闭部件,由此填充容器内的压缩气体能够放出至容器外,压缩气体的能量被释放。其结果是,以被压缩气体推压的形式积蓄的压缩气体的能量经由活塞部来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在该赋予方式中,合适地禁止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等杂质的机会。
最后,在第四方式中,上述注入器也可以还具备在前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前述封入部的前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前述能量积蓄部具有:以与前述活塞部接触的状态配置的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和限制前述活塞部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的推进的限制部件。在该情况下,在由前述第一赋予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前述活塞部的推进被前述限制部件限制,在由前述第一赋予部经由前述活塞部来对前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前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后,前述限制部件被破坏,由此也可以经由前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动作来进行由前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前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在该第四方式中,由于处于在弹性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与活塞部接触的状态,但活塞部的推进被限制部件限制,因而作为结果,成为该弹性部件所具有的弹性能量被积蓄的状态。然后,该限制部件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由此成为能够进行活塞部的推进的状态,换句话说,成为所积蓄的弹性能量能够被释放的状态。其结果是,以弹性部件伸长并同时被推压到活塞部的形式,所积蓄的弹性能量经由活塞部来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注入目的物质赋予。在该赋予方式中,合适地禁止注入目的物质暴露于燃烧残渣等杂质的机会。
发明的效果
在将注入目的物质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中,能够不对所射出的注入目的物质造成影响,就使其合适地到达对象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由图1所示的无针注射器射出的注射液的射出压力推移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四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五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六无针注射器的概略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作为本申请的注入器的一个方式的无针注射器(以下,简称为“注射器”)1进行说明。该注射器1是将相当于本申请的注入目的物质的注射液射出至对象区域的无针注射器,即,是不经由用于将注射液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针就将注射液注入至对象区域的装置。以下,对注射器1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举例说明,本申请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例如,作为本申请的注入器的其它方式,也可能包含具有注入针的注射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表示注射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术语,使用“前端侧”和“基端侧”。该“前端侧”表示后述的注射器1的靠近前端(即,靠近射出口45的位置),该“基端侧”表示在注射器1的长度方向上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即,点火部10侧的方向)。
<实施例1>
在此,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注射器1的概略构成的图,也是注射器1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图。此外,图1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后述的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通过在注射器主体30的前端侧配置有注射管部40,并且,在注射器主体30的基端侧配置有点火部10和积蓄部20,从而构成注射器1。此外,在本申请的以后的记载中,通过在液体的介质中含有在该对象区域处发挥所期待的效能或功能的既定物质,从而形成由注射器1投加至对象区域的注射液。在该注射液中,既定物质也可以成为溶解于作为介质的液体的状态,另外,也可以成为未溶解,而仅仅混合的状态。
例如,作为注射液中所包含的既定物质,能够举例说明例如能够对作为生物体的对象区域射出的来自生物体的物质或显出期望的生理活性的物质,例如,作为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列举DNA、RNA、核酸、抗体、细胞等,作为显出生理活性的物质,列举低分子药品、用于温热疗法或放射线疗法的金属粒子等无机物质、具有包含成为运载体的载体的各种药理/治疗效果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成为注射液的介质的液体,无论是水性的还是油性的,只要是适合于将这些既定物质投加至对象区域内的物质即可。另外,只要能够由注射器1射出既定物质,就也未对作为介质的液体的粘性特别地限定。另外,对于作为注射液的射出对象的对象区域,是应该被投加上述既定物质的区域,能够举例说明例如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皮肤等)、脏器器官(眼球、心脏、肝脏等)等。此外,只要无障碍,就还能够在与生物体主体分开的状态下,将生物体的构成物设定为对象区域。即,对活体外的对象区域(组织或器官)射出既定物质和对生物体外的对象区域(培养细胞或培养组织)射出既定物质都被包含在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器进行的动作的范畴中。
首先,对注射器主体30和注射管部40进行说明。在注射器主体30的内部,配置有活塞部,活塞部通过从后述的点火部10和积蓄部20赋予的射出能量而被推压,将注射器主体30内的贯通孔朝向前端侧推进。具体而言,活塞部包含:驱动活塞32,其直接接收射出能量;和柱塞部35,其被该驱动活塞32推压而推进。驱动活塞32主要推进贯通孔33,柱塞部35主要推进贯通孔34和后述的注射管部40的内部。贯通孔33和贯通孔34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径。贯通孔33和贯通孔34并非直接地相连,而是经由内径比两个贯通孔更小的连接孔37来相连。
驱动活塞32是金属制的,具有活塞主体轴32a、第一胴部32b和第二胴部32c。第一胴部32b和第二胴部32c具有相同外径,但活塞主体轴32a的外径比第一胴部32b和第二胴部32c的外径更小。驱动活塞32以第一胴部32b朝向柱塞部35侧且第二胴部32c朝向积蓄部20侧的方式配置于贯通孔33内。此时,第二胴部32c成为与贯通孔33相连并在内径比贯通孔33更大的既定空间31侧露出的状态。然后,在该第一胴部32b和第二胴部32c与贯通孔33的内壁面对置的状态下,而且,在活塞主体轴32a插入至连接孔37的状态下,驱动活塞32在贯通孔33内向前端侧推进。另外,第一胴部32b与第二胴部32c之间通过比各胴部的直径更细的连结部而相连,在作为其结果而形成的位于两个胴部之间的空间,为了提高与贯通孔33的内壁面的密合性,配置有O形环32e。而且,在第一胴部32b的前端侧也配置有O形环32d。此外,驱动活塞32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在此情况下,要求耐热性或耐压性的部分也可以并用金属。
接着,对柱塞部35和注射管部40进行说明。柱塞部35是如下的部件:通过被驱动活塞32推压,从而在注射器主体30的贯通孔34内推进,并且,通过推进注射管部40内的填充室43,从而对填充至填充室43内的注射液加压。在此,在注射管部40中,具有作为能够容纳注射液的空间的填充室43和形成注射液流动的流路的喷嘴部44的注射管主体42通过保持器41相对于注射器主体30螺纹接合而固定。在图1中,该螺纹接合部位由参照号码46表示。具体而言,在该螺纹接合状态下,保持器41将注射管主体42夹在与注射器主体30之间而固定,并且,以沿注射管主体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填充室43的中心轴与贯通孔34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一致。通过这样的构成而导致柱塞部35能够在贯通孔34和填充室43内顺畅地推进。另外,在喷嘴部44的前端侧,形成有注射液射出至注射器1的外部的射出口45。
在此,注射管主体42能够使用例如众所周知的尼龙6-12、聚芳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亚苯基硫醚或液晶聚合物等。另外,也可以使这些树脂包含玻璃纤维或玻璃填料等填充物,关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能够包含20-80质量%的玻璃纤维,关于聚亚苯基硫醚,能够包含20-80质量%的玻璃纤维,另外,关于液晶聚合物,能够包含20-80质量%的矿物质。
然后,在形成于注射管部40的内部的填充室43中,形成于在柱塞部35的前端侧设置的推压部36与注射管主体42之间的空间成为注射液被封入的空间。然后,柱塞部35在填充室43内推进,由此,容纳于填充室43的注射液被推压而从在喷嘴部44的前端侧设置的射出口45射出。因此,推压部36在填充室43内的推进是顺畅的,而且,由如注射液不从柱塞部35侧漏出那样的材质形成。作为具体的推压部36的材质,能够采用例如丁基橡胶或硅橡胶。而且,列举苯乙烯类弹性体、氢化苯乙烯类弹性体或在其中混合有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α-烯烃共聚物等的聚烯烃或流动石蜡、过程油等油或滑石、铸件、云母等粉状无机物的物质。而且,作为推压部36的材质,还能够采用聚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酰胺类弹性体、聚氨酯类弹性体或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腈-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尤其是硫化处理的橡胶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另外,出于确保/调整在推压部36与注射管主体42之间的推进性的目的,也可以利用各种物质来对推压部36的表面或注射管主体42的填充室43的表面进行涂覆/表面加工。作为该涂覆剂,能够利用PTFE(聚四氟乙烯)、硅油、类金刚石、纳米金刚石等。
在此,推压部36的前端侧的轮廓成为与填充室43的前端侧的内壁面的轮廓大致一致的形状。由此,当注射液射出时,柱塞部35在填充室43内推进,当到达在填充室43中在最里面定位的最里面的位置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在推压部36与填充室4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抑制注射液残留于填充室43内而造成浪费。但是,柱塞部35和推压部36的形状只要在本实施方式的注射器中得到期望的效果,就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
在此,回到注射管部40的说明。在注射管主体42的喷嘴部44设置的流路的内径比填充室43的内径更细地形成。通过这样的构成,加压至高压的注射液从流路的射出口45射出至外部。于是,在作为构成注射管部40的保持器41的前端侧的喷嘴部44的射出口45的附近,以包围该射出口45的周围的方式设有环状的屏蔽部41a。例如,在将射出口45推碰至人的皮肤等对象区域的表层而进行注射液的射出的情况下,所射出的注射液能够被屏蔽部41a遮蔽,以便不飞散至射出口45的周围。此外,当将射出口45推碰至皮肤时,皮肤在某种程度上凹陷,由此能够提高射出口45与皮肤的接触性而抑制注射液的飞散。于是,射出口45所位于的喷嘴部44的前端也可以作为与屏蔽部41a的端面相同的程度的高度,或者,喷嘴部44的前端也可以与屏蔽部41a的端面相比而朝向注射液的射出方向略微地突出。
接着,对如下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注射器1中,用于对该注射液赋予射出能量,以便封入至注射管部40的注射液从射出口45射出至对象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由点火部10和积蓄部20进行射出能量的赋予。
首先,对点火部10进行说明。关于点火部10,点火部主体15以筒状形成,在点火部主体15的内部,具有:点火器11,其是使点火药燃烧并放出燃烧生成物而致使产生用于射出注射液的射出能量的电气式点火器;和电源部13,其将点火药的着火电流供给至点火器11。另外,在电源部13,配置有供使用者操作着火电流的供给的操作按钮。由点火器11生成的燃烧生成物从在点火器11中与积蓄部20对置的放出面12朝向放出空间14放出。此外,点火器11也可以经由将所射出成形的树脂固定于金属的轴环的部件来安装于点火部主体15。对于该射出成形,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另外,作为该射出成形所使用的树脂材料,能够采用与注射管主体42相同的树脂材料。
在此,在点火器11中使用的点火药的燃烧能量成为供注射器1将注射液射出至对象区域的能量。此外,作为该点火药,优选的是,列举包含锆和过氯酸钾的火药(ZPP)、包含氢化钛和过氯酸钾的火药(THPP)、包含钛和过氯酸钾的火药(TiPP)、包含铝和过氯酸钾的火药(APP)、包含铝和氧化铋的火药(ABO)、包含铝和氧化钼的火药(AMO)、包含铝和氧化铜的火药(ACO)、包含铝和氧化铁的火药(AFO)、或者由这些火药中的多种的组合构成的火药。这些火药示出如下的特性:当在刚刚点火之后燃烧时,致使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但如果成为常温,燃烧生成物冷凝,则由于不包含气体成分,因而产生的压力急剧地下降。只要能够进行恰当的注射液的射出,就也可以将除了这些火药以外的火药用作点火药。
接着,对积蓄部20进行说明。积蓄部20配置于点火部10与注射器主体30之间。积蓄部20具有筒状的积蓄部主体21和作为两块金属板的板部件25、26,由这些构成在积蓄部20的内部划定能够填充压缩气体的填充空间24。板部件25在点火部10的放出空间14侧以与点火器11的放出面12对置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板部件25以嵌于在点火部10的点火部主体15的端部(前端侧的端部)设置的台阶部10a的方式固定。该固定通过合适的手法(例如,焊接等)而相对于点火部主体15实现,以便维持填充空间24的气密。另外,板部件26在注射器主体30的既定空间31侧以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对置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板部件26以嵌于在注射器主体30的端部(基端侧的端部)设置的台阶部30a的方式固定。该固定通过合适的手法(例如,焊接等)而相对于注射器主体30实现,以便维持填充空间24的气密。
在此,填充至填充空间24的压缩气体成为作为惰性气体的氩气、氦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这是因为,如后所述,所填充的压缩气体是能够与通过点火器11的工作而放出的燃烧生成物接触的气体,在该接触中,不致使发生不需要的化学反应。此外,在此所述的不需要的化学反应是产生如燃烧残渣、微粒等那样的杂质的化学反应,只要不产生杂质,就还能够利用除了惰性气体以外的压缩气体。另外,将压缩气体填充到填充空间24经由在积蓄部主体21设置的填充用的贯通孔22来进行。在经由贯通孔22来填充压缩气体之后,贯通孔22通过闭塞销23而闭塞,以便压缩气体不漏出。
在此,板部件25、26的厚度成为能够发挥如下的强度的厚度:是在点火器11工作前能够承受填充至填充空间24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的强度,而且,可能被从点火器11的放出面12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因此,在点火器11工作前,形成积蓄部20通过将压缩气体容纳于填充空间24而积蓄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的状态。另外,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板部件25、26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所填充的压缩气体释放至填充空间24的外部。根据这点,以下,对注射器1中的对注射液的射出能量的赋予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11工作前,如上所述,在填充空间24内容纳有压缩气体。因此,由于成为压缩气体与驱动活塞32的接触被板部件26截断的状态,因而根本未经由驱动活塞32、柱塞部35来对注射液赋予射出能量。然后,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燃烧生成物从放出面12朝向板部件25放出。其结果是,位于该放出方向的前方的板部件25和板部件26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
在此,点火器11所具有的点火药的燃烧速度较快,该燃烧生成物的放出速度比所填充的压缩气体从填充空间24放出的速度更快。因此,在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燃烧生成物先起作用,该燃烧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赋予。由此,驱动活塞32推进,注射液的射出开始。主要起因于该燃烧生成物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一次射出能量。而且,此后,填充至填充空间24的压缩气体经过被破坏的板部件26的破坏部位而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追加地赋予。由此,驱动活塞32进一步推进,促进注射液的射出。主要起因于该压缩气体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二次射出能量。
在图2中示出当这样地对注射液赋予一次射出能量和二次射出能量时的、从射出口45射出的注射液的压力(以下,简称为“射出压力”)的推移。图2的横轴表示经过时间,纵轴表示射出压力。此外,能够利用现有技术来对射出压力进行测定。例如,射出力的测定也可以通过如下的这一方法而测定:如日本特开2005-21640号公报所记载的测定方法那样,将射出的力分散地施加至在喷嘴的下游配置的测力传感器的隔膜,经由检测放大器来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来自测力传感器的输出,将该输出作为每小时的射出力(N)而存储。通过将这样地测定的射出力除以注射器1的射出口45的面积而算出射出压力。
图2所示的射出压力推移是以在点火部10处将操作按钮压下的时期作为原点而从点火部10的燃烧开始至大致不存在射出压力的期间的射出压力的推移。在该射出压力的推移中,出现两个峰值压力P1、P2。在此,将峰值压力P1称为第一峰值压力,以出现该第一峰值压力P1的时机作为第一时机T1。另外,将峰值压力P2称为第二峰值压力,以出现该第二峰值压力P2的时机作为第二时机T2。而且,以射出压力大致成为零的时机作为Tf。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从燃烧生成物作用于驱动活塞32至压缩气体作用于驱动活塞32的时间较短,因而第一时机T1和第二时机T2的期间也可能变得较短,还可能存在如下的情况:在达到第一峰值压力P1之后,至达到第二峰值压力P2为止,射出压力并未大大地下降。
在此,第一峰值压力P1主要考虑到起因于先作用于驱动活塞32的燃烧生成物而产生的压力值。伴有该第一峰值压力P1的射出压力的注射液是从注射器1初始地射出的注射液,贯通对象区域的表面。然后,此后,注射液的射出压力下降至比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P2。该第二峰值压力P2主要考虑到起因于继燃烧生成物之后对驱动活塞32起作用的所释放的压缩气体而产生的压力值。伴有该第二峰值压力P2的射出压力的注射液是送入至对象区域的大部分的注射液。在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释放填充至填充空间24的压缩气体而形成第二峰值压力P2的情况下,还取决于该压缩气体的填充量(气体压力),但能够使射出压力在较长的期间持续为接近第二峰值压力P2的较高的压力值。因此,能够将较多的注射液送入至对象区域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注射液赋予起因于燃烧生成物的第一射出能量之后,通过所释放的压缩气体与驱动活塞32的接触而对注射液赋予二次射出能量。在该赋予方式中,实质上,燃烧生成物仅破坏板部件25、26,当释放压缩气体的能量时,未发生致使产生杂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而且,由于在压缩气体从填充空间24放出时,随着气体压力的下降,气体温度下降,因而能够有效地使燃烧生成物冷却。
<实施例2>
基于图3而对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射器1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此外,对于关于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的构成中的与关于图1所示的注射器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由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与图1所示的注射器1的不同点主要是积蓄部20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积蓄部20具有筒状的积蓄部主体21、作为金属板的板部件25、以及金属制的剪切销(シェアピン)38,由积蓄部主体21、板部件25以及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O形环32e)在积蓄部20的内部划定能够填充压缩气体的填充空间24’。该填充空间24’实质上相当于使实施例1的填充空间24和既定空间31组合的空间。填充至填充空间24’的压缩气体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因此,填充至填充空间24’的压缩气体成为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的状态。
在此,剪切销38是限制驱动活塞32的贯通孔33内的推进的部件。具体而言,剪切销38通过在驱动活塞32的活塞主体轴32a设置的贯通孔而相对于注射器主体30固定,由此限制驱动活塞32的推进。但是,剪切销38具有如下的强度:是在点火器11工作前能够相对于填充至填充空间24’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而承受以便驱动活塞32不推进的强度,而且,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可能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因此,在点火器11工作前,形成积蓄部20通过在填充空间24’中容纳压缩气体而积蓄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的状态。另外,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形成如下的状态:板部件25和剪切销38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所填充的压缩气体以能够推进驱动活塞32的方式起作用。根据这点,以下,对注射器1中的对注射液的射出能量的赋予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11工作前,如上所述,在填充空间24’内容纳有压缩气体。此时,成为压缩气体与驱动活塞32接触,但驱动活塞32的推进被剪切销38限制的状态。因此,根本未经由驱动活塞32、柱塞部35来对注射液赋予射出能量。然后,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燃烧生成物从放出面12朝向板部件25放出。其结果是,位于该放出方向的前方的板部件25被破坏,然后,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此时,在微观上,由于燃烧生成物的能量而导致剪切销塑性变形,驱动活塞32略微地推进。即,燃烧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赋予。由此,注射液的射出开始。主要起因于该燃烧生成物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一次射出能量。
而且,此后,由于燃烧生成物的能量而导致剪切销38被破坏,剪切销38对驱动活塞32的限制状态被解除。其结果是,与驱动活塞32接触的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追加地赋予。由此,驱动活塞32进一步推进,促进注射液的射出。在剪切销38的破坏之后的、主要起因于该压缩气体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二次射出能量。
在这样地对注射液赋予起因于燃烧生成物的第一射出能量之后,由压缩气体对注射液赋予二次射出能量。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从射出口45射出的注射液的射出压力推移主要起因于燃烧生成物而在第一时机T1上升至第一峰值压力P1,此后,射出压力下降至比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射出压力主要起因于压缩气体而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P2。其结果是,能够将注射液合适地送入至对象区域。另外,由于利用压缩气体,因而通过调整填充空间24’内的压缩气体的填充量(气体压力),从而在射出压力推移中,能够使射出压力在较长的期间持续为接近第二峰值压力P2的较高的压力值。因此,能够将较多的注射液送入至对象区域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射出能量的赋予方式中,实质上,燃烧生成物仅破坏板部件25和剪切销38,当释放压缩气体的能量时,未发生致使产生杂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
<变形例1>
在此,在图4中示出本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图4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此外,对于关于图4所示的本变形例的注射器1的构成中的与关于图3所示的注射器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由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4所示的本变形例的注射器1与图3所示的注射器1的不同点是积蓄部120的构成。
本变形例的积蓄部120配置于点火部10与注射器主体30之间,但注射器主体30以点火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与注射器主体30和注射管部4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式安装于积蓄部主体121。然后,压缩气体填充至在积蓄部主体121的内部形成的填充空间124。虽然该压缩气体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但驱动活塞32的推进被剪切销38限制这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
即使是这样地构成的注射器1,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另外,通过使注射器主体3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与点火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正交,从而能够缩短注射器1的全长。
<变形例2>
在此,在图5中示出本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图5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此外,对于关于图5所示的本变形例的注射器1的构成中的与关于图4所示的注射器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由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5所示的本变形例的注射器1将图4所示的注射器主体30和积蓄部120一体地构成,将该一体的构成称为积蓄部220。即,积蓄部220成为还具有到上述为止的注射器主体的功能的构成。
即使是本变形例的注射器1,也与上述的第一变形例同样地,积蓄部220以点火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与注射管部4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式安装于点火部10和注射管部40。在此,积蓄部220具有积蓄部主体221、板部件25和填充容器安装部229。填充容器安装部229是将填充有压缩气体的填充容器50安装于注射器1的部位。关于填充容器50,其开口部被封闭部件51封闭,由此压缩气体填充至其内部。然后,如果该填充容器50安装于填充容器安装部229,则填充容器50的封闭部件扎入至在填充通路227(其与在积蓄部主体221的内部形成的填充空间224连通)的端部设置的贯通部件228,在贯通部件228形成有贯通孔,填充容器50内的压缩气体移动至填充空间224侧,进行向填充空间224填充压缩气体。然后,虽然该压缩气体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但驱动活塞32的推进被剪切销38限制这点与上述实施例同样。
即使是这样地构成的注射器1,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另外,注射器1以通过将填充容器50安装于注射器1而进行向填充空间224填充压缩气体的方式构成,由此,变得容易将注射器1与填充容器50一起搬运,能够提高注射器1的便利性。
<实施例3>
基于图6而对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射器1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此外,对于关于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的构成中的与关于图5所示的注射器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由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与图5所示的注射器1的不同点是将压缩气体从填充容器50转移至填充空间的构成和在积蓄部220中的剪切销38的有无。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填充容器安装部229安装有填充容器50,则填充容器50的开口部插入至与填充空间224连通的填充通路327,并且,其封闭部件51成为与在填充通路327配置的贯通部件328对置的状态。贯通部件328以能够在填充通路327的内部移动的方式配置,另外,为了提高贯通部件328与填充通路327的内壁面的接触性,具有既定的密封部件。而且,关于贯通部件328,与封闭部件51对置的前端侧尖锐地形成,在其内部,形成有将贯通部件328的该前端侧与填充空间224侧连通的贯通孔。因此,如果贯通部件328充分地扎入至封闭部件51,则能够通过其内部的贯通孔而将填充容器50内的压缩气体转移至填充空间224侧。此外,在点火器11工作前的图6所示的状态下,由于贯通部件328尚未扎入至封闭部件51,因而在填充空间224内不存在压缩气体。因此,即使不存在如剪切销38等那样限制驱动活塞32的推进的部件,驱动活塞32也不推进。根据以上,在点火器11工作前,形成积蓄部220通过在填充容器50中容纳压缩气体而积蓄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的状态。另外,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贯通部件328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推压,扎入至封闭部件51。其结果是,填充容器50内的压缩气体向填充空间224转移而能够推进驱动活塞32。根据这点,以下,对注射器1中的对注射液的射出能量的赋予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11工作前,如上所述,在填充容器50内容纳有压缩气体。因此,根本未经由驱动活塞32、柱塞部35来对注射液赋予射出能量。然后,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燃烧生成物从放出面12朝向板部件25放出。其结果是,位于该放出方向的前方的板部件25被破坏,然后,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驱动活塞32推进。即,燃烧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赋予。由此,注射液的射出开始。主要起因于该燃烧生成物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一次射出能量。
而且,如果由于燃烧生成物的能量而导致贯通部件328在填充通路327移动而扎入至封闭部件51,则填充容器50内的压缩气体经由贯通部件328所具有的贯通孔而向填充空间224放出,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其结果是,该压缩气体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追加地赋予。由此,驱动活塞32进一步推进,促进注射液的射出。在从填充容器50放出压缩气体之后,主要起因于该压缩气体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二次射出能量。
在这样地对注射液赋予起因于燃烧生成物的第一射出能量之后,由压缩气体对注射液赋予二次射出能量。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从射出口45射出的注射液的射出压力推移主要起因于燃烧生成物而在第一时机T1上升至第一峰值压力P1,此后,射出压力下降至比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射出压力主要起因于压缩气体而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P2。其结果是,能够将注射液合适地送入至对象区域。另外,由于利用压缩气体,因而通过调整填充容器50内的压缩气体的填充量(气体压力),从而在射出压力推移中,能够使射出压力在较长的期间持续为接近第二峰值压力P2的较高的压力值。因此,能够将较多的注射液送入至对象区域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射出能量的赋予方式中,实质上,燃烧生成物仅破坏板部件25或将贯通部件328按压到封闭部件51,当释放压缩气体的能量时,未发生致使产生杂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
<实施例4>
基于图7而对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注射器1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注射器1处于在点火部10等工作之前的状态。此外,对于关于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的构成中的与关于图3所示的注射器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参照号码,由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将图3所示的注射器主体30和积蓄部20一体地构成,将该一体的构成称为积蓄部320。即,积蓄部320成为还具有上述的注射器主体30的功能的构成。
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注射器1与图3所示的注射器1的不同点主要是积蓄部320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积蓄部320积蓄弹性部件的压缩能量,具体而言,具有积蓄部主体321、弹簧保持器322、弹簧325以及金属制的剪切销38。弹簧保持器322具有容纳弹簧325的容纳空间323和具有与贯通孔33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头部324,以容纳空间323的开口部位于点火部10侧且头部324位于驱动活塞32侧的方式配置于积蓄部主体321的内部空间326。内部空间326是与贯通孔33相连的空间。而且,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弹簧325的一端与点火部主体15接触,其另一端与容纳空间323的底部接触,由此成为弹簧325被压缩的状态。而且,弹簧保持器322的头部324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接触。此外,在该状态下,驱动活塞32成为其推进被剪切销38限制的状态。因此,在点火器11工作前,形成积蓄部320积蓄被压缩的弹簧325所具有的弹性能量的状态。另外,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剪切销38被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形成被压缩的弹簧325以能够推进驱动活塞32的方式起作用的状态。根据这点,以下,对注射器1中的对注射液的射出能量的赋予进行说明。
在点火器11工作前,成为容纳被压缩的弹簧325的弹簧保持器322的头部324与驱动活塞32接触,但驱动活塞32的推进被剪切销38限制的状态。因此,根本未经由驱动活塞32、柱塞部35来对注射液赋予射出能量。然后,如果点火器11工作,则燃烧生成物从放出面12朝向弹簧325放出。其结果是,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经由弹簧保持器322来作用于驱动活塞32的第二胴部32c。此时,在微观上,由于燃烧生成物的能量而导致剪切销38塑性变形,驱动活塞32略微地推进。即,燃烧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赋予。由此,注射液的射出开始。主要起因于该燃烧生成物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一次射出能量。
而且,此后,由于燃烧生成物的能量而导致剪切销38被破坏,剪切销38对驱动活塞32的限制状态被解除。其结果是,与驱动活塞32接触的被压缩的弹簧325所具有的弹性能量作为射出能量而经由驱动活塞32来对注射液追加地赋予。由此,驱动活塞32进一步推进,促进注射液的射出。在剪切销38的破坏之后,主要起因于该弹簧325而赋予的射出能量相当于本申请的二次射出能量。
在这样地对注射液赋予起因于燃烧生成物的第一射出能量之后,由被压缩的弹簧325对注射液赋予二次射出能量。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从射出口45射出的注射液的射出压力推移主要起因于燃烧生成物而在第一时机T1上升至第一峰值压力P1,此后,射出压力下降至比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射出压力主要起因于弹簧325而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P2。其结果是,能够将注射液合适地送入至对象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射出能量的赋予方式中,实质上,燃烧生成物仅破坏剪切销38,当释放被压缩的弹簧325的弹性能量时,未发生致使产生杂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合适地禁止注射液暴露于杂质的机会。
<进一步的变形例>
作为注射器1的进一步的变形例,例如,能够举例说明用于为了进行针对人的再生医疗而将培养细胞、干细胞等播撒至成为注射对象的细胞或支架组织/骨架(scaffold)的装置。例如,如日本特开2008-206477号公报所示,投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被移植的部位和再细胞化的目的而适当决定的细胞(例如,内皮细胞、内皮前体细胞、骨髓细胞、前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皮肤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肠道细胞、干细胞、其它在再生医疗的领域中考虑到的所有细胞)。
而且,作为如日本特表2007-525192号公报所记载的向细胞或支架组织/骨架等递送DNA等的注射器,也可以构成注射器1。而且,注射器1能够作为使各种基因、癌症抑制细胞、脂质包膜等递送至作为直接目的的组织或为了提高对于病原体的免疫而投加抗原基因的注射器而构成,或者,还能够作为能够在各种疾病治疗的领域(日本特表2008-508881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03616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领域)、免疫医疗领域(日本特表2005-523679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领域)等中利用的注射器而构成。
符号说明
1:注射器
10:点火部
11:点火器
15:点火部主体
20、120、220、320:积蓄部
21、121、221、321:积蓄部主体
24、24’、124、224:填充空间
25、26:板部件
30:注射器主体
32:驱动活塞
32c:第二胴部
33:贯通孔
34:贯通孔
35:柱塞部
36:推压部
38:剪切销
40:注射管部
41:保持器
41a:屏蔽部
42:注射管主体
43:填充室
44:喷嘴部
45:射出口
50:填充容器
51:封闭部件
227:填充通路
228:贯通部件
229:填充容器安装部
322:弹簧保持器
323:容纳空间
324:头部
325:弹簧
326:内部空间
327:填充通路
328:贯通部件。

Claims (8)

1.一种注入器,是将注入目的物质注入至对象区域的注入器,具备:
封入部,其将所述注入目的物质封入;
第一赋予部,其通过使点火药燃烧而放出燃烧生成物,从而对封入至所述封入部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一次射出能量;
能量积蓄部,其积蓄作为与由所述第一赋予部赋予的一次射出能量不同的能量的、应该进一步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的能量;以及
第二赋予部,其通过所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而释放由所述能量积蓄部积蓄的能量,由此以该所释放的能量作为二次射出能量而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赋予部未伴随与所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的既定的化学反应,就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所述二次射出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所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通过由所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所述能量积蓄部的一部分而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作为从所述注入器射出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的压力而定义的、该注入目的物质的射出压力通过由所述第一赋予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从而在能量赋予开始之后,在上升至第一峰值压力之后,下降至比该第一峰值压力更低的压力,进而此后,通过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赋予所述二次射出能量,从而再上升至第二峰值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所述封入部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
所述能量积蓄部具有:
填充空间,其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和
板部件,其为将所述填充空间内的所述压缩气体与所述活塞部的接触截断的板部件,以被所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的方式构成,
通过由所述所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破坏所述板部件,从而填充至所述填充空间的压缩气体放出至该填充空间的外部,并且,通过与所述活塞部接触,从而进行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所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所述封入部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
所述能量积蓄部具有:
填充空间,其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和
限制所述活塞部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的推进的限制部件,
在由所述第一赋予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所述填充空间内的所述压缩气体与所述活塞部接触,并且,该活塞部的推进被所述限制部件限制,
在由所述第一赋予部经由所述活塞部来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后,所述限制部件被破坏,由此,经由所述压缩气体来进行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所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所述封入部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
所述能量积蓄部具有:
所述活塞部的端部露出的既定空间;
填充容器,其在由封闭部件将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在其内部填充有压缩至既定压力的压缩气体;以及
贯通部件,其与所述封闭部件对置而配置,能够使该封闭部件贯通而使所述填充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连通,
在由所述第一赋予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所述压缩气体保持于所述填充容器内,
如果所述燃烧生成物被放出,则由所述第一赋予部经由所述活塞部来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并且,所述贯通部件相对于所述封闭部件而推压,由此成为经由该贯通部件来将所述填充容器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状态,此后,经由从该填充容器内放出的所述压缩气体来进行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所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注入器的主体内推进并以能够对封入至所述封入部的所述注入目的物质加压的方式配置的活塞部,
所述能量积蓄部具有:
以与所述活塞部接触的状态配置的、压缩状态的弹性部件;和
限制所述活塞部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的推进的限制部件,
在由所述第一赋予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前,所述活塞部的推进被所述限制部件限制,
在由所述第一赋予部经由所述活塞部来对所述注入目的物质赋予所述一次射出能量之后,所述限制部件被破坏,由此,经由所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动作来进行由所述第二赋予部进行的所述二次射出能量的赋予。
CN201880043825.8A 2017-06-27 2018-06-27 注入器 Active CN110785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5673 2017-06-27
JP2017125673A JP6973778B2 (ja) 2017-06-27 2017-06-27 注入器
PCT/JP2018/024467 WO2019004323A1 (ja) 2017-06-27 2018-06-27 注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197A true CN110785197A (zh) 2020-02-11
CN110785197B CN110785197B (zh) 2022-03-18

Family

ID=6474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825.8A Active CN110785197B (zh) 2017-06-27 2018-06-27 注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5065B2 (zh)
EP (1) EP3646909B1 (zh)
JP (1) JP6973778B2 (zh)
CN (1) CN110785197B (zh)
WO (1) WO20190043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6061A1 (ja) * 2020-06-05 2021-12-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無針注射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7586A1 (en) * 1999-12-23 2001-07-05 Arnold Neracher Injection device and propulsion system therefor
US20020151842A1 (en) * 2000-11-30 2002-10-17 Gonnelli Robert R. Injection systems
US6666843B1 (en) * 1999-11-05 2003-12-23 Crossject Needleless syringe with temporarily retained thrusting means
CN103200982A (zh) * 2010-09-17 2013-07-10 株式会社大赛璐 注射器
US20170036901A1 (en) * 2014-04-14 2017-02-09 Daicel Corporation Perforator and gas discharg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2245A (en) * 1943-05-20 1943-06-22 Marshall L Lockhart Ypodermic injecto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FR2802103B1 (fr) * 1999-12-08 2003-10-03 Poudres & Explosifs Ste Nale Seringue sans aiguille fonctionnant avec entrainement du principe actif par effet tube a choc
US8202979B2 (en) 2002-02-20 2012-06-19 Sirna Therapeutics, Inc. RNA interference mediated inhibition of gene expression using chemically modified short interfering nucleic acid
FR2807946B1 (fr) 2000-04-19 2002-06-07 Poudres & Explosifs Ste Nale Seringue sans aiguille fonctionnant avec un chargement pyrotechnique bicomposition
CA2634992C (en) 2001-07-05 2012-10-16 Novartis Vaccines And Diagnostics, Inc. Polynucleotides encoding antigenic hiv type c polypeptides, polypeptides and uses thereof
EP1560732A4 (en) * 2002-11-15 2006-07-19 Automotive Systems Lab PROJECTILE SHOOTING TUBE
ATE439438T1 (de) 2003-05-23 2009-08-15 Sirna Therapeutics Inc Durch rna-interferenz vermittelte hemmung der genexpression unter verwendung von chemisch modifizierter sina (short interfering nucleic acid)
JP2005021640A (ja) 2003-07-01 2005-01-27 Eisuke Fujimoto 無針注射器のジェツト流の力測定器
CA2574881C (en) 2004-08-04 2013-01-08 Amgen Inc. Antibodies to dkk-1
KR20090045940A (ko) 2006-08-29 2009-05-08 포휴먼텍(주) 세포자멸사의 억제를 위한 약학 조성물, 및 이를 전달하는 방법
JP2008206477A (ja) 2007-02-27 2008-09-11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enter 無針注射器を用いた細胞播種法
KR20140021383A (ko) 2012-08-10 2014-02-20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어븀야그 레이저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젯 약물전달 시스템
DE102014115397B4 (de) * 2014-10-22 2015-11-12 Peter Lell Pyrotechnische Antriebseinrichtung
WO2019156237A1 (ja) 2018-02-09 2019-08-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注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6843B1 (en) * 1999-11-05 2003-12-23 Crossject Needleless syringe with temporarily retained thrusting means
WO2001047586A1 (en) * 1999-12-23 2001-07-05 Arnold Neracher Injection device and propulsion system therefor
US20020055712A1 (en) * 1999-12-23 2002-05-09 Arnold Neracher Injection device and propulsion system therefor
US20020151842A1 (en) * 2000-11-30 2002-10-17 Gonnelli Robert R. Injection systems
CN103200982A (zh) * 2010-09-17 2013-07-10 株式会社大赛璐 注射器
US20170036901A1 (en) * 2014-04-14 2017-02-09 Daicel Corporation Perforator and gas discharg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46909A4 (en) 2020-11-04
EP3646909B1 (en) 2024-06-05
US20200114083A1 (en) 2020-04-16
JP6973778B2 (ja) 2021-12-01
EP3646909A1 (en) 2020-05-06
US11305065B2 (en) 2022-04-19
WO2019004323A1 (ja) 2019-01-03
JP2019005407A (ja) 2019-01-17
CN110785197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2452B (zh) 投加装置
US20190184105A1 (en) Needleless injector
WO2016163348A1 (ja) 注射器
US20180333538A1 (en) Injection apparatus
JP2023091046A (ja) 無針注射器
WO2020027325A1 (ja) 無針注射器
CN110785197B (zh) 注入器
JP2014104112A (ja) 注射器
JP2017159107A (ja) 注射器
CN109562230B (zh) 投加装置
JP6193558B2 (ja) 注射器
WO2022102244A1 (ja) 無針注射器用装置組立体
US20190001062A1 (en) Syringe
JP6955521B2 (ja) 注射器
WO2022004334A1 (ja) 無針注射器
CN113226408B (zh) 无针注射器
CN115768504A (zh) 无针注射器
JP2020137922A (ja) 投与装置、及び投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49315A1 (ja) 注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