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388B -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388B
CN110769388B CN201910971428.3A CN201910971428A CN110769388B CN 110769388 B CN110769388 B CN 110769388B CN 201910971428 A CN201910971428 A CN 201910971428A CN 110769388 B CN110769388 B CN 110769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user
request
b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14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388A (zh
Inventor
张承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714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9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9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03Architecture for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53Methods or systems for payment or settlement of the charg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53Methods or systems for payment or settlement of the charg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L12/1464Methods or systems for payment or settlement of the charg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using a card, such as credit card, prepay card or S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09Third party charged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66Policy and charg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打通移动通信信用控制领域、银行和/或第三方信用控制与支付领域、移动通信用户消费域。本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包括融合信控模块,原有信控模块,停开机模块和计费账务模块;合作银行IT支撑域包括银行支付系统;此外还有属于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合作银行IT支撑域或者第三方IT支撑域的业务受理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更为方便、安全的缴费业务,降低移动运营商欠费风险、管理成本并提升了信控服务质量,将欠费风险转移至更具风险防控能力的专业第三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与信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和合作银行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近的技术方案有三类:
(一)移动通信运营商基于自身业务特点开展的基于自有信用控制方式的通信费用支付业务,一般分为后付费(用户先使用后缴费)和预付费业务(用户先缴费后使用)两种,后续是否继续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是基于用户通信消费情况、缴费情况及其它一些通信运营商自身定义的信用体系进行信用控制。
(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与银行、用户签订代收协议,每月由银行按照代收协议通过协议约定支付方式代为缴纳用户的水、电、气费用。
(三)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消费业务(含预授权等),信用卡持卡人在与银行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商家(或业务平台)购买产品或服务时,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若银行或用户同意,也可以使用约定的其它银行卡支付),支付成功则由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提供约定产品或服务。信用卡持卡人透支、违约归还等潜在风险由银行方承担。此类业务广泛应用于酒店、零售、电子商务等多种行业,也是各大银行目前大力开展的业务。
与本发明相近的三类技术方案,在解决移动通信领域费用支付方面分别存在不同的缺点:
(一)移动通信运营商自有信用控制方式下的费用支付方式,因缺乏一个对运营商和其用户双方而言具有高度可信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机构或平台,运营商提供的后付费模式用户已基本未再发展,主推的是预付费模式。此种模式因移动通信业务的复杂性、全程全网计费业务的先用后计费与计费规则极为复杂的特性、自有信用控制体系对用户的制约性不足以及用户消费金额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其缺点一是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去解决日益复杂的业务和服务问题,包括计费系统建设、信用控制系统建设、缴费渠道、提醒服务等;二是对运营商而言仍存在较大风险的欠费风险,而用户违约成本较低(高额欠费、弃卡、转网等),追缴违约金成本较高,由此产生的坏账只能自身消化;三是预付费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虽然降低了欠费风险,但也从另一方面遏制了用户消费意愿,不利于移动通信业务扩展;四是用户享受的通信服务品质不易保障(欠费停机时缴费信息或缴费渠道在某些场景下不易获得,比如夜间、国外、野外等,缴费开机时可能遇到运营商自身系统等问题未及时开机等),容易引发服务纠纷;五是在此模式下,即使移动运营商与银行有代扣协议,银行也仅仅是做为一种补充缴费渠道存在,银行本身不代替移动运营商承担任何因用户违约造成的损失,也无任何驱动力让银行愿意承担前述责任。
(二)水、电、气等由银行代扣的业务,因其服务提供商具有较强的行政执行能力、计费规则简单、用户可追溯性强、用户消费金额不大(机关、单位、企业等消费金额大的用户可追溯性更强)、用户变化概率小、用户违约成本可控等因素,得以开展。而对移动通信领域而言,则上述有利因素基本不具备,所以此种模式难以在移动通信领域开展。
(三)银行信用卡(或第三方信用担保)消费业务,因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计费规则简单、单次产品或服务提供较少存在延续性、用户消费金额可预期、单次消费模式较为简单、银行方公信力较强、银行方(或第三方)可通过该业务模式获取足够利益并具有较强的违约风险防控、清算能力,从而其主观意愿较强,得以开展。而对移动通信领域而言,因第(一)、(二)点中所述移动通信领域的特点及其方案缺陷问题,无法简单在移动通信领域引入银行信用卡消费业务。截止目前为止,移动通信领域在费用支付方面尚未引入银行信用卡消费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目前部分地区已有与第三方合作开展移动通信领域欠费小额担保业务试点,但第三方的资质和存续能力等问题,对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仍是一种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结合上述成熟技术方案和业务各自优点与不同领域的业务特点及各自优势,兼顾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银行乃至第三方和移动通信用户各方利益,打通移动通信信用控制领域、银行和/或第三方信用控制与支付领域、移动通信用户消费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包括融合信控模块,原有信控模块,停开机模块和计费账务模块;合作银行IT支撑域包括银行支付系统;此外还有属于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合作银行IT支撑域或者第三方IT支撑域的业务受理模块;其中,
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业务请求,并与融合信控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原有信控模块,即现有移动通信信用控制系统中用于客户信用控制的模块;
融合信控模块,负责接收业务受理模块提交信息、信控管理并与合作银行IT支撑域银行支付系统直接或间接进行信息交互;
停开机模块,负责向通信核心网发送针对用户的开机和停机指令;
计费账务模块,负责对移动通信用户发生的通信消费行为完成费用计算,并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用审核请求;
银行支付系统,负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进行直接或者间接信息交互,响应支付请求。
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方IT支撑域的业务受理模块的基础上,第三方IT支撑域还包括交易转发系统,负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进行信号交互。
优选的,所述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首先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如果是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如果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银行支付系统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优选的,所述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首先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如果是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如果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或者由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优选的,所述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包括:
按期支付,未超过支付期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期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定额支付,用户通信费用未超过支付定额上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定额上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按次支付,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优选的,所述银行支付系统收到来自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或所述交易转发系统支付请求后,判断是否符合支付条件;符合则响应支付请求并扣减用户在银行侧资金账户对应费用,不符合则反馈拒绝信息。
优选的,所述业务受理模块受理并确认签约用户更改关键信息或暂停、终止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业务后,对系统进行信息更新。
优选的,因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合作银行原因需要主动终止、暂停该业务时,所述融合信控模块、银行支付系统执行更新签约用户信息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进行支付的方法,包括:
步骤1、所述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验证用户信息并提供支付模式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
步骤2、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该项业务时,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步骤5、当因移动通信用户原因需要终止或暂停业务时,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业务受理模块进行业务终止或暂停并结清当前所欠通信费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进行第三方介入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所述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验证用户信息并提供支付模式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
步骤2、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或者由第三方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步骤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该项业务时,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步骤5、当因移动通信用户原因需要终止或暂停业务时,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业务受理模块进行业务终止或暂停并结清当前所欠通信费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实现更为方便、安全的缴费业务,降低移动运营商欠费风险、管理成本并提升了信控服务质量,二是将欠费风险转移至更具风险防控能力的银行金融机构和/或专业第三方,三是将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无意义的庞大消费流水引入至对消费流水及其后续收益关心的银行金融机构和/或第三方,四是让用户真正做到放心使用,也不必再自己去缴费,五是对移动运营商而言,不必再去自己发展缴费渠道,节约投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直连式结构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间接式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提供本发明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直连式结构实施例。直连式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银行支付系统由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组成。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在原有信控模块,停开机模块和计费账务模块基础上增加业务受理模块和融合信控模块。
原有信控模块,即现有移动通信信用控制系统中用于客户信用控制的模块。停开机模块,负责向通信核心网发送针对用户的开机和停机指令。计费账务模块,负责对移动通信用户发生的通信消费行为完成费用计算,并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用审核请求。
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其IT支撑域增加一个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业务请求;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其IT支撑域增加一个融合信控模块,负责接收业务受理模块提交信息、信控管理并与合作银行IT支撑域银行支付系统进行信号交互;合作银行IT支撑域的银行支付系统,负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响应支付请求。
下面为该业务系统详细信号流:
1、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验证用户手机号码、姓名、证件号码、服务密码并提供支付模式(按期、定额、按次)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其中,按期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以天(也可是其它时间单位)为单位的任意期限组合,超过约定时间期限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定额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通信消费限额,超过该限额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按次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每当通信用户产生通信费用时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
2、当移动通信用户发生通信行为时,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其信控请求由向原有信控模块调整为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请求;
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
3.1若签约用户为按期支付模式,未超过支付期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期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3.2若签约用户为定额支付模式,未超过支付定额上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定额上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3.3若签约用户为按次支付模式,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该项业务时,比如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件、支付模式等,签约用户主动到移动通信运营商进行业务变更,继续或暂停、终止该业务服务;
5、当因移动通信运营商原因需要主动终止、暂停该业务时,比如用户离网、携号转网、信用卡已透支等,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主动暂停、终止提供该业务服务。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间接式结构实施例。间接式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银行支付系统由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第三方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组成。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在原有信控模块,停开机模块和计费账务模块基础上增加融合信控模块。
原有信控模块,即现有移动通信信用控制系统中用于客户信用控制的模块。停开机模块,负责向通信核心网发送针对用户的开机和停机指令。计费账务模块,负责对移动通信用户发生的通信消费行为完成费用计算,并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用审核请求。
第三方在其IT支撑域增加一个业务受理模块和交易转发系统,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业务请求;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其IT支撑域增加一个融合信控模块,负责接收业务受理模块提交信息、信控管理并与交易转发系统。交易转发系统是合作银行IT支撑域银行支付系统与融合信控模块之间的媒介;合作银行IT支撑域的银行支付系统,透过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间接进行信息交互,响应支付请求。融合信控模块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或者由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下面为该业务系统详细信号流:
1、第三方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向移动通信运营商验证用户手机号码、姓名、证件号码、服务密码并提供支付模式(按期、定额、按次)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其中,按期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以天(也可是其它时间单位)为单位的任意期限组合,超过约定时间期限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定额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通信消费限额,超过该限额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按次支付是指按照双方约定,每当通信用户产生通信费用时即通过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
2、当移动通信用户发生通信行为时,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其信控请求由向原有信控模块调整为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请求;
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
3.1若签约用户为按期支付模式,未超过支付期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期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可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也可由第三方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3.2若签约用户为定额支付模式,未超过支付定额上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定额上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可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也可由第三方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3.3若签约用户为按次支付模式,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可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也可由第三方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该项业务时,比如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件、支付模式等,签约用户主动到第三方进行业务变更,继续或暂停、终止该业务服务;
5、当因移动通信运营商原因需要主动终止、暂停该业务时,比如用户离网、携号转网、信用卡已透支等,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主动通知第三方暂停、终止提供该业务服务。

Claims (11)

1.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包括融合信控模块,原有信控模块,停开机模块和计费账务模块;合作银行IT支撑域包括银行支付系统;此外还有属于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合作银行IT支撑域或者第三方IT支撑域的业务受理模块;其中,
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业务请求,并与融合信控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原有信控模块,即现有移动通信信用控制系统中用于客户信用控制的模块;
融合信控模块,负责接收业务受理模块提交信息、信控管理并与合作银行IT支撑域银行支付系统直接或间接进行信息交互,融合信控模块与合作银行IT支撑域银行支付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能够支持移动通信签约用户先使用后付费的业务模式;
停开机模块,负责向通信核心网发送针对用户的开机和停机指令;
计费账务模块,负责对移动通信用户发生的通信消费行为完成费用计算,并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用审核请求;
银行支付系统,负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进行直接或者间接信息交互,响应支付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IT支撑域的业务受理模块的基础上,第三方IT支撑域还包括交易转发系统,负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IT支撑域和合作银行IT支撑域进行信号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首先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如果是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如果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银行支付系统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首先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如果是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如果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进行判断,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或者由第三方交易转发系统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包括:
按期支付,未超过支付期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期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定额支付,用户通信费用未超过支付定额上限不做处理,超过支付定额上限则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按次支付,根据用户当前消费总额、用户信用额度信息、用户资金账户信息等,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发起支付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行支付系统收到来自运营商融合信控模块支付请求后,判断是否符合支付条件;符合则响应支付请求并扣减用户在银行侧资金账户对应费用,不符合则反馈拒绝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行支付系统收到来自所述交易转发系统支付请求后,判断是否符合支付条件;符合则响应支付请求并扣减用户在银行侧资金账户对应费用,不符合则反馈拒绝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受理模块受理并确认签约用户更改关键信息或暂停、终止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业务后,对系统进行信息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因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合作银行原因需要主动终止、暂停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业务时,所述融合信控模块、银行支付系统执行更新签约用户信息操作。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进行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所述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验证用户信息并提供支付模式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
步骤2、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银行侧发起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支付不成功则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业务时,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步骤5、当因移动通信用户原因需要终止或暂停业务时,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业务受理模块进行业务终止或暂停并结清当前所欠通信费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11.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系统进行第三方介入支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所述业务受理模块负责受理移动通信用户通信费用支付签约请求,验证用户信息并提供支付模式由用户选择,用户绑定支付银行卡号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经银行验证通过后完成签约;
步骤2、通信运营商计费账务模块完成费用计算后,向融合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
步骤3、融合信控模块收到计费账务模块信控请求后,判断其是否为签约用户,非签约用户则将信控请求转发原信控模块;是签约用户则按照签约用户支付模式分别计算出需支付金额并向第三方发起支付请求;第三方接收请求验证通过后向银行方转发支付请求,支付成功则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交后续支付到账处理,当支付不成功时,第三方将支付失败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到支付失败信息后向原有信控模块发起信控请求,或者由第三方用自身资金账户代替通信用户向银行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成功信息转发移动通信运营商;
步骤4、当签约用户关键信息变化时或需要暂停、终止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业务时,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步骤5、当因移动通信用户原因需要终止或暂停业务时,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业务受理模块进行业务终止或暂停并结清当前所欠通信费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恢复该用户原有信用控制方式。
CN201910971428.3A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0769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1428.3A CN110769388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1428.3A CN110769388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388A CN110769388A (zh) 2020-02-07
CN110769388B true CN110769388B (zh) 2021-07-09

Family

ID=6933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1428.3A Active CN110769388B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93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5227A (zh) * 2001-03-08 2002-08-21 申全民 电信费用银行卡支付系统
CN1570984A (zh) * 2004-04-26 2005-01-26 陶敏 银行卡消费通信网账户充值系统和方法
CN100466640C (zh) * 2005-04-04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系统与支付系统的交互处理方法及系统
US8260694B1 (en) * 2008-03-20 2012-09-04 Openmarket,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managing transaction billing across a plurality of billing sources utilizing an interface to configure advice-of-charge
CN102281514A (zh) * 2010-09-30 2011-12-14 吴东辉 一种电信运营商或电信服务机构终端使用费的充值方法和系统
CN10246943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杜惠红 一种手机充值方法及系统
CN108712586B (zh) * 2018-04-12 2020-08-28 合肥天源迪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控提醒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388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232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ying a merchant by a registered user us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account
Zheng et al. Study of mobile payments system
US20080162348A1 (en) Electronic-Purse Trans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968715A (zh) 一种基于信用数据的支付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0600853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payment cards as a payment option within an online bill payment and presentment solution
US20190318354A1 (en) Secure electronic billing with real-time funds availability
US20180121975A1 (en) Providing security in electronic real-time transactions
US20100131397A1 (en) Providing "on behalf of" services for mobile telephone access to payment card account
US20170300881A1 (en) Secure electronic billing and collection with real-time funds availability
US20190378182A1 (en) Secure electronic billing with real-time funds availability
CN101799902A (zh) 基于语音、互联网的双信道无磁有密电子支付系统及其支付方法
WO2009065278A1 (fr) Système et procédé pour réaliser une carte-chèque électronique personnelle
CN110769388B (zh)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0415097A (zh) 一种汇票拆分、合并系统及实现汇票交易的方法
CN110740431B (zh) 一种基于融合信用控制的移动通信费用支付方法和系统
KR20120125441A (ko) 결제 승인 절차 제어 방법
KR20070053680A (ko) 복합결제처리방법
WO2021092793A1 (zh) 支付交易平台以及支付交易装置
CN116308308A (zh) 一种提高电票付款效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578090A (zh) 一种法院诉讼费线上收缴退费系统
CN116563043A (zh) 一种财政支付方法、系统和相关装置
KR20110103378A (ko) 결제 제어 방법
KR20110095845A (ko) 결제방식 전환 방법
KR20070053682A (ko) 결제금액 크기별 결제처리 방식 등록방법
JP2003022370A (ja) 口座振替処理方法,口座振替処理プログラム,口座振替処理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