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083B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083B
CN110769083B CN201810832195.4A CN201810832195A CN110769083B CN 110769083 B CN110769083 B CN 110769083B CN 201810832195 A CN201810832195 A CN 201810832195A CN 110769083 B CN110769083 B CN 110769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sensor
infrared distance
display screen
mobile terminal
cover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21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083A (zh
Inventor
孙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321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9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9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属于移动终端领域。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红外距离传感器;显示屏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红外距离传感器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通过将红外距离传感器紧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占据的显示模组的上边缘的空间,能够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宽度减小,提高了显示屏面积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设置有该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全面屏移动终端是指屏占比接近100%的终端。全面屏移动终端实现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置位于移动终端正面的上额区中的传感器。
相关技术中,在移动终端正面的上额区中设置有红外距离传感器,该红外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上额区与用户的人脸之间的距离。该红外距离传感器是固定在移动终端内的主板上的,通过在移动终端的上额区中挖出开洞,将橡胶圈套在红外距离传感器上容置于洞中。但为了保证开洞结构的牢固性,红外距离传感器相对于移动终端正面的上下两侧保留预定宽度的壳体做支撑,使得上额区的最小宽度为:B1+S+B2,S为红外距离传感器的宽度,B1和B2为红外距离传感器的上下支撑壳体的宽度。
然而,使用相关技术中的堆叠结构,移动终端的上额区宽度始终无法减小,使得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无法扩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设置红外距离传感器时会造成移动终端正面的上额区的宽度较宽,无法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贴合在所述显示屏的上边框。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采用胶体粘接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上边框上。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为条状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相连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包括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
其中,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电源引脚相连,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器用于插接在移动终端内的主板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和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上额区和盖板玻璃屏幕;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贴合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上边框。
其中,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是所述盖板玻璃的上边缘区域,所述盖板玻璃屏幕是所述盖板玻璃中部显示区域,所述盖板玻璃屏幕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贴合,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正面与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贴合。
可选地,所述盖板玻璃屏幕和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上边框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垂直面是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正面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采用胶体粘接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上边框上。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之间形成空气间隙。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为条状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正面与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贴合的部位要开孔。
其中,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与所述开孔对齐。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下方的主板;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相连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包括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
其中,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电源引脚相连,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线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器插接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主板上。
可选地,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顶端之间还形成有保护壳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红外距离传感器紧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占据的显示模组的上边缘的空间,能够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宽度减小,提高了显示屏面积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设置有该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
1.红外距离传感器;2.壳体;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垫高板;3.盖板玻璃上额区;4.盖板玻璃屏幕;5.显示屏;6.电源线;7.控制信号线;8.柔性电路板;9.连接器;10.主板;11.上边框;12.左边框;13.下边框;14.右边框;15.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
红外距离传感器1放置在盖板玻璃上额区3下方的开洞内。橡胶套作为保护套套在红外距离传感器1上,再将红外距离传感器1放置于开洞中,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不贴合。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移动终端的顶端之间存在一个第一壳体21,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5之间存在一个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胶体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粘接。
图2是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红外距离传感器1通过垫高板23与主板10连接,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胶体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粘接,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与显示屏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达到对开洞空间的支撑以及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保护。红外距离传感器1、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存在空气间隙,空气间隙用于缓解移动终端受到冲撞时的冲击力,保护红外距离传感器1。
盖板玻璃上额区的最小宽度是B1+S+B2,S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宽度,B1为第一壳体21的宽度,B2为第二壳体22的宽度。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不贴合,开洞空间采用两个壳体支撑,使得移动终端的开洞空间大,空气间隙也大,占据了移动终端上边缘较多的空间,使得盖板玻璃上额区3的宽度较宽,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面积无法扩大,屏占比较小。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
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红外距离传感器1贴合在显示屏5的上边框11。
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贴合,贴合的方式可以是相互嵌套或使用胶体粘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胶体粘接的方式使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进行紧密贴合。
由于将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贴合,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2所占据的显示模组上边缘的空间,减小了开洞宽度。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四周以胶体包裹,保护红外距离传感器1。为了达到聚光效果,可以采用黑色胶体包裹。
红外距离传感器1集成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以后,红外光线会被障碍物(例如用户的人脸)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被障碍物反射的红外光线,红外距离传感器1可根据红外线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计算障碍物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8,柔性电路板8可设置于显示屏5的下边框13处。柔性电路板8用于提供红外距离传感器1、显示屏5和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主板可通过柔性电路板8控制红外距离传感器1和显示屏5,并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供电。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距离传感器紧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占据的显示模组的上边缘的空间,能够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宽度减小,提高了显示屏面积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设置有该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参见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
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红外距离传感器1贴合在显示屏5的上边框11。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显示屏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采用胶体粘接。
由于将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贴合,使红外距离传感器1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红外距离传感器1所占据的显示模组上边缘的空间。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可设置为条状,四周采用胶体包裹,实现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保护。可选地,为了使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聚光效果好,采用黑色胶体包裹红外距离传感器1。
红外距离传感器1集成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以后,红外光线会被障碍物(例如用户的人脸)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被障碍物反射的红外光线,红外距离传感器1可根据红外线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计算障碍物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5相连的柔性电路板8;柔性电路板8上包括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
柔性电路板8可设置于显示屏5的下边框13处,电源线6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工作提供电源,控制信号线7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驱动。
其中,电源线6的一端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电源引脚相连,电源线6的另一端形成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中的第一端子;控制信号线7的一端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控制引脚相连,控制信号线7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器9中的第二端子。
利用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将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与主板10连接,通过电源线6实现主板10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供电,通过控制信号线7实现主板10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控制和中断触发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距离传感器紧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占据的显示模组的上边缘的空间,能够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宽度减小,提高了显示屏面积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设置有该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黑色胶体包裹红外距离传感器,能够提高红外传感器的聚光效果,从而提高了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相连的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包括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利用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将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与主板连接,从而实现主板对红外距离传感器的供电、控制和中断触发的操作。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上额区3和盖板玻璃屏幕4。
红外距离传感器1贴合在显示屏5的上边框11。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显示屏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采用胶体粘接。
由于将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显示屏5的上边框11贴合,使红外距离传感器1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红外距离传感器1所占据的显示模组上边缘的空间。
可选的,红外距离传感器1可设置为条状,四周用胶体包裹,对红外距离传感器1进行保护。为了使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聚光效果好,可选黑色胶体包裹红外距离传感器1。
盖板玻璃上额区3是盖板玻璃的上边缘区域,盖板玻璃屏幕4是盖板玻璃中部显示区域,盖板玻璃屏幕4与显示屏5的正面贴合,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贴合。
可选地,盖板玻璃屏幕4和显示屏5的上边框11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垂直面是垂直于显示屏5的正面的平面。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盖板玻璃上额区3贴合的部位需要开孔15,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开孔15对齐。开孔15可以使红外光线在发射时不发生折射,能够准确灵敏地再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使得到的结果准确度高。
可选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移动终端的顶端之间存在保护壳体2,壳体材质可选择采用硬质的塑料制成。壳体2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之间存在空气间隙,该空气间隙用于移动终端防撞保护。
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5相连的柔性电路板8;柔性电路板8上包括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柔性电路板8位于显示屏5的下边框,利用线路将显示模组和主板10连接起来,实现主板10对显示模组的控制。
参见图6,示出的是根据图5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5相连的柔性电路板8;柔性电路板8上包括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
柔性电路板8位于显示屏5的下边框处,电源线6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工作提供电源,控制信号线7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驱动。
其中,电源线6的一端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电源引脚相连,电源线6的另一端形成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中的第一端子;控制信号线7的一端与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控制引脚相连,控制信号线7的另一端形成连接器9中的第二端子。
利用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将电源线6与控制信号线7与主板10连接,通过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实现主板10对红外距离1供电、控制和中断触发的操作。
盖板玻璃上额区3的最小宽度为B1+S,S为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宽度,B1为壳体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盖板玻璃上额区3与扩大移动终端屏占比相关联,盖板玻璃上额区3的宽度越小,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就越大。盖板玻璃上额区3的宽度包括一个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宽度与一个壳体2的宽度。与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相比,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屏占比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距离传感器紧贴合在显示屏的上边框,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中不需要采用两个壳体支撑,减少了一个壳体占据的显示模组的上边缘的空间,能够使显示模组上边缘的开洞宽度减小,提高了显示屏面积的面积,从而能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黑色胶体包裹红外距离传感器,能够提高红外传感器的聚光效果,从而提高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相连的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上包括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利用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将电源线和控制信号线与主板连接,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主板对红外距离传感器的供电、控制和中断触发的操作。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正面与盖板玻璃上额区贴合的部位设置开孔,且该开孔与红外距离传感器对齐,能够使红外光线在发射时不发生折射,提高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地准确度,提高了红外距离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壳体与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空气间隙,能够使移动终端在受到冲撞时保护红外距离传感器,提高了移动终端的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
所述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贴合在所述显示屏(5)的上边框(11);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保护壳体(2)和盖板玻璃上额区(3)之间形成空气间隙,所述保护壳体(2)位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移动终端的顶端之间,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是盖板玻璃的上边缘区域;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5)相连的柔性电路板(8);
所述柔性电路板(8)上包括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
所述电源线(6)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电源引脚相连,所述电源线(6)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中的第一端子;
所述控制信号线(7)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线(7)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连接器(9)中的第二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8)的所述连接器(9)用于插接在移动终端内的主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采用胶体粘接在所述显示屏(5)的所述上边框(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为条状传感器。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5)和红外距离传感器(1);
所述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上额区(3)和盖板玻璃屏幕(4);
所述显示屏(5)包括依次相连的上边框(11)、左边框(12)、下边框(13)和右边框(14),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贴合在所述显示屏(5)的所述上边框(11);
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是所述盖板玻璃的上边缘区域,所述盖板玻璃屏幕(4)是所述盖板玻璃中部显示区域,所述盖板玻璃屏幕(4)与所述显示屏(5)的正面贴合,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贴合;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顶端之间还形成有保护壳体(2);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所述保护壳体(2)和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之间形成空气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玻璃屏幕(4)和所述显示屏(5)的所述上边框(11)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垂直面是垂直于所述显示屏(5)的正面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5)下方的主板(10);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5)相连的柔性电路板(8);
所述柔性电路板(8)上包括电源线(6)和控制信号线(7);
所述电源线(6)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电源引脚相连,所述电源线(6)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柔性电路板(8)的连接器(9)中的第一端子;
所述控制信号线(7)的一端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控制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线(7)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连接器(9)中的第二端子;
所述柔性电路板(8)的所述连接器(9)插接在所述移动终端内的主板(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采用胶体粘接在所述显示屏(5)的所述上边框(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为条状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的正面与所述盖板玻璃上额区(3)贴合的部位需要开孔(15);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1)与所述开孔(15)对齐。
CN201810832195.4A 2018-07-26 2018-07-26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769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2195.4A CN110769083B (zh) 2018-07-26 2018-07-26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2195.4A CN110769083B (zh) 2018-07-26 2018-07-26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083A CN110769083A (zh) 2020-02-07
CN110769083B true CN11076908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932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2195.4A Active CN110769083B (zh) 2018-07-26 2018-07-26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9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487A (zh) * 2021-07-28 2021-11-09 南昌逸勤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0315A (zh) * 2017-11-29 2018-03-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460260U (zh) * 2017-11-29 2018-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529356U (zh) * 2017-11-30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126729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6729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770315A (zh) * 2017-11-29 2018-03-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460260U (zh) * 2017-11-29 2018-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529356U (zh) * 2017-11-30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083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0422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886927B (zh) 电子装置
US119173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coustic module
CN107577278B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63510B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CN104166491A (zh)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
KR20170019973A (ko) 외관 금속 프레임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10841551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430128A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911554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198516B (zh)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EP4020309A1 (en) Fingerprin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769083B (zh)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43399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848216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769082B (zh)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707030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206283544U (zh) 传感器模组及终端
CN207182346U (zh)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0804357U (zh) 一种具有发声功能的触摸屏
CN112887542A (zh) 电子设备
CN108877545B (zh) 显示装置
CN10881020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016525U (zh) 一种相机模组
CN109167901B (zh) Hoc工艺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