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5264A -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5264A
CN110755264A CN201911376637.XA CN201911376637A CN110755264A CN 110755264 A CN110755264 A CN 110755264A CN 201911376637 A CN201911376637 A CN 201911376637A CN 110755264 A CN110755264 A CN 110755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ttery
moxa cone
sleev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66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5264B (zh
Inventor
曹亚飞
刘伟东
高坤
吴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13766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5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5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5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5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5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mining of medical data, e.g. analysing previous cases of other pat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4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H2230/65Impedance, e.g. skin conductivity; capacitance, e.g. 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
    • A61H2230/655Impedance, e.g. skin conductivity; capacitance, e.g. 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 used as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艾炷容纳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位于容纳腔的正上方设置有颈部放置槽,颈部放置槽设有电热器件,贯穿颈部放置槽的槽壁插设有固定管,固定管套有第一电极环及第二电极环,艾炷容纳器位于容纳腔内。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极环及第二电极环电连接,用于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以控制电热器件工作。本发明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并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并通过数据库内的大数据来诊断分析,以控制电热器件工作,并结合艾炷容纳器进行艾灸治疗,因而治疗效果好。

Description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颈椎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指颈椎骨。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治疗颈椎病,颈椎疗理装置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颈椎疗理装置不便于使用,而且治疗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及治疗效果好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艾炷容纳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容纳腔的正上方设置有颈部放置槽,所述颈部放置槽的槽壁处设置有若干电热器件,贯穿所述颈部放置槽的槽壁插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管面向所述颈部放置槽的一端外表面套设有阻热环,所述阻热环外套设有第一电极环,所述第一电极环外套设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外套设有第二电极环,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阻热环的下方套设有支撑管及磁铁环,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阻热环与所述磁铁环之间;
所述艾炷容纳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拆卸套设在所述固定管下端,所述磁铁环与所述艾炷容纳器磁性相吸;所述艾炷容纳器包括点燃组件、电池组件及储仓组件,所述点燃组件用于点燃艾炷,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点燃组件相连,所述储仓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相连,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艾炷的艾炷收纳腔,所述艾炷收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止燃部,所述止燃部用于在将艾炷插入所述艾炷收纳腔内时,包住艾炷的外周面,以阻止艾炷朝上方继续燃烧;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并盖设所述容纳腔的腔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池组件、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电连接,用于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以控制所述电热器件工作。
优选地,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还包括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储仓组件的外部,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储仓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阻热腔。
优选地,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与所述艾炷收纳腔及所述第一阻热腔相连通,所述套管组件设置有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与所述第一阻热腔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表面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与所述艾炷容纳器可拆卸连接,以实现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仓组件包括止燃件、第一连接件、储仓套管及阻热套管,所述止燃件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的第一端,所述止燃件的内壁形成有环形的所述止燃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阻热套管的第二端相连并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储仓套管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内,所述储仓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止燃件相连,所述储仓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阻热套管相连,所述储仓套管与所述阻热套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阻热腔,所述储仓套管的内腔与所述止燃件的内腔共同形成所述艾炷收纳腔。
优选地,所述储仓套管设置有第一气流通孔,所述第一气流通孔与所述艾炷收纳腔及所述第二阻热腔相连通,所述阻热套管设置有第二气流通孔,所述第二气流通孔与所述第二阻热腔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储仓套管为金属管,所述阻热套管为非金属管。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套体、电池及气流感应控制器,所述电池及气流感应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套体内,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与所述电池及所述点燃组件电连接,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点燃组件供电。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及金属弹针,所述固定支架收容在所述电池套体内,所述金属弹针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点燃组件包括陶瓷固定座及电热件,所述陶瓷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电热件安装在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二端,所述金属弹针与所述电热件的位于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二端处的部分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电热件为电热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并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并通过数据库内的大数据来诊断分析,以控制所述电热器件工作,并结合艾炷容纳器进行艾灸治疗,因而治疗效果好;其次,所述艾炷容纳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拆卸套设在所述固定管下端,所述磁铁环与所述艾炷容纳器磁性相吸,较方便用户更换艾炷,因而便于使用;第三,所述储仓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艾炷的艾炷收纳腔,因而在点燃时艾炷的主体都位于所述艾炷收纳腔内,艾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都存储在艾炷收纳腔内,避免了灰烬四处掉落,利于环境卫生,便于用户使用;最后,所述艾炷收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止燃部,所述止燃部用于在将艾炷插入所述艾炷收纳腔内时,包住艾炷的外周面,以阻止艾炷朝上方继续燃烧,因而不仅可更好地避免灰烬掉落,而且利于安全防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中央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艾炷容纳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部分结构图;
图5为图4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艾炷容纳器的储仓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艾炷容纳器的套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艾炷容纳器的点燃组件及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艾炷容纳器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智能颈椎疗理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中央控制系统的部分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艾炷容纳器30,所述第一壳体10内设置有容纳腔101,所述容纳腔101与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容纳腔101的正上方设置有颈部放置槽102,所述颈部放置槽102用于放置病人的颈部。贯穿所述颈部放置槽102的槽壁插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管103,所述固定管103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01内。
所述固定管103面向所述颈部放置槽102的一端外表面套设有阻热环104,通过阻热环104的隔热,从而可避免热量四处扩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热环104由玻璃纤维制成,当然也可以由石棉等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阻热环104外套设有第一电极环105,所述第一电极环105外套设有绝缘环106,所述绝缘环106外套设有第二电极环107。每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环105及第二电极环107构成一个电极组,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环107一侧均设置有电热器件。所述固定管103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阻热环104的下方套设有支撑管108及磁铁环109,所述支撑管108位于所述阻热环104与所述磁铁环109之间。
所述艾炷容纳器30位于所述容纳腔101内并可拆卸套设在所述固定管103下端,所述磁铁环109与所述艾炷容纳器30磁性相吸,因而不仅连接可靠,而且便于将艾炷容纳器30取出。也就是说,所述颈部放置槽102的槽壁处设置有若干电极组及若干电热器件,每一电极组均包括相互间隔的所述第一电极环105及所述第二电极环107,每一个艾炷容纳器30对应一个电极组,每一个电极组用于检测对应区域的人体电阻,通过检查人体电阻,以监测治疗过程中该患处的生理状况。较佳地,为了使艾炷容纳器30内艾炷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地输送至颈部放置槽102内,所述容纳腔101内还设置有风扇(图中未示出),用于使容纳腔101内的气体朝所述艾炷容纳器30内输送,并从所述固定管103送出。当然,也可以使用气体方式使所述颈部放置槽102内的大气压小于所述容纳腔101内的气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01连接有气泵,通过气泵将气体送入容纳腔101内,从而使容纳腔101内的气压大于颈部放置槽102内的大气压。
所述艾炷容纳器30包括电池组件1、点燃组件2、储仓组件3及套管组件4,所述电池组件1与所述点燃组件2相连,用于为所述点燃组件2供电。所述电池组件1包括电池套体11、固定支架12、电池13、气流感应控制器14、金属弹针15及电连接接口16,所述电池套体11包括电池套管111、电池盖112及螺纹接头113,所述电池盖112与所述电池套管1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池盖112设置有插电孔114,所述螺纹接头113与所述电池套管11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池套管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套管111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所述螺纹接头113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及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位于所述螺纹接头113的内壁面处,所述第一外螺纹位于所述螺纹接头113的外壁面处。
所述固定支架12收容在所述电池套体11内,并固定在所述螺纹接头113上。所述电池13及气流感应控制器14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套体11内,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14与所述电池13及所述点燃组件2电连接,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14用于控制所述电池13为所述点燃组件2供电。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14包括控制电路模块141及气流感应开关142,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41及气流感应开关142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2内,所述气流感应开关142与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41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41与所述电池13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池13为所述点燃组件2供电。所述金属弹针15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2上并与所述电池1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弹针15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41与所述电池13电连接,也就是说,所述金属弹针15与所述电池13可为直接电连接,也可以为间接电连接。所述金属弹针15还用于与所述点燃组件2弹性抵接。所述电连接接口16固定在固定板17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板17固定在所述电池盖112内,所述电连接接口16与所述插电孔114位置相对应。所述电连接接口16与所述第一电极环105及第二电极环107电连接。
所述点燃组件2用于点燃艾炷100,其包括陶瓷固定座21及电热件22,所述陶瓷固定座21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12上并位于所述电池套体11内,所述电热件22安装在所述陶瓷固定座21的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陶瓷固定座21的第二端,所述金属弹针15与所述电热件22的位于所述陶瓷固定座21的第二端处的部分弹性抵接,因而电连接较可靠。通过设置所述陶瓷固定座21,因而可以较好地阻碍热量朝所述电池13方向传递,避免电热件22发出的热量熔化周围部件,提高了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热件22可以是电热丝或电热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储仓组件3与所述点燃组件2抵接并与电池组件1相连,所述储仓组件3设置有用于容纳艾炷100的艾炷收纳腔a,所述艾炷收纳腔a与所述颈部放置槽102相连通。所述艾炷收纳腔a的腔壁处设置有止燃部b,所述止燃部b用于在将艾炷100插入所述艾炷收纳腔a内时,包住艾炷100的外周面,以阻止艾炷朝艾炷末端方向继续燃烧。所述套管组件4套设在所述储仓组件3的外部,所述套管组件4与所述储仓组件3之间形成第一阻热腔c。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阻热腔c,因而可较好地阻阻热量朝外部辐射,避免用户使用时烫伤用户。此外,所述第一阻热腔c还可以存储从所述艾炷收纳腔a内向外散落的灰烬,因而可较好地阻碍灰烬散落。
所述储仓组件3设置有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与所述艾炷收纳腔a及所述第一阻热腔c相连通,所述套管组件4设置有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与所述第一阻热腔c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表面相连通,因而可使容纳器外部的空气能够通畅的流入所述支容纳腔101内,使所述支容纳腔101内的艾炷能够顺畅地燃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仓组件3与所述电池组件1可拆卸连接,其包括止燃件31、第一连接件32、储仓套管33及阻热套管34,所述止燃件31呈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呈圆环形,其可以由金属材料或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制成,较佳为不容易燃烧的材料。所述止燃件31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34的第一端,所述止燃件31的内壁形成有环形的所述止燃部b,在点燃过程中,当艾炷燃烧到所述止燃部b区域时,由于所述止燃部b包住艾炷的外表面,因而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使艾炷熄灭。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与所述阻热套管34的第二端相连并与所述电池组件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为外螺纹套,所述外螺纹套与所述螺纹接头113的第一内螺纹相连,因而可便于将灰烬清除。
所述储仓套管33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34内,所述储仓套管33的第一端与所述止燃件31相连,所述储仓套管33的第二端与所述阻热套管34相连,所述储仓套管33与所述阻热套管34之间形成有第二阻热腔d,所述储仓套管33的内腔与所述止燃件31的内腔共同形成所述艾炷收纳腔a。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阻热腔d因而可进一步阻止热量向外辐射,提高了阻热效果。优选地,所述储仓套管33为金属管,所述阻热套管34为非金属管。所述阻热套管34的材质可以为LCP塑胶、PEEK塑胶、石棉、玻纤材料、碳纤维材料、陶瓷等,其主要用来阻隔艾炷燃烧产生的热量辐射。所述阻热套管34与储仓套管33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在0.3mm-1mm之间,最佳间隙是0.5-0.7mm,其不仅阻热效果好,而且整体体积较小巧。
所述储仓套管33设置有第一气流通孔331,所述第一气流通孔331与所述艾炷收纳腔a及所述第二阻热腔d相连通,所述阻热套管34设置有第二气流通孔341,所述第二气流通孔341与所述第二阻热腔d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部相连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气流通孔331、第二阻热腔d及所述第二气流通孔341形成所述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一气流通孔331的孔径较佳为0.5至3毫米,因而不仅可使外部氧气能够较好地流入所述艾炷收纳腔a内,而且较好地避免掉落在艾炷收纳腔a内的灰烬任意从所述第一气流通孔331掉出来。更佳地,所述第一气流通孔331的孔径为0.5毫米。
所述套管组件4与所述电池组件1可拆卸连接,其包括外套管41、内螺纹套42、软胶套43及艾炷末端套44,所述外套管41设置有若干进气孔411,所述进气孔411形成所述第二通气道。所述内螺纹套42与所述外套管41的第一端连接,并与所述螺纹接头113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需要清理储仓组件3时,可以将套管组件4及储仓组件3拆卸下来单独清理,可较便于地清理灰烬。所述软胶套43插设在所述艾炷末端套44内,所述艾炷末端套44与所述外套管4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艾炷末端套44可由铁质材料制成。吸引时通过软胶套43夹紧艾炷,从而可较好防止艾炷松脱。
使用时,将艾炷插入艾炷收纳腔a内,用户抽吸艾炷容纳器30的端部,电池组件1内的气流感应控制器14受到触发而工作,则气流感应控制器14控制电池13给电热片供电,电热片通电后发热,点燃艾炷,从而便于使用。艾炷在储仓内燃烧产生热量。艾炷抽吸到指定位置后,即止燃部b所在位置后,会自动熄灭,再将头部拔出,将储仓内的灰倒出。也就是说,艾炷烧完后烟火会自动熄灭,储仓里设有止燃件31,艾炷燃烧到止燃件31处时,由于止燃件31与艾炷周壁紧密配合,没有足够的氧气,艾炷就会自动熄灭。可以防止有火的艾炷头丢弃时点燃周边的物品,避免出现火灾。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手动或者定时的方式控制所述风扇停止工作,以减少氧气的输送。
所述第二壳体2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下方并盖设所述容纳腔101的腔口,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铰接,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置有中央控制系统及供电电源Vcc;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池组件、第一电极环105及所述第二电极环107电连接,用于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以控制所述电热器件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连接有接头的导线与所述艾炷容纳器30的电连接接口16可拆卸连接,以实现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因而在必要时,可以对电池组件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40、人体电阻检测模块50、皮肤加热控制模块60及液晶显示模块70,所述人体电阻检测模块50用于检测人体电阻,并将所述人体电阻信息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器40;所述皮肤加热控制模块60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40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热器件对人体皮肤进行加热;所述液晶显示模块70用于采集病情信息及显示治疗方案,并将用户选择的治疗方案发送给所述中央处理器40;所述中央处理器40用于将所述病情发送到数据库以与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计算匹配,以根据匹配结果筛选出至少两种符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案输出至所述液晶显示屏上,并根据用户选择的治疗方案控制皮肤加热控制模块60及电热器件工作。其中,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颈椎治疗方案的大数据,所述数据库可以为医院内的数据库,也以为云端的数据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大数据的介入,因而可更好地提供治疗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处理器40通过所述电连接接口16与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14的控制电路模块141电连接。
所述人体电阻检测模块50包括若干分别与中央处理器40电连接的人体电阻监测单元51,每一人体电阻监测单元51与每一电极组电连接,所述人体电阻监测单元5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开关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一滑动变阻器P1、第二滑动变阻器P2及第一三极管Q0,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其中的一个电极组的第一电极环105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源Vcc及第二电极环107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电极环107通过第一按键开关K1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电连接
所述开关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开关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环105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P1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P1的第二固定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变阻器P2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0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P1的第二固定端接地,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P1的滑动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40电连接,中央处理器40连接有芯片供电电源VDD。可以理解的是,出汗多,皮肤电阻小。反之,出汗少,皮肤电阻大。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变阻器P1、第二滑动变阻器P2来调节第一三极管Q0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降低电路元件存在的误差,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所述皮肤加热控制模块60包括电压监测单元1’、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稳压单元4’、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及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的电池连接,以检测对应的所述供电电源Vcc的电池电压的大小。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与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检测到所述电池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发出驱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通过第二按键开关K2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的电池电连接。在对供电电源Vcc的电池进行充电时,第一按键开关K1与第二按键开关K2均开启。在进行治疗时,第一按键开关K1开启,第二按键开关K2关闭。
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用于与所述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及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以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将对所述电池充电的电能放出。所述稳压单元4’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所述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及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连接,所述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及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电连接,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的信号输入端接地,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单元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治疗时,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所述稳压单元4’及所述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均通过第四场效应管Q6与供电电源Vcc的电池正极相连。
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及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量为1μF,所述第三电容C3的容量为47μF,因而较好地避免开关过程中的干扰及电压波动时产生的干扰,因而电压监测较准确。
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包括比较器U、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及第二电容C4,所述比较器U的正相输入端与电压监测单元1’中的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的输出端与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还包括可控硅T,所述可控硅T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电容C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可控硅T的阳极接地,所述可控硅T的阴极与所述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所述可控硅T与所述第二电容C4的配合,因而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的输出信号不容易受到电池电压的影响,提高了稳定性。
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还包括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比较器U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U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具有电压反馈的作用。
所述稳压单元4’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三电容C5及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比较器U的电源负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当电池的电压为正常状态,且连接正确时,则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导通。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三电容C5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并联,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过压保护警示单元5’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3及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D4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当在组装过程中,若电池反接时,则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4发光,第二稳压二极管D2导通,将电流导出,因而较好地保护元器件不受损坏。该电路设计较巧妙,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较好地提示了用户,用户体验高。
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包括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负载相连,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比较器U的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电热器件包括导热片M及电热线S,所述电热线S呈蛇形地布置在所述导热片M上,所述电热线S与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连接,用于对皮肤进行加热以及在所述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预设值时,通过所述电热线S对充入该供电电源的电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片M为导热双面胶片,因而较好地贴合人体及导热。
当电压监测单元1’检测到电池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比较器U输出高电平信号,则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发光,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电流流经电热线S,电热线S发热,从而可把过多的电能释放。通过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3发光提示用户。
本发明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将病人的病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匹配,并结合医生对匹配结合的选择,通过艾灸与电热等方式进行治疗,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环105及第二电极环107监测用户的治疗情况,以做实时的调整,因而治疗效果好。当所述电压监测单元1’监测到电池的充电电压过大时,所述过压驱动保护单元过压驱动保护单元2’驱动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开启,使至少部分充电电流从所述场效应管开关单元3’释放掉,并进行提示,从而保证了充电安全,以及较人性化。
此外,所述电热器件不仅可对病人进行正常的治疗,而且在过压时可较好地将电能转化成热能通过所述导热片释放掉,因而可充分利用电能;在装配过程中,当电池反接时,通过所述反接保护警示单元6’进行反接保护和提示,因而避免装错,提高了安装效率。
综上所述,首先,通过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并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并通过数据库内的大数据来诊断分析,以控制所述电热器件工作,并结合艾炷容纳器进行艾灸治疗,因而治疗效果好;其次,所述艾炷容纳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拆卸套设在所述固定管下端,所述磁铁环与所述艾炷容纳器磁性相吸,较方便用户更换艾炷,因而便于使用;第三,所述储仓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艾炷的艾炷收纳腔,因而在点燃时艾炷的主体都位于所述艾炷收纳腔内,艾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都存储在艾炷收纳腔内,避免了灰烬四处掉落,利于环境卫生,便于用户使用;最后,所述艾炷收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止燃部,所述止燃部用于在将艾炷插入所述艾炷收纳腔内时,包住艾炷的外周面,以阻止艾炷朝上方继续燃烧,因而不仅可更好地避免灰烬掉落,而且利于安全防火。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艾炷容纳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容纳腔的正上方设置有颈部放置槽,所述颈部放置槽的槽壁处设置有若干电热器件,贯穿所述颈部放置槽的槽壁插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管面向所述颈部放置槽的一端外表面套设有阻热环,所述阻热环外套设有第一电极环,所述第一电极环外套设有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外套设有第二电极环,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阻热环的下方套设有支撑管及磁铁环,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阻热环与所述磁铁环之间;
所述艾炷容纳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拆卸套设在所述固定管下端,所述磁铁环与所述艾炷容纳器磁性相吸;所述艾炷容纳器包括点燃组件、电池组件及储仓组件,所述点燃组件用于点燃艾炷,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点燃组件相连,所述储仓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相连,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用于容纳艾炷的艾炷收纳腔,所述艾炷收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止燃部,所述止燃部用于在将艾炷插入所述艾炷收纳腔内时,包住艾炷的外周面,以阻止艾炷朝上方继续燃烧;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并盖设所述容纳腔的腔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池组件、第一电极环及所述第二电极环电连接,用于对病情信息进行采集及与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以控制所述电热器件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储仓组件的外部,所述套管组件与所述储仓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阻热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组件设置有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一通气道与所述艾炷收纳腔及所述第一阻热腔相连通,所述套管组件设置有第二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与所述第一阻热腔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表面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与所述艾炷容纳器可拆卸连接,以实现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组件包括止燃件、第一连接件、储仓套管及阻热套管,所述止燃件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的第一端,所述止燃件的内壁形成有环形的所述止燃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阻热套管的第二端相连并与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储仓套管插设在所述阻热套管内,所述储仓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止燃件相连,所述储仓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阻热套管相连,所述储仓套管与所述阻热套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阻热腔,所述储仓套管的内腔与所述止燃件的内腔共同形成所述艾炷收纳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套管设置有第一气流通孔,所述第一气流通孔与所述艾炷收纳腔及所述第二阻热腔相连通,所述阻热套管设置有第二气流通孔,所述第二气流通孔与所述第二阻热腔及所述智能颈椎疗理装置的外部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套管为金属管,所述阻热套管为非金属管。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套体、电池及气流感应控制器,所述电池及气流感应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套体内,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与所述电池及所述点燃组件电连接,所述气流感应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点燃组件供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及金属弹针,所述固定支架收容在所述电池套体内,所述金属弹针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点燃组件包括陶瓷固定座及电热件,所述陶瓷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电热件安装在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二端,所述金属弹针与所述电热件的位于所述陶瓷固定座的第二端处的部分弹性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颈椎疗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件为电热片。
CN201911376637.XA 2019-12-27 2019-12-27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Active CN110755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6637.XA CN110755264B (zh) 2019-12-27 2019-12-27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6637.XA CN110755264B (zh) 2019-12-27 2019-12-27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5264A true CN110755264A (zh) 2020-02-07
CN110755264B CN110755264B (zh) 2020-04-14

Family

ID=6934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6637.XA Active CN110755264B (zh) 2019-12-27 2019-12-27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526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18A (zh) * 1992-10-31 1994-05-11 潘柄辙 利用电子电热的温灸治疗机
KR200362368Y1 (ko) * 2004-06-23 2004-09-23 김부길 자세 교정 및 원적외선 방사에 의한 경추 온열 치료기
CN2891993Y (zh) * 2005-09-28 2007-04-25 王君森 一种艾灸器
TWM436454U (en) * 2012-04-13 2012-09-01 Tie-Guo Wang Moxibustion device
CN205019406U (zh) * 2015-09-29 2016-02-10 南京康龙威康复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点火功能的艾灸仪
CN205379461U (zh) * 2016-01-26 2016-07-13 青岛三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电子点灸笔
CN106726498A (zh) * 2017-01-04 2017-05-31 上海朗俊旭美美容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艾灸颈椎仪
CN208081504U (zh) * 2017-05-15 2018-11-13 阚晓敏 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
CN209253292U (zh) * 2018-10-12 2019-08-16 董淑云 一种包含柔性电极的按摩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18A (zh) * 1992-10-31 1994-05-11 潘柄辙 利用电子电热的温灸治疗机
KR200362368Y1 (ko) * 2004-06-23 2004-09-23 김부길 자세 교정 및 원적외선 방사에 의한 경추 온열 치료기
CN2891993Y (zh) * 2005-09-28 2007-04-25 王君森 一种艾灸器
TWM436454U (en) * 2012-04-13 2012-09-01 Tie-Guo Wang Moxibustion device
CN205019406U (zh) * 2015-09-29 2016-02-10 南京康龙威康复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点火功能的艾灸仪
CN205379461U (zh) * 2016-01-26 2016-07-13 青岛三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电子点灸笔
CN106726498A (zh) * 2017-01-04 2017-05-31 上海朗俊旭美美容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艾灸颈椎仪
CN208081504U (zh) * 2017-05-15 2018-11-13 阚晓敏 改进型石墨烯药灸棒
CN209253292U (zh) * 2018-10-12 2019-08-16 董淑云 一种包含柔性电极的按摩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5264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275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включающее в себя кожух 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
US11659868B2 (en) Control body for an electronic smoking article
EP2878214B1 (en) Portable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JP6041402B2 (ja) 携帯型たばこ気化器
JP2024016120A (ja) エアロゾル送達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入力特性に基づいてエアロゾル送達デバイ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関連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20210030065A1 (en)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Aerosol Delivery Having Pierceable Membrane
CN110755074B (zh) 基于大数据的颈椎理疗装置
CN110755264B (zh) 智能颈椎疗理装置
US5710404A (en) Portable hand-held device for incinerating needles
US9486297B2 (en) Light for oral anesthesia injection syringe
JP2012010781A (ja) 過熱検知アダプタおよび過熱検知アダプタを有する酸素濃縮装置
US11375751B2 (en) High volume vaporizer
CN210872983U (zh) 无烟艾灸器
JP5666177B2 (ja) 過熱検知アダプタユニットおよび酸素濃縮装置
EP3102089B1 (en) Light for oral anesthesia injection syringe
CN213157706U (zh) 电子炙治疗仪
US20190353348A1 (en) Ignitor For A Smoking Article
CN213883154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镜头的加温装置
CN110332563B (zh) 香烟点燃器
CN210056771U (zh) 手持式艾灸雾化器
KR20100136856A (ko) 휴대용 뜸 점화장치
JP2019198608A (ja) 蝋燭付き香炉
CN115337200A (zh) 一种具有烟雾滤化结构的环保型艾灸仪
BR112019009676B1 (pt) Dispositivo de entrega de aerossol à base de indução e corpo de contro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