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223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2231B CN110752231B CN201811390915.2A CN201811390915A CN110752231B CN 110752231 B CN110752231 B CN 110752231B CN 201811390915 A CN201811390915 A CN 201811390915A CN 110752231 B CN110752231 B CN 1107522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module cover
- region
- boss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007 heat c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01 point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7571 Visual impairm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02—Graphics controller able to handle multiple formats, e.g. input or output forma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6—Us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isplay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内板,其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模块盖,其布置在内板的后表面上;空间,其形成在内板和模块盖之间;以及后盖,其构造成通过覆盖设置在模块盖的后表面中的第一区域并且联接到第一区域来形成装载部分,其中模块盖包括:侧壁部分,其从第一区域的周边朝着后表面突出并且被构造成限定装载部分的侧表面;倾斜部分,其从侧壁部分倾斜并朝着前表面延伸;第一通气孔,其形成在设置在侧壁部分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侧壁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装载部分和空间连通;第二通气孔,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区域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倾斜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空间与外部连通;以及第三通气孔,其形成在模块盖的上部区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改进被构造成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后侧的模块盖的结构来节省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和电致发光装置。作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个示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已经上市。OLED显示装置是自发发射装置并且不包括背光,该OLED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视角的优点,使得其作为下一代显示器而备受关注。
在使用OLED显示器作为显示面板的情况下,OLED显示器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然后构造成支撑OLED显示器的模块盖的刚度非常重要。设置在传统显示装置中的模块盖具有预定厚度。然而,随着近来的薄型显示装置的趋势,模块盖通常仅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因此难以确保足够的刚度。
传统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盖,该第一模块盖被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中;和第二模块盖,该第二模块盖被布置在第一模块盖的后表面中并且被构造成限定显示装置的外部,从而确保刚度。位于内部区域中的第一模块盖可以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制成,以切断布置在模块盖的后表面中的控制器中产生的热被传递到显示面板。
然而,当显示面板由两个金属板构造而成时,制造成本可能上升并且产品的总重量可能不利地上升。特别地,随着显示装置最近趋于变大,减小总重量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通过使用由塑料注塑模制并且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模块盖来减轻产品的重量并节省制造成本。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内板,该内板被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模块盖,该模块盖被布置在内板的后表面上;空间,该空间形成在内板和模块盖之间;以及后盖,该后盖被构造成通过覆盖设置在模块盖的后表面中的第一区域并且被联接到第一区域来形成装载部分,其中模块盖包括侧壁部分,该侧壁部分从第一区域的周边朝着后表面突出并且被构造成限定装载部分的侧表面;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从侧壁部分倾斜并朝着前表面延伸;第一通气孔,该第一通气孔形成在设置在侧壁部分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侧壁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装载部分和所述空间连通;第二通气孔,该第二通气孔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区域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倾斜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空间与外部连通;以及第三通气孔,该第三通气孔形成在模块盖的上部区域中。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从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
加强肋可以包括:支撑区域,该支撑区域被构造成与内板接触;和连通区域,该连通区域与内板间隔开,并且经由第一通气孔引入到电控单元的中空气可以穿过连通区域并经由第三通气孔排出。
加强肋可以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水平地延伸;和第二肋,该第二肋竖直地延伸,并且连通区域形成在第一肋中。
第一肋和第二肋可以被布置成晶格形状,并且连通区域可以位于第一肋和第二肋的交叉部处。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通气孔,该第四通气孔形成在后盖中。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联接孔,所述多个联接孔形成在内板中;和联接突起,该联接突起从模块盖的前表面朝着内板突出并且经由联接孔暴露,其中联接突起通过热固化而形成在联接孔中。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热固性凹槽,该热固性凹槽从联接孔的外边缘区域朝着后表面凹进,其中被热固化的所述联接突起的一端大于联接孔的直径并且小于热固性凹槽的直径。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从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其中,联接突起形成在加强肋上,并且加强肋包括凹槽,该凹槽与热固性凹槽对应地围绕联接突起形成。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从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第一凸台孔,该第一凸台孔对应于第一凸台地形成在内板上;以及第一螺钉,该第一螺钉被构造成紧固到第一凸台孔。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从模块盖的第一区域朝着后表面突出;第三凸台,该第三凸台从内板朝着后表面突出;第二凸台孔,该第二凸台孔形成在模块盖中并且被构造成使第三凸台穿过该第二凸台孔;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包括与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对应的第三凸台孔;以及第二螺钉,该第二螺钉被构造成穿透印刷电路板的第三凸台孔并且被紧固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
根据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模块盖,该模块盖被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并且由塑料注塑模制。因此,可以减少产品的总重量并且还可以节省制造成本。
此外,即使当使用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模块盖时,显示装置仍能够有效地辐射热。因此,可以防止显示装置的温度上升。
根据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应用的进一步范围将变得更加显然。然而,应理解的是,仅通过说明给出指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定示例和详细描述,因为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仅通过说明给出,并且因此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图3是图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图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示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模块盖的内表面的图;
图6(a)-(d)是图示测量到的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产生的热和测量到的在传统显示装置中产生的热的图;
图7(a)-(c)是图示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联接孔和联接突起的图;
图8是描述通过使用第一螺钉将内板联接到模块盖的方法的图;
图9是描述固定显示装置的印刷电路板181的方法的图。
图10是图示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后盖从后表面移除的状态下的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透视图;
图11是图示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c)是描述测试显示装置的刚度的方法的图;
图13(a)-(c)和图14(a)-(c)是描述根据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凸缘的功能的图;
图15(a)-(b)是沿着图10的A-A和B-B的截面图;
图16(a)-(d)是描述根据填充物的存在显示装置的发热的图;
图17(a)-(b)是沿着图10的C-C和D-D的截面图;并且
图18(a)-(c)是描述联接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参考附图进行简要描述,相同或等同的组件可以被提供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会不重复其描述。通常,诸如“模块”和“单元”的后缀可以被用于指代元件或组件。在此使用这样的后缀仅仅是为了有助于说明书的描述,并且后缀本身并不旨在给出任何特殊的含义或功能。在本公开中,为了简洁起见,通常已经省略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附图被用于帮助容易地理解各种技术特征,并且应理解,本文呈现的实施例不限于附图。因此,除了在附图中具体陈述的那些之外,本公开应被解释为扩展到任何变更、等同物和替代物。
将会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通常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
将会理解,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该元件能够直接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地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其表示与上下文明确不同的含义。这里使用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并且应被理解它们旨在指示在说明书中公开的若干组件、功能或步骤的存在,并且还要理解,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功能或者步骤可以被同样地使用。
本文使用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并且应理解它们旨在指示说明书中公开的若干组件、功能或步骤的存在,并且还要理解可以同样地使用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功能或步骤。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显示装置100被示出具有诸如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的组件。应理解,实现图1中的所有图示的组件不是必需的,并且可以可替选地实现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更具体地,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允许诸如如下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模块:显示装置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显示装置100与另一显示装置之间的通信、显示装置100和外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此外,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将显示装置10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为了促进这种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10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一个或多个。
输入单元120包括用于获得图像或视频的相机121、作为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一种类型的音频输入装置的麦克风122以及用于允许用户输入信息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键、按键、机械键、软键等)。数据(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等)由输入单元120获得并且可以根据装置参数、用户命令及其组合由控制器180进行分析和处理。
感测单元140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实现,该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显示装置的内部信息、显示装置的周围环境、用户信息等。例如,感测单元140可以可替选地或附加地包括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或装置,诸如接近传感器141和照度传感器142、触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动作传感器、RGB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例如,相机121)、麦克风122、电池量表、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以及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保健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仅举几例。显示装置100可以被构造成利用从感测单元140获得的信息,并且特别地,从感测单元140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以及其组合。
输出单元150通常被构造成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音频、视频、触觉输出等。输出单元150被示出为具有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触觉模块153和光输出模块154。显示单元151可以具有层间结构或具有带有触摸传感器的集成结构以便于有助于触摸屏。触摸屏可以在显示装置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出接口,以及用作在显示装置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入接口的用户输入单元123。
接口单元160用作与能够被联接到显示装置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的接口。接口单元160,例如,可以包括任何有线或无线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在一些情况下,响应于外部设备被连接到接口单元160,显示装置100可以执行与连接的外部设备相关联的各种控制功能。
存储器170通常被实现成存储数据从而支持显示装置100的各种功能或特征。例如,存储器170可以被构造成存储在显示装置100中执行的应用程序、用于操作显示装置100的数据或指令等。这些应用程序中的一些可以经由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可以在制造或装运时安装在显示装置100内,这通常是显示装置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收呼叫、拨打电话、接收消息、发送消息等等)的情况。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安装在显示装置10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以执行用于显示装置100的操作(或功能)很常见。
除了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操作之外,控制器180通常用于控制显示装置100的整体操作。控制器180可以通过处理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来提供或处理适合于用户的信息或功能。
为了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控制器180可以被实现成控制上面参考图1提及的预定数量的组件。此外,控制器180可以被实现成组合地操作显示装置100中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组件以驱动应用程序。
电源单元190能够被构造成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以便于供应操作显示装置100中包括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电力。电源单元190可以包括电池,并且电池可以被构造成嵌入终端主体中,或者被构造成可从终端主体拆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协作地操作一些或多个组件以体现显示装置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而且,可以通过驱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而在显示装置上实现显示装置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
图2是图示显示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透视图。显示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有长横向边的矩形形状。换句话说,长边沿着横向方向布置,并且短边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使显示装置100站立的支架。壁装式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不支架。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透明基板;上电极;有机发光层;和下电极。透明基板、上电极、有机发光层和下电极可以被顺序地布置。
透明基板和上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透明材料(例如,ITO)。下电极可以不包括这种透明材料。不限于此,下电极还可以包括透明材料(例如,ITO)。在这种情况下,光可以从下电极的一个表面发射。
例如,显示装置10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100。有源矩阵OLED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快速响应速度以及高发光效率、亮度和视角的优点。
作为自发发光元件的OLED可以包括阳极;阴极;和形成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HIL、HTL、EML、ETL和EIL)。有机化合物层由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构造而成。当驱动电压施加到阳极和阴极电极时,电子穿过HTL和ETL,并且然后移动到EML以形成激子,使得EML发射可视光。
因此,OLED不需要辅助光源并且减小了显示装置100的体积和重量。OLED具有比显示装置100的响应速度快了超过100倍的快速响应速度。当显示图像时,OLED不会留下余像。
传统的显示装置通常使用LCD作为显示面板。LCD包括背光单元;和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诸如是偏振膜,用于供应光,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变厚。而且,对于被对齐的数个层,传统的显示装置使用被构造成挤压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固定层的壳体。除了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之外,壳体可以覆盖其中装载信号线的边框区域,并且还覆盖显示装置的外部区域以及前表面和侧表面以防止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通过侧表面而不是前表面发出。
然而,最近使用OLED显示面板使得没有通过背光单元引起光逃逸,并且不需要用于支撑由背光单元和偏振膜构造而成的多层结构的支撑结构。因此,能够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因为OLED显示面板周围的边框小于LCD面板周围的边框,所以OLED显示面板可以具有仅由被联接到后表面的模块盖20构造而成的壳体结构,省略用于覆盖边框的前壳体。
图3是图示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图示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内板50,该内板50被布置在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上;模块盖20,该模块盖20被布置在内板50的后表面上;以及后盖60,该后盖60被构造成覆盖模块盖20的后表面的第一区域(A)并且限定装载部分。
被构造成控制显示面板10的每个像素的面板驱动单元15可以经由柔性基板连接到显示面板10的一端。当被联接到模块盖20时,柔性基板弯曲以与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接触。
模块盖20可以通过使用粘合材料40被联接到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双面胶带可以用作粘合材料40。
在传统的显示装置中,模块盖是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硬条以增强显示装置的刚度。如果甚至模块盖由金属制成,则显示装置的总重量将增加并且制造成本将上升。为了以低成本制造显示装置的模块盖,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通过注塑模制的模块盖。
设置在诸如OLED显示器的薄显示装置100中的内板50被布置在显示面板10和模块盖20之间,以便增强显示装置100的刚度。随着显示装置变厚,刚度变强但是制造成本和产品重量将会上升更多。优选使用具有1mm或更小的厚度的内板50。
内板50不仅被构造成增强显示装置的刚度,而且还被构造成分散在被实现以驱动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80中产生的热,以便解决热集中的问题。因此,内板50可以由具有高刚度和高传热率的预定材料形成。
后盖60被构造成覆盖包括装载在电控单元中的印刷电路板181的电子部件,使其不暴露于外部。后盖60可以由与模块盖20相同的材料形成。电控单元可以形成在模块盖20的第一区域(A)和后盖60之间。侧壁部分28可以朝着后表面从第一区域(A)的周边突出,以限定其中装载电子元件的空间。电控单元的周边由侧壁部分28围绕,并且模块盖20的第一区域(A)位于前表面中,并且后盖60位于后表面中。倾斜部分(S)可以对应于侧壁部分28的高度地进一步设置在侧壁部分28的一端处。换句话说,第一区域(A)可以是朝着显示装置100的后表面突出的突起。
图5是图示设置在显示装置100中的模块盖20的内表面的图。当模块盖20由注塑模制物而不是金属形成时,显示装置的强度可能不利地变弱,并且加强肋22可以形成在与内板相对的表面中。加强肋22朝着内板50从模块盖20的前表面突出,并且从模块盖20在一个方向上纵向延伸以防止朝着加强肋22的延伸方向弯曲。
如图5中所示,第一水平肋22a和第二竖直肋22b可以以晶格型布置。因为内板的拐角可能在对角线方向上施加外力,所以可以进一步布置第三对角线肋3以补偿所施加的力。
预定空间可以对应于加强肋22的高度或距离地形成在内板50和模块盖20之间。换句话说,加强肋22的一端与内板50的后表面接触,使得加强肋22能够支撑内板50。倾斜部分(S)与内板50隔开很长的距离,使得加强肋22不能与内板50接触。
装载在电控单元中的电子元件通常产生热。为了辐射电控单元中产生的热,模块盖20可以包括多个通气孔。如图5中所示,多个第一通气孔21a可以形成在第一侧壁部分28a中,该第一侧壁部分28a位于设置在电控单元中的侧壁部分28的上部区域中,与模块盖20和内板50之间的空间连通。每个通气孔21a可以扩大,以容易地辐射在电控单元中产生的热。
当与电控单元直接连接的第一通气孔21a扩大时,暴露的第一通气孔可能使外观变差,并且装载在电控单元中的电子元件可能暴露于外部。因此,允许直接形成在电控单元中的第一通气孔21a中的最大的一个与空间连通,并且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通气孔21b和第三通气孔21c。
第二通气孔21b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通气孔21a附近,并且基本上形成在位于电控单元的上部区域中的倾斜表面(S)中。第二通气孔21b直接暴露于外部并且形成为小于第一通气孔21a。通气孔的尺寸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可能难以将所有热从第一通气孔21辐射到第二通气孔21b。另外,第二通气孔21b形成在模块盖20的倾斜表面中,使得空气可能保持在由侧壁部分28和倾斜表面(S)限定的空间中,而不会快速排出。
为了解决这些缺点,可以在模块盖20的上部区域中进一步形成第三通气孔21c。在模块盖20和内板50之间限定的空间足够窄以向上地辐射来自第一通气孔21a到第三通气孔21c的热空气。
在加强肋22朝着如在上面所提及的模块盖20的前表面形成的情况下,加强肋22具有与形成有内板50的空间相对应的高度,使得可能难以将热从第一通气孔21a辐射到第二通气孔21b。特别地,从第一通气孔21a到第三通气孔21c的流动可能在竖直方向上执行,并且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肋22a切断。
为了解决此,可以部分地省略加强肋22以形成连通区域22d。连通区域22d可以形成为孔状或者通过改变如图5中所示的加强肋22的高度而形成。连通区域22d可以形成在水平地延伸的第二加强肋22中。然而,热趋于竖直地移动,并且优选的是,连通区域形成在第一肋22a中。
第四通气孔61可以进一步形成在电控单元的下部区域中以辐射在电控单元中产生的热。第四通气孔61形成为仅允许空气被引入其中,使得该第四通气孔61不会形成得太大。第二通气孔21b、第三通气孔21c和第四通气孔61暴露于外部,使得它们可以具有倾斜的横截面区域,以使内部组件在外部不直接可视。
图6(a)-(d)是图示测量到的在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中产生的热和测量到的在传统的显示装置中产生的热的图。示出的是,当温度上升到预设值或更大到足以饱和时测量显示装置的温度。设置为控制器180的印刷电路板181所位于的区域是最热的并且拐角是最冷的。两个区域的温度之间的差越小越好。
传统的显示装置(参见图6(a))具有很好的辐射性能,因为其使用金属模块盖20(最高温度为45℃并且最低温度为35.4℃并且温差为9.5℃)。在使用塑料注塑模制的模块盖20的显示装置中,散热性能下降,并且显示出在面板驱动单元15处47.6℃的最高温度和9.8℃的温差以及47.5℃的温度,该面板驱动单元15被构造成控制显示面板10。
根据在上面提及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形成第一通气孔至第四通气孔以提高通过使用模块盖20而劣化的热辐射性能。图6(c)和6(d)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具有通气孔的显示装置的热分布。当另外形成通气孔时,可以分散装载在电控单元中的驱动芯片中产生的热,并且可以降低最高温度和温度差。图6(c)图示具有0.6T(0.6mm)内板50的显示装置的热分布。图6(d)图示具有0.8T(0.8mm)的内板50的显示装置的热分布。当内板50变厚时,散热性能变得更大。当使用0.8T的内板50时,显示装置的热分布被改进更多,使得最高温度和温度差可以变成比足以提高性能的传统显示装置的热分布(图6(a))中所示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差低(43.9℃和6℃)。
接下来,图7(a)-(c)是图示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联接孔51和联接突起24的图。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凸台24和第二凸台的图。内板50和模块盖20之间的联接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包括使用联接孔51和联接突起24的一种热熔方法和将螺钉(F)固定到从内板50朝着后表面突出的凸台的另一种联接方法。
前一种方法可以同时联接数个区域并且简化结构以减少制造成本,并提供比后一种方法更强的联接力。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确保联接力。
如图7(a)中所示,联接突起24从模块盖20的前表面突出,并且联接孔510对应于联接突起24地形成在内板50中。当通过使用施加到其上的热而熔化具有被穿透的联接孔51(参见图7(b))的联接突起24的一端时,联接突起24的端部变得比联接孔51的直径宽,并且联接突起24被固定地联接到联接孔51,如图7(c)中所示。
可以通过使用在上面提及的加强肋22形成联接突起24。当从模块盖20向前突出时,加强肋22可以是可使用的。特别是,当使用第一肋22a和第二肋22b的交叉部时,刚度足够强以将内板50固定地联接到模块盖20。
图7(a)-(c)中示出的联接孔51可以从内板的前表面朝着后表面凹进,以便防止联接突起24的端部在穿透联接孔51之后突出到内板50的外部。考虑到被热固化的联接突起24的一端23’的高度和宽度没有从显示面板10所附接到的表面向外突出,较大的热固性凹槽51a可以形成。当联接突起24形成在加强肋22中时,可以对应于朝着后表面的热固性凹槽51a的突出的区域地在加强肋22中形成凹槽(231,参见图7(a))。
图8是描述通过使用第一螺钉(F)将内板50联接到模块盖20的方法的图。形成在模块盖20中的第一凸台24朝着前表面突出,换句话说,内板50和内板50包括与第一凸台24对应的第一凸台孔52。第一螺钉(F)通过第一凸台孔52紧固到第一凸台24以将内板50固定地联接到模块盖20。
图9是描述固定显示装置100的印刷电路板181的方法的图。内板可以包括:第二凸台57,所述第二凸台57从模块盖20的第一区域(A)朝着后表面突出;和第三凸台26,所述第三凸台26突出到后表面,使得第二凸台孔27可以形成在模块盖20中,以使第三凸台26穿过该第二凸台孔27。为了固定装载在电控单元中的印刷电路板181,可以通过使用第二螺钉(F)将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81中的第三凸台孔26紧固到第二凸台57和第三凸台26。
如图9中所示,印刷电路181和模块盖20彼此不面对,使得在印刷电路板181中产生的热不会直接传递到显示面板10。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制造附接到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的塑料注塑模制物的模块盖20,可以减小产品的总重量和制造成本。
另外,即使使用金属模块盖20,仍可以有效地辐射热,并且可以防止特定区域的温度在显示装置100中上升。
图10是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在后盖从后表面移除的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00的后表面的透视图。图11是图示显示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模块盖20,该模块盖20被布置在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上;基板30,该基板30被构造成覆盖模块盖20的后表面的第一区域(A);以及控制器180,该控制器180被联接到基板30的后表面并且被实现成控制显示面板10。控制器180包括印刷电路板181和被装载在印刷电路板181上的驱动芯片。
模块盖20可以通过使用粘合材料40被联接到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粘合材料40可以使用双面胶带。在附图中,示出仅在边缘区域中设置的粘合材料,并且为了稳定的联接可以提供额外的粘合材料。
内板和硬条被设置在传统显示装置的模块盖20中,以增强显示装置100的刚度。然而,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仅使用模块盖20以在没有内板和硬条的情况下支持显示装置100的刚度。因此,通过省略内板和硬条,可以减少组件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除非设置内板和硬条,否则刚度可能变弱并且需要补偿弱化的刚度。如图11中所示,除了第一区域(A)之外,可以在模块盖20的第二区域(B)中形成凸缘25。凸缘25意指通过使用具有不平坦区域的印模从金属板的一个表面朝着另一个表面部分地突出的突起。
当印模的不平坦区域挤压金属板的一个表面时,金属板的与不平坦区域对应的区域被拉伸以突出到另一个相反表面,使得突出的区域可以是凸缘25。这种形成方法可以被称为“凸缘成形法(beading)”。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凸缘25可以增强显示装置100抵抗沿着凸缘的延伸方向弯曲的力的刚度。
图10中所示的显示装置在水平方向上较长并且可能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变形。凸缘的水平延伸长度比凸缘25的竖直延伸长度长。考虑到暴露于外部的设计,凸缘可以形成为矩形而不是晶格形状。宽和高的凸缘25可有助于增强刚度但使显示装置100变厚。随着模块盖20变得更厚,凸缘成形法变得更难以形成大的凸缘25。因此,重要的是,确定适合于刚度标准的凸缘25的最小尺寸。
图12(a)-(c)是描述测试显示装置100的刚度的方法的图。图12(a)示出测量由重力产生的偏转角的方法。当支撑显示装置的四个拐角时,显示装置下垂变形时产生偏转。可以测量具有最大偏转角的中心区域与被支撑的拐角之间的高度差,以基于测量到的差来确定偏转角。
图12(b)示出当拐角中的一个被挤压同时其它拐角被固定时测量偏转角的方法。测量被挤压的拐角和被支撑的拐角之间的高度差,并且基于测量的差计算偏转角。图12(c)示出3点弯曲方法。根据3点弯曲,两个水平端都被支撑,并且仅中心区域被挤压以测量偏转角。
参考图3,基板30被布置在下部中,并且可以进一步设置沿着布置在上部中的第二区域(B)的外部区域形成的第一凸缘251。为了确保额外的刚度,可以在第一凸缘251中形成矩形形状的第二凸缘。
图13(a)-(c)是描述根据设置在显示装置100中的凸缘25的形状的刚度的图。图13(a)图示了设置一个第二凸缘252,并且图13(b)图示了设置两个第二凸缘252。图13(c)图示在一个第二凸缘252的情况下和在两个第二凸缘252的情况下根据图12(a)-(c)中所示的三种方法测量的偏转角。
参考图13(c),“基准”指的是进一步包括传统的内板和硬条的显示装置100的偏转角。1mm~3mm意指凸缘25的高度。当设置两个第二凸缘252时,凸缘252变得更高并且偏转角变得更小以提高刚度。
包括两个第二凸缘252的具有2mm厚度的凸缘25比包括单个第一凸缘252的具有2mm高度的凸缘25提高了更多的刚度,同时其具有比3mm的高度的凸缘25更大的偏转角。
因此,在性能方面,将高度从2mm增加到3mm比增加第二凸缘252的数量更有利。如图13(c)中所示,确认不具有传统的内板和硬条的使用具有3mm的高度的凸缘25的类型A的显示装置100与传统显示装置100相比具有改进的刚度。
图14(a)-(c)是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100中设置的第三凸缘253和第四凸缘254的图。当凸缘25仅形成在上部区域中时,下部区域的刚度变弱并且甚至在基板30的下部区域中可以形成水平延伸的第三凸缘253。可以对应于布置在显示面板10的下部区域中的面板驱动单元15地形成第三凸缘253。
面板驱动单元15可以与作为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10的下部区域连接。柔性基板弯曲以附接到显示面板10的后表面。多种多样的IC被附接到面板驱动单元15,并且当驱动显示面板10时产生热。面板驱动单元15可以被布置成与模块盖紧密接触,以将在面板驱动单元15中产生的热传递到模块盖20并分散热。
如图14(a)和14(b)中所示,第三凸缘253可以形成为低于其它凸缘25。当凸缘25形成得高时,刚度可以提高,但是凸缘25可能与面板驱动单元15不利地间隔开。可以对应于面板驱动单元15的宽度和厚度地确定第三凸缘253的宽度和高度。
图14(b)图示在图14(a)中所示的基板30的右侧区域和左侧区域的每一个区域中进一步设置第四凸缘254。如图14(c)中所示,包括传统的内板和硬条的显示装置100(基准)的偏转角和显示装置的偏转;在图14(a)中示出的结构(类型A)中的包括具有厚度为1.2T(1.2mm)的模块盖和具有高度为3mm的凸缘25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偏转;包括具有厚度为1T(1mm)的模块盖20和具有厚度为5mm的凸缘25的显示装置的偏转;以及当包括具有厚度为1T(5mm)的凸缘时进一步包括第四凸缘25的显示装置100(类型B)的偏转。
即使模块盖20的厚度在类型A中被减小,在由重力和3点弯曲引起的偏转的情况下,优选地扩大凸缘25的高度,以便更多地改进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在模块盖20的下部区域中不存在凸缘25,使得由扭转产生的偏转角可能变得更加增强,从而使性能劣于传统显示器。为了即使当使用具有1.0T的模块盖时改善扭曲偏转,第四凸缘25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从基板30的左右区域进一步延伸,以提高整体刚度。
图15(a)-(b)是沿着图10的A-A和B-B的截面图。作为模块盖20的原材料设置的金属板的端部是尖锐的。为防止使用者受伤,金属板的尖端被卷起而不会暴露于外部。
当如在上面所提及的模块盖20中形成凸缘25时,朝着后表面突出的凸缘25可以具有朝着前表面相对于地形成的凸缘凹槽25'。在凸缘凹槽25'中出现气穴,并且气穴在显示面板10和凸缘凹槽25'中保持空气。当驱动显示面板10时,热空气可能仅保持在凸缘凹槽25'中,以干扰显示面板10中产生的热的循环,并使散热性能劣化。
图16(a)和16(b)示出当构造成保持热空气的气穴出现在凸缘25中时在屏幕上检测到的热的数据。图16(a)示出在整个屏幕被开启以在长时间段内为白色(白屏幕)之后一旦温度在预设值饱和测量温度。具有控制器180的下部区域的温度相对较高并且上部区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下部区域中产生的热均匀地分散到上部区域,因为热空气保持在由凸缘25形成的气穴中,使得不能不利地执行热辐射。
图16(b)示出在温度饱和同时在屏幕的一些区域上输出具有不同亮度的正方形的状态下测量的温度。最高温度为82.9。热辐射需要分散热以降低最高温度区域,使得需要示出其中最高温度区域的温度需要较低的均匀热分布和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因为热循环受到气穴的干扰,填充物45可以填充在凸缘凹槽25'中,如图15(b)中所示。填充物45被构造成移除气穴并由具有良好热传递的材料或胶带形成,以便替换被设置成将模块盖20附接到显示面板10的胶带40。
图16(c)和16(d)示出在填充物45填充在凸缘凹槽25'中的情况下测量到的温度。参考图示白屏幕的温度的图16(c),温差从7.9降低到5.9。如图16(d)中所示,当输出只有一些区域是明亮的正方形时,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均被降低。
当由凸缘25形成的凸缘凹槽25'的整个区域填充有填充物45时,产生封闭空间并且空气不会不利地循环。因此,如图15(b)中所示,仅在水平凸缘25的凸缘凹槽25'中可以填充有填充物45,如图15(a)中所示,在其它一些凸缘凹槽25'中不填充有填充物45。
图17(a)-(b)是沿着图10的C-C和D-D的截面图并且图10示出模块盖20和基板30的联接状态。模块盖20和基板30部分地彼此联接并且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形成气隙。气隙可以被构造成防止装载在基板30中的控制器中产生的热经由模块盖20直接传递到显示面板10。
更具体地,基板30包括:接触部分31,所述接触部分31被构造成与模块盖20直接接触;和远离部分33,所述远离部分33远离接触部分31。接触部分31可以被设置在基板30的周边区域中。模块盖20通过使用螺钉或铆钉被部分地联接到接触部分31或者模块盖20和基板30被压紧以使它们彼此联接。其中模块盖20和基板30彼此联接的区域可以是联接区域32,并且联接区域32可以形成在接触部分的一些区域中。
压紧方法是方便的,因为其不需要额外的构件,诸如螺钉或铆钉。然而,压紧方法可能需要诸如宽金属体的载流结构,以防止由静电引起的对控制器180的损坏。换句话说,模块盖20和基板30彼此电连接以从模块盖20去除施加到控制器180的静电,以便保护控制器180。
模块盖是外部构件和金属板201,该金属板201具有形成在一个表面上的涂层202。因为金属板201没有被涂层202暴露于外部,所以涂层从对应区域移除到联接区域32,并且然后模块盖20的金属板可以被压紧并且被联接到基板30。参考图18(a)-(c),具有不平坦区域的印模(例如,冲头)被压印在模块盖20的后表面上,仅部分地移除涂层202。然后,执行压紧工艺并且基板30和模块盖20彼此电连接以防止静电。
参考图10,联接到基板30的后表面的后盖60可以由与模块盖20或注塑模制物相同的材料形成。如图3中所示,后盖60具有通气孔,该通气孔形成在上部和下部区域中以排出在控制器180中产生的热。为了被联接到后盖60,基板30可以包括朝着后表面突出的凸台(36,参见图17(b))。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减小模块盖的厚度和部件的数量。因此,还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此外,即使当简化模块盖时,仍可以保持显示装置100的刚度。而且,可以有效地辐射显示装置100中产生的热。
因为本发明的特征可以在不脱离其特点的情况下以多种形式实施,所以还应理解,除非另有说明,上述实施例不受前述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而是应该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广泛考虑,并且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内的所有变化和变型,或者这些界限和范围的等同物,由此旨在被所附权利要求所包含。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内板,所述内板被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
模块盖,所述模块盖被布置在所述内板的后表面上;
空间,所述空间形成在所述内板和所述模块盖之间;
后盖,所述后盖被构造成通过覆盖设置在所述模块盖的后表面中的第一区域并且被联接到所述第一区域而形成装载部分;以及
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被放置在所述装载部分处,
其中,所述模块盖包括:
侧壁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边朝着所述显示装置的后侧突出并且被构造成限定所述装载部分的侧表面;
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从所述侧壁部分倾斜并且朝着所述显示装置的前侧延伸;
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在设置于所述侧壁部分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侧壁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装载部分和所述空间连通;
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形成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倾斜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空间与外部连通;以及
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形成在所述模块盖的上部区域中,并且被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上方,并且
其中,从所述装载部分经由所述第一通气孔引入到所述空间中的空气穿过所述空间,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加强肋包括:支撑区域,所述支撑区域被构造成与所述内板接触;和连通区域,所述连通区域与所述内板间隔开,并且
其中,经由所述第一通气孔引入到所述空间中的空气穿过所述连通区域并经由所述第三通气孔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加强肋包括:
第一肋,所述第一肋水平地延伸;和
第二肋,所述第二肋竖直地延伸,并且
所述连通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肋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被布置成晶格形状,并且
所述连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的交叉部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四通气孔,所述第四通气孔形成在所述后盖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多个联接孔,所述多个联接孔形成在所述内板中;和
联接突起,所述联接突起从所述模块盖的前表面朝着所述内板突出并且经由所述联接孔暴露,
其中,所述联接突起通过热固化而形成在所述联接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热固性凹槽,所述热固性凹槽从所述联接孔的外边缘区域朝着所述后表面凹进,
其中,被热固化的所述联接突起的一端大于所述联接孔的直径并且小于所述热固性凹槽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
其中,所述联接突起形成在所述加强肋上,并且
所述加强肋包括对应于所述热固性凹槽地围绕所述联接突起形成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从所述模块盖的前表面突出;
第一凸台孔,所述第一凸台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凸台地形成在所述内板中;以及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被构造成紧固到所述第一凸台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从所述模块盖的所述第一区域朝着所述后表面突出;
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从所述内板朝着所述后表面突出;
第二凸台孔,所述第二凸台孔形成在所述模块盖中并且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三凸台穿过所述第二凸台孔;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对应的第三凸台孔;以及
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被构造成穿透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三凸台孔并且被紧固到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85366A KR102560667B1 (ko) | 2018-07-23 | 2018-07-23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KR10-2018-0085366 | 2018-07-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2231A CN110752231A (zh) | 2020-02-04 |
CN110752231B true CN110752231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63678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90915.2A Active CN110752231B (zh) | 2018-07-23 | 2018-11-21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85835B2 (zh) |
EP (1) | EP3599503B1 (zh) |
KR (1) | KR102560667B1 (zh) |
CN (1) | CN1107522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61638B1 (en) * | 2018-04-23 | 2021-03-10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device |
CN113498286B (zh) * | 2020-03-20 | 2023-07-18 |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 后盖组件及具有此的显示装置 |
KR20220043965A (ko) * | 2020-09-28 | 2022-04-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DE102021118525A1 (de) | 2021-07-19 | 2023-01-19 |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 Anzeigevorrichtung zum Ausgeben eines pixelbasierten Anzeigeinhalts, Trägerelement für die Anzeige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mit der Anzeigevorrichtung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4566A (zh) * | 2012-11-30 | 2014-06-11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薄型电视装置 |
CN106165003A (zh) * | 2014-04-03 | 2016-11-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93888B2 (ja) * | 1992-10-27 | 2000-10-03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操作用端末器の取付枠 |
KR100526620B1 (ko) * | 1999-05-01 | 2005-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엘씨디 모니터의 베사커버 고정구조 |
KR100467429B1 (ko) * | 2002-06-18 | 2005-01-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3093888U (ja) * | 2002-11-06 | 2003-05-23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パネル構造 |
KR100747849B1 (ko) * | 2005-11-04 | 2007-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평면 디스플레이 기기 및 평면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냉각장치 |
KR100747820B1 (ko) * | 2005-11-04 | 2007-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평면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냉각 장치 |
KR20120073618A (ko) * | 2010-12-27 | 2012-07-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모듈 조립체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5232279B2 (ja) * | 2011-09-15 | 2013-07-10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KR101966739B1 (ko) * | 2012-11-09 | 2019-04-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2014216776A (ja) * | 2013-04-24 | 2014-11-17 | 株式会社東芝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6416662B2 (ja) * | 2015-03-03 | 2018-10-31 | 東芝映像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6528137B2 (ja) * | 2015-03-19 | 2019-06-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湾曲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2018
- 2018-07-23 KR KR1020180085366A patent/KR10256066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9-21 EP EP18195864.6A patent/EP3599503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9-24 US US16/139,863 patent/US108858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21 CN CN201811390915.2A patent/CN1107522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4566A (zh) * | 2012-11-30 | 2014-06-11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薄型电视装置 |
CN106165003A (zh) * | 2014-04-03 | 2016-11-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99503A1 (en) | 2020-01-29 |
US20200027391A1 (en) | 2020-01-23 |
KR102560667B1 (ko) | 2023-07-27 |
CN110752231A (zh) | 2020-02-04 |
EP3599503B1 (en) | 2020-08-05 |
KR20200010822A (ko) | 2020-01-31 |
US10885835B2 (en)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52231B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2036555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EP2733912B1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bent non-display area for reduced bezel width | |
EP2109144B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08077027A (ja) |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 |
US20150349289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 |
WO2014121550A1 (zh) |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装置 | |
KR20190069186A (ko) | 백 커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923448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968119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
KR101759639B1 (ko) |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 모듈 | |
KR20240095144A (ko) | Oled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1553604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05265877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102600186B1 (ko) | 측변 구부림 구조를 갖는 곡면 표시장치 | |
KR101889953B1 (ko) | 측부 구부림 구조를 갖는 무-베젤 표시 패널 | |
US8531349B2 (en) | Dual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KR100670174B1 (ko) |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01930970A (zh) | 图像显示系统 | |
KR20240108472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KR20130140252A (ko) | 표시장치 | |
KR20070078301A (ko) | 냉각팬을 구비한 전자방출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