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6531A -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6531A
CN110746531A CN201911058215.8A CN201911058215A CN110746531A CN 110746531 A CN110746531 A CN 110746531A CN 201911058215 A CN201911058215 A CN 201911058215A CN 110746531 A CN110746531 A CN 110746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mposite additive
initiator
glaze
organic carboxy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82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际武
杨锦洪
吴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anshui New Federal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anshui New Feder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anshui New Federal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anshui New Federal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82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6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6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653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8/00Enamels; Glazes; Fusion seal compositions being frit compositions having non-frit ad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2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e.g. maleic acid or itaconic ac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底釉添加剂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原料包括10~60份软单体、0~3份硬单体、20~5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1~4份引发剂;所述复合添加剂的玻璃化温度为30~50℃。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添加剂是一种水溶性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安全、环保,为水白透明液体,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应用于配制、装饰玻璃底釉,不影响外观,涂膜光滑、平整,合适的玻璃化温度使得玻璃底釉最佳的强度和粘合力,保证釉面强度又可防止釉面起粉。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釉添加剂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底釉为搪瓷及陶瓷制造工艺中坯体和面釉直接结合的中间层瓷釉,在面釉的下面、坯体的上面。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配置、装饰玻璃底釉的添加剂或者釉料,虽然丙烯酸树脂具有低VOC、色浅、保光保色性、安全、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常规的丙烯酸树脂在配置、装饰玻璃底釉时在满足外观质量的同时其粘结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其制备的玻璃底釉不能经受深度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10~60份软单体、0~3份硬单体、20~5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1~4份引发剂;所述复合添加剂的玻璃化温度为30~5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与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8~1.5):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的重量比为1:(0.03~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羟丙酯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硬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和/或过硫酸盐引发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釉复合添加剂的制备原料还包括1~4重量份消泡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消泡剂选自矿物油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底釉复合添加剂应用于玻璃底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底釉复合添加剂是一种水溶性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安全、环保,为水白透明液体,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应用于配制装饰玻璃底釉,不影响外观,涂膜光滑、平整,合适的玻璃化温度使得玻璃底釉最佳的强度和粘合力,保证釉面强度又可防止釉面起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10~60份软单体、0~3份硬单体、20~5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1~4份引发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原料还包括1~4重量份消泡剂。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原料包括30~60份软单体、0~3份硬单体、20~4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2份引发剂、2份消泡剂。
软单体
软单体是单体的均聚物玻璃化温度较低的物质。
玻璃化温度的高低是反映聚合物柔软性或硬脆性的重要指标,当参与树脂共聚时赋予树脂一定的柔韧性和延伸性。一般将玻璃化温度介于-20℃~-70℃的单体称为软单体,常用的软单体有丙烯酸乙酯(-22℃)、丙烯酸丁酯(-55℃)、丙烯酸异辛酯(-70℃)等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羟丙酯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更优选地,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CAS:141-32-2。
硬单体
硬单体是指单体的均聚物玻璃化温度较高的物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硬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更优选地,所述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CAS:80-62-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的重量比为1:(0.03~0.05);优选地,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的重量比为1:0.045。
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
机羧酸烯类化合物为分子中既含有羧酸基团或酸酐,又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CAS:79-41-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与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8~1.5):1。
优选地,所述软单体与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1。
引发剂
引发剂又称自由基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引发剂一般是带有弱键、易分解成活性物质的化合物,其中共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形式。又称启动剂。引发剂具有下述特点:本身有致癌性,必须在促长剂之前给予,单次接触或染毒即可产生作用,其作用可累加,而不可逆,不存在阈量;可产生亲电子物质与细胞大分子(DNA)共价结合,绝大多数为致突变物。例如,反-4-乙酰氨基茋为引发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和/或过硫酸盐引发剂。
偶氮引发剂:偶氮引发剂是指一类分子结构中含有氮氮双键的自由基引发剂,英文名称azo-initiator。一般通式为R—N=N—R,其中R—N键为弱键,容易断裂形成自由基,分解温度与烷基结构有关。如两端为对称烷基结构或烷基中有极性取代基团(如—CN、—COOH、—COOR等),则分解温度下降。
所述偶氮类引发剂可以列举的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2,2'-偶氮[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等。
过硫酸盐引发剂:通过分子中的过硫酸根受热分解生成负离子自由基的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所述过硫酸盐可以列举的有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等。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引发剂。
消泡剂
消泡剂,也称消沫剂,是在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添加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选自矿物油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消泡剂。
本发明所述矿物油消泡剂购自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B-302。
申请人在实验中发现使用价格经济的过硫酸盐引发剂得到的复合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气泡、底釉膜不平整的现象,申请人意外的发现采用特定的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软单体和消泡剂,在保证涂膜强度和粘合力的同时,还能够解决过硫酸盐引发剂所带来的出现气泡、底釉膜不平整的问题。申请人发现当软单体与硬单体的重量比为1:(0.03~0.05),同时软单体与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8~1.5):1时能够获得与玻璃底釉优异的涂膜强度和粘合力,保证玻璃釉面强度又可防止釉面起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4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0~140℃搅拌反应,继续反应3~6h,60℃烘干即得。
优选地,所述软单体、硬单体、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0.2~0.4);更优选地,所述软单体、硬单体、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0.3。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消泡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4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0~140℃搅拌反应,继续反应3~6h,60℃烘干即得。
在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消泡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5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5℃搅拌反应,继续反应4h,60℃烘干即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得到的复合添加剂的玻璃化温度为30~50℃。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
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示例的而非限制性的。如果没有其它说明,下面实施例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16份软单体、0.48份硬单体、2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1份引发剂、1份消泡剂。
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消泡剂,购自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B-302。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消泡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5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5℃搅拌反应,继续反应4h,60℃烘干即得。
所述软单体、硬单体、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0.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60份软单体、3份硬单体、4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4份引发剂、4份消泡剂。
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消泡剂,购自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B-302。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消泡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5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5℃搅拌反应,继续反应4h,60℃烘干即得。
所述软单体、硬单体、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0.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底釉复合添加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0份软单体、1.3份硬单体、3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2份引发剂、2份消泡剂。
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消泡剂,购自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B-302。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加入到烧瓶中,氮气保护,之后将混合均匀的软单体、硬单体、引发剂、消泡剂以及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3.5h滴加到烧瓶中得到聚合体系,水浴加热至135℃搅拌反应,继续反应4h,60℃烘干即得。
所述软单体、硬单体、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总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0.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为衣康酸。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软单体为8重量份。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硬单体为苯乙烯。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4。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复合添加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置、装饰玻璃底釉。
性能评估
1.条件粘度:实施例1~8得到的复合添加剂的条件粘度按照GB/T 1723-93标准进行测试,使用涂-4粘度计进行测试。
2.外观质量:将实施例1~8得到的复合添加剂、钛白粉以2: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涂布到陶瓷表面上,烘干后,观察涂布干膜是否平整,有无气泡。
3.涂膜强度:将实施例1~8得到的复合添加剂、钛白粉以2: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涂布到陶瓷表面上,烘干后,使用划格器在横向和竖向切割一组均匀的正方形网格,观察切割边缘是否出现掉粉、变形、裂口。
4.稳定性:将实施例1~8得到的复合添加剂放置1天,观察是否出现分层现象。
5.玻璃化温度:实施例1~8得到的复合添加剂的玻璃化温度以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测试。
6.固体含量:实施例3得到的复合添加剂的固体含量按照GB/1725-1979标准进行测试。
表1
Figure BDA0002257134710000081
Figure BDA0002257134710000091
从表1的测试结果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玻璃底釉复合添加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涂膜平整、无气泡,玻璃化温度合适,具有优异的涂膜强度和使用性。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10~60份软单体、0~3份硬单体、20~50份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1~4份引发剂;所述复合添加剂的玻璃化温度为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与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8~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与硬单体的重量比为1:(0.03~0.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羧酸烯类化合物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中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羟丙酯中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引发剂和/或过硫酸盐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还包括1~4重量份消泡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选自矿物油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复合添加剂应用于配制、装饰玻璃底釉。
CN201911058215.8A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0746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8215.8A CN110746531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8215.8A CN110746531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6531A true CN110746531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8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8215.8A Withdrawn CN110746531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65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1206A (zh) * 2021-09-02 2022-10-14 佛山市三水新联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彩釉玻璃底釉水性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81467A (zh) * 2021-09-02 2022-10-14 佛山市三水新联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防伪易碎纸丙烯酸树脂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1206A (zh) * 2021-09-02 2022-10-14 佛山市三水新联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彩釉玻璃底釉水性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81467A (zh) * 2021-09-02 2022-10-14 佛山市三水新联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防伪易碎纸丙烯酸树脂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48676B2 (en) Polymer compositions
CN103124752B (zh) 基于多乙烯基硅氧烷低聚物的聚合物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60578B (zh) 聚合物分散体及其作为水蒸气阻隔层的方法
CN107083215B (zh) 一种由纯丙弹性乳液与苯丙乳液制取的瓷砖背胶及工艺
CN104870498B (zh) 包含水性丙烯酸类聚合性复合物的不含塑化剂的填缝剂和密封剂以及制造其的方法
SG18150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open time and drying time of latex binders and aqueous coatings
CA1331439C (en) Use of aqueous cationic dispersions of synthetic resins for impregnating and priming of absorbent substrates
CN110746531A (zh) 一种分散性好的底釉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5959A (zh) 一种高耐水白性能的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FI57607C (fi) Ytoeverdragsblandning innehaollande i vatten oloesligt i vatten dispergerat hartsbindemedel
KR20100040834A (ko) 아크릴계 빗모양 고분자 용액 및 아크릴계 증점성 유탁액을 포함하는 수성 제제 제조 방법, 상기 방법으로 수득한 수성 제제 및 종이 코팅제에서 수성 제제의 용도
US5225505A (en) Acrylic copolymers and their use as coatings
KR850005866A (ko) 코우팅 조성물
AU2005229399B2 (en) Coating masses made from low-emission binding agents
US5066712A (en)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EP0578229A2 (en) Aqueous dispersio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827027B1 (ko) 종이 코팅 평활제에서, 양친매성 및 비-수용성 빗형 (메트)아크릴 중합체의 용도
CN112020538A (zh) 聚合物改性的胶结组合物
CN109370353B (zh) 一种冬季使用的环保型氟改性苯丙乳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509A (zh) 一种水性油墨以及其所用弹性乳液和制备方法
TWI761397B (zh) 耐水塗膜用聚合物乳液之製造方法及耐水塗膜用聚合物乳液
CN107641402B (zh) 一种纳米阻燃石头漆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01962A (ja) ポリマーセメント組成物、硬化物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構造体
CN105462428B (zh) 一种高效耐水水性建筑涂料乳液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4146A (zh) 一种水性防伪易碎纸涂层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