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9091A -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9091A
CN110739091A CN201911006596.5A CN201911006596A CN110739091A CN 110739091 A CN110739091 A CN 110739091A CN 201911006596 A CN201911006596 A CN 201911006596A CN 110739091 A CN110739091 A CN 110739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subcritical
reactor core
degre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65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9091B (zh
Inventor
张宏博
汤春桃
毕光文
杨庆湘
杨伟焱
杨波
秦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65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9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9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9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9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9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4Period meter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fuel or fuel elements outside the reactor core, e.g. for burn-up, for contamination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21C17/112Measuring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系统包括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该测量系统采用“即插即用”式的设计理念,不需要改造核电厂软硬件系统,不占用反应堆启动阶段主线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核电厂在次临界阶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的直接测量领域,特别涉及压水堆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压水堆核电厂在停堆和启动阶段,长期处于次临界状态。持续监测次临界反应堆的次临界度是确保反应堆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手段。国际上陆续发展出了一些次临界度测量技术。一方面,大多数技术基于研究型反应堆系统开展,并未针对商用压水堆核电厂启动工况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技术实施和改造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商用压水堆核电厂的实际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很多次临界度测量技术方法模型不确定性较大,必须留有较大的保守性裕量,才能满足监管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商用压水堆核电厂的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在不需额外改造的前提下,采用该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测量次临界堆芯关键物理特性参数,从而有效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商用压水堆核电厂提供一套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基于该系统具有实时、准确测量次临界堆芯关键物理特性参数的特点。该测量系统采用“即插即用”式的设计理念,不需要改造核电厂软硬件系统,不占用反应堆启动阶段主线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核电厂在次临界阶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包括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
所述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为收集特定工况点的堆芯状态测量数据,传递至系统内的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和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供后续使用;
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为确定堆外中子探测器的背景噪声并对探测器计数率进行除噪处理;
所述测量转换计算模块为基于目标堆芯的燃料装载、相关运行历史的模型信息,根据堆芯在目标次临界工况的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所述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为计算目标堆芯次临界度相关的各项参数。
优选的,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包含实验法子模块和计算法子模块;所述实验法子模块为基于中子探测器测量数据和内置计算引擎,支持在线背景噪声计算及除噪处理;所述计算法子模块为基于预制的信噪比数据库,根据目标次临界工况状态进行除噪处理。
优选的,所述实验法子模块和所述计算法子模块可任选其一使用或同时并行启用。
优选的,所述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提供的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所述测量转换计算模块的测量转换因子,计算目标工况的次临界增殖因子及次临界度;根据特定工况点的堆芯次临界度,计算停堆裕量、控制棒组价值、可溶硼微分价值、等温温度系数等堆芯物理特性参数;根据各次临界工况点的次临界度监测数据,绘制“1/M”曲线,外推获得预估临界条件。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硬件平台,所述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数据接收单元、人机交互终端;所述数据接收单元通过网络收取目标次临界工况的各种状态参数测量值;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支持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软件系统的控制、计算和存储操作指令;所述人机交互终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终端包括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以及图形人机接口单元。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监测方法和离线制库方法:
在线监测方法:根据实时的堆芯状态参数测量值,在线开展噪声信号处理及测量转换计算,获得当前工况的次临界度及各种需要关注的衍生数据;在线监测的测量频率包括两种设定方式:一是以时间间隔的方式设定测量频率,二是以工况状态的方式设定测量频率;
离线制库方法:将预先离线计算堆芯次临界度测量所需的部分关键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在次临界度测量的现场实施过程中,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根据目标工况的堆芯状态参数测量值,从预制数据库中提取相应数据,运算获得堆芯次临界度及各种需要关注的衍生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用压水堆核电厂的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软件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测量反应堆堆芯的次临界度,获得精确的停堆裕量、控制棒组价值、临界硼浓度、可溶硼微分价值、等温温度系数等物理特性参数,并在线提供准确的预估临界条件,缩短反应堆启动阶段的主线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示意图。
图2为堆芯次临界度测量流程架构示意图。
图3为某1400MWe级核电站压水堆堆芯径向示意图。
图4为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外推临界硼浓度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压水堆核电厂次临界度测量原理如下:
(1)在压水堆核电厂中,对于处于次临界工况的反应堆堆芯,通过采集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信号,并经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的软硬件处理,获得该工况下的堆芯次临界度。基本原理为:
Mm=f(CRm)·T(Mc,CRc)
其中,M为次临界堆芯的次临界增殖因子,CR为次临界工况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f为测量噪声处理算子,T为测量转换因子,上标m表示测量值,上标c表示计算值。
次临界增殖因子与堆芯次临界度之间的关系为:
M=1/(1-keff)
keff为次临界堆芯的有效增殖因子。
(2)测量转换因子实现中子探测器计数率到次临界增殖因子测量值之间的转换。它通过确定论三维堆芯中子学计算获得。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包括:
1)根据目标堆芯的燃料装载方案,对此前相关燃料循环的运行/停堆历史开展确定论三维堆芯中子学燃耗跟踪计算,获得目标堆芯的初级/次级中子源同位素、辐照后燃料的自发裂变同位素、(α,n)反应中子源同位素核子密度分布。
2)根据目标堆芯的初级/次级中子源同位素、辐照后燃料的自发裂变同位素、(α,n)反应中子源同位素核子密度分布,以及相关核反应数据,计算三维堆芯内的中子源强度分布。
3)根据目标堆芯布置及堆内中子源强度分布,通过确定论三维堆芯中子学计算,获得次临界增殖因子、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参数的计算值,用于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3)测量噪声处理算子用于去除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中的背景噪声。其中包含两种实现方式:
实验法。首先,对处于次临界工况的目标堆芯,保持一定的堆芯工况状态不变,采集可溶硼浓度、控制棒位、冷却剂温度、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测量数据。然后,基于该工况的状态参数,采用确定论三维堆芯中子学计算获得堆芯次临界度预测值,并根据该预测值反推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预测值。而后,基于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偏差,确定该工况的计数率背景噪声。保持控制棒位及冷却剂温度不变,选取至少三个不同可溶硼浓度的次临界工况点,重复执行以上步骤,并以所得的计数率背景噪声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背景噪声值。
计算法。首先,针对目标堆芯选取若干典型的次临界工况点;这些工况应能够覆盖次临界度测量试验过程的工况范围并具有代表性,如棒组移动的起始/终止工况、可溶硼稀释的起始/终止工况等。然后,针对这些典型工况,开展中子-光子耦合输运计算,确定堆外中子探测器在各工况下的信噪比。而后,对这些信噪比数据进行分段的插值或拟合处理,制作成数据库供后续次临界度测量使用。最后,在次临界度测量试验过程中,根据实际工况状态参数,从数据库中获取工况对应的信噪比值,计算出背景噪声。
实施例1: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本发明,下面以某1400MWe级核电站压水堆堆芯的停堆裕量、控制棒价值及等温温度系数的测量为例进行阐述。
如图3所示的反应堆堆芯装载了193盒燃料组件1。堆内布置了89束控制棒2,用于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的反应性与功率分布控制,以及实现快速停堆。
针对以上堆芯,在次临界工况下测量停堆裕量、控制棒价值及等温温度系数,实施方式如下:
1)停堆裕量测量:
a)反应堆处于待测的次临界工况状态;
b)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待测工况的测量数据作为输入,包括可溶硼浓度、控制棒位、冷却剂温度、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
c)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根据预先基于实验法或计算法获得的噪声数据,计算探测器背景噪声,并为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测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
d)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基于堆芯的模型信息及待测工况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e)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测量转换因子,计算堆芯次临界增殖因子,并转换为停堆裕量;
f)当前工况停堆裕量及其变化趋势被输出至人机交互终端,以数字及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2)控制棒价值测量:
a)反应堆处于模式3的次临界工况状态,待测棒组处于全插位置;
b)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待测工况的测量数据作为输入,包括可溶硼浓度、控制棒位、冷却剂温度、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
c)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根据预先基于实验法或计算法获得的噪声数据,计算探测器背景噪声,并为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测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
d)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基于堆芯的模型信息及待测工况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e)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测量转换因子,计算堆芯次临界增殖因子;
f)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更新“1/M曲线”并外推临界棒位,输出至人机交互终端,以数字及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g)将待测棒组提升至全提位置,重复步骤b)~f);
h)根据全插位置和全提位置的堆芯次临界度,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计算棒组价值;
i)棒组价值被输出至人机交互终端,以数字及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j)对所有待测棒组重复步骤a)~i),直至完成全部控制棒价值的测量。
3)等温温度系数测量:
a)反应堆处于模式3的次临界工况状态,保持控制棒组位置和可溶硼浓度等保持不变;
b)略微改变RCS温度并保持稳定;
c)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待测工况的测量数据作为输入,包括可溶硼浓度、控制棒位、冷却剂温度、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
d)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根据预先基于实验法或计算法获得的噪声数据,计算探测器背景噪声,并为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测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
e)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基于堆芯的模型信息及待测工况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f)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测量转换因子,计算堆芯次临界增殖因子;
g)根据两个不同温度工况的堆芯次临界度,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计算等温温度系数;
h)等温温度系数被输出至人机交互终端,以数字及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i)测量完成,恢复RCS温度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某1000MWe级核电站压水堆堆芯的临界硼浓度及硼微分价值的测量。该反应堆堆芯装载157盒燃料组件。
如图4所示,针对该堆芯,在次临界工况下预测临界硼浓度及硼微分价值,实施方式如下:
外推临界硼浓度及硼微分价值测量:
a)反应堆处于模式3的次临界工况状态,控制棒组处于全提位置;
b)按核电厂首次达临界规程进行稀释操作;
c)在选定的工况点,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待测工况的测量数据作为输入,包括可溶硼浓度、控制棒位、冷却剂温度、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等;
d)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根据预先基于实验法或计算法获得的噪声数据,计算探测器背景噪声,并为堆外中子探测器计数率测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
e)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基于堆芯的模型信息及待测工况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f)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测量转换因子,计算堆芯次临界增殖因子;
g)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更新“1/M曲线”,计算硼微分价值,外推临界硼浓度,并输出至人机交互终端,以数字及图形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h)对所有选定的工况点,重复步骤b)~g);直至满足临界判据后,停止硼稀释,反应堆到达临界。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
所述反应堆测量数据收集模块为收集特定工况点的堆芯状态测量数据,传递至系统内的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测量转换计算模块和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供后续使用;
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为确定堆外中子探测器的背景噪声并对探测器计数率进行除噪处理;
所述测量转换计算模块为基于目标堆芯的燃料装载、相关运行历史的模型信息,根据堆芯在目标次临界工况的状态参数测量值计算测量转换因子;
所述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为计算目标堆芯次临界度相关的各项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包含实验法子模块和计算法子模块;所述实验法子模块为基于中子探测器测量数据和内置计算引擎,支持在线背景噪声计算及除噪处理;所述计算法子模块为基于预制的信噪比数据库,根据目标次临界工况状态进行除噪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法子模块和所述计算法子模块可任选其一使用或同时并行启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次临界度参数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测量噪声处理模块提供的除噪后中子探测器计数率以及所述测量转换计算模块的测量转换因子,计算目标工况的次临界增殖因子及次临界度;根据特定工况点的堆芯次临界度,计算停堆裕量、控制棒组价值、可溶硼微分价值、等温温度系数等堆芯物理特性参数;根据各次临界工况点的次临界度监测数据,绘制“1/M”曲线,外推获得预估临界条件。
5.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硬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数据接收单元、人机交互终端;所述数据接收单元通过网络收取目标次临界工况的各种状态参数测量值;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支持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软件系统的控制、计算和存储操作指令;所述人机交互终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硬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终端包括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以及图形人机接口单元。
7.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监测方法和离线制库方法,可选任一方法操作;
所述在线监测方法:根据实时的堆芯状态参数测量值,在线开展噪声信号处理及测量转换计算,获得当前工况的次临界度及各种需要关注的衍生数据;在线监测的测量频率包括两种设定方式:一是以时间间隔的方式设定测量频率,二是以工况状态的方式设定测量频率;
所述离线制库方法:将预先离线计算堆芯次临界度测量所需的部分关键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在次临界度测量的现场实施过程中,堆芯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根据目标工况的堆芯状态参数测量值,从预制数据库中提取相应数据,运算获得堆芯次临界度及各种需要关注的衍生数据。
CN201911006596.5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Active CN110739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596.5A CN110739091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596.5A CN110739091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9091A true CN110739091A (zh) 2020-01-31
CN110739091B CN110739091B (zh) 2022-05-10

Family

ID=6927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6596.5A Active CN110739091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909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058A (zh) * 2020-03-26 2020-07-10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核反应堆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
CN112651116A (zh) * 2020-12-21 2021-04-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临界硼浓度搜索的方法及设备
CN113987784A (zh) * 2021-10-26 2022-01-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量化压水堆核设计软件包获取不确定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20328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反应堆次临界度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206789A (zh) * 2022-12-06 2023-06-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反应堆在线次临界度监测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839A1 (en) * 2005-05-17 2007-04-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xial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neutron multiplication factor evaluating method
CN101809674A (zh) * 2007-07-30 2010-08-18 原子燃料工业株式会社 多普勒反应性系数测量方法
CN104898155A (zh) * 2015-05-26 2015-09-0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中子平均能量的次临界系统次临界度测量方法
CN107689256A (zh) * 2017-09-19 2018-02-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
CN207909508U (zh) * 2018-01-17 2018-09-25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用内含等长布置探测器的堆芯仪表套管组件
CN109147975A (zh) * 2018-10-25 2019-01-04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状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CN109166639A (zh) * 2018-08-28 2019-01-0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控制棒测量数据获得方法及微分价值获取方法
CN109712724A (zh) * 2018-12-29 2019-05-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堆芯零功率装置
CN109935375A (zh) * 2019-03-18 2019-06-2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中子管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0277183A (zh) * 2019-07-09 2019-09-24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富集硼酸的核电站工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839A1 (en) * 2005-05-17 2007-04-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xial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neutron multiplication factor evaluating method
CN101809674A (zh) * 2007-07-30 2010-08-18 原子燃料工业株式会社 多普勒反应性系数测量方法
CN104898155A (zh) * 2015-05-26 2015-09-0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中子平均能量的次临界系统次临界度测量方法
CN107689256A (zh) * 2017-09-19 2018-02-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
CN207909508U (zh) * 2018-01-17 2018-09-25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用内含等长布置探测器的堆芯仪表套管组件
CN109166639A (zh) * 2018-08-28 2019-01-0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反应堆控制棒测量数据获得方法及微分价值获取方法
CN109147975A (zh) * 2018-10-25 2019-01-04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状态监测与分析系统
CN109712724A (zh) * 2018-12-29 2019-05-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堆芯零功率装置
CN109935375A (zh) * 2019-03-18 2019-06-2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中子管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0277183A (zh) * 2019-07-09 2019-09-24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富集硼酸的核电站工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庆湘: "压水堆核电厂换料物理启动试验优化研究和应用实践", 《核科学与工程》 *
魏书成: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研究", 《核科学与工程》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058A (zh) * 2020-03-26 2020-07-10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核反应堆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
CN112651116A (zh) * 2020-12-21 2021-04-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临界硼浓度搜索的方法及设备
CN113987784A (zh) * 2021-10-26 2022-01-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量化压水堆核设计软件包获取不确定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20328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反应堆次临界度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4420328B (zh) * 2022-01-10 2024-05-1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反应堆次临界度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206789A (zh) * 2022-12-06 2023-06-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反应堆在线次临界度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6206789B (zh) * 2022-12-06 2024-02-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核反应堆在线次临界度监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9091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9091B (zh) 一种核电厂次临界度直接测量系统及硬件平台和测量方法
CN105006259B (zh) 一种核电厂堆芯损伤评价方法
CN109859867B (zh) 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堆芯三维中子通量实时重构方法
US20190392959A1 (en) Predicting Multiple Nuclear Fuel Failures, Failure Locations and Thermal Neutron Flux 3D Distribution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and Machine Learning
CN107393616B (zh) 一种核电厂反应堆透明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133460B (zh) 一种快堆堆芯在线监督方法及系统
CN113421669B (zh) 基于局部非线性修正的堆芯功率分布在线重构方法及系统
Hui et al. Kalman filter, particle filter, an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for linear state estimation under perturbation (or noise) of MHTGR
CN112509716A (zh) 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反应堆三维功率概率分布监测方法
CN110119579B (zh) 一种基于oica的复杂工业过程故障监测方法
CN117556366B (zh) 基于数据筛选的数据异常检测系统及方法
Lim et al. Smart soft-sensing for the feedwater flowrate at PWRs using a GMDH algorithm
CN105788678B (zh) 一种泄漏率计算及监测方法、系统
CN207038185U (zh) 基于Takagi‑Sugeno模糊控制的压水堆核电站堆芯功率控制装置
CN206696629U (zh) 一种压水堆堆芯功率控制装置
CN109545408A (zh)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核电站反应堆燃料元件包壳破损的判定及预测方法
CN113987784B (zh) 一种量化压水堆核设计软件包获取不确定度的方法及装置
Ejigu et al. Predictive modeling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transients using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 neural network
CN113936823A (zh)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70839A (zh) 一种堆芯在线保护方法
CN113536537A (zh) 一种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方法及系统
Farber et al. Using multiple-model adaptive estimation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for fault detection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CN117249036B (zh) 一种抽水蓄能系统、水轮发电机组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Yu et al. On Line Monitoring of Sensor Failure in Nuclear Power Plant Based on 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
CN111797509B (zh) 一种基于探测器测量值的堆芯中子通量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